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

搜索文档
智能化指引中国汽车未来,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召开
观察者网· 2025-07-16 18:06
【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7月15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车百智库研究院联合主办、以"新 质引领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在吉林长春东北亚会议中心召开。 与会代表包括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国内高校有关专家,以及吉利、岚图、江汽、一汽、长城、东软睿 驰、法雷奥、地平线、芯驰科技在内的整车和供应链企业,共同探讨新时期下汽车智能化作为新质生产 力,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总体推进作用,以及基于安全与效率的创新形式。 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致辞中表示,从现在至2030年,中国汽车行业当加速普 及辅助驾驶、培育智能驾驶文化,并快速提出L3及更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发展目标,维持全球领先优 势。他预计,2030年及之后两三年,将是 L3、L4 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的窗口期。 张永伟还建议,企业的竞争力重心应迁移至智能和AI能力。未来汽车成本中机械占比将由70%降至30% 以下,电子与软件占比将达到70%,智能化和成本成为购车决策的首要因素。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在论坛期间,整车企业代 ...
韦尔股份20250429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半导体行业、汽车行业、智能手机行业、医疗行业、IoT行业、运动相机行业、机器视觉行业等 [1][2][25] - **公司**:委员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2024 年公司经营情况 - **营收增长**:2024 年主营业务收入 256.70 亿,较 2023 年增加 2% - 2.43%;半导体设计业务收入 216.4 亿,占比 84.3%,增加 20.62%;分销业务收入 39.39 亿,占比 15.34% [2] - **核心业务营收**:智能手机市场收入上升到 98 亿,占整体业务 51%,增长 26%;汽车市场收入提升到 59.05 亿,占比 31%,增长近 30%;医疗市场收入 6.68 亿,增长近 60%;模拟解决方案业务营收 14.22 亿,占比 15%,增加 23.18%;显示解决方案营收 10.28 亿,占比 4%,减少 17.7%,销量增长 17% [3][4][5] - **毛利率与库存**:综合毛利率 29.4%,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供应链梳理实现改善;存货规模稳定,周转天数维持在 130 多天,与营收增长节奏匹配;经营活动净流入 47.7 亿,账上货币资金充裕 [6] - **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半导体设计业务销售规模 15%左右,增长 11% [7] 2025 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 **收入规模**:一季度收入 64.7 亿,核心业务稳健向上 [7] - **毛利率**:毛利率达到 31.03%,同比提升 3.14 个百分点,源于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8] 各业务未来展望 - **汽车业务** - **市场优势**:技术和供应链优势明显,产品不断迭代,市场份额有望扩大;模拟业务增长速率高,有望成为盈利机会点 [10][11][13] - **研发投入**:后续会加大投入,研发投入在原有技术上加大 30%左右,增加中国研发团队数量;汽车产品转化率高 [23][24] - **供需与价格**:二季度需求增加,供应基本能满足需求,价格平稳 [31] - **手机业务** - **新品规划**: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将发布 50X、52A、52B、52R、60D 等产品 [22] - **市场趋势**:受益于中国高端手机增长、Terry 普及化、视频发展等因素,市场空间大;国外巨头份额降低,公司有机会提升份额 [38][39] - **IoT 业务**:在 Sys 业务中增速高,增长较快的行业包括运动相机、眼镜、游戏机、机器人、机器视觉等;产品价格区间较大 [25][26][27] - **机器视觉业务**:新成立部门成长率不错,明年过亿美金问题不大,有望成为大客户主力供应商 [3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显示解决方案业务 2025 年毛利率较 2024 年有明显提升 [5] - 公司在供应链中增加投票量,预计在二级主题看到较大出货率 [21] - 汽车业务新的产品型号基本上采用 CSP 封装,不再大规模扩产 BGA 封装 [28] - 运动相机产品除 Pocket 外,公司产品竞争力强,明年多数市场份额有望属于公司 [33] - 车载 CIS 高端产品今年明年基本无对手,多数客户已导入使用 [36][37]
