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技术应用
icon
搜索文档
朗新集团20250604
2025-06-04 23:25
纪要涉及的公司 朗新集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战略与发展阶段**:2025 年起进入新成长周期,聚焦电力能源主赛道,有规模化成熟业务和规模快速增长场景两类业务[2][3] 2. **聚合充电业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预计 2027 年平台用户达 4800 万、充电量达 170 亿度,明年盈利;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使私家车充电需求增加,公司转型聚焦私家车用户减亏[2][4] 3. **电力市场化机会**:规模化平台化交易是主要机会,2027 年年度交易量计划超 1000 亿度,将成未来成长主引擎;过去两年完成超 61 亿度交易量[2][5] 4. **能源互联网业务**:积累超 5 亿表计数据用户,日活超 2000 万;形成从场景到现货、多品种交易的第二个交易环,包括批发零售绿能交易等[6] 5. **生态联合提升份额**:面向私家车聚焦需求,用 RWE 金融赋能扩展公共充网络,“充 + 售”模式赋能桩运营商,提供汽车后市场增值服务[7] 6. **新能源聚合充电平台价值**:未来三年增值业务将产生规模性收益,如充电线缆检测、电池健康检测、二手车残值评估等[8] 7. **其他领域发展**:生活缴费和分布式光伏领域发展迅速,2025 年前四五月交易规模增长加速,分布式光伏一季度增 12G 瓦,预计今年达 50G 瓦[9] 8. **电力市场化对中小微企业影响**:新能源全量入市后电价波动加剧,公司平台能触达中小微企业用户,提供更优惠售电价格[10] 9. **平台化电子交易优势**:具备场景、数据和 AI 模型三大核心优势,自研能源 AI 大模型提升交易竞争力[2][11] 10. **电力交易业务目标**:2024 年交易规模 19 亿度,2025 年超 60 亿度,2026 年 300 亿度,后年 1000 亿度,每年增长率约 3 - 4 倍[12] 11. **RWA 项目**:利用区块链技术反映新能源资产价值,目前试点验证模式可行,未来交易所和发行方牌照完善后场景将更通畅[13][16][17] 12. **新能源国家战略影响**:中国到 2060 年计划提升新能源与电力占比,带来新能源资产投资建设、运营及融资需求,充电桩和光伏市场机会大[18] 13. **优质资产选取**:基于能源互联网平台识别资产运营及收益数据,选取优质资产参与 RWA 项目,推动市场发展[19] 14. **香港发行资产项目**:定向吸引高价值用户投资约 1 亿元,验证链路可行性,获政府机构关注支持,政策支持后有望规模化推进[20] 15. **电力市场交易目标实现**:通过推进工商业小微型用户转化,利用自有平台充电桩,结合技术模型和小微型工商业用户确保收益安全,拟合用电曲线提升价值[22][26] 16. **与阿里巴巴合作**:与蚂蚁团队协作密切,实施新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聚焦私家车市场,共创生态、权益及服务价值,与比亚迪合作闪充项目,扩展充电桩扩容资金需求[27] 17. **电力交易风险管理**:小微型工商业用户分散降低风险,利用可调负荷拟合曲线,AI 模型技术提升现货交易执行能力保障稳定收益[28] 18. **新能源资产金融服务创新**:与比亚迪合作闪冲项目,满足中长尾充值桩扩容资金需求,推动行业发展[29] 