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国产化
icon
搜索文档
瑞萨退出SiC功率半导体赛道,中国厂商崛起
日经中文网· 2025-05-31 16:07
瑞萨电子战略调整 - 公司解散高崎工厂碳化硅团队并放弃生产新一代碳化硅功率半导体 原计划2025年初投产[1][3] - 调整原因为EV销售增长放缓及中国半导体制造商在政府补贴下增产导致盈利困难[1][3] - 公司转向调整使用传统材料硅的功率半导体生产计划[3] 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市场动态 - 2024年碳化硅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910亿日元 同比增长18% 但低于此前预测的4915亿日元[3] - 欧洲补贴结束导致EV销售低于预期 中国企业增产引发供应过剩和价格下跌[3] - 碳化硅相比传统硅能承受更大电流 可延长EV续航里程[3][4] 中国企业市场表现 - 2024年碳化硅功率半导体销售额前10名中比亚迪等3家中国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达8 8% 接近1成[4][5] - 比亚迪2024年市场份额超过罗姆升至第5位 并发布自研碳化硅技术实现充电5分钟行驶400公里[5][6] - 嘉兴斯达半导体新晋前10 中国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较2023年提升3 7个百分点[4] 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支持 - 中国政府通过"中国制造2025"政策推动半导体国产化 提供巨额补贴支持[7] - 车载半导体因非尖端技术未被美国出口管制限制 中国企业持续采购海外设备提升竞争力[7] - 地方政府参与出资建设新工厂 如杭州士兰微电子在厦门扩产 产品价格低于欧美厂商[7] 技术竞争格局 - 碳化硅功率半导体为EV电力效率关键零部件 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开发上取得突破[4][5] - 比亚迪实现从晶圆到成品的全链条技术自主化 并加速商业化应用[5] - 行业评估显示中国企业技术已与欧美厂商无差距 本土供应链优势显著[7]
早盘直击 | 今日行情关注
市场表现 - 周四A股结束数周缩量盘整 全天放量反弹 个股和板块表现优异 上涨个股数量超过4400家 [1][3] - 31个一级行业中仅4个下跌(美容护理 银行 食品饮料 石油石化) 领涨板块为计算机 医药生物 电子 国防军工 通信 显示市场风险偏好上升 [3] - 美股期指隔夜明显上涨 29日亚太股市普遍上涨 主因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暂停特朗普政府4月2日宣布的加征关税政策 [1] 后市展望 - 关税事件出现超预期变化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5月28日裁定令市场情绪回暖 但后续演进仍存不确定性 包括特朗普当局是否上诉 上诉期间关税执行情况等 [1] - 关税事件后续影响持续好转是确定事实 但好转进程可能快速或波折 [1] 热点板块 - 消费板块(乳制品 IP消费 休闲旅游 医美)受政策对冲预期支撑 为2025年重点方向 [2] - 机器人国产化趋势明确 产品形态从人形向四足/功能型扩展 关注传感器 控制器 灵巧手等细分领域 5-6月关注机器人格斗大赛进展 [2] - 半导体国产化趋势延续 重点关注半导体设备 晶圆制造 半导体材料 IC设计 [2] - 军工板块2025年订单回升预期增强 地面装备 航空装备 军工电子等子板块一季报已现触底迹象 [2] - 创新药经历4年调整后迎来收获期 2024年三季度起连续三个季度净利润增速为正 2025年或迎基本面拐点 [2]
高盛 TechNet China 2025 重磅总结!半导体国产化 + AI 服务器 + 智能驾驶关键看点
智通财经· 2025-05-29 19:19
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科技网络大会聚焦AI需求、半导体国产化、智能驾驶、AI应用和边缘设备五大主题 [1][2] - AI推理需求上升推动边缘端大语言模型设备普及 [2][3] - 半导体国产化趋势下,供应链持续投资技术发展和本地产能扩张 [3][4] - 智能驾驶和Robotaxi商业化加速,带动相关芯片和系统需求 [2][9] - AI软件在ToC和ToB领域的用户基数和货币化潜力扩大 [2][12] 半导体 - 芯原股份扩展GPU IP/AI IP和Chiplet平台以满足AI推理需求 [3] - 斯达半导2025年收入增长驱动力来自SiC器件渗透率提升和家电用IPM扩展 [4] - 中微公司受益于本土半导体产能投资,产品扩展至刻蚀、沉积等领域 [4] - ASMPT预计AI和高计算芯片推动TCB工具需求复苏 [4] - 天岳先进看好800V电动车和AR眼镜推动碳化硅衬底需求 [5] - 英诺赛科GaN产能目标扩展至2万片/月,覆盖消费电子和电动车应用 [5][6] - 长电科技2025年大幅增加资本支出,新工厂释放先进封装产能 [6] - 晶盛机电增加8英寸碳化硅产能,开发新型半导体设备 [6] AI服务器、智能手机、PC供应链 - 舜宇光学车载镜头出货量增长受智能驾驶功能规格升级驱动 [7] - 领益智造在折叠屏手机、AI服务器散热和AI眼镜领域技术升级 [7] - 华勤技术预计2025年收入两位数增长,数据中心和汽车电子贡献显著 [7] - 华丰电子扩展连接器产能,客户群覆盖中国服务器品牌和云服务商 [8] - 蓝思科技产品扩展至人形机器人、AI眼镜和智能汽车领域 [8] Robotaxi和智能驾驶 - 地平线机器人HSD系统2025年量产,支持城市NOA功能,积累310个车型定点 [9] - 亿航智能EH216-S加速商业化,产能扩张覆盖观光和空中出租车市场 [9] - 亿咖通SoC和中央计算平台赋能OEM快速推出智能汽车 [10] - 知行科技推出基于地平线J6芯片的域控制器,满足多样化需求 [10] - 黑芝麻智能预计2025年AD/ADAS推动收入两位数增长 [11] AI软件 - 金山办公WPS 365企业渗透率提升,WPS AI扩展ToC用户基础 [12] - 美图公司AI生产力工具订阅增长,付费率有提升空间 [12] - 商汤科技推出SenseNova V6模型,探索AI驱动用户案例 [12] - 北森控股预计2026年AI人力资源应用货币化加速 [13]
