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茅台集团新任董事长陈华“首秀”
新华网财经· 2025-10-28 14:48
陈华表示,茅台始终践行"顺天敬人、明理厚德"的企业价值观,树牢质量是生命之魂的质量信仰,坚守传统工艺,弘扬工匠精神,永葆茅台酒的卓越品 质,打造茅台酒节、红缨子高粱丰收季、老友嘉年华等文化IP。 "推动酒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守传承是酒企薪火相传的永恒使命。"他表示,茅台愿始终与酒业同仁一道,坚守品质初心,传承文化根脉。 筑牢酒业生命之魂和发展之本。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作为长江上游唯一未在干流筑坝,保持自然流态的通航支流,赤水河滋养着长江上游超40%的珍稀鱼类种群,以及无数珍稀植物植被,多样与平衡的流域 生态孕育出世界级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 陈华表示,茅台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战略,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累计投入超4亿元,联动上下游 企业共护流域生态,全力呵护自然生态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图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华。 10月28日,在首届赤水河论坛上,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华致辞。 在致辞中,他表示,赤水河是"文化、生态、开放、发展"之河,并具体阐释了茅台相关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坚守传统工艺 弘扬 ...
茅台集团董事长陈华:开放共享是酒企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
南方都市报· 2025-10-28 14:08
针对赤水河生态保护方面,陈华表示,赤水河是一条"和谐共生"的生态之河,滋养着长江上游超40%的 珍稀特有鱼类种群,以及无数珍稀植物植被,"多样与平衡"的流域生态孕育出世界级酱香型白酒核心产 区。 "茅台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 创新基地,累计投入超4亿元联动上下游企业共护流域生态,全力呵护自然生态的多样性与稳定性。"陈 华表示,"绿色发展"是酒企永续向前的必由之路,茅台愿始终与酒业同仁一道,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发展之路,呵护好赖以生存的产区生态。 另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在本次论坛上,"世界酒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正式启动,该"行动"旨在借 助"美酒"这一世界共通的语言,通过促进交流、传承创新、提升价值和引领标准,构建一个开放、包 容、协作、共荣、创新的全球酒业命运共同体,20余家世界知名酒企共同发布《国际名酒赤水河宣 言》。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刚刚履新茅台"一把手"的陈华正式对外亮相。 10月28日,首届赤水河论坛在贵州茅台镇正式启幕,与会期间,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华正式亮 相并在大会上致辞,他表示,"开放共享"是酒企顺应 ...
《洞见ESG》10月刊 :四中全会定调绿色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13:15
政策导向与规划 - 二十届四中全会定调绿色发展,提出三个“加快”: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2] - 第五批CCER方法学出炉,覆盖16类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专业领域中的8类,整体进度已达半数,房地产、氢能等领域迎来碳资产机遇 [2] - 可再生能源消费新规划引入最低比重目标,重点发展绿电直连和绿证交易,并拓展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多元形式在供热、制氢等非电领域的应用 [2] - “十五五”至2035年是初步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十年,绿色低碳转型蕴含重大机遇,需依靠“科技+政策”双轮驱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3][4] 行业发展与市场动态 - 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规模达到86%,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4] - 绿色产业在过去五年增长五万亿元,清洁能源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逐年稳步增长,在促进技术创新、投资、消费、贸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5] -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呈现购销两旺态势,约11%的境外绿色债券以人民币计价,市场价值发现过程逐步完善,流动性溢价日益显现 [5] - 核电驱动华南绿色转型,广东核电装机容量与发电量位居全国前列,粤西地区核电布局有待填补 [6] 企业实践与信息披露 - 截至2025年7月,379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已发布2024年ESG相关报告,披露率基本实现全覆盖,远高于A股市场45.67%的整体披露水平,超过170家公司参考了相关研究成果 [6] - A股化肥企业过半无ESG信息披露,中国氮肥平均利用率约为28%-41%,氮肥过量施用造成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并增加农业氧化亚氮排放 [5] - 企业应用全球首个生物多样性标准时,首要难点在于识别生物多样性对企业的影响,需先明确影响及依赖关系,再评估风险与机遇并制定行动方案 [5] 技术创新与系统构建 - 新能源产业进入从“主力能源”迈向“主导能源”的关键期,需加快主体能源从化石能源到非化石能源的更替,优化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组合 [3][7] - 当前新增电力需求绝大部分由新增风电和光伏满足,但尚未达到大规模替代存量化石能源发电的阶段,绿色转型趋势不变 [7] - 能源转型是以电力为中心的根本性经济社会转型,面临新的能源安全、资源约束及环境影响挑战,需通过协同创新提出破解框架 [7] - 蓝顿旭美公司布局马铃薯全产业链,通过全链条整合实现循环经济,利用马铃薯废料制作塑料袋、纸张等 [7]
