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平价

搜索文档
迎下一个风口!多资产配置FOF
搜狐财经· 2025-09-01 11:41
上证指数表现 - 2025年8月18日上证指数突破3731.69点创近10年新高 [1] 公募FOF行业整体发展 - 公募FOF2025年呈现数倍至数十倍规模增长 [1] - 行业2017年首只产品发行 2021年短暂爆发后经历沉寂 2025年重回舞台中心 [2] - 2021年发展受益于资管新规落地和银行理财产品退出 [2] - 2025年行业回暖因投资者对长期财富增值和稳定穿越周期需求持续存在 [4] - 行业从基金优选阶段进化至跨类别跨市场的资产配置工具阶段 [6] 多资产配置策略优势 - 多资产配置可提供多样收益来源并对冲波动 [6] - FOF通过大类资产和子基金两层分散实现风险对冲 [6] - 策略利用低相关多元资产追求更高风险调整后收益 [6] - FOF可投资海外商品REITs等资产实现真正多资产投资 [6] 华安盈瑞稳健优选FOF产品表现 - 产品2025年上半年规模显著增长 6月末成为公募FOF规模最大绩优单品 [1] - 采用多资产加风险平价策略实现低波稳健收益 [7] - 风险资产配置中枢10%上限15% 固收资产为核心配置 [7] - 2024年初修订业绩基准 增加多元资产类别 [8] - 2024年升级至2.0版本 新增REITs白银有色日股德股等资产 [8][9] - 二季报前十大重仓涵盖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短债基金商品基金等 [9] - 使用AI辅助开发多资产择时新高策略和短期主题策略 [9] 华安基金团队与投研能力 - 团队专业化分工投研互通 具备中心化投研平台和多元化投资团队 [10] - 底层资产完整度高 在海外和黄金投资长期深耕 [10] - 组合投资部总监陆靖昶拥有16年金融经验和13年FOF投资经验 [10] - 曾参与管理超600亿规模基金组合 [10] 投资者需求变化 - 投资者需求从寻找最锋利的矛转变为稳健一点的盾 [3] - 招商银行等渠道加大稳健类FOF产品推广力度 [3] - 稳健型FOF承担理财替代使命 [2]
当达里奥再次悲观
虎嗅APP· 2025-08-28 18:15
经济机器运行机制 - 经济机器分为五大宏观经济部门:居民、企业、政府、金融、海外部门 [23][24] - 私人部门(居民和企业)是财富主要创造者 雇佣关系和客户关系是核心关系 [25][26][27][29] - 居民部门财富分配结构采用1-9-40-50模型:1%富人、9%中产、40%中等收入群体、50%低收入群体 [31][33][41] - 企业部门需关注产业链结构、产业结构升级、民企与国企关系及资本开支模式 [47][48][49][53] - 政府部门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与私人部门深度链接 财政支出具有刚性特征 [56][58][61][62] - 金融部门通过信用派生创造货币和信贷 充当借贷中介并承担经济资产负债表风险 [80][81][89][90] - 海外部门体现全球化分工 经典体系为消费国、制造国和资源国 [93][96][98] 债务周期理论框架 - 长期债务周期约80年(±25年) 短期债务周期约6年(±3年) [13][192][197] - 短期债务周期循环:衰退→信贷刺激→繁荣→泡沫通胀→信贷收紧→衰退 [191] - 1945年至今美国经历13个短期债务周期 当前处于第13周期2/3阶段 [193][305] - 债务积累导致后期出现债务重组和货币化 引发经济动荡 [195][196] - 大债务周期后期央行无力救市 债务资产丧失财富储存功能 [198][199] - 国家破产本质是债务违约 政府通常选择印钞导致货币贬值 [205][206][235] 美国债务现状与风险 - 2024年美国财政支出6.75万亿美元 收入4.92万亿美元 赤字1.83万亿美元 [66] - 美债规模超36万亿美元 付息成本占财政收入14% [70][220][223] - 美债综合利率成本从2021年1.61%升至2024年3.32% 涨幅超一倍 [218] - 