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
icon
搜索文档
豪掷189亿!风电龙头,有大动作!
中国经营报· 2025-09-24 19:02
公司投资布局 - 金风科技拟投资189.2亿元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建设风电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2] - 公司此前已投资136.65亿元建设内蒙古兴安盟风电耦合制绿色甲醇项目[2] - 巴彦淖尔项目规划建设3GW风电装机容量 所发电力80%以上用于电解水制绿氢[3] - 项目计划年产60万吨绿色甲醇和40万吨绿氨[3]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乌拉特中旗金风润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化工侧项目备案[3] 项目战略意义 - 项目构建"风光发电—制氢—化工产品"闭环模式 为风电消纳开辟新路径[2] - 项目直接带动3GW风电设备需求[2] - 投资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完善业务布局的重要举措[4] - 公司拟通过项目整合资源与技术优势 提升风电与绿色化工领域综合解决方案能力[4] - 项目解决了新能源消纳与化工生产连续性的匹配难题[4] 技术工艺特点 - 采用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技术生产绿色甲醇和绿氨[3] - 通过储能系统实现风光发电与化工生产的"解耦" 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6] - 采用先进设备提升系统能效与稳定性[6] - 构建"绿电—绿氢—高附加值化工产品"链条 解决绿氢储运难题[6] 行业发展前景 - 中氢联盟预测到205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 其中绿氢占比有望达70%[5] - 国家规划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10万-20万吨/年[5] - 截至2025年5月全国规划在建、投运的绿氢氨醇项目704个[7] - 其中绿色甲醇项目153个 产能合计5570万吨/年[7] - 绿色合成氨项目81个 产能合计1847万吨[7] 公司竞争优势 - 金风科技凭借风电领域技术积累与项目经验 将加剧行业竞争并提升市场集中度[7] - 公司已与航运企业马士基达成绿色甲醇长期供货协议 探索"生产—消费"闭环商业模式[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5.37亿元 同比增长41.26%[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8亿元 同比增长7.26%[8] 政策支持环境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对"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基地"提供政策支持[4] -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应用[5]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于2025年1月1日正式施行 明确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5]
2025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活动CMF设计对接会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9-24 19:01
活动概况 - 2025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活动CMF设计对接会于9月22日在雄安绿色建筑展示中心举办,参会人员包括CMF企业、设计机构及省内产业集群代表近百人[1] - 活动主题为“CMF创新·质造未来”,聚焦河北省生物医药、服装、轨道交通等产业的材料与设计升级需求[1] 核心观点与专家分享 - 前联想集团资深CMF设计师周兰指出,CMF设计是提升产品辨识度、情感价值和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尤其在生物医药和轨道交通领域可显著提升产品体验与市场认可度[3] - 甡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学研项目经理叶钰凌强调CMF设计应从材料源头贯彻可持续理念,公司分享了在生物基材料、可降解材料和循环再生材料领域的研发成果与应用实践[3] - 新材料在线总经理井开元发布《2025新材料需求趋势报告》,分析了智能材料、环保材料、健康功能性材料在生物医药、服装与交通装备领域的应用前景[3] 产业对接与活动成果 - 对接交流环节中,河北生物医药、服装和轨道交通企业代表与CMF专家围绕材料选择、色彩趋势、表面处理工艺、环保合规等议题展开设计对接[3] - 活动为河北相关产业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材料与设计资源,构建了“材料—设计—制造—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协作平台[4] - 活动旨在通过推动CMF设计在河北制造业的广泛应用,助力产品附加值提升和绿色转型,为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4]
