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创优品(09896)

搜索文档
6月4日电,创优品据悉聘请摩根大通和瑞银协助旗下的TOP TOY在香港IPO。
快讯· 2025-06-04 13:19
公司动态 - 名创优品聘请摩根大通和瑞银协助旗下TOP TOY在香港进行IPO [1] 资本运作 - TOP TOY作为名创优品旗下品牌,计划通过香港IPO进行融资 [1]
高盛:名创优品-5 月同店销售增长(SSSG)改善趋势延续;产品供应是关键;买入评级
高盛· 2025-06-04 09: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对名创优品的买入评级 [1][2][14][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名创优品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IP零售商,推动其股价上涨的催化剂包括加速门店扩张、更好的同店销售增长、更高的IP贡献以及海外DTC业务带来的超预期销售贡献和经营杠杆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近期趋势 - 年初至今,名创优品中国区同店销售持续改善,5月转正;美国市场4 - 5月同店销售为正,其他海外市场较第一季度也有环比改善 [7] 业绩指引 - 重申2025年第二季度名创优品中国、海外及TOP TOY的销售增长指引分别为低两位数、25% - 30%、70% - 80%,营业利润率同比收缩较第一季度收窄;2025年,维持名创优品中国和TOP TOY低两位数和50 - 60%的增长指引;若同店销售恢复趋势持续,第三季度营业利润同比有望转正,全年调整后营业利润目标为36 - 38亿元人民币 [8] 名创优品中国区同店销售增长驱动因素 - 人员方面,今年各职能部门管理层的关键绩效指标纳入同店销售指标,促进跨部门协作 [11] - 商品方面,深化IP产品开发,先在旗舰店或IP专区发布产品,优先分配畅销SKU;今年在高性价比产品上需改进,包括关注产品开发、推出频率和成功率 [11] - 渠道方面,增设前十大产品专区以提高转化率,店长需确保畅销产品不缺货 [11] 产品评论 - IP产品方面,名创优品将更聚焦,提升产品发布质量,获取相关专业人才,未来会有本地化IP产品设计 [10][12] - 高性价比产品方面,认为好产品可引流,将加强产品供应、展示和热门产品库存管理,优化成本以在不影响利润率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更高价值 [12] 24小时超级门店业务更新 - 该业务仍处于净亏损状态,公司正在调整运营,利润率已有改善,目标在2025年中或第三季度实现盈亏平衡;短期内将借助第三方产品增加产品种类和提高客单价,目标降低配送成本比率 [12] 永辉评论 - 管理层认为永辉业务调整的关键方向也是产品,要利用规模优势采购优质产品并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 [13] 美国市场情况 - 4 - 5月同店销售恢复且为正,年初至今在美国新开约20多家门店,多数位于广场,尽管第一季度是淡季,这些新店的营业利润率仍达两位数,超出管理层预期;中长期目标是在美国拥有超1000家门店,毛利率达60 - 70%,租金成本与销售比率、员工成本与销售比率为两位数,营业利润率约20%;关键在于产品,需确保产品毛利率达60% [11] 其他海外市场情况 - 4 - 5月同店销售趋势改善,原因是基数较低和产品组合快速调整;管理层表示海外市场绩效评估更注重长期目标 [11] 财务数据 |指标|数值| | ---- | ---- | |市值|53亿美元 [17]| |企业价值|58亿美元 [17]| |3个月平均日交易量|2.68亿美元 [17]| |2024 - 2027年预测营收(人民币百万元)|16,994.0、20,554.0、23,900.1、27,771.2 [17]| |2024 - 2027年预测EBITDA(人民币百万元)|4,124.5、4,799.4、5,750.3、6,784.2 [17]| |2024 - 2027年预测每股收益(人民币)|8.72、8.57、10.84、13.21 [17]| |2025年3 - 12月预测每股收益(人民币)|1.92、1.73、2.23、2.70 [17]| |中国区市盈率(倍)|16.1、14.4、11.4、9.4 [17]| |市净率(倍)|4.2、3.4、3.0、2.6 [17]| |股息收益率(%)|3.1、3.5、4.4、5.3 [17]| |净债务/EBITDA(不包括租赁,倍)|(1.9)、0.0、(0.2)、(0.3) [17]| |CROCI(%)|56.3、47.2、49.2、48.6 [17]| |自由现金流收益率(%)|1.6、3.1、6.5、6.8 [17]|
