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龙化成(300759)
搜索文档
康龙化成(03759) - 致非登记持有人之通知信函及申请表格 - 2025年中期报告之发佈通知


2025-09-26 16:41
报告发布 - 公司2025年9月26日通知非登记持有人2025年中期报告已发布[4][5] 申请事项 - 非登记持有人可申请收取公司通讯印刷本,表格可从公司或联交所网站下载[3][5] - 申请可选英文、中文或中英文版本,本地投寄无需邮费[7] 联系方式 - 对通知有疑问可致电公司热线或电邮咨询[4][5] 相关说明 - 非登记持有人指特定股份存放及通知方式的人士或公司[6] - 已出售或转让H股股份无需理会通知及表格[5][6]
康龙化成(03759) - 致H股股东之通知信函及申请表格 - 2025年中期报告之发佈通知


2025-09-26 16:36
报告发布 - 公司于2025年9月26日发布2025年中期报告[2][6][8] - 英文报告可在www.pharmaron.com和www.hkexnews.hk查看,中文报告可在www.pharmaron.cn和www.hkexnews.hk查看[2][6] 股东通讯 - 已选网上收通讯的股东接收困难可申请印刷本[3][7] - 申请需填表格寄至H股过户登记处或发邮件、书面通知[3][7] - 公司免费发送印刷本,股东可随时选印刷或网上版本[3][7][4][8] - 更改通讯语言或收取方式可发邮件或书面通知[4][8] 其他信息 - 对通知有疑问可工作日9:00 - 17:00致电(852) 2980 1333或发邮件至3759 - ecom@vistra.com[5][8] - 申请表格可在www.pharmaron.com、www.pharmaron.cn或www.hkexnews.hk下载[3][7] - 公司股份代号为3759[1][9]
康龙化成(03759)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6 16: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总收益人民币64.41亿元,同比增长14.9%[10][13]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人民币7.014亿元,同比下降37.0%[10] - 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人民币7.557亿元,同比增长9.5%[10][13]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人民币701.4百万元,同比下降37.0%[34]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3984元,同比下降36.6%[35] - 每股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3978元,同比下降36.6%[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实验室服务毛利率44.9%较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19] - CMC服务毛利率30.2%较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23] - 临床研究服务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2.3%,较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2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人民币14.083亿元,同比增长28.1%[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约人民币1,408.3百万元,同比增长28.1%[3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约人民币1,737.3百万元,同比大幅增加16,216.8%[38] - 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01.0百万元,同比下降97.8%[38] 各条业务线表现:实验室服务 - 实验室服务营业收入人民币3,892.5百万元同比增长15.5%,第二季度环比增长9.6%[19] - 实验室服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10%,生物科学收入占比超55.0%[19] - 实验室服务团队参与全球创新药发现项目795个[19] 各条业务线表现:CMC服务 - CMC服务营业收入人民币1,389.7百万元同比增长18.2%,第二季度环比增长0.5%[23] - CMC服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20%[23] - 实验室化学研究员超6,700人全球领先[22] - CMC(小分子CDMO)服务员工数量为4,811人[24] - CMC(小分子CDMO)约84.0%的收入来源于药物发现服务的现有客户[24] - 