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业营收、业绩表现承压,海外业务快速发展,2025年经营指标有望改善
国投证券· 2025-06-10 21: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4/2025Q1建筑行业经营承压,非传统建筑板块和海外业务表现亮眼,行业毛利率相对稳定但净利率和ROE受费用率和减值影响下降,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减少但2024Q4央企改善明显;2025年财政定调积极,基建投资资金保障充足,行业集中度提升,出海业务有发展动力,建议关注低估值基建龙头、基建设计标的和出海优质龙头[2][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营收/业绩端 - 2024年建筑装饰行业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Q4营收降幅收窄,20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继续下滑,主要受地产需求下行和地方财政压力影响[16][17] - 非传统建筑子板块经营趋势占优,2024年化学工程板块营收和国际工程、化学工程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向增长,2025Q1钢结构板块营收和园林工程、化学工程、工程咨询服务板块归母净利润增长[25] - 2024年八大建筑央企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海外业务表现优于整体,2025Q1八大央企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下滑,部分央企表现较好[33][38][41] 盈利端 - 建筑行业毛利率相对稳定,2024年国际工程、化学工程、装修装饰板块毛利率改善明显,2025Q1部分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42][45] - 2024年建筑装饰行业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园林工程费用率最高,2025Q1部分板块期间费用率下降[60] - 2024年建筑装饰行业销售净利率同比下降,国际工程、化学工程板块净利率持续提升,2025Q1国际工程和化学工程板块净利率继续提升[78] - 2024年建筑装饰行业ROE同比下降,国际工程、化学工程、房屋建设板块ROE靠前,2025Q1化学工程板块ROE同比回升[94] 经营质量 - 2024年建筑装饰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减少,2024Q4央企经营性现金流同比高增,2025Q1部分企业现金流改善,国际工程板块中钢国际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107][117][118] - 2024年建筑装饰行业资产负债率同比提升,国际工程板块负债率控制有效,个股层面部分央企和国际工程企业负债率下降[123][126] 行业投资观点 - 2025年积极财政定调明确,基建投资资金保障充足,基建资金发行节奏快,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资金支撑[131][135][137] - 建筑装饰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建筑央国企市场份额增加,八大央企新签订单和营业收入市占率提升,央企竞争力有望持续提升[138][142] - 美国加征对等关税背景下,国内企业或加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务布局投入,2025Q1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和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增长,为建筑基建板块成长性打开空间[144] 投资建议 - 低估值建筑央企: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中冶[9] - 商业模式占优且布局低空经济的央国企基建设计标的:中交设计、地铁设计、深城交[10] - 出海优质龙头:中材国际、中钢国际[10]
2025年放疗设备行业词条报告
头豹研究院· 2025-06-10 20: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放疗设备行业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市场需求大且政策环境良好,国产设备逐步突破,未来政策规划与市场需求共振、人口老龄化与医保支付体系完善将推动市场加速发展[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放疗设备概述 - 放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治疗癌症的手段,放疗设备能提升肿瘤治疗精准性、安全性和疗效,涵盖多种技术类型[5] - 放疗设备按放射线性质分为光子线、粒子线和其他类放射治疗[7] 行业特征 - 技术含量高、产品更新换代快,涉及多学科领域,新型设备不断涌现[10] - 市场需求量大,政策环境良好,人口老龄化和癌症发病率上升带动需求,国家出台扶持政策[12] - 