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科达利:拟投资不超过5000万欧元建设匈牙利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三期项目
快讯· 2025-06-20 21:51
公司投资计划 - 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不超过5000万欧元在匈牙利投资建设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三期项目 [1] - 资金来源包括厂房工程建设、机器设备购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1] - 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及业务发展等情况实施该项目 [1] - 项目建设期约为24个月 [1] 项目产能与产值 - 该项目生产锂电池精密结构件 [1] - 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约1亿欧元 [1]
粤开市场日报-20250521
粤开证券· 2025-05-21 16:47
报告核心观点 2025年5月21日A股主要指数多数涨跌互现,个股跌多涨少,申万一级行业涨少跌多 [1] 市场回顾 指数涨跌情况 - 沪指涨0.21%,收报3387.57点;深证成指涨0.44%,收报10294.22点;科创50跌0.22%,收报995.49点;创业板指涨0.83%,收报2065.39点 [1] - 全市场3599只个股下跌,1615只个股上涨,197只个股收平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11734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37.64亿元 [1] 行业涨跌情况 - 煤炭、有色金属、电力设备、银行、医药生物、交通运输等行业领涨 [1] - 美容护理、电子、传媒、社会服务、机械设备、商贸零售等行业领跌 [1] 板块涨跌情况 - 涨幅居前概念板块为黄金珠宝、航空运输精选、动力电池、煤炭开采精选、央企煤炭、锂电负极、磷酸铁锂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汽车整车精选、钴矿、电池回收、新能源整车、锗镓锑墨、抗生素等板块 [2]
珩创纳米蝉联全球磷酸锰铁锂出货量第一 加速推进3万吨扩产计划
鑫椤锂电· 2025-05-21 09:06
公司概况 - 江苏珩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在2023-2024年连续两年全球磷酸锰铁锂(LMFP)出货量榜首,市场占有率接近50% [3] - 公司自2022年成立以来已完成3轮累计近5亿元融资,一期1.5万吨产能稳定运行,3万吨扩产计划加速推进 [3] - 创始团队由原陶氏化学、通用电气GE等全球头部材料企业高管及研发专家组成,是全球首个实现LMFP产业化的团队 [3] 技术优势 - LMFP材料是磷酸铁锂(LFP)的升级版本,能量密度较LFP提升15-20%,兼具高安全性、低瓦时成本和优良低温性能 [3][4] - 公司独创固液两相法LMFP工艺路线,突破传统工艺性能瓶颈,打造业内成本最低、综合性能最优的LMFP产品 [4] - 拥有70余项LMFP核心基础专利,覆盖中、美、欧、日韩等主要市场,构建全球独家专利布局 [4] 产业化进程 - 创始团队十年前曾量产销售近百吨级LMFP产品,为LMFP市场化奠定基础 [3] - 2022年买断陶氏化学LMFP全球核心专利,以破纪录速度实现产业化落地 [7] - 成立10个月内建成年产5000吨LMFP产线并量产出货,2年达成万吨级产能突破 [11] 行业应用 - LMFP已在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3][4] - 宁德时代2023年起在奇瑞星纪元ES、智界S7等车型搭载"三元锂离子+磷酸铁锰锂电池" [11] - 亿纬锂能2025年发布LMX材料体系电池,国轩2023年推出LMFP体系L600启晨电芯 [11] 行业发展 - LMFP发展历经实验室研发期(1997-2007)、产业化探索期(2008-2014)、政策波动期(2015-2019)和复兴突破期(2020至今)四个阶段 [7] - 2020年后LMFP凭借能量密度与低温性能优势重回主流,正极材料上市企业纷纷宣布产能规划 [7] - Roland Berger预测LMFP将成为继LFP和三元材料后最重要的正极材料之一,市场容量增速显著 [8] 技术突破 - 行业通过纳米化、碳包覆及掺杂元素等工艺解决LMFP锰铁分布不均、结构稳定性弱等问题 [10] - 公司通过液固两相反应体系实现极致颗粒粒径分布控制、碳层包覆均匀性及超高锰铁均匀性技术路径 [10]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报:下游需求迎来增量,价格体系有望修复-20250514
国元证券· 2025-05-14 18: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下游需求迎来增量,价格体系有望修复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度整体行情回顾(2025.04.28 - 05.09) - 上证综指上涨 1.42%,深证成指上涨 2.12%,创业板指上涨 3.32% [2][12] - 申万电力设备上涨 3.46%,较沪深 300 跑赢 1.9pcts [2][12] - 申万光伏设备/风电设备/电池/电网设备分别涨 2.8%/3.85%/4.39%/1.73% [2][12] 一周个股涨跌幅 - A 股电力设备相关个股中,中超控股周涨幅最大(+32.28%),沐邦高科周跌幅最大(-30.80%) [17] 行业重要周度新闻(2025.04.28 - 05.09) - 三星银基固态电池取得重大突破,能量密度达 