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利率环境
icon
搜索文档
热门基现发行小高峰!这些创新指数也来了
券商中国· 2025-06-13 06:50
中证A500指数基金发行情况 - 全市场有8只中证A500指数相关基金处于发行中,发行主角由大型公募转向中小公募 [2] - 2024年四季度至今,布局中证A500指数基金的基金公司数量超过75家 [2] - 中证A500指数基金赛道持续多样化,新增"红利"和"质量"策略指数 [2] 中小公募成为发行主力 - 中信建投、国联安、永赢、财通等中小公募密集发行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或ETF [3] - 中信建投基金和新华基金于2024年12月申报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2025年2月获批 [4] - 西部利得基金旗下产品由总经理助理盛丰衍担任基金经理 [4] 市场规模与表现 - 全市场113只中证A500指数基金总规模从2165.56亿元增长至2964.76亿元 [5] - 10只ETF规模超百亿元,华夏、富国等旗下产品规模超150亿元 [6] - 58只基金规模低于10亿元,10只不足2亿元 [6] - 113只基金平均单位净值0.997元,成立以来平均回报率-0.23% [7] 指数创新与市场展望 - 中证指数公司推出5条策略指数,包括红利、质量等风格因子 [8] - 中证A500红利指数选取50只高股息标的,前十大含中远海控、工商银行等 [9] - 低利率环境推高股票估值,存款利率下降可能使市盈率从50倍升至70倍 [9] - 上市公司一季度利润同比增长约3%,政策支持成为重要催化剂 [9]
红利+:红利价值和自由现金流因何更优
2025-06-12 23:0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煤炭、地产、焦煤、银行 - 公司:华富基金、新华中诚信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华富新华中证红利价值指数 - **核心观点**:是防御性红利指数,能提供高于传统红利指数收益,及时反映基本面,避免估值陷阱,提升投资组合质量 [1][2] - **论据**: - 采用多因子模型(低波动、低估值等)筛选综合得分最高的 50 个标的 [2] - 自 2013 年以来年化超额收益约 5% [1][5] - 样本空间筛选要求现金分红总额大于再融资总额,股息支付率大于 20% [1][7] - 行情较好阶段(2022 - 2024 年、2017 年、2016 年)表现优于一般红利指数;牛市阶段(2019 年、2020 年)可能表现稍差 [11] - 加入市场面指标和低波因子,季度调仓,能及时剔除波动大的股票并高抛低吸 [12] - 行业分布更分散,煤炭配置比例约 1%,单一行业上限不超过 30% [13] 华富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 ETF - **核心观点**:跟踪自由现金流指标,专注企业财务健康,市场调整时保持稳定,有持续增长潜力 [1] - **论据**: - 自由现金流是分红前置条件,能更全面及时反映公司基本面 [15][16] - 样本调整频率一年四次,采用自由现金流净额加权,更偏向大市值公司,行业分布分散 [18][19] - 成长性更强,有更高 ROE 水平和净利润增速,过去两年股息率与中证红利指数相当,某些年份中证现金牛指数表现更优,年化超额收益 6.7% [20] 市场对红利类资产需求强劲 - **核心观点**: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寻求替代债权类资产获高收益,风险偏好提升时配置需求仍强 [1][4] - **论据**:2024 年 9 月 3 日市场上红利 ETF 规模约 700 亿人民币,2025 年 3 月底增长至 1200 亿人民币以上 [4] 自由现金流指标优势 - **核心观点**:比传统股息率指标更具优势 [15] - **论据**: - 是分红前置条件,能全面反映基本面,充沛的公司竞争地位好 [15] - 对基本面反应更及时,如中证红利指数用过去三年平均股息率,反应滞后 [15][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新华中诚信公司编制新型策略指数,在传统高股息率基础上引入多因子模型,提高业绩表现,增强对基本面的及时反映能力 [5] - 多因子虽计算方式和指标不同,但指向防御性强、低估值股票,结合能达 1 + 1 大于 2 的效果 [6] - 