市场竞争激烈,国产设备崛起,国内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国产设备获批数量大增且推出高端设备[13]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80 - 2000年):依赖进口设备,国产技术起步,以低能设备为主[15] - 启动期(2000 - 2015年):国产企业加速研发,部分设备实现国产替代,但高端市场仍被外资垄断[16] - 高速发展期(2015年至今):国产高端放疗设备崛起,政策支持推动国产替代,AI与精准放疗技术成趋势[17] 产业链发展现状 - 上游为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中游为设备整机生产与系统集成,下游为设备销售、医疗服务及运维[18] - 产业链已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体系,有望加速进口替代和市场拓展[19] 产业链各环节分析 上游 - 由多层级核心部件构成,部分已实现突破,但磁控管等仍依赖进口[21] - 国际领先企业技术积累和本地化布局为产业链升级创造条件,实现核心部件自主可控是发展重点[22] 中游 - 市场呈现外资主导高端、国产加速替代格局,政策与技术推动国产厂商在中端市场崛起[25] - 行业呈现“专利提质、市场分化”特征,专利申请量下降但结构优化,国产替代深化[27] 下游 - 应用场景以医疗机构为核心,但放疗资源分布不均、人才短缺,存在服务缺口[30] - 下游市场需求加速释放,未来市场空间有望突破千亿规模[31] 行业规模 - 2019 - 2024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7.83%,预计2025 - 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6.61%[32] - 历史规模扩大得益于政策支持和肿瘤专科医疗体系扩张,未来增长受政策规划、市场需求、人口老龄化和医保支付体系完善推动[34][36] 政策梳理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强调经营各环节质量管理,保障设备质量和放疗服务安全[39] -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促使医疗机构重视放疗设备更新,推动技术进步[39] -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促进放疗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39] -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放疗设备技术革新,提升产业竞争力[40] - 《“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明确设备配置数量,促进区域资源均衡和产业发展[40] 竞争格局 - 市场呈梯队分布,瓦里安、医科达主导高端市场,国产企业组成第二梯队[41] - 历史格局形成源于跨国企业技术优势和差异化市场定位,受政策和本土化进程影响[42][43] - 未来市场份额将向本土企业倾斜,行业将形成“高端外资主导、中低端国产领先、新兴技术中外竞逐”格局[45][46] 上市公司速览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状态开业,总部在淄博,经营范围广泛[49] - 展示了2015 - 2023年多项财务指标数据[50]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存续,总部在上海,经营范围包括医疗器械生产、销售等[52] - 展示了2018 - 2023年多项财务指标数据[53]
2025年大模型云市场探析:如何重构企业智能化路径,开启大模型产业新浪潮?
头豹研究院· 2025-06-10 20: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大模型与云计算市场深度协同发展,大模型云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核心基础设施,未来市场有MaaS渗透率提升、行业垂直模型爆发、边缘计算与大模型融合三大趋势,但面临算力成本和合规风险挑战 [7][8] - 大模型云围绕大规模模型生命周期管理构建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形成从底层算力服务到上层行业应用的全栈商业模式闭环 [9][10] - 大模型因参数规模增长、技术本质、数据密集型特征高度依赖云计算,云平台成为其关键运行底座 [12][14] - 开源与闭源模型双轮驱动企业“全面用云”,云服务是不可替代的承载平台 [20][21] - 大模型驱动企业业务与职能双轮协同转型,重塑企业智能化路径,未来智能演进将构建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中枢系统 [28] 各目录总结 大模型云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大模型与云计算市场协同发展,云计算市场从2021年的3229亿元以36.7%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扩张至2027年的21404亿元,大模型市场从2023年的147亿元增至2027年的672亿元,两者增长曲线同步,呈现双向赋能关系 [7] - 未来市场有MaaS渗透率提升、行业垂直模型爆发、边缘计算与大模型融合三大趋势,但云服务商需降本并构建全链路安全体系应对挑战 [8] 大模型云服务模式 - 