地平线吕鹏:智能驾驶发展注重节奏,应踩准“甜点位”
观察者网· 2025-07-16 12:57
行业趋势 - 智能化尤其是智能驾驶将大幅改变汽车用户的习惯和出行方式,成为汽车行业下半场的重要战场 [3] - 汽车行业正从传统制造业向ICT产业发展,关键在于了解用户需求并快速迭代 [3] - 智能化普及是行业合力推动的结果,缺乏辅助驾驶功能会影响品牌形象 [3] 智能驾驶发展 - 智能驾驶发展注重节奏,需踩准"甜点位"即软硬件同时兑现能力的时机 [1][5] - 算力和算法是制约智驾发展节奏的两大要素,算力决定体验上限,算法决定兑现能力 [5] - 2026下半年到2027年的算力平台将成为新的"甜点位",头部玩家已开始带动节奏 [5] 市场竞争 - 电动化差异性变小,同质化明显,智能化成为差异化竞争关键 [3] - 比亚迪"天神之眼"和特斯拉FSD V13进入中国推动行业由营销驱动转向产品力驱动 [3] - 15万元以下车型如小鹏MONA M03已配备高阶智驾能力,比亚迪B级车可能进一步下探 [5] 技术迭代 - 智驾发展需"快打慢",快速规模化迭代才能满足竞争需求 [4] - 地平线征程6芯片从量产到上车100万套,依靠历代芯片技术积累并踩准行业"甜点位" [5] - 智驾方案过度降本将影响用户体验、安全性和产业发展 [5] 用户需求 - 当前智驾尚未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理想状态如全自动长途驾驶仍需长期发展 [3] - 行业处于快速迭代期,需像ICT产业从PC到手机的发展一样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3]
伯特利: 伯特利对外投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6 00:17
对外投资概述 - 公司与金鼎私募共同投资设立共青城伯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20,000万元,其中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19,800万元(占比99%),金鼎私募作为普通合伙人认缴200万元(占比1%)[2] - 合伙企业主要投资方向包括人形机器人、汽车智能化、出行新技术、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高成长性未上市企业股权,兼顾新三板已挂牌企业及股权类基金份额[2] - 本次投资无需提交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不涉及关联交易和重大资产重组[2] 合作方基本情况 - 金鼎私募成立于2014年6月9日,注册资本2,000万元,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编码P1009988)[2] - 金鼎私募与公司及关联方无股权或利益关联,未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3] 投资标的基本情况 - 合伙企业名称为共青城伯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成立于2025年7月10日,存续期限15年,注册于江西共青城基金小镇[4] - 经营范围涵盖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资产管理等活动,需完成基金业协会备案[4] 合伙协议核心条款 - 投资决策委员会由执行事务合伙人和公司各委派1名代表,决议需全体委员一致通过[6] - 合伙企业闲置资金可临时投资于银行理财、国债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但不得从事借贷、担保(特定条件下允许不超过实缴出资额20%的短期借款)[6] - 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认缴出资额为限担责[5] 投资影响 - 投资有助于提升公司资金使用效率,拓展业务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长期盈利能力[7] - 公司控股股东、董监高未参与合伙企业份额认购,暂不构成同业竞争或关联交易[8]
A股公告精选 | 岩山科技(002195.SZ)子公司参投合伙企业 将投向字节跳动海外主体
