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
搜索文档
南山铝业:紧抓航空板国产替代新机遇,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利润总额53.48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19:59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3.25亿元,同比增长8.66%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3.48亿元,同比增长20.58%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7.51亿元,同比增长10.02% [1] - 公司实施利润分配方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84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超30亿元 [3] - 公司在2025年中期已向全体股东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62亿元(含税) [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80,974,489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70% [3] 业务与产业链 - 公司已形成从热电、氧化铝、电解铝到铝型材、铝板带、铝箔的完整铝加工产业链 [1] - 主要产品包括上游的电力、氧化铝、铝合金锭以及下游的铝板带、铝型材、铝箔 [1] - 铝板带产品主要用于加工航空板、汽车板、罐体罐盖料 [1] - 工业型材产品主要应用于集装箱、光伏产品、新能源车用铝材、轨道交通 [1] 战略与市场地位 - 公司以汽车板和航空板产品为突破口构建自主创新高地,在大交通领域构建“技术研发-产品认证-产能扩张”的协同生态 [1] - 在航空材料领域,公司拥有完备的工艺技术,为全球航空市场打造供应链解决方案,打破了国外巨头的垄断 [2] - 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为波音、空客等全球知名主机厂提供航空铝合金材料的企业 [2] - 公司是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的核心铝材供应商之一,并已参与C929部分产品的研发工作 [2] - 在商用飞机制造材料中,铝合金材料占比达到65% [2]
政策隐藏利好兑现,新基建的背后逻辑
虎嗅· 2025-10-29 18:41
重要文件隐藏利好兑现与新基建逻辑 - 能源金属板块大幅上涨近5%,战略资源品涨幅超过3% [2] - 新能源板块整体上涨约6%,其中光伏和电池板块表现突出,涨幅达5%至6% [2] - 电网建设领域的龙头公司股价涨幅同样超过5% [2] - 官方文件通过调整重点顺序释放信号,将“现代化产业体系”置于首位,“科技攻关”次之,暗示对新基建的重视 [2] - 新基建被解读为提升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实现更高运营效率、更低成本及更完善配套的关键 [2] 中美谈判的潜在利好 - 中美谈判可能释放两个利好,并对相关行业产生影响 [1]
中新赛克涨2.14%,成交额1.0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481.9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9 11:1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9日盘中股价上涨2.14%至31.09元/股,成交额1.06亿元,换手率2.14%,总市值53.09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81.90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281.45万元(买入433.80万元,卖出152.35万元),大单净买入200.45万元(买入1592.51万元,卖出1392.06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22.45%,近5日、近20日、近60日分别上涨7.06%、12.73%和11.35%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3年2月8日,于2017年11月21日上市,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 [1] - 主营业务为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网络内容安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宽带网产品31.39%,移动网产品24.54%,网络内容安全产品24.19%,其他13.60%,物业及租赁收入3.25%,数据与网络安全产品2.31%,数据运营产品0.71% [1] 行业归属与股东情况 - 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计算机设备-其他计算机设备,概念板块包括深圳国资、MSCI中国、广东国资、新基建、融资融券等 [2] - 截至10月20日股东户数为2.50万,较上期减少4.23%,人均流通股6494股,较上期增加4.42%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汇丰晋信中小盘股票(540007)为新进股东,持股206.70万股,位列第七大流通股东 [2]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4.13亿元,同比增长13.93% [2] - 2025年1-9月归母净利润为-1063.07万元,但同比大幅增长77.3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46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8537.60万元 [2]
中国银河证券:建筑新订单景气度回升 管网建设景气高
智通财经网· 2025-10-29 09:28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国银河证券发布研报称,建筑业新订单景气度有所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 放缓。"十五五"时期预计将建设改造地下管网超过70万公里,新增投资需求超过5万亿元。适度超前新 基建,优化政府投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荐稳增长、高股息、出海、新基建、区域建设等主 线。 中国银河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建筑业新订单景气度有所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 9月,建筑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42.2%,比上 月提升1.6个百分点;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7.2%,比上月下降7.4个百分点;建筑业销售价格指数为 48.1%,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39.7%,比上月下降3.9个百分点,行业景气度有 所回升。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1535亿元,同比下降0.5%,增速比1-8月下降1pct。 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管网建设未来景气高 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风险;新签订单下滑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政策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 增加的风险。 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降幅均略有扩大,竣工和新开工降幅收窄 1-9月,房地产投 ...
央行重启买债,意味着什么?
