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部件穿越周期系列之线控转向:借智驾升级之势,转向赛道再拓新增量
长江证券· 2025-08-08 12:46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丨维持 [10] 核心观点 - 高阶智驾下线控底盘大势所趋,线控转向作为线控底盘核心零件之一,目前处于产品导入期,2025年有望迎来量产元年 [3] - 线控转向放量叠加EPS内部结构升级,转向市场未来成长空间较好,2030年预计达683亿元,2023-2030年CAGR为7.9% [3] - 国内企业有望抓住线控转向量产机遇,加速转向市场国产替代 [3] 行业趋势分析 - 汽车智能化需求推动智驾持续升级,未来L2及以上高阶智驾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至50%以上,其中L3及以上智驾渗透率将超过10% [6] - 高阶智驾下软硬件解耦,线控底盘取代机械底盘是必然趋势 [6] - 线控转向作为线控底盘核心零部件之一,目前渗透率小于1%,处于产品导入期,未来成长空间大 [6] 技术发展趋势 - 汽车转向历经几轮升级,从机械转向到电动转向到最新的线控转向 [7] - 目前EPS(电动助力转向)为市场主流技术,渗透率接近100% [7] - 汽车电动智能化推动C-EPS向更高性能的DP-EPS和R-EPS升级,单车价值量从1250元有望提高至2500元 [7] - 在L3+高阶智驾的软硬解耦需求下,线控转向成为关键执行部件,单车价值达4000元 [7] - 随着政策解绑以及智驾推动,2030年国内线控转向渗透率有望达30% [7] 市场竞争格局 - 国内EPS市场主要由外资或合资主导,2024年国内EPS市场市占率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博世华域26.7%、耐世特16.2%、采埃孚11.6%、JTEKT8.4%和NSK5.2% [8] - 国内企业如豫北转向和浙江世宝2024年进入市场份额前十,市占率分别为4.9%和2.6% [8] - 线控转向量产初期,国内企业奋起直追,其中耐世特已经实现量产;浙江世宝、拓普集团线控转向获得多个客户的项目定点 [8] - 拓普集团等有望在线控转向市场实现对海外企业的反超 [8] 重点公司推荐 - 推荐拓普集团和伯特利等 [9] - 伯特利投资评级为买入 [11] - 拓普集团投资评级为买入 [11] 市场规模预测 - EPS内部升级叠加线控转向放量,2030年国内汽车转向市场规模预计为683亿元,2023-2030年CAGR为7.9%,其中EPS和线控转向市场规模分别为337和346亿元 [7] - 2025年国内转向市场规模预计为444亿元,其中EPS市场规模为432亿元,线控转向市场规模仅为11亿元 [94] - 2030年国内转向市场规模有望达683亿元,其中EPS和线控转向市场规模分别为337亿元和346亿元 [94]
电力行业点评报告:香港RWA注册平台上线,继续关注RWA对虚拟电厂、电交易、碳交易的赋能
东吴证券· 2025-08-08 11:31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RWA注册登记平台在香港上线,由香港Web30标准化协会发起,打通RWA资产代币化的数据化、资产化和金融化全流程服务体系,Web30三项标准立项包括《RWA代币化业务指南》《RWA代币化技术规范》《基于区块链的稳定币跨境支付技术规范》[4] - "碳中和"进程进入深水区,欧盟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和《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对我国"新三样"出口设置碳壁垒,甘肃火电容量价值超预期反映电价改革或进入绿色价值改革阶段[4] - RWA实现用户分享资产动态收益权,例如充电桩RWA项目中投资者持有的代币收益与充电桩充电量实时挂钩[4] - 峰谷价差套利是绿色电力资产RWA的核心收益来源,提供可持续的现金流基础[4] - RWA技术赋能绿色电力资产收益升级、效率提升、生态扩容,例如协鑫能科将82MW光伏电站收益权代币化,募资2亿元,融资周期从1-2年缩短至3-6个月[4] 投资机会 - 关注RWA与电力交易、虚拟电厂、碳资产融合的投资机会,推荐户用光伏、充电桩、碳资产等[4] - 推荐南网能源,关注协鑫能科、朗新集团、正泰电器、林洋能源、霍普股份等[4] 行业趋势 - 电力行业走势显示2024年8月至2025年8月期间波动较大,最高涨幅达26%,最低跌幅为-10%[3]
周观点:东兴轻纺:阿迪达斯发布业绩,关注关税政策变化-20250808