工艺开发化学家在中国有近2,500名,在英国有超过200名[24] - CMC(小分子CDMO)服务涉及药物分子或中间体641个,其中工艺验证和商业化阶段项目23个、临床III期项目21个、临床I-II期项目188个、临床前项目409个[25] 各条业务线表现:临床研究服务 - 临床研究服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939.3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4%[27] - 临床研究服务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人民币492.0百万元,较第一季度环比增长10.0%[27] - 临床研究服务员工数量为4,415人,包括海外超过四百人的临床团队[27] 各条业务线表现: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 - 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11.5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1%[30] - 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人民币112.8百万元,较第一季度环比增长14.3%[30] 各地区表现 - 来自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客户收入人民币11.679亿元,同比增长48.0%,占营收18.1%[16] - 来自北美客户收入人民币40.726亿元,同比增长11.0%,占营收63.2%[16] - 来自欧洲客户(含英国)收入人民币12.342亿元,同比增长30.5%,占营收19.2%[16] - 来自中国客户收入人民币9.73亿元,同比增长15.5%,占营收15.1%[16] - 海外子公司交付收入人民币802.2百万元同比增长8.9%,占营业收入12.4%[17] - 公司海外客户业务收入占比远高于国内客户[8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业务运营与战略 - 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0%[15] - 为超过2600家全球客户提供服务,其中70.0%收入来自使用多个业务板块的客户[15] - 公司员工总数达22,908人,其中研发、生产技术和临床服务人员20,684人占比90.3%[17] - 公司具备小分子、大分子及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全流程研发生产能力[54] - 构建六大研发服务平台包括化学技术平台贯穿药物研发全周期[55] - 公司大分子药物开发生产平台提供200L至2000L规模的中试至商业化阶段原液及制剂生产服务[62] - 公司位于宁波第二园区的大分子药物开发生产平台于2024年上半年逐步投入使用[62] - 公司放射性同位素分析技术可支持人体ADME研究及高灵敏度同位素AMS技术应用[57] - 公司临床平台通过收购海心智惠覆盖全国30余省份的真实世界数据(RWD)网络[60] - 公司基因治疗药物分析平台符合FDA及OECD GLP法规要求[64] - 公司基因治疗药物生产平台位于英国提供一体化工艺开发及GMP生产服务[63] - 公司DMPK/ADME全球服务网络强化一体化服务平台领先地位[57] - 公司临床药理中心及生物统计部门位于美国支持中美双边临床研究[61] - 公司临床前IND全套解决方案涵盖安全性评价及工艺开发[58] - 公司提供符合FDA及EMA标准的真实世界研究(RWS)服务[60] - 公司在中国、英国和美国设有21个运营实体,其中海外11个[66] - 公司在中国、英国和美国建立了CMC(小分子CDMO)一体化服务平台[67] - 公司研发、生产技术和临床服务人员总数为20,684名,分布在中国、英国和美国[71] - 公司拥有近3,700名技术主管及高端科研人才[71] - 公司拥有百余名学科带头人,其中国家级人才4人,市级人才31人,区级人才282人[70][71] - 公司位于新加坡的参股公司PharmaGend工厂获得美国FDA、新加坡HSA认证及瑞士Swissmedic的QP审计[67] - 公司ADC业务已建立抗体制备-弹头分子合成-连接子合成-生物偶联-生物测试一体化服务平台[65] - 公司多肽业务已完成自动化合成平台搭建,并建立配套分析室和纯化分离实验室[65] - 公司通过AI技术预测永生细胞生长趋势、药物作用机制及化学反应条件筛选[69] - 公司新建全自动合成平台和全自动化生物测试平台助力技术升级[69]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引入超过480家新客户[73] - 超过98%的收入来自重复客户[73] - 公司自2015年起不断增加海外服务能力布局[8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财务与风险管理 - 公司收入相当部分以美元计价[83] - 公司经营成本及开支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83] - 公司通过套期保值交易降低汇率波动风险[84] - 公司海外服务能力涉及美元、英镑及欧元相关外汇风险[83] - 公司持续完善对各类人才的长效激励机制包括股权激励[77] - 