智通财经网· 2025-07-15 19:47
岩山科技投资字节跳动海外主体 - 全资子公司海南瑞弘认缴出资2032万元参与投资嘉兴澜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占认缴总额的48.80% [1] - 合伙企业目标认缴规模4164万元,投资方向为字节跳动海外主体Bytedance Ltd [1] - 公司曾通过上海国策科技制造股权投资基金间接持有字节跳动海外主体0.000357%股权 [1] 杭州银行股东减持 - 股东中国人寿计划减持不超过5078.94万股,占总股本的0.70% [2]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将在公告后三个交易日起三个月内实施 [2] 中化国际资产重组 - 拟发行股份购买中国蓝星下属南通星辰合成材料100%股权 [3]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 [3] - 股票停牌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 [3] 中晟高科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天凯汇达拟以25亿元转让22.35%股份 [4] - 交易对手方为福州千景投资有限公司 [4] - 股票自7月16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2个交易日 [4] 伯特利投资机器人领域 - 拟出资1.98亿元与金鼎私募设立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99% [5] - 基金主要投资人形机器人、汽车智能化等领域高成长性未上市企业 [5] 中报业绩预增 - 金力永磁上半年净利润预计3亿元-3.35亿元,同比增长151%-180% [6] - 中际旭创预计半年度净利润36亿元-44亿元,同比增长52.64%-86.57% [7] - 中国银河预计上半年净利润63.62亿元至68.01亿元,同比增长45%至55% [7] 中报业绩预亏 - 凯盛新能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亏损4.35亿元-4.62亿元 [9] - 大连热电预计半年度净利润亏损3900万元-4200万元 [9] 重大合同签订 - 中国能源建设上半年新签合同额约7754亿元,同比增长约5% [9] - 长高电新子公司合计中标4.45亿元国家电网项目 [9] - 武汉天源签订4.06亿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特许经营协议 [9] - 江龙船艇与香港特区政府签订1.14亿元销售合同 [9] 股东减持 - 昂立教育拟减持不超过573.1万股回购股份 [9] - 方正科技股东新方正控股拟减持不超过2.27%公司股份 [9]
晶方科技(603005):CIS先进封装龙头,25Q2延续高增长
国投证券· 2025-07-15 10: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A”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 33.54 元/股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 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加,Q2 延续高增长态势 [1] - 汽车智能化带动车规 CIS 芯片封装需求,公司优化工艺、拓展技术提升车规 CIS 业务规模 [2] - 智能手机需求回暖,公司巩固市场份额;AI 眼镜等新兴领域商业化量产,有望为业绩提供新增长动能 [3]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给予 2025 年 55 倍 PE,对应目标价 33.54 元/股 [4] 财务数据总结 利润表 - 2023 - 2027 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 9.13 亿元、11.3 亿元、15.37 亿元、20.31 亿元、25.7 亿元,呈增长趋势 [11][13] - 净利润分别为 1.5 亿元、2.53 亿元、3.98 亿元、5.18 亿元、6.62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 34.1%、68.4%、57.4%、30.2%、27.8% [11][13]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 年预计资产总额分别为 48.24 亿元、47.48 亿元、53.42 亿元、59.23 亿元、66.83 亿元 [13] - 负债总额分别为 7.03 亿元、4.41 亿元、6.5 亿元、7.48 亿元、9.73 