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600031)
搜索文档
三一重工港股上市 双平台锚定全球化新征程
证券日报网· 2025-10-28 17:22
港股上市核心事件 - 三一重工于10月28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成功构建"A+H"双平台上市格局 [1] - 本次港股上市全球发售约6.32亿股H股,发行价为21.30港元/股,并设有15%超额配股权 [2] - 此次IPO引入21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7.59亿美元的发售股份 [2] 公司战略与展望 - 公司表示港股上市是开辟更广阔国际融资渠道、拥抱更庞大国际市场的历史性机遇 [2] - 公司将依托香港资本枢纽,持续推进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三大核心战略 [2] - 上市后公司将进一步深化三大战略,坚持全球化以更好满足全球客户需求 [3] 全球化运营成果 - 三一重工产品远销全球150余个国家和地区 [3]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5.2% [3] - 公司已从单一品类、单一国家运营转型升级为多元化产品、全球化运营的世界级工程机械企业 [2] 数智化与低碳化进展 - 公司通过数智化赋能制造、运营、服务全流程,实现质量精进及效率突破 [3] - 2024年公司有40余款新能源产品成功上市,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泵车等 [3] - 2024年公司新能源工程机械产品收入约为人民币40.25亿元 [3] 市场与专家评价 - 此次H股发行成功标志着公司全球化资本战略的重大突破,也是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高端制造龙头的深度认可 [3] - 吸引国际顶级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验证了市场对工程机械行业复苏的预期 [3] - 反映出公司在技术竞争力、全球化布局及ESG实践等层面的综合优势 [3]
四家公司同日登陆港交所,开盘齐涨!滴普科技涨超150%,三一重工股价表现却让人没猜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8 17:07
上市概况 - 四家公司于10月28日同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开盘均上涨 [2] - 四家公司合计募资净额超过185亿港元 [3] - 近期港股打新市场火热,自9月初以来上市的22只新股中,仅2只首日破发 [10] 滴普科技 - 被称为“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第一股”,上市首日涨幅最高,达150.56%,收盘价66.80港元/股,总市值218.2亿港元 [2][10] - 公开发售获得7569.83倍超额认购,该超购倍数在港股历史上位列第二 [10] - 公司专注于为企业提供前沿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2024年收入2.43亿元,亏损12.55亿元 [8][9] - 募资净额约6.1亿港元,发行价26.66港元/股,共发行2663.2万股 [3][9] 八马茶业 - 被称为“高端中国茶第一股”,上市首日涨幅超86% [2] - 公司目标是从中国第一成为世界第一,目前在高端中国茶领域销量第一,国内连锁店数量超3700家 [6]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从18.18亿元增至21.43亿元 [6] - 募资净额约3.90亿港元,为四家公司中最低,发行价50港元/股,共发行900万股 [3][6] 三一重工 - 全球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为老牌A股上市公司,当前总市值达1980亿港元 [4] - 上市首日股价表现相对弱势,盘中最大涨幅仅超3%,募资净额最高,约133亿港元 [2][3]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808.39亿元、740.19亿元、783.83亿元,净利润持续增长至60.3亿元 [4] - 2024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已超过60%,产品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剑桥科技 - 光模块龙头企业,上市首日涨幅超过33% [2] - 主要从事电信、数通、企业和家庭网络的终端设备以及高速光模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8] - 2024年收入36.50亿元,净利润1.67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20.34亿元,净利润1.18亿元 [9] - 募资净额约44.8亿港元,发行价68.88港元/股,共发行6701.05万股 [3][9]
