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向华为全额支付115亿!买下10%股份!2600亿赛力斯,开始正式狂飙
搜狐财经· 2025-10-04 05:19
交易核心内容 - 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以现金115亿元收购华为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股权 [2] - 交易完成后,引望公司的估值达到1150亿元 [2] - 此前三天,长安汽车旗下的阿维塔科技同样以115亿元购入引望10%股权 [4] - 引望股权结构转变为华为持股80%、阿维塔和赛力斯各持股10%的格局 [4][16] - 2025年3月31日,引望的股权变更正式完成 [16] 合作战略升级 - 此次投资标志着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从业务合作全面升级为“业务+股权”的双重绑定 [2] -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此举是将引望打造为汽车产业智能化开放平台的重大进展,后续将继续对其他战略合作伙伴开放股权 [4] - 华为余承东指出,合作意味着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关系将变得更加全面和紧密 [6] - 赛力斯公司将以本次交易为契机,全面深化和提升与华为及引望的长期战略合作 [14] 引望公司业务与财务 - 引望公司成立于2024年1月,承载华为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车云、车载光等领域的核心技术 [2] - 基于经审计的模拟报表,引望在2024年1月至6月期间实现营业收入104.35亿元,净利润22.31亿元 [12] - 行业分析认为,引望的智能驾驶技术在国内属于一流水平,对于自身研发能力薄弱的车企意义非凡 [14] 赛力斯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650.44亿元,同比增长489.58% [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25亿元,成功扭转了去年同期亏损的局面 [6] - 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20.39万辆和20.09万辆,同比增幅均超过340% [6] - 其中,问界全系车型累计交付量达到181,153辆 [8] 合作历史与目标 - 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渊源可追溯到2021年,采用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营销等,赛力斯负责整车研发、制造的模式 [8] - 2023年9月AITO问界新M7上市后,64天内大定订单突破9万辆,成为业务转机 [10] - 2024年7月,赛力斯以25亿元从华为手中取得了919项问界系列商标以及44项外观设计专利 [10] -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提出目标,力争在三年内实现问界车型年产销百万辆,并带动引望实现百万台套的供应规模 [2]
瑞立科密上市仪式9月30日成功举行 开盘大涨88.7%
全景网· 2025-10-03 17:31
公司上市表现 - 新股于9月30日在深交所上市,开盘价格大幅上涨88.7% [1] - 上市首日收盘价为63.39元,较发行价上涨49.93% [5] - 上市仪式有广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中信证券总监及公司董事长等嘉宾出席并致辞 [1] 公司行业地位与技术实力 - 公司是国内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领域的领军企业 [2] - 公司深耕汽车电子制动核心技术赛道二十余载,核心产品市场份额连年领先 [2] - 公司掌握ABS、ESC、EBS等全系列主动安全系统正向开发能力,拥有459项授权专利及58项发明专利 [2] - 公司服务国内外众多头部整车制造企业,推动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国产化突破与升级 [2] 公司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上市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新起点,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3] - 公司将精准投入募集资金,用于建设研发智造总部和升级研发中心 [3] - 未来将重点攻坚线控制动、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推进数字化转型 [3] - 公司致力于成为汽车智能电控领域的标杆企业 [3]
出行进化论:从哈啰两轮到无人驾驶的战略跃迁
经济观察报· 2025-10-03 15:03