大模型云形成从底层算力服务到上层行业应用的全栈商业模式闭环,包括IaaS、PaaS、MaaS、SaaS四层服务模式,各层有不同核心内容和主要价值 [9] - IaaS为大模型构建AI原生计算底座,PaaS构建大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MaaS将大模型能力封装为标准化接口,SaaS是大模型与行业知识融合的最终形态 [10][11] 大模型高度依赖云计算 - 大模型参数规模迈入万亿时代,计算图复杂度指数级增长,训练成本高昂,对云计算的依赖将随模型复杂度上升而强化 [12] - 云计算可降低大模型训练成本,在推理环节满足低延迟与高吞吐需求,通过MaaS模式降低企业AI应用门槛,两者形成共生关系 [13] 大模型数据密集型特征 - 数据安全合规推动“数据不动,模型来动”的云上范式,云端可实现模型在“数据原地”训练 [16] - 大模型训练数据体量庞大,多节点训练对数据读写和交换需求高,本地基础设施难以满足,云平台成为支撑分布式并行训练的唯一可行方案 [17][18][19] 从模型演进到业务重构 - 开源模型因性能逼近闭源、定制能力强、数据安全可控等优势受企业青睐,云推理是其落地的现实选择,云服务是不可替代的承载平台 [20][21] - 闭源模型因技术壁垒和产品封装天然依赖云端,MaaS模式绑定企业核心系统,推动企业基础架构云化升级 [22][23] 大模型重塑企业智能化路径 - 企业智能化从“业务为主”单轮驱动演变为业务与职能双轮协同转型,大模型在各行业形成典型应用场景,未来智能演进将构建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中枢系统 [28] - 企业智能化转型经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个阶段,大模型应用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 [25][27]
汽车行业月报:5月新能源车渗透率52.9%,预计6月车市增速平稳-20250610
交银国际· 2025-06-10 19: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行业投资评级为领先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车市延续向好态势,预计6月车市增速平稳,须警惕乘用车价格战,新能源车出口预计延续较强增势 [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整体表现 - 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93.2万辆,同/环比+13.3%/+10.1%;1 - 5月乘用车零售累计同比+9.1% [5] - 5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102.1万辆,同/环比+28.2%/+12.1%,渗透率52.9%,同/环比+6.2/+1.4个百分点 [5] - 5月乘用车出口总量44.8万辆,同/环比+13.5%/+6%,新能源车出口20.0万辆,同/环比+80.9%/+5.8%,占出口总量44.5%,同比+16.6个百分点 [5] 品牌表现 - 5月自主品牌零售126万辆,同/环比+29%/+9%,全国零售份额同比增加8个百分点至65.2%;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7万辆,同/环比 - 5%/+7%,德系/日系/美系零售份额为15.3%/12.6%/5.2%,同比 - 3.3/-2.2/-1.5个百分点 [5] - 5月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74.6%,市场份额71.2%;豪华/合资品牌渗透率分别为25.0%/6.4%。比亚迪销量29.3万辆,市场份额29%;新势力整体零售份额同比+4.4个百分点至20.5%;特斯拉零售份额同比 - 3.2个百分点至3.8% [5] - 5月自主品牌出口37.5万辆,占出口总量84%,同/环比+18%/+10%;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7.3万辆,同比 - 2.2%。今年1 - 4月,自主品牌出口至欧盟/东南亚分别同比增长80%/67% [5] 公司估值与评级 |公司名称|股票代码|评级|目标价|收盘价|FY25E每股盈利|FY26E每股盈利|FY25E市盈率|FY26E市盈率|FY25E市账率|FY26E市账率|股息率|潜在涨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亚迪股份|1211 HK|买入|503.25|396.60|23.284|27.386|15.6|13.3|3.40|2.68|0.1|26.9%| |长城汽车|2333 HK|买入|17.36|12.58|1.692|1.916|6.8|6.0|1.06|0.90|4.5|38.0%| |吉利汽车|175 HK|买入|22.50|17.56|1.182|1.437|13.6|11.2|1.69|1.54|3.2|28.1%| |潍柴动力|2338 HK|买入|20.50|15.96|1.677|1.855|8.7|7.9|1.67|1.53|6.6|28.4%| |小鹏汽车|9868 HK|买入|134.69|78.55|-0.324|0.795|NA|90.4|4.44|4.23|NA|71.5%| |蔚来汽车|9866 HK|买入|48.96|27.90|-7.459|-6.556|NA|NA|-27.38|-3.41|NA|75.5%| |亿纬锂能|300014 CH|买入|56.51|45.02|2.826|3.489|15.9|12.9|2.04|1.76|NA|25.5%| |中国重汽|3808 