东风屠榜!三一第二 远程/庆铃同比暴涨 9月氢能重卡亮点看这里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10-28 16:52
新能源重卡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9月国内新能源重卡整体销量达2.41万辆,创下纪录,同比增长206% [1][4] - 9月纯电动重卡销售2.35万辆,环比增长35%,同比增长210% [4] - 9月混合动力重卡销售78辆,环比增长3%,同比增长212% [4] 氢燃料电池重卡市场表现 - 9月氢燃料电池重卡销售565辆,环比暴涨249%,同比增长96%,终结了连续5个月的同比下降势头 [4][11] - 2025年1-9月氢燃料电池重卡累计销售2267辆,同比下降20%,但累计降幅较前8月缩窄14个百分点 [15][19] - 1-9月氢燃料电池重卡在新能源重卡市场中占比仅为1.65%,纯电动车型占比高达97.83% [7] 氢燃料电池重卡竞争格局 - 9月氢燃料电池重卡市场仅有6家企业实现销售,东风公司销售304辆,排名第一,为年内首次摘得月榜冠军 [11] - 2025年1-9月累计销量排名前三的企业为中国重汽(592辆,市场份额26.11%)、三一集团(573辆,市场份额25.28%)和东风公司(407辆,市场份额17.95%) [15][18] - 市场竞争激烈,1-9月已诞生5位月榜冠军,包括长征、中国重汽、创维、三一和东风 [13][19] - 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三一、庆铃、长征、创维等企业累计销量同比分别暴涨355%、433%、338%和457%,而部分企业出现大幅下滑,有前十企业销量同比下降94% [15]
三一重工(600031.SH):H股于10月2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并上市交易
格隆汇APP· 2025-10-28 16:50
H股全球发售概况 - 全球发售H股总数631,598,800股(行使超额配售权之前)[1] - 香港公开发售58,042,600股,占全球发售总数9.19%[1] - 国际发售573,556,200股,占全球发售总数90.81%[1] 发行定价与募资情况 - 每股H股发售价为21.30港元[1] - 扣除承销佣金及估计费用后,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133.07亿港元(假设超额配售权未行使)[1] H股上市交易信息 - 631,598,800股H股于2025年10月2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1] - H股中文简称为“三一重工”,英文简称为“SANY HEAVY IND”,股份代号为“6031”[1]
三一重工港股上市首日仅涨2.82% 募资134.5亿港元
搜狐财经· 2025-10-28 16:43
上市概况 - 三一重工于10月28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6031HK [1] - 上市首日开盘价为213港元,收盘价为219港元,较发行价上涨282% [1] - 最终发售价定为213港元,处于发行价格范围203港元至213港元的上限 [5] 股份发售详情 - 全球发售股份总数为631,598,800股 [1] - 其中公开发售部分为58,042,600股,国际发售部分为573,556,200股 [1] - 上市时已发行股份数目(超额配股权获行使前)为9,105,988,837股 [2] 融资规模 - 本次上市所得款项总额为134531亿港元 [4] - 扣除估计应付上市开支1458亿港元后,所得款项净额为133073亿港元 [4][6] 承销团队 - 本次发行的独家保荐人、保荐人兼整体协调人、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为中信证券 [2] - 整体协调人、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为中金公司 [2] - 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包括中银国际、招商证券国际、农银国际、工银国际 [2] 基石投资者 - 基石投资者阵容庞大,包括淡马锡、盈峰资本、HHLRA、UBS AM Singapore、LMR、贝莱德基金等多家知名机构 [6] - 基石投资者认购的H股设有禁售期,截止日期为2026年4月27日 [7][8][9] - 禁售期结束后,基石投资者将解除禁止出售或转让其认购的H股 [9]
工程机械板块10月28日跌1.81%,徐工机械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1.1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28 16:40
