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安汽车(000625)
icon
搜索文档
直辖市重大调整!一个史无前例的新“省会”,诞生了
商业洞察· 2025-11-19 17:55
重大行政区划调整 - 重庆官方宣布撤销江北区、渝北区,与两江新区“三区合一”设立新的两江新区行政区,使重庆市区县总数从38个减至37个,中心城区从9区减至8区 [5][6] - 此次调整使两江新区从“经济功能区”转变为正式的行政区,旨在解决原有功能区与行政区交叉导致的条块分割、管理重叠等问题,以简化行政流程、释放发展空间 [9] - 新两江新区面积约1360平方公里,人口约352万,GDP有望突破6000亿元,成为中西部经济、人口双料第一大区,在全国与深圳宝安区、青岛黄岛区同处前列 [10] 强省会战略与区域定位 - 调整标志着重庆步入“强省会”时代,通过做大做强核心区域参与区域竞争,参照成都实施强省会战略后GDP达2.35万亿元、人口突破2147万的成效 [11][12][13] - 新两江新区以不到全市2%的面积贡献约20%的GDP,人口占全市10%,并集中了江北国际机场、果园港等关键开放基础设施,被定位为“中心城区核心增长引擎” [14][15] - 该区域承担了类似一个省“省会”的战略支点角色,集中了重庆最重要的产业 [15] 制造业基础与集群体系 - 重庆制造业实力强劲,生产全球近五成笔记本电脑、汽车产量全国第二、承包C919大飞机一半以上铝材,集成电路产量全国前八,并拥有长安汽车、赛力斯等一批龙头企业 [17] - 重庆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包括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等,新两江新区占据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2大万亿级主导产业 [17][18] - 这2大万亿级主导产业加上4大特色产业,构成新两江新区作为重庆经济发动机的关键 [20] 汽车产业核心 - 两江新区是重庆汽车产业“心脏”,集聚10家整车企业和超过200家核心零部件企业,2024年汽车产量达125万辆,总产值近25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超55万辆,占重庆总产量58% [22] - 区划调整后可打破行政壁垒,协调如分属江北区和渝北区的长安汽车与赛力斯等资源,打造“总部型研发+整车制造+核心配套”全链条发展格局 [22] - 周边区县形成完善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通过151项细分产品供应能力清单提升本地配套率,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22] 电子信息制造业与产业协同 - 两江新区在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构建了以京东方为龙头的新型显示全链条、聚集象帝先等企业的集成电路全环节产业链,以及紫光华智等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26] - 区划调整有助于加速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并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强大协同效应,共同撬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一超级万亿赛道 [28] - 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到2025年将接近万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5万亿元,新两江新区可凭借产业链深度协同,将短期主攻目标放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系统级集成 [29][32]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 - 充分利用辖区内长安汽车、赛力斯等整车企业的龙头作用,与京东方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紧密结合,实现技术快速迭代和成本优化,核心优势在于产业链的深度协同 [33] - 发展路径可以智能座舱为切入口,借助重庆入围“车路云一体化”首批应用试点城市的优势聚焦自动驾驶,逐步向高等级自动驾驶、V2X车联网等高价值领域扩展 [36] - 最终目标是锻造出更强劲的产业增长极,助力重庆坐实“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 [36]
深蓝L06上市 邓承浩:科技运动品牌是深蓝汽车未来的定位
新京报· 2025-11-19 16:43
产品发布与定价 - 深蓝L06正式上市,推出4款车型,官方指导价区间为13.49万元至15.69万元 [2] - 新车定位为面向年轻人打造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 [2] 产品技术与配置 - 深蓝L06是全球首个量产搭载磁流变悬架的车型 [2] - 新车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并首发搭载深蓝智能驾驶辅助系统DEEPAL AD Max,支持高速领航辅助、城市领航辅助、智能泊车辅助及停车场领航辅助等功能 [2] - 深蓝L06全球首发天玑座舱S1Ultra 3纳米车规级座舱芯片,可实现车道级精准导航 [2] - 纯电车型搭载68.8kWh磷酸铁锂电池,CLTC工况下最高续航里程达670公里 [2] 公司品牌与战略 - 深蓝汽车是中国长安汽车旗下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 [2] - 公司未来的品牌定位和努力方向是打造科技运动品牌 [2]