公司已取得经营相关资质并将密切关注续领要求[8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ESG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主要运营地ISO 14001认证覆盖率2022年为10%,2023年为30%,2024年保持30%[89][90] - 2024年公司开展内部环境审计2次,外部环境审计83次[91] - 2023年有害废弃物排放密度为0.020吨/万元收益,2024年升至0.024吨/万元收益[93][94] - 公司设定2035年有害废弃物排放密度较2023年基准减少10%的目标[93] - 2023年用水强度为1.55吨/万元收益,2024年降至1.48吨(降幅4%)[94][95] - 公司设定2035年用水强度较2023年基准降低30%的目标[94] - 2024年主要运营地员工环境专题培训覆盖率达78%[97][98] - 公司计划2025年实现100%员工环境培训覆盖率[97] - 公司设定2035年废有机溶剂回收率达到当年产生量10%的目标[94]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盘查覆盖率达95%以上(以2023年为基准年)[93] - 公司连续三年向SEE生态协会捐赠人民币10万元[99] - 动物实验相关园区AAALAC认可比例连续三年保持在71%[101] - 2024年女性员工占比达55%[104] - 2024年女性高级管理层占比23.86%[104] - 2024年ISO 45001认证覆盖率达20%[109] - 2024年损失工作日事故率(LTIR)为0.34[110] - 商业道德风险评估供应商覆盖率连续三年保持100%[112] - 2024年ISO 27001认证主要运营基地覆盖率达30%[112] - 信息安全培训覆盖率连续两年达100%[114] - 官方举报渠道举报解决率连续三年保持100%[115] - 2024年范围三碳排放强度为198.40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元,较2023年下降7%[119] - 2024年外部包装材料可回收或生物基采购比例为89%,2022年97%,2023年87%[119] - 2024年重要供应商可持续采购培训覆盖率为68%,2022年60%,2023年71%[116] - 2024年捐赠总额为3,227,345.63元人民币,2022年9,818,735.48元,2023年4,904,436.95元[122] - 2024年最大单笔捐赠为北京亦城合作发展基金会3,000,000元人民币[122] - 公司目标2033年范围三排放较2023基准年减少61%(强度指标)[119] - 公司目标2030年实现外部包装材料可回收或生物基采购比例超80%[119] - 公司目标2030年确保90%以上供应商签署标准ESG条款[116] - 公司目标2030年实现100%重要供应商接受可持续采购培训[116] - 公司目标2030年将85%重要供应商纳入年度可持续审计[118] 其他重要内容:投资与收购活动 - 以人民币1.85亿元收购海心智惠51.39%股权[45] - 海心智惠出资人民币3500万元收购真实世界研究和卫生经济学研究相关业务[46] - 认缴出资人民币1亿元参与宁波甬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48] - 全资子公司Pharmaron UK Limited认缴出资3000万美元参与境外生物医药基金[50] 其他重要内容:财务与资本结构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人民币1,208.8百万元[39] - 流动比率约为1.5,较2024年末的1.8有所下降[39] - 计息银行借款总额为人民币5,542.8百万元[40] - 杠杆比率为41.0%,较2024年末的40.6%略有上升[40] - 每股派发现金股息人民币0.2元(含税)[44] 其他重要内容:股份回购与库存股 - 公司在报告期内回购542,000股H股,总价约730万港元[13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7,263,300股H股作为库存股,其中6,721,300股为2024年12月回购[133] - 2025年1月回购H股每股最高价13.44港元,最低价13.32港元,总对价7,250,100港元[134] 其他重要内容:股权结构与激励计划 - 楼柏良博士持有A股323,212,550股,占A股类别21.89%,占总股本18.18%[141] - 楼小强先生持有A股323,212,550股,占A股类别21.89%,占总股本18.18%[141] - 郑北女士持有A股323,212,550股,占A股类别21.89%,占总股本18.18%[141] - 李丽华女士持有A股75,000股,占A股类别0.0050%,占总股本0.0042%[141] - Pharmaron Holdings Limited直接持有180,496,500股A股,楼柏良博士持有其76.76%股权[141] - 楼小强先生直接持有60,540,050股A股,并通过全资公司持有40,135,026股A股[142] - 楼伯良博士持有A股股份323,212,550股,占A股股本21.89%,占公司总股本18.18%[146] - 楼小强先生直接持有A股股份60,540,050股,并通过全资拥有的宁波龙泰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40,135,026股[148] - 