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市场

搜索文档
蜜雪冰城:万店狂奔下的甜蜜与隐忧
观察者网· 2025-09-05 19:46
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凭借低价策略和加盟模式实现规模与财务的断层式领先 成为现制茶饮市场龙头 但面临单店盈利下滑 市场饱和及食品安全等挑战 [1][2][7][10][1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7亿元 同比增长39.3% 毛利47.1亿元 同比增长38.3% 净利润27.2亿元 同比增长44.1% 日均净赚约1500万元 [2] - 营收规模显著领先同业 第二名霸王茶姬收入67.25亿元 仅为蜜雪冰城的45% 古茗净利润16.25亿元 约为蜜雪冰城的60% [3] 门店规模与分布 - 全球门店数达53014家 较去年同期新增9796家 日均新开27家 门店数量超过古茗 霸王茶姬 茶百道 沪上阿姨和奈雪的茶五家总和 [2][3] - 国内门店高度集中下沉市场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27804家 占比57.6% 一线城市门店仅2356家 占比4.9% [7] 商业模式 - 收入97%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和设备 本质为供应链公司 而非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茶饮品牌 [4][5] - 加盟商需支付一次性费用(审核费500元 加盟费7000-11000元 装修费5-10万元 设备费8万元 首次订货费6万元)和周期性费用(年管理费4800元 培训费) [5][6] 竞争与挑战 - 下沉市场门店趋于饱和 内部竞争加剧导致单店营收普遍下滑 早期加盟店年净利润可达50万元 近年新店可能降至一半 [7][10] - 拓展一二线城市面临高租金与低价模式矛盾 以及霸王茶姬 喜茶降价和咖啡品牌跨界竞争 [7] - 食品安全风险因规模大 价格低 管理链条长而放大 2025年多次因食安问题上热搜 [11] 增长策略 - 海外市场已进入12个国家 包括哈萨克斯坦和马来西亚 尝试复制国内模式 [2][9] - 通过子品牌幸运咖切入咖啡赛道 采用相同低价策略 但目前仍处于投入期 [9][11] 品牌与营销 - 通过魔性主题曲 IP人格化运营和社交媒体事件营销实现低成本品牌效应最大化 [1][8] - 长期挑战在于将流量转化为品牌忠诚度 而非短暂的话题热度 [9]
中产的最爱,正在大规模闭店
盐财经· 2025-09-05 17:25
门店关闭情况 - 北京世茂工三门店将于2025年8月31日关闭 店内开展闭店特惠促销活动[2] - 2022至2024财年累计关闭中国大陆门店30家 截至2025年5月已关闭17家门店[5] - 2025年8月底上海浦江欢乐颂店、苏州泰华店、济南市中区振华商厦店、烟台振华商厦店和长沙泊富国际广场店等门店集中关闭[5] 品牌形象与市场定位 - 品牌核心理念为提供无品牌标识的高品质商品 塑造具有哲学意味的生活方式[23] - 在中国市场定位中高端 价格比日本本土高出25%-30% 部分商品价差近50%[27] - 日本本土定位为平价大众化品牌 与中国市场高端形象形成认知差异[27] 产品质量问题 - 2024年8月不锈钢剪刀因边缘尖端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被抽查不合格[10] - 2024年5月超声波香薰机因端子骚扰电压不合格被通报[11] - 2023-2024年因空气循环风扇安全问题、儿童服装纤维含量不合格等问题多次被罚款[11]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投诉量达2407条 涉及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问题[15] 市场竞争环境 - 名创优品、网易严选、小米有品等平价竞品崛起形成市场挤压[29] - 电商平台抢夺线上市场份额 消费者转向性价比更高的选择[30] - 消费习惯转向追求质价平衡 品牌设计风格被质疑缺乏创新[30] 战略调整措施 - 实施腾笼换鸟策略 关闭低效门店同时每年新开约40家门店[39][40] - 门店面积从800平方米扩大至1500平方米以上 旗舰店面积超3000平方米[41] - 2024年2月开设北京朝阳大悦城4950平方米旗舰店 2025年4月开设重庆观音桥旗舰店[43] - 推出农场概念店、宠物用品、互动装置等新业态尝试[44] - 2022年入驻外卖平台开展即时零售 电商渠道投入大幅拉动增长[47] 财务表现 - 2024年财报显示中国大陆销售额停滞但通过新店扩张实现增收增利[44]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市场止跌企稳 利润增速较上年放缓[47] - 多次降价策略未能完全消除中日价差 消费者仍认为定价偏高[32]
