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辉超市
icon
搜索文档
我这体质是不是天生不适合炒股?
集思录· 2025-05-09 21:27
投资策略与市场行为 - 持仓周期通常超过一年 但实际操作中频繁调仓导致错失反弹机会 如海信电器清仓后股价翻倍 高股息组合卖出后翻倍 [1] - 投资风格频繁切换 从家电出口逻辑转向高股息策略 再转向消费股 最终亏损严重 [1] - 可转债投资原被认为"下有保底" 但重仓品种遭遇两个跌停板 最终割肉后相关品种普遍翻倍 [2] - 采用"越跌越加仓"策略在永辉超市上失效 股价从8元跌至2元 最终借助收购事件反弹至5元卖出 [2] 行业与公司表现 - 家电行业中海信电器收购东芝部门后持续亏损 但后期扭亏为盈实现股价翻倍 [1] - 高股息板块中银行 高速路 煤炭等传统行业被市场看空 但后续均实现翻倍行情 [1] - 消费板块经历长期下跌 重仓持有导致持续亏损 [1] - 医疗行业迈瑞医疗高估值状态下持续下跌 [2] - 新股迪哲医药上市首日跌20% 累计跌幅达70% 但后期翻两三倍 [2] 市场特征与投资理念 - A股呈现强烈周期性 银行股业绩下滑但股价翻倍后继续上涨 [3] - 贸易战期间市场表现反常 2018年持续下跌而当前贸易战升级股市反而走强 [3] - 格雷厄姆理论显示择时择股往往导致更差收益 [3] - 价值投资需5-10年周期跨越牛熊 如神华横盘3年 工行横盘5年后才进入上行期 [11] - 市场存在"甩散户"现象 行情启动前通过震荡清洗持仓者 [3] 投资方法论 - 采用"摊大饼"策略 单风格配置20只股票以平滑波动 容忍个别退市风险 [8] - 低买高卖为核心原则 好公司从低到高胜率更高但需准确定义估值区间 [9] - 选股三要素:股价低于内在价值 存在价值回归的成长性 已出现突破动能 [12] - 建议关注集思录热议品种及有明显套利逻辑的标的 [5] - 美股指数投资被建议作为替代方案 [14] 信息处理与决策 - 过度依赖论坛观点导致决策失误 如电视被取代 高速路失效等错误判断 [7] - 社交媒体信息需作为数据来源而非结论 需独立分析梳理逻辑 [11] - 集思录信息质量较高但仍含50%以上垃圾信息 其他平台更甚 [7]
魏建军为什么要为于东来发声?
晚点Auto· 2025-05-09 21:05
魏建军与于东来的经营理念共性 - 两人均反对盲目追求规模,强调发展质量与诚信经营[1][2] - 魏建军公开声援胖东来,认为企业应学习其"诚信、真实"的经营理念[1][3] - 于东来通过透明化经营(如公开销售数据、管理制度)和"不满意就退货"等策略建立品牌信任[3] 胖东来事件与经营数据 - 胖东来1-4月销售和田玉4177件,金额近3000万元,平均毛利率不超过20%且明码标价[1] - 创始人于东来回应质疑,邀请批评者实地考察,并强调透明经营[1][3] - 抖音对涉侵权视频下架29条,限制账号权限一个月[1] 长城汽车的战略定力与技术路线 - 公司坚持不做增程车型,2022年明确反对增程技术路线[4] - 连续多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元,研发团队超两万人,构建"森林生态"技术体系[5] - 早期聚焦SUV市场,哈弗H6在2016年销量达58万辆,全球SUV单一车型第四[5] 长城汽车的经营策略与转型 - 魏建军主张"有底线"转型,反对价格战,认为过度竞争损害行业健康[6][8] - 2020年新能源转型采用"一车一品牌一公司"特种作战群模式,2022年后优化资源整合[7] - 魏建军亲自监管重点车型,魏牌高山系列24小时订单达7848辆[7] 企业治理与文化 - 公司总部道路命名体现危机意识(如"风险路"),每年召开多次反省大会[9] - 要求员工与经销商保持廉洁关系,魏建军本人注重细节(如带走未饮用矿泉水)[8] - 管理体制强调透明、公正与问题暴露,决策谨慎理性并敢于纠错[9] 行业影响与创始人特质 - 魏建军频繁公开露面改变公司传播形象,直播回应尖锐问题[7] - 创始人意志深刻影响企业,长城汽车体现"狼性"进攻与"兔式"机敏的文化[8][9] - 胖东来通过极致服务与人性化管理成为零售业学习对象[3]
网传马云明日回归阿里,本人回应;王健林所持3亿元股权被冻结;苹果开发全新专用芯片丨大公司动态