瑞银朱正芹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6-03 10:46
港股融资市场展望 - 2025年截至目前港股IPO总规模达98亿美元 接近2024年全年113亿美元水平 新股配售融资总额达149亿美元 规模接近2022-2024三年总和 [3] - 宁德时代及恒瑞医药登陆港交所后 2025年初至今港股IPO募资额跃居全球第一 预计全年融资规模将维持强劲 [3] - 已公告将赴港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达23家 行业覆盖新能源、生物医药、半导体及零售等领域 包含多家行业龙头 [3] 香港资本市场改革成效 - 港交所2019年以来推出19C章吸引中概股回归 18A/18C章支持生物科技及特专科技企业上市 近期简化A股蓝筹企业审核流程 [5] - 中国证监会对境外上市公司再融资采取事后备案制 比亚迪股份56亿美元再融资案例显示筹备时间大幅缩短 [5] - 港股融资规则创新使资本市场兼具市值管理功能 上市公司可通过增发、可转债提升流动性 并在股价低迷时回购或增加分红 [6] 中概股回归驱动因素 - 部分双重上市公司再融资时主动选择仅在香港发行 如名创优品5 5亿美元股票挂钩证券及蔚来汽车5 2亿美元增发均获良好市场反响 [9] - 互联互通机制优化推动南下资金规模扩大 南向资金定价权提升成为港股市场重要新增流动性来源 [9] - 港交所再融资工具多样性增强 中国证监会拉平港股美股备案要求 降低中概股回归成本 [10] 亚太区并购业务趋势 - 瑞银2024年亚洲区(除日本外)已公告并购业务量位列国际投行第一 并购及再融资业务占比持续上升 [13] - 全球供应链重构推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需求 2024年底"并购六条"政策简化流程加速审批 促进强强联合 [13] - 已上市公司再融资需求占比提升 部分年份规模可能超过IPO 但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新消费领域仍将催生新IPO需求 [14]
股价单日暴跌超18% 一季度增收不增利!名创优品背后隐忧重重
犀牛财经· 2025-05-31 10:00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44.2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8.9% [2] - 净利润同比下降28.92%至4.17亿元,调整后净利润率从16.6%降至13.3% [2][3] -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17.2%至24.69亿元,毛利增长21.1%至19.58亿元 [3][4] 成本压力 - 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激增46.7%至10.21亿元,主要因直营店投资和收购永辉超市贷款利息 [3][4] - 一般及行政开支增长26.6%至2.42亿元 [3] - 海外直营店相关开支同比飙升71.4%,导致单店成本高企且毛利率极低 [5] 海外扩张 - 海外门店总数达3213家,同比净增617家,其中北美门店数量翻倍至375家 [5][6] - 区域分布:亚洲(中国除外)1663家、北美375家、拉丁美洲646家、欧洲301家 [6] - 面临关税政策变化及跨区域运营复杂性挑战 [6] 国内市场挑战 - 同店销售出现中个位数同比下滑,反映经营效率下降 [6] - "低价"策略优势减弱,消费升级导致商品品质需求提升 [6] - 竞争对手挤压市场份额,行业竞争白热化 [6] 潮玩业务TOPTOY - 营收同比增长59%至3.4亿元,但IP原创能力弱于泡泡玛特 [7] - 采用大IP联名模式,2024年授权费用支出达4.21亿元,较2022年增长136% [7] - 2024年推出40余起IP衍生品联名活动,涉及三丽鸥、蛋仔派对等 [7] 资产负债 - 负债总额从77.65亿元暴增至155.08亿元,近乎翻倍 [7][8] - 资产负债率从42.85%攀升至59.22% [7] - 权益及负债总额增长44.5%至261.86亿元 [8]
名创优品单日暴跌背后:增收不增利困境凸显 国内增长触顶、TOP TOY难挑大梁?