央行副行长陆磊:强化金融机构碳核算并披露可持续信息要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8:35
政策与制度建设 - 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制定金融机构碳核算标准并修订可持续信息披露指南以强化相关要求[1] - 金融部门参与碳市场建设有助于活跃交易并提高碳定价效率[1] - 人民银行已开展将气候环境因素纳入宏观分析的研究探索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1] 可持续金融标准体系 - 人民银行联合多部门于今年6月发布《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以统一绿色金融产品界定标准[2] - 人民银行牵头研制重点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并组织地区试点以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高排放领域低碳转型[2] - 中国与欧盟、新加坡联合发布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以促进跨境绿色金融投融资发展[2] 绿色金融产品与市场发展 - 人民银行持续完善绿色金融统计和评价并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发展[3] - 政策工具带动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38万亿元全国绿色贷款余额达42.4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2.2万亿元[3] - 人民银行组织对24家银行及部分行业地区开展气候相关金融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以提升气候风险防范能力[3]
09/24复盘:昨日玻璃精准布局,虽有回落但是趋势已成佩斯点火
搜狐财经· 2025-09-24 17:51
玻璃期货(2601合约)基本面 - 9月24日市场传闻玻璃企业开会讨论“号召行业涨价”及“反内卷”推动盘面情绪大幅走高 盘中涨幅一度超6% [3] - 盘面大幅拉涨带动现货报价上调 部分区域个别企业报价上涨高达100元/吨 [3] - 午盘后大幅增仓拉涨 临近收盘多头减仓价格回调 [3] 玻璃期货(2601合约)技术面与操作 - 技术面显示玻璃短线或将调整 但趋势已成后续看延续上涨 [3] - 操作建议以1180为下方支撑 可尝试性做多 [3] 螺纹钢期货(2601合约)基本面 - 钢铁行业产能管控和环保限产政策持续影响市场供应 国家“双碳”目标对生产形成约束 [4] - 五部门发文推动钢铁行业稳增长提振市场情绪 [4] - 云南省主要钢企负责人召开座谈会 试图通过区域协同打破“内卷式”竞争僵局 后期行业“反内卷”政策将继续实行 [4] 螺纹钢期货(2601合约)技术面与操作 - 技术面显示价格自3145底部企稳反弹 反攻试探3180压力受阻下跌 整体以区间震荡为主 [5] - 操作建议回踩低多为主 下方支撑3145不变 上方压力关注3180 [5] 焦煤期货(2601合约)基本面 - 反内卷政策在焦煤领域成效显著 7月以来国家能源局插手行业“超产”问题 主产地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产量收缩明显 [7] - 9月22日发布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加大炼焦煤等原燃料保供稳价力度 政策目的是通过产量压减结合原燃料稳供促进钢厂利润修复 不会直接刺激焦煤供应大幅释放 [7] 焦煤期货(2601合约)技术面与操作 - 技术面显示焦煤以1190为支撑反弹看涨 冲高后回落 上方压力1225 如能站稳有望看前期高点位置 [7] - 操作建议低多为主 下方支撑1190 [7] 豆粕期货(2601合约)基本面 - 需求端表现不佳 生猪养殖亏损使饲料企业按需采购 “金九银十”旺季备货需求不如预期 [9] - 禽类和水产养殖存栏同比偏低 “减量替代”政策限制了豆粕添加比例 [9] 豆粕期货(2601合约)技术面与操作 - 技术面显示豆粕遭遇瀑布式下跌后空头趋势无疑 快速下跌后触碰前期跳空缺口又迅速收回 [9] - 操作建议反弹做空为主 下方支撑2880 上方短线压力看3190 [9]
稳增长路径划定!布局“六零”示范工厂培育 打造引领未来建材产业样板
央视网· 2025-09-24 17:49
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 - 行业政策正式告别单一产能调控模式 迈向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阶段[9] - 方案搭建起多部门协同治理框架 系统性破解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供需失衡难题[10] 发展目标 - 明确2026年我国绿色建材营收将超3000亿元[1] 产能管控 - 严禁新增水泥 玻璃产能 从源头遏制传统产能过剩带来的恶性竞争[2] 科技创新 - 重点扶持先进陶瓷 超硬材料等产业壮大[2] - 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高技术 高附加值转型[2] 生产改造 - 加快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升级[2] - 培育一批绿色智能工厂 提升生产效率并强化环保能力[2] - 