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效应
搜索文档
西南证券给予东鹏饮料买入评级:增长势能延续,产品矩阵持续完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1 13:24
业务表现 - 能量饮料基本盘稳固 电解质水高歌猛进 [2] - 全国化布局扎实推进 平台化基础持续夯实 [2] - 成本红利与规模效应共振 费用投放加大 [2] 评级结论 - 西南证券给予东鹏饮料买入评级 [2]
百威亚太(01876):延续去库,务实调整
华创证券· 2025-08-01 12:16
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百威亚太(01876 HK)"推荐"评级 目标价10港元[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总收入31 4亿美元 表观/内生同比-7 7%/-5 6%[1] - 2025H1正常化EBITDA 9 8亿美元 表观/内生同比-10 6%/-8 0%[1] - 2025H1正常化归母净利4 7亿美元 同比-14 1%[1] - 单Q2营业总收入16 8亿美元 表观/内生同比-4 6%/-3 9%[1] - 单Q2正常化EBITDA利润率29 7% 表观/内生同比-0 3pcts/-0 2pcts[1][6] 分区域运营情况 亚太西部(中国+印度) - 25Q2中国区收入同比-6 4% 销量内生-7 4% 吨价同增1 1%[6] - 印度高端产品持续放量 亚太西部整体收入同比-2 7% EBITDA利润率提升1 1pcts至30 8%[6] 亚太东部(韩国为主) - 25Q2收入同比-8 4% 销量内生-10 4%(韩国渠道囤货影响) 吨价同增2 2%[6] - EBITDA利润率下降6 5pcts至25 1% 主因高基数及商业投资增加[6] 财务预测 - 2025E-2027E营业收入预测: 63 49/64 80/66 08亿美元 增速1 6%/2 1%/2 0%[2] - 2025E-2027E归母净利预测: 7 62/8 23/8 71亿美元 增速5 0%/7 9%/5 9%[2][6] - 2025E毛利率维持50 4% 净利率提升至12 0%[11]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8 26港元对应2025E PE 18倍 PB 1 3倍[2][3] - 目标价10港元对应2025E PE约22倍[6] 经营展望 - 中国区: Q3延续渠道优化 Q4低基数下有望恢复增长 非现饮渠道高端产品占比提升[6] - 印度区: 高端化加速 产品双位数增长持续[6] - 韩国区: Q3发货节奏正常化 提价效应持续释放[6]
古茗(01364.HK):经营好于年初预期 长期竞争优势稳固
格隆汇· 2025-07-31 13:41
业绩预测 - 预计1H25 non-GAAP净利润为10亿元左右 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1] - 预计1H25收入增长30%左右 同店及新增门店均有贡献 [1] - 上调25/26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9%/7%至22/25亿元 [3] 门店扩张 - 预计1H25门店数量增至约11000家 新增约1100家 [1] - 1-5月签约门店近2000家 因装修产能瓶颈6月才缓解 [1] - 预计全年开店数量或超3000家 3Q开店进度有望加速 [1][2] 同店表现 - 1Q25同店高个位数增长 优于行业 受益于果蔬汁等新品拉动 [1] - 2Q25同店增长超20% 低基数叠加外卖大战刺激需求 [1] - 外卖占比2Q或超50% 杯量提升利好加盟商盈利改善 [1] 产品结构 - 4Q24起提升咖啡销售占比 扩展早餐场景 [1] - 6月咖啡出杯量占比或提升至10%以上 [2] - 当前配备咖啡机门店约8000家 咖啡机销售增厚收入 [1][2] 利润率 - 预计1H25毛利率在低基数下扩张 但咖啡机毛利率较低部分抵消 [2] - 规模效应带动SG&A费用率下降 预计净利率提升1ppt左右 [2] - 咖啡专项推广及品牌升级营销增加短期费用 [2] 行业竞争 - 外卖补贴提升价格敏感度 但公司可利用补贴进行拉新及新品推广 [2] - 数字化 私域沉淀和供应链优势使公司不依赖单一平台 [3] - 长期看好公司份额提升趋势 竞争优势稳固 [3] 估值 - 当前交易在24 0/20 1倍25/26年P/E [3] - 维持目标价28港币 对应29 0/24 3倍25/26年P/E [3] - 目标价隐含21%上行空间 [3]
抢钱的咖啡,瑞幸单季度冲至123.6亿营收,CEO豪言:海外照样能卷
36氪· 2025-07-31 11:47
近日,瑞幸咖啡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该季度瑞幸实现总净营收123.5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劲增47.1%,再创单季纪录;净 利润达到12.5亿元,同比增长44%。得益于规模效应,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攀升至13.4%。 此外,瑞幸延续了"狂飙"式的开店速度,单季净新增门店高达2109家,季末门店总数突破26206家。 亮眼的数据背后,瑞幸高速扩张的模式是否真的稳如磐石? 加速开店与盈利能力 言下之意,瑞幸相信"大规模+高效率"仍是穿越周期的法宝,公司有信心在高速扩张的同时保持增长质量。然而,业绩结果是否能支撑这样的乐观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对瑞幸总部而言,这种"店海战术"短期换来了营收和市场份额的狂飙,但长期隐患正在浮现。最直接的表现是单店业绩的下滑。由于新店 大量分流客源,瑞幸老店的销量正在被摊薄。 据财报披露,2024年,瑞幸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6.7%,而上一年这一指标是增长21%。随着2025年初补贴收缩、开店放缓,这一趋势开始扭转 (2024年Q4同店日均销售量已单月转正,2025年有望回归正增长),但从瑞幸此前超高速的扩张不难看出的确透支了部分消费需求。 面对上述 ...
