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需
icon
搜索文档
今年经济体量有望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金融时报· 2025-07-09 14:57
经济总量与增长 - 中国GDP规模在"十四五"期间持续突破110、120、130万亿元,2024年有望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2] - 5年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2024年经济总量之和,超过长三角地区总量 [2] - 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2] 内需与消费 - 过去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国民经济保持年均5.5%的增长速度 [3] -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 [3] - 投资积累的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0.2% [3] 投资与消费协同 - 5G、智能手机消费需求带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1.9%,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1.2% [4] - 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1281.8万台,支撑新能源汽车普及 [4] 制造业与基础设施 - "十四五"以来每年制造业增加值超过30万亿元,连续15年保持全球制造业第一 [5] - 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5] - 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高铁网、港口网、城市轨道交通网、输配电网、宽带网 [5] 科技创新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68%,规模达3.6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 [6]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深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 [7] - 2024年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增加约1900亿块 [7] 新兴产业发展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 [7]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达10.4%,提高2.6个百分点 [7] - 2024年在研创新药达4000余款,约占全球30% [7] 就业与收入 - "十四五"以来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9] - 2024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为22.2%、29%和48.8% [9] 对外开放 - 2021年至2024年5月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7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十三五"总额 [10] - 外资企业贡献中国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1/7税收,创造3000多万就业岗位 [10]
过去4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86.4%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4:38
他表示,从中国的内需构成看,有三方面特点尤为突出。其一是消费向新而行。过去4年最终消费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消费领域新产品、新业 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投资向优发力是另一大特点。袁达称,过去4年投资积累的资本形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 为30.2%。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更加注重补短板利长远,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后 劲,更加注重增进民生福祉,更加注重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其中,在核电、铁路等领域推出了一批重 大项目吸引民资入股,有的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达到20%。 第三大特点是投资消费相互促进。袁达表示,一方面,市场消费的扩大,通过产品生产、配套建设 等渠道带动投资,比如5G、智能手机等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带动近4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年均增 长21.9%、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1.2%。另一方面,有效投资的增加,通过生产等链条促进居 民就业增收,提高了消费能力,也通过完善设施、优化环境等改善消费条件,直接促进了消费,比如 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已达到1281.8万台,有效支撑了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 中新社北京7月9 ...
21社论丨用好用足政策空间,发挥内需稳经济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06:41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国民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出口保持韧性 内需增长加快 [1] - 1~5月按美元计出口累计增长6.0% 高于去年全年的5.8% [1] - 一季度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8.9% 高于去年全年的30.3% [1] -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累计同比增长5.0% 快于去年全年的3.5% [2] - 1~5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7% 快于去年全年的3.2% [2] 政策应对措施 - 财政政策赤字率上调至历史最高水平 专项债、特别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扩大 [1] - 5月7日推出金融政策组合:全面降准50基点、降息10基点、下调结构性工具利率25基点 [1] - 下半年广义财政空间超7万亿元 含赤字剩余4.03万亿、专项债2.24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7450亿 [3] - 1380亿元以旧换新专项资金将于7月、10月分两批下达 [3] 行业消费亮点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通讯器材、家电、文化办公用品、家具消费累计增速超20% [2] - 基建投资1~5月同比增长5.6% 高于去年全年的4.4% [2] - 育儿补贴制度2025年实施 对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发放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 [3] 结构调整方向 - 中央财经委会议聚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要求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淘汰落后产能 [3] - 政策重心转向"以稳为主" 注重供给端结构性改革 优化存量政策实施效果 [2][3]
