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据要素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数据市场发展观察:国企先行探路,生态构建待深化
中国经营报· 2025-06-29 16:48
数据资产入表现状 - 2024年被称为"数据资产元年",全国共有92家上市公司和228家非上市公司披露数据资产入表情况,总计约300多家企业参与[1] - 山东高速集团完成首批数据资产入账入表工作,入账价值351万元,评估价值逾7200万元,是山东省属企业规模最大的一批数据资产入表[2] - 山东省国企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占绝大多数,约九成参与企业为国企,民营企业参与较少[2] 数据交易市场发展 - 山东省已成立两家区域性数据交易机构,累计上线数据产品1700多个,累计交易额2.2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超过200%[5] - 与深圳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规模突破150亿元)和上海数据交易所(交易额突破40亿元)相比,山东数据交易规模差距较大[5] - 山东已建成"1+16+N"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体系,累计汇聚数据2200亿余条,提供数据共享服务500亿余次,开放数据298亿条[6] 行业发展挑战 -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主体和平台尚未组建,可信数据空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数据企业数量少、规模小[1] - 企业对于数据入表存在"看不懂、做不了、不愿做"的普遍问题,多持观望态度[3] - 数据资产入表后应用成效不明显,大部分企业入表的数据资产缺乏融资、交易等价值变现能力[3]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 可信数据空间主要分为区域、行业、个人、跨境和企业五类,目的是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8] - 隐私计算技术成本高且使用复杂,每台虚拟机约30万元,物理机更贵,且不同厂家的服务设备不能互联互通[7] - 山东省计划建设省级数据可信空间,目前已有12个地市成立了自己的数据集团和运营机构[6][9] 数据收益分配机制 - 青岛市已建立明确的收益分配制度,数据运营单位留存50%,上交财政50%,财政再返还给供数部门[10] - 需要建立系统的数据编目,精确计算每条数据的成本(系统搭建、存储、人工等),才能理顺定价、收入和分配问题[11] - 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收益分配需要找到共赢的抓手,通过财政收支两条线的方式进行反哺[10]
北数所数据交易年均增长超200%
搜狐财经· 2025-06-27 07:22
交易规模与增长 - 累计数据交易规模达2250TB,近三年年均增长率超200% [1] - 高频数据交易调用规模突破1亿次,引入567个高质量数据集,171个已达成交易 [1] - 七大新兴领域高质量数据场内交易规模持续扩大 [2] 市场主体与行业覆盖 - 吸引超2500家各类主体参与场内交易,覆盖医疗、交通、能源等20多个关键行业领域 [2] - 央国企、互联网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占比超80%,10多家跨国企业参与 [2] - 业务范围从传统风控核验和精准营销向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医疗诊断、科研创新等前沿领域拓展 [2] 人工智能合作与数据供给 - 与超半数头部人工智能模型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提供覆盖32个行业的475个数据集 [3] - 交付数据量达1814TB,数据来源涵盖媒体出版、医疗健康等13个重点领域 [3] - 显著提升金融风控、工业质检等20余个产业场景的模型应用能力 [3] 数据资产价值挖掘 - 342家企业完成数据资产登记,获得533个数据资产登记证书 [4] - 24家企业实现数据资产入表,入表金额超1亿元 [4] - 推出数据资产质押贷款标准化产品,助力10多家企业完成近3亿元贷款 [4] 跨境数据流动与国际合作 - 引入"一带一路"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亿家企业征信数据 [5] - 实现二手车辆历史记录数据跨境交易,调取数据超5万辆 [5] - 构建标准合同备案、数据跨境托管等跨境流动服务能力 [5] 未来发展方向 - 完善数据产权、流通等全流程制度体系,制定人工智能数据集、数据产品价格等标准 [5] - 聚焦工业制造、新能源等重点行业,拓宽数据应用场景 [5] - 加强与企业合作研发行业垂类大模型,强化医疗、工业等领域数据供给 [5]
国家数据集团组建在即,盘点现有三类省级数据集团功能定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18:45
