Workflow
吉利汽车(00175)
icon
搜索文档
想要60天内结款,车企供应商还得过6道关
车企账期承诺与供应商困境 核心观点 - 17家主流车企集体承诺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响应《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新规,但供应商普遍质疑执行细节和配套措施[2][4][6] - 账期承诺未解决供应商五大核心痛点:招标压价、流程卡滞、验收弹性、开票拖延、承兑汇票,反映行业恶性竞争生态[7][19][29][33][44] - 外资车企采用银行负债为主模式,国内车企过度依赖应付账款融资,产业链协同发展意识薄弱[41][42] 行业政策背景 - 新修订《条例》明确要求:大型企业采购付款周期不得超过60天,禁止"背靠背"付款条款[6] - 上汽、北汽额外承诺弃用商业承兑汇票,一汽、江汽推进数字化付款流程监控[3] 供应商五大关卡痛点 招标定点关 - 研发阶段知识产权侵犯严重:车企引导B供应商抄袭A供应商技术,量产时压价[12][13] - 招标频率从年度缩短至季度/月度,系统实时显示价格排名,强制按低价顺序分配采购量[16] - 原材料涨价不调价,跌价立即重启招标,导致供应商通过"田→日→口→二"式减配降本[17][18] 流程确认关 - 项目取消导致开发费无法收回,需依赖后续项目"搭车"结算,存在法律证据缺失风险[22][23][24] - 流程对接人失联现象频发,数百万款项追讨无门[21] 上线验收关 - 验收标准不统一:零部件从入库到生产线/整车下线均可能被认定验收节点,期间仓储费转嫁供应商[27] - 软件验收捆绑硬件交付周期,质量保证金比例常超利润总额[27][29] 对账开票关 - 动态调价、系统数据差异、固定收票日期等规则导致开票延迟1-2个月,不计入账期[30] 承兑汇票关 - 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成本高且需"选边站队",上汽/北汽承诺停用获供应商认可[35][36][38] 行业生态反思 - 国内车企长期采用"价格战+账期融资"模式,2023年同类车型中国市场价格全球最低[45] - 专家呼吁明确账期计算细则(收货/开票时点)、支付方式、历史欠款清理方案[46] - 行业需建立"非零和博弈"思维,避免内卷反噬产业链整体竞争力[39][47]
今日新闻丨新款欧拉好猫开启预售,预售价8.98-10.98万元!吉利发布雷神AI电混2.0,将于银河A7、银河M9首发!
电动车公社· 2025-06-13 23:57
新款欧拉好猫预售 - 新款欧拉好猫开启预售 预售价8 98-10 98万元 共推出401km 430km两种续航3款车型 [1][2] - 相比老款 起售价降低1 6万元 新增外观车色 内饰微调 配备10 25英寸液晶仪表+14 6英寸悬浮中控屏 搭载Coffee OS3智能车机系统 升级融合泊车辅助系统 [6][7] - 提供多项购车权益 包括交强险补贴 至高4000元置换补贴 赠送原厂智能充电桩 赠送泊车辅助系统和行车记录仪 三电终身质保等 [5] - 公司采取"不打价格战"策略 产品定位仍以颜值路线为主 性价比与友商存在差距 [7] 吉利发布雷神AI电混2 0技术 - 吉利汽车发布雷神AI电混2 0技术 包含雷神EM-i EM-p和醇氢E-fuel三大技术路线 [7][9][11][12] - 雷神EM-i主打能耗优化 通过AI实现预知路况和智能研判 首搭银河A7 百公里亏电油耗2 5L 综合续航超2100km [9] - 雷神EM-p侧重性能表现 支持动态扭矩分配和全地形识别 首搭银河M9 三电机四驱百公里加速4 5S 亏电油耗4L级 综合续航1500+km [11] - 雷神醇氢E-fuel采用48 15%热效率醇氢发动机 可多能源灵活使用 计划第四季度发布2款搭载该技术的新产品 [12] - AI算法成为技术核心创新点 未来将在智能座舱 自动驾驶 动力总成等多领域持续深化应用 [13]
【联合发布】一周新车快讯(2025年6月7日-6月13日)
乘联分会· 2025-06-13 16:57