板块整体表现 - 工程机械板块当日整体下跌1.81%,表现弱于大盘,上证指数下跌0.22%,深证成指下跌0.44% [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10只个股上涨,10只个股下跌 [1][2] 领涨个股分析 - 铁拓机械涨幅最大,为11.69%,收盘价28.37元,成交额4.04亿元 [1] - 南方路机涨停,涨幅10.01%,收盘价42.65元,成交额3.83亿元 [1] - 厦工股份涨幅9.90%,收盘价3.44元,成交量95.04万手,成交额3.16亿元 [1] 领跌个股分析 - 徐工机械领跌板块,跌幅4.03%,收盘价10.23元,成交额28.35亿元 [2] - 永达股份跌幅3.38%,收盘价17.15元,成交额1.51亿元 [2] - 三一重工跌幅2.57%,收盘价21.95元,成交量131.55万手,成交额29.05亿元 [2] 板块资金流向 - 工程机械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1.12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5708.75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1.69亿元 [2] - 厦工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1.03亿元,主力净占比达32.58% [3] - 南方路机主力资金净流入7707.24万元,主力净占比为20.10% [3]
8家企业同日上市!中国资产重估下迎来IPO黄金时代
格隆汇· 2025-10-28 16:35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创近十年新高[1] - 2025年10月28日单日,A股和港股共有8家企业上市,截至收盘全部上涨[1] - 截至2025年10月28日,A股市场年内迎来87家新股上市,首发募集资金合计超901亿元人民币,募资总额已超过去年全年[1] - 同期港股市场迎来78家IPO上市企业,首发募集资金合计超1991亿港元,是去年全年募资总额的两倍以上[1] - 港交所凭借宁德时代、紫金黄金国际等大型IPO,在前三季度IPO融资额领跑全球[1] A股IPO市场动态 - 截至2025年10月26日,A股市场年内新增受理194家IPO企业[1] - 北交所成为IPO热门之选,在新增受理的194家企业中,有122家冲击北交所上市[1] - 北交所定位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聚焦“专精特新”领域,拥有准入门槛低、审核周期短、转板机制灵活等优势[2] 港股IPO市场动态 - 港股市场今年前三季度受理的新申请高达286家,远超往年[3] - 赴港上市的企业绝大部分来自大陆地区,截至2025年10月24日,今年已有234家内地企业获赴港IPO上市备案[4] - 港股IPO企业多来自新经济行业,包括电动汽车、新能源、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3] - 港股市场活跃得益于港交所下调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优化审批流程,以及南下资金和国际资本流入带来的市场升温[4] 政策与监管环境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合作[4] - 政策支持旨在推动形成在岸与离岸协同发展、开放与安全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4] - 在资产再平衡过程中,A股、港股等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更加显现[4] IPO企业队列与行业分布 - 目前仍有几百家企业正排队进行IPO,显示市场后续动力充足[1] - 备案企业名单显示,拟上市企业广泛分布于生物医药、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5][6][7][8][9][10][11][12][13]
三一重工港股上市首日仅涨2.82% 募资134.5亿港元
中国经济网· 2025-10-28 16:34
上市表现与股价 - 三一重工于10月28日在港交所上市,开盘报21.3港元,收盘报21.9港元,较开盘价上涨2.82% [1] - 最终发售价定为21.30港元,处于发售价格范围20.30港元至21.30港元的上限 [4][5] 股份发售详情 - 本次全球发售股份总数为631,598,800股,其中公开发售部分为58,042,600股,国际发售部分为573,556,200股 [1][2] - 上市后(超额配股权获行使前)已发行股份总数为9,105,988,837股 [2] 募资情况 - 按最终发售价计算,本次上市所得款项总额为134.531亿港元,扣除估计上市开支1.458亿港元后,所得款项净额为133.073亿港元 [4][5] 上市中介团队 - 本次上市的独家保荐人、保荐人兼整体协调人、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为中信证券 [2] - 整体协调人、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包括中金公司、中银国际、招商证券国际、农银国际、工银国际等 [2] 基石投资者与禁售安排 - 基石投资者阵容庞大,包括淡马锡、盈峰资本、贝莱德基金、UBS AM Singapore等多家知名机构 [5][6][7] - 所有基石投资者均须遵守禁售承诺,禁售期至2026年4月27日 [6][7] - 其中,淡马锡持有H股27,402,000股,占全球发售後已发行H股总数的4.34%,占公司总股本的0.30% [6]