5家头部茶饮品牌上半年关店超1500家,行业打响“单店保卫战”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9-05 16:33
核心观点 - 茶饮行业竞争格局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和盈利能力比拼 头部品牌在营收增长、利润表现和单店运营上出现显著分化 下沉市场和供应链能力成为未来竞争关键 [5][6][8][12][19][21][23][26] 财务表现分化 - 古茗实现营收41.2%增长和经调整利润42.4%增长 增速超过营收 [11] - 霸王茶姬营收67.25亿元(增长21.6%) 利润13.07亿元 但经调整利润增速仅6.8% 利润空间受挤压 [11] - 沪上阿姨利润增长14.0% 但营收增速仅9.7% 呈现疲软态势 [11] - 茶百道营收增长4.3%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13.8% 销售费用大幅增长42.7% [11] - 奈雪的茶收入下降14.4% 但经调整净亏损收窄73.1% 展示直营模式战略调整成效 [12] 门店运营状况 - 头部品牌上半年合计关店超1500家 开店与闭店并行成行业常态 [14][15][16] - 古茗净增1265家门店(新开1570家/关305家) 总数达11179家 关店率控制最佳 [16] - 沪上阿姨新开905家关645家 相当于开10家关7家 呈现高频开关店特征 [16] - 茶百道新开466家关418家 净增仅48家 门店扩张遭遇瓶颈 [16] - 奈雪的茶净减少160家直营门店 通过关闭低效门店优化网络 [18] 单店营收能力 - 古茗单店日均GMV从6200元同比增长22.6%至7600元 唯一实现正增长品牌 [18] - 霸王茶姬同店GMV增长率连续三个季度为负 从2024Q4的-18.4%扩大至2025Q2的-23.0% [18] - 奈雪的茶直营门店平均单店日销售额同比增长4.1%至7600元 [18] - 沪上阿姨和茶百道未披露单店营收数据 [18] 渠道战略差异 - 霸王茶姬和茶百道聚焦高线城市 一线和新一线占比分别近四成和超三成 [23] - 古茗和沪上阿姨坚决下沉策略 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均超总店数一半 [23] - 古茗明确将乡、镇视为庞大未开发市场 沪上阿姨战略聚焦下沉市场 [23] 线上竞争态势 - 霸王茶姬拒绝参与价格战 专注运营效率优化 认为长期价值来自品牌信任 [25] - 古茗采取防御策略 未激进跟进平台补贴 核心保住堂食业务 认为得复购者得天下 [25] - 茶百道"深度整合平台能力" 销售费用大幅增长42.7% [11][25] - 奈雪的茶外卖订单收入占比从40.6%提升至48.1% 对平台依赖加深 [25] 行业趋势转变 - 茶饮行业从增量转向存量竞争 精细化运营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5][12][19] - 供应链能力将成下阶段核心壁垒 决定品牌定价空间和抗风险能力 [23][24] - 产品创新乏力导致竞争重心滑向价格战 外卖平台成为双刃剑 [24][25][26] - 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周期 资本市场倒逼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盈利质量 [21]
多地发放新一轮消费券,叠加四季度消费旺季,大消费或迎估值修复-股票-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5 08:28