三大评级机构于2011年、2023年、2025年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236] - 债务展期风险达历史最高水平 可能引发自我强化螺旋 [225][228][229] 历史债务周期案例 - 1861年内战使美国政府债务从GDP2%激增至40% 利息占预算一半 [244] -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美元脱离金本位进入信用本位时代 [255][353] - 历史上政府违约三手段:增发货币引发贬值、债务重组、限制硬通货流动 [258][259][260][348][349][350] - 金本位时期黄金相对货币涨幅两次超10倍 [248][315] - 一战使美国成为最大债权国 二战重塑世界货币和政治秩序 [276][301][302][303] 资产配置策略 - 全天候策略核心:风险平价配置 追求所有经济环境下稳定表现 [359][368][369] - 组合配置四类资产:股票、债券、黄金、商品 [332][333] - 风险分散比资产分散更重要 通过杠杆平衡波动率 [361][384] - 经济增长超预期利好股票和商品 通胀超预期利好商品和TIPS [378][380] - 1971年美元脱钩黄金后 股市和黄金大幅上涨 [354][357]
全天候策略再思考:多资产及权益内部的应用实践——数说资产配置系列之十二
申万宏源金工· 2025-08-27 16:01
桥水全天候策略ETF产品分析 - 桥水与道富于2025年3月合作发行全天候策略ETF 将原对冲基金策略以透明ETF形式提供 截至5月末规模达2.04亿美元 杠杆水平为1.8倍[1] - 资产配置结构显示名义政府债券占76%(其中美国33% 欧洲18% 英国9% 澳大利亚9% 加拿大7%) 股票占42%(其中美国11% 英国4% 欧元区7% 澳大利亚3% 日本5% 中国4% 新兴市场8%) 商品占39%(其中大宗商品25% 黄金14%) 通胀挂钩债券占30%[1] - 持仓披露中除黄金外未显示具体商品头寸 可能通过跨境收益互换(TRS)实现[2] 产品在成立后3个月内经历大幅波动 4月8日出现最大回撤8.78% 但至5月末净值已修复至初始值以上[2] 风险平价策略表现对比 - 全天候ETF与同类风险平价产品对比显示:杠杆1.2倍的RPAR最大回撤8% 杠杆1.7倍的UPAR最大回撤11% 全天候ETF回撤介于两者之间 与两者收益相关性均超0.9[4] - 全天候ETF实际配置比例为股票25% 商品20% 债券55% 与风险平价产品RPAR目标配置接近[4] - 国内风险平价策略测试显示:纯风险平价组合年化收益率4.00% 波动率1.62% 最大回撤2.01% 夏普比率2.47;加入动量筛选后年化收益率升至4.60% 但波动率增至2.91% 最大回撤扩大至4.30% 夏普比率降至1.58[7][9] 场景平价策略创新实践 - 桥水全天候策略核心思想是基于增长与通胀维度划分四大宏观场景(经济上行/下行、通胀上升/温和或通缩) 并构建各场景下受益资产组合[11] - 国内场景平价测试采用经济、流动性、CPI三大宏观变量 通过一元线性回归计算资产暴露度 静态测算显示:经济暴露最高为沪深300和标普500 最低为黄金和1-3年国债;流动性暴露最高为1-3年国债和7-10年政金债 最低为标普500;CPI暴露最高为黄金和1-3年国债 最低为沪深300和中证500[13] - 动态场景平价组合表现优异:二资产组合年化收益率5.49% 波动率3.93% 最大回撤5.78% 夏普比率1.40;三资产组合年化收益率6.57% 波动率4.86% 最大回撤8.21% 夏普比率1.35[18] 宏观敏感性方法应用 - 采用非回归的宏观敏感性测算方法 通过经济上行/下行时期收益率差异、上涨频率、下跌频率三项指标排序 静态结果显示:经济敏感度最高为沪深300和中证500 最低为7-10年政金债和1-3年国债;流动性敏感度最高为7-10年政金债和中证1000 最低为豆粕和标普500[22][23] - 敏感性组合在2013-2021年期间表现稳定 除2017-2018及2022年外均优于风险平价组合[24][27] - 行业ETF场景平价测试中 敏感性组合显著降低波动与回撤:静态经济流动性组合年化收益率9.36% 波动率20.74% 最大回撤36.26% 夏普比率0.45;动态组合年化收益率8.71% 波动率21.78% 最大回撤36.28% 