瑞幸咖啡上半年营收超212亿元,二季度业绩实现稳步提升
财联社· 2025-07-30 22:29
行业趋势 - 现制饮品行业加速咖啡消费市场教育与饮用习惯培养 [1] - 咖啡赛道竞争围绕产品创新、门店扩张和用户体验展开 [2] 公司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123.59亿元(17.23亿美元),同比增长47.1% [1] -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61.8%至17亿元,营业利润率提升至13.8% [1] - 第二季度总净收入超过星巴克中国同期营收两倍(星巴克中国区净收入7.9亿美元) [1] - 上半年总净收入212.24亿元,创历史新高 [1] 门店与销售表现 - 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13.4%,超过一季度8.1%的水平 [2] - 联营门店收入同比增长55%,大幅高于2024年同期的24.5% [2] - 门店总数达26206家,净新开门店2109家(日均新增23家) [4] - 海外门店89家,同比增长140%(上年同期37家) [4] 产品创新与营销 - 夏季推出"百卡冰咖季"系列,包括羽衣轻体果蔬茶、长安的荔枝系列等 [2] - 羽衣轻体果蔬茶上线两周销量突破1120万杯 [2] - 2025年上半年与多邻国、海绵宝宝等IP联名,提升品牌影响力 [8] - 与热播剧《长安的荔枝》合作推出主题产品及周边 [8] 供应链与运营效率 - 计划2025-2029年向巴西采购24万吨咖啡豆 [5] - 厦门烘焙工厂动工,未来年咖啡烘焙总产能将达15.5万吨 [6] - 数字化覆盖全链路,实现需求预测、资源调配、门店效率优化 [6] 用户增长 - 二季度新增交易客户数超2870万,月均交易客户数同比增长32%至9170万 [8] - 累计交易客户数突破3.8亿 [8] 战略与展望 - 聚焦规模增长,强化供应链、产品创新与用户洞察 [9] - 未来关注市场份额增长,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9]
中金:维持古茗目标价28港元 评级“跑赢行业”
智通财经· 2025-07-30 14:40
财务表现与预测 - 上调2025年及2026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9%及7%至22亿元及25亿元 [1] - 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长30% non-GAAP净利润达10亿元 [1][2]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提升约1个百分点 [3] 估值与评级 - 当前交易于2025年及2026年24.0倍及20.1倍市盈率 [1] - 维持目标价28港币 对应2025年及2026年29.0倍及24.3倍市盈率 [1] - 目标价隐含21%上行空间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1] 门店扩张与运营 - 预计2025年上半年门店数达约11000家 新增约1100家 [2] - 1-5月签约门店近2000家 因装修产能瓶颈致第二季度部分积压 [2] - 装修产能瓶颈6月缓解 第三季度开店进度有望加速 [2] - 全年开店数量或超3000家 [4] 同店销售表现 - 第一季度同店高个位数增长 受益于果蔬汁等新品拉动 [2] - 第二季度同店增长超20% 受益低基数及外卖大战刺激 [2] - 外卖占比第二季度或超过50% 杯量提升改善加盟商盈利 [2] - 下半年同店或因基数及补贴退坡回归常态化 但仍优于行业 [4] 产品结构与战略 - 第四季度至今提升门店咖啡销售 扩展早餐场景 [2] - 咖啡机销售增厚上半年收入 当前配备咖啡机门店约8000家 [2][3] - 6月咖啡出杯量占比或提升至10%以上 [3] - 6月重点通过外卖平台推广咖啡新品 [4] 成本与费用控制 - 规模效应带动毛利率在低基数下扩张 但咖啡机低毛利率部分抵消升幅 [3] - 第二季度加大咖啡产品市场推广 包括聘请代言人及社交媒体营销 [3] - 规模效应推动SG&A及其他费用率下降 [3] 行业竞争与定位 - 外卖补贴大战刺激行业需求 公司利用补贴进行拉新及新品推广 [2][4] - 已通过数字化私域沉淀及供应链建立不依赖单一平台的基础 [4] - 补贴退坡后竞争更注重品牌价值及体验稳定性 看好公司份额提升趋势 [4]
侃股:巨头合并进一步提升投资价值
北京商报· 2025-07-20 18:31