消费券发放与政策支持 - 宁波市启动总额6000万元汽车消费券发放活动 [1] - 济南市启动下半年第三轮汽车消费补贴并发放零售餐饮消费券 [1] - 各地消费券发放呈现常态化精准化特征 通过降低消费门槛和叠加商家优惠形成乘数效应 [1] 消费市场表现与政策目标 - 2023年社零总额达47.15万亿元 同比增长7.2% [2] - 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达到5.57万亿元 [2] - 2025年社零总额有望突破50万亿元人民币 [2] 消费拉动效应与市场潜力 - 每1元消费券可撬动2.3元额外消费 [2] - 三线以下城市消费意愿指数达72 高于一线城市15个点 [2] - 下沉市场成为新增长极 [2] 行业投资机会 - 大消费板块或迎来估值修复窗口 [2] - 关注场景复苏主线的酒店景区等弹性标的 [2] - 政策敏感度高的汽车家居板块与必选消费龙头值得关注 [2]
古茗中期业绩暴增121% 下沉市场与咖啡品类成增长双引擎
新浪证券· 2025-09-04 15:0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56.63亿元,同比增长41.2% [1] - 股东应占溢利达16.2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1.51%,超过2024年全年净利润总额 [1] - 期内利润16.26亿元,同比增长119.8%;经调整净利10.86亿元,同比增长42.4% [2] - GMV达140.94亿元,同比增长34.4%;单店GMV137.05万元,同比增长21% [2] - 单店日均GMV从6200元提升至7600元,增幅达22.6% [2] - 现金及银行结余由19.353亿元增加至42.693亿元,财务状况显著增强 [2] 门店运营与扩张 - 门店总数达11179家,较上年同期9516家增长17.5% [1] - 覆盖中国超过200个各线级城市,其中二线及以下门店占比80.9%,乡镇门店占比提升至43% [3][6] - 2025年上半年净增门店1265家(新增1570家、关店305家),较2024年净增913家大幅提速 [3] - 单店售出杯数7.94万杯,同比增加16.6%;杯均单价同比增长约4%,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2] 增长驱动因素 - 超8000家门店配备咖啡机,上半年累计上新16款咖啡饮品 [3] - 咖啡品类拓展成为重要增长助推器,并官宣吴彦祖为咖啡品质合伙人 [3][4] - 已运营22个仓库,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冷库存容超6.1万立方米 [4] - 直接运营362辆运输车辆,实现98%门店"两日一配"冷链配送服务 [4] 未来发展战略 - 全年门店净增目标由2100家调升至2500家 [5] - 国内预计有超过3万家开店空间,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 [5][6] - 正在评估境外市场机会,为海外拓展预留空间 [6] - 分析师预测2025-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2.85/26.99/32.59亿元,增速48%/18%/21% [5]
掘金县域市场“新蓝海” 理财公司频频牵手地方农商行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06:35
● 本报记者张佳琳 随着银行理财行业步入真净值化时代,渠道变革也在不断深化。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积极拓展代销"朋 友圈"成为行业共识。如今,银行理财公司的代销渠道网络持续扩张。8月以来,农银理财、北银理财、 上银理财等与多地农商行"官宣牵手"代销业务。 谈及理财公司争相抢占下沉市场的缘由,某华东地区理财公司负责人直言:"地方农商行是竞争激烈的 理财市场中相对而言的'蓝海区域'。此前出于人员数量、科技能力等因素,地方农商行未与太多的理财 公司展开合作,基本处于刚开展或者拟开展代销业务的阶段。" 这场悄然兴起的浪潮背后,既是理财公司拓展增量市场的战略选择,也是农商行拓展多元化营收的务实 选择。对于申请理财公司"入场券"无望的中小银行而言,由自营理财转向代销理财则是应对监管要求和 市场竞争的现实路径。 多家理财公司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庞大的客户基础、较低的竞争强度和稳定的客户关系,让理财 公司正加速与农商行合作,县域市场或成为银行理财行业下一轮规模增长的重要引擎。这片尚待开垦的 沃土,对理财机构和代销银行而言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又将如何改变银行理财行业的整体格 局? 理财公司瞄准下沉市场 在理财公司新增的 ...