郑北女士直接持有A股股份15,750,000股,并通过全资拥有的北海多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21,956,986股[148] - 楼伯良博士、楼小强先生及郑北女士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A股权益323,212,550股[148]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受控制法团持有A股股份271,298,500股,占A股股本18.37%,占公司总股本15.26%[146] - 深圳信中康成及深圳信中龙成分别直接持有242,800,000股及28,498,500股A股[150] - Pharmaron Holdings Limited直接持有180,496,500股A股,并由楼伯良博士持有76.76%股权[151] - 集团雇员总数从2024年12月31日的21,370名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2,908名,增长7.2%[132] 其他重要内容:2021年A股激励计划 - 2021年A股激励计划授予的限制性A股股份最高数目为1,741,950股,约占公司总股本0.1%[155] - 激励计划承授人总数为204名,包括核心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等[154] - 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激励计划获授的公司股票总数未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155] - 2021年A股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初始授予价格为每股人民币70.47元,是公告日前120个交易日平均成交价的50%[156][158] - 因实施2021至2024年度利润分配,授予价格经四次调整从70.47元降至30.39元[156][157] - 2025年1月向20名员工归属登记24,459股限制性A股,作废347,001股[160] - 归属时A股加权平均收市价为人民币24.65元[163] - 报告期末2021年A股激励计划未归属奖励数目为371,520股[162] - 另有一名员工离职导致42,189股于2025年8月21日作废[164] - 2021年A股激励计划剩余有效期为12个月(至2026年6月)[162] 其他重要内容:2022年A股激励计划 - 2022年A股激励计划涵盖379名激励对象,不包括董事及大股东[167] - 2022年A股激励计划下限制性A股最高发行数目为3,304,8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19%[168] - 2022年A股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经多次调整,最终从每股人民币58.38元降至25.15元[169][171] - 2025年1月向209名员工归属登记385,057股限制性A股,但140名员工放弃317,632股导致作废[17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2年A股激励计划下未归属登记奖励数目为1,408,022股[175] - 2025年8月21日因10名员工离职,作废44,104股A股限制性股票[177] - 2022年A股激励计划剩余有效期为24个月,总期限不超过60个月[176] 其他重要内容:2023年A股激励计划 - 2023年A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总数为295名,无董事、高管或大股东参与[180] - 2023年A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限制性A股最高数目为1,479,300股,占可授予总额的90%[182] - 预留授予限制性A股数目为164,400股,占可授予总额的10%[182] - 首次授予实际发行调整为2,166,750股A股,占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12%[182] - 预留授予实际发行调整为246,600股A股,占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01%[182] - 限制性A股授予价格经两次调整后定为每股人民币18.45元[183][188] - 报告期内作废634,880股限制性A股,其中179,553股因员工离职作废,455,327股因未达绩效作废[19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归属登记奖励数目为910,946股[190] - 激励计划下可能发行股份总数占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已发行A股加权平均数的0.23%[191] - 任何激励对象通过全部股份激励计划获授股票累计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181][182] 其他重要内容:H股奖励信托计划 - 首期H股奖励信托计划上限由17,865,000股H股增加至35,563,910股H股[192] - 首期H股奖励信托计划可购买H股上限调整为3556.391万股,占公司已发行H股总数约12%及总股份约2%[19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特朗普对进口药加征100%关税,创新药板块短期承压