比亚迪海豹06 EV - 核心参数:纯电动B级轿车,轴距2820mm,提供470KM和545KM两种续航版本(CLTC),电池容量46.08/56.64kWh,功率110/160kW,扭矩220/330N·m [6] - 价格区间:10.98-12.98万元,共3款配置(尊荣型/尊享型/旗舰型) [5][6] - 车身尺寸:4720×1880×1495mm,工程更改规模为全新产品(NP) [6] 上汽奥迪A7L - 核心参数:提供2.0T(180kW/370N·m)和3.0T(250kW/500N·m)版本,匹配DCT7变速箱,轴距3026mm [13][14] - 价格区间:41.87-66.62万元,含6款配置(含quattro四驱版本) [13] - 产品定位:中改款(MCE1)B级SUV,车身尺寸5076×1908×1429mm [14] 领克01焕新版 - 核心参数:2.0T发动机(187kW/350N·m)+TIP8变速箱,轴距2734mm,燃油车型无电动续航 [21][22] - 价格区间:14.98-18.18万元,含两驱/四驱Pro版 [21] - 产品定位:中改款(MCE2-1)A级SUV,车身尺寸4549×1860×1689mm [22] 丰田bZ5 - 核心参数:纯电动B级SUV,轴距2880mm,提供550KM/630KM两种续航(CLTC),电池容量65.28/73.98kWh [27][30] - 价格区间:12.98-19.98万元,含6款配置(JOY/PRO/MAX版) [30] - 车身尺寸:4780×1866×1510mm,工程更改规模为全新产品(NP) [27] 奇瑞新能源车型 - QQ多米:AO级纯电两厢车,305/405KM续航(CLTC),5.99-6.99万元,轴距2520mm [36][37] - 小蚂蚁:A00级微型车,251KM续航(CLTC),5.49万元,轴距2150mm [44][45] - QQ冰淇淋:A00级微型车,205KM续航(NEDC),3.99万元,轴距1960mm [51][52]
1. 特斯拉美国多款车型价格上调。2. 哪吒汽车发布重整声明?官方回应:只是制定的处置方案之一,并非最终方案。3. 广州:积极争取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支持二手车流通规模化发展。4. 美国总统特朗普:汽车关税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上调。5. 特朗普终止加州电动车强制令,称马斯克是朋友,行动前征求过他意见。6. 吉利远程超级VAN出租车首批交付香港出租车队。7. 特朗普将在几天内签署美英贸易协议的关键部分,将降低英国向美国出口汽车的关税。8. 美国商务部宣布新的汽车关税抵免流程。
快讯· 2025-06-13 14:10
特斯拉动态 - 特斯拉美国多款车型价格上调 [1] 中国电动车行业动态 - 哪吒汽车发布重整声明 官方回应称只是制定的处置方案之一 并非最终方案 [2] - 广州积极争取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 支持二手车流通规模化发展 [3] - 吉利远程超级VAN出租车首批交付香港出租车队 [6] 美国政策动态 -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汽车关税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上调 [4] - 特朗普终止加州电动车强制令 称马斯克是朋友 行动前征求过他意见 [5] - 特朗普将在几天内签署美英贸易协议的关键部分 将降低英国向美国出口汽车的关税 [7] - 美国商务部宣布新的汽车关税抵免流程 [8]
外国记者赴浙江采访推动绿色发展情况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11:35
绿色发展成效 - 浙江省以占中国1%土地 3%用水量 4.7%人口和3.4%能源消耗量创造全国6.7%生产总值 [1] - 全省域打造"大花园" 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与资源高效利用 [1] - 湖州市安吉县余村从"卖石头"转型为"卖风景" 发展生态农业和艺术驻村新业态 [2][4] 新能源汽车行业 - 吉利控股集团2024年销售汽车333.7万辆 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2% [1] - 外国记者重点关注新技术应用 智能电动出行和新能源车出海话题 [1] - 记者团将参观吉利汽车长兴生产基地和天能新能源(湖州)有限公司 [4] 产业融合转型 - 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民宿 游客中心等绿色产业项目增长 [4] - 新业态持续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 [4] -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相得益彰 新旧动能转换更具创新活力 [1]
市场变局:纯电、混动、燃油车谁主沉浮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3 09:19