第一财经· 2025-05-09 20:45
阿里巴巴集团 - 马云回应回归阿里传闻称"没听说"[2] - CEO吴泳铭内网发帖呼吁回归初心重新创业[3] - 全面打通内网权限各业务员工重聚[4] - 天猫618推出"官方立减"8.5折活动[4] 万达集团 - 王健林所持万达商管3亿元股权被冻结[2] - 此前大连合兴投资7702.8万股权等已被冻结[2] 苹果公司 - 开发全新专用芯片用于智能眼镜、Mac和AI服务器[3] - 智能眼镜芯片研发取得进展将与Meta竞争[3] 抖音直播 - 一季度回收1091个利用情感诱导打赏账号权限[5] - 加强对诱导消费类违规主播资金冻结等管理[5] 大众点评 - 开通诱导好评、差评骚扰用户举报通道[6] - "五一"假期近400家商户被举报诱导好评[7] 得物电商 - 平台累计用户超5亿覆盖50%中国95后[8] - 2024年新增32个十亿级赛道6120个品牌销售额翻倍[8] 享道出行 - 完成超13亿元C轮融资[9] - 启动港股IPO计划个人业务将延伸至海外[9] 神州租车 - 启动"脏必赔"服务品质月[10] - 承诺车辆不达标可获三倍整备费赔付[10] 谷歌公司 - 美国监管机构撤销对其支付业务监管[11] 腾讯公司 - 开源多模态定制化视频生成工具HunyuanCustom[12] - 主体一致性效果超过现有开源方案[12] 科大讯飞 - 公布领域问答大模型训练专利[13] 中芯国际 - Q3手机客户或下调备货目标[14] - 代工行业面临价格下行压力[14] 台积电 - 4月销售额3495.7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48.1%[15] 美国AI行业 - OpenAI、AMD、微软高管出席国会听证会[16] - 建议加大基建投资减少监管障碍[17] xAI公司 - 进行新一轮融资谈判估值或达1200亿美元[18] - 一个月前估值仅800亿美元[18] 英伟达 - 开源多个代码大模型[19] - 以阿里通义千问为底座模型[19] 鸿蒙智行 - 4月总里程突破2.64亿公里[19] - 智能辅助泊车使用1625.4万次[19] 比亚迪 - 注册资本由29.09亿元增至30.39亿元[20] 极氪汽车 - 引入代理制模式填补下沉市场渠道[21] 广汽集团 - 4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2.66%[22] 奔驰汽车 - 召回部分国产E级汽车共计31870辆[23] 宝马汽车 - 召回部分进口及国产汽车共计26846辆[24] 一汽丰田 - 召回部分RAV4荣放和凌放汽车共计10892辆[26] 福特汽车 - 撤回全年业绩指引因关税可能影响净利润[27] 日产汽车 - 放弃在日本建11亿美元电动汽车电池厂计划[27] 美的集团 - 董事长称已有六七人可随时接班[28] 心相印 - 客服辱骂顾客并送冥币事件引发关注[28] - 回应称账号存在异地登录正在核实[28] 永辉超市 - 上海第四家胖东来模式门店开业[29] - 进口商品占比提升至20%[29] 中百集团 - 与美团、饿了么等开展即时零售合作[29] 苏宁易购 - 将于5月13日开启618大促[30] LV美妆 - 中国首店或将落户南京德基广场[31] 巧克力品牌 - 玛氏、费列罗等发布涨价通知[32] - 玛氏部分单品涨价幅度4.9%-15%[32] 松下控股 - 将裁员1万人约占员工总数4%[32] 厦门航空 - 回应旅客遭遇"免费降舱"事件[33] 小鹏汇天 - "陆地航母"飞行体生产许可证申请获受理[33] 新希望 - 4月销售生猪159.6万头同比增长8.12%[33] 方正证券 - 总裁何亚刚到龄退休[34] - 副总裁姜志军接任总裁[34] 复星医药 - 控股子公司获美国FDA药品临床试验批准[35] - 自主研发LBP-ShC4用于治疗雄激素脱发[35] 世茂集团 - 前四月合约销售额90.7亿元[37] - 4月合约销售额20.01亿元[37]
网友心声:造谣碰瓷企业家,不能道歉就完事
搜狐财经· 2025-05-09 18:18