HK|买入|26.45|20.05|2.434|2.546|7.5|7.2|1.32|1.19|7.3|31.9%| |国轩高科|002074 CH|买入|29.07|25.85|0.659|0.919|39.2|28.1|1.80|1.75|NA|12.5%| |雅迪控股|1585 HK|买入|19.84|12.40|1.002|1.130|11.3|10.0|3.29|2.85|4.9|60.0%| |九号公司|689009 CH|买入|73.29|62.78|2.154|2.822|29.1|22.2|7.05|6.20|5.7|16.7%| |理想汽车|2015 HK|中性|103.67|120.00|4.295|5.440|25.6|20.2|2.71|2.38|NA|-13.6%| |广汽集团|2238 HK|中性|3.34|2.76|0.449|0.430|5.6|5.9|0.21|0.21|6.1|21.0%| |绿源集团|2451 HK|中性|7.16|8.01|0.465|0.596|15.8|12.3|1.89|1.75|3.3|-10.6%| [2][13]
新材料产业周报:国能新材自主研发可控联创聚乙烯项目试车,星传新材等多家新材料公司完成融资-20250610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6-10 19: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多个项目取得进展且多家企业完成融资,二级市场新材料指数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 [1][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产业发展动态 - 国能新材自主研发可控交联聚乙烯项目成功试车,年产1.1万吨新型功能材料工业化生产装置项目进入生产准备阶段 [1] - 中化西部5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项目(一期工程)完成中交,预计2025年8月正式投产,是西北地区首个规模化生产基地 [1] 产业投融资动态 - 星传新材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衢州产投领投,公司拥有聚烯烃弹性体合成技术,有相关项目在建和签约 [1] - 德沪涂膜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将加大钙钛矿材料研发和量产设备投入,推动高效钙钛矿电池商业化 [2] 产业二级市场动态 - 上周(2025.6.3 - 2025.6.6)万得新材料指数(884057.WI)上涨1.98%,沪深300指数上涨0.88% [4]
深度解读“两重”建设
长江证券· 2025-06-10 19: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 年政府加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1.3 万亿元,其中 8000 亿元用于支持“两重”项目,推动相关重点领域发展,特别国债发行进度同比加快,关注建筑重点区域项目落地节奏与投资机遇 [2][5][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 年加力推进“两重”项目建设 - “两重”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4 年提出,2025 年加大支持力度,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1.3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3000 亿元,8000 亿元用于支持“两重”建设 [2][5][24] - 2024 年安排 70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 1465 个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超 1.2 万亿元 [21] - 2025 年将加力推进“两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项目储备,统筹“硬投资”与“软建设”,重点支持多方面任务,强化配套融资 [24] 两重项目涉及的相关重点领域 - 高标准农田建设:2030 年规划建成 13.5 亿亩并改造提升 2.8 亿亩,2024 年已建成超 10 亿亩,若到 2030 年还需建成 3.5 亿亩,对应总投资约 1.05 万亿,2025 - 2030 年均投资 1750 亿元;若到 2035 年还需建成 1.96 亿亩,对应总投资约 5880 亿,2031 - 2035 年均投资 1176 亿元 [6][36] - 大中型灌区新建改造及大中型引调水和大中型水库建设:2024 年支持 1000 多处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耕地灌溉面积发展到 10.8 亿多亩,到 2035 年发展到约 12 亿亩;2025 年加快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水利投资维持高速增长 [6][38][42] - 地下管网建设:截至 2023 年底,全国城市各类管道合计 366.8 万公里,未来 5 年需更新改造约 60 万公里,能创造约 4 万亿元投资需求,对应年均投资约 8000 亿 [7][45] - 三北工程:1978 年开始建设,到 2050 年结束,分 3 个阶段 8 期工程,2021 - 2030 年是六期工程建设期,2030 年前完成 6 亿亩目标任务,2024 