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吉利汽车(00175)
icon
搜索文档
比亚迪吉利长城:“口水仗”背后是刺刀见红
虎嗅APP· 2025-06-10 18:18
行业竞争态势 -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烈度远超预期加速进入"最残酷竞争阶段"原预计2026~2027年到来[1] - 15万元以下市场出现"一个坑几个萝卜"的贴身肉搏场景从2024年中下旬开始集中爆发[4] - 行业1~4月销量1012万台同比+11.6%但利润率仅4.1%同比下降5.1%呈现"降价换量"特征[11] 价格战触发机制 - 比亚迪通过"油电同价"策略两年内打造海鸥/秦PLUS等标杆车型引发市场格局重塑[4] - 竞品采取"摸着比亚迪过河"策略如吉利星愿以海鸥价格+海豚配置实现差异化竞争[5][8] - 补贴政策边际效应递减2025年下乡活动因缺乏真金白银刺激未能提振消费需求[12] 车企应对策略 - 比亚迪4月启动变相降价5月推出22款车型最高降5.3万元的限时一口价[14] - 零跑/吉利/奇瑞等一周内快速跟进降价其中吉利针对6款竞品车型最高降1.8万元[14][16] - 头部车企1~5月销量目标完成度分化:比亚迪31.6% vs 长安10.1%加剧追赶压力[15] 行业整合路径 - 兼并重组被提出作为治理内卷的四大路径包括集团内部整合与跨技术路线合作[18] - 吉利极氪/领克整合、零跑-Stellantis合作等案例已验证整合可行性[19] - 政府层面推动退市机制清理僵尸企业但车企退出意愿低导致竞争持续白热化[20]
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 “技术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8:07
中国汽车动力技术发展历程 - 2006年中国汽车工业处于快速发展初期,自主品牌在核心动力技术领域依赖进口或模仿,亟需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2] - "中国心"活动诞生于行业对技术标杆和交流平台的迫切需求,旨在提升消费者对国产汽车动力系统的信任度 [2] - 早期"中国心"十强榜单中合资品牌占绝对优势,自主品牌仅少数上榜,但活动为行业技术改进提供了方向 [3] 自主品牌技术突破与市场格局演变 - 2013年前后自主品牌发动机在"中国心"评审中占据半壁江山,这一态势延续至今 [3] - 2016年新增"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评价,反映新能源动力系统崛起趋势 [3] - 当前自主品牌新能源动力系统已引领"中国心"十佳评价,形成混动、增程、纯电三足鼎立格局 [4] - 自主品牌通过技术深耕与市场细分占据主导地位,如比亚迪、长安专注混动专用发动机及变速器,东风、奇瑞增程式系统综合续驶里程达1300公里 [4] 纯电动动力系统技术进展 - 中国纯电动动力系统形成"技术领跑、市场分层、产业链自主"格局,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90% [4] - 高电压平台、油冷扁线电机、碳化硅控制器等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如极氪007和小鹏G6展示高效长续航能力 [5] - 自主品牌在电驱系统集成化表现突出,吉利、零跑等企业技术突破提升动力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 [5] - 5.5C快充等充电技术逐步普及,中国企业核心零部件研发和系统优化已具备国际竞争力 [5] 行业发展趋势与全球竞争力 - 2025年前4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增长48.3%、46.2%,占新车总销量42.7% [7] - 未来行业资源整合将加速,央企整合与中小车企出清将重塑产业格局,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跨越 [8] - 中国汽车产业需从技术突破、生态构建、标准制定、全球化布局四方面协同发力,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立体化竞争优势 [8]
比亚迪吉利长城:“口水仗”背后是刺刀见红游戏
虎嗅· 2025-06-10 13:11