新浪财经· 2025-09-26 14:40
关税政策核心内容 - 美国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 [1] - 豁免条件仅限于已在美国启动施工或处于建筑工地阶段的制药工厂 [1] - 税率远超美欧此前15%医药关税协议 旨在迫使制药企业将供应链转移至美国本土 [1] 市场即时反应 - 全球药企股价应声下跌 辉瑞 默沙东等美股公司跌幅一度超2% [3] - A股及港股医药板块同步承压 CRO概念股康龙化成 凯莱英 昭衍新药大幅下挫 [3] - 创新药指数开盘走低 恒生医药ETF等相关ETF出现显著跌幅 [3] 政策背景与动机 - 特朗普自2024年4月起持续释放关税信号 7月曾提及200%税率 9月暗示将高于汽车行业25%关税 [4] - 政策声称目标为降低美国药价并促进制造业回流 [4] - 经济学家警告高额关税可能扰乱供应链 成本转嫁或导致药价上涨 最终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 [4] 对中国药企的短期影响 - 市场情绪与股价波动不可避免 国际化进程面临更高门槛 [5] - 尚未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的企业将承受直接冲击 [5] 对中国药企的长期机遇 - 中国创新药授权出海2025年上半年总金额创历史新高 [5] - 产业具备全球化坚实基础 研发实现从"跟随"向"首创"转型 [5] - 通过在美国或其自由贸易伙伴国(如墨西哥 加拿大)建厂可规避关税壁垒 [5][6] 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发展趋势 - 中国拥有庞大国内市场 完整产业链优势与持续优化的创新环境 [6] - 在干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等尖端领域已与美国并列全球前两位 [6] - AI制药 License-out交易等模式深化与国际巨头绑定 推动产业价值重估 [6] - 政策倒逼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与产业升级 创新驱动根本发展趋势不变 [6]
CXO行业深度跟踪报告:CDMO景气度持续,CRO拐点可期
信达证券· 2025-09-26 14:04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2] 核心观点 - CXO行业整体供需关系改善 市场景气度正在修复 [3] - CDMO景气度持续 龙头公司业绩普遍改善 新签订单加速 新兴赛道布局深化 [5][49][58] - CRO拐点可期 订单作为前瞻指标已先行改善 实验用猴价格回暖 AI赋能提升研发效率 [6][66][73] CXO细分赛道分析 - 全球CRO市场规模2023年达821.1亿美元 预计2023-2026年复合增速9.0% 中国CRO市场规模2023年达848.3亿人民币 预计2023-2026年复合增速9.9% [22] - 全球CDMO市场规模2023年达797亿美元 预计2023-2028年复合增速16.1% 中国CDMO市场规模2023年达859亿人民币 预计2023-2026年复合增速19.4% [22] - 细分赛道中药物发现全球增速12.4% 安评全球增速19.9% ADC全球增速28.4% TIDES全球增速23.8% [23] 需求侧分析 - 2025年1-8月海外创新药融资金额226亿美元 同比下降36% 融资事件489件 同比下降16% [3][23] - 2025年1-8月国内创新药融资金额77.50亿美元 同比增长89% 其中二级市场融资金额51.35亿美元 同比增长304% [3][31] - 美联储2025年进入降息周期 2025年9月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4.00%-4.25% 预计年内还有两次降息 [26] - 2025年港股医疗保健行业募集资金746.02亿港币 恢复至2020年同期水平 [36] - 2025年H1中国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627亿美元 超过2024年全年 占全球BD交易总金额47% [36] 供给侧分析 - 药明康德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70-80亿元 药明生物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53亿元 均同比显著提升 [4][37] - 2021年以来超过10家中小CXO公司IPO失败 收入体量多不足5亿元 国内业务占比高 [44][45] - 行业竞争格局向头部集中 中小企业面临价格压力 存在运营困难甚至停业清算问题 [44] CDMO板块表现 - 2024年Q4以来CDMO龙头公司业绩边际改善 2025年Q2药明康德收入同比增长20% 凯莱英收入同比增长27% [47] - 药明康德2025年H1在手订单567亿元 同比增长37.2% 药明生物未完成订单203.4亿美元 药明合联未完成订单13.29亿美元 同比增长57.9% [50][51] - CDMO项目管线自带放大逻辑 