19. **阿里平台合作机会**:与阿里系在商业服务领域有广泛合作机会,可打通权益;与蚂蚁国际海外钱包业务合作规模小但有发展机会[30] 20. **电力电网 AI 应用**:与电网企业有二十多年技术创新合作,开展多个 AI 技术应用创新项目,推动新电力系统与 AI 结合[3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电力市场现状**:2024 年全社会用电量约 9.8 万亿度,居民用电占 15%左右,农业用电占 1% - 2%,60%市场化交易主要是大工业直购电,传统售电公司业务多为资源型,靠批发价差盈利[21] 2. **价差变化判断**:电力市场价差变化受政策、新能源入市、用户需求组成等多种因素影响,需综合判断[23] 3. **售电业务推广**:通过缴费业务推广小微用户入市,优化多地售电平台,利用 AI 模型提升现货交易价格,目标转化小微型工商业用户[24] 4. **海外钱包业务规模**:与蚂蚁国际海外钱包业务合作每年约 1000 多万美元,不到 1 亿人民币[30]
【观察】内容产业五巨头的盈利密码及其前景展望
搜狐财经· 2025-06-04 05:32
行业背景与挑战 - 互联网内容产业长期面临高版权成本(占运营总成本40%-60%)和低用户付费转化率(长视频行业10%-15%)两大盈利障碍 [1] - 内容五巨头(腾讯音乐、B站、爱奇艺、阅文、知乎)均以内容付费为核心商业模式,区别于广告/电商模式 [2] - 行业已构建完整产业链:阅文主导IP生产(1062万作家)、爱奇艺负责影视化、B站专注UGC分发、知乎强化社区生态、腾讯音乐覆盖音频全流程 [14] 财务表现对比 营收规模 - 2024年营收排序:爱奇艺292亿>腾讯音乐284亿>B站268亿>阅文81亿>知乎36亿 [19] - 会员收入占比:腾讯音乐(217亿/76%)、爱奇艺(178亿/61%)超六成,B站(110亿)、知乎、阅文占比低于50% [20] - 阅文版权运营收入40.3亿同比增33.5%,首超在线阅读收入(40.9亿) [38] 盈利能力 - 2024调整净利润:腾讯音乐77亿>爱奇艺15亿>阅文11亿>B站-2210万>知乎-9630万 [21][22] - 腾讯音乐成本优势显著:营业成本164亿 vs 爱奇艺220亿/B站181亿,市占率70%降低边际成本 [21] - B站2024年营收增19%至268亿,游戏业务同比增40%至56亿成为最大增长点 [34] 盈利突破路径 成本控制 - 爱奇艺2021-2024累计降本75亿,内容成本从207亿降至157亿,但营收从306亿缩至292亿 [31][32] - 知乎2024年亏损收窄至9630万,收入成本削减5亿,营销费用从20亿降至16亿,但MAU从9900万降至8140万 [32][33] 业务增量 - B站通过代理游戏《三国:谋定天下》拉动增长,计划长线运营5年 [34][40] - 阅文IP衍生品GMV破5亿,短剧超100部,《庆余年2》等爆款带动版权收入增长 [36][38] - 腾讯音乐完成从社交娱乐向在线音乐的收入结构转型 [20] 未来战略方向 - AI技术应用:阅文集成DeepSeek-R1模型开发IP衍生内容,知乎推出AI搜索"知乎直答",B站自研AI广告工具 [41] - 短剧布局:阅文/爱奇艺将短剧作为2025年核心增长点,但面临字节系红果APP的竞争压力 [40][41] - 市值对比:腾讯音乐1471亿元领跑,B站463亿/阅文216亿/爱奇艺122亿/知乎23亿,普遍低于美股同业(奈飞3712亿美元/Spotify1062亿) [39][40]
四月游戏收入同比增长超两成,长线产品驱动增长,游戏ETF(159869)涨超4%
搜狐财经· 2025-06-03 10:00
