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601318)

搜索文档
平安好车主十周年:打造“三省”标杆服务 共赴车主美好生活
新华网· 2025-08-12 14:12
核心观点 - 平安好车主APP上线十周年 公司举办庆祝活动并宣布平台服务全面升级 聚焦车保险 车服务和车主生活三大领域 同时升级平安好伙伴APP以赋能合作伙伴 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省心省时省钱的一站式服务体验 [1][3][12] 平台规模与用户基础 - 平台覆盖超2亿用户 每月超4000万用户使用 日均服务人数超300万 [3] - 连接26万合作伙伴 提供82种车服务包括优惠加油 代驾和年检代办等 [3] 车保险服务升级 - 承保端提供买查改赔续一站式服务 7x24小时服务管家支持和保险规划师量身定制产品 [5] - 推出两款新产品:全家福·一张保全家覆盖全家保障需求 百万医·0免赔提供百万保障及0免赔优惠 [5] - 理赔端升级安心修·省心赔服务 包括免费上门取送车 48小时限时快修 透明车间及维修保质四大服务 [5] 车服务升级 - 联合实力商户打造线下联名服务网点 推出好车主优选店 提供标准作业流程和安心售后保障 [6] - 代驾服务实现5秒快速接单 1分钟内联系确认 5分钟内到达现场 全程提供行程可视化和代驾责任险 [6] - 构建新能源服务生态 包括安驾计划 市场占有率超70%的充电桩网络和电池检测服务 [6] 车主生活升级 - 聚焦出行 健康 居家 宠物四大场景 提供一站式生活圈服务 [7] - 出行方面提供超3万车型便捷取还 自驾用车/打车优惠和景点门票 健康方面提供7x24小时在线问诊和30分钟药品到家 [7] - 居家及宠物服务提供1小时上门取衣鞋清洗和宠物放心粮 省去全网测评时间 [7] 合作伙伴赋能 - 升级平安好伙伴APP 打造服务营销 保险理赔 经营管理和增值产品四大服务体系 [8][9][11] - 服务营销方面打通全链路营销 实现2亿车主流量精准推送 经营管理方面提供客户管理 数据管理和团队管理工具 [11] 十周年活动举措 - 开展为期一个月车主服务嘉年华 推出代驾优惠 加油优惠 十周年礼包和非车险会场等回馈礼包 [11] - 发起十万里美好奔赴记主题活动 联动15家分公司设计区域特色线下活动 [11] 未来战略方向 - 坚守金融为民使命 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医疗健康优势资源 链接汽车产业链上下游 [12] - 通过丰富平台服务供给和优化服务体验 提供更省心省时省钱的车主生活解决方案 [12]
平安产险:坚持党建引领 奋力书写“五篇大文章”年度答卷
新华网· 2025-08-12 14:11
科技金融 - 公司推出首单科技攻关专项保险、低空领域政府救助保险和科技中试综合保险等创新产品 [2] - 公司开发超70款科技类保险产品和13款知识产权类保险 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 [2] - 截至2024年底 为6.9万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超9万亿元风险保障 覆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八大重点领域 [2] 绿色金融 - 为2万余棵古树名木提供超3亿元风险保障 覆盖四川广元剑门关等地区 [3] - 开发化学电池衰减补偿责任保险、森林碳汇指数保险等创新产品 其中森林碳汇保险已在18个省份覆盖超440万亩林地 提供超8000万元保障 [3] - 自研"鹰眼系统"灾害管理平台2024年发送预警信息超105亿次 覆盖6700万个人及企业客户 [4] 普惠金融 - 在福建闽侯推出橄榄低温指数保险 2024年1月支付15户果农理赔款25.5万元 [5] - 在31个省份开展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 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630亿元 [6] - 开发超6500款小微保险产品 覆盖20余个行业 为240万余家小微企业提供超220万亿元风险保障 [6] 养老金融 - 在8个省18个区县承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 服务参保群众超3000万 累计支付护理待遇超2.7亿元 [7] - 创新"保险+服务"长护险模式 在陕西汉中提供多元化护理服务 在江苏无锡建立失能巡查模式 在山东德州设立服务站 [7] - 超1000家门店开通尊老服务绿色通道 95511热线为60岁以上客群提供专属服务 2024年服务162万人次 [8] 数字金融 - 公司凭借"数智化理赔新模式建设项目"获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 成为行业首个连续获一等奖的保险公司 [10] - 研发智能验标、牛脸识别、生猪智能称重等农险科技应用 打造防保救赔一体化解决方案 [10] - 持续升级平安好车主App、平安保险好生活App等线上平台 构建"平台+数据+科技"服务模式 [9] 战略定位 - 公司成立"平安产险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全力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 [1] - 深化"保险+科技+服务"模式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9][10] - 以新"国十条"为行动指南 全面提升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质效 [11]
