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市场互联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财库局: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联通 促进资金、产品、机构和人才的双向流动
智通财经网· 2025-06-13 20:55
香港金融市场发展 - 香港特区政府致力于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联通 促进资金、产品、机构和人才双向流动 [1] - 香港计划推出内地政府债券期货 并研究扩大南向债券通投资者资格 纳入更多非银行金融机构 [1] - 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排名全球第三 亚洲第一 并在投资管理、保险业与融资等多个领域名列全球第一 [1] 资本市场表现 - 香港股票市场总市值达40 9万亿港元 同比上升24% [2] - 前五个月平均每日成交额超2400亿港元 同比上升超一倍 [2] - 前五个月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额达777亿港元 同比上升超七倍 其中26家来自内地新上市公司 [2] - 前五月"沪港通"和"深港通"北向交易平均每日交易额1760 8亿元人民币 同比上升33% 南向交易平均每日交易额1088 8亿港元 同比上升191% [2] 债券市场表现 - 2024年香港是亚洲区最大亚洲国际债券发行中心 连续17年排名区内第一 发行总额超1300亿美元 同比增50% [3] - 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首选平台 2024年发行总额达1071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超36% [3] - 自2009年起财政部连续17年在港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 多个内地省市政府也选择在港发债 [3] - 香港将所有内地各级地方政府债务票据纳入利得税豁免范围 提升发债吸引力 [3] - 香港推动"互换通"发展 延长利率互换合约期限至30年 推出以LPR为基准的新产品 [3] 人民币流动性支持 - 香港与人民银行合作推出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 总额度1000亿元人民币 支持跨境人民币融资服务 [4]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全力布局AI及低空经济,促进科技龙头回归A股
第一财经· 2025-06-12 21:45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核心 - 深圳新一轮综合改革试点将科技人才培育放在首位,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产业[1] - 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促进科技龙头通过深港双向上市制度回归A股[1] - 提出四方面重要举措: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治理模式[8]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2.78万亿元增至2024年3.68万亿元,年均增长5.5%[7] - 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20年1510.8亿元增至2023年2236.6亿元,年均增长13.9%[7] - 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连续3年全国城市"双第一"[7] -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实施"预算+负面清单"科研经费管理[11] - 支持深圳医学科学院在科研管理、人才聘用等方面探索新机制[11] 人才培育与教育改革 - 探索专业型、"小而精"高校办学模式,汇聚最优资源发展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产业[5] - 推动新兴领域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培育硬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2] - 探索产业链与职业技能培训链有效衔接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12] - 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支持保障机制,强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12] 金融与资本市场改革 - 允许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6] - 深港通机制运行近十年,2024年深股通成交金额176696.17亿元,港股通交易总额46748.11亿港元[15] - 腾讯控股稳居港股通交易金额首位,小鹏汽车等科技企业回归A股受关注[15] - 港股科技龙头企业回归将提升深交所上市公司质量,优化市场结构[16] 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 - 深圳将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10] - 围绕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开展工作[10] - 全面做好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应用推广、标准研究和生态建设[10]
重磅!两办发文:允许港股大湾区企业重回深交所
华夏时报· 2025-06-12 20:23
政策核心内容 - 允许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红筹股有望首次实现在深交所二次上市 [1] - 支持符合条件的港交所上市公司在深交所发行上市存托凭证 [1] - 政策将加速红筹企业"H+A双重上市"趋势,利好科技龙头、生物医药及先进制造企业回归A股 [1] 市场影响与意义 - 深化深港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从交易端向发行端延伸,截至2024年11月深港通累计成交金额达93万亿元 [2] - 提升企业融资灵活性,解决港股上市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面临的估值差异与流动性问题 [4] - 为国内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试点探路,可能为中概股回流A股提供参考路径 [4] 受益企业分析 - 港股上市的广东企业共255家,总市值约12万亿元,行业集中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消费,头部企业包括腾讯控股(市值4.7万亿元)、小鹏汽车、比亚迪电子等 [4] - 符合深交所二次上市标准的企业:市值≥2000亿元的仅腾讯控股和腾讯音乐2家,市值≥200亿元且具技术优势的企业约20家(如小鹏汽车、优必选、越疆等) [6] 政策实施挑战 - 红筹架构企业回归需满足市值门槛(≥2000亿元或≥200亿元+技术领先) [5] - 实操难点包括深港上市规则差异、A股IPO审核机制压力、高合规成本(VIE架构调整、跨境监管)及未盈利科技企业准入限制 [6][7] - 政策落地依赖配套细则优化:需细化红筹回归标准、放宽未盈利企业限制、优化跨境资金及税收政策、建立快速上市通道 [7] 企业反馈与动态 - 佑驾创新等企业表示将密切关注政策落地,评估双重上市对融资渠道及市场影响力的提升作用 [4] - 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2024年工作重点包括支持大湾区企业赴港上市并鼓励港股企业回归深交所 [7]