东兴证券· 2025-08-08 11:28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轻工纺服行业评级 [2] 核心观点 阿迪达斯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59.52亿欧元,同比增长2.2%(货币中性下+12%,剔除Yeezy因素)[3][11] - 营业利润5.46亿欧元(同比+58%),归母净利润3.69亿欧元(同比+94.6%)[3][11] - 大中华区营收7.98亿欧元(汇率调整后同比+11%),连续九个季度增长[3][11] - 期末库存52.6亿欧元(同比+16%),与收入增速匹配,库存健康[3][11] - 预计美国关税政策将增加下半年成本2亿欧元,但仅影响美国市场定价[3][11] 关税政策动态 - 美国8月1日恢复"对等关税",与越南、菲律宾、印尼达成初步协议[4][12] - 东南亚产能布局企业(如百隆东方)订单稳定性更强[4][12] - 轻工制造推荐建霖家居、匠心家居等估值低位且东南亚产能企业[4][12] IP合作与玩具行业 - 晨光股份联名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推出IP文具及玩偶,覆盖超2万家门店[4][12] - IP玩具行业高景气,泡泡玛特海外扩张及新业态空间显著[4][12] 市场表现 行业指数周涨跌 - 纺织服装-2.14%(申万一级行业排名第16),轻工制造-1.59%(排名第12)[5][13] - 上证指数-0.94%,深证成指-1.58%[5][13] 个股表现 - 纺织服装涨幅前五:安正时尚(+29.43%)、金春股份(+18.56%)[15] - 轻工制造涨幅前五:环球印务(+20.24%)、松炀资源(+15.85%)[22] 行业基本面 - 股票家数263家,占全市场5.84% [6] - 行业总市值1.65万亿元,流通市值1.47万亿元 [6] - 平均市盈率50.64倍 [6] 重点推荐公司 - 泡泡玛特、顾家家居、索菲亚、志邦家居、欧派家居、安踏体育、李宁 [5]
2025 年半年度水泥行业信用风险总结与展望
联合资信· 2025-08-08 11:10
行业投资评级 - 水泥行业债券融资主体以高信用等级央企和国企为主,整体偿债风险可控 [2] - 行业效益整体仍将承压,需关注下游需求疲弱、盈利难以恢复以及债务集中到期等负面因素 [2]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水泥需求乏力,供需失衡导致行业竞争加剧,价格在3月短暂上升后再次进入下行通道 [2] - 受煤炭价格下行影响,一季度行业盈利有所恢复,企业亏损数量减少 [2] - 国家延续"去产能"政策,但去产能进展缓慢,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依然突出 [2] - 展望未来,水泥需求仍将下降,价格回升依赖供给端改革,但短期内难有强力措施出台,预计价格将低位运行 [2] 行业运行情况 供需情况 - 2025年1-6月全国水泥产量8.15亿吨,为2010年以来同期最低,同比下降4.30% [5] -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增速为-11.20%,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0.00%,施工面积同比下降9.10% [4] - 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增速为4.60%,同比下降0.80个百分点 [4] - 2025年上半年新投产熟料线3条,涉及产能约500万吨/年,预计下半年还有5条线投产,合计产能682万吨/年 [5] - 2024年底全国熟料产能17.93亿吨,水泥熟料在产产能利用率约59.6%,水泥产能利用率约50.8% [7] 价格表现 - 2025年1-2月受春节影响价格下行,3月到4月上旬小幅回升,4月中下旬再次进入下行通道 [10] - 东北地区价格与其他区域差异明显,4月以来呈现上升后企稳趋势 [14] - 整体价格仍处于低位运行 [9] 行业效益 - 2025年一季度25家主要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16.64%,利润总额亏损规模同比下降91.03% [15] - 盈利企业数量从7家增至14家 [15] - 但4月以来价格下行,预计全年亏损情况仍难好转 [15] 行业政策动态 错峰生产 - 各地错峰停窑时间延长,非采暖季错峰停产力度加大 [17] - 华北地区停窑时间120-236天,东北不少于150天,华东80-170天,华南95-160天,西南100-190天,西北100-210天 [19][20] 产能置换 - 新政策加严置换要求,明确低效产能不能用于置换,不得拆分转让产能 [21] - 实施地区差异管理,产能利用率低于50%的省份原则上不得从省外置换产能 [21] - 推动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统一,要求超产企业补齐产能差额 [22] 双碳政策 - 分阶段将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2026年为启动实施阶段 [24] - 2025年各省水泥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从25.2%到70%不等 [25] - 政策将加大行业运营成本,有利于行业出清 [23] 债券市场表现 一级市场 - 2025年上半年发行债券30只,规模313亿元,同比增长23.28% [26] - 发债企业集中在高等级,8家AAA和2家AA+ [26] - 中长期债券占比78.59%,较上年同期提升 [26] - 发行利率下行明显,AAA级短期债券加权平均利率1.87%,利差54.38BP [27][29] 企业财务 - 2024年以来经营业绩下降,2025年一季度部分企业扭亏或减亏 [30] - 发债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但压降财务杠杆趋势明显 [31] - AAA企业表现好于AA企业,但债务杠杆偏高 [31] 债券到期 - 1年内到期或回售债券规模423.05亿元 [33] - 主要到期主体为高等级央企和国企,兑付风险较小 [34][36] 信用风险展望 - 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基建投资保持增长但水泥需求仍疲软 [37] - 预计2025年水泥需求量将继续下降 [38] - 供给端改革进展缓慢,供需矛盾难解决,价格缺乏支撑 [38] - 债券市场整体信用风险可控,但需关注企业效益和流动性影响 [38]
银行业:银行业的多重压力与分化
丝路海洋· 2025-08-08 10:19
行业投资评级 - 银行业整体风险可控,但个体财务风险需重点关注,尤其是弱资质的银行主体[2] - 次级债不赎回风险仍是未来重要关注点,尤其是城商行和农商行[2] 核心观点 - 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增长,不良率下降,拨备覆盖率差距缩小,净息差收窄,流动性及存贷比上升[2] - 利息净收入下降导致营收下降、资产质量下降、拨备计提不足、资本充足情况亟待补充[2] - 次级债作为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方式,不赎回个体数量边际下降,但风险仍需关注[2] 商业银行基本面 规模类指标 - 截至2025年4月末,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为3,862,073.98亿元,较年初增长3.67%[6] - 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比分别为49.70%、18.99%、16.32%[6] - 股份制商业银行自2021年以来资产规模增速显著下降,低于商业银行整体增速[6] 信用风险指标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自2021年起增速降至个位数,2017-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9.79%[10] - 民营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速较快,2017-2024年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61.19%、16.89%和11.78%[10]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51%,较2017年末下降0.23个百分点[13] - 农商行不良率最高,外资银行最低,民营银行不良率持续攀升[13] 流动性指标 - 除民营银行外,其他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均呈现上行[19] - 城商行和农商行流动性比例较高,民营银行持续下降[19] - 2025年3月末商业银行存贷比回升至80.01%[22] 效益类指标 - 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比从2021年高峰的80.19%降至2024年的77.58%,2025年一季度继续下降2.54个百分点[25] - 商业银行净息差仍处下行通道,大型商业银行最低,农商行降幅最明显[26] - 民营银行净息差2019-2023年呈上升趋势,2024年以来也呈现下降[26] 