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14.6%、9.3%、12.2%、12.6%、14.6% [13]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 年预计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分别为 3.06 亿元、3.55 亿元、5.83 亿元、7.24 亿元、9.37 亿元 [13] - 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分别为 - 15.17 亿元、1.37 亿元、 - 1.15 亿元、 - 1.48 亿元、 - 1.87 亿元 [13] 业绩和估值指标总结 - 2023 - 2027 年预计 EPS 分别为 0.23 元、0.39 元、0.61 元、0.79 元、1.01 元 [11][13] - PE 分别为 121.3、72.0、45.8、35.2、27.5;PB 分别为 4.5、4.3、3.9、3.5、3.2 [11][13] - P/FCF 分别为 60.2、252.4、29.7、26.0、20.6;P/S 分别为 19.9、16.1、11.8、9.0、7.1 [13] - EV/EBITDA 分别为 49.0、49.1、26.1、18.6、14.5;PEG 分别为 2.4、1.9、2.3、0.7、0.7 [13]
晶方科技(603005):WLCSP先进封装龙头,车载CIS需求扩张带来增长新动能
华源证券· 2025-07-14 22: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5][7][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特色 OSAT 厂商,2024 年业绩重回增长轨道,紧抓汽车 CIS 市场扩容机遇,凭借 TSV 先进封装技术打造先发优势,通过外延并购布局光学器件和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发挥与主业的协同效应 [6][11]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91/5.34/6.4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54.50%/36.84%/20.15%,截至 2025 年 7 月 11 日收盘价对应的 PE 分别为 46.49/33.98/28.28 倍 [6][9][19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晶方科技:封测技术龙头 1.1 封测与光学器件双领域的技术领先者 - 公司以图像传感器封装为核心业务,通过兼并收购布局光学器件、氮化镓等领域,是领先的封测和光学器件供应商,集成先进封装技术与一站式光学器件解决方案 [17][20] - 业绩受下游 CIS 需求影响波动,2024 年因全球半导体产业回暖及汽车智能化发展,收入和利润增速重回增长区间,封装及光学器件双轮驱动,产能利用率影响盈利水平,财务水平优异且加大研发支出 [27][33][40] 1.2 内生 CIS 封测迎来汽车高景气,外延至光学器件和第三代半导体 - 公司毛利率高于同期可比公司,盈利能力较强,下游客户库存变化反映短期供应关系,掌握 WLCSP、TSV 先进技术,资本开支聚焦产线技术扩张,汽车电子为 CIS 带来成长空间 [46][49][55] - 公司通过收购布局光学器件和氮化镓器件业务,促进产业链延伸和市场空间扩大,把握三代半导体发展机遇 [57][58] 2. 车载 CIS 新机遇,晶方或伴国产 CIS 发展提份额 2.1 CIS 行业:汽车装载需求增速明显 - CIS 封装技术不断演进,WLCSP 及 TSV 为主要解决方案,封测环节占 CIS 芯片成本的 20% - 25%区间内 [61][69][81] - 下游多种应用需求推动 CIS 市场规模增长,消费级产品占主要地位,汽车带来增量空间,不同行业和应用领域对 CIS 像素需求有差异 [88][96][98] - 汽车应用带来 CIS 需求增量,CMOS 图像传感器在汽车领域多重应用推动市场增长,智驾渗透加速打开高像素摄像头 CIS 市场空间 [102][105] - 中国企业在全球 CIS 市场崭露头角,内资 CIS 在不同领域有差异性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中国大陆在安防和汽车 CIS 领域具备供应链优势,国内企业份额有望提升 [108][111][114] 2.2 公司综合实力明显,CIS 领域发展空间好 - 公司为全球知名客户供应商,CIS 封测业务客户集中度较高,国产 CIS 竞争力提高,公司业绩增长空间大,汽车行业成为 CIS 重要市场,国内安防产品受青睐,CIS 去库存效果明显 [117][121][135] - 公司 WLCSP 封装技术领先,产能配置完备,汽车 CIS 进入壁垒高,豪威科技在汽车 CIS 领域有先发优势,公司与豪威合作纵深,封装产量和产品销量随市场需求动态调整 [140][143][150] 3. 