公司战略与品牌活动 - 公司通过“哈啰号”游船沿长江巡游进行品牌宣传,活动途经重庆、宜昌、岳阳等城市并最终抵达上海,船上设有顺风车、租车、单车巨型装置及“对话气泡”互动云屏,实现用户线上寄语线下展示 [2] - 公司在上海外滩全球首发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标志着其Robotaxi业务从技术研发迈向规模化、商业化落地的实质性一步 [2][6] - 公司展现出从共享单车出行平台向智能驾驶技术引领者的战略跃迁,其创新节奏与国家出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4][6] 技术路径与架构 - 公司采用与传统分模块架构不同的“端到端L4技术体系”,该架构直接将多传感器输入映射为车辆控制指令,以提升系统响应速度与决策一致性 [6] - 端到端体系以扩散模型为核心基干,结合专家知识先验,支持多传感器输入和动态策略调整,实现对复杂交通场景的高精度理解与动态响应 [6] - 公司构建“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三位一体技术底座,通过与阿里云深度合作将建成万卡级别算力集群,用于训练和迭代自动驾驶模型 [6] 核心技术与模型 - 公司与阿里云Qwen团队合作研发“道驭”百亿参数大模型,构建了数据挖掘、World Model仿真与VLA云司机基座三大云端能力 [7] - VLA云司机基座大模型具备500亿级以上参数规模,可为车端模型提供蒸馏训练支持,并能通过云舱系统在必要时替代安全员发出脱困指令 [7] - 公司强调安全是商业化基石,通过多重硬件冗余与端到端软件系统结合保障安全 [7] 车辆硬件与安全设计 - 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采用“全冗余”系统设计,从感知、计算、定位、底盘、电源、通信六大维度构建多重安全保障体系 [7] - HR1配备4个中长距雷达、4个盲区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及多个相机,实现360度多重多模态全覆盖,并集成弹性波传感器阵列与舱内OMS相机以监测车体状态与乘客行为 [7][8] - 公司在整车工程层面与启辰汽车深度协同,共同打造Robotaxi“大平层”出行空间,提升美观性、空气动力学性能及乘坐舒适度 [8] 生态合作与商业化进程 - 公司与启辰汽车、阿里云、地平线、禾赛等产业链核心伙伴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Robotaxi从技术研发到量产落地的全链条协同 [10] - 公司与地平线签署协议,计划基于Robotaxi运营场景联合打造低成本、高安全的智能驾驶技术,合作覆盖软件算法、车规级域控制器及配套硬件技术 [10] - 公司计划在2026年实现前装车型SOP量产,覆盖超10个城市并达到万辆规模;2027年部署超5万辆正向定义面向全球的Robotaxi车型 [10] 市场布局与用户基础 - 公司已在湖南株洲启动商业化试点运营,并于9月28日宣布Robotaxi落户江苏省溧阳市启动运营,这是其全国布局的第二个项目 [11] - 公司拥有超8亿注册用户及丰富的出行生活服务矩阵,包括共享两轮、顺风车、打车等,海量用户为自动驾驶算法训练提供数据基础 [11][13] - 公司战略路径清晰,从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逐步拓展至租电动车、顺风车和打车服务,未来Robotaxi将无缝嵌入现有生态 [13] 行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2024年初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通知,政策为行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并预示自动驾驶产业将迎快速发展期 [4][5] - 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总里程超过15000公里,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推出了更开放的商业化试点政策 [14] - 2023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达118.5亿元,瑞银报告预测到本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Robotaxi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1830亿美元,届时将有约4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投入运营 [14][15]
小鹏汽车再创新高!9月交付新车4.12万台
巨潮资讯· 2025-10-02 10:19
交付业绩 - 2025年9月单月交付新车41,581台,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10%,首次突破4万台大关 [2] - 2025年1-9月累计交付313,196台,同比增长218% [2] - MONA M03单月交付再破万台,上市至今累计交付超18万台,连续13个月稳居A级纯电轿车头部 [2] - 小鹏P7+累计交付突破77,000台,连续10个月蝉联15-20万级中大型纯电轿车销量第一 [2] 产品表现 - 全新小鹏P7第10,000台于9月正式下线,新产线创下最快40 JPH(每小时40台)速度 [2] - 2025款小鹏X9在中国香港、泰国市场登顶纯电MPV销量冠军 [2] - G6、G9于瑞士、奥地利等地上市,1-9月G6全系累计交付同比增长74% [2] - AI智能家庭SUV小鹏G7累计交付已超15,000台 [2] 技术研发与智能化 - 小鹏G7 Ultra车型首次OTA全量推送,新增全场景VLA、NGP、高速人机共驾、AR-HUD辅助信息等功能 [2] - 9月XNGP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超83% [3] - VLA版车位到车位功能已全量推送,率先搭载于全新P7与G7 Ultra,实现任意车位一键到达、记忆无上限 [3] - 公司与阿里云签署后量子安全技术合作协议,全新P7率先实现后量子安全算法上车 [3] 国际化与生产布局 - 公司在慕尼黑国际车展携五款主力车型及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前沿科技亮相,并宣布欧洲首个研发中心正式启用 [3] - 公司与奥地利格拉茨麦格纳工厂达成深度合作,正式启动欧洲本地化生产,第三季度首批G6、G9已顺利下线 [3] - 未来更多车型将在欧洲麦格纳工厂投产 [3] 企业评级与市场活动 - MSCI最新ESG评级结果显示,公司连续三年获得"AAA"全球最高等级,持续领跑全球汽车行业 [3] - 国庆假期,公司全国线下门店提供"5年0利息0首付"双节限时福利,至高贴息55,700元 [3]