虎嗅· 2025-10-28 18:46
本篇评级为★★★,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央行重启买债,意味着什么?关注新基建 为何选在此时恢复?个人理解是为了配合年底财政发力。2025年即将结束,马上进入2026年,也就 是"十五五"规划第一年。我国讲究"开门红",许多重大项目、大资金要提前布局,这是政策常用做法。 货币政策与财政此时同时发力,也就顺理成章。 本文为妙投付费内容,上述仅为摘要,购买本专栏即可解锁完整内容。新用户可免费领本专栏7天阅读 体验机会,在妙投APP-我的-权益兑换 输入"妙投888"即可领取。 新闻解读评级说明:五星重磅,四星重要,三星级以下大家选择听。 1、央行重启买债,意味着什么?关注新基建 我们一起来看几条热点消息,同时也分析一下今天市场:几大指数微微下跌,有点扰乱大家心神。我们 一起找找"定力",看看随着10月底到来,到底是利好要出尽,还是我们正处于牛市的半途中。 新闻第一条来自央行。昨天央行透露将重启二级市场国债买卖,这会对债市、股市产生什么影响?立竿 见影的效果就是:今天债券市场略微走牛,价格向上。央行所说的"重启二级市场国债买卖",其实大概 率就是"买国债"。这个动作已暂停了大半年。2025年年初时,由于国债市场 ...
北新路桥:公司有能力承接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证券日报网· 2025-10-28 18:11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为大型国有建筑上市公司,具备承接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能力 [1] - 公司遵循“深耕疆内、拓展疆外、优化海外”的战略发展理念进行市场布局 [1] - 公司国内外市场多点布局,承揽区域广阔 [1] 业务范围与项目类型 - 承揽项目类型多样,以公路、市政等传统建筑业板块为主 [1] - 业务进一步涉足新基建等新板块 [1] - 实施项目主要包括公路工程(各等级公路、隧道、特大桥等)、市政工程(市政道路、地铁)、铁路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等 [1] 核心竞争力与资源 - 公司拥有大量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 [1] - 能够针对不同施工环境采用相适应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措施 [1] - 有效增强了公司承揽工程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1] 区域发展与政策响应 - 公司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施工优势,积极投身新疆各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1] - 公司将继续积极研究并响应国家各项政策引导 [1] - 公司计划有机结合区域优势与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的项目,为新疆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1]
投资要有效才投,消费无条件优先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2025-10-28 15:34
宏观政策核心任务 - 大力提振消费是下一阶段宏观政策最核心任务,发展服务业可大规模吸纳就业 [3]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 [2] -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需要较大提振消费力度才能实现 [5] 消费与投资关系 - 四中全会公报将“大力提振消费”与“扩大有效投资”并列,但投资必须有效,消费则无条件优先 [5] -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增长4.5%,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4.6%,餐饮收入增长3.3% [2] - 9月份社消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3%,餐饮收入增长0.9%,显示国内大循环尚不畅通 [2][5] 有效投资方向 - 有效投资重点从传统基建转向新基建,前三季度公路、铁路等传统基建投资明显下滑 [6] - 新基建核心是保障电力,算力中心、新型电力系统等支持高科技突围的投资将持续增加 [6] - 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主要投向新基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数字经济、绿色低碳、重大科技安全,几乎没有传统基建份额 [9] 新基建资源配置 - 新基建项目筛选需看市场真实需求,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8] - 基础设施布局需根据地区资源禀赋,例如西部利用绿电优势发展计算,东部远程调用,实现“东数西算” [8] - 明确债务红线,考察新基建项目是否有现金流,统筹资源优先流向 [8] 民生保障与服务业发展 - 财政补养老金缺口占比从2013年5.3%提升至2024年约9%,预计“十五五”期间可能被动抬高到12%左右,支出总额或超过4万亿元 [11] - 兜牢养老、育幼、生育补贴等民生底线,居民才敢将当期收入转为消费 [11] - 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如游艇经济、低空经济、外资体检、高端康养,以大规模吸纳就业 [13][14] 四季度政策预期 - 四季度仍可能推出增量措施,但政策见效需时间累积,市场关注不能短期化 [3][15] - 央行继续降息是关键,宏观政策力度可以更大一些,但年末大规模出台刺激政策的可能性减小 [15] - 若PPI、CPI好转乃至转正,将意味着社会需求上升,企业盈利增长,市场步入良性循环 [15]
深南电路涨2.04%,成交额10.8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959.35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8 10:4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8日盘中股价上涨2.04%至225.58元/股,成交金额10.86亿元,换手率0.74%,总市值1504.0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959.35万元,特大单买入1.62亿元(占比14.94%),卖出1.68亿元(占比15.51%)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37.45%,近5个交易日、近20日、近60日分别上涨12.12%、5.02%、55.38% [2] - 今年以来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10月24日龙虎榜净买入3.80亿元,买入总计7.18亿元(占总成交额28.00%) [2]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业绩 - 公司主营业务为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收入构成为:印制电路板60.01%,封装基板16.64%,电子装联14.14%,其他(补充)5.80%,其他产品3.40% [2] - 