省级数据集团发展概况 - 全国已有至少27省及自治区建立省级数据集团 注册资金最高达100亿元 广东等地区仍在筹备中 [1] - 省级数据集团主要承担整合 运营和开发全省数据资源的任务 推动数据资源流动与共享 [1] - 2024年10月全国数据集团联盟成立 由各地数据集团 数产公司等共同发起 [1] 省级数据集团功能分类 - 公共数据运营机构类:聚焦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合规属性强 75%集团注册资金在10-50亿元之间 [2][6] - 政务信息化类:以数字政府平台建设为主 注册资金1-50亿元 建设时间集中于2018-2019年 [2][7] - 多重角色类:承担数据整合 交易平台搭建等多项职能 占比最大 超一半注册资金1-10亿元 [2][9] 典型省级数据集团案例 - 四川数据集团:2025年2月成立 注册资金20亿元 定位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与数字政府服务 [6] - 福建省大数据集团:2021年8月成立 注册资金100亿元 拥有21家一级所属企业及控股上市公司 [9] - 湖北大数据集团:2025年6月成立 注册资本50亿元 整合三家省内数据企业 目标2030年营收200亿元 [12] 数据资产融资进展 - 广西 福建 河南三地实现数据资产融资授信 金额分别为1000万元 1000万元和800万元 [11] - 融资案例包括福建海峡银行授信 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挂牌 深圳数据交易所无质押贷款等 [11]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 湖北省建立多个数据平台包括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 数据流通交易平台等 [13] - 数字广西集团建设的广西电子政务外网实现自治区至村级100%覆盖率 [9]
发力这一数据产业,武汉探索超大城市数字治理新模式
第一财经· 2025-06-13 17:23
武汉数字经济与数据标注产业发展 - 2024年武汉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居中部城市之首,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市排名第10,中国数字生态指数2024排名第6、较上次前进3位 [1][3] - 到2027年武汉数据标注产业相关业务体量目标超过50亿元,带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增量超过100亿元,产业规模力争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1][2] - 武汉已构建全市一体化数字资源体系,建立统一标准、统一编目、统一归集、统一供数的管理机制,形成全市数据资源"一本账" [3] 数据标注产业规划与目标 - 《武汉市数据标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12项具体措施,从产业集聚、能级提升、供需对接、生态优化、安全应用5个方面推动产业发展 [1] - 到2027年目标打造数据标注产业园区,引进培育龙头企业2家,培育细分领域标杆企业不少于4家、高成长性中小企业不少于20家,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 [2] - 武汉已有数据标注相关重点企业60余家,开发了一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和数据标注工具平台,形成了一批数据标注应用成果 [1] 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 武汉探索"整体授权+个别授权"的授权运营模式激发公共数据要素潜能,鼓励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深度融合,采取计价免费方式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开发利用 [3] - 发布全市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目录,建立公共数据资源调用审核、需求审核评估、产品出域审核、争议处置、收益分配及监督评价机制 [3] - 加快城市大模型建设应用,开发城市治理"语料库"和"知识库",促进具身智能、医疗检测、教育培训等垂直领域大模型训练 [3] 产业发展具体措施 - 鼓励数据标注企业参与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加强产品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应用,持续推动自主原创、行业领先的数据标注工具开发 [2] - 搭建供需对接线上信息平台和开展线下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向数据标注企业开放数据集开发建设场景 [2] - 推动公共数据标注与开发利用,支持标注数据安全应用 [1][2]
湖北大数据集团登记成立 注册资本50亿
快讯· 2025-06-09 11:16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湖北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汪小波,注册资本50亿人民币, 经营范围含互联网数据服务、大数据服务、数据处理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工业互联网数据 服务、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5G通信技术 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人 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据媒体报道,作为省属一级国有 企业,该集团由省政府国资委联合6家省属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标志着湖北在系统化布局数据要素市 场、构建数字经济新引擎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
湖北组建大数据集团 系统布局数据要素市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01:03