胖东来商业模式分析 - 公司提出"用真品,换真心"经营理念,重塑零售业服务标准,包括无理由退货、黄金饰品7日内补差价等政策[4] - 超市设置7类定制购物车,生鲜区称重主动沥水去皮,大闸蟹按净重计价,年让利超千万元[4] - 卫生巾专柜悬挂检测报告,珠宝柜台标注20%毛利率,玉石商品附带完整质检证书和采购合同[4] 企业家特质 - 创始人累计捐款近亿元,包括1996年捐建航母、2021年率200名员工驰援郑州等行动[5] - 推行"三三三利润分配制",30%利润分给员工,强制40天带薪年假,设立"委屈奖"[5] - 无偿分享经营秘笈给永辉等同行,调改后郑州永辉门店业绩暴涨5倍[5] 舆论事件发展 - 许昌市监部门抽查13件和田玉商品,进货手续齐全,毛利率未超20%,驳斥"暴利论"[8] - 涉事博主近90天直播带货销售额50万-75万元,攻击期间单场销售额突破5万元[9] - 公司提起500万元索赔诉讼,法律界人士指出博主行为涉嫌加重侵权情节[12] 消费者反应 - 事件发酵后5月7日,胖东来和田玉销售区域被顾客挤满[20] - 许昌市民留言称在胖东来购物十几年,若有问题会"自己先砸了招牌"[7] - 网友评价公司数据"透明得像块玻璃",支持企业用法律手段捍卫名誉[8] 行业影响 - 网友建议"所有企业学学这种坦荡",认为透明化经营打破行业信息壁垒[19] - 事件体现公众对商业伦理的集体审视,形成"流量与良知"的博弈样本[23] - 公司以20%毛利率的官方数据自证清白,展现零售业标准化运营实践[8][12]
食饮吾见 | 一周消费大事件(5.2-5.9)
财经网· 2025-05-09 16:46
贵州茅台 - 贵州茅台宣布张艺兴成为茅台文旅代言人 [1] 青岛啤酒 - 拟以66,500万元收购山东即墨黄酒厂100%股权,拓展非啤酒业务跨产业布局 [2] - 收购后将丰富产品线,形成啤酒与黄酒在销售淡旺季的互补效应 [2] - 目标是通过多元化发展构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跨品类产品组合 [2] 劲仔食品 - 溏心鹌鹑蛋产品已在胖东来部分门店上架,线上覆盖主流电商平台 [3] - 明确表示目前无参股零食连锁店计划 [3] 佳禾食品 - 咖啡业务线上侧重品牌建设,线下通过经销商渠道覆盖连锁供应链体系 [4] - 2024年销售费用提升主要源于加码C端线上推广 [4] - 2025年将着力控制整体费用率以降低对利润影响 [4] 统一企业中国 - 2025年Q1未经审计税后利润为6.02亿元 [5] 安井食品 - 2025年新品策略调整为B端"及时跟进"与C端"升级换代"双轨并行 [6] - 将推出锁鲜装6.0条状产品等创新单品,重点推广黑虎虾滑等系列化产品 [6] - 速冻菜肴制品将推出250克6根装火山石烤肠新规格 [6] 市场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4-12月全国整治假劣肉制品专项行动 [7] - 重点打击原料造假、标识不符等五类违法行为 [7][8] - 专项行动强调全链条打击和"处罚到人"原则 [8] 食品添加剂治理 - 六部门联合开展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 [9] - 重点整治超范围使用添加剂及化工产品冒充食品添加剂行为 [9] - 建立跨部门风险会商机制强化全过程监管 [9] 奈雪的茶 - 启用新logo"Naisnow奈雪"并落地纽约法拉盛开设北美首店 [10] 茶百道 - 五一期间整体销售额环比增长50%,山茶碧螺春系列售出超150万杯 [11] - 宽窄巷子旗舰店推出含五粮液、麦卡伦威士忌的特调茶酒产品 [11] 呷哺呷哺 - 五一假期营收同比大增18.85%,北京重点商圈门店增长31.06% [12] - 2025年计划新开80家门店,已完成24家新店布局 [12] 美腕 - 新设"适老化"直播间首播吸引174万次观看,主打中老年客群需求 [13] 雅诗兰黛 - Q3销售额35.5亿美元同比下降9.8%,中国大陆市场实现中个位数增长 [14][15] - 海蓝之谜与汤姆·福特在中国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 [15] 胖东来 - 推出和田玉/翡翠无障碍退货政策,不收取任何手续费 [16] *ST人乐 - 收到深交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17] 永辉超市 - 公开表态支持"胖东来模式",承诺深化与优秀同行学习交流 [18]