深蓝L06上市,邓承浩:科技运动品牌是深蓝汽车未来的定位
贝壳财经· 2025-11-19 16:24
产品发布与定价 - 深蓝L06正式上市 共推出4款车型 官方指导价区间为13.49万元至15.69万元 [1] 产品定位与目标客群 - 深蓝L06定位为面向年轻人群的车型 强调安全比速度更重要 [1] - 深蓝汽车是中国长安汽车旗下面向年轻人群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 未来品牌定位为科技运动品牌 [5] 核心技术配置 - 深蓝L06是首个量产搭载磁流变悬架的车型 [4] -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首发搭载深蓝智能驾驶辅助系统DEEPAL AD Max 支持高速领航辅助、城市领航辅助、智能泊车辅助、停车场领航辅助等功能 [4] - 全球首发天玑座舱S1Ultra 3纳米车规级座舱芯片 可实现车道级精准导航 [4] - 纯电车型搭载68.8kWh磷酸铁锂电池 CLTC工况下最高续航里程为670公里 [4]
新能源汽车指数下跌0.82%,磷酸铁锂平均报价上涨500元/吨丨行业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8 15:27
新能源汽车板块一周行情 - 新能源汽车指数(885431.TI)周内下跌0.82%,但跑赢沪深300指数0.26个百分点 [1] - 汽车整车指数(881125.TI)表现最佳,周涨幅为0.42% [1] - 动力电池回收指数(885944.TI)在新能源车电池相关板块中领涨,周涨幅为1.49% [1] 上市公司股价表现 - 新能源整车板块中,赛力斯收盘价最高,为135.2元,比亚迪收盘价为98.37元 [4] - 锂电池板块中,宁德时代收盘价最高,为404.12元 [8] - 燃料电池板块中,亿华通收盘价为33.5元 [9] 关键原材料价格变动 - 电池级氢氧化锂平均报价为82900元/吨,较11月7日上涨3000元/吨 [13] - 电池级硫酸镍平均报价为27500元/吨,较11月7日下跌300元/吨 [17] - 磷酸铁锂市场报价为35250元/吨,较11月7日上涨500元/吨 [19] - 六氟磷酸锂市场报价为157500元/吨,较11月7日大幅上涨36000元/吨 [31] - 三元材料多个型号价格出现上涨,涨幅在1000至1500元/吨之间 [25] 行业产销与电池数据 - 10月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77.2万辆,同比增长21.1%,累计产量达1301.5万辆 [37] - 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1.5万辆,同比增长20%,累计销量达1294.3万辆 [37] - 10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5万辆,同比大幅增长99.9%,累计出口201万辆 [37] - 10月新能源汽车批发渗透率为55.3%,零售渗透率为57.2% [37] - 10月动力电池装车量为84.1GWh,同比增长42.1%,环比增长10.7% [37] -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车量为67.5GWh,同比增长43.7% [37] 主要车企销量表现 - 比亚迪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41,706辆,环比上涨11.47% [37] - 零跑汽车10月交付量为70,289辆,环比上涨5.45%,同比大幅上涨84.11% [37] - 赛力斯10月销量为51,456辆,环比上涨15.17%,同比上涨42.89% [37] - 蔚来10月交付量为40,397辆,环比上涨16.25% [38]
一周一刻钟,大事快评(W130):数据闭环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18 15:11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基于“科技+国央企改革”两条主线进行投资分析,推荐了多个细分方向的主机厂及零部件企业 [2] - 智能化被确定为2026年市场非常确定的主线之一,其投资机会不仅局限于智能驾驶,还包括Robotaxi等领域的溢出效应 [1][3] 数据闭环的核心观点 - 数据闭环是实现全栈自研的核心起点,其本质区别于单纯的数据收集(如年销300万台车产生的数据流),必须具备从海量数据中筛选有效信息、让机器读懂数据、反馈修正模型、OTA推送至车端并进行二次验证的完整循环能力 [1][3] - 构建数据闭环体系的核心难点在于对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与模型训练,面对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切片数据,必须依赖机器自动标注,训练一个初步可用的自动标注模型或需要数月时间 [1][3] - 