布局六零示范工厂培育 以零外购电 零化石能源 零一次资源 零碳排放 零废弃物排放 零一线员工为标杆[6] 市场拓展 - 对内开展绿色建材下乡 激活国内消费与公共需求[4] - 对外深化国际合作 助力中国建材产品 技术及标准走向国际市场[4] 供给端引导 - 政策主动引导要素资源从传统建材的同质化竞争领域退出[12] - 向绿色建材 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新赛道集中 为产业转型腾笼换鸟[12] 需求端激活 - 借助绿色建材下乡 对接好房子建设等举措激活内需市场[12] - 让建材产业深度融入绿色建筑发展与国家双碳目标[12] 国际化发展 - 方案鼓励我国建材企业将优势产能 绿色低碳技术及标准走出去[14] - 依托先发优势参与并引领全球建材产业变革 为行业重塑价值链 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持久动力[14]
紫金矿业:加强绿色矿山建设| 2025华夏ESG实践环境友好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4 17:41
公司业务概况 - 紫金矿业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从事铜、金、锌、锂、银、钼等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工程设计、技术应用研究的大型跨国矿业集团 在全球18个国家拥有重要矿业投资项目 在地质勘查、湿法冶金、低品位难选冶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及大规模工程化开发等方面均有实践经验 [1] 气候变化应对与碳排放管理 - 公司2023年初发布符合全球TCFD框架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提出2029年前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承诺 [2] - 2024年碳排总量699万吨 同比下降17.96% 万元工业增加值碳排强度下降至1.64吨/万元 较2020年基准值下降34.9% 提前一年达成到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20%的阶段目标 [3] - 披露温室气体范围1+2排放量 并逐步完善范围3排放披露 五个类别范围三排放量为441.84万吨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采选生产铜精矿、火法炼铜和湿法炼铜等生产环节进行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 [3] 清洁能源转型与能源结构优化 - 公司清洁能源总装机量达767.36MW 权益清洁电力发电量为564.54GWh 同比上升48.21% [3] - 持续推进矿山用车油改电、油改气能源结构转型 拥有865台各类型电力车辆 可再生能源占比达27.09% [3] 环境管理体系与环保投入 - 公司遵循ISO14001等国际标准 完善基于风险管理的环境管理体系 将气候相关治理体系全面整合进环境管理系统 [2] - 2024年43家在产权属企业完成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投入环保资金达14.34亿元 权属企业对主要废气、废水排放口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 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控设备联网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2] - 全年投入8.91亿元人民币用于环保设施、水保设施、设备改造升级 [4]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水资源管理 - 2024年制定《关于推动全集团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初步方案(2024-2030年)》 计划分三步实施并推广固废综合利用项目 [4] - 生产废水、废气经有效处理后达标外排 水资源回用率达93.46% [4] 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成果 - 全年投入生态恢复资金1.7亿元 种植花木165.5万株 恢复土地面积802.6万平方米 尽可能实现应恢复尽恢复 [4] - 子公司威斯特铜业德尔尼铜矿生态修复入选全国首批15个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以紫金山铜金矿为核心的龙岩地质公园获批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4] - 新增2座国家级绿色工厂 6座省级绿色矿山 已形成绿色工厂12座(9座国家级 3座省级)和绿色矿山20座(12座国家级 8座省级)的绿色发展格局 [4]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发布符合国际准则的《紫金矿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指南》 旗下31家矿山企业已完成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工作 [4] 行业地位与专家评价 - 公司在绿色环境友好方面成效突出 致力于构建矿业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全球竞争力 通过生态修复和资源综合利用减少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助力矿业行业可持续发展 [5]