电动汽车市场降温迹象 - 福特与日产共享电池工厂 通用出售电池资产 本田、宝马下调纯电动汽车销量预期 [2]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态不放弃传统内燃机 奇瑞、长安等车企加码燃油车与混动车领域 [2] - 吉利近6成、长城超7成的销量仍来自燃油车 今年一季度燃油车市占率达57% 混动车型全球占比超过纯电动 [2] 新能源汽车增长结构变化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 同比增长34.4%和35.5% [2] - 插混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40% 较2023年提高10.4个百分点 [2]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1650万辆 增速接近30% 其中插混、增程销量超800万辆 占比接近50% [3] 2025年新能源汽车转折因素 - 2026年实施针对纯电动汽车安全新规 将推高单车生产成本 [3] -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步退坡 2025年或将完全取消 [3] - "油电同权"呼声高涨 新能源车路权优势可能弱化 [4] 纯电动车使用成本问题 - 纯电动车二手残值普遍仅为新车价的30%~40% 远低于燃油车50%~60% [5] - 最早一批新能源汽车更换电池费用超过二手车残值 [5] - 纯电动车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不再 影响购车决策 [5] 燃油车和混动车优势显现 - 插混和增程车型兼具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灵活性 年行驶里程低于8000~10000公里时油车更具经济性 [6] - 一线、小城市首购用户及东北、西北等地区燃油车适应性更强 [6] - 燃油车技术持续迭代 在碰撞安全、动力系统稳定性方面优势明显 [7] 动力技术多元化发展趋势 - 2030年汽车市场可能形成40%混动、30%纯电、30%燃油车的"433"结构 [9] - 过渡期将形成多种动力形式长期共存状态 [9] - 纯电车型需突破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多重瓶颈才能实现对燃油车的全面替代 [9] 纯电车型普及面临的宏观挑战 - 我国60%以上电力仍依赖火电 大规模普及纯电车可能加剧碳排放 [10] - 核心城市充电设施负荷、换电站建设、超高压电网升级等难题待解 [10]
“右舵”市场集体秀肌肉,内地11家车企亮相香港国际车博会
第一财经· 2025-06-12 19:46
博览会概况 - 中国内地11家整车企业参展,包括上汽集团、比亚迪、东风汽车、零跑汽车和小鹏等新势力车企 [1] - 展会面积超5.5万平方米,设置全球汽车、供应链、低空经济等七大核心展区 [2] - 飞行器、机器人、机器狗等新技术产品成为吸睛亮点 [1][5] 参展车企及产品 - 比亚迪展出SEALION 7、SEAL、ATTO 3、腾势D9、Z9GT等多款热销车型 [4] - 长安汽车携深蓝、启源、阿维塔三个新能源品牌亮相,涵盖紧凑型SUV至中大型SUV [4] - 奇瑞集团展示全新能源车型及48%热效率鲲鹏天擎发动机、30000rpm超高速电机等技术 [4] - 上汽集团展出MG、大通、智己等车型,其中大通MIFA7位列香港5月电动车销量第11位 [4] - 零跑汽车展示C10及T03右舵版,小鹏汽车发售右舵版X9并冲击香港纯电MPV销量第一 [7] 香港市场动态 - 香港1-4月电车登记量8916辆,新能源渗透率达68%,比亚迪海狮07 EV以2882辆销量成为1-5月最畅销电动私家车 [6] - 香港政府推出置换政策,换购50万港元以下电动车可享最高17.25万港元首次登记税宽减 [6] - 极氪能源香港充电地图接入170多座充电站、2300多个终端,覆盖全港核心商圈 [7] 战略意义与展望 - 香港被视为中国车企出海的"落脚点、桥头堡、充电站、推进器",具备国际化金融和创科优势 [8][9] - 奇瑞计划将香港作为国际资本市场新起点,并考虑建立制造中心 [10] - 小鹏期待香港加速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落地,零跑强调自研技术为开拓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9][10]
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们!60天账期到底是谁的生死劫?
