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

搜索文档
多个奶粉企业营收增长 奶粉市场释放回暖信号
南方都市报· 2025-08-29 07:10
婴幼儿奶粉零售市场规模及趋势 - 2018年至2025年婴幼儿奶粉零售市场规模波动明显,2018年市场规模为1619亿元,2019年增长至1690亿元(同比增长4.4%),2020年达1720亿元(同比增长1.8%),2021年小幅增至1725亿元(同比增长0.3%),2022年下降至1637亿元(同比下降5.1%),2023年进一步降至1476亿元(同比下降9.8%),2024年降至1367亿元(同比下降7.4%),2025年截至目前回升至1438亿元(同比增长5.2%)[2] - 2024年母婴市场细分赛道中,母婴奶粉占比最大,达50.4%,其次为母婴纸品清洁(19.4%)、母婴辅零食(10.2%)、婴童护肤个护(9.8%)、母婴出行(18.0%)和哺乳喂养工具(2.3%)[2][3] 渠道销售表现及增长 - 2025年1-4月婴配奶粉全渠道同比增长2.3%,其中线下渠道同比下降1.4%,线上渠道同比增长12.3%[4] - 线下奶粉品牌专卖店和线下母婴门店是主要销售渠道,占比分别为49.5%和48.7%,线上电商平台占比42.3%,线下大型商超占比36.3%,线上母婴垂直平台和线上短视频直播平台占比分别为24.1%和22.8%,品牌线上私域渠道和海淘/代购占比较低,分别为11.7%和3.0%[5] 奶粉品牌知晓情况及消费者行为 - 奶粉品牌被动知晓主要通过综合性社交平台(65.3%)、短视频直播平台(59.2%)和母婴垂直媒体平台(54.4%),其他渠道如购物与知识分享平台(43.0%)、线下综合商超(37.5%)和搜索平台(31.8%)也占一定比例[6] - 消费者在备孕阶段对奶粉品牌的关注度最高,达48.9%,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关注度分别为16.5%、10.4%和3.2%,孩子未满月阶段关注度为9.4%,孩子2-6月、6-12月和1-2岁阶段关注度较低,分别为5.8%、3.2%和1.4%[6] 企业业绩表现及市场动态 - 健合集团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5.2%至70.2亿元,经调整可比纯利同比增长4.6%,其中ANC业务营收34.4亿元(同比增长5.9%),BNC业务营收25.0亿元(同比增长2.9%),PNC业务营收10.8亿元(同比增长8.6%),中国内地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额同比增长10.0%,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份额从12.9%提升至15.9%[8][9] - 澳优乳业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至38.87亿元,EBITDA同比增长29.7%至3.9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同比增长24.1%至1.81亿元,自有品牌奶粉业务营收28.26亿元,羊奶粉业务同比增长3.1%,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0.4%,海外收入同比增长65.7%至4.83亿元[10] - 其他乳企如蒙牛乳业奶粉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6%至16.76亿元,外资品牌a2牛奶、达能和菲仕兰均实现增长,达能中国所在大区专业特殊营养业务销售同比增长12.9%[11] 行业消费升级及政策影响 - 婴幼儿奶粉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更倾向于高品质或细分化产品,2024年消费者购买300元以上乳粉的占比从2023年的21%增至26%,低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消费升级推动高端及超高端奶粉市场扩容[14] - 生育支持政策如《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为奶粉市场带来结构性利好,2025年1月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每年补贴3600元,预计2025年婴幼儿奶粉零售市场规模增速回升至5%左右,未来2-3年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增长通道[12][13] - 头部品牌通过补贴计划争夺孕育早阶用户和存量消费者,22%的消费者因活动优惠影响奶粉选购,中小品牌面临更激烈竞争需在细分市场突围[13][14]