年纳入“两重”建设范围,投入 320 亿元,2025 年持续加大投入 [7][47][49] 特别国债发行加速,同比快于去年 - 2025 年以前共发行四轮特别国债,2025 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1.3 万亿元,较 2024 年增加 3000 亿元,其中 8000 亿元用于支持“两重”项目,5000 亿元用于“两新”政策,同时发行 5000 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52][55] - 2025 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更大、时间更早,4 月 24 日首次发行,截至 5 月 23 日,发行 3630 亿元,同比快于去年同期 [57][58] 关注建筑重点区域项目落地节奏与投资机遇 - 西部大开发:政策推进西部大开发与战略腹地建设,川渝地区发挥支撑作用,新疆和四川基建投资加速,相关地方基建龙头有望受益 [67][68] - 西南水电项目: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开发程度尚浅,若建设加速,岩土工程、民爆、工程等建筑企业有望受益,预计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总体投资或超万亿 [72] - 区域大运河项目:政策推进航道网络建设,重大运河工程项目加速落地,预计多个运河项目总投资接近 8500 亿元,2025 年 1 - 3 月水上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高增 25.90%,建议关注具备运河建设、设计能力的建筑企业 [79][80]
有色金属:海外季报:安托法加斯塔2025Q1铜产量环比减少22.8%至15.47万吨,铜单位净现金成本环比增长25.2%至1.54美元/磅
华西证券· 2025-06-10 18: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安托法加斯塔铜产量同比增19.6%但环比降22.8%,销量同比增47.1%环比降11.3%,实现价格同比和环比均增长,单位现金成本同比降环比增,单位净现金成本同比降环比增;黄金产量同比增环比降,实现价格同比和环比均增长;钼产量同比和环比均增长,实现价格同比和环比均减少 [2][3][4][5] - 各项目进展符合预期,Centinela选矿厂二期进行设备组装和地基浇筑,Los Pelambres扩建项目开展精矿管道和海水淡化厂相关工程,Cachorro勘探项目提交环境影响声明以开展额外勘探 [8][9][10] - 2025年集团铜产量预计66 - 70万吨,现金成本指导和资本支出指导保持不变 [11][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生产经营情况 铜 - 2025Q1总产量15.47万吨,同比增19.6%,环比降22.8%,得益于两选矿厂产量增加 [2] - 2025Q1销量17.02万吨,同比增47.1%,环比降11.3% [2] - 2025Q1实现价格4.69美元/磅,同比增18.1%,环比增25.1% [2] - 2025Q1扣除副产品收益抵免前单位现金成本2.37美元/磅,同比降11.2%,环比增17.9%,因选矿厂产量增加 [2] - 2025Q1单位净现金成本1.54美元/磅,同比降20.2%,环比增25.2%,因副产品收益增加及相关现金成本变动 [3] - 2025Q1单位副产品收益83美分/磅,同比增12%,副产品产量和金价提高 [3] 黄金 - 2025Q1产量4.29万盎司(1.33吨),同比增28.8%,环比降37.1%,因Centinela矿黄金品位提高及Los Pelambres矿去年同期维护 [4] - 2025Q1实现价格3098美元/磅,同比增42.4%,环比增16.1% [4] 钼 - 2025Q1产量3100吨,同比增14.8%,环比增10.7%,因森蒂内拉精矿钼品位提高 [5] - 2025Q1实现价格19.3美元/磅,同比降8.5%,环比降10.2% [5] 项目开发更新 Centinela选矿厂二期 - 项目按预期进展,重点是组装采矿设备、完成球磨机和初级破碎机地基混凝土浇筑 [8] Los Pelambres扩建项目 - 项目进展符合预期,进行新路线上下游段精矿管道相关工程及海水淡化厂扩建工程,期间安装超滤进料泵基础 [9] Cachorro勘探项目 - 2025年1月提交环境影响声明开展额外勘探,包括增加多达732个钻孔和修建勘探坑道 [10] 2025年展望 - 全年铜产量预计在66 - 70万吨之间 [11] - 集团层面现金成本指导不变,扣除副产品抵免前为2.25 - 2.45美元/磅,扣除后为1.45 - 1.65美元/磅 [11] - 资本支出指导为39亿美元 [12]
有色金属:海外季报:Lundin Mining 2025Q1铜产量环比减少18.41%至7.68万吨,持续运营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119%至1.814亿美元