收购扩张,产业布局深入光学器件、第三代半导体领域 3.1 精密光学镜头应用广泛 - 工业级光学器件下游应用集中在新兴领域,光刻机中曝光系统重要,镜头为关键零部件,半导体精密光学市场空间广阔 [153][156][162] - 公司通过收购 Anteryon 布局光学器件业务,与主业协同,Anteryon 具备技术和客户优势,推动晶方光电晶圆级光学组件制造技术产业化,车用 WLO 产品放量有望继续增长 [167][169][172] 3.2 汽车领域,激发第三代半导体潜力 - GaN 在车规级应用广泛,具备高耐温、耐压和开关速度等优势,氮化镓市场规模预计快速增长,在汽车领域前景广阔 [175][178] - 公司通过并购整合 VisIC 公司拓展氮化镓功率模块业务,VisIC 专注汽车应用,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具有逆变器及 OBC 产品优势 [182][186][189] 4. 盈利预测与评级 - 芯片封装业务预计 2025/2026/2027 年营收增速为 54.15%/27.06%/17.23%,光学器件业务预计 2025/2026/2027 年营收增速为 23.60%/33.90%/35.96% [10][192][193]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91/5.34/6.4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54.50%/36.84%/20.15%,鉴于公司优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9][195]
华为汽车业务核心竞争力剖析
2025-07-14 08:3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行业 - **公司**:华为、赛力斯、江淮、北汽蓝谷、上汽集团、宁德时代、清陶新能源、禾赛、速腾、图达通、法雷奥、奔驰、宝马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华为汽车业务核心竞争力 - **技术底座和体系化能力**:依托 ICT 领域经验,具备 IPD 研发体系、IC 供应链体系以及 IPMS 营销与销售体系,以客户为中心和奋斗者文化增强竞争力[3] - **智能驾驶 ADS4.0 架构**:核心是 Vivo 架构,云端 World Engine 模拟极端场景,训练数据密度高 1000 倍,车端 World Action Model 多模态数据融合,端到端时延降低 50%,通行效率提升 20%[4][13][14] - **电池技术**:采用 800 伏高压平台,有 5C 充电倍率及十分钟快充优势;固态电池选硫化物路线,自研硫化物电池续航 3000 公里起步,3.5 分钟充满且不燃烧;智选车搭载宁德时代电池,最慢 30 分钟从 30%充到 80%,5C 纯电电池包聚晶 2.0 能量密度提升超 10%[1][8][10][11] - **能耗和热管理**:通过提升电机效率等增加能耗管理能力;TMN 式热管理技术更新至 2.0 水平,部件集成和控制集成,降低故障率并优化诊断维护[1][2][11] - **车身一体化压铸技术**:用 900 吨压铸机进行问界 M9 一体化压铸,零部件数量减少 95%,连接点数量下降 70%,全车铝合金占比达 80%,2023 年发布第二代 CTP 技术专利[12] - **激光雷达**:自研激光雷达市场份额约 20%,全球前五,推动 96 线和 192 线应用,计划 2025 年实现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应用[16] 华为汽车业务发展成就与现状 - **营收增长**:2024 年汽车业务营收达 264 亿元,同比增长 12 倍[4][18] - **合作模式与产品布局**:通过智选模式抓住中国高端汽车市场机遇,与赛力斯等车企合作;鸿蒙智行与车企合作覆盖 SUV、轿车和 MPV 三大品类,布局超豪华、豪华、中高端和中低端市场[1][5][19] - **渠道管理**:渠道分体验中心和用户中心,截至 2024 年 11 月底,鸿蒙智行建约 1000 家体验中心和 300 多家用户中心,问界引入经销商扩充渠道,其余品牌独立招商扩展用户中心[20] 华为汽车业务未来发展 - **智能化产业地位巩固**:未来 3 - 5 年打造算力、算法和数据商闭环,在颜值、科技和性价比维度推爆款智能汽车,低端市场 20 万以下新车型有显著增量,已有车型持续优化推新[6] - **赛力斯增程技术趋势**:已到超级增程 5.0 阶段,油电转化率每升 3.6 度电以上,热效率 44.8%,加入 AI 控制策略,未来纯电续航提升至 300 - 400 公里以上,大电池成主流[1][7] - **功率半导体切换**:功率半导体从传统硅基转向碳化硅是大势所趋,哈勃资本布局碳化硅全产业链实现突破[8] 华为合作车企情况 - **江淮尊界品牌**:与华为合作在超豪华市场改变格局,首款车型 S800 上市首月大定 6500 辆,核心竞品奔驰 S 级 2024 年月均销 1400 辆,宝马 7 系约 900 辆,预计年底推第二款 MPV 车型[21] - **赛力斯问界品牌**:终端交付稳定,M8 2025 年 4 月上市,6 月单月交付超 2 万台,三季度改款 M7 