当算法模型真正实现由PB级数据驱动时,将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为企业带来半年至一年的确定性领先优势,小鹏、理想及华为等头部企业已建立起半年至一年的领先优势 [2][4] 重点公司投资建议 - 推荐国内强α主机厂如比亚迪、吉利、小鹏 [2] - 智能化趋势下关注华为鸿蒙高端智能的典型代表:江淮汽车、赛力斯等,推荐理想汽车、科博达、德赛西威、经纬恒润 [2] - 国央企整合推荐关注上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长安汽车 [2] - 推荐具备强业绩增长、机器人布局或海外拓展能力的零部件企业:福耀玻璃、新泉股份、福达股份、双环传动、银轮股份、无锡振华等,关注敏实集团、拓普集团 [2] 重点公司财务数据摘要 - 上汽集团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为114.0亿元,预计同比增长584% [5] - 比亚迪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为367.2亿元 [5] - 赛力斯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为87.3亿元,预计同比增长47% [5] - 理想汽车-W 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为115.6亿元,预计同比增长44% [5] - 小鹏汽车-SW 预计在2026年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达到24.0亿元 [5] - 零跑汽车 预计在2025年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达到6.9亿元 [5]
崔东树:10月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攀升至33% 客车领跑 卡车市场潜力巨大
智通财经· 2025-11-18 10:59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10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达8.2万台,同比增长49%,环比下降14% [2] - 2025年1-10月新能源商用车累计销量达68万台,同比增长56% [2][9] - 2025年1-10月商用车整体国内销量为255万台,同比增长10% [2][7] 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 - 2025年10月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达到33%,较2024年同期的25%提升8个百分点 [1][12] - 2025年1-10月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达到27%,较2024年全年的20%提升7个百分点 [1][13] - 客车新能源渗透率高达72%,卡车新能源渗透率为24%,均较同期大幅提升 [1][17] 商用车市场年度走势 - 商用车市场在2020年销量达到峰值后,于2022-2023年进入低谷期,2024年销量285万台,同比几乎持平 [6] - 2025年1-10月商用车销量255万台,同比增长10%,创近几年新高 [6][7] - 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从2019-2021年的约3%,快速提升至2025年1-10月的27% [1][13] 细分市场表现 - 卡车市场中,重卡和轻卡表现较好,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29%和26.8% [13][17] - 客车市场中,轻客走势强劲,新能源渗透率达71.4%,电动化推动其替代微客成为市场主力 [13][17][28] - 大中型客车市场受政策推动,新能源渗透率高达80% [30][32] 区域市场结构 - 中重型卡车在华北地区市场份额较高,但华南、西南地区持续走强 [21] - 新能源重卡在京津沪、华南、西南地区渗透率表现突出,其中京津沪地区渗透率达52% [21] - 轻型卡车市场主要集中于东部-华北和华南、西南地区,华南地区新能源渗透率达55% [23][24] - 轻型客车市场以经济发达的华东和华南地区为主,华南地区新能源渗透率高达92% [27][28] 主要企业竞争格局 - 商用车主力企业包括北汽福田、上汽通用五菱、中国重汽等,福田和五菱在轻卡和客车市场领先 [20][25] - 中重卡市场主要企业为一汽解放、中国重汽、北汽福田和东风汽车 [22] - 新能源轻卡领域,吉利汽车和奇瑞汽车表现优秀,渗透率达到100% [25][26] - 轻客市场主力厂家为江铃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通等,五菱电动轻客竞争力强 [29] - 大中客市场主要企业为郑州宇通、厦门金龙、苏州金龙等 [32]
ST云动:长安汽车控股企业河北长安及长安汽车参股企业重庆长安跨越两家公司为公司发动机的客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8 09:05
公司客户关系 - ST云动公司确认长安汽车控股企业河北长安以及长安汽车参股企业重庆长安跨越为其发动机客户 [2]
Changan Automobile Advocates for a Fair and Sustainable Automotive Future at COP30
