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直接融资
icon
搜索文档
决胜“十四五”打好收官战|增供给、降成本!金融发力破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新华社· 2025-08-15 08:00
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 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 - "十四五"期间普惠小微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2025年6月末余额达35.6万亿元(较2020年末15.1万亿元增长136%)[1][2] - 信用贷款占比近30%,私人控股企业贷款余额45万亿元(2025年5月数据)[2] - 建设银行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6000亿元(2025年行动方案推动)[3] - 农业银行民营企业贷款近5年复合增长率超20%,中国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26.86%(2025年6月数据)[3] 融资成本下降 -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从2020年12月的5.08%降至2025年6月的3.48%(下降160个基点)[4] - 工商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0年末下降112个基点,500万元贷款年省利息2万多元[5][6] - 福州微猪信息科技获建行180万元贷款利率3.05%,反映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效[4] 多元化融资渠道 - 科技创新债券累计发行约6000亿元(288家主体参与,如科大讯飞8亿元债券票面利率1.83%)[7] - 2025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债券发行3500多亿元,平均利率2.08%[7] - A股民企占比63%,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民企占比分别达74%/81%/86%[7] 差异化金融服务 - 金融机构针对外贸、科技、消费领域推出"一企一策"方案(如拓烯科技获贷5500万元,摩尔线程获贷1.5亿元)[3] - 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完善,推动股权融资和直接融资占比提升[7]
银行业7月金融数据点评:融资结构多元化,资金活化度上升
华创证券· 2025-08-14 13:16
行业投资评级 - 银行业维持"推荐"评级,预期未来3-6个月内行业指数涨幅超过基准指数5%以上 [4][26] 核心观点 - **社融增速提升**:7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9 0%,较上月末上升0 1pct,新增社融1 16万亿元,同比多增3893亿元,直接融资(政府债+企业债+股票)同比多增6588亿元成为主要支撑 [2][7] - **信贷结构分化**:人民币贷款余额下降500亿元,同比少增3100亿元,企业端短贷需求走弱(短贷降5500亿元),票据冲量明显(票据融资增8711亿元),居民端贷款全面收缩(居民贷款降4893亿元) [7][11][13] - **资金活化改善**:M1增速环比上升1 0pct至5 6%,M2-M1剪刀差收窄至3 2pct,显示企业现金流改善和存款再配置 [7] 社融与信贷数据 - **直接融资表现**:政府债新增1 24万亿元(同比多增5559亿元),企业债新增2791亿元(同比多增755亿元),股票融资创年初新高(新增505亿元,同比多增274亿元) [7] - **信贷疲软原因**:季末冲量后季节性回落+地方化债置换表内贷款+银行主动减少低息贷款投放,转向非信贷金融服务 [7] - **存款结构变化**:居民/企业存款分别减少1 11万亿/1 46万亿元,非银存款新增2 14万亿元(同比多增1 39万亿元),反映资金流向资本市场 [7] 投资建议 - **红利策略**:关注国有大行(A+H)、招商银行(A+H)、中信银行(A+H)等高股息标的,中期分红和估值提升计划持续推进 [7] - **区域中小银行**:推荐拨备覆盖率高的江苏银行、成都银行、沪农商行等 [7] - **顺周期机会**:若政策带动地产消费回暖,关注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等弹性标的 [7] 行业数据概览 - **市值规模**:银行业总市值156 819 33亿元,占A股14 13%,流通市值106 228 05亿元 [4] - **指数表现**:银行板块12个月绝对收益37 4%,跑赢沪深300指数12 1pct [5][6]
前7月社融增量保持同比多增 信贷结构优化
搜狐财经· 2025-08-14 07:09
金融总量增长态势 - 截至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 [1] -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8% 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1] - 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 同比多增5.12万亿元 [2] 信贷结构优化表现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05万亿元 同比增长11.8% [1]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9万亿元 同比增长8.5% [1] -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 较上月7.1%有所回落 [2] 货币流动性改善 - 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5.6% 较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 [1] - M1与M2增速剪刀差持续收窄 体现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1] - 政府债券前7个月净融资同比多增4.32万亿元 [2] 融资成本变化 - 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 同比下降45个基点 [3] - 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 同比下降30个基点 [3] - 多地推行"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 [4] 季节性及结构性因素影响 - 7月为传统信贷"小月" 受季节性因素扰动 [3] - 化债化险因素对贷款增速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 [3] - 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更为通畅 直接融资比重逐步上升 [2] 政策效果显现 - 促消费强科技政策组合拳效果较好 [1] - 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政策指引强化社融驱动 [2] - 破除"内卷式"竞争推进清欠企业账款成效显现 [3]
最新金融数据 央行发布
中国证券报· 2025-08-14 05:42