夏普比率0.40[38] 权益资产内部全天候实践 - 行业ETF场景平价组合显著战胜基准:回归法组合年化收益率6.96% 夏普比率0.32;敏感性静态组合年化收益率9.36% 夏普比率0.45;而传统风险平价组合年化收益率仅3.84% 等权组合为4.84%[35][38] - 个股层面构建沪深300成分股全天候组合:回归法组合年化收益率12.65% 波动率21.53% 最大回撤34.63% 夏普比率0.59;敏感性组合年化收益率14.13% 波动率19.63% 最大回撤22.83% 夏普比率0.72 显著优于沪深300指数(年化收益率3.74% 最大回撤45.60%)和个股风险平价组合(年化收益率8.28%)[44] - 2021年后宏观波动加剧环境中 股票全天候组合回撤控制能力突出:敏感性组合2022年回撤仅12.48% 2023年回撤3.94% 均远低于沪深300指数同期回撤21.63%和11.38%[45]
牛市最考验投资心态!如何避免追涨和踏空?
雪球· 2025-08-20 21:01
市场表现 - 大盘本周站上3700点,突破去年10月新高并创近10年高位,A股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4] - A股呈现结构牛、轮动牛特征,创新药、军工、反内卷、科技板块轮番上涨[7] - 选对标的数月可实现翻倍收益,选错标的即使在牛市也难以盈利[8] 投资者行为分析 - 部分投资者因恐高或追求收益最大化等待回调,但回调后仍因损失厌恶或贪婪错过上车机会[9] - 部分投资者在牛市前完成布局,但账户刚回本即止盈离场,未享受牛市回报[10][11] - 踏空焦虑源于错过机会且对未来机会缺乏把握信心,但市场机会持续轮动[12][14] 历史轮动规律 - 2024年TOP3资产为美股、黄金、A股,2023年为美股、黄金、国债,2022年为汇率、国债、原油[17] - 21-24年债券和美股占优,24-25年A股接棒,A股内部红利风格(21-24年)向成长风格(今年)切换[16] - 不同资产类别(股票、债券、商品)、地区市场(美股、港股、A股)及风格持续轮动上涨[16] 投资策略建议 - 资产配置通过股债商比例(如6:3:1)分散风险,利用资产低相关性实现再平衡与波动管理[28][30] - A股持仓占比50%的配置方案在牛市中可实现"躺赚",下跌时其他资产补位对冲风险[30][31] - 无需择时或担心踏空,通过定期定投积累本金并稳定复利,降低情绪干扰[29][33] 大师方法论 - 巴菲特价值投资在熊市建仓,牺牲牛市末期收益换取早期回报[19] - 达利欧风险平价策略放弃单一资产高收益,追求全天候稳健回报[20] - 投资需匹配自身价值观与认知,避免盲目追逐热点导致焦虑[21][24]
达利欧告别桥水,聊聊他独创的全天候策略
搜狐财经· 2025-08-18 12:54
来源:理财巴士 最近,75岁的达利欧正式退出桥水基金,宣布重心已转向新的人生阶段,长达半世纪的"达利欧时代"划下句点。 全天候策略,具体分为三步。 在投资界,达利欧几乎无人不晓。 12岁开始投资股票,26岁创办桥水基金,随后凭借对宏观经济周期的把握和首创的全天候策略,将桥水打造成管理规模超1600亿美元的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 作为知名资产配置策略的全天候策略,其实是来自于达利欧投资路上一次教科书式的失败。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正经历着严重的"滞胀"时期,经济停滞与高通胀并存,很多人都担心一场类似1929年的大萧条即 将到来。 经济不景气,股票市场表现疲软,因为高通胀,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却大幅上涨,达利欧基于对历史和当时经济数据的分析,认 为高利率会扼杀经济,而主权债务危机将成为引爆点。 因为坚信一场大萧条正在酝酿,于是带领桥水基金进行了大规模的做空。 结果,美联储的政策成功稳定了经济,市场情绪转向乐观,股票和债券价格开始大幅反弹,开启了长达近20年的牛市,桥水基金遭受了 毁灭性的损失。 正是这次失败,他意识到试图精准预测未来市场走向是不可能的,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或者单一押注于 ...