平安产险联合汽车之家发起春节主题活动 全力守护国人平安团圆
新华网· 2025-08-12 14:11
核心观点 - 公司联合汽车之家发起春节主题活动 通过多场景保险产品与一站式服务保障春节出行与团圆需求 [1][3]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推出覆盖用车养车 居家生活 宠物关爱 境外出游等多场景特色保险产品及服务 [3] - 全新推出春节定制产品"新春家财保" 涵盖财产损失风险并附加衣鞋任洗等增值服务 [4] - "平安24"全球守护计划提供全球范围意外 疾病 医疗 财产保障及应急处置服务 承诺全球专线20秒内响应 30分钟内完成医疗安排 [4] - "平安爱宠保障卡"涵盖宠物医疗费用报销及第三方伤害赔偿 覆盖全国连锁医院 [4] 用户福利与促销活动 - 车主年货节提供加油 充电 洗车券等多重抵扣福利及优惠年货 健康保障类产品8折起 [3] - 联合汽车之家推出新春购车活动 最高赢3700元购车金及3000元礼包 [3] - 自1月20日至2月5日可通过App领取春节护航礼包 含加油 充电 洗车等服务优惠卡券 [5] 线上线下服务保障 - 连续15年开展春节护航活动 在全国主要路段及高速口设立护航网点 [5] - 线下提供事故快处 理赔咨询 旅途帮助 安全检测 换胎接电 物资补给等暖心服务 [5] - 好车主App提供9大项目60小项安全检测服务 有效排查车辆安全隐患 [6] - 配备"平安青骑兵"宣讲员普及交通安全与金融反诈知识 [6] 合作伙伴与资源整合 - 联合各地交警部门开展春节护航行动 提供行车安全宣导 车辆检测 加油充电 道路救援等服务 [3] - 与汽车之家共同发起活动 整合保险产品与购车优惠资源 [1][3]
中国平安举办上海地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峰会
新华网· 2025-08-12 14:07
核心观点 - 公司举办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主题峰会 展示综合金融与医疗养老战略融合成果 推出多项创新产品服务实体经济与民生保障[1][3][4] - 公司通过精准信贷投放与科技赋能 显著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与效率 贷款规模增长显著且利率下降[5] - 公司创新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覆盖老年群体与儿童特定需求 并通过数字化平台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4][6][7] 战略定位与成果 - 公司以党建为纽带贯彻金融为民理念 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2024年驻沪机构纳税超47.57亿元 服务个人客户707万个与企业客户49.5万个 提供超1.78万个就业岗位[3] - 公司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战略 通过"沪业保"为近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超110亿元风险保障 "平安好车主"APP适老化改造惠及上海60岁以上老年用户[4] - 公司代表支付方提供主动式医疗健康管理 "沪惠保"四年累计赔付近4000万元 覆盖102岁至3个月龄受益人 "护眼保"联动上海62家公立眼科医院服务儿童近视防控[6] 普惠金融产品创新 - 产险公司推出"科创保"提供网络安全 专利侵权与研发费用三重保障 并向6家小微企业定向捐赠[7] - "沪业保"升级个体工商户版与互联网版 新增"前厅后厨双保障"模式 附赠肠道检测包与急救百宝箱等特色服务[7] - 银行推出"4+1"产品体系(科创贷/担保贷/信用贷/抵押贷/场景贷) 现场与6家科创企业完成授信仪式[7] 信贷支持与效率提升 - 融易公司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客户9.2万户 协助贷款477亿元 2025年1-4月新增服务客户0.14万户与贷款7.51亿元[5] - 银行普惠口径贷款投放近50亿元 同比增48% 其中法人贷款增85% 科技贷款增24% 新发放利率较去年下降50基点[5] - 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将"科创贷"单笔审批时效压缩至最快30分钟[5] 健康服务与数字化建设 - 健康险公司3年累计服务60万客户 推出"沪儿保""致优套餐"等多层次产品矩阵[4] - 产险公司"沪智保"为5万中老年人建立脑健康疾病预警档案[6] - 搭建全国首个"保险行业共享+政府共管共治"数字化平台提升服务便捷性[4]