货币政策与信贷环境 -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体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1][2] - 前7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贷款余额268.51万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名义GDP增速,反映信贷对实体经济的稳固支持 [2][3] - 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45个和30个基点,融资成本下降提振企业需求 [4][5] 信贷结构变化与影响因素 -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影响贷款约2.6万亿元,中小银行化险影响贷款近7000亿元,还原后7月末贷款增速进一步提升 [3] - 债券融资增速快于信贷融资,直接融资占比提升,融资结构持续优化,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 [7] - 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增速趋缓,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如科技企业获利率优惠启动新生产线 [5][6] 经济与金融指标联动 - M2与M1增速差收窄至3.2%,体现资金活化程度提升,与经济活动回暖趋势相符 [7][8] - 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同比多增5.12万亿元,支撑经济稳中向好 [2][8] - 专家预计下半年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国内经济循环更顺畅,有效信贷需求增长有保障 [8]
7月社融数据超预期增长9%,"一石多鸟"政策效应加快显现
上海证券报· 2025-08-14 04:26
金融数据表现 -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同比高0.8个百分点 [4] -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13万亿元,同比多增3613亿元 [4] - M2同比增长8.8%,增速同比高2.5个百分点 [5] - M1同比增长5.6%,M2与M1增速剪刀差收窄至3.2个百分点 [5] 信贷市场分析 - 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1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同比放缓1.8个百分点 [2]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 [7]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9万亿元,同比增长8.5% [7] - 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同比分别下降45和30个基点 [7] 政策与市场动态 - 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影响贷款约2.6万亿元,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影响贷款近7000亿元 [3] - 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提前,财政与货币政策合力支撑社融增速 [4] - 金融机构淡化规模情结,挤出虚增空转贷款 [2] - 直接融资占比上升,债券融资增速快于信贷融资 [5] 经济效应展望 - 财政乘数效应拉动总需求,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4] - 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剪刀差收窄反映经济活跃度改善 [5][6] - 贷款利率下行显示信贷供给充裕,有效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7] - 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经济回升与信贷需求增长有保障 [8]
前7月社融增量保持同比多增 信贷结构优化 7月M2同比增长8.8% “剪刀差”收窄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证券时报· 2025-08-14 01:46
金融总量增长 - 截至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 M2同比增长8.8% 体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向 [1] - 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 同比多增5.12万亿元 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有效支持 [2] - 7月M2同比增速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M1较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至5.6% 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1] 信贷结构优化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05万亿元 同比增长11.8%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79万亿元 同比增长8.5% 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1] - 信贷结构优化表明促消费强科技政策组合拳效果较好 制造业长期投资意愿明显增强 [1] -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 较上月7.1%有所下降 受季节性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 [2] 社会融资结构变化 - 前7个月政府债券累计净融资同比多增4.32万亿元 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主要支撑因素 [2] - 债券融资增速快于信贷融资 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为主的直接融资比重逐步上升 [2] - 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更为通畅 更好与经济转型相适配 [2] 贷款市场动态 - 7月传统信贷"小月" 贷款投放呈季节性回落 6月因半年报披露部分机构短期调整信贷投放节奏 [3] - 存量隐性债务置换政策拉低贷款增速 估算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 还原后增速接近8% [3] - 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 同比分别下降45和30个基点 [3] 融资环境改善 - 利率低位下行反映信贷供给充裕 资金需求方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更容易成本更优惠 [4] - 多地推行"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 未来企业融资成本有望更加透明 [4]
7月信贷季节性波动,金融机构破除内卷式竞争“挤水分”
搜狐财经· 2025-08-13 23:43
金融统计数据核心观点 - M2增速加快至8.8%,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达9%,连续8个月同比多增[1][5] - 直接融资占比提升,债券融资增速快于信贷融资,融资结构持续优化[7] - M1-M2剪刀差收窄至3.2%,反映资金活化程度提升,与经济活动回暖趋势相符[7] - 7月信贷数据波动主要受季节因素影响,6-7月合并月均新增贷款1.1万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8] - 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1.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8.5%,均高于整体贷款增速[10] - 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3.2%,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1%,同比分别下降45和30个基点[10] 社会融资规模 -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1.26万亿元,增量1.13万亿元同比多增3613亿元[5] - 1-7月社融增量23.99万亿元,同比多增5.12万亿元,政府债券发行超17万亿元[5] - 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多增755亿元,外币贷款同比少减804亿元[6] - 政府债券发行对贷款有替代效应,但长远看可撬动增量信贷需求[11][12] 贷款结构优化 - 金融机构从"比规模"转向"比服务",挤出虚增空转贷款提升资金效率[12] - 供应链清欠成效显现,大型企业付款期限压缩至60天内,减轻中小企业贷款需求[13] - 地方债务置换影响贷款约2.6万亿元,中小银行化险影响近7000亿元[11] 政策协同效应 - 货币财政政策协同发力,为"两重"项目、"两新"工作提供充足资金支持[5] - 财政贴息政策覆盖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5] - 下半年宏观政策将保持连续性,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支持扩内需[13]