新浪证券· 2025-05-30 15:24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名创优品美股股价单日大跌17.6%至18.29美元/股,市值较年初蒸发超20亿美元 [1] - 港股股价单日跌幅达18.2%,市值缩水近百亿港元,低于其收购的永辉超市当日市值 [1] - 高盛下调美股目标价至23.4美元,预计经调整营业利润同比下滑5%;摩根大通目标价降至21美元;中金预计2025-2026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减少14%、8% [1] 一季度财务表现 - 总收入44.27亿元,同比增长18.9%;期内利润4.17亿元,同比锐减28.9%;经调整净利润5.87亿元,低于2024年同期的6.17亿元 [2] - 毛利率提升0.8个百分点至44.2%,主要受益于海外市场和潮玩子品牌TOP TOY的快速发展 [2] - 经调整净利润退回2023年第二季度水平,创近七个季度新低 [2] 费用控制与扩张策略 - 销售及分销开支10.21亿元,同比增长46.7%,占当期毛利52.2%;销售费用率达23.1%,同比提高4.4% [4] - 海外直营店数量从281家增至548家,TOP TOY直营店从17家增至40家,同比增速超135% [4] - 租金、折旧摊销及人工成本合计同比飙升71.4%,重资产模式拖累利润 [4] 品牌升级与IP战略 - 推进"小改大、老换新"战略,新开门店平均面积约300平方米,裁撤低效店铺 [5] - 开设MINISO LAND IP联名集合店,定位从生活家居零售商转型为IP设计特色零售集团 [5] - IP授权费用同比增长39.6%,超150个IP库主要通过授权获得 [6] 国内增长瓶颈与海外扩张 - 国内门店首次环比缩减,内地直营店数量同比减少31.0%,合伙人及代理门店净减少106家 [7] - 内地收入24.94亿元,同比仅增长9.1%,同店销售额持续下滑 [11] - 海外新增门店数占比达71.9%,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 [7] TOP TOY业务表现与挑战 - TOP TOY门店总数达280家,同比增75.0%;单季收入从9500万元增至3.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3.0% [12] - 2021-2023年累计亏损1.26亿元,2024年扭亏为盈实现9242.80万元利润 [14] - 依赖授权IP缺乏独特性,内部资源分配矛盾,考虑分拆赴港上市募资3亿美元 [14] 资本运作与财务压力 - 发行5.5亿美元可转债,50%用于股票回购,50%用于海外扩张及品牌建设 [6] - 收购永辉超市29.4%股份耗资62.7亿元,几乎掏空账面流动资金 [6] - 财务成本增至4900万元,为2024年同期的1.96倍,主要因可转债及贷款利息增加 [6]
增收不增利的名创优品,一季报后市值蒸发超过80亿元
观察者网· 2025-05-30 11:5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4.27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中国内地收入增长9.1%,海外收入增长30.3% [6][8] - 一季度净利润4.17亿元,同比下降28.8%,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滑4.8%至5.87亿元,净利率下跌3.3%至13.3% [8] - 毛利率19.58亿元,同比增长21.1%,但经营利润率因直营门店占比提升而稀释 [6][8] 门店扩张与战略调整 - 全球门店总数7768家,同比净增978家,其中国内门店4275家(净增241家),海外门店3213家(净增617家) [8] - 一季度国内净减少111家门店,首次出现总门店数量下滑,实施"关差店、开好店"策略,关闭200平米以下低产店铺,新开平均300平米大店 [9][10] - MINISO LAND已开8家(15家筹备),旗舰店43家(150家筹备),大店策略旨在提升同店GMV [10] 海外市场与同店销售 -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至15.92亿元,同店GMV增速放缓但优于国内 [8][9] - 中国内地同店GMV从2023年30%-35%增长率转为2024年高个位数下降,客单价从37.6元提升至38.1元 [9] - 公司提前增加美国存货储备以应对关税不确定性 [13] IP战略与成本压力 - 