湖北大数据集团成立 - 湖北大数据集团正式成立 由湖北省政府国资委联合6家省属企业共同出资组建 注册资本50亿元[1] - 公司定位为湖北省属一级国有企业 将系统化布局数据要素市场 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1] 湖北省数字经济规模 - 湖北数字经济规模从2023年2.6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3万亿余元 同比增长15.4%[1] - 数字经济占湖北GDP比重从47%提升至50% 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1] 公司业务布局 - 聚力投资建设湖北省数字基础设施 汇集全省公共数据资源和重要行业数据 形成全省数据资源网络[1] - 依托中部数据流通服务中心打造中部数据要素流通枢纽[1] - 聚焦政务、制造、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 重点打造行业AI大模型 推动人形机器人与脑机接口、智能大模型融合发展[1] - 投资运营数据产业园、数据创新中心、孵化器等产业服务载体 构建科技创新数字赋能大底座[1] 业务进展 - 完成湖北省首笔电力+金融场内数据交易[2] - 助力湖北港口集团完成全省首例国企数据资产入表并颁发首张数据产权和资产登记证书[2] - 中部数据流通服务中心累计入驻数商逾1000个 上架数据交易标的624个 实现场内交易(含备案)2.6亿元[2]
我店科技搭建的“异业联盟”是中小微企业破局存量时代的共生革命
搜狐财经· 2025-06-01 11:26
存量博弈时代的生存法则 - 经济增速进入5%时代,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消费者决策路径碎片化,传统商业逻辑被颠覆 [4] - 2024年中小微企业平均获客成本同比上涨42%,客户留存率跌破25% [4] - 单打独斗商业模式失效,生态共荣成为新生存法则 [4] 技术革命与政策支持 - 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通过异业联盟实现"技术平权",技术投入成本分摊至每个商户不足千元 [6][7] - 国家"一起益企"行动计划将异业联盟纳入重点扶持目录,地方政府"链长制"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 [8] - 苏州工业园区37家制造企业通过平台组建"虚拟工厂",设备利用率从62%提升至89%,订单交付周期缩短40% [8] 我店科技异业联盟生态核心机制 - 会员价值流通系统:区块链实现积分跨店通用,会员年度消费频次提升2.3倍,客单价平均增长41% [9] - 智能供需匹配引擎:基于LBS和消费画像的精准推荐,场景化营销转化率高达37% [10] - 联合运营赋能体系:提供SaaS工具+运营服务+供应链金融,温州鞋服产业带库存周转率提升65%,新品上市周期缩短至15天 [11] 异业联盟的乘数效应 - 场景融合:跨业态套餐组合使客单价提升2-3倍 [13] - 数据赋能:连锁药店通过母婴店数据推出儿童营养剂,销售额月环比增长230% [13] - 信用共建:商户绿色经营数据转化为金融机构授信依据,中小微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下降1.2个百分点 [13] - 郑州二七商圈1200家商户接入"智慧生活圈",商铺坪效提升78% [13] 异业联盟未来趋势 - 从流量联盟升级为价值联盟,实现数据资产共享 [16] - 从商业联盟扩展至产业共同体,长三角"产业路由器"模式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60%,爆款率提升至35% [17] - 从国内联盟迈向全球生态,RCEP框架下与东南亚电商平台共建跨境联盟,3000家中国商户实现"一地入驻,全球经营" [18] 我店科技业务规模 - 活跃注册会员超970万人,异业联盟商家超16万家 [20] - 开设4家直营大型商超、400余家便利型超市,全国设置超700家服务中心 [20]
研判2025!中国数据跨境流通行业发展背景、相关政策及市场现状分析:数据跨境流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需求日益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6 09:30
数据跨境流动定义与分类 - 数据跨境流动指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等数据,包括两种情形:数据跨境传输转移行为及数据被境外主体访问处理[1][2] - 按流动方向分为数据出境(境内向境外传输需符合安全评估)和数据入境(境外流入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审查)[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2年全球跨境数据流动规模达99.7万GBPS,近三年平均增速超30%,2024年规模超180万GBPS[1][19] - 全球数据产量从2018年39.9ZB增至2023年超100ZB,2024年达近160ZB[4] - 中国2024年数据生产量41.06ZB(同比+25%),存储总量2.09ZB(同比+20.81%),结构化数据增速显著高于非结构化数据[8] 政策法规框架 - 中国通过《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本地存储,出境评估"原则[14] - 国家网信办2022年发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2023年发布《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2024年推出《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优化制度[1][14][16] - 欧盟侧重个人数据保护,美国倾向经济自由,俄罗斯实行严格管控,体现全球立法差异[12] 市场交易与商业化 - 2024年中国数据交易规模超2000亿元(同比+30%),24家机构联合推动互认互通[10] - 北京、上海等地数据交易机构上架产品1.6万多个,交易总额同比增80%[10] 技术特征与结构 - 非结构化数据占比超90%,但结构化数据增速更快,元数据驱动分析及AI决策[6][8] - 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智能设备数据增速领先[8] 相关企业 - 上市企业包括生意宝、万达信息、小商品城、奥飞数据、首都在线等12家[2] - 非上市相关企业涵盖奥飞数据科技、首都在线科技、海康威视、萤石网络等20家[2] 国际贸易表现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口2.13万亿元(同比+5.3%),跨境电商进出口1.88万亿元(同比+11.5%)[17]