A股五大上市险企去年保费合计增长2.9% 寿险收入“四负一正”
新华网· 2025-08-12 13:54
五大上市险企2022年保费收入概况 - 五大上市险企2022年合计保费收入25597.63亿元 同比增长2.9% [1] - 中国人保保费收入6191.58亿元 同比增长6.56% [1] - 中国平安保费收入7691.4亿元 同比增长1.16% [1] - 中国人寿保费收入6152亿元 同比下降0.78% [1] - 新华保险保费收入1630.99亿元 同比下降0.23% [1] - 中国太保保费收入3931.66亿元 同比增长8.4% [1] 人身险业务表现 - 寿险业务呈现"四负一正"格局 仅太保寿险实现正增长 [2] - 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作为纯人身险公司保费均出现下降 [2] - 人保寿险保费收入927.02亿元 同比下降4.28% [2] - 平安人寿保费收入4392.77亿元 同比下降3.89% [2] - 太保寿险保费收入2223.42亿元 同比增长6.1% [2] - 人身险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行业基本面和保险股表现 [2] 财产险业务表现 - 财险业务收入增长强劲 三大险企均实现较好增长 [3] - 人保财险保费收入4854.34亿元 同比增长8.3% [3] - 平安产险保费收入2980.38亿元 同比增长10.37% [3] - 太保产险保费收入1708.24亿元 同比增长11.6% [3] - 车险保费收入全面实现正增长 走出车险综合改革影响 [3] - 人保财险车险保费2711.60亿元 同比增长6.2% [3] - 平安产险车险保费2012.98亿元 同比增长6.6% [3] - 太保产险车险保费979.92亿元 同比增长6.7% [3]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保险板块自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17日上涨34.5% [2] - 基本面企稳是保险股股价修复的基础 [2] - 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从0.65-1.35扩大至0.5-1.5 [3] - 车险行业面临周期性降价调整 短期保费和盈利将受负面影响 [3] - 长期看头部险企得益于精细化风险定价能力将更具竞争优势 [3]
日赚7.41亿元!上市险企集体亮成绩单
新华网· 2025-08-12 13:48
核心业绩表现 - 五大A股上市险企2023年上半年合计归母净利润1341.88亿元 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97% 日均净利润7.41亿元(去年同期6.74亿元)[1] - 净利润表现分化 仅两家实现正增长:新华保险净利润99.78亿元(同比增长8.6%) 中国人保净利润198.81亿元(同比增长8.7%) 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净利润分别为698.41亿元/161.56亿元/183.32亿元[2] - 五家险企总投资收益合计2588.74亿元(同比增长5.47%) 但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 仅中国平安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至4.1% 其余四家总投资收益率均下滑 其中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2%为最低 中国人保4.9%为最高[2] 寿险业务发展 - 寿险新业务价值表现亮眼: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259.6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45%) 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308.64亿元(同比增长19.9%) 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24.74亿元(同比增长17.1%)[4] - 银保渠道爆发式增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银保渠道规模保费154.19亿元(同比增长131.03%) 中国人寿银保渠道保费收入620.66亿元(同比增长45.7%) 