港交所一杯茶:茶饮中场激战正酣,半年报透视生死局
格隆汇· 2025-09-02 03:18
行业转型趋势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 聚焦单店盈利能力和精益运营 [1] - 战略重心转向下沉市场贴身肉搏和以咖啡为代表的第二曲线探索 [1] - 马太效应加剧 强者通吃 弱者挣扎 分化洗牌加速 [1][4] 头部企业业绩表现 - 蜜雪冰城营收148.75亿元 净利润27.18亿元 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均突破39% [1] - 古茗营收56.63亿元同比增长41.2% 归母净利润狂飙121.5%达16.25亿元 [1] - 沪上阿姨营收18.18亿元增长9.7% 净利润2.03亿元上升20.9% [3] - 茶百道总营收25亿元微增4% 期内盈利3.33亿元大涨40% [3] - 奈雪的茶营收21.78亿元同比下降14.4% 调整后净亏损1.18亿元 [3] 门店规模与供应链优势 - 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总数突破5.3万家 半年新增近万家 日均新开54店 [4] - 古茗门店数达11179家 成为行业第二个万家门店品牌 [4] - 蜜雪冰城核心食材100%自产 古茗冷链实现98%门店两日一配 [4][13] - 古茗要求加盟商使用统一配送原料 单店经营利润率达20.2%高于行业 [4] - 供应链能力成为最宽护城河 直接影响毛利率和盈利确定性 [4][13] 行业面临的挑战 - 产品同质化严重 经典奶茶+水果茶占新品总量85% [5] - 茶百道八成以上产品坚守传统路线 缺乏差异化 [5] - 消费需求转向低糖低卡功能性茶饮 品牌创新滞后 [6] - 奈雪的茶成本结构压力突出 材料成本占收入34.1% 员工成本29.8% 租金11.9% 配送费9.2% [6] - 外卖补贴战侵蚀利润 古茗CEO指出补贴对加盟商长期经营不利 [6] 战略发展方向 - 头部企业集体聚焦下沉市场和咖啡赛道 [7] - 蜜雪冰城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2.7万家占内地门店近六成 [8] - 古茗八成以上门店扎根二线及以下市场 [8] - 蜜雪旗下幸运咖门店突破7000家 新签门店同比暴涨164% [9] - 古茗在超8000家门店配置咖啡机 咖啡营业额占比达15% [9] - 奈雪投资AOKKA咖啡和怪物困了 沪上阿姨开放沪咖加盟 [9] 资本市场竞争逻辑 - 盈利确定性比规模更重要 古茗加盟商单店年利润37.6万元 [13] - 茶百道2024年关店数暴增4倍 部分加盟商成本崩盘退场 [13] - 下沉市场与全球化成为估值想象力关键 蜜雪进入印尼越南并计划拓展美洲市场 [14] - 霸王茶姬以高端化+国风定位实现差异化 避免低价混战 [16]
一嗨租车:暑假租车本地取车周边游订单同比增长超60%
贝壳财经· 2025-09-01 22:41
行业趋势 - 暑期国内租车自驾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本地取车周边游订单同比增长60% [1] - 三线及以下城市订单同比增长超50% 旅游大省新疆青海云南广西西藏四川订单平均增长约40% [1] - 市场结构呈现本地化下沉化体验化特征 [1] 区域表现 - 四川九寨沟订单同比增长750% 云南普洱新疆喀什西藏昌都等多城市订单增幅超200% [1] - 浙江仙居陕西铜川内蒙古锡林浩特山西朔州湖南新化等非传统热门城市订单增速跻身前十 [1] - 大交通+落地自驾模式持续受欢迎 异地还车服务降低跨区域自驾行程束缚 [1] 用户结构 - 80后90后仍是租车主力群体 00后用户增速显著 [1] - 银发一族和低线城市用户成为新增长点 租车消费群体进一步拓宽 [1] - 覆盖更广泛人群和更多样化出行场景 下沉市场潜力巨大 [1]
整个社会都在喊没钱了,但市场上依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消费冠军
创业家· 2025-08-31 18:21