海豚投研· 2025-06-12 19:01
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供应链账款问题凸显,若严格执行60天账期政策,多数车企将面临现金流危机,需紧急融资[1][5][6] - 政策旨在限制车企利用供应链杠杆进行无序扩张和价格战,推动行业竞争回归产品力维度[22][23] - 短期投资逻辑分化:高账期车企承压,上游供应商受益;长期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24][27][29] 60天账期对车企的影响 - 极端假设下需一次性偿还的应付缺口:比亚迪3000亿元、上汽1420亿元、吉利1087亿元[6] - 安全梯队划分: - 第一梯队(完全覆盖缺口):特斯拉(现金/缺口=13.8倍)、理想(2.9倍)[8] - 第二梯队(2-3倍覆盖):广汽、北汽[8] - 警戒线:零跑/蔚来等现金刚够补缺口但无运营缓冲[8] - 危险级:比亚迪/吉利等现金不足以还款需立即融资[8][9] 车企融资风险评分 - 高风险车企:蔚来(1.25分)、吉利(1.25分)、长城(1.5分)、比亚迪(1.5分)[12] - 国企相对安全:北汽蓝谷虽低分(1.5分)但有国资背书[13] - 评分指标:有息负债率、现金覆盖率、净现金缺口、企业性质[12][14] 行业现状与政策动因 - 当前平均账期5-6个月,远超全球均值(45-60天),比亚迪达7个月,海马/北汽蓝谷8-9个月[1][17] - 价格战导致行业净利率<10%,车企通过"年降压价+延长账期"双重挤压上游供应商[17][19] - 政策意图: - 防止供应链系统性风险(类似恒大事件)[22] - 限制无序产能扩张和恶性价格战[23] - 可能采取软着陆:不追溯旧账,控制新增账期[22][24] 投资逻辑变化 短期影响 - 利空高账期车企:比亚迪面临3000亿缺口,叠加智驾产品周期乏力[25][26] - 利好供应商:回款加速改善现金流,贴息成本下降[27] - 最安全标的:特斯拉/理想因现金充足受影响最小[28] 长期趋势 - 竞争维度转向: - 产品定义能力(用户导向思维)[29] - 精益管理效率(单车成本管控)[29] - 科技护城河(智驾技术突破)[29] - 淘汰依赖经营杠杆的车企,促进行业整合[23][29] 车企供应链布局 - 比亚迪垂直整合最深:弗迪系(电池/电驱/精密件)+半导体/电子子公司[16] - 主要车企均建立供应链金融平台:迪链(比亚迪)、瑞轩(奇瑞)等[28]
比亚迪吉利长城蔚来们!60天账期到底是谁的生死劫?