行业竞争态势 -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烈度远超预期加速进入"最残酷竞争阶段" [3] - 比亚迪通过"油电同价"和"电比油低"策略在2023-2024年实现销量爆发并建立多款标杆车型 [6] - 15万元以下市场出现"一个坑几个萝卜"的贴身肉搏格局 [8] 价格战动态 - 2025年1-4月乘用车销量1012万台(同比+11.6%)但行业利润率仅4.1%(同比-5.1%) [17] - 比亚迪在2025年4-5月连续实施变相降价和"一口价促销"引发吉利/零跑/上汽等10余家车企跟进 [19][20] - 补贴政策边际效应递减 农村市场因缺乏真金白银刺激转为观望 [18] 产品竞争案例 - 吉利星愿以"海鸥价格+海豚配置+海狮空间"策略实现对比亚迪的精准打击 [10] - 比亚迪海鸥/海豚2025年月销量因竞品冲击出现显著下滑 [13] 行业整合路径 - 行业共识认为兼并重组是治理内卷的必要手段 提出四大整合路线 [28][30] - 吉利极氪/领克整合、广汽/上汽研发重构已展现资源整合成效 [31] - 现存近100个品牌需向成熟市场"数个汽车集团"结构过渡 [24] 企业运营数据 - 比亚迪1-5月完成年度550万辆目标的31.6%(173.6万辆) [25] - 吉利同期完成270万辆目标的22.3%(60.3万辆) 长安/奇瑞完成度仅约10% [25] 政策监管动向 - 头部车企6月被三部委约谈 要求停止无底线价格战并提交利润报表 [32] - 政府拟通过退市机制清理僵尸企业 限制地方过度扶持 [29]
大摩:中国电车全球销量占比超六成,特斯拉退居二线
环球网· 2025-06-10 11:15
全球电动车市场销量 - 2025年4月全球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38%至10797万辆 [1] - 中国市场贡献超六成销量 同比增速达51% [1] - 欧洲市场销量2143万辆 同比增长30% [3] - 美国市场销量954万辆 同比下降4% [3]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销量6625万辆 渗透率从224%提升至302% [3] - 欧洲市场渗透率达199% [3] - 美国市场渗透率从74%下滑至65% [3] 品牌竞争格局 - 比亚迪以181万辆销量和17%市场份额领跑 同比增长40% [3] - 吉利销量1008万辆 市场份额9% 同比大幅增长 [3] - 特斯拉销量848万辆 同比下降17% 全球市场份额从107%下滑至79% [3] - 特斯拉在美市场份额从460%降至410% [3] 车型与技术趋势 - 特斯拉Model Y以572万辆居首 比亚迪海鸥/海豚Mini以378万辆紧随其后 [4] - 全球电池部署量达668万MWh 同比增长32% [4] - 磷酸铁锂电池占比从35%提升至44% 三元锂电池占比从54%下降至47% [4]
金十图示:2025年06月10日(周二)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6-10 11:11
汽车制造商市值排名 - 比亚迪以1098.38亿美元市值位居榜首,单日涨幅达13.67% [2] - 法拉利以866.77亿美元位列第二,但单日下跌6.29% [2] - 梅赛德斯奔驰以565.81亿美元排名第三,单日上涨2.53% [2] - 宝马汽车以543.18亿美元位列第四,单日涨幅2.38% [2] 传统车企市值表现 - 大众汽车市值528.12亿美元排名第五,单日微跌0.48% [3] - 通用汽车市值460.82亿美元,单日上涨4.43% [3] - 福特汽车市值407.99亿美元,单日涨幅3.16% [3] - 本田汽车市值405.27亿美元,单日下跌0.57% [3] 亚洲车企市值变动 - 现代汽车单日大涨14.18%,市值达360.01亿美元 [3] - 玛鲁蒂铃木市值464.14亿美元,单日上涨6.41% [3] - 上汽集团市值254.58亿美元,单日涨幅1.77% [3] - 日本铃木汽车市值228.08亿美元,单日上涨1.99% [3] 新能源汽车厂商表现 - 理想汽车市值309.91亿美元,单日上涨6.46% [3] - 赛力斯市值308.89亿美元,单日涨幅3.99% [3] - 小鹏汽车市值188.76亿美元,单日上涨6.17% [3] - 蔚来汽车市值163.96亿美元,单日涨幅4.56% [4] 其他重要车企市值 - 斯特兰蒂斯市值287.72亿美元,单日上涨2.59% [3] - 雷诺市值143.49亿美元,单日上涨1.49% [4] - 日产汽车市值85.29亿美元,单日微跌0.07% [4] - VinFast Auto市值83.5亿美元,单日上涨3.51% [4] 中国车企市值情况 - 长城汽车市值230.85亿美元,单日下跌2.59% [3] - 吉利汽车市值224.36亿美元,单日下跌1.29% [3] - 长安汽车市值156.2亿美元,单日下跌2.06% [4] - 广汽集团市值108.02亿美元,单日下跌0.71% [4]
中国电车的统治时代!大摩4月全球电车市场统计:比亚迪、吉利位居前二,特斯拉份额下滑
华尔街见闻· 2025-06-10 09:48