资本充足率 -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整体呈现稳定上行,外资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情况较好[35] - 民营银行降幅最大且持续下降,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均低于平均水平[35] - 截至2025年3月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0%,较2024年末下降0.30个百分点[37] 个体风险预警 营收变化 - 355家样本中,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的有77家,占比21.69%[39] - 净利润同比下降的有124家,占比34.93%,主要是农商行和城商行[39] - 外资银行中新韩银行、恒生银行和韩亚银行收入弱化显著[41] 净息差水平 - 2024年末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水平为1.52%,低于1.52%的有116家,占比32.68%[45] - 净息差低于1%的有安徽肥东农商行、大连银行、山西平遥农商行等[49] 不良率水平 - 2024年末商业银行不良率平均水平为1.5%,高于3%的有26家,主要为农商行[50] - 贵州花溪农商行、山西平遥农商行、湖南华容农商行等不良率均超4%[53] 资本充足情况 - 2024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74%,71.21%的银行低于15%[57] - 山西平遥农商行、烟台农商行、大连农商行等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低[64] 次级债不赎回风险 - 2023年以来共有74只二级资本债发生过不赎回,涉及59家主体,其中城商行13家,农商行46家[66] - 2025年新增南昌农商行不行使赎回选择权[66] - 未来一年内有次级债面临赎回选择权的有103家,主要为城商行和农商行[69] 结论 - 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下降,净息差持续收窄,资本利润率波动下降[73] - 农商行和城商行净利润下滑明显,不良率整体小幅下降但存在失真[73] - 重点关注山西平遥农商行、廊坊银行、烟台农商行等资产质量变化[74] - 次级债方面,张家口银行、东营银行、贵州修文农商行等赎回压力偏大[74]
行业点评报告:Arista上调业绩指引,XPU加速落地
开源证券· 2025-08-08 10:15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AI巨头进入算力和应用大规模投入期,海外巨头资本开支加速释放,AI Agent逐步完善,需高度重视AIDC算力产业链核心投资方向[6] - 海外AI公司相继上调指引,AI后端网络需求持续提升,液冷技术加速发展[3][4][5] 公司业绩与指引 Arista Networks - 2025Q2营收22.05亿美元,同比增长30.4%,环比增长10.0%,超出指引[3] - 毛利率65.2%,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5个百分点[3] - 数据中心及云网络贡献60%-65%营收,园区及路由贡献20%-25%[3] - 云及AI巨头贡献40-45%营收,企业客户贡献35-39%[3] - 国际地区收入占比22%,欧洲、中东和非洲需求增长[3] - 预计2025Q3营收22.5亿美元,毛利率64%,上调2025年全年收入指引25%至87.5亿美元(原82亿美元)[3] Meta - 2025Q2营收475亿美元,高于预期的448亿美元[4] - 预计2025Q3营收475-505亿美元,全年资本开支上调至660-720亿美元(原600-650亿美元)[4] - 加大AI基础设施投资,进军智能眼镜领域[4] 谷歌 - 2025Q2营收964亿美元,同比增长13.8%[5] - 谷歌云营收136亿美元,同比增长31.7%,营业利润率20.7%,同比提升9.4个百分点[5] - 谷歌云积压订单1060亿美元,同比增长38%[5] - 2025Q2资本开支224.46亿美元,同比增长70%,上调2025年资本开支13%至850亿美元(原750亿美元)[5] 投资方向与标的 - 【光模块】推荐中际旭创、新易盛,受益标的包括东山精密、长芯博创等[6] - 【液冷】推荐英维克[6] - 【光芯片】受益标的包括源杰科技、长光华芯、华工科技、光迅科技等[6] - 【MPO&FAU&插芯等】推荐天孚通信,受益标的包括仕佳光子、太辰光、致尚科技等[6] - 【光纤】推荐中天科技、亨通光电,受益标的包括长飞光纤、光库科技等[6] - 【AIDC】推荐新意网集团,受益标的包括万国数据等[6] - 【DCI】受益标的包括德科立等[6] - 【电源】受益标的包括麦格米特等[6]