市场面指标(低波动率、低贝塔、低换手)能剔除估值陷阱,避免静态基本面恶化致股价剧烈波动,选择低换手率公司可获超额收益 [8][9][10] - 自由现金流与高股息都是估值指标,差异在于一个体现实际收益,一个体现发展潜力,自由现金流更优越 [17] - 中证先锋 ETF 煤炭行业占比从 5 月底的 22%降至调整后的 5%,调仓后行业分布更分散 [21] - 投资者选红利相关因子应全面客观了解优缺点,红利价值因子适合防御型投资,自由现金流因子适合成长型投资,对自由现金流因子应降低超额收益预期但保持下限信心 [25] - 红利相关产品合理配置可帮助投资者实现长期稳健丰厚回报,红利价值指数提供稳健回报,自由现金流指数兼具成长潜力 [27]
创新药要不要止盈?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6-12 21:31
A股与港股市场分化 - A股主要指数勉强收红,而港股恒生指数下跌1%以上,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以上,其中芯片、互联网平台、整车板块跌幅较大 [1] - AH股溢价指数创5年内新低,日内最低点跌破127,为2020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 [1] - AH股溢价指数反映同一公司在A股和港股的价格比值,目前约150家公司在两地上市,按市值加权平均计算,若指数为130,则A股平均比港股贵30% [1] AH股溢价指数历史表现 - 该指数常年保持在130以上,主要因A股散户比例高、流动性好、税收更友好 [2] - 近5年有6个月份跌破130,包括2021年2月(129)、2023年1月(129)、2024年10月(128.5)、2025年3月(128.3)以及本周 [3] - 历史数据显示,每次跌破130后都会出现剧烈反弹,例如2024年10月最低128.5后一个月飙升至150,2025年3月最低128.3后一个月升至145 [3] 当前市场趋势分析 - 2024年2月以来呈现绵延下行趋势,跌破130频次增加,显示溢价指数中枢正在下移 [4] - 这一趋势与国内史无前例的利率下行周期相关,机构资金在政策松绑下增配港股高股息板块,特别是银行、石油石化、电信等AH两地上市公司 [5] - 短期可能因跌破130心理阈值而调整,但中长期在低利率环境下,溢价指数中枢可能持续下移,跌破130或成新常态 [6] 港股生物医药板块表现 - 恒生医疗ETF(513060)单日上涨4%以上,年内涨幅超50%,自去年4月低点已近翻倍 [8] - 港股生物医药表现优于A股,主要因2018年港交所18A政策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吸引最具成长性创新药企业 [10] - 从配置角度可继续持有,但从交易角度看短期可能出现10%以上回调 [13][14] 其他市场动态 - 债券账号进行预防性迁移,将挂靠企业改至上海 [16] - 表韭全球组合主理人在港股下跌背景下发出调仓建议 [18]
利率 - 当低存款利率遇上定存到期高峰
2025-06-11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 银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存款定期化趋势难改**:实体经济活跃度降低使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减弱,尽管存款利率下降,但宏观经济未显著改善,风险偏好低的居民仍倾向定期存款;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收益率下滑降低其他投资渠道吸引力;日本经验显示存款利率低于 0.5%时定期存款占比才明显下滑,目前中国定期存款利率在 1%左右,综合利率下降也难改居民选择定期存款趋势[1][2][3] - **到期资金仍流向定期**:2025 年大量三年期定期存款集中到期后,因基本面改善有限、其他投资渠道吸引力不足以及理财产品收益率同步下滑,大部分资金预计仍流向新定期期限,风险偏好低的群体更倾向长期限产品[1][5] - **定期期限调整原因**:受总体存款基数和结构变化影响,实体经济活跃度降低使居民和企业倾向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长期限产品,不同期限存在不对称调息,3 年、5 年调息幅度更大[1][6] - **存款基数增长因素**:受宽货币和宽信用力度、居民风险偏好下降、其他资产收益不佳以及央行上缴利润等因素影响,如 2022 