H20受限英伟达痛失20亿!下一步转战机器人?
搜狐财经· 2025-05-29 14:05
英伟达业绩与半导体市场 - 英伟达一二季度营收略超预期 但因25亿美金H20无法发货导致二季度直接损失20亿美金 [1] - 排除H20费用计提45亿后毛利率达71.3%略好于预期 但计入后可能低于预期 [1] - 中国大陆2024年半导体设备支出达49.55亿美金 同比增长35% 保持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地位 [1] -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2024年总规模117.14亿美金 同比增长10% 中国贡献最大增量 [1] 半导体产业链新趋势 - 英伟达转向机器人+自动驾驶领域 预计将开发数十亿台机器人和数亿辆自动驾驶汽车 [2] - 半导体产业链持续回暖 全球和中国半导体销售额连续六个季度正增长 [2] - 中芯国际一季度工业及汽车相关收入同比大涨75.2% 国内设备厂商2024Q4营收增长33% 2025Q1加速至37% [2] - AI服务器 智能汽车和机器人等新场景推动芯片产能扩张 上游设备材料厂商直接受益 [2] 中国市场与国产化进程 - 美国法院叫停对贸易逆差国加征高额关税政策 短期利好中国半导体产业链 [2] - 客户对国产设备采购意愿增强 国产化进程加速 北方华创等设备厂商迎来窗口导入期 [5] - 半导体设备ETF(SH561980)前十大重仓均为设备材料龙头 两行业占比达69% [3] - 最近5天半导体设备ETF(561980)累计净流入1244万 资金持续布局设备材料板块 [5]
早盘直击 | 今日行情关注
市场表现 - A股全天缩量窄幅震荡,振幅仅19点,交易量较周一出现萎缩 [1][4] - 上证指数在60日均线处得到支撑,显示内在趋势正在变强 [1] - 31个一级行业涨跌互现,领涨板块包括纺织服饰、医药生物、美容护理、环保、房地产 [4] - 下跌板块中跌幅靠前的是有色金属、电子、汽车、机械设备、通信 [4] 后市展望 - 指数突破3月高点需要增量催化剂,如增量政策、新的贸易谈判进展、经济指标明显回升 [2] - 美国与欧盟关税谈判波折导致全球资本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后续谈判存在不确定性 [2] - 降准降息落地及贸易谈判第一阶段成果兑现,市场进入新行情阶段 [1][2] 热点板块 - 消费板块关注乳制品、IP消费、休闲旅游、医美等基本面景气度较高的细分领域 [3] - 机器人国产化趋势明确,关注传感器、控制器、灵巧手等配套产业链机会 [3] - 半导体国产化聚焦半导体设备、晶圆制造、半导体材料、IC设计等环节 [3] - 军工板块订单回升预期增强,地面装备、航空装备、军工电子等子板块一季报触底 [3] - 创新药连续三个季度净利润增速为正,2025年预计迎来基本面拐点 [3]
奉贤民企打破海外垄断 超高纯金属靶材全球份额占近两成出货量占四成 在纳米级精进 为“中国芯”打通链路
解放日报· 2025-05-25 10:05
半导体靶材行业 - 半导体靶材是芯片制造中用于形成金属薄膜的关键材料,纯度要求高达99.999%或更高,直接影响芯片性能和良率 [1][2] - 全球半导体靶材制备技术长期被国外少数企业垄断,但近年中国企业在超高纯金属靶材领域取得突破,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近20% [1] - 靶材制备技术位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牵动整个系统的运转精度,对万亿美元级半导体产业具有战略意义 [3] 同创普润公司 - 同创普润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芯片制造用超高纯金属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已建立纯度达99.9999%的现代化生产线 [3] - 公司从核心技术到产业设备全部实现自研可控,在集成电路国产化产业链中打通了关键链路 [3] - 公司超高纯金属靶材已占据全球出货量的40%,覆盖从90纳米到3纳米制程的国产芯片 [4] - 2023年成为全球第二家实现超高纯锰量产的企业,正加速超高纯铜锰合金制备技术的突破 [4] 技术突破历程 - 从纯度4N到6N每提升一个数量级都需要艰难的技术攻坚,公司花费10年时间实现6N铜和锰的技术突破 [3][4] - 提炼钽的矿石资源全球稀缺且主流渠道被海外垄断,使技术突破更加曲折 [4] - 2019年美国技术封锁成为转机,国内厂商启动国产化替代,公司产品凭借性能和性价比优势迅速打开市场 [4] 政府支持 - 当地政府在企业初创期提供包容耐心的营商环境,在产业政策、项目扩建、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 [5] - 政府及时调整企业行业分类认定,从有色冶炼调整为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5] - 政府"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为企业专注研发创造了良好环境 [5]