2025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代建排行榜
克而瑞证券· 2025-08-08 09:59
榜单排名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代建新增规模TOP20中,绿城管理以1989万平方米新增签约建筑面积位居榜首,旭辉建管、润地管理、龙湖龙智造和蓝城集团分别以876万、865万、852万和826.2万平方米紧随其后 [1] - 代建品牌传播力TOP20榜单显示,绿城管理以93.85分排名第一,金地管理(93.23分)和旭辉建管(92.37分)分列二三位 [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代建新增规模TOP20企业合计新增签约建面109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增速较一季度提升22个百分点 [7] - 新增规模超800万平方米的企业达到5家,较去年同期增加4家,行业整体拓展表现优于一季度和2024年上半年 [7] - TOP5企业新拓建面占比达49%,TOP6-10占比26%,TOP11-15占比16%,行业呈现"高集中度、内部分化"特征 [8] 企业表现 - 绿城管理以1989万平方米的新增签约面积形成明显领先优势,与其他企业形成显著断层 [8] - TOP10企业新拓面积同比增长31%,其中润地管理、蓝城集团、龙湖龙智造、金地管理等增速较快 [12] - 头部企业普遍聚焦二线城市,龙湖龙智造和远洋建管一二线新拓面积占比接近90%,旭辉建管二线城市比重达60% [12] 品牌与产品 - 头部代建企业通过多渠道传播矩阵提升品牌影响力,绿城管理、金地管理、旭辉建管等品牌传播力保持领先 [15] - 代建企业积极完善产品线,绿城管理推出雲萃系与臻玉系双产品线,金地管理发布"清岚"产品品牌 [15][16] - 企业注重营销能力建设,旭辉建管举办营销战训营,久筑共建推出"3E大营销"智擎矩阵 [17]
AI教育产业跟踪:多邻国2025Q2业绩超预期,国内AI教育有望迎来催化
国信证券· 2025-08-08 09:55
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2][3] 核心观点 - AI教育国际龙头多邻国FY2025Q2业绩超预期,营收2.52亿美元(同比+41%),调整后EBITDA 7870万美元(同比+31.2%),上修全年收入指引至10.11-10.19亿美元,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指引至28.5%-29.0%[5][8] - 多邻国与瑞幸联名"绿沙沙拿铁"首周销量突破900万杯,带动多邻国新增用户增长超30%,加速国内AI教育消费者教育[11] - 国内AI教育产品商业化进展显著:豆神教育"超练"系列GMV达1740万,粉笔AI刷题系统班收款2000万,天立启鸣AI学伴覆盖25万师生并实现平均提分48分[15][16][18][22][23] 多邻国业绩分析 - 用户规模:DAU同比增长40%至4770万,MAU增长24%至1.28亿,用户粘性(DAU/MAU)提升至37.2%的历史高位[5] - 付费转化:订阅付费率创历史新高达8.93%,其中Duolingo Max付费率从5%提升至8%[6] - 财务表现:调整后EBITDA利润率同比+4pct至31.2%,收入与盈利规模均刷新历史纪录[8] 国内AI教育产品进展 - 豆神教育:超练作文通过"多镜头语言"创新教学法解决写作痛点,超练阅读预计8月18日上线,计划每月发布一款新产品[15] - 粉笔:AI刷题系统班售价399元,已售5万套(90%为存量用户转化),后续将拓展AI面试点评等产品[18][19] - 天立国际:启鸣AI学伴覆盖107所学校,2025年试点显示平均提分48分,北京旗舰店开业强化品牌展示[22][23][24] 投资建议 - 关注多邻国业绩对国内AI教育赛道的情绪催化[28] - 重点跟踪豆神教育、粉笔、天立国际控股、好未来、高途集团、有道等标的[28][29]
《2025 年 1-7 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TOP100》排行榜