市场表现 - A股游戏板块早盘大幅上涨 游戏ETF(159869)涨幅超4% 持仓股全线飘红 掌趣科技领涨超15% 巨人网络、电魂网络、博瑞传播逼近涨停 浙数文化、完美世界、吉比特等涨超5% [1] 行业数据 - 2025年4月中国游戏市场规模达273.51亿元 同比增长21.93% 其中移动游戏同比增长28.41% 出海收入同比增长9.62% [1] - 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王者荣耀》《原神》等长线产品和《Last War》等出海产品 [1] 机构观点 - 华西证券认为长线产品驱动收入增长 凸显产业长期健康发展趋势 看好头部厂商通过IP运营和内容迭代构建持续盈利能力 以及双端互通和出海布局带来的增量空间 [1] - 招商证券指出2025年5月发放国产游戏版号130款、进口版号14款 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国产版号610款、进口版号44款 较2024年同期显著增加 有望提振行业信心 [1] - 版号类型涵盖移动端、客户端及游戏机等多平台 显示审批常态化趋势 [1] 行业趋势 - 版号供给持续优化叠加出海表现亮眼 新游密集上线 行业基本面逐步改善 [1] - AI技术应用与长线运营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关键 [1] 相关ETF - 游戏ETF(159869)聚焦A股IP游戏产业龙头 [2] - 文娱传媒ETF(516190)均衡布局营销、影视、文旅、IP潮玩等领域 [2]
研判2025!中国室内儿童游乐园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3-6岁消费者占比最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8 09:45
行业概述 - 室内儿童游乐园是为儿童提供娱乐、教育、社交等服务的封闭式商业场所,通常位于商场、社区、景区等客流密集区域,具有安全、舒适、不受天气影响等特点 [2] - 按主题可分为卡通动漫主题、科普教育主题、童话主题等类型,按规模可分为大型和小型室内儿童游乐园 [2] - 2024年我国室内儿童游乐园行业市场规模达356.5亿元,同比增长23.31% [1][11] 市场政策 - 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室内儿童游乐园行业发展,包括《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等 [4] - 政策内容涵盖推动夜间文旅消费、更新游乐设备、优化亲子游乐服务等方面 [6] 产业链 - 上游主要包括滑梯、攀爬架、旋转设备、模拟体验设备、VR/AR设备等游乐设备供应商,以及游乐园设计机构 [7] - 下游为消费者,主要面向0-12岁儿童及其家长 [7] - 3-6岁学龄前儿童占比最大达40%,6-12岁儿童占30%,1-3岁婴幼儿占25% [9] 消费者需求 - 安全性是消费者最核心考量因素,占比达85%,其次为地理位置占75% [9] - 家长需求逐渐多元化,从单一游乐体验向综合娱乐服务转变,更加注重教育功能 [11] 竞争格局 - 行业参与者众多,市场格局较为分散,代表企业包括万达宝贝王、永旺幻想、华侨城文化集团、奥飞娱乐等 [13] - 万达宝贝王年接待入园客流1.8亿人次,会员超2180万人 [15] - 上海卡童尼儿童乐园注重打造亲子同乐场景,强调家庭互动体验 [17] 发展趋势 - VR、AR、AI等技术将更广泛应用,如打造结合AI互动剧情的主题乐园 [19] - 更多教育元素将融入游乐项目,如结合STEAM课程、艺术启蒙、科学探索等 [19]
聚焦新技术 拓展新市场——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定档7月10-11日举办!