三一重工:公司预计将收取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33.07亿港元
新浪财经· 2025-10-28 16:33
全球发售方案 - 全球发售H股总数631,598,800股(行使超额配售权之前)[1] - 香港公开发售58,042,600股,约占全球发售总数9.19%[1] - 国际发售573,556,200股,约占全球发售总数90.81%[1] 定价与融资 - 每股H股发售价为21.30港元[1] - 假设超额配售权未获行使,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133.07亿港元[1]
周蔚文、傅鹏博、谢治宇等“双十”基金经理最新发声
天天基金网· 2025-10-28 16:22
市场整体展望 - 多位“双十”基金经理认为,基本面和流动性的良性互动刚刚开始,将驱动市场长期趋势发生反转 [3] - A股市场有望形成“价值股搭台、成长股唱戏”格局,不同风格轮动表现,驱动市场走出向上行情 [3][15] - A股上涨将从依赖充裕流动性带来的估值修复,转变为盈利和基本面驱动 [8][11] - 在相对宽裕的流动性支持下,市场在板块轮动过程中保持相对强势,科技和高端制造领域强劲的基本面是重要决定性因素 [18][19] 重点投资方向 - 关注板块包括AI、机器人、创新药、芯片、有色、化工等 [3] - 人工智能产业链是重点布局方向,细分领域包括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AI智能终端、AI基础设施以及AI应用 [4][7] - 未来A股市场科技核心主线可能仍是AI,关注汽车智能驾驶、AI硬件、AI人形机器人以及积极拥抱AI的互联网企业 [12][15] - 增加了对有色金属、工程机械和化工板块的配置力度,因部分细分行业产品的量、价处于底部区间,未来随着海外需求复苏,收入有望持续增长 [6] - 看好半导体、消费电子、医疗服务、有色、光伏等行业,将挖掘相关个股投资机会 [11] 基金经理周蔚文操作与观点 - 周蔚文任职基金经理以来年化回报近15%,其管理的中欧新蓝筹自2008年成立以来业绩达870.53% [5] - 中欧新蓝筹三季度利润为37.43亿元,股票仓位77.55% [5] - 前三大重仓股为新易盛(持仓市值8.87亿元,占比9.52%)、中际旭创(8.68亿元,9.32%)、万华化学(4.83亿元,5.18%)[5] - 显著加仓三一重工(增持418.38万股,幅度38.91%)和万华化学(增持158.08万股,幅度27.87%)[5][6] - 减持牧原股份(减持352.62万股,幅度-43.34%)、三花智控(减持211.42万股,幅度-24.91%)、新易盛(减持56.85万股,幅度-18.99%)和中际旭创(减持9.8万股,幅度-4.36%)[5][6] - 降低了养殖类股票和创新药相关配置,增加了海外算力和服务器相关个股的配置 [6][7] 基金经理傅鹏博操作与观点 - 傅鹏博任职基金经理以来年化回报超15% [9] - 睿远成长价值三季度利润为89.29亿元,股票仓位89.93%,重点配置互联网科技、光模块、PCB、芯片、创新药等板块 [9] - 前三大重仓股为新易盛(持仓市值22.01亿元,占比9.32%)、宁德时代(21.54亿元,9.12%)、腾讯控股(20.75亿元,8.78%)[9][10] - 大幅减持胜宏科技(减持595.67万股,幅度-46.19%)和寒武纪-U(减持71.8万股,幅度-55.20%)[9][10] - 依旧看好人工智能,认为行业尚处前期发展阶段,组合聚焦PCB、光模块以及芯片国产化的个股 [10] - 认为创新药板块估值已处于较高水平,但中国创新药企业全球化趋势未变,偏好拥有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潜力的公司 [11] 基金经理刘元海操作与观点 - 刘元海任职基金经理以来年化回报近19%,其代表作东吴移动互联近三年业绩达254.67%,近五年业绩达318.85% [13] - 东吴移动互联股票仓位为88.93%,积极布局AI,抓住了海外算力主升浪投资机会,并增加端侧AI产业链配置 [13] - 前三大重仓股为豪威集团(持仓市值7.42亿元,占比9.28%)、立讯精密(7.37亿元,9.22%)、新易盛(6.99亿元,8.74%)[13][15] - 显著加仓豪威集团(增持168.97万股,幅度52.48%),减持新易盛(减持137万股,幅度超40%)和中际旭创(减持127.89万股,幅度超40%)[13][14][15] 基金经理谢治宇操作与观点 - 谢治宇任职基金经理以来年化回报近18%,其管理的兴全合润自2010年成立以来业绩达713.88% [17] - 兴全合润三季度利润为72.08亿元,股票仓位90.28% [17] - 前三大重仓股为立讯精密(持仓市值21.01亿元,占比8.41%)、晶晨股份(20.27亿元,8.12%)、巨化股份(19.49亿元,7.80%)[17][18] - 中际旭创、澜起科技、北方华创、东山精密新晋十大重仓股 [17] - 减持分众传媒(减持1593.44万股,幅度-16.37%)和立讯精密(减持590.25万股,幅度-15.38%)[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