克而瑞证券· 2025-08-08 09:48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呈现"点状高热"特征 核心城市优质地块地价屡创新高 [9] - 头部企业拿地意愿正在修复 2025年7月30家企业拿地总金额529亿 环比下降16%但同比增长超50% [9] - 2025年下半年有望迎来更多"断供优质板块"宅地入市 各地将持续迎来高热优质地块成交 [9][22] 核心观点 - 土地市场呈现"缩量提质"特征 7月全国商住办类用地成交建面4194万方 环比下降13% 成交金额环比下降18% [10] - 7月平均溢价率9.9% 为2025年二季度以来月度新高 深圳/上海/苏州等城市刷新楼板价纪录 [10] - 新增货值百强门槛27.6亿元 同比下降10% 新增总价百强门槛13亿元 同比提升16% 新增建面百强门槛28万方 同比增加11% [14] - 销售百强房企拿地集中度高 TOP10新增货值占百强比重达70% 拿地销售比保持在0.3 已回到2021年水平 [18][20] 企业表现 - 中海地产/绿城中国领跑 前7月拿地货值分别达1315.5亿/1116亿 远超其他企业 [1][14] - TOP5门槛737亿 TOP10仅257亿 呈现明显断档走势 [14] - 典型房企中 中海地产/绿城集团单月拿地超150亿 招商蛇口单月拿地近70亿 [21] - 央国企占据主导地位 几乎"包场"核心城市优质地块 民企在部分城市寻找结构性机会 [22] 数据表现 - 2025年1-7月新增土储百强房企货值/金额/建面分别为13295亿/6828亿/5802万方 货值金额同比增长17%/33% [15] - 300城经营性用地成交数据显示 2025年7月成交总价约3500亿 建筑面积约4000万方 [11][12] - 历史对比显示 2025年1-7月货值总额(13295亿)高于2021-2024年同期水平 [17]
中国房地产专题:上半年千万豪宅热销动因解析及趋势预判
克而瑞证券· 2025-08-08 09:4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千万豪宅市场成交规模稳中有增 20个核心城市总价1000万元以上商品住宅成交2.1万套 同比增长21% 显著高于百城新房成交5%的增幅 [3] - 豪宅市场呈现"两头翘"特征 总价1000-3000万豪宅成交19561套同比增长25% 总价5000万以上豪宅成交621套同比增长51% [15] - 上海在豪宅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总价5000万以上顶豪成交482套占比78% [17] - 豪宅去化率显著高于城市平均水平 上海单价超10万元/平项目开盘首日平均去化率基本在6成以上 6月冲高至95% [9] - 产品升级成为推动豪宅销售的关键因素 新规住宅提升实得率和舒适度 270°全景舱设计和平层墅院化成为创新亮点 [37][38][39] - 2025年下半年预计新增豪宅供应775万平方米 三季度为入市高峰 但城市分化明显 沪深甬供给约束显著 蓉汉等城市供过于求 [47][49] 市场表现与结构特征 - 二三线城市豪宅成交增长强劲 16个二三线城市千万豪宅成交5871套同比增长37% 高于一线城市15%的增幅 [3] - 宁波千万豪宅成交占比实现跳增 从2024年1.89%增至2025年上半年6.16% [5] - 大面积豪宅成交占比下降 180平以上产品成交占比46.14% 但同环比分别下降5.26和8.11个百分点 [20] - 中等面积段豪宅成交占比上升 100-140平面积段成交占比增幅最为显著 [20] - 城市间主力面积段分化明显 北上广成交主力下移至120-140平 苏杭青珠仍以200-250平为主但占比回落 [25][27] 驱动因素分析 - 高溢价地块占比持续上升 2025年上半年20个重点城市溢价率超20%地块占比20.86% 较2024年上升13.08个百分点 [30] - 供应放量带动个别城市豪宅成交 宁波2025年上半年千万豪宅供应919套同比增长113% 成交939套增长近2成 [32] - 核心区域二手豪宅保值增值性良好 高端小区房价上涨占比显著高于刚需改善小区 [41][43] - 产品力升级成为核心竞争力 新规住宅在得房率、空间尺度和舒适度方面优于二手豪宅 [37] 区域市场表现 - 上海在各总价段均居首位 1000-3000万豪宅成交6182套占比32% 3000-5000万成交614套占比49% 5000万以上成交482套占比78% [18] - 北京千万豪宅成交占比从2024年12.25%回升至2025年上半年21.39% [8] - 深圳千万豪宅成交2127套占比11% 但5000万以上顶豪成交仅20套占比3% [18] - 杭州千万豪宅成交1820套占比9% 宁波成交835套占比4% [18] 2025年展望 - 三季度为豪宅供应高峰 预计供应486万平方米 是四季度的2倍 [47] - 城市供求分化显著 沪深甬供求比小于1 京穗宁供求持稳 杭蓉苏汉等多数城市供过于求 [49] - 高端产品去化压力增大 尤其蓉汉等城市产品竞争白热化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