全球电动车市场概况 - 2025年4月全球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38%至107.97万辆,中国市场贡献超六成销量,同比增速51% [1] - 全球电动车市场进入"中国主导时代",中国品牌在销量、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上建立护城河 [7] - 磷酸铁锂(LFP)电池占比从35%提升至44%,三元锂(NMC)电池占比从54%下降至47%,反映中国企业技术路线优势 [16] 分地区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销量66.25万辆,同比大增51%,渗透率从22.4%提升至30.2% [8] - 欧洲市场销量21.43万辆,同比增长30%,渗透率19.9% [8] - 美国市场销量9.54万辆,同比下降4%,渗透率从7.4%下滑至6.5% [8] 分品牌竞争格局 - 比亚迪以18.1万辆销量和17%市场份额领跑,同比增长40% [11] - 吉利汽车销量10.08万辆,市场份额9%,较去年同期3.94万辆大幅增长 [11] - 特斯拉销量8.48万辆,同比下降17%,全球市场份额从10.7%下滑至7.9%,美国市场份额从46.0%降至41.0% [6][12] - 前十大电动车制造商合计销量72.45万辆,占全球总销量67% [12] 车型与电池技术 - 特斯拉Model Y以5.72万辆位居全球最畅销车型榜首,比亚迪海鸥/海豚Mini以3.78万辆紧随其后 [12] - 前20名畅销车型中多款来自中国品牌,包括五菱宏光Mini、吉利几何星愿、小米SU7等 [12] - 全球电池部署量达6.68万MWh,同比增长32% [14]
车企整合提速: 从降本增效到创新管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09:18
核心观点 - 车企加速内部整合以应对市场竞争 通过战略聚焦 资源协同和模式创新实现降本增效与竞争力提升 [2][3][6][7][8][9] 行业整合动态 - 吉利汽车实施管理层调整 李东辉出任副董事长 安聪慧出任首席执行官 并推行高管轮值制度 [2] - 极氪汽车于5月并入吉利汽车 落实《台州宣言》五大战略支柱 推动三大新能源品牌(极氪/领克/银河)协同 [3] - 广汽集团重构大研发体系 整合产品本部/造型设计院/整车开发研究院等机构 建立"市场+技术"产品开发模式 [4] - 上汽集团整合零束科技与研发总院 智驾团队合并办公 动力电池/智能驾驶/核心技术项目统一管理 [4] - 蔚来深度整合子品牌乐道与萤火虫至主品牌 核心部门并入产品研发与用户服务集群 [4][5] 整合驱动因素 - 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 2024年一季度汽车行业收入24022亿元同比增长8% 但利润同比下降6%至947亿元 利润率仅3.9% [6] - 多品牌研发投入吃紧 智能化/电动化技术成本攀升 [6] - 政策推动央企重组整合 2025年国资委将汽车行业作为国资布局优化主阵地 [7] - 通过整合实现采购协同 吉利合并后采购成本下降约15% 生产线利用率提升至85% 广汽零部件采购成本降低8% [8] 管理模式创新 - 吉利启用轮值总裁制度 戴庆担任首任轮值总裁 借鉴互联网公司"轮值总裁+固定首席执行官"模式 [8][9] - 整合推动管理体系从"诸侯割据"转向"集权统一" 减少内耗并提升决策效率 [9] - 构建生产/研发/供应链/销售渠道"四位一体"体系 实现战略聚焦与组织敏捷 [8]
乘联分会:5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同比增28.2% 自主品牌渗透率达68.7%
广州日报· 2025-06-09 22:33
整体市场表现 - 2025年5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达193.2万辆,同比增长13.3%,环比增长10.1% [1] - 1-5月累计零售销量881.1万辆,同比增长9.1% [1] - 5月批发销量231.0万辆,同比增长12.8%,环比增长5.5% [2] 新能源细分市场 - 5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102.1万辆,同比增长28.2%,环比增长12.1% [1] - 1-5月新能源累计零售435.1万辆,同比增长34.1% [1] - 新能源渗透率呈现分化:自主品牌达68.7%,豪华车37.5%,主流合资品牌仅4.3% [3] 品牌格局变化 - 自主品牌5月零售126万辆,同比增长29%,市场份额65.2%,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2] - 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7万辆,同比下滑5%,德系/日系/美系份额分别降至15.3%、12.6%、5.2% [2] - 零售前十车企中自主品牌占主导,吉利汽车同比增幅达65.7%,比亚迪增长9.2% [3] 车型类别表现 - 5月轿车零售87.1万辆(同比+8.4%),MPV零售9.2万辆(同比+18.7%),SUV零售86.9万辆(同比+17.5%) [2] - 微客车型表现突出,5月零售2.8万辆,同比大幅增长72.6% [2] - 批发端SUV表现强劲,5月批发123.6万辆,同比增长11.7% [2] 政策与展望 - 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预计为县乡市场注入新动能 [4] - 2024年报废更新政策推动市场基数提升,6月增长面临高基数挑战 [4]