起点锂电· 2025-05-27 18:17
活动背景及亮点 - 起点研究院将发布《2025中国两轮车换电及电池TOP排行榜及行业白皮书》,涵盖智能电动两轮车出货量TOP10、换电运营商TOP10、电池BMS出货量TOP5等细分榜单,为行业提供标杆参考 [4] - 全球两轮车换电市场高速增长,中国企业迎来布局风口,需解决电池安全、下沉市场覆盖及成本优化等挑战 [4] - 上下游企业加速研发高安全、高倍率、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成本等性能优势的电池产品 [4] - 海内外轻型动力及中小储能市场高速增长,低空飞行、移动电动工具、人形/智能机器人等应用场景推动电池技术迭代 [4] - AI技术驱动钠电、全极耳等新电池技术与工艺体系的研发优化,加速钠电池和大圆柱在两轮车换电领域的应用 [4] 活动组织架构 - 活动主题为“聚焦新技术 拓展新市场”,由起点锂电、起点钠电、起点两轮车及换电主办,规模500+ [5] - 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10-11日 [5] 大会议程 - 7月10日主要行程包括中国新能源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会暨两轮车锂电CEO闭门会及交流晚宴 [6] - 7月11日上午聚焦电动两轮车及换电技术专场,议题包括锂电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换电技术前沿等 [6] - 7月11日下午分为电自及电摩电池技术专场和两轮车换电电池技术专场,议题涵盖电池技术路线图、轻型动力电池出海、全极耳大圆柱电池应用等 [6][7] - 圆桌讨论议题包括两轮车电池如何平衡能量密度、成本与安全性,以及铅酸电池/锂电池/钠电池/半固态电池的发展前景 [6][7] 拟邀参会企业 - 电动两轮车及换电企业包括雅迪、新日、爱玛、小牛、九号、铁塔能源、智租换电等 [9] - 轻型动力及两轮车换电电池企业包括亿纬锂能、宁德时代、新能安、星恒电源、比亚迪等 [9] - 设备领域企业包括先导智能、诚捷智能、逸飞激光、日联科技等 [9] - 材料领域企业包括贝特瑞、尚太科技、容百科技、当升科技、格林美等 [9] 参会方式 - 参会报名费用为2888元/人,含会议门票、午餐及行业白皮书简版 [11]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主题讨论十三丨金融助力文化和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4 18:37
行业发展趋势与战略定位 - 文化旅游业被定位为支柱产业,彰显国家战略魄力并提振市场信心 [6] - 2025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与旅游类企业收入增长6.2%,1-4月投融资活动双回升,显示增长潜力 [6] - 行业面临提振内需和优质供给压力,需通过"两新"政策及养老再贷款实现金融精准支持 [6] 金融赋能文旅的机遇与挑战 - 金融需解决文旅企业价值展现与金融业价值发现的双向挑战,数字技术可连接金融与产业,建立资产评估、风险定价等服务体系 [9] - 需推动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进入行业,加大银行信贷支持,建立适配的投融资机制 [9] - 文旅投资面临定价机制缺失、供需错配、新质生产力价值发现能力不足等五大挑战 [14] 知识产权与产业生态建设 - 文旅领域知识产权存在意识不足、保护手段缺失、法律滞后、维权成本高等四大问题 [11]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供国际规则框架、争议解决机制等支持,推动跨境争议解决与数字化权益保护 [11] - 建议搭建传统文化AI素材库,解决AI创作中元素使用混乱问题,强化IP全链条保护 [18][19] 科技创新与文旅融合 - 科技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催化剂,数字技术可活化文化并挖掘在地文化,但需平衡文化底蕴与技术应用 [21] - AI将突破旅游服务"不可能三角",降低演艺制作成本,替代重复性岗位,优化管理决策 [21] - 需深化数字化技术在投资、建设、运营全链条的应用,基于场景验证成果 [21] 供给侧创新与投资生态 - 原创IP竞争力不足与衍生品开发滞后导致收益单一,需提升本土原创能力 [18] - 投资生态失衡表现为社会资本参与度低,建议设立动漫产业引导基金,搭建供需连接平台 [18] - 区域性基金和政府协同可促进文旅金融合作,需加强顶层设计及财政支持 [14][15] 产业融合与社会价值 - 文旅产业具备经济贡献、就业承载、创新空间等支柱产业基础,需结合区域特点培育新增长点 [14] - 文旅可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并通过科技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 [21] - 需处理政府与市场协同、文旅与科技双向赋能等五大关系,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5]
泰康资产:筑牢数智化转型基石,锚定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经济观察报· 2025-05-23 22:00
