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价

搜索文档
AH溢价指数与港股:跌至5年新低,港股四轮牛现板块分化
和讯网· 2025-06-12 10:13
AH溢价指数表现 - AH溢价指数6月11日跌至127点创5年新低年内跌幅超10% [1] - 指数自2025年总体下跌3月19日触及128.31点后回升4月9日起持续下滑 [1] - 指数下跌反映H股较A股折价收窄因H股表现优于A股 [1]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站上24300点较4月9日低点上涨21%进入技术性牛市 [1] - 港股主要指数跑赢A股在全球市场领跑对"对等关税"冲击展现韧性 [1] - 2024年4月至今恒指经历四轮技术性牛市底部中枢不断抬升 [1] 板块分化情况 - 医药板块领跑科技和非必需性消费板块落后不同ETF涨幅差异明显 [1][1] - 4月9日启动的牛市中各板块分化明显 [1] 资金流动与IPO市场 - 南向资金截至6月10日净买入6741.77亿港元达2024年全年的83.5% [1] - 中金测算年内南向增量资金2000-3000亿港元全年流入或超万亿港元 [1] - 港股IPO市场爆发截至6月10日31家新公司上市重登全球募资榜首 [1] 机构观点 - 百亿私募仁桥资产指出市场不明朗时主题性投资盛行趋势明朗后或现巨变 [1] - 相聚资本认为港股科技板块调整含偶然与必然因素AI概念需关注长期潜力 [1] - 清和泉资本强调港股供需结构改善估值吸引力强是全球资金再平衡重要选项 [1]
利率 - 当低存款利率遇上定存到期高峰
2025-06-11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 银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存款定期化趋势难改**:实体经济活跃度降低使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减弱,尽管存款利率下降,但宏观经济未显著改善,风险偏好低的居民仍倾向定期存款;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收益率下滑降低其他投资渠道吸引力;日本经验显示存款利率低于 0.5%时定期存款占比才明显下滑,目前中国定期存款利率在 1%左右,综合利率下降也难改居民选择定期存款趋势[1][2][3] - **到期资金仍流向定期**:2025 年大量三年期定期存款集中到期后,因基本面改善有限、其他投资渠道吸引力不足以及理财产品收益率同步下滑,大部分资金预计仍流向新定期期限,风险偏好低的群体更倾向长期限产品[1][5] - **定期期限调整原因**:受总体存款基数和结构变化影响,实体经济活跃度降低使居民和企业倾向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长期限产品,不同期限存在不对称调息,3 年、5 年调息幅度更大[1][6] - **存款基数增长因素**:受宽货币和宽信用力度、居民风险偏好下降、其他资产收益不佳以及央行上缴利润等因素影响,如 2022 年央行上缴利润下发到企业和居民使存款增速显著提升[1][7][8] - **定期存款占比提升原因**:经济活跃度下降,居民和企业倾向将存款转定期,反映投资渠道和预期变化;广义利率下行使人们预期未来利率下降,选择更长期定期存款[9] - **存款利率与定期存款关系**:非简单因果关系,日本经验显示定期存款利率降至 0.5 以下时定期存款占比显著回落,但整体存款规模和增速未显著下降,2025 年定期存款到期高峰人们仍可能继续储蓄[10] - **日本经验启示**:日本政策利率降至零并实施量化宽松后,定期存款占比下降但整体储蓄规模未显著减少,中国可借鉴经验,面对低利率环境引导预期和提供多样化投资渠道应对储蓄行为变化[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定期存款到期测算**:根据银行年报数据测算,国有大行 2025 年内到期存款数额为 51.12 万亿元,不包含国企定期及其他存款;中小行定期存款占比稍高,通过同比增速和占比估算;2025 年定存到期规模含定期和其他存款共 108 万亿元,其他存款占比约 17%,剔除后 2025 年定期存款到期规模约 89 万亿元,2026 年约 98 万亿元[12] - **到期期限对银行配置影响**:到期期限对银行配置行为有一定影响但总体较小,部分定期可能转活但不一定转向其他业务部门,可能利好中短端配置行为[12]
储能巨头港股上市掀热潮,5月储能指数上涨4.87%
搜狐财经· 2025-06-11 22:47