早盘直击 | 今日行情关注
市场表现与韧性 - A股全天缩量窄幅震荡 主要受隔夜外盘股市明显调整影响 美国市场经历股债汇三杀局面[1] - A股表现更具韧性 以缩量窄幅震荡反映外盘下跌 大部分分类指数已完全回补对等关税宣布前的跳空缺口[1] - 上证指数站稳60/120日均线 显示A股内在趋势正在变强 市场已从对等关税宣布之初的恐慌进入新行情阶段[1] 后市展望与催化剂 - 当前对关税事件和第一阶段贸易谈判结果已反映充分 指数突破3月高点需要增量催化剂配合[2] - 4月7日极端下跌是对对等关税事件的一次性反映 5月降准降息落地及贸易谈判达成第一阶段成果后 A股已完成实质性修复[2] - 未来市场突破需要增量政策 新贸易谈判进展或经济指标明显回升等催化剂 修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 热点板块与投资机会 - 5月可重新关注科技成长及创新药 市场风格可能从4月的低估值高股息切换回科技成长[2] - 科技方向催化剂包括AI大模型版本更新和机器人格斗大赛 预计科技成长将迎来反弹[3] - 关注AI发展从模型训练进入推理阶段衍生的新方向 如云计算 AI+办公 AI+医药等[3] - 机器人国产化是2025年确定趋势 产品从人形向四足 功能型机器人扩展 带来传感器 控制器 灵巧手等板块机会[3] - 半导体国产化仍是大势所趋 关注半导体设备 晶圆制造 半导体材料 IC设计等[3] - 低空经济自24年11月宣布六大试点城市后建设加速预期发酵 存在补涨预期 关注地面起降场建设 低空飞行器整机等[3] - 创新药经历近4年调整后迎来收获期 自2024年三季度以来连续三个季度净利润增速为正 预计2025年迎来基本面拐点[3] 盘面回顾与行业表现 - 周四A股全天窄幅震荡 振幅仅14点 交易量较周三出现一定萎缩 市场表现整体清淡[4] - 未出现明显热点主线 银行等大盘风格表现相对强势 31个一级行业跌多涨少[4] - 上涨板块仅银行 传媒 家电 下跌板块中跌幅靠前的有美容护理 社会服务 化工 环保 房地产 领涨领跌板块表现散乱[4]
美芯晟:光学传感卡位迎来业绩收获期 多维产品矩阵拓展应用蓝海
证券日报网· 2025-05-22 11:43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构建了涵盖环境光/接近检测、光学追踪传感、激光飞行时间测距(DToF)等光传感多元产品矩阵 [1] - 产品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 [1] - 已形成环境光/接近检测、光学追踪传感等完整的光传感产品布局 [2] - 产品矩阵加速向AIoT生态延伸,在AR/VR设备等消费电子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2] - 积极布局运动相机、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居市场,前瞻性布局低空经济等新兴赛道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光学传感器业务营收同比大增527.8%至6914万元,营收占比快速提升至17% [1]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增加32.18% [2]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67.11万元,同比增加1693.5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38%,同比增长约16个百分点 [2] 行业前景 - 2023年全球光学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95.2亿美元,预计2032年市场规模约为512.1亿美元 [1] - 2024年至2032年该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5% [1] 技术优势与战略 - 自主研发的光学追踪传感器、激光测距芯片等代表产品关键性能指标比肩甚至超越国际巨头同类产品 [1] - 填补了国内高端光学传感芯片的技术空白 [1] - 加速改写由海外厂商主导的全球光学传感器产业格局 [1] - 深度受益半导体国产化战略红利,在光学传感器领域实现技术突围与产业升级 [1] - 多款新品进入市场推广和批量交付阶段,预计收入将快速增长 [2]
圣邦股份:Q1受淡季影响,不断推出新品强化竞争力-20250521