国泰海通|策略:空调排产同比下滑,动力煤价格有所反弹
下游消费 - 地产销售延续偏弱,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13.2%,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同比分别为-9.0%/-1.9%/-42.8%,10大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4.7% [2] - 乘用车销量增速边际提升,06.16-06.22日均零售同比+30.0%,但空调7月排产同比转负为-1.9%,内销/出口排产同比分别为+8.1%/-16.3% [2] - 服务消费景气环比回落,海南旅游消费价格指数环比-2.8%,电影票房同比-11.6%,生猪价格温和上涨,主粮价格分化 [2] 中游制造 - 地产需求偏弱拖累建工需求,螺纹钢表需边际回升带动钢价改善,但浮法玻璃、水泥价格环比明显下滑 [3] - 制造业开工分化,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同环比提升反映基建施工韧性,企业招聘意愿环比收缩但同比仍增长 [3] - 动力煤价因夏季电厂日耗回升及供给偏紧小幅反弹,工业金属价格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环比上行 [3] 人流物流 - 客运需求显著增长,10大城市地铁客运量周环比+2.3%(同比+4.4%),百度迁徙规模指数环比+3.7%(同比+17.2%),国内/国际航班执飞架次环比+4.3%/+6.6%,国际航班恢复至2019年同期85.4% [4] - 物流指标表现分化,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铁路货运量环比+1.0%/+0.6%(同比+2.4%/+3.3%),邮政快递揽收/投递量环比-8.0%/-7.2%但同比+16.4%/+16.3% [4] - 海运价格环比下滑,港口货物吞吐量环比+4.0%但集装箱吞吐量环比-0.7% [4] 资源品价格 - 钢铁、煤炭价格反弹,螺纹钢需求改善叠加动力煤电厂日耗回升推动价格上行 [1][3] - 建材价格持续下跌,受地产需求疲软影响,浮法玻璃、水泥价格环比明显下滑 [1][3]
2025年固收中期策略:外部风浪未平,内部蓄势待破,震荡中寻机
2025-07-02 09:24
纪要涉及的行业 固收、债券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表现**:2025 年上半年债券市场波动显著,年初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 1.6%左右,7 月初升至 1.6465%;一季度资金面偏紧,收益率升至近 1.9%;二季度美国关税政策冲击,收益率调整 15 - 20 个基点,后回归 1.6 - 1.65%中枢[1][2][3] - **经济增长**:全年出口有 1% - 2%正增长,经济增速达 5%以上难度不大,但下半年出口或逐级回落,四季度压力大;预计下半年 GDP 同比增速 4.7% - 4.9% [1][4][9] - **政策预期**:货币政策维持双宽格局,进一步宽松需触发因素,降准优先级高,有望降准 50 个基点,还有 10 个基点降息空间;财政政策保持积极,或有额外措施提振内需[1][2][4] - **内需表现**:消费逐步回暖,社零增速接近疫情前,预计维持 5% - 6%;制造业投资受外需影响收缩;地产投资关键指标低位摸底;基建上半年表现好,下半年城市更新支撑有限[1][7][8] - **机构行为**:上半年机构行为分化,银行体系净抛售约 1 万亿元,保险公司购买规模同比翻倍;下半年主基调是震荡市,需关注多方面因素[1][6][11] - **市场展望**:债券市场难显著走熊,预计长债在 1.5%至 1.8%区间震荡,建议防守应对,采用哑铃型策略[1][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政府债供给**:下半年政府债供给高峰在三季度,月度规模超 1 万亿元,需关注央行流动性投放配合[1][10] - **收益率突破区间因素**:经济动能下行、美国关税升级扩散可能驱动收益率突破区间;供给侧改革加速、外部扰动升级带来收益率上行风险[2][14][15]
6月PMI数据点评:站在需求的十字路口
长江证券· 2025-06-30 22:15
制造业PMI情况 - 6月制造业PMI回升至49.7%,好于49.6%的彭博一致预期,新订单、生产、原材料库存指数分别拉动PMI回升0.12pct、0.07pct、0.06pct[3][11] 需求扩张情况 - 6月PMI新订单指数回升至50.2%、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至47.7%,生产指数回升至51%,采购量指数回升至50.2%,原材料库存指数回升至48%,但行业间分化明显,并非普遍扩张[11] 价格与库存情况 - 6月出厂价格指数回升至46.2%,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回升至48.4%,价格改善动力源于海外大宗价格回升,但出厂价格指数仍处荣枯线下,原材料库存指数回升至48%,产成品库存指数回升至48.1%,细分行业价格和库存互动逻辑清晰[11] 非制造业PMI情况 - 6月非制造业PMI回升至50.5%,建筑业PMI回升至52.8%,服务业PMI回落至50.1%,建筑业房屋建筑PMI和基建新订单由收缩转向扩张,服务业旺季过后季节性回落,暑期消费启动后有望再度走强[11] 需求现状与预期 - 6月PMI超预期回升反映需求有韧性,内需有结构性动力,外需未单边下行且走势好于季节性,但供需改善持续性存疑,企业用工需求环比下滑、生产经营预期小幅回落,经济预期仍偏弱,政策发力承托增长必要性强[3][11] 风险提示 - 外部经济环境波动性放大,外需变化节奏不明确;对行业需求的判断可能不够精确,PMI统计规则对行业划分粗略,可能忽略或误判行业实际需求变动方向[10][55]
债券研究周报:政策锚定内需,债市震荡延续-20250630
国海证券· 2025-06-30 22: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6月23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释放“以我为主”信号,政策重心或转向内需;货币政策维持宽松但流动性宽松程度有限,下半年财政政策或更积极,债市受扰动,10Y国债预计维持震荡状态 [2][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基调的四大变化 - 经济形势:国内预期更积极,关注通缩压力;国际外需收缩压力增加 [10][12] - 货币政策:仍维持宽松导向,但进入观望期 [11] - 汇率:压力缓解,政策弹性增加 [13] - 融资支持:重点转向内需 [16] 机构资金跟踪 - 资金价格:临近季末流动性收紧,R007、DR007、6个月国股转贴利率较上周增加 [27] - 融资情况:本周银行间质押式逆回购余额增加,基金公司净融资为负,银行理财净融资为正 [30] 机构行为量化跟踪 - 把脉基金久期:本周绩优利率债基金和一般利率债基金久期较上周增加 [40] - “资产荒”指数:未提及具体数据变化 [49] - 机构行为交易信号:给出二级资本债、超长国债、10Y地方债的交易信号 [50][55][56] - 机构杠杆全知道:本周全市场杠杆率基本不变,广义资管中保险、基金杠杆率增加,券商杠杆率减少 [58] - 银行自营比价表:列出不同投资标的的名义收益率、税收成本、资金占用成本等数据 [62] 资管产品数据跟踪 - 基金:未提及具体数据变化 [63] - 银行理财:本周全市场理财产品破净率较上周略有下行 [65] 国债期货走势跟踪 - 展示跨期价差走势和次季T合约基差水平 [73] 广义资管格局 - 展示广义资管规模变化、公募基金规模、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变化情况 [77][80]
2025年6月PMI点评:制造业PMI环比回升是否具有持续性?