900Wh/L,计划 2027 年前量产 [20] - 南漳龙蟒年产 20 万吨磷酸铁项目落户湖北,总投资 110 亿元 [21] - 山西厚生 16 条锂电池隔膜产线全线投产,年产能达 20 亿㎡,总投资超 46 亿元 [21][22] - 2025 年 Q1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总量达 221.8GWh,同比增长 38.8%,宁德时代、比亚迪装机量领先 [22] - 山东出台首份 136 号文省级承接文件,存量机制电价 0.3949 元/度 [22] 周度重要公司公告(2025.04.28 - 05.09) - 圣泉集团 2025 年员工持股计划,拟持股不超 3,318.6489 万股,占比 3.92% [23] - 佛塑科技拟 50.8 亿元购买金力股份 100%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 10 亿元,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3][25] - 上汽集团 4 月整车销量 37.7 万辆,同比增长 4.6%,1 - 4 月累计批售 132.1 万辆,同比增长 10.7% [26] - 中天科技 4 月回购股份 51.34 万股,占比 0.0150%,截至 4 月 30 日累计回购 1,577.12 万股,占比 0.4621% [27] 产业链价格数据 - 硅料价格:块状料加速下行,颗粒硅成交重心下移至 34 - 36 元/公斤,较上月同期降幅超 8%,进口硅料均价 19 美元/公斤 [28] - 硅片价格:N 型硅片价格下探,N 型 G10L 跌破 1 元/片,N 型 G12R 降至 1.15 元/片,P 型硅片退出主流报价体系 [28][29] - 电池片价格:国内光伏电池片市场下行,P 型 182 电池片均价 0.29 元/W,N 型产品承压 [32] - 组件价格:五一节后光伏组件市场量价双弱,TOPCon 组件新签订单价格中枢下探至 0.65 - 0.66 元/W [34] 投资建议 - 光伏:关注协鑫科技、钧达股份、晶科能源、阳光电源 [4] - 风电:整机关注金风科技、明阳智能,海缆关注东方电缆、中天科技,管桩关注大金重工,零部件细分关注盘古智能 [4] - 新能源车:优先关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池及结构件环节企业,其次关注湖南裕能、龙蟠科技等领军企业 [5]
德方纳米(300769) - 2025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9 22:08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量23.66万吨,销量22.57万吨,产销量居行业前列;实现营业收入76.13亿元,同比下降55.15%;归母净利润 -13.38亿元,同比减亏18.25% [2] - 2025年第一季度,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销量6.15万吨,同比增长36.85%;实现营业收入20.04亿元,同比增长5.9%;归母净利润 -1.67亿元,同比减亏9.51%,业绩仍承压但亏损幅度收窄 [2] 产品竞争力 - 磷酸铁锂方面推出多款新产品,具备高压实密度、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实现批量出货 [3] - 磷酸锰铁锂产品性能与产能规模行业领先,是已建成规模最大的磷酸锰铁锂产能;第一代产品已批量装车,第二代验证进展顺利;2024年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超200%,乘用车领域出货量居行业第一 [3] - 补锂增强剂在液态、半固态、固态电池体系均有应用,多个定点项目产品陆续发布,产业化进程加速;2024年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00%,市场占有率居行业第一 [3] 投资者问答 出货量 - 2024年第四季度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出货量5.82万吨,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6.15万吨 [3] 在建工程 - 2025年第一季度在建工程增加主要源于技改项目和原材料自制项目 [3] 高压实产品 - 高压实产品已批量出货,主要应用在动力端,随着落地项目增加,出货量占比会持续提升 [3] 海外扩产 - 与海外客户积极沟通,与海外头部电池企业有接触,动力和储能领域验证进展顺利;已公告与ICL在西班牙合资建设磷酸铁锂生产基地,项目按计划推进 [3][4] 海外项目合资原因 - ICL是全球化企业,有丰富海外运营经验,在供应链和市场端有布局,在西班牙有建厂经验;合资模式可发挥双方优势,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拓展海外市场,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5] 磷酸锰铁锂预期 - 公司最早布局磷酸锰铁锂产能,产品性能与产能规模领先,第一代产品已批量装车,乘用车领域出货量居首,预计未来出货量随车型增加而提升 [6] 补锂增强剂应用 - 产品获海内外多家客户项目认证,在多应用领域及电池体系有项目定点,进度业内领先;已建成产能5000吨/年,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500%,预计2025年出货量进一步提升,市场空间广阔 [7] 产能规划 - 已建成磷酸铁锂产能26.5万吨/年,磷酸锰铁锂产能11万吨/年,补锂增强剂产能5000吨/年,还有调试中的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能8万吨/年;2025年推动已建成产能释放,未来新增产能根据下游市场需求推进 [7][8]
亿纬锂能供货特斯拉新品!