新华保险和人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增速均超18%[4] - 银保渠道新单贡献显著:平安寿险及健康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28.25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4.7%) 中国人寿银保渠道首年期交保费172.94亿元(同比增长59.2%)[5] 财险业务动态 - 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合计净利润325.59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8.63%)[6] - 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抬升: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7.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6.4%(上升0.1个百分点) 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98%[6] - 非车险业务增速超越车险:平安产险非车险保险服务收入427.23亿元(同比增长18.2%) 太保产险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29.38亿元(同比增长24.5%) 头部公司因车险市场饱和转向拓展健康险/意外险等非车险领域[6]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刺激市场需求 为上半年人身险市场上行奠定基础 行业资产负债两端持续复苏 预计下半年复苏势头延续[1] - 投资端受全球利率及宏观经济影响 A股上半年主要指数下跌 但随欧美加息接近尾声及国内刺激政策出台 预计四季度A股表现优于前三季度 险企投资收益有望改善[3] - 新车销售下降限制车险发展速度 太保产险通过改革非车险组织架构(成立团体客户经营管理中心)将经营重心转向非车险业务[7]
平安“鹰眼”15年蝶变:从自然灾害预警工具,到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13:27
公司动态 - 中国平安在深圳举办"平安大讲堂·科技赋能风险减量"活动,展示"鹰眼"系统成果 [1] - 公司正式发布"鹰眼"系统海外版EagleX,是国内直保公司首个对外发布的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1][6] - 平安产险依托"鹰眼"系统构建覆盖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理赔的全周期风险管理体系 [1] 系统功能与数据 - "鹰眼"系统2025年上半年预警25.9万场自然灾害,发出42.6亿条预警信息,覆盖6400万客户 [1] - 系统部署1.4万套物联网监测设备,服务超5000家企业 [1] - 系统3.0版本可识别24种自然灾害风险,并扩展至13类安全场景的7×24小时监测 [4][6] - 2025年台风"蝴蝶"期间推送预警信息超570万次,覆盖310万客户,发放5781套防灾物资 [4][5] - 主汛期以来累计推送6.13亿次灾害预警,覆盖6182万个人客户和260万企业客户 [8] 技术升级 - 系统从1.0版本的风险地图功能发展到3.0版本的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 [3][4] - 2.0阶段实现三大突破:数据种类提升3.8倍、数据量级提升1.7万倍,自研20+大模型 [3] - 3.0版本引入物联网技术和AI算法,实现AI驱动的风险巡查和隐患预测 [6][9] - 系统融合人工智能、时空大数据引擎、气象灾害模型、卫星监测等多项技术 [8] - 最新上线"未来72小时洪水实时预报"功能,水平空间精度达30米 [9] 行业趋势 - 财产保险行业持续深化风险减量服务,推动从被动理赔向主动预防转型 [2] - 保险业正使用AI、物联网等技术主动介入风险各阶段,降低事故发生频度和烈度 [10] - 2024年保险新"国九条"明确支持改进风险减量服务,健全应急机制 [11] - 行业从传统车险、财产险扩展到农业保险、责任险、巨灾保险等新兴领域 [11] 战略规划 - 平安产险将全面深化AI战略部署,以"鹰眼"系统为核心重塑风险管理范式 [2] - 公司致力于构建全流程、全险种、全客群的风险减量服务体系 [11] - 推动从"赔"到"陪"的转变,延长保险价值链条 [11] - 加速推进"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圈建设 [11]
时隔十年,融资余额再突破2万亿元,大幅加仓这些股票
中国证券报· 2025-08-12 12:59