上市有望贡献增量,预期 2025 年利润达 96 亿[22] - **北汽蓝谷**:最早与华为合作,从极狐到享界 S9 及 2025 年增程版,首月交付超 3000 台,预计 2026 年下半年至少推三款新车型,对 2027 年盈利转正乐观[23] - **上汽集团**:2025 年秋天发布上届第一款车型切入 15 - 25 万元主流市场,合资业务今年利润有望达 100 亿[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华为智能驾驶 ADS 发展分三个阶段,2021 - 2022 年全面高速 NCA 及城区 NCA 试点,2023 - 2024 年上半年全国无图城区 NCA,2024 年下半年开始城区 NCA 体验优化[15] - 华为汽车业务组织架构自 2019 年成立 CBO 后多次调整,2024 年长安与赛力斯入股标志外部合作与资本协同进入新阶段,目标是将 ST 领域优势融入智能汽车产业[17]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周报20250713:工信部倡导反内卷,乘用车基本面有望改善-20250713
民生证券· 2025-07-13 22: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工信部倡导汽车行业反内卷,利好乘用车基本面,有望缓解恶性竞争、优化格局,后续车市基本面将向好 [2][10] - 智元恒岳收购上纬新材,机器人板块关注度提升,后续特斯拉业绩会和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有望成为强催化 [3][11] - 看好智能化、全球化加速突破的优质自主车企及相关零部件、机器人、摩托车、轮胎、重卡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观点 - 建议关注核心组合【吉利汽车、比亚迪、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小米集团、伯特利、拓普集团、新泉股份、沪光股份、春风动力】 [1][10] - 反内卷政策提出账期缩短、价格管控、质量强化,有助于减轻零部件现金流压力,推动竞争转向价值战 [2][10] - 7月第1周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环比下降,新能源渗透率环比提升,后续伴随新车上市交付,车市基本面将向好 [1][2][10] - 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拉动机器人板块关注度,后续特斯拉业绩会和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有望催化板块 [3][11] 乘用车 - 以旧换新政策延续,补贴范围扩大,报废补贴金额维持,有助于促进需求平稳过渡 [12] - 看好智能化、全球化加速突破的优质自主,推荐【吉利汽车、比亚迪、理想汽车、小米集团、小鹏汽车、赛力斯】 [13] 智能电动 - 零部件估值低位,中期成长强化,看好新势力产业链+智能电动增量 [14] - 客户维度上,T链出海加速,H链延续高增,国内自主车企份额提升驱动产业链公司业绩增长 [14] - 产品维度上,2025年有望成为智驾平权元年,机器人量产在即,看好智驾域控等赛道放量潜力 [15] - 推荐智能驾驶【伯特利、地平线机器人、科博达】、智能座舱【继峰股份】,推荐H链【星宇股份、瑞鹄模具、沪光股份】,建议关注小米链【无锡振华】,推荐T链【拓普集团、新泉股份、双环传动】 [4][15] 机器人 - 重视特斯拉确定性主线,关注灵巧手等边际变化大的硬件环节 [16][17] - 推荐有业绩有能力的汽配机器人标的【拓普集团、伯特利、爱柯迪、双环传动、银轮股份】,建议关注【豪能股份、隆盛科技、中鼎股份】 [4][18] 摩托车 - 2025年5月中大排摩托车内外销共振向上,春风动力、钱江摩托、隆鑫通用等企业有不同表现 [19][20] - 推荐中大排量龙头车企【春风动力】,建议关注【隆鑫通用】 [4][20][21] 重卡 - 5月重卡销量环比下降、同比增长,以旧换新政策补贴范围扩大、力度超预期,有望拉动内需 [22] - 随天然气重卡渗透率提升和政策驱动内需向上,建议关注【中国重汽、潍柴动力】 [23] - 中国对美加征关税推高柴发行业价格体系,国产替代加速,建议关注【潍柴重机、天润工业】 [23] 轮胎 - 轮胎行业短期业绩兑现、需求高位、估值低,中期智能制造能力外溢、产能和产品结构优化,长期全球化替代、品牌力提升 [23][24] - 2025年国内外PCR需求旺盛,TBR需求逐渐恢复,看好研发实力强、海外布局多的轮胎企业,建议关注龙头【赛轮轮胎】及高成长【森麒麟】 [25][26] 本周行情 - 本周A股汽车板块表现弱于市场,细分板块中汽车服务、汽车零部件上涨,商用载货车等下跌 [27] - 列出2025.7.7 - 2025.7.11 A股汽车行业公司周涨跌幅前十 [33] 本周数据 - 地方开启新一轮消费刺激政策,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等 [39][40][42] - 