药明康德小分子D&M管线总数3409个 药明生物临床前项目429个 药明合联药物发现项目858个 [53][54] - 药明康德2025年H1 TIDES业务收入50.3亿元 同比增长141.6% 在手订单同比增长48.8% [58][62] - 药明合联2025年H1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48.4% ADC并购交易被收购方75%为公司客户 [62] CRO板块表现 - 2025年Q2 CRO公司利润端多数扭亏为盈 昭衍新药2025年H1新签订单10.2亿元 同比增长13% [64][66] - 2025年5月实验用猴中标价格回升至9-10万元/只 预示临床前CRO需求复苏 [68][71] - 药明康德实验用猴存栏超2万只 昭衍新药存栏约2万只 康龙化成存栏近1万只 [72] - AI赋能药物研发 维亚生物AI收入占CRO总收入10% 成都先导HAILO平台累计投入1492万元 [73][74] 重点公司估值 - CXO龙头公司PS估值5-10倍 PE估值20-50倍 [75] - 药明康德2025年预期PS 7.32倍 PE 23.92倍 药明生物2025年预期PS 6.98倍 PE 34.62倍 [76] - 昭衍新药2025年预期PS 14.94倍 PE 98.01倍 药明合联2025年预期PS 14.53倍 PE 56.67倍 [76]
康龙化成(300759):深度研究报告: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多疗法的全球药物研发领军企业,扬帆起航
华创证券· 2025-09-26 13:12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A股目标价47.73元对应2026年40倍PE 港股目标价39.34港元对应2026年30倍PE [1][6][9]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多疗法药物研发服务平台 四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支撑长周期快速增长 [6][8][1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9/19.59/22.57亿元 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50/21.22/24.38亿元 同比增长8.9%/21.2%/14.9% [6][9][90]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36/31/27倍 考虑到增长前景和行业竞争优势给予较高估值水平 [6][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22.76亿元同比增长6.4% 归母净利润17.93亿元同比增长12.0% [2][14]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138.16/156.88/178.79亿元 同比增速12.5%/13.5%/14.0% [2][90] - 2024年实验室服务收入70.47亿元占总收入57.40% 毛利31.66亿元占总毛利75.32% [23] 实验室服务 - 2025H1实验室服务收入38.92亿元同比增长15.46% 毛利17.59亿元同比增长17.40% 毛利率45.20% [23][26] - 实验室化学2025H1收入超17亿元占比45%同比增长11% 生物科学服务2025H1收入21.41亿元占比55%同比增长20% [26][37][39] - 2025H1参与药物发现项目数量接近800个 2021年以来增速除2024年外均保持15%以上 [26][30] - 全球药物发现CRO服务市场规模2027年有望达359亿美元 公司2024年市占率仅4%成长空间广阔 [32][34] CMC(小分子CDMO)服务 - 2024年CMC业务收入29.89亿元占总收入24% 毛利10亿元毛利率34% 2025H1收入13.90亿元同比增长18%毛利率30.5% [45][47][50] - 2025H1工艺验证和商业化项目23个 临床III期项目21个 临床I/II期项目188个 临床前项目409个 [57] - 拥有中英美三地4个通过FDA检查的API商业化生产基地 2025H1在建工程26.1亿元持续扩产 [15][49][53] - CMC业务人员从2018年1276人增长至2025H1的4811人 [59] 临床CRO服务 - 2024年临床CRO收入18.26亿元占总收入14.87% 2025H1收入9.39亿元同比增长11%毛利率12% [63][67] - 临床CRO人员从2018年275人快速增长至2025H1的4415人 其中海外团队超400人 [64][65] - 2025H1进行中临床试验项目1027个 包括89个III期项目 389个I/II期项目 549个其他临床试验项目 [66] - 临床研究现场管理服务覆盖中国150余城市700余家医院 进行中项目超1700个 [68] 大分子和细胞基因治疗 - 2025H1收入2.11亿元略增 人员从2020年末128人增长至2025H1的752人 [70][73] - 宁波大分子CDMO平台近70000平方米 2024年二季度部分投入使用 2025H1通过全球大型制药企业GMP审计 [76][78] - 通过并购AccuGen、Absorption Systems、Allergan Biologics快速切入CGT赛道 收购金额合计2.88亿美元 [81] - 全球细胞基因治疗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20.8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305.4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71% [82][85]