2025年1月-6月实现营业收入104.53亿元,同比增长25.63%,归母净利润13.60亿元,同比增长37.75%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4.41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7.44亿元 [3]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元件-印制电路板,概念板块包括半导体、芯片概念、集成电路、新基建、汽车电子等 [2] 股东结构变动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5.32万,较上期减少9.48%,人均流通股12502股,较上期增加43.62%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1423.69万股,较上期增加418.09万股 [3] - 多只沪深300ETF增持,包括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至487.87万股,易方达沪深300ETF增持至341.70万股等 [3] - 华安媒体互联网混合A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183.54万股,易方达上证50增强A等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专访李迅雷:投资要有效,消费无条件优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22:23
核心政策方向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1] - 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 [1] - 宏观政策需持续发力、适时加力,政策见效需要时间累积 [4][14] 消费市场现状与展望 -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4.6%,餐饮收入增长3.3% [1] - 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3%,餐饮收入增长0.9% [1] - 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但9月餐饮收入增速仅0.9%,网约车订单下滑,显示国内大循环仍不畅通 [6] - 消费被置于无条件优先地位,未来服务消费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6][7] 投资重点与结构变化 - 投资必须有效,重点从传统基建转向新基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7][10] - 前三季度公路、铁路等传统基建投资明显下滑 [7]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5000亿元,主要投向新基建和硬科技领域,与传统基建份额几乎无关 [9][10] - 有效投资案例包括为支持AI算力而持续扩大电力供给,建设算力中心、新型电力系统等 [7] 新基建发展路径 - 新基建布局需匹配市场真实需求,结合能源禀赋,例如利用西部绿电进行计算的“东数西算”工程 [9] - 项目筛选需明确债务红线,关注现金流,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来统筹资源优先流向 [9] 民生保障与服务业发展 - 2022年至2031年间中国每年将有约2000万人退休,财政补养老金缺口占比从2015年的4%提升至2024年的9%,“十五五”期间可能升至12% [12] - 需兜牢养老、育幼、生育补贴等民生底线,以提升居民消费意愿 [12] -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关键,建议逐步放开游艇经济、低空经济、外资体检、高端康养等领域 [13] - 通过在国内放开高端服务供给,将高收入人群的消费留在国内,从而带动配套就业和税收 [13] 政策预期与市场信号 - 央行继续降息是关键,宏观政策力度可以更大一些 [14] - PPI和CPI转正将意味着需求上升和企业盈利增长,市场步入良性循环 [14] - 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非标配政策正在累积形成有效力量 [14]
专访李迅雷:投资要有效,消费无条件优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21:49
宏观政策核心任务 - 大力提振消费是下一阶段宏观政策最核心任务[4] - 宏观政策眼光不能短期化,需将各部委下半年陆续出台的政策加总考虑,四季度仍可能推出增量措施[4] - 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央行继续降息是关键[15] 消费与内需分析 -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增长4.5%,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4.6%,餐饮收入增长3.3%[1] - 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3%,餐饮收入增长0.9%[1] - 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但9月份餐饮收入增速为0.9%、网约车订单下滑,表明国内大循环不畅,核心症结是有效需求不足[6] - 未来服务消费比重将进一步提高,需将资金投入到人和服务场景,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6] 投资策略导向 - 投资必须有效,消费则无条件优先,差别在于“有效”二字[7] - 有效投资方向是从传统基建转向电力、算力等新基建,以支持高科技突围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7] - 公路、铁路等传统基建前三季度投资明显下滑,应顺势降低其规模和增速[7] - 新基建项目筛选需看市场真实需求和明确债务红线,确保有现金流,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9] 新基建与政策性工具 - 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主要投向新基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用于托底投资增速,项目清单聚焦数字经济、绿色低碳、重大科技安全等硬科技领域[10] - 与2022年不同,此次政策性工具几乎没有传统基建份额[10] - 新基建布局需根据地区资源禀赋,例如利用西部绿电优势发展算力,实现“东数西算”[9] 民生保障与就业 - 2022年至2031年十年间,中国每年有2000万人退休,财政补养老金缺口占比从2015年的4%提升至2024年的9%,“十五五”期间可能升至12%左右[13] - 需兜牢养老、育幼、生育补贴等民生底线,以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公共消费规模将刚性扩张[13] - 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包括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以吸纳就业[13] - 建议逐步放开游艇经济、低空经济、外资体检、高端康养等领域,让高收入人群将消费留在国内[14] 供需循环与市场建设 - 需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1][6] - 要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消除“内卷”,使价格合理回升,解决供需不平衡矛盾[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