海豚投研· 2025-06-12 18:35
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供应链账款问题凸显,车企普遍存在高应付账款周期(中国平均5-6个月,比亚迪近7个月),若严格执行60天账期将导致现金流危机[1][6] - 政策调控旨在防止产业链系统性风险,限制车企依赖供应链杠杆进行无序扩张和价格战,推动行业回归产品力竞争[20][22] - 极端情形下仅特斯拉、理想及部分国企(广汽、北汽)能安全过渡,比亚迪、吉利等需紧急融资[8][9][12] - 短期投资逻辑分化:利空高账期车企(比亚迪、蔚来),利好上游供应商;长期倒逼车企转向内生竞争力(产品定义、管理效率、智驾技术)[25][27][29] --- 60天账期对车企的直接影响 - **应付缺口测算**:假设严格执行60天账期且清理历史账款,比亚迪需一次性支付3000亿元,上汽(1420亿)、吉利(1087亿)紧随其后[5][6] - **现金流安全梯队**: - 第一梯队(完全覆盖):特斯拉(账期已达标+现金储备充足)、理想(经营现金流充裕)[8] - 第二梯队(2-3倍覆盖):广汽、北汽(国企扩张稳健,应付天数低于行业均值)[8] - 红线警戒:零跑、蔚来等需额外筹资维持运营[8] - 危险型:比亚迪、吉利等现金不足,需立即融资[8][9] --- 车企融资风险评分 - **高风险车企**:蔚来(评分1.25)、吉利(1.25)、长城(1.5)、比亚迪(1.5),共性为高现金缺口+高有息负债+民企融资难度大[12] - **国企缓冲**:北汽蓝谷评分低但短期风险可控[13] - **安全标杆**:特斯拉(评分2.25)、理想(2.25)因低负债与高现金储备[12] --- 政策背景与行业影响 - **价格战传导压力**:车企通过"年降压价+延长账期"挤压上游中小供应商,导致产业链资金链脆弱[16] - **政策双重目标**: - 限制无序产能扩张(切断供应链杠杆)[20] - 抑制价格战(迫使车企用自有资金降价)[20] - **执行路径预测**:更可能"软着陆",逐步收紧新增账款而非清理历史账期,避免行业融资潮引发银行/投资者风险[21][22] --- 投资逻辑变化 - **短期分化**: - 比亚迪面临销量压力:政策限制其利用供应链融资打价格战的能力,海外增量难补550万辆目标缺口[25][26] - 上游供应商受益:回款加速降低贴息成本,现金流改善[27] - **长期转向**: - 竞争维度从账期融资转向产品定义(用户导向)、精益管理(成本管控)、智驾技术[29][30] - 特斯拉、理想因内生竞争力优势进一步巩固[28][29] --- 车企供应链金融平台(补充数据) - 主要车企均布局供应链金融平台,如比亚迪"過链"(2018)、吉利"智慧普华"(2021),用于电子债权流转与贴现[28]
车企们打得越凶,越能理解“华为不造车”的含金量
36氪· 2025-06-12 18:11
中国汽车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汽车行业正经历从价格战转向公关战的激烈竞争阶段 显示行业进入新转折点[1][3] - 当前中国市场前五大车企合计份额不足60% 远低于日本(80%)和德国(70%)的集中度水平[4] - 行业将不可避免走向寡头垄断格局 预计未来3-5年将淘汰大量车企[4][7] 车企生存策略 - 比亚迪凭借规模效应和垂直整合实现成本优势 推动"油电同价"策略冲击竞争对手[7] - 头部车企账期普遍延长至180天 远超外资车企60天水平 北汽蓝谷2024年账期达247天[10][11] - 生存关键取决于核心技术或成本控制能力 供应链企业面临巨大压力[7][12] 电动化转型进程 - 比亚迪已完成全品类新能源产品布局 覆盖A级车到MPV市场[13] - 传统车企如吉利 长城面临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的双重挑战[12][13] - 新势力车企凭借灵活机制建立差异化定位 但产品线相对单一[13] 华为战略选择启示 - 华为车BU 2024上半年净利润率达21.38% 远高于整车企业3-5%水平[19] - 选择HI合作模式已覆盖20多家车企 深度合作占比接近50%[23] - 避免直接造车使其成为车企理想合作伙伴 尤其在智能驾驶领域[21][22] 行业最新动态 - 一汽 东风等五家车企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缩短至60天以内[24] - 行业开始从恶性竞争转向技术突破 供应链关系逐步改善[26] - 账期统一将加速淘汰弱势车企 推动市场集中度提升[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