中国铝业业绩涨势强劲,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65%
中国证券报· 2025-10-28 12:32
核心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207.75亿元,同比增长18.47% [1]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72.96亿元,同比增长15.15%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08.72亿元,同比增长20.65%,创历史同期最优 [1] - 截至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为46.38%,较年初下降1.73个百分点 [1] 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 - 强化产业供应链管理,构建动态成本管控体系以应对行业供需调整和铝价波动 [1] - 矿山和电解铝等核心产品成本保持下降趋势,“两最”成本管控成效显著 [1] - 深入实施全要素对标,产线经济技术指标持续优化,主营产品保持稳产高产 [1] - 深化“产供运销研财”一体化协同,加强产销衔接与存货管理,加快产成品周转 [1] 资源保障与生产数据 - 海外铝土矿的采矿量同比增加27.9% [1] - 海外铝土矿的发运回国量同比增加55.3% [1] - 资源保障水平持续巩固 [1] 重点项目与绿色转型 - 青海分公司600kA电解铝项目实现全面投产 [2] - 包头铝业达茂旗120万千瓦绿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开创风光新能源与电解铝深度耦合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2] 管理与技术升级 - “四定”改革全面深化落实,助力管理效率和劳动效率大幅提升 [2] - 数智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广西华昇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包头铝业入选国家级5G工厂名录 [2] 市场认可与公司治理 - 机构纷纷给予“买入”和“推荐”评级 [2] - MSCI将其ESG评级由B提升至BB,在ESG评级中荣获A级 [2] - 在“第六届全景投资者关系金奖”评选中斩获六大奖项 [2] 未来展望与战略 - 公司将以决战姿态冲刺全年目标,通过精准成本管控持续降本增效 [2] - 致力于将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巩固并提升在全球铝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2]
霍尼韦尔绿色发展峰会举办
中国化工报· 2025-10-28 11:19
峰会核心信息 - 公司于10月22日在北京举办第四届霍尼韦尔绿色发展峰会,主题为“碳‘循’新动力” [1] - 峰会旨在围绕绿色低碳转型核心议题,为“双碳”战略注入技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新动力 [1] - 峰会通过主题演讲、CEO圆桌论坛及战略签约等形式,探索炼化、交通、工业等重点领域的新能源转型路径 [1] 战略合作与技术布局 - 公司与上海骤宇新能源有限公司就绿氢催化剂涂层膜技术在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上的适配性研究达成战略合作 [3] - 公司与中科一碳能源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在可持续航空燃料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位于浙江舟山市的10万吨乙醇制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落地 [3] - 公司已通过历届峰会发布多份行业白皮书,推出包括可持续航空燃料、绿氢催化剂涂层膜、环保制冷剂等多项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 [3] 行业趋势与公司战略 - 全球能源结构正逐步向多元化、清洁化转型,需通过全生态链协作打通绿色发展瓶颈 [1] - 中国各领域对系统性、全链条的低碳解决方案需求日益迫切 [3] - 公司将持续深化“东方服务东方”战略,以技术创新助力中国合作伙伴实现脱碳与增长的双重目标 [3]
3000万辆背后,一汽-大众树立合资合作新典范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8 09:55
里程碑与历史成就 - 公司即将于10月30日迎来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成为中国首家达成此里程碑的乘用车企 [1] - 公司发展历程跨越34年,从最初1个品牌1款车型,发展到大众、奥迪、捷达三大品牌共33款“燃油+新能源”车型的全面布局 [1] - 公司产业布局从长春基地起步,扩展至“五地六厂”的全国性矩阵 [1] 中德合作与战略规划 - 公司是中国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合资的标杆企业,被视为中德产业合作的“优异样本” [3] - 2025年3月,双方续签战略合作,敲定大众、捷达品牌共11款全新车型规划,其中10款为新能源车型 [3] - 公司通过引入康采恩制造体系、奥迪特质量评审等全球先进体系,实现了德国精工品质与中国市场需求的对接 [3] 产品战略与技术转型 - 公司战略坚持“油电共进”,通过持续深耕燃油、开创混动、跃升纯电来满足用户多元需求 [5] - 大众品牌依托MEB纯电平台打造ID家族,其电池安全测试达436项 [9] - 奥迪品牌依托“PPC+PPE”双平台与E³ 