公司数字金融发展概况 - 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突破四万亿元,数字金融发展迈上新台阶 [1] - 数智化转型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司将其作为核心战略之一,以应对业务条线复杂、资产管理密度大、协同性要求高的业态特征 [2] - 数字金融赋能投资研究能力,提升业务承载能力和运作效率,降低规模增长的边际成本,夯实合规稳健经营 [2] 投研体系升级 - 数字金融为投研体系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基础,公司通过"人+AI+数据+平台"深度融合实现数智化迭代升级 [4] - 投研团队与科技团队协作,构建"宏观-中观-微观"数字化研究体系,支持穿越大周期的投研能力 [4] - 自主研发投资管理平台覆盖"研究-投资-风险-交易"全场景,实现全品种、全规则、全流程集中管理,应对资金来源多样、账户体系复杂等挑战 [4] - 截至2024年末,平台承载投管规模超4万亿元,投资经理管理半径提升2倍,投资效率提升100% [4] - 2024年11月,公司新一代多元资产管理平台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二等奖,体现数字化能力与创新实力 [5][12] 组织协同与合规风控 - 数字金融强化合规风险管理与运营效率,公司通过线上化、自动化、配置化实现投资合规闭环管理 [7] - 已沉淀5万余篇合规政策文档,形成近2万条合规规则,管理效率提升超70% [7] - 信用风险管理中,日均自动处理17000余条舆情,AI关联主体、债项等行业数据,提供实时预警 [7] - 运营管理平台连接"资方"与"投方",与19家托管行实现结算指令电子直连,效率提升90%,估值核算效率提升40% [7] 数智化转型技术布局 - 落实国家信创战略,完成设备与软件更新改造,投资交易、财富等领域应用平台全覆盖,基础平台实现全栈单轨建设 [9] - 2025年AI技术爆发,公司已开发超40个AI大模型应用,涵盖投研、销售、客户服务等场景,探索智能体在核心价值链的应用 [9] - 未来将聚焦投研决策、财富管理等核心价值链,推进AI、平台、数据三大体系融合,构建"智能辅助+人力决策"模式 [10]
20cm速递|2025年消费端有望逐步复苏,创业板医药板块盘中续涨,创业板医药ETF国泰(159377)涨超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0:57
医药生物行业展望 - 2024年医疗行业及消费低迷后2025年消费端有望逐步复苏带动生长激素板块企稳 [1] - 生长激素领域短效产品价格全国联动基本完成集采影响已出清长效产品因结构差异及未纳入医保中短期集采风险较小 [1] - 国内药企研发投入显著提升2020-2024年合计投入85亿元形成差异化管线如IL-1β单抗ADC双抗等品种进展顺利 [1] 医疗器械领域 - 替代趋势明确内窥镜微电生理等细分市场空间大且国产率低 [1] - 行业整体受益于老龄化加速医保支付体系完善及AI技术应用 [1] - 创新药械出海能力及高壁垒领域如血制品麻药成为发展主线 [1] 投资机会 - 政策边际改善叠加估值低位板块结构性机会值得关注 [1] - 创业板医药ETF国泰159377跟踪创业板医药卫生指数399275SZ具有高弹性特点单日涨跌幅可达20% [1]
探迹科技:2025年钢材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5-23 09:35
行业发展背景与转型方向 - 全球工业体系经历"低碳化、智能化、本地化"三重浪潮,中国钢材行业处于产能重构与价值重估关键转折期 [1][19] - 产能过剩问题未完全解决,环保政策(如"双碳"目标)倒逼企业淘汰高耗能产能,转向绿色化生产 [1][19] - 新能源基建、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需求创造结构性机会,推动行业从"粗放式规模扩张"向"精细化价值创造"转型 [1][19] - 提出"绿色化改造、高端化转型、场景化深耕"三大战略路径,助力企业在存量博弈中开辟增量空间 [1][19] 五大核心观点解析 - 政策驱动产能出清与绿色转型:环保政策加速落后产能退出,龙头企业通过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低碳工艺(如氢冶金)成为技术突破重点 [2][18] - 高端钢材需求爆发与国产替代加速: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高端钢材需求显著增长,2024年高端钢材市场规模占比达24%,2025年预计提升至25.5% [3][18] - AI技术重构生产与营销体系:AI应用于生产流程优化、供应链管理及精准营销,某企业使用探迹CRM后意向客户数量增长3倍,开单周期缩短80% [4][18] - 数智化赋能降本增效:数智化工具降低获客成本并提升人效,某企业客户获取时间从4小时/个降至30分钟/个,获客成本降低90% [5][18] - 双循环下的结构性增长策略:国内市场呈现区域分化,海外市场需突破技术认证壁垒,以低碳和数字化能力参与竞争 [6][18] 增量客群与场景化机会 - 建筑行业需求向西部转移,东部侧重高端钢材;机械制造、家电行业以中小客户为主,关注价格与定制化 [7][26] - 光伏行业形成"哑铃型"需求结构,头部企业需要高端定制钢材,中小安装商依赖标准化产品 [7][26] - 农业大棚市场分层明显,从普通热镀锌管到智能温室的轻量化材料均有机会 [7][26] 典型案例与技术应用 - 