合并交易概况 - 中国船舶以新增30.53亿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证监会批准 [1] - 交易涉及总资产数千亿元,刷新A股吸收合并规模纪录 [1] 行业影响 - 合并标志中国船舶工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迁阶段 [1] - 强强联合为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提升提供参考 [1] 规模效应 - 资源整合优势显著,集中研发力量、技术专利及生产设备 [1] - 大规模生产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效率并增强价格竞争力 [1] - 规模效应提升盈利能力,吸引资金流入并推动股价上升 [1] 市场竞争力 - 合并打造综合实力更强的行业领军者,扩大市场份额 [2] - 多元化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如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结合案例 [2] - 竞争力提升增加资本市场吸引力,强化投资价值 [2] 协同效应 - 文化、管理、技术整合实现优势互补 [2] - 创新产品与成熟销售渠道结合加速市场推广 [2] - 协同效应创造超额价值,提升投资回报潜力 [3]
财经点评:“不想卷,不怕卷”的美团,要学学软实力
观察者网· 2025-07-18 12:18
公司战略与竞争态势 - 公司首次公开回应"外卖大战" 强调"善战但不好战" 承认过去对外沟通不足 [1] - 公司在历次行业竞争中展现出独特生存轨迹 从百团大战到外卖业务均能在长期博弈中占据重要市场位置 [1] - 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表示公司是被动卷入竞争 但能用比对手更少资源应对 [2] 核心竞争优势 - 精细化运营能力:补贴策略基于十年积累的精准方法 包括用户分层 券型设计和商户协同 避免出现"负订单"等运营事故 [2] - 规模效应护城河:拥有7.7亿用户 1450万年活跃商户和336万月均连接骑手 在高价值订单(客单价30元以上)中占据70%份额 [3] - 本地商业垂直整合能力:擅长优化本地供应链而非依赖流量 通过效率提升创造可持续模式 该能力难以被跨行业巨头复制 [3] 公众沟通与社会形象 - 公司承认公众形象缺乏"活人味" 过去因沟通不足导致骑手福利改进(如8分钟免责时间 16亿元夏季补贴)和佣金结构(实际6%-8%技术服务费+配送费)未被充分认知 [5] - 需要建立更透明的沟通机制 用大众语言解释商业模式 目前3%-4%的利润率常被误对比高利润电商 [6] - 大众点评品牌因过度商业化削弱公信力 公司面临从商业赢家转型为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提供者的挑战 [7] 行业地位与发展方向 - 公司已成为覆盖外卖 闪购 到店消费的生活服务巨头 与数百万骑手构成民生基础设施 [1][4] - 需构建社会价值叙事能力 沟通与商战同等重要 首次高管访谈仅是转型起点 [7][8]
极兔速递-W(1519.HK):海外电商强Β+公司Α 有望实现量利高增
格隆汇· 2025-07-18 03:15
业务表现 - 2025Q2东南亚市场业务量达16.9亿票,同比+65.9%(2025Q1同比+50.0%),增速环比提升[1] - 2025H1东南亚/中国/新市场分别完成32.3/106.0/1.7亿票,同比分别+57.9%/+20.0%/+21.7%[1] - 2025Q2中国市场业务量56.1亿票(同比+14.7%),新市场0.9亿票(同比+23.7%)[1] - 2024年东南亚市占率28.6%,2025H1有望进一步提升[1] 价格策略 - 东南亚市场单票收入降幅较大,因实施激进价格政策换取业务量增长[1] - 2025H1或维持价格策略以获取更多市占率[1] 资本投入与成本优化 - 东南亚市场运营干线车辆5400辆(同比+1600辆),自有车辆1800辆(同比+300辆),自动化分拣设备57套(同比+10套)[2] - 中国市场运营干线车辆6500辆(同比+600辆),自有车辆4900辆(同比+700辆),自动化分拣设备270套(同比+65套)[2] - 新市场运营干线车辆260辆(同比+60辆),自动化分拣设备10套(同比+8套)[2] - 规模效应和精细化管理有望延续三市场降本趋势[2] 市场机遇 - 东南亚市场受益电商平台需求红利及社交电商兴起,保持中立电商赋能者定位[2] - 中国市场受益社交电商增长[2] - 新市场受益经济增长及电商零售快速发展[2]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计118.52/133.77/149.94亿美元,同比+16%/+13%/+12%[3]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3.68/6.11/8.97亿美元,同比+266%/+66%/+47%[3] - 2025-2027年PE分别为28.95/17.42/11.87倍[3] - 目标价15.2港元(东南亚30x PE/中国10x PE/新市场30x PE)[3]