全天候策略产品还香吗 本土化改造成破局关键
中国证券报· 2025-08-13 05:45
全天候策略产品业绩表现 - 某头部私募旗下全天候策略产品年内回报率在-2%至+2%区间徘徊,远逊于2024年主流私募全天候策略普遍超过20%的回报率 [1][2] -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20只全天候策略产品中业绩排名靠前的年内回报率达26.17%,但超过六成产品回报率不足5%,部分出现亏损 [2] - 全天候策略私募产品回报率中位数约7%,显著落后于全市场私募策略中位数水平 [3] 业绩承压原因分析 - 债券类资产贡献为正,股票类资产负贡献,商品类资产产生显著负收益,7月末市场情绪复杂多变导致组合波动 [2] - 股债再平衡机制普遍失效,A股行业板块严重分化,长期国债价格显著波动 [4] - 黄金资产表现分化,重仓黄金的管理人业绩领先,配置偏差导致产品间回报率差距最高达20个百分点 [4] 投资者认知偏差 - 投资者常将全天候策略等同于高波动CTA策略,对中低风险全天候策略关注不足 [5] - 渠道销售需花费大量精力解释中低风险全天候策略与高风险商品策略的区别 [5] - 客户反馈产品实际波动幅度超出预期,对策略有效性产生质疑 [6] 本土化改造与能力建设 - 思晔投资结合本土市场特征构建风险评价体系,动态调整资产权重,产品业绩保持平稳 [6] - 量化私募以"永久组合"策略为基底进行量化改造,聚焦指数增强和期货合约配置,提升组合效率 [6] - 银叶投资强调需开发适应中国经济独特规律的动态配置模型 [7] 未来发展方向 - 提升宏观研判与动态资产配置能力,强化市场研究 [7] - 严控极端情景风险,应对衍生品交易及跨境投资合规要求 [7] - 策略透明化,清晰阐释收益来源与逻辑,加强投资者教育 [7] - 资管新规释放银行理财替代需求,低波动多资产配置策略受关注 [7] - 衍生品市场发展与机构合作探索有望拓展渠道与客群覆盖 [8]
全天候策略产品还香吗本土化改造成破局关键
中国证券报· 2025-08-13 05:06
全天候策略产品业绩表现 - 某头部私募旗下全天候策略产品年内回报率在-2%至+2%区间,远逊于主流私募全天候策略2024年普遍超过20%的回报率 [1] -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20只全天候策略产品中业绩排名靠前的年内回报率达26.17%,但超过六成产品回报率不足5%,部分产品出现亏损 [2] - 全天候策略产品回报率中位数约7%,显著落后于全市场私募策略中位数水平 [2] 业绩承压原因 - 债券类资产贡献为正,股票类资产带来负贡献,商品类资产产生显著负收益 [1] - 股债再平衡机制普遍失效,A股行业板块严重分化,长期国债价格出现显著波动 [2] - 黄金资产表现分化,重仓黄金的管理人业绩显著领先,配置偏差导致产品间回报率差距最高达20个百分点 [3] 投资者认知偏差 - 投资者将全天候策略产品等同于高风险的CTA策略产品,对中低风险全天候策略关注不足 [3] - 渠道宣传强调全天候策略为低波动策略,但实际波动幅度超出预期,导致客户困惑 [4] 本土化改造与策略优化 - 思晔投资结合本土市场特征构建风险评价体系,动态调整资产权重,产品业绩保持平稳 [4] - 量化私募以"永久组合"策略为基底进行量化改造,聚焦指数增强领域,通过期货合约配置黄金、国债等资产 [5] 核心竞争力构建方向 - 提升宏观研判与动态资产配置能力,开发适应中国经济运行独特规律的动态配置模型 [5] - 严控极端情景风险,应对衍生品交易、杠杆运用及跨境投资的合规要求 [5] - 策略透明化,清晰阐释收益来源与策略逻辑,通过投资者教育帮助客户理解波动本质 [5] 市场机遇 - 资管新规净值化转型释放银行理财替代需求,投资者对低波动、高夏普比率的多资产配置策略兴趣浓厚 [5] - 国内衍生品市场发展,私募与银行、券商合作开发定制低风险全天候策略产品,渠道拓展与客群覆盖有望打开新局面 [6]