日本消费行业启示 - 日本在"失落的三十年"期间大众工资停滞且老龄化严重但仍涌现出优衣库、宜得利、7-Eleven、唐吉诃德、萨莉亚、明治食品等消费冠军[8][9] - 日本消费行业呈现两大趋势:刚需持续升级(产品丰富度高且性价比突出,便利店餐食仅需10-20元人民币)以及商业业态变革(便利店和折扣店替代超市和百货成为主流)[9] - 平替产品大量出现,消费者从追求奢侈品炫耀转向关注实质,例如优衣库在服装领域和宜得利在家居领域超越宜家[10][11] 中国消费企业学习方向 - 中国企业需学习日本商品的极致性价比、线下零售的全球领先优势以及通过执行效率实现低成本运营[12][13] - 下沉市场将成为中国未来二三十年最主流、最大众、最核心的市场,存在孕育新一代国民品牌和万店连锁的机会[14][15] 京东案例与基础设施变革 - 京东2006年收入仅1亿元且员工百余人的情况下,通过聚焦零售核心(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实现增长,2014年上市后收入增长16倍,利润从2亿元增至350亿元,成为中国首个万亿零售企业[15][16][17][18] - 2016-2017年中国基础设施(物流、仓储等)升级后,新一代创业者能利用新基建以更快速度实现电商规模化发展[21] 启承资本投资成果 - 启承资本自2016年专注消费投资,已投20余家企业(包括京东物流、万物新生、十月稻田、锅圈食汇等),其中15家营收超10亿元、5家超50亿元、3家零售企业2023年营收预计超100亿元[5][24] - 被投企业线下门店规模显著:社区门店超25000家、购物中心门店超4000家,为线下零售投资最多的消费基金[24] - 2023年投资企业德尔玛(A股)、十月稻田和锅圈(港股)上市,这些企业在疫情期间逆势增长并抓住食品行业机遇[25][26] 中国消费市场结构性机会 - 当前市场存在两大结构性机会:新一代国民品牌和新一代全国连锁,需关注效率提升和经营能力积累而非单纯规模扩张[27][28][43] - 存量时代企业需聚焦细分市场需求,通过产品创新和品牌出海构建竞争力,例如日本品牌通过本土细分+出海策略维持盈利韧性[36][40] 品牌出海与产品创新策略 - 日本品牌出海经验表明:企业需建立国内基本盘(通过产品创新抓细分需求)和海外基本盘(通过品牌输出提升全球价值链位置)[36] - 无印良品通过定义生活方式的产品开发体系实现30年持续创新,优衣库近5年股价增长10倍,索尼80年代股价涨幅超600%[37][38] - 中国品牌出海需解决文化沟通问题,通过本地化叙事建立信任而非单纯卖产品,例如华为在北美市场的信任体系构建经验[41][46]
蜜雪集团(02097.HK):蜜雪冰城下沉能力再验证 咖啡副牌进入放量期
格隆汇· 2025-08-30 11:54
财务业绩 - 2025H1公司实现收入148.7亿元 同比增长39.3% 归母净利润26.9亿元 同比增长42.9% [1] - 商品销售收入138.4亿元 同比增长39.5% 占比93.1% 设备销售收入6.5亿元 同比增长42.3% 加盟服务收入3.8亿元 同比增长29.8% [1] - 毛利率31.6% 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润率18.1% 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2] 门店网络扩张 - 2025年中期末门店总数达53014家 其中加盟店52996家 直营店18家 [1] - 上半年加盟店净增6534家(新开7721家 关店1187家) 直营店净关闭3家 [1] - 内地门店48281家 内地以外4733家 内地净增6697家 海外净关闭162家 [1] 区域市场表现 - 内地门店中一线城市2356家(占比4.9%)新一线8878家(18.4%)二线9243家(19.1%)三线及以下27804家(57.6%)[2] - 东南亚市场印尼和越南门店数量减少 马来西亚和泰国保持稳步增长 公司正探索进入中亚及美洲市场 [1] 单店运营效率 - 门店增长贡献收入增长约23.2% 预计加盟单店GMV同比增长约16% [2] - 下沉市场门店占比提升更快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 [2] 费用与税务管理 - 销售费率同比持平 管理费率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研发费率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2] - 所得税率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 显著改善盈利水平 [2] 副品牌发展 - 幸运咖门店突破7800家 年初至今净增约3300家 [3] - 上半年推出32款新品 其中椰椰拿铁销售额突破2亿元 [3] - 供应链协同效应推动副品牌进入放量成长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