伊利股份(600887):平台化的乳企龙头,引领行业高质量转型
国信证券· 2025-07-16 16:4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伊利股份“优于大市”评级 [4][5][14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伊利股份是平台化乳企龙头,发展行稳致远,是典型长久期资产,2021 年收入站稳千亿后转向利润优先,盈利能力提升且承诺高分红比例 [1] - 乳制品需求平稳复苏,供需拐点或将在 2025 年四季度或 2025 - 2026 年出现,中长期行业规模预计增长 [2][3][59] - 伊利核心竞争力在于全国化品牌与渠道基础上的成本优势和效率领先,多品类布局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3]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给予 2025 年 19 - 20xPE,合理价格区间有溢价空间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平台化的乳企龙头,行稳致远 - 伊利从内蒙走向中国乳业第一,发展历经初创、跑马圈地、平台化、盈利提升四个阶段,2024 年乳业收入 1158 亿元,归母净利润 85 亿元 [24] - 液奶是核心业务,2024 年收入 750.03 亿元,占比降至 65%;奶粉、冷饮、奶酪协同发展,奶粉 2016 - 2024 年收入 CAGR 达 22.37%,成为行业第二 [26] - 股权结构整体稳定,最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 11.35%,高管持股绑定利益,且持续进行股权激励 [33] 乳制品:需求平稳复苏,供需拐点或将到来 - 需求端:2018 年至今行业步入成熟期,2024 年零售额 5600 亿,预计 2025 年液奶零售额低单下滑;白奶更景气,低温奶增长潜力大 [38][41] - 供给端:2021 年起奶价下行,当前生鲜乳价格跌到 2011 年水平,2024 年上游淘牛 30 万头,预计 2025 年底至 2026 年供需拐点到来 [2][59] 竞争力:组织先行,战略驱动,构建品牌壁垒 - 壁垒:伊利核心竞争力是成本优势和效率领先,人均创收/创利稳定提升,毛销差及盈利能力领先行业 [66] - 展望:常温奶份额优势明显,奶粉业务突围,婴配粉行业第二、成人粉第一,奶酪靠餐饮端驱动,冷饮平稳增长 [83] 投资逻辑:多品类稳健发展,抗风险能力强,盈利有望稳步提升 - 短期:2024 年上游存栏去化,2025 年底或迎原奶供需拐点,若奶价回升,伊利减值损失缩小,业绩弹性大 [93][96] - 长期:奶粉等高盈利品类占比提升,费效比提高,盈利能力逐步提升;自由现金流改善,股息率在食品饮料行业领先 [99] 财务分析与盈利预测 - 财务分析:2017 - 2024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 CAGR 分别为 8.0%和 5.0%,盈利能力领先行业,ROE 约为行业平均两倍;有息负债率提升,偿债能力适中;经营效率领先 [112][117][121] - 盈利预测:预计 2025 - 2027 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 1193.38、1224.98、1254.38 亿元,同比 3.1%、2.6%、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3.09、122.22、131.52 亿元,增速 33.8%、8.1%、7.6% [130][133] 估值与投资建议 - 绝对估值:采用 FCFF 估值法,合理价值区间为 31.5 - 34.0 元 [141][143] - 相对估值:给予 2025 年 19 - 20xPE,合理价格区间为 33.8 - 35.6 元,对应市值区间有 23% - 30%溢价空间 [4][146] - 投资建议:综合估值结果,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