A股融资余额重返2万亿元 - A股融资余额时隔十年再度站上2万亿元,截至8月11日报20122亿元,创2015年7月2日以来新高 [1][3] - 今年以来A股融资余额增加1580.55亿元,其中2月、3月、5月、6月、7月及8月均为增加 [3] - 当前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2.30%,远低于2015年峰值4.73% [6][7] 行业融资余额分布 - 电子行业融资余额最高达2327.87亿元,非银金融和计算机行业分列二三位,分别为1633.77亿元和1540.81亿元 [9][11] - 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机械设备、汽车行业融资余额均超1000亿元 [9] - 医药生物行业今年以来融资净买入金额最高达246.99亿元 [15][17] 个股融资情况 - 东方财富以235.74亿元融资余额居个股首位,中国平安和贵州茅台分列二三位 [11][13] - 比亚迪为今年以来融资净买入金额最大个股,达58.93亿元 [17][18] - 东方财富同时是融资净卖出金额最大个股,净卖出45.03亿元 [19] 市场杠杆水平分析 - 当前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约10%,显著低于2015年22.23%的峰值 [6] - 融资融券余额与股市自由流通市值之比处于历史中枢水平 [7] - 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反映在融资规模持续扩大 [7]
时隔十年,A股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2 12:36
A股融资余额数据 - 8月11日A股融资余额单日增加16841亿元 创2015年7月2日以来新高 总余额达20122亿元 [1] - 电子行业融资余额以232787亿元居首 非银金融(163377亿元)和计算机(154081亿元)分列二三位 [1] - 医药生物 电力设备 机械设备 汽车行业融资余额均超过1000亿元 [1] 行业融资余额排名 - 电子行业两融竞领233677亿元 融资余额232787亿元 融资余量9998亿元 [2] - 非银金融融资余额163377亿元 计算机行业154081亿元 医药生物151355亿元 [2] - 电力设备(145877亿元) 机械设备(108754亿元) 汽车(104385亿元)位列第六至八名 [2] 个股融资余额情况 - 东方财富以23574亿元融资余额居首 中国平安(22171亿元)和贵州茅台(16613亿元)紧随其后 [3] - 比亚迪(14555亿元) 中信证券(12812亿元) 长江电力(11054亿元)融资余额均超100亿元 [3] - 江淮汽车(98976亿元) 暴力斯(88851亿元) 宁德时代(86132亿元)进入前十 [5]
时隔十年,融资余额再突破2万亿元!大幅加仓这些股票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8-12 12:23
A股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 - A股融资余额于8月11日达到20122亿元 创2015年7月2日以来新高 时隔十年重返2万亿元关口 [1][2] - 今年以来融资余额累计增加1580.55亿元 其中2月、3月、5月、6月、7月及8月均实现正增长 [1][2] 两融交易活跃度分析 - 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在8月4日至7日连续4个交易日超10% 8月11日再度突破10% [5] - 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连续5个交易日维持在2.30% 远低于2015年峰值4.73% [5][6] - 当前两融余额较历史高点22666.35亿元存在约12%差距 但杠杆水平仍处历史中枢 [5][6] 行业融资分布特征 - 电子行业融资余额最高达2327.87亿元 非银金融(1633.77亿元)和计算机(1540.81亿元)分列二三位 [7] - 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机械设备、汽车行业融资余额均超1000亿元 [7] - 医药生物行业年内获融资净买入246.99亿元 居所有行业首位 [9][10] 个股融资动向 - 东方财富(235.74亿元)、中国平安(221.71亿元)、贵州茅台(166.13亿元)为融资余额前三个股 [9] - 比亚迪获年内最大融资净买入58.93亿元 胜宏科技(47.70亿元)和新易盛(44.21亿元)紧随其后 [11] - 东方财富遭最大融资净卖出45.03亿元 中信证券(26.81亿元)和牧原股份(17.40亿元)位列卖出前列 [12] 历史比较与市场解读 - 融资余额在2015年6月18日触及历史峰值22666.35亿元 2019年2月1日曾跌至7109.21亿元低点 [2] - 当前融资余额与股市自由流通市值比值处于相对低位 政策力度加大可能进一步改善市场情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