中美关税战将迎重大转折?中小供应商仍在观望 | 氪金·大消费
36氪· 2025-05-09 16:39
中美贸易摩擦动态 - 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将于5月9日至12日在瑞士举行会谈 此次会谈是应美方请求举行 中方反对美国滥施关税的立场不变 [1] - 美国取消中国内地及香港小额货物的"T86免税通道" 取消不超过800美元的小额包裹关税豁免待遇 影响Temu、Shein、TikTok等跨境平台 [5] - 货运量出现短期暴增 货船运费从每标准集装箱6000美元涨至12000-15000美元 [6][7] 企业应对策略 - 亚马逊计划在商品价格中标注"关税成本" 被白宫称为"敌对行为" 沃尔玛等美国零售商要求部分中国制造商恢复发货 新关税成本由美国客户承担 [2] - 部分出口商通过"讨价还价"将关税从145%降至20% 但后续离港货物已按145%标准执行 [3] - 大型零售商如Costco、沃尔玛持观望态度 因终端涨价涉及供应链全链条调整 目前线下零售价格未明显提高 [14] 行业影响分析 - 中国跨境电商行业集中度提高 各平台北美自建仓业务收缩 转向为大型商超提供小家电、宠物用品等产品 [3] - 备货期长的小家电可通过库存和调整促销折扣渡过难关 但生活日用品、服装等品类因备货期短、毛利空间小需另谋出路 [14] - 出口转内销面临挑战 定制产品因中美电压、产品偏好差异大 生产线开模费用高达200万元 难以转型 [16] 市场数据与趋势 - 小米产品在北美线下年销售额达400万美元 空气净化器、电动牙刷等品类表现优于戴森 [13] - 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近五年最低 消费需求可能放缓 [15] -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小幅波动 短期出口压力加大 美东与美西运价指数分化 [16] 企业案例 - 张黎公司代理的小米产品在Costco采用"薄利多销"逻辑 若关税持续提升可能退出部分零售平台 [13] - 老张的卫浴用品从出口美国转为在国内物美超市上架 上千款外贸商品进入"外贸优品专区" [14] - 部分企业转向中东、欧洲市场寻找替代 但国内品牌合作搁置 销售经理可能离职 [17]
树大招风的胖东来凭啥“硬刚”网红
齐鲁晚报网· 2025-05-09 15:47
舆论风波与销售表现 - 公司玉石产品在五一假期后销售火爆,顾客抢购和田玉导致每日补货仍供不应求 [2] - 和田玉销售结构变化明显,5000元以下产品上午即售罄,需排队数日才能购买 [2] - 购买规则调整为线上预约且每月限购一次,线上50个预约号迅速抢空 [3] - 公司公布玉石销售数据:2025年1-4月销售和田玉4177件,总金额2959.2万元,平均毛利率不超过20% [5] 产品质量与定价争议 - 公司公开标注玉石进货价与售价,例如碧玉手串进货价2544元售价2990元,手镯进货价15840元售价18630元 [3] - 市场监管部门认定公司玉石销售合规,打消消费者疑虑 [5] - 业内人士指出玉石销售渠道对定价影响显著,公司反应强烈因涉及核心顾客信任问题 [5] 法律维权与品牌保护 - 公司起诉网红"柴怼怼"商业诋毁及侵犯名誉权,案件已获法院立案 [4] - 抖音平台对涉事账号采取下架视频并限制投稿权限1个月的处置 [5] - 公司针对"胖都来"等近似品牌名称发起法律诉讼,律师认为此类行为涉嫌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 [7] 舆论与市场反应差异 - 线上负面舆论未影响线下客流,多地企业赴公司参观学习,本地消费者持续认可其产品质量 [7] - 专家分析企业成长必经风波,消费者最终会根据实际体验作出判断 [7] - 央媒评论强调社会监督需遵循法治底线,反对虚假信息干扰企业 [7]
实探上海外贸专柜:价格有的仅为海外一成,企业称库存压力缓解
新京报· 2025-05-09 14:33