有友食品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9 06:5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7.71亿元,同比增长45.59%,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42.47%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3.88亿元,同比增长52.45%,归母净利润5815.12万元,同比增长77.03% [1] - 毛利率27.57%,同比下降10.62%,净利率14.07%,同比下降2.14% [1] - 三费占营收比11.59%,同比下降27.26%,每股收益0.25元,同比增长38.89% [1] - 应收账款1.56亿元,同比增长1037.45%,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例达99.46% [1][3] 盈利能力与投资回报 - 2024年ROIC为8.66%,净利率13.31%,公司产品或服务附加值高 [3] - 上市以来ROIC中位数21.18%,2023年最低为6.21% [3]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32元,同比增长15.22% [1]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2.19亿元,每股收益均值0.51元 [3] 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对休闲食品行业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消费升级、健康化趋势及渠道多元化驱动市场增长 [6] - 2025年度预计营业收入增长不低于20%,通过全渠道战略布局和新兴渠道探索创造增量市场 [6] - 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深挖肉制品核心优势,拓展素食类产品,挖掘增长潜力 [9] - 积极关注海外市场发展机遇,择机推进国际化进程 [7] 渠道与产品创新 - 一季度线上及量贩渠道销售增长幅度较大,基本达成年初计划指标 [6] - 高度重视与会员制商超合作,持续拓展零食量贩等渠道,强化渠道渗透力 [10] - 持续推进新产品研发,结合行业趋势与渠道布局有序进行市场投放 [6] - 通过产品创新、包装升级及营销优化等多维度举措提升品牌活力 [9] 机构持仓情况 - 鹏华消费优选混合持有191.78万股,为新进十大持仓,基金规模4.6亿元,近一年上涨35.6% [4] - 农银消费主题混合A持有145.04万股并增仓,长信内需均衡混合A持有120.46万股为新进十大 [4] - 多只消费主题基金新进或增持有友食品,包括银华中国梦30股票、银河转型混合A等 [4]
A股连续两日成交额超3万亿元 外资加码新兴市场
中国证券报· 2025-08-29 06:05
8月28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成交额再次超3万亿元,科技板块继续领涨。今年以来,A股主要指 数在全球市场中表现突出,港股与中概股也同样表现亮眼。数据显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成为 全球资本增配的重点,iShares核心MSCI新兴市场ETF(IEMG)今年以来资金净流入超86亿美元,明显 高于发达市场的相关ETF。 今年以来,A股主要指数在全球市场中表现突出。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今年以来科创50指数累计 上涨37.99%,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4.67%,深证成指累计上涨20.71%,均跑赢同期的道琼斯工业指数、 纳斯达克指数等主要发达市场指数。境外中国资产同样走势强劲。恒生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24%, 中概科技龙头指数累计上涨逾30%。 这一亮眼表现吸引全球投资者目光,中国以及其他新兴市场正成为国际资金新的关注焦点。多家主流机 构预计,未来12个月MSCI新兴市场指数涨幅有望达到15%,跑赢发达市场10%的涨幅。 机构人士认为,全球货币体系重构,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押注美元走弱,推动资金流向新兴市场这一相 对价值洼地。 ● 葛瑶 代诗瑶 科技板块领涨 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收盘,上证指数、深证成 ...
A股连续两日成交额超3万亿元外资加码新兴市场
中国证券报· 2025-08-29 04:17
8月28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成交额再次超3万亿元,科技板块继续领涨。今年以来,A股主要指 数在全球市场中表现突出,港股与中概股也同样表现亮眼。数据显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成为 全球资本增配的重点,iShares核心MSCI新兴市场ETF(IEMG)今年以来资金净流入超86亿美元,明显 高于发达市场的相关ETF。 机构人士认为,全球货币体系重构,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押注美元走弱,推动资金流向新兴市场这一相 对价值洼地。 ● 葛瑶 代诗瑶 科技板块领涨 成交方面,A股全天成交额超3万亿元,已连续两个交易日超3万亿元。宏利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孟杰认 为,近期A股连续多日的高成交额反映市场交投活跃。 机构人士认为,今年以来,全球货币体系重构,推动全球资金寻求更高收益的资产配置。而IEMG获大 量资金增持表明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押注美元将继续走弱,促使资金流向新兴市场这一相对价值洼地。 美国资管巨头普徕仕(T. Rowe Price)基金经理托马斯·普洛桑(Thomas Poullaouec)明确表示了对新兴 市场的看好态度:"我们在多资产组合中对新兴市场股票采取超配立场,因为新兴市场的估值比发达市 场更合理,且盈 ...
