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

搜索文档
76件中央美院优秀师生作品亮相景德镇
中国新闻网· 2025-08-01 09:52
展览概况 - 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举办"琢石问道—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石雕工作室教学研究展" 精选76件历年优秀师生石雕作品 [1] - 展览系统梳理石雕工作室材料教学历史脉络 全方位展示教育教学成果 [1] - 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与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联合主办 展期持续至10月23日 [2] 教学改革价值 - 展览作为材料基础教学研究系列展的开篇之作 展现雕塑系材料教学改革成果 [1] - 历经二十多年教学改革实践 材料优先的启蒙方式使新一代雕塑家更早建立材料思维 [1] - 教学改革培养对物质的本能敏感 激发探索热情与执着精神 [1] 战略意义 - 在AI时代为艺术创作持续发展提供新起点 激发全新创作思潮 [1] - 为景德镇艺术教育注入全新活力 有力支持"艺术之城"建设与发展 [1] - 展览理念与陶溪川打造艺术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场的目标高度契合 [2] 行业影响 - 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系列展览提升景德镇学术高度 成为陶溪川艺术高度的典型代表 [2] - 主办方未来将集结更多材料基础教学研究成果 通过展览形式向公众呈现 [2]
Arm预计第二财季营收10亿美元至11亿美元 拟自研芯片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19:52
财务表现 - 第一财季营收10.5亿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10.6亿美元 净利润1.3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23亿美元 调整后每股收益35美分与预期持平 [1] - 第二财季营收指引为10.1亿至11.1亿美元区间 符合市场预期的10.6亿美元 调整后每股收益预测区间29至37美分 中值低于市场预期的36美分 [1] - 因业绩指引及战略转型投资计划影响 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下跌逾8% [1] 战略转型 - 公司计划投资部分利润开发自有芯片及组件 标志着从传统IP授权模式向实体芯片制造的战略转变 [1] - 自研成品芯片将是现有计算子系统产品的物理体现 公司将直接构建包括芯片及解决方案在内的产品 [1] - 为支撑转型积极招募人才 包括吸纳客户方专业人才 此举将使公司在芯片订单领域与部分客户形成竞争关系 [2] 行业地位与技术生态 - 基于Arm架构的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3100亿颗 拥有超过2200万名软件开发者 构建全球最大软件生态系统 [3] - Arm架构在智能手机市场保持领先 在服务器和PC市场份额逐年增长 国内外云服务商持续推进基于Arm的基础设施建设 [3] - 机构预计2025年头部云服务商算力中近50%将基于Arm架构 [4] 竞争环境与挑战 - RISC-V架构凭借开放、低成本、低功耗及模块化特点快速发展 诞生10年内芯片出货量达100亿颗内核 超越Arm和x86同期发展速度 [4] - RISC-V采用开放指令集架构 允许自由使用修改且无需专利费用 与Arm封闭授权体系形成对比 [4][5] - 行业质疑Arm在AI时代的适应性 其封闭体系、标准化路径依赖及创新外包管理模式可能成为发展掣肘 [5][6] - Arm面临是否愿打破现有商业逻辑与生态体系 拥抱去中心化开放式AI生态的战略抉择 [6]
直击CJ|世纪华通总裁谢斐:AI时代“能做”仅仅是基本面,“敢想”和“会想”才能赢得核心竞争力
新浪科技· 2025-07-31 11:46