外贸转内销趋势 - 出口转内销的外贸优品成为消费热点,南京路步行街多家百货商场设立外贸专柜销售胶原蛋白肽、保温杯等商品 [1] - 外贸企业通过内销缓解库存压力,同时为国内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产品 [1][6] - 外贸产品因品质和价格优势吸引各年龄段消费者,如保温杯国内售价仅为海外一成(219元 vs 1800元) [2][5] 商超快速响应机制 - 第一百货商业中心为外贸企业开通绿色通道,5天内完成场地查看、合同预审等流程,远快于常规3-6个月周期 [2] - 第一食品商店仅用一周完成货品上架,赶在五一假期前开张 [3] - 永辉超市推出15天极速上架措施,截至5月7日已与超300家供应链企业进入采购洽谈,覆盖日化、食品等全品类 [3] 企业案例与销售表现 - 苏州吉利鼎海洋生物科技公司计划通过内销消化三分之一库存,产品价格比进口同款低30% [2] - 思乐得保温杯国内售价200多元,远低于进口品牌,其美国业务占比50%以上,工厂店首次在国内设点 [5] - 大润发"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原计划单日结束,因客流量大延期至5月3日,后续或扩展至其他门店 [6] 消费者反馈与市场热度 - 退休市民专程购买外转内商品,表示支持国货 [5] - 外贸女鞋展销单日售出几十双,麻编鞋国内售价仅一两百元(官网原价几百美元) [6] - 永辉已上架4个品牌13支商品,大润发与90家外贸企业达成意向合作,其中50家已立项 [3][6]
2025年零售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5-09 12: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社零增速放缓,零售市场消费需求不足,消费信心有待提振,网络零售是消费增长主要驱动力但增速放缓,百货业态增长乏力,连锁业态有韧性但回暖不明显,行业内资本事件重启 [2] - 2025年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国内对外贸易挑战大,扩大内需重要性提升,预计政策支持延续并加大力度,但效果取决于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网络零售仍为消费增长主要驱动力,实体零售企业经营承压,部分企业有望结构性增长 [2][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运行情况 行业概况 - 2024年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但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储蓄意愿和外部环境制约消费能力和意愿,零售市场需求不足,信心待提振 [4] - 2024年全国GDP同比增长5.0%,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增长2.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增幅放缓,便利店、专业店和网络零售增长贡献突出 [4][5] -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增长5.1%,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增长5.1%,但消费意愿下降 [8] - 2022年以来消费者信心指数下行波动,受收入和外部环境影响,消费意愿和能力受限 [9] - 2025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便利店、专业店和网络零售拉动增长 [12] 细分业态 - **百货业态(含购物中心)**:2024年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降幅随政策落地收窄,新开项目数量和体量创新低,经营压力大 [13] - 2024年前三季度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累计下降5.0%,主要商品中金银珠宝类降幅大,家电类正增长 [13] - 2024年至少38家商场闭店,运营10年以上占76%,新开业项目数量和体量同比降17.58%和12.52%,存量调改项目占比21.79% [15] - 2024年前三季度38家百货上市公司营收1327.27亿元,同比降6.80%,净利润60.37亿元,同比降2.19%,企业经营压力大 [15] - **超市连锁**:2024年连锁超市有韧性,零售额增长,但回暖不明显,增收不增利,门店收缩,企业战略分化 [19] - 2024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超市增长2.7%,38.2%企业销售总额增长,57.4%下降,25.5%企业净利增长,53.25%下降 [19] - 2024年样本企业新开门店737家,关闭994家,净增 -196家,9成是2000平以下门店 [20] - 选择扩张和收缩战略企业占比均为36.2%,平稳发展企业占比约28% [20] - 即时零售与社区服务集成模式深化,社区超市向综合便民服务中心转变,头部企业发挥引领作用,供应链端可降低运营成本 [21] - **网络零售**:近年来增速放缓,但仍是消费增长主要驱动力,线上线下融合和业态创新是关键因素 [25] - 2024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26.5% [25] - 2024年中国网络零售Top100企业销售规模1.91万亿元,增长2.7%,65家企业正增长,38家两位数及以上增长 [26] 行业政策和关注点 - **行业政策**:2024年以来政府出台系列刺激消费政策,推进“以旧换新”,配套国债资金,2025年政策叠加发力有望提升市场活力 [28] - **行业关注**:2024年以来零售行业资本事件不断,企业发展路径不同,整合后规模和协同效应待观察 [32] - 实体零售门店调改提升改造与投入产出匹配难,若未短期盈利将面临更大压力 [35] 展望 - 2025年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复杂,国内对外贸易挑战大,扩大内需重要性提升,政策支持有望加码,但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弱,政策效果待察 [36][37] - 网络零售将依托精准营销和供应链优化,持续成为消费增长主要驱动力,占比提升,实体零售企业经营压力大,部分企业有望结构性增长 [38]
从品类到品质,从品质到品牌
中信建投· 2025-05-09 09: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维持强于大市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4 年行业基本面承压,多数行业和公司受宏观影响大,但已有企业逆势突围消费降级 迎接新消费浪潮核心是实现品类到品质再到品牌的升级 酒店餐饮、化妆品、超市百货、黄金珠宝等行业都有形成品牌的成功路径 预计 2025 年这类企业能体现增长潜力和品牌估值 [1] 各部分总结 社服商贸板块行情:25Q1 走势仍承压,关注子板块数据验证 - 2024 年商贸零售板块走势+12.14%,消费者服务-8.70%,美容护理板块走势-10.34% 2025 年以来,美容护理+8.15%排名第一,消费者服务-2.83%,商贸零售-5.95% [11] - 社服板块个股 2025 年初至 4 月末走势整体偏弱,港股部分茶饮及新消费属性新股表现好 各板块因产业端运营数据验证情况不同呈现差异化 餐饮龙头经营效率稳定向好,旅游出行板块需求韧性突出 [17][19] - 美容护理板块市场对高增速公司关注度和筹码集中度提升,消费需求分化,对品牌生命周期和公司经营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23] - 零售板块偏向新消费的个股领涨,2025 年一季度波动大,部分公司逆势获机构持仓增加 跌幅较多集中在百货、超市、黄金珠宝领域 [30] 社服板块业绩总结:关注内需政策需求弹性,优质龙头现差异化 机构持仓 25Q1 环比回落至低点,关注持仓偏好变化 - 24Q3 - 25Q1 社服板块整体基金持仓市值占比环比持续下降,25Q1 