上汽通用薛海涛:至境L7智驾在第一梯队,不怕跟华为特斯拉PK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1 21:30
公司产品动态 - 上汽通用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至境首款产品L7于9月28日正式上市 [1] - 上汽通用副总经理薛海涛表示新车首搭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 [1] 公司技术定位 - 公司表示至境L7智驾水平在行业第一梯队 [1] - 公司表示不惧怕与华为、特斯拉等竞争对手在智能驾驶领域进行对比 [1]
理想i8有后劲的, 让时间来验证
理想TOP2· 2025-10-01 20:37
理想i8的市场前景与驱动力 - 理想i6车型的市场热度对i8订单产生积极带动作用[1][3] - 公司预计i8在2025年10-11月可能实现月交付8000辆以上的水平[1][3] - i8与i6的差异度被判断为大于或等于L8与L9的差异度,后续消费者将更认可其“一分钱一分货”的价值主张[1][6][7] 理想i8的产品竞争力分析 - i8在克制的外部尺寸下实现了最大的内部使用空间,并具备高速真实续航、快速补能优势[1][8] - 车辆在同价位中拥有最强的舒适度与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并在该舒适度水平下保持了良好的操控性[1][8] - 随着市场发展,理想的智能驾驶系统和具备一流AI Agent的智能座舱预期将获得更广泛认可[1][8][21] - 理想自建5C充电网络的速度优势(充电几分钟即可补充大量续航)当前未被市场充分认知,但预计未来将成为重要卖点[9] 理想i8的交付与产能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底,i8的订单生产计划已排至11月底[3] - 2025年8月i8交付2212辆,公司目标使9月含8月的总交付量达到7850辆以上,并挑战略超8000辆[3][5] - 根据排产计划计算,i8的理论月度产能可达8357辆(30天)至8635辆(31天)[4][5] - 公司已将i8的销量预期从每月6000-10000辆提升至7000-12000辆[6] 产品定位与市场认知 - i8作为六座车型,存在明确的刚需消费群体,其与五座i6的外形和内部差异更易于消费者分辨[7] - 针对部分消费者认为蔚来ES8性价比高于i8的观点,分析指出若考虑BAAS(电池租赁服务)模式,ES8的实际购车与使用成本高于i8[10][18] - i8的先发为后续i6的成功发布会提供了试错经验,包括优化交付节奏、发布会形式(采用录播以提升信息密度)和营销策略等[23][24] - 公司内部第一、二、三产品线团队人员存在部分共用,市场对不同产品线团队能力的评价可能存在因短期表现而产生偏差的情况[24] 长期价值检验节点 - i8的后劲将在几个关键时间点接受检验:2025年11-12月、2026年3-4月以及2026年9-10月的订单、交付和口碑情况[2]
用AI改造传统出行,这家公司推出万元级智能三轮车 | 涌现NewThings
36氪· 2025-10-01 09:01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品牌“极巡”为电动三轮车加装“AI大脑”,使其具备接近智能驾驶汽车的体验,包括自动跟车、辅助变道、自动紧急制动、车道偏离预警、盲区监测等自适应巡航功能 [1] - 智能座舱提供交互娱乐、健康监测、环境控制功能,支持导航、音乐、视频通话在车机与手机间流转,并能像“驾驶助理”一样自动调节零重力座椅、温度、推送新闻及充电桩位置等个性化信息 [2] - 方向盘内嵌入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配合AI模型可实时分析司机心率、方向盘握持状况,并在异常时发出安全提醒 [3] - 产品的智能体验由车载“中央大脑”统筹,汇集车内外多模态数据生成统一的“环境感知+用户状态”模型,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实时决策动态协调辅助驾驶、动力等子系统 [7] - 基于历史数据与用户行为的学习,模型和算法会持续优化智能服务 [8]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选择切入三轮车行业是因汽车智驾技术市场机遇,其护城河包括对蓝海市场先机的占据以及基于7项创新技术的汽车级智能网联系统 [7] - 公司认为主流两轮车“怕风雨与负载差”,四轮车“买养用停都贵”,三轮车在安全性、载运能力上优于二轮车,在轻便性和成本上优于四轮车,且采用摩托车牌照避开了大城市上牌难的问题 [15][16] - 公司分析指出智能驾驶汽车领域竞争激烈,而三轮车产品在基础安全升级和智能化探索方面发展缓慢,存在巨大的未开发市场 [16] 产品规划与商业化 - 公司目标形成智能三轮车矩阵,计划于2026年推出至少35款覆盖不同价位的产品,产品形态分为全篷与软篷两大类,采用多种外观设计,智能座舱可支持1至4人乘坐 [10][11] - 产品发布分步推进:2026年2月率先推出两款搭载基础智能网联功能的新产品,同年还将推出搭载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汽车级配置的车型 [11][12] - 除日常出行领域,公司计划拓展商用场景,推出装配翻斗的专用车型以服务货运物流等行业 [13] - 大部分产品价格将控制在万元以内 [14] 市场机遇与用户洞察 - 公司新增的智能功能均来自前期用户调研的刚需场景,团队花费近9个月时间在全国20多个城市进行线上、线下及实体多场景调研采集用户反馈 [4][5] - 中国电动三轮车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57.2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98.27亿元 [17] - 该品类过去以老年用户为主,随着注重外观与材质工艺的新一代产品推出,年轻消费人群开始进入 [18] - 电动三轮车也吸引海外用户关注,例如有新闻称“00后在美国卖三蹦子三个月盈利100万元”,凸显其性价比高、实用、可上路的特性 [19] 管理层背景与出海策略 - 品牌总裁张占生在汽车行业有16年工作经验,曾任职奇瑞汽车、吉利、沃尔沃等公司,并筹建过8个汽车生产主机厂项目建设落地 [6] - 公司正进行出海拓展,为满足海外用户需求可提供定制化服务,例如面向中东快递物流客户的需求,可将智能三轮车改造成油车并采用金色外观 [20][21]