CRO概念股盘初下挫
第一财经· 2025-09-26 11:13
股价表现 - 康龙化成股价下跌3.18% [1] - 凯莱英股价下跌3.17% [1] - 昭衍新药股价下跌2.9% [1] - 药明康德及美迪西股价跌幅均超过3% [1]
【华创医药】康龙化成(300759.SZ)深度研究报告: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多疗法的全球药物研发领军企业,扬帆起航
华创医药组公众平台· 2025-09-26 11:02
公司概况 - 康龙化成是国际领先的生命科学研发服务企业 成立于2004年 已发展为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多疗法的全球药物研发领军企业 [3] - 公司四大业务板块包括实验室服务、小分子CDMO、临床CRO、大分子和细胞基因治疗服务 均具备充足成长动力和广阔发展空间 [3] 实验室服务业务 - 该业务是公司最具全球竞争力的核心业务单元 也是当前最主要收入及利润来源 [3] - 化合物设计和合成领域积累的竞争优势持续强化 实验室化学业务长周期内保持较快增长趋势 [3] - 生物科学服务共享实验室化学客户资源 持续拓展新分子类型业务 实现客户数量和业绩体量持续高增长 [3] 小分子CDMO业务 - 快速增长的客户群体及实验室业务导流为CMC业务提供充裕订单来源 保障业务快速增长 [4] - 拥有中、英、美三地4个通过FDA检查的API商业化生产基地 可提供全球创新药原料药商业化生产解决方案 [4] - 2025年上半年工艺验证及商业化订单占比达2024年两倍 业务重点转向临床后期及高质量商业化订单承接 [4] 临床CRO业务 - 已形成横跨中美英三地的临床研究一站式解决方案能力 初步完成一体化全球临床CRO服务平台建设 [4] - 随着行业景气度回暖 一体化平台协同效应和品牌影响力提升 将进入效率与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阶段 [4] - 未来将进一步强化与临床前CRO、CDMO业务的协同效应 [4] 新兴业务布局 - 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能力通过资源整合快速强化 未来三年收入有望实现10%左右增长 [5] - 新兴业务开始逐步减亏 为公司远期发展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5]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9亿元、19.59亿元、22.57亿元 [5] - 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50亿元、21.22亿元、24.38亿元 同比增长8.9%、21.2%、14.9% [5]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36倍、31倍和27倍 [5] - A股给予2026年40倍PE 目标价47.74元 港股给予30倍PE 目标价39.35港元 [5]
A股异动丨医药股普跌,翰宇药业、凯莱英跌超3%
格隆汇APP· 2025-09-26 10:01
医药股市场表现 - A股市场医药股普遍下跌 其中向日葵下跌3 89% 翰宇药业下跌3 20% 凯莱英下跌3 01% 迈威生物下跌2 93% 昭衍新药下跌2 92% 康龙化成下跌2 89% 广生堂下跌2 85% 舒泰神下跌2 73% 荣昌生物下跌2 30% [1] - 市值较大医药公司同步下跌 药明康德下跌2 18% 总市值3090亿 恒瑞医药下跌2 03% 总市值4699亿 复星医药下跌2 05% 总市值793亿 [2] - 部分医药股年初至今涨幅显著 舒泰神上涨365 99% 广生堂上涨261 52% 荣昌生物上涨252 04% 昭衍新药上涨123 77% 迈威生物上涨146 04% 向日葵上涨166 98% [2]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10月1日起对多类进口产品实施新一轮高额关税 [1] - 美国将对任何品牌或专利的医药产品征收100%关税 [1]
特朗普宣布征收100%关税!港股药品股普跌,康龙化成、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跌超3%,药明生物、泰格医药、康方生物等跌超2%
格隆汇· 2025-09-26 09:38
港股药品股市场表现 - 康龙化成、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股价下跌超过3% [1] - 药明生物、泰格医药、康方生物等股价下跌超过2% [1] 美国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10月1日起实施新一轮高额关税 [1] - 对任何品牌或专利的医药产品征收100%关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