达近年底部 25Q1 末持仓环比下行与板块走势匹配,关注内需政策和消费提振措施对市场和持仓偏好的影响 [33] - 社服板块基金重仓标的占比升降互现,持仓占比居前为中国中免、百胜中国等 市场偏好需求韧性的旅游出行板块、成长性和新增长曲线明显的标的等 [36] 2024 及 25Q1 子板块业绩表现:业绩环比磨底改善,同比仍承压 - 营收端:25Q1 仅免税和自然景区较疫前增长,人造景区、酒店、旅行社营收同比下滑 旅游出行板块需求韧性强,出境游业务稳健修复 [40][42] - 利润端:25Q1 各子板块扣非归母净利同比 19 同期不如 24Q1,但多数较 24Q4 改善 预计内需提振政策对各板块经营效率有支撑 [45] 免税:25Q1 销售逐步磨底,关注海南封关下品类和渠道优化 - 中国中免 2024 年业绩下滑,25Q1 营收和归母净利仍降,但毛利率稳定 海口免税城表现优,离岛免税市占率提升,海外和有税业务推进 [49] - 海南两大机场执飞架次磨底企稳,海南封关政策预计优化免税渠道优势 市内免税店政策完善或刺激消费 出境客群修复,机场免税竞争力增强 [50][65] - 韩国免税销售额低位震荡,份额丢失显著 免税运营商龙头有望成为综合旅游零售商 [68][71] 酒店:关注大盘 RevPAR 企稳,供给端趋势稳定下龙头深化效率提升 - 2025 年酒店大盘 RevPAR 较 2024 下滑,商务需求弱,旅游需求韧性强 供给端总体平稳,预计年内增加趋势缓和 [72] - 龙头酒店集团开店预期平稳,注重品牌培育和布局 经营指标 24Q4 及 25Q1 承压,效率优化、供应链优化、品牌优化为方向 [74][80] - 行业 25Q1 经营效率承压,25Q2 以来高频数据回暖 旅游需求占比提升带来机遇,中远期连锁化率有空间 [81][85] 餐饮:供给优化,龙头供应链、新曲线及盈利能力掌控的灵活度提升 - 餐饮龙头业绩分化,优质赛道龙头有望穿越周期 25Q1 经营效率平稳,新上市茶饮和模式创新餐饮企业表现优 [93] - 行业竞争激烈格局将维持,餐企客单价动态调整 餐饮作为拉动内需方向,增速较社零快,但年内竞争压力大 [94][95] - 不同定位和发展阶段的龙头面临不同任务,2025 年及未来龙头将在多方面发力提升综合壁垒 [103][106] 旅游:出行链韧性强成为拉动内需重要抓手,博彩逐步受益承载力释放 - 旅游是促进内需重要抓手,刚需属性和韧性强 2025 年假期旅游人次和收入增长,关注入境游市场空间 [109] - 旅游消费韧性有优势,旅游分项 CPI 提升快 优质景区修复明显,后续关注节假日数据、新供给项目等 [112][113] - 博彩板块 25Q1 澳门博彩 GGR 增幅有限,待核心物业落地释放后,游客转化率和客流集聚效应预计增强 [132] 化妆品&医美业绩总结:品牌成长期获得高增放量机会显著 持仓占比有所回升,高增速股公司筹码进一步集中 - 市场对高增速公司关注度和筹码集中度提升,从 peg 逻辑看,增速和估值双升带动个股获超额收益 [23] 化妆品运营效率改革正在进行,医美产品生命周期特性凸显 - 美妆企业关注盈利,产品&品牌带动毛利率,运营效率决定费用率 部分公司调整改革,成长期品牌有望收入利润双升 [7] - 医美需求偏弱、竞争加剧,单一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对企业产品矩阵等方面要求提高 [7] 重点个股:增速分化持续,行业放缓但品牌高增仍存 - 化妆品行业 25Q1 高增速公司数量减少,稀缺优质业绩个股预计获超额收益 [7] - 医美个股成长性与管线及细分赛道相关,锦波生物等新材料企业高增,值得关注 [7] 商贸零售板块业绩总结 机构持仓持续回升 - 报告未提及相关内容 商贸零售:经营继续承压,困境反转关注度高 - 黄金珠宝:金价新高带动投资品和一口价产品增长,首饰类下降 关注菜百股份、潮宏基 [8] - 贸易:美国贸易政策波动大,一带一路成新方向 关注苏美达、绿联科技、安克创新 [8] - 一般零售:胖东来调改是核心主题,关注数字化升级和门店运营 关注多点数智、永辉超市等 [8] - 电商代运营:抖音代运营增长,品牌代理多样化发展 [10] - 跨境电商:关税博弈下品牌效应和供应链优势凸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