年央行上缴利润下发到企业和居民使存款增速显著提升[1][7][8] - **定期存款占比提升原因**:经济活跃度下降,居民和企业倾向将存款转定期,反映投资渠道和预期变化;广义利率下行使人们预期未来利率下降,选择更长期定期存款[9] - **存款利率与定期存款关系**:非简单因果关系,日本经验显示定期存款利率降至 0.5 以下时定期存款占比显著回落,但整体存款规模和增速未显著下降,2025 年定期存款到期高峰人们仍可能继续储蓄[10] - **日本经验启示**:日本政策利率降至零并实施量化宽松后,定期存款占比下降但整体储蓄规模未显著减少,中国可借鉴经验,面对低利率环境引导预期和提供多样化投资渠道应对储蓄行为变化[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定期存款到期测算**:根据银行年报数据测算,国有大行 2025 年内到期存款数额为 51.12 万亿元,不包含国企定期及其他存款;中小行定期存款占比稍高,通过同比增速和占比估算;2025 年定存到期规模含定期和其他存款共 108 万亿元,其他存款占比约 17%,剔除后 2025 年定期存款到期规模约 89 万亿元,2026 年约 98 万亿元[12] - **到期期限对银行配置影响**:到期期限对银行配置行为有一定影响但总体较小,部分定期可能转活但不一定转向其他业务部门,可能利好中短端配置行为[12]
光大报告:中国居民正寻找高收益资产
36氪· 2025-06-11 10:26
居民财富配置趋势变化 - 过去三年居民持有股票增速分别为-18%、4%和11%,持有资管产品增速分别为-3%、2%和13%,显示风险资产配置增速持续提升 [1][6] - 同期居民持有现金及活期存款增速分别为17%、13%和10%,低风险资产配置增速逐年回落 [1][6] - 2024年四季度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达13.6%,环比增加2个百分点,其中倾向于"投资股票"的居民占比达17.5%,创2021年三季度以来新高 [6] 中国资管市场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资管市场规模达12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2%,中国资管市场规模达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 [1] - 个人资金贡献达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7%,与行业总体增速基本保持一致 [1] - 2024年个人持有理财产品规模达27万亿元,同比增长2.9万亿元,居民持有公募基金规模为16.9万亿元,同比增长2.4万亿元 [1] 居民资产结构演变 - 2024年居民总资产增长5%,金融资产贡献占比达104%,为2005年以来首次超过100%,非金融资产贡献为负 [3] - 金融资产占比连续五年提升,2024年达47.6%,较2018年提升6.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美国(67.8%)和日本(63.6%) [3] - 金融资产中定期存款占比达33.6%,显著高于美国(7.7%)和日本(16%),显示低风险偏好特征 [3] 国际经验比较 - 日本在零利率政策下,居民现金及活期存款占比仍达35%,为最大产品类型,主因投资机遇有限和专业资管成本较高 [4][5] - 中国发展路径更类似美国,仍可找到风险收益性价比优于存款的产品,长期增配权益类及资管产品趋势未变 [6] - 低利率环境下,利率下行期居民金融资产配置中股票、非货币基金等风险资产比例通常上升 [3][6]
基本功 | 低利率环境下,红利策略香在哪?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6-10 17:06
投资基金基本功 - 投资基金的基本功是做好投资和买对基金的基础 [2] 红利策略优势 - 低利率环境下红利策略受到关注 因传统资产收益下降 市场寻求更高收益且具备防御性的标的 [3] - 红利策略重点关注分红率和股息率 所选股票通常分红能力强且稳定 具备高股息率 [3] - 红利策略标的特征包括现金流稳定 盈利能力强 财务状况良好 估值较低 多为成熟企业 [3] 营销活动 - 持有人首次认证有礼活动 2025年5月30日前买入中泰资管产品并持有的新客户 可获影音会员月卡 [5]
日本首相石破茂:日本长期处于低利率环境,因此部分公众尚未体验到利率上升的感受。
快讯· 2025-06-09 12:39
日本利率环境 - 日本长期处于低利率环境 [1] - 部分公众尚未体验到利率上升的影响 [1]
存款利率“1时代”,理财公司抢攻含权产品,有四点需注意!