深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打通粤港澳大湾区企业“H+A”上市通道
证券日报· 2025-06-12 01:28
政策核心内容 - 允许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标志着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从交易端向发行端深化拓展 [1] - 政策旨在打破区域市场分割 为红筹架构企业境内融资和中概股回归积累湾区经验 [1] - 粤港澳大湾区优质港股公司有机会实现H+A两地上市 解决跨境资本流动不畅和制度差异问题 [2] 市场影响 - 深港资本市场深度对接将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功能 提升人民币资产定价权和跨境投融资便利度 [2] - 政策加速粤港澳金融一体化 形成深交所和港交所双引擎有机结合 促进资本要素自由流动 [2] - 深交所国际化能力将提升 优质上市公司资源将丰富 [2] 企业特点与行业分布 - 粤港澳大湾区H股上市公司共1589家 占H股总数六成 总市值20.72万亿元 占H股总市值32.23% [3] - 行业集中在可选消费、工业、信息技术、房地产、金融 生物医药和半导体等高科技企业居多 [3] - 企业特点包括行业多元化、高科技新经济为主、知名头部企业多、部分高成长性企业未盈利、国际化需求强 [3] 资本市场效应 - 粤港澳大湾区H股企业在深交所上市将丰富深市行业矩阵与企业类型 推动估值体系优化升级 [3] - 企业回归深交所引入国际资本定价逻辑 为A股市场注入新估值参照 提升市场合理性与有效性 [3] - 政策有助于卡脖子领域企业利用双融资平台拓宽渠道 为产业升级提供资本支撑 [4] 人民币国际化 - 企业赴深交所上市将加速离岸人民币回流 带动跨境资金池规模突破 [4] - 提升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中使用占比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4]
“长沙制造”与“非洲禀赋”同频共振
长沙晚报· 2025-06-11 07:42
传统领域合作提质升级 - 中联重科在非洲拥有超过10000台设备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覆盖从东部到西部、埃及到南非的广泛区域 [3] - 长沙工程机械企业将"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的海外业务体系移植至非洲,建立立体化本土运营格局 [3] - 袁氏种业在撒哈拉以南21个非洲国家开展杂交水稻试验示范,隆平高科对50多国实施200+期农业培训项目 [4] - 美兰集团构建"海外初加工+海外仓+国内精加工+全球贸易"全链条模式,以科特迪瓦橡胶加工等项目完善当地产业体系 [4] - 长沙市商务局推动工程机械、服装、汽车零配件等优势产业对接非洲市场需求,重点输出基建能力 [4] 新领域合作全面拓展 - 三一硅能在赞比亚瑞达矿山部署移动储能微电网项目,已在7国签约近20个项目总投资约17亿元 [5] - 赞美汽车在肯尼亚推出新能源车出行项目,当前运营规模近100台,计划5年内扩至40000台 [5] - 某新能源汽车贸易企业去年海外销量突破2000辆,今年一季度达1500辆,全年预计7500辆 [6] - Kilimall电商平台实现100%在线支付,覆盖3亿非洲人口,提供近千万种商品及跨境物流服务 [6] 现代化建设项目深化 - 湖南省地质院在马达加斯加建成综合性矿产实验室,完成超1万件样品分析,未来将联合制定绿色矿业规范并建设10个示范基地 [7] - 中联重科与尼日利亚艾哈迈杜·贝洛大学、埃格顿大学合作开设农业机械课程,提供奖学金及实习机会 [7]
港交所CEO陈翊庭:今年将在利雅得开设办事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17:30
香港与中东市场互联互通进展 - 首只沙特阿拉伯政府债券于5月29日在港交所上市,标志着香港与中东市场互联互通形成强大动力 [2] - 港交所计划2025年在利雅得开设办事处,进一步推进两地合作 [2] - 港交所与沙特交易所(沙交所)正努力促进业务连接,为全球投资者提供通过香港进入沙特市场的机会 [2] 首只沙特伊斯兰国债ETF上市 - Premia中银香港沙特伊斯兰国债ETF于2025年5月29日在港交所上市,为亚洲首只投资级别伊斯兰国债ETF [2] - 该ETF采用实物复制策略,投资标的为沙特政府及政府机构发行的以沙特里亚尔或美元计价的伊斯兰国债 [2] - 沙特交易所CEO表示,该ETF为全球投资者开拓了沙特市场投资通道,助力多元化全球配置 [2] 香港与沙特金融合作历程 - 2023年2月港交所与沙交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同年11月全球规模最大的沙特ETF在香港上市,目前管理约100亿港元资产 [3] - 沙交所随后推出两只面向香港市场的ETF [3] - 港交所和沙交所正通过资本市场联系推动中国与沙特互联互通,发掘沙特"2030愿景"及中国发展机遇 [3] 实体经济领域合作潜力 - 香港财政司司长指出香港与中东合作不仅限于金融领域,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方面亦有合作空间 [3] - 中东经济多元化发展为两地实体经济合作创造机遇 [3] - 随着两地经济联系紧密,金融服务需求将随之增长 [3]
3000余家企业在中国西部寻觅商机
新华网· 2025-05-26 07:52
新华社成都5月25日电(记者康锦谦、董小红、李倩薇)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西博会)25日在成都开幕,共吸引包括境外62个国家 (地区)在内的3000余家企业参展,将持续至29日。来自世界各地琳琅满目的商品及各种高精尖技术广受参展客商青睐。 本届西博会首设"一欧一亚"双主宾国。记者在主宾国老挝的展馆看到,馆内特别设置了生态产品展示区,集中呈现茶叶、咖啡、啤酒、大米 等特色农产品及木制工艺品、家具等,前来问询的客人络绎不绝。现场还有老挝古树茶品鉴区域,洽谈生意的客人可以品鉴来自热带雨林的独特 风味。 "西博会为包括老挝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商贸对接、投资合作和信息共享机遇,有力促进了区域商品市场的互联与互通。"老挝副总 理吉乔在开幕式致辞中说。 "中国西部在可再生能源、先进制造业、物流领域蕴藏着巨大潜力,为世界各地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了巨大商机,我们鼓励更多企业积极投身这 片充满活力的热土,借助西博会这一优质平台建立起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瓦努阿图副总理兼财长科纳坡在开幕式上说。 参展客商普遍看好中国西部市场前景。77电子集团是一家来自匈牙利的体外诊断医疗设备开发商,总经理李察德说,匈牙利人口不到1000万 ...