5月乘用车市场零售创历史同期新高, 崔东树: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价格竞争态势已趋于平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9 19:31
乘用车市场整体表现 - 1~5月全国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8811万辆同比增长91% [1] - 5月单月零售销量1932万辆同比增长133%环比增长101%创历史新高较2018年5月峰值增长6% [1]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贸易环境改善、"两新"政策拉动、地方促消费政策落地及车展活动重启 [1] 自主品牌与合资/豪华品牌对比 - 5月自主品牌零售126万辆同比增长29%市场份额652%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2] - 1~5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64%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主要受益新能源车和出口增量及头部车企转型 [2] - 主流合资品牌5月零售47万辆同比下降5%德系/日系/美系份额分别下降33/22/15个百分点 [2] - 豪华车5月零售20万辆同比下降18%份额103%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受自主高端化冲击 [2][3] 新能源车市场动态 - 5月新能源车零售1021万辆同比增长282%渗透率529%同比提升62个百分点 [6] - 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746%豪华车250%合资品牌仅64% [6] - 批发销量1216万辆同比增长330%渗透率526%其中自主品牌渗透率687% [7] - 零售超2万辆的品牌达18家比亚迪以376万辆居首吉利/长安分列二三位 [7] 新势力与传统车企新能源表现 - 新势力5月份额205%同比增加45个百分点小米/小鹏/零跑贡献58个百分点增量 [6][8] - 特斯拉份额38%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 [6] - 传统车企独立新能源品牌份额125%深蓝/阿维塔等表现突出 [8] 出口与行业利润 - 5月乘用车出口448万辆同比增长135%新能源占比445%同比提升166个百分点 [3] - 自主品牌出口375万辆同比增长18%合资/豪华出口73万辆同比下降22% [3] - 1~4月汽车行业收入325万亿元同比增长7%但利润率41%同比下降51%低于工业平均水平56% [3] 市场竞争与政策导向 - 行业反对"内卷式"价格战资源价格下行已使燃油车与新能源价格竞争趋缓 [4] - 政策引导下市场趋于稳定利于改善经销商经营并缓解二手车市场波动 [4][5] - 6月预计延续增长但受高基数影响增速可能放缓行业库存维持350万辆/57天水平 [8]
车圈“兄弟连”互撕升级,比亚迪还能顶住吗?
行业竞争态势 -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车企陷入公开互撕,火药味浓重[2][4] - 比亚迪发起新一轮价格战,10万级车型下探到7万区间,对吉利、长城形成压力[6] - 2025年1-5月销量对比:比亚迪176.3万辆,吉利117.3万辆,长城45.9万辆,比亚迪销量接近吉利与长城之和[6] 车企矛盾焦点 - 吉利高管杨学良公开指责比亚迪"常压油箱"涉嫌排放不达标,称测试结果与长城举报内容一致[4] - 比亚迪李云飞回应指控但6小时内删除微博,显示矛盾未真正化解[5] - 广汽埃安负责人肖勇支持吉利观点,称杨学良为"车圈嘴替",吉利阵营再获盟友[5] 市场乱象与行业影响 - 价格战催生"零公里二手车"乱象,包括用试驾车、展车充新等行为[6] - 中汽协批评"价格战恐慌",人民日报警告"低价劣质产品损害中国制造声誉"[6] - 行业陷入"以战止战"死循环,良性竞争与恶性内卷并存[7] 技术竞争格局 - 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横扫市场[6] - 吉利采取"同价高配"策略应对,长城则靠"智能化"寻求突破[6] - 行业呼吁将精力从互撕转向技术突破,创造中国汽车的黄金时代[7] 车企历史关系演变 - 比亚迪、吉利、长城曾为"兄弟连",共同在燃油车时代奋斗[6] - 2020年前比亚迪销量不及吉利三分之一,如今成为行业领头羊,关系转变为竞争对手[6] - 王传福强调"不拉踩别人",但在市场压力下难以坚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