低调九江总裁带队,1800亿吉利猛攻豪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22:26
公司战略与领导层变动 -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接替安聪慧成为极氪新品发布主讲人,发布超豪华作品极氪9X [2] - 极氪科技通过私有化议案,即将从美股退市,成为吉利汽车全资子公司,交易完成后市值530亿人民币的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 [2][19] - 公司整合旨在减少重复投入、节约维持美股上市的成本(可能高达一年千万美元)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吉利汽车去年研发支出高达104亿元 [21] 新产品极氪9X定位与特点 - 极氪9X定位为超豪华SUV,起售价46万元,旨在与吉利其他产品形成区隔,主打豪华市场 [3][4] - 新车搭载千里浩瀚H7和H9智驾方案,H7可识别拥堵路况红绿灯,H9面向L3时代,关键系统部件设有备份以提升安全性 [8][9][12] - 设计上采用全球SUV最大一体式格栅,加宽底部以凸显气场,并提升越野能力,团队在海拔超5000米无人区进行测试 [13][12][16] - 新车使用900V高压架构,标配宁德时代6C超快充电池,从20%充至80%仅需9分钟 [16] 市场表现与销售目标 - 极氪9X预售用户中80%来自高端豪华品牌增换购,其中拥有5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的用户占比超七成,车主包括韩红、孙红雷等艺人 [6] - 极氪9X开启预售后13分钟内大定订单超1万辆,但顶配Hyper版11月下旬交付,部分用户交付周期拉长至9-10周 [23] - 2025年1至8月,极氪累计销量为12.5万辆,同比仅增长3%,在吉利三大新能源品牌中垫底,年度32万辆目标完成率不足四成 [16] - 极氪009车型2025年初至今累计销量超1.2万台,是40万元以上纯电全品类销量冠军 [14] 品牌定位与市场竞争 - 公司明确品牌定位:极氪走豪华科技路线,领克聚焦中高端运动性能,银河主打主流高价值 [18] - 极氪4-6月平均单车收入约21万元,与主打30万及以上豪华市场的目标尚有距离,在目标市场中与问界等领先者存在明显差距 [18]
安凯客车:公司目前与华为没有直接合作 仅公司智能驾驶客车产品中应用了华为的域控制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22:08
公司合作模式 - 公司控股股东与华为存在合作关系但公司目前与华为没有直接合作 [2] - 公司仅在智能驾驶客车产品中应用了华为的域控制器 [2] - 公司在智能网联客车方向与商用车领域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商有业务合作 [2]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已成功推出多款智能驾驶客车产品覆盖公交、景区、地铁接驳等多个应用场景 [2] - 公司产品明确应用了华为的域控制器技术 [2]
【江北嘴发布】千里科技推出员工持股计划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30 19:10
员工持股计划概述 - 公司发布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办法,旨在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将股东、公司及核心团队利益结合 [1] - 持股计划资金来源包括公司提取的激励基金、员工合法薪酬及自筹资金,不涉及杠杆资金或任何形式的财务资助与收益保证 [1] - 计划参与对象不超过300名董事、高管及核心骨干,拟筹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5亿元,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股票,存续期30个月 [1] 持股计划具体细节 - 以收盘价12.42元/股测算,计划涉及股票数量约2012.88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452% [1] - 9名董事及高管将合计持有计划份额的20.60%,不超过291名中层及核心骨干占比26.60%,预留份额占比52.80% [2] 业绩考核要求 - 考核年度为2025年至2026年,考核指标包括净利润(权重60%)和营业收入(权重40%) [2] - 2025年净利润目标不低于0.6亿元,2026年不低于1亿元;营业收入以2024年为基数,2025年增长率不低于30%,2026年不低于40% [2]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在AI+车核心战略引领下,正夯实可持续高质量增长的市场竞争力,智能驾驶业务是战略关键一环 [2] - 公司拟通过受托表决权方式实现对千里智驾公司的控制,以提升科技业务板块生态系统完整性,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