2025年7月第1周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环比下降,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环比下降,新能源渗透率环比提升 [1][43] - 2025年6月整体折扣相较于5月放大,燃油车折扣力度减小,新能源车折扣力度加大,合资折扣力度大于自主 [45][46] - 2025年4月25日当周国内PCR开工率处于近10年高位,TBR开工率处于近10年中等水平,全球替换市场需求强劲,成本端同环比下滑,海运费处于偏低水平 [51][54][70][72] 本周要闻 - 电动化方面,极氪9X公布技术细节,尚界首款车型预告图发布,乐道L90预售启动,理想i8将上市,比亚迪将在巴西组装电动汽车,宁德时代与吉利汽车深化合作 [76][77] - 机器人方面,它石智航、星动纪元等完成融资,智元机器人控股上纬新材,比亚迪携手港科大共建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 [78][80][81] - 智能化方面,全新WEWA技术架构的ADS 4体验丝滑,比亚迪将进行百万规模智驾OTA,蔚来自研芯片将面向全行业开放 [81][82] 本周新车 - 本周上市新能源车型有smart精灵3、新途EV80等,燃油车型有路虎卫士、长安CS75 PLUS等 [83][84] 本周公告 - 北汽蓝谷定增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江淮汽车、中通客车等发布产销快报和业绩预告 [85] - 赛力斯、雷迪克等公司发布业绩预告,蓝黛科技筹划控制权变更,双环传动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等 [85][86] 重点公司 - 列出重点公司估值列表,包括吉利汽车、比亚迪等公司的股价、EPS、PE及评级 [87]
新股前瞻|重投研发竞逐汽车智能化赛道,四维智联背靠大树好不好乘凉?
智通财经网· 2025-07-13 18:17
公司概况 - 四维智联是四维图新(002405 SZ)的参股公司 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在国内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十 市占率0 1% 全球以软件驱动的中国一级供应商中排名第三 舱泊一体解决方案服务量全国第二 [1] - 公司累计交付1590万套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及155万套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被国内约20%整车厂(约50家)采用 [1] - 2024年收入4 79亿元 较2023年4 77亿元企稳 但净亏损从2022年-2 04亿元扩大至2024年-3 78亿元 [1][3][4] 股东结构 - 四维图新集团通过四维图新北京(27 01%)、四维智联香港(6 95%)等实体合计持股45 32% 滴滴科技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6 46% 其他战略股东包括MTK(15 83%)、Tencent Mobility(4 14%)、蔚来资本等 [3] - 公司与四维图新北京签署战略协议 合作覆盖地图导航、芯片、智能座舱及自动驾驶领域 与滴滴科技合作开发桔视设备及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 [2] 业务表现 - 收入结构显著变化: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收入从2022年3 74亿元(占比69 4%)萎缩至2024年2 35亿元(49 1%) 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收入从1 63亿元(30 3%)增长至2 43亿元(50 8%)成为第一大业务 [3][4] - 毛利率持续下滑:从2022年30 2%降至2024年29 2% 研发开支占比从21%大幅提升至43 8% [4][9] 行业背景 - 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2024年达1322亿元 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23 3% 预计2029年将达3130亿元 [6] - 行业集中度低 2024年前十大供应商合计市占率不足15% 龙头公司市占率仅5 7% [8] 研发与战略 - 重点研发项目包括基于SA8155P芯片的舱泊一体解决方案优化 新增自动泊车辅助功能 计划利用SA8255、MT8678等芯片升级智能座舱体验 [8] - 研发方向涵盖多屏交互、3D实时HMI、AI全景视觉与语音交互、停车记忆辅助等前沿技术 [8] - 港股上市旨在拓宽融资渠道 提升市场知名度以应对激烈竞争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