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充技术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回应关税影响: 去年已有预案 业绩影响较小
证券时报网· 2025-04-15 11:0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847亿元,归母净利润140亿元,同比增长33% [2] - 经营性现金流329亿元,期末货币资金超3200亿元 [2] - 电池销量超120GWh,同比增长超30%,储能销量占比近20% [2] - 销售净利率达17.5%,创近期新高,ROE保持稳定 [2] - 单Wh毛利环比提升,利润增速大幅高于营收增速 [1][2] 关税影响与应对 - 美国业务占出货比重较小,关税政策对业绩影响较小 [3] - 已提前做好预案,正与客户协商解决方案 [1][3] - 国内出口美国以储能电池为主,短期内日韩企业难以替代 [3] - 业内判断关税或由储能企业及美国终端企业共同承担 [3] 海外市场拓展 - 欧洲动力市场份额从2021年17%提升至2024年38%,排名第一且差距扩大 [3] - 德国工厂已开始盈利 [3] - 成为阿联酋19GWh数据中心项目首选供应商 [4] - 在澳大利亚部署全球首款8小时电池储能系统EnerQB,规模24GWh [4] 储能业务发展 - 中东和澳洲储能市场快速发展,需求旺盛 [3] - 可再生能源及AI数据中心带动储能需求 [3] - 接连获得大型储能项目,产能利用率饱和 [3] 换电业务布局 - 2025年计划建设1000个换电站 [5] - 与中国石化合作建设全国换电网络,长期目标10000座 [5] - 与蔚来合作打造全球最大乘用车换电网络 [5] - 与滴滴成立合资公司拓展换电市场 [5] - 认为换电方案更适合大众市场,可降低用户首购成本 [6] 技术储备 - 开发出神行PLUS电池,充电周期内等效倍率6C,峰值12C [6] - 作为首家推出快充技术的电池厂商,拥有快充产品储备 [6]
无人机需求升温,硅基负极获资本加注
高工锂电· 2025-03-27 20:23
硅基负极行业融资动态 - 硅基负极材料领域迎来新一轮资本关注,尤其在无人机市场需求驱动下商业化前景备受瞩目 [2] - 2024年3月以来已有三家硅基负极初创公司完成融资,包括华宜清创(A轮)、北京壹金新能源(B轮)、合肥启宸新能(天使轮) [2] - 洛阳联创锂能总投资10亿元的年产1万吨硅碳负极项目已签约落户湖北宜昌 [3] 技术路线与产能进展 - 华宜清创采用"一步法"制备硅碳负极,生产周期7小时、吨级能耗<1000kWh,远低于CVD法的5000kWh,已建成3000吨产线并计划2024年12月出货 [3] - 壹金新能源采用CVD气相沉积法获B轮融资,此前获欣旺达、华盛锂电等产业链资本支持 [3] - 物科金硅完成B轮融资,其3000吨碳包覆预镁氧化亚硅项目进入环评阶段 [3] - 天目先导河南许昌项目环评显示建设200吨研发实验室,与前期公布的1万吨规划存在差异 [4] - 河南国信新材料万吨硅碳项目一期实际产能缩减至480吨/年 [5] 无人机等新兴应用市场 - 美国Amprius获无人机厂商1500万美元订单,其SiCore电池能量密度达450Wh/kg,可延长续航30%-50%,计划2025年下半年发货 [7] - Amprius还获2000万美元轻型电动车订单,采用6.3Ah 21700电池能量比标准产品高25% [7] - 国内杉杉股份等供应商正测试硅基负极在无人机应用,天津力神聚元已发布高比能无人机电池 [7] - 正力新能将半固态技术与硅基负极结合用于航空电池,与eVTOL厂商合作验证 [7] - SES AI展示6Ah以上2170圆柱电池,睿恩新能源推出5.0Ah圆柱电池,均瞄准无人机及人形机器人市场 [8][9] 动力电池领域挑战 - 快充技术向5C-6C渗透,产业倾向采用快充型石墨负极,如比亚迪第二代刀片电池支持10C快充 [9] - 硅基负极导电性差、膨胀问题未完全解决,倍率性能是短板 [9] - 国内企业呈现两大趋势:自主研发硅基负极软包叠片电芯,或与圆柱电池企业合作开发高比能产品 [9] 行业总体发展态势 - 硅基负极在无人机、高端消费电子等对能量密度要求极致的细分市场找到明确应用场景 [10] - 要成为动力电池主流选择需突破大圆柱电池规模化应用及倍率性能瓶颈 [10]