全国首套数据交易系列标准落地应用
新华财经· 2025-05-14 20:17
数据交易标准贯标行动 - 北京市数据标准技术委员会和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联合朝阳区举办"北京数据系列标准贯标行动",开展全国首套数据交易系列标准的落地应用 [1] - 该行动紧扣国家数据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系统性呈现"标准解读→技术实现→企业验证"全流程,推动标准从"理论框架"转化为"实践范式" [1] - 北京市数据流通交易系列标准涵盖数据交易通用指南、数据交易服务指南、数据交易安全评估,为规范数据交易提供全方位标准支撑 [1] 标准贯标工具与试点单位 - 发布全国首个数据交易领域标准贯标工具,以《DB11/T 2349-2024数据交易安全评估》为依据,构建覆盖数据提供方、需求方及交易场所的全链条安全评估体系 [2] - 该工具通过智能化诊断帮助企业准确把握标准核心要义,科学评估安全水平,大幅降低标准落地门槛 [2] - 发布10家北京市数据系列标准行业贯标试点单位和10家朝阳区贯标试点单位 [1] 朝阳区贯标行动计划 - 朝阳区作为示范区,计划到2025年实现10家核心企业参与北京市数据交易系列标准制定 [2] - 2025年目标包括100家重点企业参与标准试点贯标,推动标准在朝阳区企业广泛应用 [2] - 计划为1000家朝阳区企业提供标准服务覆盖,促进更多企业受益于数据流通交易系列标准 [2] 未来贯标工作重点 - 北数所将聚焦数据产品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跨域流通、数据匿名化技术等行业急需的地方标准研制 [3] - 重点领域包括先进制造、医疗健康、金融、交通、能源等数据集行业和"人工智能+"产业,推动数实融合发展 [3] - 重点企业瞄准数据要素型、科创型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完成贯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支撑 [3]
河南将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行动 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
河南省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行动方案核心目标 - 提出加快畅通数据资源汇聚融合、开发利用、流通交易大循环,打造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循环枢纽和国际国内数据要素双循环支点 [1] - 到2027年全省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数据市场设施实现高水平联通,成为引领中部、示范全国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 [1] - 目标推动郑州数据交易中心累计交易额达到百亿元,引育500家以上数据骨干企业,建成10个左右全国领先的数据产业集聚区 [1] 重点发展领域 - 在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医疗健康、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气象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全国领先的数据创新应用和产品 [1] - 打造一批特色高质量数据集,争取数据市场建设各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1]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 加快高速数据网络设施建设,扩大千兆光纤网络覆盖范围,创建国家(郑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 [2] - 到2027年5G基站达到27万个、10G PON及以上端口达到160万个 [2] - 统筹全省通用算力、智算算力、超算算力一体化布局,实施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重大项目 [2] 算力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全省算力规模超过120EFlops,智算、超算等高性能算力占比超过80% [2] - 打造10个以上算力规模达到E级的大型算力中心,形成全国重要算力高地 [2] 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建设 - 支持郑州市加快基于数据元件的国家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试点建设 [2] - 到2027年建成10个左右省级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企业、行业、城市、个人、跨境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和实践案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