1.2电子架构,并与华为联合研发奥迪Q6L e-tron,将发起品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商品焕新 [11] - 捷达品牌计划于2028年前推出4款新能源车型,并即将成立新公司以加速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 [13] 经济贡献与产业影响 - 公司年销量规模超过160万辆,34年来累计营收超过5.5万亿元,贡献税收超过7300亿元 [6] - 公司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超过50万个就业岗位 [6] - 公司“五地六厂”的布局(长春、成都、佛山、青岛、天津)成为区域经济振兴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6] 品牌发展与市场定位 - 大众品牌凭借捷达、宝来等经典家用车型推动中国汽车消费从“稀缺时代”进入“普及时代”,速腾L等车型搭载EA211 Evo二代1.5T发动机 [9] - 奥迪品牌于1999年在A6(C5)车型上首创轴距加长的“L”先河,目前A5L搭载全新动力组合 [11] - 捷达品牌已从经典车型升级为独立品牌,其全新中型SUV VS8以高品质设计赢得市场 [1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制造 - 公司六大工厂全部建成行业领先的“无废工厂”,其中两家达到近“零碳工厂”标准 [8] - 公司的新车型规划积极响应中国绿色发展战略,10款新能源车型的推出是其具体体现 [3]
新疆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
人民日报· 2025-10-28 08:29
历史沿革与战略地位 - 新疆油田于1955年发现并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 [1] - 到1960年,油田产量占当年全国石油产量的39%,并有力支援了大庆石油会战 [1] - 改革开放后,国家确立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新疆油田迎来快速发展 [1][2] - 历经70年发展,累计生产原油4.7亿吨、天然气1121亿立方米 [4] 勘探开发与产量里程碑 - 1991年发现我国第一个百万吨级沙漠油田——彩南油田 [2] - 到20世纪末,已建成20个油气田,原油产量稳定在900万吨左右,累计生产原油1.8亿吨 [2] - 2002年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首个千万吨级大油田 [3] - 2019年原油产量达1247万吨,连续18年稳产千万吨以上 [3] - 2024年生产原油1486万吨、天然气45.1亿立方米,建成全国首个年产百万吨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 [3] 重大勘探发现 - 2000年发现陆梁油田,2008年发现准噶尔盆地第一个千亿立方米储量大气田——克拉美丽气田 [3] - 2012年准噶尔盆地东部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3] - 2017年发现10亿吨级的世界最大致密砾岩油田——玛湖油田 [3] - 新时代以来,准噶尔盆地南缘天然气、吉木萨尔页岩油、玛湖油田扩边等领域接连取得新发现 [3] 技术创新与突破 - 应用数字测井、三维地震等技术使勘探精度大幅提高 [2] - 形成针对玛湖油田砾岩油藏的“扇控成藏”理论和配套技术,突破传统找油理念 [3] - 双水平井SAGD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 玛湖油田开发、“二开井身优化钻井+密切割高效压裂”特色工程技术国内领先 [3] - 风城油田建成我国首个稠油监测系统,实现生产全过程智能化管理 [3] 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 - 2019年为生态恢复封停284口油水井,年减产原油6.9万吨 [3] - 建成煤电CCUS一体化示范项目,年封存二氧化碳35万吨 [4] - 光伏发电累计超5.2亿千瓦时,全球首个超稠油开采塔式光热替代示范工程项目投产 [4] - 已建成20座绿色矿山,实现“地下采石油,地上建绿洲” [3][4] 现代能源体系建设 - 建成国内最大储气库——呼图壁储气库,工作气量达45亿立方米,保障西气东输和北疆冬季供气安全 [4] - 公司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4]
雨花经开区:破局立新 “绿”动未来
长沙晚报· 2025-10-28 07:57
园区发展战略 - 坚持“三生融合”、“三态协同”的发展理念,将生态优先内化为前瞻战略选择[8] - 自2013年以来主动舍弃不符合绿色标准的产业和项目,全面聚焦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绿色产业[10] - 形成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为主导,人工智能及传感器为特色的“一主一特”产业格局[8][10] 产业布局与集群 - 已形成以长沙比亚迪汽车为生产基地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具备从模具到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生产能力[11] - 紧抓低空经济战略机遇,集聚产业链企业20余家,低空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基本形成[11] - 推动产业“由绿转新”、“由粗转精”,吸引晓光模具、中南智能等一批“专精特新”龙头企业集聚[10] 土地集约利用 - 探索“工业上楼”模式,在长沙屿项目200多亩土地上实现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综合容积率达1.5[13] - 通过“腾笼换鸟”专项行动,成功盘活闲置低效土地10余宗共计200余亩,在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排名第一[14][15] - 创新运用矢量化管理技术构建土地全要素“一张图”,并按照“一地一策”原则定制多元化处置路径[14] 企业绿色实践 - 申亿精密建设绿色工厂,屋顶光伏年发电超100万千瓦时,满足工厂65%用电需求,年节约电费约66万元[17] - 湖南三分地环保公司专注稀贵金属回收,其“环保大脑”系统实现废料全流程数字化管控[18] - 湖南森尚仪器自主研发SS-600C型烟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有效解决复杂工业工况下的监测难题[20] 经济发展成果 - 2024年园区规工总产值达863.5亿元,税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指标居长沙市省级园区首位[11] - 腾势D9车型在2025年1至9月赢得中国MPV市场累计销量冠军,并实现第25万台量产车下线[11] - 长沙屿项目吸引500多家企业入驻,亩均税收和产值远高于传统工业园[13]