解析比亚迪“闪充”:全面电动化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3-24 14:33
文章核心观点 - 比亚迪超级e平台技术亮点突出,有望带动全产业链升级,加速开启全面电动化时代,建议沿快充技术升级路径挖掘优质标的布局 [1][2][3] 事件情况 - 2025年3月17日,比亚迪召开超级e平台技术发布暨汉L、唐L预售发布会 [1] 超级e平台核心技术亮点 - 三项核心技术亮点为闪充电池、三万转电机和全新一代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打破多项量产记录,10C超高倍率充电5分钟续航400km+,实现“油电同速” [1] 核心元器件升级情况 - 超级e平台实现1000V全域超高压架构,源于自主开发的1500V耐压SiC功率模块,采用一系列创新技术 [1] - 10C闪充依赖自研的全球首款全液冷兆瓦闪充系统,最大输出功率达1360kW,比亚迪计划建设4000多座兆瓦闪充站 [1] - 为实现10C闪充技术普及,比亚迪提出双枪充电+智能电驱升压+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全场景闪充解决方案 [1] - 落地层面为适应电网,比亚迪提出创新兆瓦闪充储能解决方案,配储最大充电功率为800kW,电网供给可低至200kW [1] 闪电刀片电池创新情况 - 比亚迪通过三方面优化实现“超高速率离子通道”,电池内阻降低50% [2] - 通过重新设计极柱构建双电子通道,产热降低50%,超稳定自修复SEI膜技术使高温电池寿命提升35% [2] - 热管理方面,推出双面立体复合流道设计,换热面积提升100%,换热性能提升90% [2] - 安全性方面,闪充刀片电池通过多项安全测试 [2] 行业影响 - 兆瓦闪充开启2025年技术赛跑,带动全产业链升级 [2] - 闪充解决补能焦虑后,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预期,加速开启全面电动化时代 [2] - 换电模式具备独特优势,龙头携手合作或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2] - 电动化时代充电网络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支撑,充电配储成新趋势 [2] 投资建议 - 建议沿快充技术升级路径挖掘优质标的布局,关注技术布局领先的头部车企,如比亚迪、吉利汽车、小鹏汽车等 [3] - 关注主导超充电池开发等的头部电芯企业,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 [3] - 关注在高know - how环节有技术优势的负极供应商,如贝特瑞、中科电气、尚太科技等 [3] - 关注导电剂相关企业,如天奈科技等 [3] - 关注能稳定供给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的正极企业,如富临精工、湖南裕能等 [3] - 关注新型锂盐LFSI核心供应商,如天赐材料等 [3] - 关注湿法涂覆隔膜头部企业,如恩捷股份、中材科技等 [3]
比亚迪发布10C快充电池,“油电同速”竞赛开启
高工锂电· 2025-03-18 18:43
比亚迪新一代刀片电池技术 - 公司发布新一代刀片电池技术"兆瓦闪充",具备10C超高倍率快充能力和1000A超大电流,在1000V高压架构下实现"10秒补能20公里、5分钟续航400公里"[1] - 第二代刀片电池从长刀片设计转变为短刀设计(561毫米至580毫米),有效降低内部电阻[2] - 正极采用优化配方的磷酸铁锂体系,搭配第二代碳纳米管与炭黑混合导电剂方案,负极采用导电聚合物包覆技术并去除细小颗粒[2] - 使用高孔隙率湿法涂覆隔膜,电解液中添加4%新型锂盐LiFSI和特定比例碳酸酯溶剂,提升离子电导率[2] 电池技术创新细节 - 对集流体进行碳涂层处理提高导电性,采用双极耳设计降低充放电热量[3] - 升级热管理系统为立体流道复合温控系统,换热性能提升90%,冷媒重量仅1公斤且不导电[3] - 可能采用预加热策略,将电池预先加热至35-50摄氏度以降低内阻[3] - 采用CTB技术将电池与车身结构深度融合,优化空间利用率和结构强度[3] 高压架构与充电设施 - 车辆采用1000V全域高压架构,覆盖电池、电机等关键组件,支持高达1000千瓦充电功率[4] - 