Globenewswire· 2025-11-17 21:00
公司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 公司出席COP30气候大会并参与“中国商业力量驱动全球气候转型”论坛[1] - 公司与国际组织、企业及研究机构探讨汽车行业绿色转型合作路径[1]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公司主张 - 全球碳法规碎片化增加了汽车制造商的合规成本[3] - 欧盟电池法规等新规要求强制进行碳足迹核算,形成显著的碳壁垒[3] - 公司强调实现标准互认对确保公平竞争和驱动行业低碳转型至关重要[3] 公司在标准共建方面的实践 - 公司与GreenNCAP、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DEKRA等机构合作,共同制定《中欧汽车碳足迹核算、核查与互认指南》[4] - 公司与瑞典环境研究院(IVL)等合作,建立国际环境产品声明(EPD)体系下的产品类别规则(PCR),以推动国际标准统一[4] 公司全链条减碳举措与成效 - 公司致力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覆盖原材料、生产、使用和回收环节[5] - 公司在生产环节实施了198项效率提升和工艺优化,可重复使用包装覆盖率超过97%[6] - 公司在12个基地建设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200兆瓦,年发电近2亿千瓦时绿色电力,减少碳排放17.3万吨,余电上网超2000万千瓦时[6] 公司对行业未来的展望与合作路径 - 公司实践表明,加强标准互认、共享关键技术和深化数据协作有助于为行业创造更公平的全球竞争环境[7] - 公司未来将保持开放态度,凝聚全球共识,打破绿色壁垒,与全球伙伴合作共建公平可持续的汽车未来[7]
装备制造行业周报(11月第2周):光伏硅片价格持续承压-20251117
世纪证券· 2025-11-17 18: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光伏硅片价格持续承压,下游电池环节需求收紧导致限价采购,硅片订单锐减,部分企业清库引发价格下跌,N型183mm及210mm规格硅片价格下降较多,行业于11月13日联合挺价后N型183硅片价格小幅回弹,预计政策加码将有助于上游价格企稳回暖 [4] - 工业气体方面液氩价格上涨7.94%至829元/吨,液氧和液氮价格分别回落2.54%和4.6%,稀有气体价格平稳,限产结束后供给充裕而需求平稳,行业正在筑底 [4] - 11月第一周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4.6万辆,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4%,销量同环比下滑主要因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及补贴政策收紧,但2026年电动车购置税减半征收有望刺激年底消费 [4] 市场行情回顾 - 上周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及汽车行业指数涨跌幅分别为-2.22%、-0.8%及-2.11%,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分别为第28、23、26位,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08% [1][9] - 细分行业中电池上涨2.45%,汽车服务上涨0.51%,商用车上涨0.14%,表现靠后方向为电机下跌5.79%,工程机械下跌5.07%,电网设备下跌4.39% [11] - 机械设备行业周涨幅前五个股为磁谷科技(28.72%)、冀凯股份(24.73%)、威领股份(21.14%)、锋龙股份(19.47%)、宏英智能(18.92%) [15][17] - 电力设备行业周涨幅前五个股为华盛锂电(79.61%)、海科新源(71.38%)、ST合纵(45.06%)、石大胜华(43.44%)、芳源股份(34.59%) [15][17] - 汽车行业周涨幅前五个股为朗博科技(19.57%)、英利汽车(17.55%)、新朋股份(14.39%)、华锋股份(13.29%)、秦安股份(13.15%) [15][17] 行业要闻 - 隆基绿能拟通过收购股权等方式取得精控能源约61.9998%表决权,从而布局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业务 [18] - 11月第二周国内光伏组件库存下降0.6GW,环比下降1.92%,部分组件企业计划上调报价,行业利润或向组件端转移 [18] - 内蒙古自治区规划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3亿千瓦,可再生电力消纳占比达到40%以上,重点打造多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18] - 宇树科技发布轮式人形机器人G1-D,通用版和旗舰版分别有17和19个整机自由度,单臂最大负载约3kg,移动速度≤1.5m/s [18][19]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源具身智能VLM模型Pelican-VL1.0,性能据称超越GPT-5同类模型15.79% [19] - 