图2-同期储能指数与创业板指数的对比 储能的巨头,H股的溢价 图1-2021年1月-2025月5月能指数运行情况 宁德时代,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H股申报并在5月20日于港交所上市,募集资金高达410亿港元(52.2亿美元),创年内 港股最大IPO记录。所募集资金90%将用于建设匈牙利电池工厂(匈牙利的年GDP约为2500亿美元,宁德对其匈牙利工 厂的投入,约等于匈牙利GDP的2%)。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行是首个以"仅设定价格上限"方式完成定价的"先A后 H"上市项目,所设价格上限较定价当日A股收盘价零折扣。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开盘即高开,开盘价296.00港元/股,较 发行价上涨12.55% ,同时也意味着较公司A股溢价12.55%。 5月结束,宁德港股收盘价303.4港币,折合人民币277.79,A股收盘250元,港股溢价 11.16%;另外一家A/H两地上市 的储能巨头,比亚迪港股收盘价392.8港币,折合人民币359.65,A股收盘352.3元,港股溢价2.09%。而同期,A/H两地 上市的公司,平价A股溢价率41%。 长期以来,H股相比A股折价主要源自于市场流动性,投资者结构和差异化的股息税率。港股成交高度 ...
Juno markets 外匯:美债市场能否经受通胀与赤字的双重考验?
搜狐财经· 2025-06-11 15:35
美国通胀数据与国债标售 - 美国5月CPI与PPI数据即将公布 市场预期通胀数据仅会温和增长 但超预期的上行可能加剧投资者对"关税-通胀"传导机制的担忧 [1] - 经济学家特别关注特朗普政府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核心商品价格的潜在影响 这种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迫使美联储重新评估其政策路径 [1] - 财政部将进行总额61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标售 这两大事件将直接检验债市在通胀压力与财政赤字扩大背景下的承受能力 [1] 债务问题与市场关注焦点 - 390亿美元10年期和220亿美元30年期国债的标售结果 将揭示投资者对美债长期吸引力的真实判断 此次标售实质上是对美国政府债务政策的公投 [3] - 持续扩大的财政赤字与不断攀升的债务规模正在改变美债的风险溢价 在赤字水平创纪录的背景下 债市存在收益率突然飙升的风险 [3] - 市场参与者的分歧正在扩大 部分投资者认为美债收益率仍具吸引力 特别是考虑到近期经济数据显现降温迹象 [3] - 另一派观点强调 关税政策的持续发酵与"庞大而美丽"的支出法案可能进一步恶化财政前景 这种不确定性正在重塑美债的长期定价逻辑 [3] 市场反应与定价环境 - 本周的市场反应将提供重要信号 若债市能够平稳消化通胀数据与国债供给 可能意味着投资者暂时接受了"高利率+高赤字"的新常态 [4] - 任何需求疲软的迹象都可能加速市场对风险溢价的重新定价 在美联储政策转向尚不明朗、财政路径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 美债市场正面临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复杂的定价环境 [4]
中泰国际每日晨讯-20250611
中泰国际· 2025-06-11 11:03
港股市场 - 6月10日,恒生指数微跌19点或0.1%,收报24,162点,恒生科指下跌0.8%,收报5,392点,大市成交金额2,503亿港元,港股通净流入75.9亿港元[1] - AH溢价指数回落至130.5,处于三年内8.8%分位数低位,考虑股息税后约为125,H股上行空间不大,恒指短期或挑战年内高点24,874点,但经济基本面弱复苏,港元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或成潜在利空[2] - 消费板块中,新消费个股回落,泡泡玛特再提振3.2%,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1.9%,新能源及公用事业欠缺方向,铀矿股和火电股上升[1][3][4] 房地产市场 - 上周30大中城市商品新房成交量142万平方米,同比下跌18.1%,环比下跌33.3%,不同类别城市皆同比下跌[5] - 一线城市新房累计成交量仅北京同比增幅改善,商品房存销比整体环比上升,土地成交量同比跌幅扩大[6][7][8] - 6月4日公布20个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的大城市名单,上周内房港股落后大市0.8个百分点[9][10] 其他市场 - 港股短期低估值、高增长潜力的恒生科指或有较好表现,“新消费”半新股建议趁高获利离场[13] - 美股估值高,盈利上修动能不足,再做多或加仓性价比不足,侧重防御性板块[14] - 美债长端利率预计逐步回落,短期10年期债息维持4.3%-4.8%高位震荡,4.5%以上区域配置性价比凸显[15] - 美元指数短期维持98.5-99.5区间震荡,美元兑离岸人民币大概率在7.20中枢双向波动[15][16]