2024年IP授权支出4.21亿元(同比增近三成),一季度授权费1.05亿元(同比增39.6%),占营收2.37% [14] - 外部IP授权模式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短,缺乏独占性(如芭比IP与超100个品牌合作) [14] - 潮玩品牌TOP TOY一季度营收3.4亿元(同比增59%),自研产品占比首超40%,但仍依赖三丽鸥等授权IP [16] 资本运作与并购整合 - 以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股权,Q2起并表,永辉Q1营收174.79亿元(同比降19.32%),净利润1.48亿元(同比降79.96%) [5][18] - 永辉全国调改门店达88家,计划7月底扩至150家,2025年计划关闭250-350家超市并调改200家门店 [21] - 名创优品考虑分拆TOP TOY赴港上市,计划募资约3亿美元 [15] 行业对比与竞争格局 - 泡泡玛特市值1200亿港元(名创优品600亿港元),其自有IP模式(如LABUBU)验证长期竞争力 [17] - 潮玩市场预计2022-2026年CAGR达24%,2026年零售额破1100亿元,消费者规模2025年达4000万人 [16]
净利润降近三成 名创优品押注“大店战略”与IP驱动
中国经营报· 2025-05-29 12:2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总营收44.3亿元,同比增长19% [1][2] - 股东应占净利润4.2亿元,同比下降28.5% [1] - 毛利率提升至44.2%,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 [2] - 经调整净利润5.87亿元,同比下降4.8%,经调整净利率从16.6%下滑至13.3% [4] 区域与门店扩张 - 中国内地营收24.94亿元,同比增长9.1%;海外营收15.92亿元,同比增长30.3%,海外收入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 [2] - 全球门店总数7488家,净增858家,其中国内4275家(净增241家),海外3213家(净增617家) [3] - 海外直营门店608家,同比增加281家,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加46.7%至10.21亿元 [4] 战略调整 - 推进"大店战略",新开门店平均面积近300平方米,平均店效提升27%,关闭200平方米以下低产店铺 [3][4] - MINISO LAND开业8家,旗舰店43家,150家旗舰店在规划中 [3] - 收购永辉超市29.4%股权(交易额63亿元),但一季度未体现其净利润贡献 [5] IP战略与竞争 - IP战略推动毛利率提升,合作IP超150个,一季度授权费用增加39.6% [6] - 依赖外部IP(如迪士尼、三丽鸥),2024年授权费支出4.21亿元,同比增长29.5% [6] - 潮玩品牌TOP TOY营收同比增长59%至3.4亿元,门店数280家(净增120家),但占集团收入比例较低 [7] - 行业竞争加剧,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52TOYS拥有100多个IP [7] 行业分析 - 潮玩行业IP同质化加剧,需提升自有IP孵化能力与品牌溢价 [8] - TOP TOY竞争优势在于集团供应链与门店网络,但面临文化差异与本土化挑战 [8]
名创优品(09896.HK):国内同店改善 海外维持高速增长
格隆汇· 2025-05-29 01:59
25Q1整体业绩 - 25Q1公司收入44.3亿元,同比增长18.9% [1] - 毛利率为44.2%,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 [1] - 经营利润7.1亿元,同比下降4.05% [1] - 经调整净利润5.9亿元,同比下降4.9% [1] - 经调整净利润率为13.3%,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1] 国内业务 - 名创中国一季度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9.1% [1] - 同店日销额同比由高个位数下降改善为中个位数下降 [1] - 公司转向高质量增长模式,加快"关小店,开大店"节奏 [1] - 名创中国门店数量从4386家下降至4275家,净关店111家 [1] - 货盘优化及门店升级有望持续改善同店表现 [1] 海外业务 - 