指引共同书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日报· 2025-10-28 06:3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球贡献 - 思想植根于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理念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 - 在多边场合阐释天人合一理念 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相较于可持续发展定义更直观反映人与自然关系本质 [3] - 创造性将清洁和美丽结合 清洁是美丽前提 美丽是清洁目标 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 [6] 清洁美丽世界的愿景构建 - 提出建设山清水秀 清洁美丽的世界 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擘画新愿景 [4] - 清洁源自清洁生产理念 中国2002年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 规定从源头削减污染 [5] - 美丽世界是美丽中国理论延伸 2017年联合国演讲提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是生态建设方向 [6] 绿色发展路径的拓展 - 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发展但加剧自然掠夺 20世纪环境公害事件表明征服自然遭报复 [7] - 发达国家转移污染和高耗能产业 中国在2010年博鳌论坛提出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8] - 新时代提出新发展理念 将绿色发展摆重要位置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8] 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 - 全球环境治理存在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不足 单边主义阻挠议程 执行落实困难等问题 [9] - 中国从参与者成长为贡献者和引领者 坚定支持《巴黎协定》 承诺2030年前碳达峰 2060年前碳中和 [10] - 提出构建公平合理 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贯彻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11] 成果共享的新模式 - 强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应共享 激发全球环境治理内生动力 [12] - 共享追求人人享有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13] - 主张共享绿色发展成果和治理经验 关注发展中国家需求 支持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14]
筑牢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经济日报· 2025-10-28 06:37
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 - 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并扎实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以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1] - 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转变[1] - 严格四水四定原则即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及以水定产保护黄河之肾乌梁素海[1] - 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之路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1] 现代农牧业发展 -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统筹地水种与粮肉奶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2] - 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900亿元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58亿斤以上[2] - 大力发展葵花甜瓜辣椒肉羊等特色产业当地农牧民通过种植致富花致富瓜致富椒以及养殖致富羊实现勤劳致富[2] 区域发展战略与产业布局 - 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优势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3] - 努力把农牧业打造成现代化大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新牧区[3] - 以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为引领把文旅业打造成支柱产业[3] - 通过西部大开发东西部协作以及京蒙协作等战略机制为地区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