华安证券· 2025-05-21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受下游消费电子回归正常拉货节奏影响,收入环比下降,但公司不断推出新品强化竞争力,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0、8.64、11.3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1][4][5][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报告日期为2025年5月21日,收盘价96.49元,近12个月最高/最低为126.60/64.76元,总股本474百万股,流通股本454百万股,流通股比例95.89%,总市值457亿元,流通市值438亿元 [1] 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同比增加8%,环比减少12%;归母净利润5977万元,同比增加10%,环比减少72%;扣非净利3396万元,同比减少33%,环比减少83% [4]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同比增加28%;归母净利润5亿元,同比增加78%;扣非净利5亿元,同比增加113% [4]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2.35、52.23、61.84亿元,收入同比分别为26.5%、23.3%、18.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00、8.64、11.38亿元,净利润同比分别为19.9%、44.0%、31.8% [7][9] 业绩影响因素 - Q1收入环比下降主要因下游消费电子去年经历多季度拉货后,今年回归Q1传统淡季,TI一季度消费电子下游环比下滑约15%可验证 [5] 公司发展优势 - 半导体国产化是长期确定趋势,模拟公司成长靠品类扩张,产品覆盖广度很重要,公司正沿此路径前行,去年推出700 + 款新品,累计形成34大类5900款可供销售产品,正加快推新强化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6] 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0、8.64、11.38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1.27、1.82、2.40元,最新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76x、53x、40x,维持“买入”评级 [7]
圣邦股份(300661):Q1受淡季影响,不断推出新品强化竞争力
华安证券· 2025-05-21 17: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受淡季影响,公司营收和利润环比下降,但不断推出新品强化竞争力 [1][4][6] - 下游消费电子回归正常拉货节奏致Q1收入环比下降,TI一季度消费电子下游环比下滑约15%验证了淡季影响 [5] - 半导体国产化是长期趋势,公司沿着模拟公司成长路径前行,去年推出700 + 款新品,累计形成34大类5900款可销售产品,正加快推新扩大市场份额 [6]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0、8.64、11.3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27、1.82、2.40元,最新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76x、53x、40x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圣邦股份收盘价96.49元,近12个月最高/最低为126.60/64.76元,总股本474百万股,流通股本454百万股,流通股比例95.89%,总市值457亿元,流通市值438亿元 [1] 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同比增加8%,环比减少12%;归母净利润5977万元,同比增加10%,环比减少72%;扣非净利3396万元,同比减少33%,环比减少83% [4]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同比增加28%;归母净利润5亿元,同比增加78%;扣非净利5亿元,同比增加113% [4] 财务指标预测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347|4235|5223|6184| |收入同比(%)|28.0%|26.5%|23.3%|18.4%|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500|600|864|1138| |净利润同比(%)|78.2%|19.9%|44.0%|31.8%| |毛利率(%)|51.5%|50.3%|50.9%|51.5%| |ROE(%)|10.9%|11.7%|14.5%|16.0%| |每股收益(元)|1.06|1.27|1.82|2.40| |P/E|77.01|76.22|52.93|40.17| |P/B|8.40|8.95|7.66|6.43| |EV/EBITDA|66.08|59.15|42.53|32.89| [9] 财务报表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对2024A - 2027E各年度的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等多项指标进行了预测 [11] 分析师简介 - 陈耀波是华安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北京大学金融管理双硕士,有工科交叉学科背景,曾就职于广发资管、博时基金投资部等,有8年买方投研经验 [13] - 李美贤是中国人民大学硕士,2024年1月加入华安证券,曾任职于东兴证券,有4年电子及通信行业研究经验,擅长海外对标复盘,重点覆盖模拟芯片及SOC,FPGA、GPU等Al芯片相关领域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