25Q1海外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30.3%,占比达36% [2] -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驱动毛利率改善 [2] - 名创海外门店数达3213家,环比净增95家 [2] - 直营门店548家,环比新增45家 [2] - 海外直营市场快速拓展产生前置费用,短期内拖累净利率 [2] - 未来通过精细化运营,单店净利率具备提升空间 [2] 投资建议 - 预计2025/2026/2027年收入分别为205.4/244.3/282.8亿元 [2] - 预计经调整净利润为27.6/33.5/40.6亿元 [2] - 维持"买入"评级 [2]
名创优品(09896.HK):国内同店边际向好 关注运营提效
格隆汇· 2025-05-29 01:59
机构:国盛证券 毛利率表现稳健,直营店拓展等因素致利润承压。1)毛利端,2025Q1 毛利率同比+0.8pct 至44.2%,一 方面由于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提升4.2pct 至39.0%,另一方面系收入组合转向高盈利产品,TOP TOY 毛利 率有所提升;2)费用端,2025Q1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4.37pct/+0.33pct/-1.78pct 至 23.07%/5.47%/-1.11%。其中销售费用增长主要系公司直接投资直营店及追求未来业务成功,2025Q1 前 期租金费用、折旧摊销、工资等相关费用同比+71.4%,同时授权费/物流费同比提升39.6%/31.3%;管理 费用增长主要系人员相关开支成本增加;财务成本增加主要系收购永辉的银行贷款相关的利息开支增 加,以及投资直营门店导致租赁负债利息开支增加;3)利润端,2025Q1 实现经调整净利润5.87 亿元/ 同比-4.81%。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日杂零售龙头,凭借渠道、供应链等优势,以轻资产模式在全球高速扩张,同 时已孵化潮玩品牌TOPTOY,有望贡献第二增长曲线;当前各业态、产品、供应链不断优化,海内外门 店拓展逐步兑现,亦通过渠道 ...
名创优品(09896.HK):同店渐现改善趋势 业绩压力有望逐季缓解
格隆汇· 2025-05-29 01:59
财务业绩 - 2025Q1公司实现收入44.3亿元,同比增长18.9% [1] - 毛利率为44.2%,同比增长0.8pct [1] - 经调整净利润5.9亿元,同比下滑4.8% [1] - 海外业务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30.3% [2] 国内市场表现 - 2025Q1国内同店销售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下降中个位数,较2024Q4、2024Q3降幅大幅收窄 [1] - 五一期间同店销售实现转正 [1] - Q1客单价与去年同期持平,同店下滑主要源于客流量中低个位数下降 [1] - Q2以来客单和客流量均有改善 [1] - 2025年国内同店销售有望实现正增长 [1] 门店网络 - 截至2025年3月末,名创中国门店数量达到4275家,环比净闭店111家 [1] - 公司不强求2025年国内开店200-300家的目标 [1] - 海外一季度净增门店95家,拓店重心在亚洲、北美等市场 [2] 海外市场表现 - 2025Q1海外同店较去年承压,但以2年复合增长视角看表现稳健 [2] - 4月以来海外主要市场墨西哥、美国同店表现环比改善 [2] -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上行带来短期业绩压力 [2] 战略规划 - 公司将同店提升确立为战略核心 [1] - IP战略继续执行+门店提质增效背景下,同店趋势有望延续 [2] - 公司供应链优势及IP转化能力强,全球化战略持续推进 [2]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05.42/245.95/295.5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0.9%/19.7%/20.2% [2] - 预计2025-2027年经调净利润分别为28.56/36.77/45.6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97%/28.74%/24.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