行业发展趋势 - 游戏行业保持高增长态势但社会价值被低估 [2] - 中国游戏影响力逐渐走向全球 类似Labubu和黑神话悟空等IP成功走出国内 [2] - 品牌价值根基在于知识产权守护 价值认同源于广泛社会共鸣 [2] 公司战略方向 - 世纪华通将核心技术服务更多领域 让游戏科技成为新质生产力 [2] - 对外搭建更坚实沟通桥梁 传递游戏行业正向价值 [2] - 展现对前沿技术的核心推动力 [2] 技术发展重点 - AI时代重构人机协作效率工作范式 [2] - 人机协作中"能做"是基本面反馈 "敢想"和"会想"赢得核心竞争力 [2] - 保持内容可持续再生的原创力 让技术释放的智能服务社会生产和生活 [2] - 机器智能最终激发人类智慧和善意 [2] 核心能力建设 - AI时代关键三大能力包括提出高水平问题能力 [2] - 需要掌握科学思维方式 [2] - 必须拥有跨界文化素养 [2] 行业标杆案例 - 《黑神话悟空》证明持续锻造高品质大作能向世界证明中国游戏实力 [2]
CyberArk:派拓网络看重其身份安全技术,股价曾涨超13%
新浪财经· 2025-07-30 21:01
公司战略与行业机遇 - 派拓网络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Nikesh Arora指出市场进入战略的核心是把握行业转折点,当前身份安全领域正迎来这一契机 [1] - CyberArk的技术被评价为"AI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凸显其在行业中的关键地位 [1] 市场反应与交易动态 - 媒体披露派拓网络与CyberArk就潜在交易进行磋商,推动CyberArk股价单日暴涨逾13% [1]
AI时代,你一个人就可以成为一家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7-29 18:27
AI时代, 就是俗称的搬砖。 体力劳动在发达国家很昂贵,但在发展中国家不值钱。 然而不管什么国家,体力劳动不能停,停下来就没钱可赚,所以赚得是血汗钱。 第二种,靠智力。 有人以为,在写字楼当白领,就是靠智力赚钱了。 你一个人就可以 成为一家公司 文 | 雾满拦江 (01) 世人赚钱门路,不过五种: 第一种,靠体力。 但写字楼白领,仍不过是搬砖。 在写字楼中赚钱的,另有其人。 第三种,靠资源。 资源的概念很广泛。 演员靠颜值揾食,二代吃爷娘老本,食利者靠资本,这都是资源。 第四种,靠平台。 比如打车的平台,送外卖的平台,这些平台具有垄断性,底层的利益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 第五种,靠权力,降维攻击。 网上的段子,一个年轻人,考公进入城市规划局。他先把自己家"规划"到拆迁范围,赚到很大一笔钱。 猫有猫路,鼠有鼠路,依据每个人的特质,选择各自的赚钱模式。 你可能会说:资源咱没有,平台靠不上,权力是碾压我的……写字楼中,白领仍不过是搬砖,那么在写字楼中靠智力赚钱的人,是谁? 答案是老板。 人世间,只有老板,才是真正靠智力赚钱。 AI时代,你也可以做老板。 (02) 以前做老板,很难很难。 你要请很多很多员工。 有人很贵 ...
从知识到灵识:在AI时代如何找回人的灵性
第一财经· 2025-07-27 21:40
认知层次理论 - 认知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知识(基础代码)、见识(跨界算法)、灵识(终极操作系统)[2][3][4] - 知识是结构化经验总结,如数学公式和历史年份,工业时代知识储备决定竞争优势[2] - 见识=知识×经历×思考,典型案例包括钱学森整合12大学科完成两弹一星工程,达利欧将1500个经济指标转化为风险预警模型[3] - 灵识表现为突破性洞察,如屠呦呦从古籍发现低温萃取法,马斯克将火箭材料成本降低75%[4] 灵识的神经科学基础 - 顿悟时右前额叶(打破常规思维)与海马体(串联记忆)活跃度显著提升,庞加莱解题案例证明大脑存在潜意识模式识别系统[6] - 长期冥想者专注力和情绪调节相关脑区更发达,显示灵识可通过训练增强[6] - 基因表达研究显示冥想者情绪调节基因更活跃,部分人群先天具备更强的模式识别能力[8] 社会环境对灵识的影响 - 乔布斯接触禅宗后形成"科技应自然融入生活"的产品哲学,证明低谷经历可能激发灵识[9] - 