计划建设超过4000座"兆瓦闪充站",配备全液冷充电系统(最大1360千瓦)、双充电枪和智能功率分配[4] - 开发配套储能系统以应对电网负荷限制,提升现有充电桩利用率[4] 成本与市场策略 - 第二代刀片电池电芯端成本预计增加8%,高压电池系统车型总成本增加6%-7%[5] - 初期主要面向高端车型,计划2026年下探至20万元以下车型[5] - 新生产基地采用全新产线,老基地逐步升级,产能爬坡影响市场推广进度[6] 行业竞争格局 - 技术发布后宁德时代与蔚来宣布25亿元换电合作,凸显补能领域竞争加剧[9] - 行业呈现两条发展路径:超快充与换电网络,促使重新审视竞争格局[9] - 头部电池企业积极布局芯片领域应对快充生态需求,如宁德时代投资思谋科技[8] 产品性能比较 - 第二代刀片电池在续航里程上有所权衡,汉L/唐L纯电版续航略低于部分竞品[6] - 行业预计今年快充技术主流升级方向仍以5C和6C为主[6] - 10C技术加速磷酸铁锂快充技术竞争,推动行业探索更高充电倍率[6]
锂电行业10大趋势丨2025
起点锂电· 2025-03-13 18:05
新能源汽车与插混市场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4%和35.5%,占汽车总销量的40.9% [3] - 插混车型占比从2023年的29.6%提升至2024年的40%,成为增长新动能,预计2025年占比将达45%-50% [3] -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池企业加速布局插混电池技术,如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支持4C快充,纯电续航达400公里 [3][4] 碳酸锂价格走势 - 2024年碳酸锂价格波动于7.2-11.5万元/吨,全年均价9万元/吨,底部支撑位确认在7万元/吨 [7][8] - 2025年供需关系改善:澳矿减产、南美盐湖产能释放延迟、全球锂电池出货量预计增长24%至1861.7GWh [10] - 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碳酸锂供需平衡在140-150万吨,价格存在上涨空间 [10] 磷酸铁锂全球化布局 - 欧美车企如雷诺、大众加速转向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企业Powin等向中国企业下达超10GWh订单 [12] - 湖南裕能、德方纳米等头部材料企业在西班牙、印尼等地建设产能,合计规划超22万吨/年 [14] - 磷酸铁锂电池在动力和储能领域主导地位巩固,预计未来15-20年仍将保持主流地位 [13] 储能电芯技术升级 - 电芯容量从300Ah跃升至600Ah+,亿纬锂能628Ah电芯已量产,楚能等企业推出688Ah产品 [16] - 大容量电芯可降低系统成本6%以上,20尺集装箱储能系统容量提升37.6%至6.9MWh [17] - 2024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356GWh同比增61.5%,中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19][22] 电池新技术发展 - 大圆柱电池加速上车,钠电池布局A00级车型,超20家企业确定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 [25] - 固态电池技术将拓展至低空经济领域,带动材料设备企业工艺升级 [27][28] - 快充电池出货占比预计突破30%,6C超充技术已实现10.5分钟充至80%电量 [31] 零碳化与智能制造 - 欧盟等要求电池企业披露碳足迹数据,零碳工厂成为进入高端供应链门槛 [32] - 宁德时代已建成9家零碳工厂,远景动力等企业加速转型 [32][33] - AI技术应用于电池健康预测、寿命延长等领域,研发效率可指数级提升 [42][43] 资本市场动态 - 2025年锂电IPO回暖,宁德时代、中伟股份等头部企业推进港股上市 [36][40] - 新型电池技术项目获资本青睐,容百科技等企业业绩亮眼带动行业景气度 [37][39] - 具备技术创新、海外布局和一体化能力的企业将优先受益周期回暖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