【新华解读】季节因素等扰动7月信贷读数 直接融资占社融比重持续提升
新华财经· 2025-08-13 21:59
信贷总量与结构 - 前7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2.87万亿元 社融规模增量累计23.99万亿元 [1] - 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1万亿元 同比增长6.9% [2] - 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 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5个和30个基点 [4] 季节性及政策扰动因素 - 7月信贷回落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因6月末银行考核推动信贷前移 [2] - 地方政府债券置换贷款约2.6万亿元 影响贷款增速1个百分点 还原后7月贷款同比增速接近8% [2] - 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导致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下降 大型企业付款期限压缩至60天以内 [3] 直接融资与结构优化 - 前7个月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融资合计10.33万亿元 占社融增量约43% [5] - 直接融资占比持续提升 反映融资结构优化 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 [6] - 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5% 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4] 货币供应与资金效率 - 7月末M2余额329.94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较上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 [6] - M1余额111.06万亿元 同比增长5.6% M1-M2增速差收窄至3.2% 体现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6][7] - 资金循环效率提高 因清理拖欠账款及融资平台改革 缓解企业资金占用问题 [6][7] 政策效果与展望 - 金融总量保持合理增长 货币政策持续显效 为实体经济提供适宜货币环境 [8] - 财政政策发力拉动总体需求 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6]
7月M1M2剪刀差持续收窄 宏观政策给力让经济回升有保障
新京报· 2025-08-13 20:32
货币供应与剪刀差变化 - 7月末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 M1余额1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6% [1] - M1与M2剪刀差收窄至3.2% 较去年9月高点下降6.9个百分点 [2] - 剪刀差收窄反映资金活化程度提升 循环效率提高 与经济活动回暖趋势相符 [1] 社会融资规模与结构 -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13万亿元 同比多增3613亿元 [6] - 1-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3.99万亿元 同比多增5.12万亿元 [6] - 政府债券净融资8.9万亿元 同比多增4.88万亿元 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2212亿元同比多增767亿元 [6] 融资结构转型 - 直接融资占比持续提升 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重要性凸显 [4] - 社会融资规模指标较贷款更能全面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效 [6] - 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 政府债券发行对贷款存在替代效应 [6][8] 政策协同与杠杆结构 - 宏观政策靠前发力 财政政策加快政府债券发行节奏 [7] - 政府部门杠杆率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至65.3% 企业部门升4.3个百分点 居民部门降0.7个百分点 [8] - 政府加杠杆降低社会平均融资成本 减轻实体经济债务负担 [8] 经济基本面支撑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较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 [7] - 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 [7] - 政策合力带动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较高增速 [7]
8.8%!央行最新发布,“反内卷”见效影响信贷
证券时报· 2025-08-13 19:43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7月金融数据显示,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 同比多增5.12万亿元;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2.87万亿元。 此外,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随着近期相关部门推动破除"内卷式"竞争、推进清欠企业账款的成效逐 渐显现,可能使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有所下降。 从总量看,截至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8%,较上 月上升0.5个百分点;7月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还原化债因素影响后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接近 8%,继续体现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7月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之差为3.2%,较去年9月高点 显著收窄,体现出当前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环效率提高,各项稳市场稳预期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 心。 保持较快发行节奏的政府债券持续支撑社会融资规模,近期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实施也将刺激信贷需 求。业内专家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长远来看,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充分发挥财政乘数效应拉动总需 求,进而撬动增量信贷需求,促进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一石多鸟"效应正加快显现。 化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