华西证券· 2025-06-10 18: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财务业绩有改善,现金流和资本支出有变化,公司重申2025年生产、现金成本、资本支出及勘探指导意见 [1][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生产经营情况 - 2025Q1铜产量76,774吨,环比减18.41%,同比减3.30%;镍产量2,296吨,环比增41.99%,同比减29.46%;黄金产量3.2万盎司(1.00吨),环比减30.43%,同比减3.03%;钼产量602吨,环比减33.99%,同比减30.32% [1] 财务业绩情况 - 2025Q1持续经营业务收入9.639亿美元,终止经营业务收入1.801亿美元 [2] - 2025Q1持续运营业务毛利润3.089亿美元,因铜和金实际价格上涨、处理费用降低及有利外汇兑换而增长;非持续运营业务毛利润6990万美元,因持有待售资产未计提折旧高于上年同期毛亏损 [2] - 2025Q1持续运营业务净利润1.814亿美元,因毛利润增加而增加;非持续运营净亏损1380万美元,主要因欧元升值致非现金减值,损失被已终止业务毛利润增加部分抵消 [2] - 2025Q1调整后持续运营收益9,39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 [3] 现金流情况 - 2025Q1与持续运营相关运营活动提供现金1.2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1.098亿美元,因负营运资本流出及铜精矿装运推迟;与终止运营相关运营活动提供现金547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 [3][5] - 2025Q1自由现金流(所有业务)为 -4750万美元,低于上年同期,因营运资本负向变动致经营活动现金减少,持续性资本支出减少部分抵消影响;非持续性业务自由现金流为560万美元 [6] 资本支出情况 - 2025Q1持续经营业务维持性资本支出1.126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因Candelaria和Los Diques尾矿库支出减少;非持续经营业务中Neves - Corvo和Zinkgruvan维持性资本支出分别为2770万美元和2130万美元 [5] - 2025Q1扩张性资本支出6,290万美元,高于上年同期,因Candelaria延长矿山开采年限,但Josemaria项目分配支出减少部分抵消 [6] 2025年指引 - 公司重申2025年1月16日发布的生产、现金成本、资本支出及勘探指导意见,预计所有矿区达此前公布指导范围 [7] - 2025年勘探支出指引为4000万美元 [8] 产量与成本指引 - 2025年铜产量指引303,000 - 330,000吨,现金成本2.05 - 2.30美元/磅;黄金产量指引135 - 150千盎司;镍产量指引8,000 - 11,000吨 [11] 资本支出指引 - 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维持性资本支出总计5.3亿美元,扩张性资本支出总计2.05亿美元,总资本支出7.35亿美元 [12]
科技:CPO观察:博通的进展
华泰证券· 2025-06-10 18: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通信设备制造评级为增持(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博通与英伟达在CPO领域加速推进,将共同推动CPO技术落地,促进产业链生态成熟 [1] - 看好CPO产业发展前景,相关光无源器件、光芯片、光引擎厂商有望迎来机遇,推荐太辰光、天孚通信,建议关注中际旭创、新易盛、华工科技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博通CPO进展 - 5月博通推出单通道200G的CPO产品系列,6月宣布交付支持CPO版本的Tomahawk 6(TH6)交换芯片 [1][3] - 博通是全球率先推动CPO技术落地的厂商之一,2022 - 2023年分别展示基于TH4、TH5芯片的CPO方案进展 [2] - 博通CPO方案交付形态主要为交换机核心组件,英伟达则以交换机整机为主要交付形态 [2] TH6芯片特点 - TH6是全球首款单芯片带宽达102.4T的产品,可支持常规电交换机与CPO方案两个版本 [3] - 单个TH6芯片四周或需配备16个光引擎,数量较上一代TH5 Bailly提高一倍,单个光引擎速率为6.4T,与TH5 Bailly一致 [3] - TH6 CPO方案单通道速率或达200G,对应单个光引擎的通道数量为32个,较TH5 Bailly减少一半 [3] 博通CPO型号选择 - TH4为DR型号,TH5改为FR4型号,FR4方案节省光纤用量但会加大PIC加工难度、缩减交换机Radix [4] - TH6 CPO方案或提供DR、BiDi、FR4等多个型号选择,DR与BiDi型号或带来更多光纤/光纤连接器需求 [4] A股CPO产业链相关公司 - 光柔性板(shuffle)&保偏MPO - 太辰光;FAU - 天孚通信、致尚科技、光库科技;光芯片 - 源杰科技、仕佳光子、长光华芯;光引擎 - 中际旭创、新易盛、华工科技、光迅科技 [5] 重点推荐公司情况 |公司名称|股票代码|投资评级|目标价|2024年营收|2024年归母净利润|2025年一季度营收|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 | ---- | ---- | ---- | ---- | ---- | ---- | ---- | ---- | |中际旭创|300308 CH|买入|164.78元|239亿元,同比增长123%|52亿元,同比增长138%|67亿元,同比增长38%|15.8亿元,同比增长57% [17]| |新易盛|300502 CH|买入|128.76元|86亿元,同比增长179%|28.4亿元,同比增长312%|41亿元,同比增长264%|15.7亿元,同比增长385% [17]| |天孚通信|300394 CH|买入|119.12元|33亿元,同比增长68%|13亿元,同比增长84%|9.4亿元,同比增长29%|3.4亿元,同比增长21% [17]| |太辰光|300570 CH|增持|99.01元|/|/|3.71亿元,同比增长66%|0.79亿元,同比增长150% [17]| |华工科技|000988 CH|买入|49.62元|117亿元,同比增长14%|12亿元,同比增长21%|预计归母净利润3.9 - 4.4亿元,同比增长35% - 52%|/ [17]|