特斯拉计划在得克萨斯超级工厂新建专用设施用于人形机器人Optimus量产,目标年产能1000万台,量产时间表定于2027年启动 [19] 公司公告 - 隆基绿能与意大利Chiron Energy签署协议,将于2026至2027年供应高效BC组件Hi-MO 9用于当地大型地面项目 [22] - 德业股份正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22] - 万里扬将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产品作为长期战略业务,重点开拓国际和国内主流客户 [22] - 均胜电子持续加大对智能电动汽车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22] - 长安汽车正联合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工业机器人、门店服务机器人等应用场景 [22] - 五矿新能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已实现吨级供应,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进入核心客户Ah级全电池评估 [22] - 机器人公司今年已发布多款具身智能产品包括双足人形机器人,将逐步推进新产品批量应用 [23]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10月新能源商用车批发销量为8.89万辆 同比增长45.39%
智通财经网· 2025-11-17 17:06
2025年10月商用车整体销量概况 - 2025年10月全国商用车整体批发销量为36.07万辆,同比增长21.03%,但环比下降1.94% [4] - 2025年1-10月全国商用车累计批发销量为347.24万辆,累计同比增长8.84% [4] - 当月销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为52.46%,依次为福田汽车、中国重汽、长安汽车、东风集团、一汽解放 [15] - 1-10月累计销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为50.86%,依次为福田汽车、中国重汽、东风集团、长安汽车、一汽解放 [18] 卡车市场销售表现 - 2025年10月卡车批发销量为31.11万辆,同比增长22.05%,环比微降0.29% [21] - 2025年1-10月卡车累计批发销量为301.5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8.65% [21] - 按车型划分,10月重卡销量为10.62万辆,同比大幅增长60.02%,环比增长0.58% [21] - 10月中卡销量为1.26万辆,同比增长45.33%,环比增长13.83% [21] - 10月轻卡销量为16.17万辆,同比微增0.26%,环比微增0.20% [21] - 10月微卡销量为3.05万辆,同比大幅增长64.95%,但环比下降10.00% [21] - 当月卡车销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为55.51%,依次为福田汽车、中国重汽、一汽解放、东风集团、长安汽车 [29] - 1-10月卡车累计销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为53.48%,依次为福田汽车、中国重汽、东风集团、一汽解放、长安汽车 [29] 客车市场销售表现 - 2025年10月客车批发销量为4.96万辆,同比增长14.96%,环比下降11.16% [32] - 2025年1-10月客车累计批发销量为45.69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0.10% [32] - 按车型划分,10月大型客车销量为0.55万辆,同比增长9.42%,环比下降27.17% [36] - 10月中型客车销量为0.55万辆,同比下降4.39%,但环比增长16.27% [36] - 10月轻型客车销量为3.87万辆,同比增长19.22%,环比下降11.37% [36] - 当月客车销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为71.39%,依次为长安汽车、江铃汽车、上汽大通、福田汽车、宇通 [44] - 1-10月客车累计销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为73.41%,依次为长安汽车、江铃汽车、上汽大通、福田汽车、宇通 [44] 细分市场集中度分析 - 重卡市场集中度高,10月TOP5企业销售占比达89.71%,主要企业包括中国重汽、一汽解放、东风集团等 [21] - 中卡市场集中度同样较高,10月TOP5企业销售占比为86.69%,主要企业包括一汽解放、中国重汽、江淮汽车等 [21] - 轻卡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10月TOP5企业销售占比为58.36%,主要企业包括福田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 [21] - 微卡市场集中度最高,10月TOP5企业销售占比高达94.70%,主要企业包括上汽五菱、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等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