星阔投资:全天候策略有望成为投资者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工具
中证网· 2025-08-05 21:03
全天候策略核心观点 - 全天候策略凭借风险均衡和弱化择时特质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工具 [1] - 策略核心逻辑是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适应不同宏观环境 [2] - 星阔投资以永久组合策略为基础推出量化增强版全天候策略 [2] 全球金融市场特征 - 欧美股市主要股指屡创新高但隐含波动率跌至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 [1] - 国内A股市场波动率出现阶段性抬升 [1] - 国内债券市场波动加大 部分债市资金逐步流向权益资产 [1] 大宗商品市场表现 - 贵金属价格波动率收敛 [1] - 国内工业类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 [1] 策略理论基础 - 桥水基金风险平价策略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划分四种宏观环境 [2] - 永久组合策略将资金等权配置于股票、长期国债、黄金及现金类资产 [2] - 两类策略在全球及国内市场均展现抗风险能力和长期复利潜力 [2] 星阔投资策略实施 - 股票仓位配置于自由现金流指数增强策略 [2] - 聚焦具有充裕自由现金流、持续高盈利和低估值特征的股票 [2] - 通过期货合约配置黄金、国债等资产并释放保证金 [2] - 将资金配置于中证1000股指期权对冲等类中性策略提升投资回报率 [2]
躺平也能赚钱?讲一讲全天候策略
雪球· 2025-07-26 12:05
核心观点 - 市场无法准确预判 投资应避免单押某一资产类别 需通过多资产配置和风险平价策略实现稳定收益 [9][11][30][33][48] - 全天候策略通过股债商三类低相关性资产组合 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捕捉收益机会 并利用风险平价控制整体波动 [15][17][27][33][39] - 极端事件可能导致资产相关性紊乱 但策略具备自我修复能力 长期仍有效 [46][47] 资产类别特性 股票 - 价格受企业盈利 市场情绪 流动性三大因素影响 波动性最高 [18] - 在组合中30%仓位可能贡献绝大部分风险 [39] 债券 - 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跌 信用风险高的债券需折价发行 [20][22] - 与股票存在低相关性或负相关性 [18] 商品 - 通胀上升时黄金等硬通货上涨 供需关系直接影响价格 [25][26] - 与股债相关性较低 在滞胀期表现突出 [36] 全天候策略执行 - 通过动态调整三类资产配比 将组合波动率控制在目标水平(如7%) [41] - 需每日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持仓比例 技术门槛较高 [43] - 典型初始配置比例为股债商=3:5:2 通过风险平价优化后股票仓位通常降至15%以下 [39][41] 策略优势与局限 - 优势在于不依赖市场预判 通过风险分散实现收益多元化 [48] - 2020年疫情期间曾出现股债商齐跌的极端失效情况 但概率低于5% [46][47] - 雪球三分法借鉴该理念 强调资产 市场 时机三重分散 [49]
外资交易台:全球股票头寸及关键数据变化