调研速递|德尔玛接受开源证券等16家机构调研 上半年营收16.86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8 22:3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6亿元 同比增长3.99% [1] - 归属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0.69亿元 同比增长1.08% [1] 毛利率管理 - 毛利率受渠道策略调整影响面临阶段性压力 [2] - 通过产品创新和成本优化保持整体毛利率相对稳定 [2] - 未来将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和提升运营效率增强盈利能力可持续性 [2] 海外市场战略 - 秉持多品牌、多品类、全球化战略深化海外布局 [2] - 成熟市场发挥本地团队与渠道优势推进品牌落地和跨境电商 [2] - 新兴市场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开拓商超与电商平台 [2] - 正加强海外运营团队建设计划拓展新渠道提升品牌渗透率 [2] 国内行业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小家电市场在国补政策与消费升级驱动下价格竞争缓解 [2] - 短期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增速放缓 [2] - 长期政策有望拉动存量市场需求但国补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2] - 行业进入用户主导阶段产品升级与存量换新成为核心动力 [2] 产品策略 - 个护健康类产品行业需求向高阶化、场景化演进 [2] - 通过功能升级与体验优化构筑差异化产品力 [2] - 净水业务有三年以上详细迭代规划 当前产品具备制冰和冰沙功能 [2] - 通过挖掘消费需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的方式应对竞争 [2] - 当前净水业务市场占有率稳定 将按规划节奏推出新品 [2]
三大主业协同发展 供销大集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32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22: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83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2.51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扣非净利润同比减亏54.74% [1] 主营业务发展 - 商业运营、商贸物流、商品贸易三大主业协同发展 [1] - 顺客隆板块构建"生鲜直采+即时零售+社区服务"生态圈 [1] - 运用数字化与AI技术优化"线上下单+社区自提"模式 [1] - 顺客隆2025年上半年亏损收窄至328.5万元 同比缩减82.5% [1] 商业运营进展 - 星悦茂地下人防商业空间总客流同比增长11% [1] - 遵义/贵阳/攀枝花/伊宁网点主力店完成落位 [1] - 民生百货骡马市店完成"星悦MALL"品牌升级 [1] - 通过标准化模型签约轻资产项目输出品牌 [1] 物流网络建设 - 形成湘中/江永/五峰/邵阳/平江5个集采集配中心 [2] - 物流园运营面积超70万平方米 [2] - 支撑服务扩容与城乡网络密度提升 [2] 战略布局 - 成立海南大区统筹海南及广东地区管理 [2] - 联动开拓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 [2] - 通过商业地产效能提升实现资产效能跃升 [2] 行业前景 -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 [2] - 消费市场潜力强韧且活力充沛 [2] - 商贸物流业务持续释放乡村振兴战略价值 [2]
新政组合拳9月出台,撬动服务消费新增量
北京商报· 2025-08-28 21:55
消费形态转变 - 我国消费形态已逐步转向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阶段[1][3] -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46.1% 对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3] - 2020-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3] 服务消费表现 - 2024年1-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3] - 服务消费和体验消费成为消费升级重要表现 "买服务、买体验"成为消费重要增量[3] - 服务业就业占比达48.8% 其中餐饮住宿、居民服务、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人员增长明显[4] 政策支持措施 - 商务部9月将出台扩大服务消费若干政策措施 统筹利用财政金融手段优化服务供给能力[1][6] -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1][5] - 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1][6] 服务业开放影响 - 引入外资可增加养老托育家政等领域国际先进服务模式 提升行业标准化专业化水平[6] - 外资企业进入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带动相关消费增长形成消费投资良性互动[6] - 服务业开放可形成可复制经验 推动更广范围改革开放形成制度红利与市场红利双轮共振[6] 消费场景创新 - 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建设 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7] - 开展"服务消费季""中华美食荟""养老服务消费季"等系列活动 培育服务消费新热点[7] - 发展入境消费、人工智能+消费、IP+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7] 服贸会平台作用 - 2025年服贸会将展示190余项服务贸易最新成果 包括91项全球全国首发服务[8] - 充分利用首钢园特色场地筹划40余场配套活动 包括文创市集、精致美食、精彩展演等[8] - 50多个国家20多个国际组织设展办会 通过区域联动满足服务消费多元需求[8] 经济发展意义 - 服务消费是提振消费关键领域 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4] -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 - 服务消费具有乘数效应强、增长可持续特点 能将"头回客"转化为"回头客"[4]