南方都市报· 2025-06-08 22:44
低利率环境对理财行业的影响 - 5月降准降息落地,存款利率开启新一轮下行,六大国有行活期存款逼近"零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 [2] - 低利率时代深刻影响家庭资产配置逻辑,推动金融行业加速转型与蝶变 [2] - 固收类理财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处于"2字头",现金管理类理财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进入"1字头" [3] 理财产品结构变化 - 截至2024年末,风险等级为R2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8.66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95.69% [3] - 固收类理财(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占理财总规模73%,现金管理类理财占24.4% [3] - 未来理财行业仍将以固收类产品为主导,但"固收+"、混合、权益类产品占比势必持续提升 [2][6] 理财公司应对策略 - 理财公司通过持续优化固收产品的资产配置与交易能力,稳定投资者体验 [3] - 普遍加大"固收+"产品布局,通过配置可转债、公募REITs、权益资产等增厚收益 [3] - 信银理财发行双息多策略"固收+"产品,以中高等级信用债、优先股、可转债、红利策略为基础 [4] 投资者行为与预期管理 - 2025年理财公司纷纷下调产品业绩比较基准,14家头部国股行理财子公司新发的半年固收产品业绩基准较年初平均下调15BP,1年期产品下调20BP [5] - 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中,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占33.83%,三级(平衡型)及以上的占比超40% [5] - 投资者需要明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匹配的理财产品,并重点查看产品说明书中的权益资产比例、投资范围及策略 [7] 理财行业发展趋势 - 权益类资产将是未来提振理财产品收益的重要选项之一 [5] - 银行理财重点通过大类资产配置、策略选择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均衡,并通过优选合作机构实现产业链分工 [6] - 五篇大文章主题产品以及结合客户的场景化配置需要和功能性需求,与代销渠道共同创新理财产品形态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6]
多招应对低利率 债券投资策略升至新高度
中国证券报· 2025-06-05 04:44
债券市场收益率下行 - 今年以来私募债券产品收益率中枢明显下移 前五个月平均收益率降至1 8%以下 远低于2024年全年平均7 91%的水平 [1] - 截至5月23日 1101只私募债券策略产品2025年平均收益率2 32% 其中可转债策略表现突出 平均收益率5 48% 债券复合策略 纯债策略和债券增强策略产品收益率分别为1 80% 1 76%和1 56% [2] - 公募债基收益率中位数仅为0 65% 部分利率债基和信用债基近一周平均收益甚至低于货币基金 [2] 收益率下降原因 - 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行导致债券投资收益空间被大幅透支 行业一致性操作加剧收益压缩 [1][2] - 票息收入变薄 利差压缩 市场波动加剧 利率走势不确定性增加 获取资本利得难度加大 [3] - 私募债券投资业务面临更严格监管 优质资产获取成本上升进一步压缩收益空间 [3] 私募机构策略升级 - 转向跨境复合产品 通过配置海外中资美元债和点心债获取跨市场利差 [4][5] - 增加信用债和利率债波段操作 深度挖掘信用债回售票面利率选择权机会 [4] - 推出可转债产品和多策略产品 在美债 黄金等其他资产领域进行部署 [5] 交易能力重要性提升 - 需加强精细化择时交易和资产轮动 采用模型化宏观对冲和风险平价策略 [6] - 建立严格仓位控制框架 包括止损位和动态安全垫机制 [6] - 通过宏观择时 分析外界扰动行为 与交易对手频繁沟通获取交易线索 [6] 城投债市场变化 - 多地城投债融资规模回落 高息品种供给受限 信用下沉策略性价比降低 [4] - 多地城投拟提前兑付高息债 进一步加剧投资者担忧 [4]
港股这算不算牛市?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6-04 21:35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主要指数全面上涨 泡泡玛特 老铺黄金 蜜雪冰城三只股票创历史新高 [1] - 三家公司年初至今涨幅分别为174% 312% 135% 被市场称为"港股三朵金花" [2][3] - 当前市场资金集中炒作新消费和创新药板块 医药板块融资买入额排名A股第一 [3][4] 港股流动性分析 - HIBOR隔夜利率跌至0.012% 创2006年以来新低 较内地银行间利率低100倍 [7][8] - 南下资金持续加仓港股 今年以来净买入超6500亿元 导致港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过剩 [11] - 低利率环境推动香港房贷利率降至2%以下 租金回报率与房贷利率价差扩大 支撑二手房价格 [12] 全球市场动态 - MSCI全球(除美国)指数创10年新高 显示全球风险资产持续反弹 [20] - 多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宽松货币政策组合 利好风险资产表现 [22] - 4月以来风险资产+黄金组合表现优异 投资赚钱概率较大 [23][24] 投资策略观察 - 保险机构面临负债成本与固定收益资产收益率倒挂 可能转向高股息板块配置 [17] - 港股技术面和资金面显示牛市特征 建议继续关注港股投资机会 [12][13] - 当前市场环境下 避免频繁追高热点 注重资产配置策略更易获得收益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