2025-07-15 09:5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涉及全球股票市场及多个行业,包括日用品、工业、房地产、金融、非必需消费品、信息技术等;未提及具体公司名称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CTA资金流向** - 过去一周全球股票买入规模250亿美元,未来一周310亿美元,未来一个月累计1320亿美元,其中约1000亿美元来自CTA/趋势跟随者,其余来自基于波动率的投资者;预计480亿美元或37%将在美国市场[2] - 未来一周不同交易情况资金流向:平盘交易买方217.3亿美元(50亿美元流入美国),下跌交易卖方65.3亿美元(25.1亿美元流入美国),上涨交易买方204.6亿美元(41.4亿美元流入美国)[4][5] - 未来一个月不同交易情况资金流向:平盘交易买方924.5亿美元(301.8亿美元流入美国),上涨成交额买方966亿美元(288.2亿美元流入美国),下跌成交额卖家1402亿美元(401.7亿美元流出美国)[5] 2. **高盛私人银行策略表现** - 7月4日至7月10日,高盛股票基本面多空策略表现估计上涨0.22%(同期MSCI世界总回报指数上涨0.03%),由多头收益带动,贝塔贡献0.13%,阿尔法贡献0.08%[2] - 同期,高盛股票系统化多空策略表现估计连续第五周下跌,跌幅为0.53%,因空头亏损导致阿尔法下降0.34%,贝塔下降0.19%[2] 3. **股票回购情况** - 处于预计的禁售窗口期,持续至本月底(约7月25日),公司将在财报发布后约1 - 2天进入开放窗口[2][46] - 多数公司预计7月中下旬发布财报并进入公开窗口;活动水平完成了相较于2024年迄今日均交易量的0.8倍,以及相较于2023年迄今日均交易量的0.9倍,主要集中在科技、金融和可选消费领域[46] - 主要交易流量来自10b5 - 1计划,预计8月随着公开窗口开启交易流量增加[46] 4. **高盛一级经纪业务情况** - 整体账簿总杠杆率上升0.1个百分点至294.1%(一年期第97百分位),净杠杆率上升0.4个百分点至79.3%(一年期第89百分位),整体账簿多空比率上升0.3%至1.738(一年期第37百分位);基本面多空总杠杆率下降1.2个百分点至206.3%(一年期第92百分位),净杠杆率上升0.2个百分点至53.1%(一年期第33百分位)[37] - 全球股票小幅净买入(一年期 + 0.1标准差),由多头买入超过空头卖出(2比1)推动;除北美外所有地区均为净买入,欧洲和新兴亚洲领涨[37] - 个股净买入,由空头回补推动(两个月来首次),宏观产品净活动较少,空头卖出被多头买入抵消[39] - 11个全球行业中有6个实现净买入,主要是日用品、工业和房地产,金融、非必需消费品和信息技术净卖出最多[39] - 美国股市连续第二周小幅净卖出,受宏观产品空头和个股多头卖出推动,个股约5个月来首次减仓,11个行业中有8个净卖出[39] - 金融业是全球净卖出最多的行业,因第二季度财报下周即将发布;Prime账户目前对金融业的配置比MSCI世界指数低3.2%,仍处于过去一年内的第95百分位[39] - 全球金融板块多空比率现为2.18,徘徊于两年高点,处于过去五年中的第46百分位[39] - 对冲基金在美国日用品板块逢低买入,该板块连续第二周净买入,买入力度为2023年8月以来最快;本周净买入力度为2023年8月以来最大,位于过去五年同期的第98百分位;多空比率现为1.23(相比5月底的多年低点0.99),在过去一年中处于第92百分位,过去五年中处于第79百分位[3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标普500等多个指数在不同情景下的预期资金流向数据表格[6] 2. 1周内市场波动1个标准差为2.53%,1个月内为4.43%[10] 3. 高盛企业交易台资金流动不同时间段与不同年份的日均交易量倍数对比表格[47] 4. 情绪指标衡量零售、机构和外国投资者的股票持仓情况,低于 - 1.0或高于 + 1.0的读数表示极端立场,对预测未来回报有重要意义[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