美团拖累市场情绪,中概股短线承压|全球财经连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21:31
市场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逾15% 整体呈现翻红走强态势 [1] - 8月27日美股时段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2.58% 热门中概股普遍承压 [1] 行业板块表现 - 新能源车板块跌幅居前 理想汽车跌超8% 小鹏跌近7% 蔚来跌约6% [1] - 京东 阿里巴巴 百度等互联网巨头股价同样走弱 [1] 长期投资逻辑 - 中国市场仍具备显著增长潜力 [1] - 消费升级 新能源 科技创新等赛道持续发展 为投资者提供结构性机会 [1] 节目内容 - 深度解析中概股承压背后因素及潜在长期投资机遇 [2]
别问做不做大促,要问怎么把大促做深做透
36氪· 2025-08-28 20:28
核心观点 - 消费者对品牌和品质的重视程度持续增强 大促依然是商家提升品牌价值和沉淀优质客户资产的重要路径 [1][3][7] - 中国消费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是品牌和高品质支撑的高客单价 而非低质低价竞争 [2] - CBI指数基于10亿量级消费者真实购买行为数据 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和专家评分模型 动态衡量品牌品质 [3][5][6] 消费品质趋势 - CBI指数以2023年Q1为基数100 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2025年Q2已达109.7 [7] - 每年Q2和Q4指数显著走高 618和双11大促期间消费者更倾向选择优质品牌商品 [7] - 大促期间品牌商品优惠潜力显著大于低价白牌商品 能吸引更多消费者 [9] 大促对品牌价值的影响 - 大促推动消费品质向优质品牌倾斜 并非短期透支行为 [11] - 2024年Q2受618大促和夏季需求影响 美的、海尔在CBI500排名分别跃升至第2名和第4名 [10] - 蕉下从Q1第99名飙升至第20名 Ulike从第208名升至第42名 Crocs从第371名升至第58名 [10] 新锐品牌发展路径 - 大促是新锐品牌突破渠道边界和塑造品类认知的关键加速器 [12][16] - 美妆品牌通过限定礼盒+成分溯源直播组合 精准匹配消费者囤货+尝新心理 [13] - 母婴品牌借助儿科医生联名推荐+宝妈社群试用反馈 构建高信任度用户体系 [14] - 个护家清品牌通过差异化功能+新渠道玩法 实现从功能性向生活方式符号升级 [15] 行业竞争格局 - 每次大促都引发行业洗牌 抓住机会的品牌实现增长 错过者被甩在身后 [17] - 品牌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将大促做深做透 而非是否参与大促 [17]
A股成交额破3万亿元,消费股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
搜狐财经· 2025-08-28 20:09
市场成交与指数表现 - A股单日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 创历史第二高纪录 [1] - 上证指数上涨1.34%至3877.13点 深证成指上涨2.07%至12417.31点 [2] - 科创50指数上涨2.48% 创业板指上涨2.65% [2] 资金面变化与投资者行为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8% 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 [3] - 7月A股新开户数达196万户 同比增长71% [6] - 韩国散户对中国股票持仓量增长近三成 外资对A股配置比例提升0.7个百分点 [7] 政策环境与市场预期 - LPR利率下调与以旧换新政策持续释放红利 [8] - 低利率环境与资产荒推动资金向A股聚集 [8] - 国务院提出创新消费场景 国庆假期临近提振旅游零售板块 [11] 消费板块估值与资金流向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市盈率仅19.88倍 处于近3年低位 [9] - 食品饮料行业年内涨幅跑输大盘 [9] - 消费主题ETF净流入超34亿元 旅游ETF连续20日获申购 [11] 行业轮动与历史表现 - 市场正经历从科技领涨到消费补涨的轮动 [13] - 消费板块在牛市后期展现爆发力 2021年食品饮料指数涨幅超41% [12] - 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龙头股分红率超75% 吸引避险资金 [10] 消费板块驱动因素 - 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直接刺激需求 [15] - Z世代消费升级推动国潮、宠物经济等新业态崛起 [15] - 消费板块兼具防御性与成长性特性 [15] 板块布局与投资策略 - 可通过消费ETF分散个股风险 [17] - 关注预制菜、智能家居等日常生活相关细分领域 [17] - 消费升级是长期趋势 宜避免追涨杀跌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