大类资产早报-20250611
永安期货· 2025-06-11 10:18
股 指 期 货 交 易 数 据 | 指数表现 | A股 | 沪深300 | 上证50 | 创业板 | 中证500 | | --- | --- | --- | --- | --- | --- | | 收盘价 | 3384.82 | 3865.47 | 2676.40 | 2037.27 | 5757.99 | | 涨跌(%) | -0.44 | -0.51 | -0.39 | -1.17 | -0.82 | | 估值 | 沪深300 | 上证50 | 中证500 | 标普500 | 德国DAX | | PE(TTM) | 12.53 | 10.86 | 29.08 | 25.67 | 20.51 | | 环比变化 | -0.04 | -0.03 | -0.23 | 0.14 | -0.16 | | 风险溢价 | 沪深300 | 上证50 | 中证500 | 标普500 | 德国DAX | | 1/PE-10利率 | - | - | - | -0.58 | 2.35 | | 环比变化 | - | - | - | -0.02 | 0.08 | | 资金流向 | A股 | 主板 | 中小企业板 | 创业板 | 沪深3 ...
陈春花:如何在知识社会,找到我们自己的可能性?
经济观察报· 2025-06-11 08:33
知识社会的核心特征 - 知识成为核心能力 取代资本 土地 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3] - 数字和信息技术成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 类似工业社会的电力 铁路等[4] - 教育 科研和创新成为产业结构重心 "硬科技"成为发展方向[5] - 知识型劳动者(研发 软件 工程师等)取代产业工人成为主导人群[6] 知识价值的效用表现 - 知识价值转化为商品价值 情绪价值产品体现认知溢价[7][8] - 消费行为转向对时间价值和智慧价值的追求 主动学习优于被动消遣[9] - 知识消费与认知水平正相关 认知拓展促进消费升级[10] - 属人性能力(创造力 同理心等)成为组织核心竞争力[12][13] 知识人的崛起路径 - 数字技术赋能个体价值崛起 催生以个体为载体的商业模式创新[14] - "知识人"以认知创造价值 专业知识与组织运营能力并重[14][15] - 终身学习系统和属人性能力是在AI时代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16] 行业转型方向 - 数字化转型从连接导向升级为信息和技术价值导向[10] - 知识生产相关产业和从业者规模持续扩大[11] - 创新导向取代经验依赖 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6][15]
从“特区试验”到“范例贡献”,深圳创新再次发出质变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23:11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 - 深圳综改从技术性突破转向系统性创新,从要素开放迈向规则型开放,从城市试验走向国家范例 [1] - 改革重点从"单点突破"升级为"体系化重构",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置于首位 [1] - 探索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创新主体技术路线自主选择权 [1] - 试行长周期考核机制以支持技术成果转化 [1] - 推动高职院校与应用型大学学分互认,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 [1] 制度型开放与规则构建 - 深圳从要素流动便利化升级为规则体系深度构建,探索数据可信流通与收益分配制度 [2] - 推动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测试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增强国际金融话语权 [2] - 改革目标包括创造可复制的国家范例,如盐田港燃料加注结算创新提升港口效率 [3] 城市治理与产业升级 - 探索国土空间三维确权、低空经济监管等共性难题解决方案 [3] - 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准入机制为医疗领域积累创新经验 [3] - 改革事项超越城市自身需求,对标东京湾区成为国家现代化范本 [4] 全球对标与战略定位 - 深圳改革进入2.0阶段,特征为体系集成、制度型开放和范例贡献 [4] - 对标新加坡知识产权证券化体系与纽约"硅巷"产学研模式 [4] - 45周年节点发布的《意见》标志着政策空间与系统性改革达到新高度 [4][5]
星冰乐跌破30元!“以价换量”的星巴克正褪下高端品牌“光环”
搜狐财经· 2025-06-10 17:55
价格调整与渠道策略 - 公司对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三大品类数十款产品进行调价,大杯星冰乐价格区间从34-41元调整至29-41元,冰摇茶从29-37元下调至26-32元,茶拿铁从35-39元调整为29-39元 [1] - 部分高端产品如两款非咖星冰乐维持41元原价未降价,整体降价幅度较市场预期保守,大杯最低价为26元而非网传23元 [1] - 多渠道价格差异显著,双杯草莓芝心爆珠星冰乐在官方小程序售价82元未调价,而抖音团购价59.8元(7.3折)、京东外卖价低至46.5元(5.7折),反映渠道策略不协调 [1][18] 财务表现与经营效率 - 2025财年Q2全球营收88亿美元(固定汇率同比+3%),但可比门店销售额下滑1%,门店净增长7%与单店效率下滑形成分化 [5] - GAAP营业利润率骤降590个基点至6.9%,主因运营去杠杆化、人力成本增加及1.162亿美元重组费用,GAAP每股收益暴跌50%至0.34美元 [5][7] - 中国区营收7.397亿美元(同比+5%),完全由9%门店扩张驱动,国际分部营业利润率从13.3%收缩至11.6%,显著低于霸王茶姬24.2%的水平 [9] 市场战略与竞争环境 - 调价是公司发力非咖啡饮品市场的举措,旨在构建"上午咖啡,下午茶饮"全时段消费场景,但面临本土茶饮品牌直接竞争与客单价下行压力 [3] - 中国区同店销售额止跌(同比0%),交易量增长4%但客单价连续下滑(本季-4%,上年同期-8%),管理层此前已隐含降价意愿 [11][12][13] - 公司加速本土化创新,推出"真味无糖"体系、京东外卖接入、联名新品等,但现制饮品市场价格战激烈(库迪美式5.9元、蜜雪冰城双杯3.9元、瑞幸锚定9.9元),星巴克调价策略相对保守 [14][16] 品牌定位与运营挑战 - "Back to Starbucks"战略转型聚焦客流重振,中国团队通过产品创新、精准定价及本土化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 [14] - 核心优势在于消费体验而非价格,但温和调价策略可能难以刺激订单增长,同时加剧客单价压力,导致同店销售额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20]
景顺:配置BBB级及BB级亚洲债券有望捕捉市场风险溢价 并创造稳健收益
智通财经· 2025-06-10 16:24
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表现 - 亚洲高收益债券年初至今总回报率为2.7%,录得正超额回报 [1] - 亚洲BB级债券孳息率高于2023年总回报率 [1] - 2025年4月至5月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呈"V"型反弹,受关税直接影响有限 [1] 投资策略建议 - 灵活配置BBB级及BB级债券的策略有望捕捉信贷风险溢价及缔造稳健收益 [1] - 精选B级债券可提升投资组合整体收益率且无需承担过高信贷违约风险 [1] - 看好孳息率8%至10%之间的债券,因其具备理想总回报机会 [3] 违约率与板块分析 - 2025年亚洲高收益债券(房地产除外)违约率预计维持较低水平 [2] - 亚洲高收益债券指数中极少部分债券孳息率达到困境水平(息差超过1000点子) [2] - 对石油及天然气板块持仓有限,商品发行人现金成本较低,表现具韧性 [2] 板块投资机会 - 看好次级金融债券、可再生/基础设施抵押优先留置权债券及澳门博彩业 [3] - 新兴市场前沿主权债券在不同经济情景中带来独特超额收益机会 [3] - BB级与BBB级债券孳息率差异为120点子,处于5年均值下限 [3] 发行人动态 - 亚洲高收益债券发行人正为到期债务进行再融资或获得银行融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