运动、全景相机:从小众市场到新兴蓝海
华泰证券· 2025-06-10 18: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消费电子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正从极限运动玩家的小众影像设备“破圈”成为大众创意生产力工具,行业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1][11] - 未来“全能型”个人影像设备或是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核心将从硬件参数向AI、软件生态、差异化创新能力等多维度转变 [1][4] - 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具备“新消费”属性,市场渗透率低,未来成长空间可观 [2][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从小众影像设备到快速“破圈”的创意生产力工具 - 随着户外运动兴起、社交媒体内容增长以及VR/AR技术成熟,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成为捕捉和分享体验的关键设备,从极限运动小众设备“破圈”为大众创意生产力工具 [1][11] 运动相机&全景相机:相同与不同 - 运动相机专为记录运动设计,具有小巧轻便、广角拍摄、防抖、画质高、多种拍摄模式和连接性等特点;全景相机通过多镜头实现360度影像,具有视场角大、图像拼接、后期编辑自由度高、双模式录制等特点 [12][13][17] - 两者核心硬件包括CMOS图像传感器、图像处理芯片和光学镜头模组 [18] 用户画像:热血玩家VS创意先锋 - 运动相机目标用户是“热血玩家”,包括极限运动爱好者、户外探险家、旅行爱好者、Vlogger和家庭及休闲用户等;全景相机目标用户是“创意先锋”,包括户外运动人群、内容创作者、旅拍、VR内容制作者等 [22] - 两类相机也可用于专业级市场,如专业摄影师、媒体机构、VR看房、360°视频会议等领域 [23] 市场空间:从“小众”市场到广阔蓝海 运动相机/全景相机发展史 - 运动相机:2002 - 2011年GoPro崛起定义标准;2011 - 2017年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加剧;2019年至今中国品牌崛起与创新多元化 [25][26][28] - 全景相机:2015年日本理光开启市场,2017年影石等多品牌入局,影石崛起推动市场发展,软件和AI算法革新使其走向消费化、智能化、易用化 [30][31] 从“记录工具”到“创意生产力”工具,“新消费”属性打开广阔蓝海市场 - 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具备“新消费”属性,如体验至上、个性化与圈层化、内容驱动与社交分享、拥抱AI等新技术,契合新一代消费者价值观 [33][34] - 当前市场渗透率低,预计运动相机2023 - 2027年CAGR为13.0%,全景相机2023 - 2027年CAGR为11.8%,未来随着渗透率提升,市场前景广阔 [2][35][38] - 需求端体验经济深化和创作者经济增长,供给端技术范式转变,将驱动渗透率加速提升 [40][41] 竞争格局:GoPro、影石、大疆三巨头的角力场 运动相机:一家独大到多强争霸 - 早期GoPro主导市场,后大疆、影石等入局,全球头部运动相机品牌前五企业市场份额约74% [44] 全景相机: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影石创新是全球龙头 - 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影石创新占主导,2023年份额67.2%,中国市场占比更高达86.5%;全球专业级全景相机市场影石创新和深圳看到科技主导 [45][46][50] GoPro:巨头的竞争“困局”与“自救” - GoPro市场份额下滑,原因包括产品创新迭代慢、市场竞争激烈、营销策略不适应、未响应新市场需求等,且毛利率低于影石创新 [53][57][65] - GoPro采取转向订阅服务、迭代相机、强化软件生态、调整营销、探索新增长点、控制成本等“自救”措施 [72][74][75] 影石创新:全景相机全球龙头,运动相机的“创新先锋” - 影石创新围绕“全景 + 运动 + AI”构建产品线,通过产品和营销创新实现营收和净利高速增长 [76][77][81] 大疆:专业度与性价比兼具的运动相机“核心玩家” - 大疆在手持影像系统广泛布局,运动相机围绕Osmo Action系列,具有画质好、性能稳定、耐用、性价比高等优点,核心优势在于品牌、技术、设计、品控和生态协同 [86][88] 未来趋势:AI、软件生态、差异化创新能力将成为胜负手 运动相机与全景相机有技术融合趋势,“全能型”影像设备或是未来方向 - 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技术融合,界限模糊,“全能型”影像设备可提供定向拍摄和全景记录体验,“先拍摄,后取景”理念渗透运动相机,全景相机“运动化”“易用化” [91][92] 供给角度:AI、软件生态、差异化创新能力将成为竞争的胜负手 - 未来硬件技术仍会迭代,包括传感器、影像处理器、连接传输、音频、显示交互等方面 [94][95] - 竞争核心将从硬件参数转向AI智能化体验、软件生态完善度和差异化创新能力等多维度 [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