招商证券· 2025-06-30 21:32
制造业 - 6月制造业PMI为49.7,环比升0.2,产需指数升至扩张区间,但仍处荣枯线下[1][4][5] - 新订单指数50.2,较上月提高0.4;新出口订单指数47.7,较上月回升0.2;生产指数51.0,环比提升0.3[10] - 中游装备制造业、下游消费品行业、中游原材料加工业环比变动为中游装备制造业>下游消费品行业>中游原材料加工业,中游装备和下游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1.4和50.4,升0.2;基础原材料行业PMI为47.8,升0.8[4][10] 服务业 - 6月服务业PMI为50.1,环比下滑0.1,接触型服务业季节性回调,暑期有望重回升势[1][4][12] -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56.0,连续9个月位于较高景气区间,电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超60%[12][13] 建筑业 - 6月建筑业PMI为52.8,环比升1.8,投资稳增长作用显现,但同比处历史低位[1][4][12][13] - 房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1%以上,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在55%以上[4][13] 总体情况 - 5月以来金融政策及中美贸易谈判进展使外需韧性叠加内需改善支撑宏观经济,制造业PMI产需指数齐升[4] - 制造业PMI仍处50%以下,多数分项及部分行业处较低位置,与上中游高频数据进入淡季契合[4] - 7月若无增量政策,制造业PMI回升有阻力,价格指数仍有压力需政策呵护[4]
6月制造业PMI边际改善
华泰证券· 2025-06-30 20:25
制造业PMI情况 - 6月制造业PMI从5月的49.5%回升至49.7%,略高于彭博一致预期49.6%,但弱于季节性水平(16 - 24年、除2020年均值为50.3%)[1] 供需两端表现 - 生产端:6月制造业PMI生产指数升至51%,采购量指数升至50.2%,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降至52%;大/中型企业PMI升至51.2%/48.6%,小型企业PMI降至47.3%;就业人员指数降至47.9%[3] - 需求端:新订单指数升至50.2%,高技术、装备制造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0.9%、51.4%、50.4%,高耗能行业PMI为47.8%;新出口订单指数升至47.7%,低于季节性水平(2016 - 2024,除2020年均值为48.8%);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升至48%/48.1%[3][5] 非制造业情况 - 6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0.5%,新订单指数升至46.6%;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50.1%;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2.8%,6月沥青装置开工率均值环比回升1.1个百分点[6] 价格情况 - 6月PMI原材料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升至48.4%/46.2%,两者价差持平于2.2个百分点;6月国内铜/铝均价上行0.5%/0.2%,布伦特原油均价环比上行9.2%[7] 后续展望 - 7月9日“对等关税”豁免期后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或扰动出口、生产,6月EPMI及BCI等景气度指标回落,制造业景气度回升持续性待观察,3季度末至4季度初或为政策窗口期[2] 风险提示 - 中美贸易摩擦程度超预期、内需超预期走弱[8]
6月PMI:积极和担忧都有哪些?
银河证券· 2025-06-30 16:45
整体数据表现 - 2025年6月制造业PMI为49.7%(前值49.5%),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8%(前值51%),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较上月降0.1个百分点[1] 积极方面 - 6月生产指数51%(前值50.7%),新订单指数50.2%(前值49.8%),新出口订单47.7%(前值47.5%),供需缺口收缩0.1pct至 - 0.8pct[2] - 6月前四周乘用车日均销量较5月涨14.5%;6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平均环比涨13.19%至28.94万平米[2] - 6月集装箱运价指数上涨明显,截止6月27日,综合指数环比涨15.2%,美西航线环比涨30.6%;义乌小商品价格指数环比涨1.7%至102以上[2] - 6月PMI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分别涨1.5pct至46.2%和48.4%[2] - 6月采购量指数涨2.6pct至50.2%,原材料库存指数升0.6pct至48%,产成品库存降1.6pct至48.1%[3] - 6月建筑业指数升至52.8%,新订单和商务活动指数分别涨1.6%和1.5%至44.9%和53.9%[5] 担忧方面 - 6月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下滑0.2pct至47.9%和46.4%[3] - 6月小企业指数录得47.3%(前值49.3%),是大、中、小企业里唯一下降的[5] - 5月工业企业利润录得 - 9.1%,价格指数仍在收缩区间,预计企业未来利润仍承压[2] 后市展望 - 后续需政策接续和内生动能修复支撑经济平稳发展,关注7月政治局会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