量子力学隐喻显示决策时意识存在叠加态,与灵识的跳跃性特征相符[9] - 跨领域工作方式(如程序员学画画)能打破思维惯性,促进灵识产生[14] 认知协同升级路径 - 知识需体系化连接,屠呦呦案例显示古籍灵感需现代药理学支撑,零散知识如同未组装的汽车零件[11] - 见识培养需跨界实践,钱学森案例证明需整合多学科资源(12大学科+30万人协作系统)[12] - 灵识触发条件包括:大脑放空(洗澡/散步灵感)、接触陌生领域、保持"无知"心态(乔布斯Stay Foolish理念)[14] 灵识社会的产业变革 - 工作形态转向自我表达,AI接管重复劳动后可能出现每周2-3天工作制,出现代码诗歌、数据故事等新职业形态[16] - 教育模式从填鸭式转向唤醒式,学科界限打破后围绕"理解生命"等真实问题构建课程体系[17] - 生活方式更注重当下感知,人际关系从点赞社交转向深度对话,类似艺术家通过作品实现的共鸣效应[18] AI与灵识的协同关系 - AI承担报表处理等基础工作,释放人类75%以上的"大脑苦力"时间用于高阶思考[20] - 跨领域知识整合能力使AI成为灵感催化剂,例如老年APP开发可同步调用心理学、人机交互等多元数据[21] - 未来AI可能发展为意识伙伴,教育AI可定制化学习节奏,城市AI能优化生活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22]
iPhone倒逼eSIM回归,落地可能就在今年
36氪· 2025-07-25 11:45
eSIM技术发展现状 - eSIM技术在中国市场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布局,涵盖芯片设计制造、模组研发、平台服务、终端设备和基础电信运营商等环节 [1] - 截至2023年底国内eSIM技术累计用户达362万户,其中2023年新增143万户 [4] - 目前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终端尚未实现eSIM真正普及,但2025年有望迎来突破 [1][8] 历史发展进程 - 2016年GSMA发布eSIM规范,2018年中国联通率先在六城市试商用"一号双终端"业务 [2] - 2020年三大运营商获工信部批准在全国开通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设备的eSIM服务 [2] - 2023年三大运营商因"系统维护升级"暂停eSIM新用户注册业务,进入两年沉寂期 [4] 技术优势与挑战 - eSIM卡所需内部空间仅为Nano-SIM卡的1/10,更适合AI时代智能穿戴设备 [10] - 可降低运营商制卡、包装、物流等成本,减少线下业务办理量 [5] - 但会弱化用户与运营商契约关系,增加用户流失风险 [6] 重启驱动因素 - AI时代对移动网络连接的刚性需求推动eSIM成为智能终端必选项 [10] - 苹果iPhone 17 Air将取消实体SIM卡槽,机身最薄处仅5.5毫米 [12] - 华为、OPPO、小米等厂商计划推出超薄设计产品加速无卡化进程 [14] 运营商布局进展 - 中国联通已做好iPhone eSIM接入准备,3月曝光申请页面 [14] - 中国移动逐步开放全国eSIM业务支撑,进行系统优化 [14] - 中国电信因天通卫星通信业务需实体SIM卡鉴权,进度较慢 [14] 未来商业模式 - iPad与联通合作模式可能成为手机eSIM推广标准案例 [16] - 包年套餐包含80GB/年(100元)、300GB/年(300元)、500GB/年(500元)三档 [17][18] - 包月套餐包含15GB/月(30元)、30GB/月(50元)、50GB/月(80元)三档 [20] 全球发展趋势 - 欧盟计划2026年起逐步淘汰智能手机实体卡槽 [21] - GSMA预测2025年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达10亿,2030年增至69亿 [21] - 中国市场将实施设备认证制度,海外版设备无法使用国内eSIM服务 [22]
大V机构法人被换:AI时代的人脸识别风险
虎嗅· 2025-07-24 07:49