柳暗花明!内地企业掀起赴港上市热潮
搜狐财经· 2025-05-25 23:42
2025 年以来,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持续升温,成为资本市场上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众多内地企业,尤其是A 股上市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香港 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南下" 上市的浪潮。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成因,对资本市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热潮涌动: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现状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 家A 股公司递交了港股招股书。5 月20 日,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成功登陆港交所,完成"A+H" 两地上 市,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其港股申购额近2500 亿港元,超购倍数达9.8 倍。仅3 日后,创新药巨头恒瑞医药紧随其后,于5 月23 日正式敲锣港交 所,实现"A+H" 两地上市。赤峰黄金、钧达股份等企业也已成功在港挂牌,跨境电商龙头吉宏股份也定于5 月27 日在港交所敲锣。此外,海天味业、三 花智控等行业领军企业的赴港计划备受瞩目,北交所公司康乐卫士等5 家企业已获证监会备案。与2024 年同期仅有两家企业推进赴港进程相比,今年的热 潮可谓来势汹汹。 除了上市审核流程的优化,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一系列政策出台鼓励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规模扩张与业务升级。央行等五部门联合 召 ...
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与金融合作座谈会在深圳举行 共探赴新上市与两地互联机遇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23:34
深圳与新交所金融合作座谈会 - 会议聚焦深圳企业赴新加坡交易所境外上市及两地金融合作 旨在提升深圳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并拓展企业跨境融资渠道 [1] - 新交所凭借国际化程度高 联动能力强 投资者结构丰富等特点成为国内企业境外上市可选地之一 [1] 新交所上市优势与改革 - 新交所上市框架涵盖红筹结构 VIE结构 直接上市 二次上市等主流模式 [2] - 新交所拥有多元化上市公司群体 覆盖科技 消费 高端制造等行业 吸引国际投资者关注 [2] - 新交所持续完善二次上市机制 鼓励中资企业从中国香港 内地及美国市场转至新交所二次上市 [2] 深圳产业与金融基础 - 深圳新能源汽车 集成电路 工业机器人 智能手机等产业产量全国领先 拥有腾讯 华为 比亚迪等全球科技领军企业 [3] - 截至2025年4月 深圳市境内外上市公司合计583家 其中A股423家 境外160家 总市值全国第二 [3] - 深圳通过三大专项行动(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 "星耀鹏城"上市培育 产业并购重组提速)全链条培育上市企业 [3] 福田区金融业发展 - 福田区汇聚深圳全市近60%持牌金融机构 拥有600多家私募股权及创投企业 管理规模占全市50% [4] - 2024年福田区金融业增加值达2209亿元 增速与规模均居全市第一 [4] - 福田区推动香蜜湖加速器等上市培育平台建设 探索与新交所合作吸引新加坡基金投资国内项目 [4] 实务合作探讨 - 金融机构与企业代表就ETF互联互通 债券市场合作 新股估值 跨境资金募集等议题与新交所深入交流 [4]
林居正:“南沙金融30条”进一步强化大湾区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制度供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2:44
南沙金融30条政策解读 - 国家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这是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横琴、前海建设三个"30条"意见后又一重大金融政策利好 [2] - "南沙金融30条"改革创新思路清晰,政策集成化、体系化水平较高,是中央层面给予大湾区金融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政策支持 [2] - 大湾区形成以南沙、前海、横琴为重要支点的金融开放格局 [2] 政策实施关键问题 - 需解决内外要素资源双循环问题,明确一体推进的思路和方向 [3] - 需使制度供给与经济基础、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更好匹配 [3] - 需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是金融强国的首要目标,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应对百年变局、保障金融安全的核心任务 [3] 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建议 - 建议借鉴经济特区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争取全国人大授权制定专门法律,为互联互通提供法治保障 [3] - 建议为跨境市场融合、要素流动和规则对接创造基础条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