起点锂电· 2025-04-29 18:46
公司与特斯拉合作 - 特斯拉新款移动电源Scale Megapack Charger使用了亿纬锂能INR18650/35V锂电池,容量3500mAh,电压3.65V,能量12.78Wh,已通过CE、CCC认证 [1] - 该移动电源电池容量21000mAh/76.65Wh,支持65W输入和108W三端口同时输出,采用1:40比例复制Megapack储能系统设计 [4][6] - 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计划2026年向特斯拉供应储能电池,当前移动电源电池可能来自湖北荆门工厂 [7] 圆柱电池技术布局 - 公司18650电池单月产销量突破1亿只,新发布的18650 30PL采用全极耳技术,功率密度达10Kw/kg,支持40A放电4.5分钟,循环次数超1500次 [8] - 公司计划募资超50亿元扩产圆柱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和46系大圆柱动力电池,未来总产能规划达210GWh [9] - 圆柱电池领域拥有20年技术积累,研发型号超50款,与特斯拉技术路线高度契合 [7][10] 2024年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486亿元(同比-0.3%),净利润31.6亿元(同比+14.7%),毛利率17.4%(同比+0.77百分点) [13] - 消费类电池满产满销,储能电池营收190.2亿元占比40%,出货量50.45GWh(同比+90%) [13] - 2025年Q1营收127.9亿元(同比+37.3%),净利润8.2亿元(同比+16.6%),储能电池出货12.67GWh(同比+80.5%) [15][16] 战略方向与市场拓展 - 公司转向高端电池技术路线,差异化竞争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市场,避开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巨头直接竞争 [17] - 拓展数据中心备电、eVTOL、无人机及机器人等新领域,研发机器狗专用电池 [14] - 马来西亚工厂投产助力东南亚市场,储能业务在中东和东南亚地区获大订单 [18]
锂电巨头获20GWh电池大单!
鑫椤锂电· 2025-04-28 16:41
SK On电池供应合作 - SK On被选为美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Slate的电池供应商 将在2026年至2031年期间供应20GWh电池 并可能随生产规模扩大增加供应量 [2] - Slate计划2026年推出首款电动皮卡 补贴后售价低于2万美元 配备52.7千瓦时电池 续航150英里 可选240英里版本 [2] - SK On还与日产汽车签署协议 将在2028年至2033年供应近100GWh美国制造电池 用于日产下一代电动汽车 [2][3] SK On产能布局 - SK On目前运营两家电池工厂 正在美国建设另外四家工厂 全面投产后美国年产能将超180GWh [2] - 2025年1-2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中 SK On排名第四 装车量6.1GWh 同比增长38.6% 市场份额4.7% 同比微降0.10% [4] Slate公司背景 - Slate成立于2022年 总部位于密歇根州 致力于开发多功能电动皮卡 获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支持 [2] - 公司产品主打平价与定制化 电动皮卡可变形为五座SUV [2]
2025上海车展:超20家“闯”入整车馆,供应商走向台前
北京商报· 2025-04-28 13:43
汽车产业链角色转变 - 2025上海车展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面积占比升至近1/3,达约10万平方米,横跨四个展馆,成为最具技术密度的板块之一 [1][2] - 23家供应商进入整车馆,相比2021年增长16家,覆盖智能驾驶、动力电池、智能座舱等关键环节 [1][2] - 跨国供应链首次集体登场,体现全球竞速趋势 [1] 供应商地位提升 - 供应商高管频繁现身新车发布会并登台互动,如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Momenta CEO参与奥迪E5 Sportback发布 [2] - 车企智能化转型依赖头部供应链背书,如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推出问界品牌,鸿蒙智行技术出现在多款新车中 [3] - 通用别克、凯迪拉克等6家车企宣布与Momenta合作,计划2025年全面部署L2城区辅助驾驶技术 [3] 智能化与电动化技术突破 - 宁德时代发布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等4款新品,双核架构设计为L3/L4智驾提供稳定供能 [4][5] - 地平线推出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SD,提供全价格段解决方案,黑芝麻智能联合东风汽车启动国产单芯片中央计算平台量产 [6] - 华为乾崑ADS 4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欣旺达智能电芯2.0等新技术密集亮相 [6] 跨国供应链加速布局 - 索尼、英特尔、Mobileye等近50家国际企业首次参展,索尼展示车载娱乐系统,英特尔与黑芝麻智能发布舱驾融合平台 [4][7] - Mobileye展示基于复合人工智能系统(CAIS)的全面驾驶自动化解决方案 [7] - 中国供应商能力获跨国车企认可,吸引更多合作 [3] 行业趋势与数据 - 2024年上半年中国L2级智能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达55.7% [4] - 消费者需求推动全球汽车技术创新方向重构,车企加速智能化与辅助驾驶技术投入 [4][5] - 科技与汽车深度融合加速,供应链企业从幕后走向台前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