人脸识别技术发展 - 人脸识别技术是AI时代的重要成就 通过模糊识别解决人类面部表情和细节变化的包容性问题 [3] - 技术面临两种错误类型 漏判(需增加容错性)和错判(需收紧兼容性) 两者对技术的要求截然相反 [3] - 实际应用中 提升识别率(减少漏判)更容易成为考核重点 而误判率常被忽视 [4][5] AI生成内容带来的安全挑战 - AI技术已能生成动态人脸视频 包括张嘴 摇头等动作 大幅降低伪造门槛 [6] - 公众人物面部素材在互联网广泛存在 为AI伪造提供丰富数据源 [7] - AI识别技术与AI生成技术形成对抗关系 安全攻防进入新阶段 [8] 行业潜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 人脸识别系统可能为追求识别率指标而过度放宽容错标准 增加误判风险 [9] - AI生成视频成为突破人脸识别系统的主要攻击手段 但缺乏直接证据 [10] - 建议AI厂商重视"AI攻破AI"的技术难题 需持续升级防御能力 [14] 平台安全管理建议 - 互联网平台需加强对高粉丝量账号的权限变更审核 增加人工校验环节 [13] - 内容平台应建立二次验证机制 防止黑客通过人脸识别篡改账户控制权 [13]
99%的人都没看懂“内卷”的真正成因
钛媒体APP· 2025-07-23 16:21
核心观点 - 技术进步未如凯恩斯预言般减少工作时间,反而出现"996"和"007"现象,核心矛盾从生产力不足转向生产过剩与分配失衡 [1][2][3] - 内卷的本质是系统性的资源消耗而非竞争,表现为在有限资源中无增量地相互挤压 [4][5] - 财富分配失衡导致资本回报率远超劳动回报率,形成劳动者收入低→消费不足→企业压成本→收入更低的恶性循环 [6][7][8] 内卷现象分析 - 内卷被比喻为"电影院困境":所有人付出额外努力却未获得整体效益提升 [5] - 当前竞争模式从"做大蛋糕"转向"分割存量",导致系统性消耗 [4] 财富分配机制 - 过去几十年社会增值集中于资产(房产、金融),劳动价值相对贬值 [6] - 分配不公直接导致内需不足和企业盈利压力,加剧劳动者收入困境 [7] 企业破局案例 - 京东通过"三毛五理论"将利润分配给员工,保持90万正式工规模并保障福利 [10] - 胖东来以超行业均值的薪资和福利激发员工创造力,形成商业正循环 [10] - 华为通过10万员工持股计划将劳动者转化为事业共同体,增强抗风险能力 [10] 未来发展方向 - 新型组织形式涌现:平台经济、一人公司、个体户等打破传统雇佣模式 [13] - 个体需聚焦在价值链上的独特定位(如直播沟通者、空间设计师、资源链接者等) [13] - 成功路径转向"心流驱动"的专业深耕,而非标准化竞争赛道 [13][14] 行业转型启示 - 企业竞争力重构关键:将员工视为核心资产而非成本,通过分配改革激活组织效能 [10] - 个体需突破传统职业框架,在AI时代探索非标准化价值创造路径 [11][14]
国泰海通|半导体:景气提升,关注晶圆代工产能扩张及先进封装稀缺性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7-22 17:54
行业观点及投资建议 - 工业及汽车需求修复将推动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持续改善,头部Fab厂有望实现业绩增长[1] - 伴随工业及汽车下游补库,BCD Analog下游需求有望增长,二季度及下半年晶圆代工产能利用率将持续提升[1] - 国内先进制程工艺持续迭代,AI芯片有望逐步转向国内晶圆代工,中芯国际作为布局先进制程的核心资产将迎来国产替代空间[1] 景气回暖与产能利用率 - 2025年智能手机、PC/笔电、服务器等终端市场出货有望恢复年增长,叠加车用、工控库存修正后的回补需求,将支撑成熟制程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5%以上[1] - 中芯国际一季度8寸及12寸产能利用率均增长4.1%,达到90%以上水平[1] 产能扩张与本地化趋势 - 中芯国际每年实现约5万片12英寸晶圆产能增加,2025年资本开支保持在75亿美元左右[2] - 以Fab厂为主导的先进封装产能具备稀缺性,先进封装依赖芯片制造的中前道能力,如10μm间距以下的微凸点、金属重布线RDL、硅通孔TSV等[2] - 高性能芯片的设计与封装耦合紧密,推动Fab厂将先进封装服务内生化,构筑生态壁垒[2] - 国内头部Fab厂进入先进封装领域亟待落地,建议关注中芯国际等头部Fab布局进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