某不锈钢企业借助探迹拓客工具,意向客户数量从每月13个提升至40个,开单效率提升5倍 [8][25] - 佛山某钢材企业利用地图拓客功能,客户跟进效率提升8倍,每月获客量从500家增至3000家 [8][25] 未来趋势展望 - 行业核心竞争力将聚焦"增量市场挖掘力"与"场景服务重构力",推动从"规模驱动"向"价值驱动"跃迁 [9][20] - 企业需以技术创新(如超导磁体炼钢)、生态协同(绑定下游龙头)和区域精耕(贴近市场布局)应对变革 [9][20] 行业市场规模与政策 - 2024年中国钢材市场规模达8.5万亿元,2025年预计达8.6万亿,同比上升1.1% [36] - 2024年高端钢材市场规模达2万亿元,占比24%,2025年预计达2.2万亿,占比25.5% [36] - 政策推动绿色转型,《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文件加速行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 [36] 行业地区分布与企业总量 - 江苏省和广东省在钢材行业中占比显著,分别达12.84%和10.88% [39][43] - 截至2025年Q1,全国钢铁行业企业总量为689,684家,民营企业占比88.35% [43][44] - 钢材企业注册资本少于500万的占比达70.5%,营业收入少于100万的达51.9% [48] 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壁垒 - 高端特钢进口依存度仍达35%,部分材料被海外垄断,行业需向"精、特、专"转型 [51] - 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等领域成为高景气行业,驱动高端钢材需求 [51] - 行业面临技术工艺壁垒、市场拓展壁垒和企业成长壁垒,中小企业需加速规模化获客 [52][53]
闻泰科技:2025Q1盈利能力复苏,战略转型聚焦半导体业务-20250523
天风证券· 2025-05-23 08: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电子/半导体,6个月评级为增持(调低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闻泰科技受美制裁利润承压,2025Q1业绩回暖恢复增长动能,未来将全面聚焦半导体业务构建全新发展格局 [1][2] - 半导体应用领域市场增长空间广阔,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高ASP产品为业务增长提供驱动力 [4][5] - 考虑主营业务结构变化,下调盈利预测,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由23.36/34.70亿元下调至11.24/21.56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8.88亿元,评级下调为“增持”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35.98亿元,同比增长20.23%;归母净利润-28.33亿元,比上年减少40.1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2.42亿元,比上年减少43.69亿元 [1] - 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30.99亿元,同比减少19.38%;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加82.29%;扣非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比上年同期增加2.41亿元 [1] - 预计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4.14亿元、379.93亿元、420.8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43.73%、-8.26%、10.78% [5] -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4亿元、21.56亿元、28.8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39.68%、91.73%、33.96% [5] 业务情况 - 2024年半导体业务营收147.15亿元,归母净利润22.97亿元,毛利率37.47%;产品集成业务营收584.31亿元,同比增长31.85%,毛利率2.73% [3] - 拟出售产品集成业务资产,集中资源提升半导体业务盈利能力 [3] 市场前景 - 汽车领域占半导体业务收入62.03%,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推进及产品覆盖范围扩展,增长空间广阔 [4] - AI技术驱动工业与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半导体业务在相关应用中增长较快,积累了深厚客户资源 [4] 研发投入 - 2024年投入研发费用18亿元,持续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支撑产品在多领域应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