低碳白皮书发布与反内卷政策共振,石化行业竞争格局有望改善,石化ETF(159731)触底回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17:26
指数表现 - 中证石化产业指数9月24日低开后震荡上行 现涨约0.55% [1] - 成分股彤程新材涨停 蓝晓科技、三美股份、昊华科技等涨幅居前 [1] - 石化ETF(159731)跟随指数上行 [1] 行业政策动向 - 第三届中国石油石化碳中和技术交流会发布《石油石化低碳发展白皮书》 [1] -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行业低碳转型路径日益清晰 [1] - 低能耗低成本碳中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系统性突破 显著提升减排措施经济可行性 [1] 行业格局展望 - 政策层对反内卷关注度持续抬升 行业层面陆续发布倡议书 [1] - 供需失衡及低价竞争行业有望夯实盈利底部 [1] - 中长期在行业自律和地方政府行为改善带动下 竞争格局有望优化 [1] 指数结构特征 - 中证石化产业指数前三大行业为炼化及贸易(27.12%)、化学制品(23.87%)和农化制品(19.75%) [1] - 指数有望受益于反内卷、调结构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 [1]
信发集团纪华:减碳增绿已成为企业培育新质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经营报· 2025-09-24 15:08
公司绿色低碳转型战略 - 公司构建循环经济链网与数字碳管理双轮驱动模式 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1] - 公司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达3024亿元 为1972年创建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2] - 公司累计完成碳配额交易总量3573万吨 交易额23.22亿元 实现经济效益13.26亿元 交易量约占全国5% [2] 碳资产管理体系 - 公司2016年系统布局碳资产管理 确立统一领导管理、核算核查、交易履约、决策分析机制 [2] - 搭建双碳支付平台覆盖涉碳数据采集、核算、存证、交易全流程 通过生产集控MAS系统直传数据中心实现无人工干预 [2] - 联合国家碳计量中心等机构参与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规范履约链计量技术规范 [2] 循环经济实践 - 构建能源、有色、高端化工、环保建材、现代农业五大板块循环链网 实现尾气、废水、废渣及余热资源化利用 [3] - 石灰石六次重生循环每年节约标煤100多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260多万吨 减少固废存量1400万吨 增创效益100多亿元 [3] 减排路径与成效 - 关停23台30万千瓦以下机组 新建9台66万千瓦高效超临界机组 发电标煤耗率低至248克 [4] - 布局600多万千瓦光伏风电项目 已并网100多万千瓦 年减煤70多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140多万吨 [4] - 建成12条铁路专用线实现智能装卸与全封闭运输 年减少重型柴油货车80余万辆 减排二氧化碳43万吨 [4] - 首创水冷改间冷机组模式 建成全球最大间冷塔 节水效率达97% 实现废水零排放 [4] - 推进锅炉烟气碳捕集量产应用于现代农业园区作气肥 依托工业余热与光伏打造零碳农业园区 [4] - 归纳出电力减排、能源转型、碳捕集等十种自主减排路径 [4] 行业地位与认可 - 获评中国工业碳达峰领导者企业及全国碳市场优秀交易实践企业称号 [2] - 公司碳交易实践成为矿业可持续发展论坛示范案例 [1]
众所瞩目的这一新赛道,未来将如何破局前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4 14:4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燃料电池汽车年产量尚不足1万辆,与电动汽车年产量1000多万辆相比存在巨大差距 [3] - 行业发展面临技术、成本、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挑战 [2] - 应用场景较为单一,目前主要集中在商用车尤其是重型商用车领域,限制了应用范围的扩展 [6] 政策支持与评价体系 - 国家层面已将氢能纳入重要能源战略方向,各地仍将其作为政策支持重点 [3][5] - 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补贴政策将于今年年底到期,补贴退出后产业持续发展值得探讨 [5] - 测试评价体系存在明显短板与不足,需建立和完善从材料、部件到系统的全链条测试评价体系 [5] 技术进展与成本矛盾 - 相关零部件国产替代取得长足进步,关键零部件实现自主化,多项关键技术获得突破,成本不断下降 [3] - 燃料电池汽车电池功率水平逐步从小功率向大功率拓展,以适应更多样应用需求 [4] - 如使用绿氢会导致成本增加30%,低碳产品面临成本压力,全生命周期绿色化与成本控制之间存在矛盾 [4][7] 应用场景与发展路径 - 燃料电池在商用车、远途物流、地域辽阔地区以及高海拔、低温等特殊环境下具备独特优势和适用场景 [3] - 燃料电池可能并不适合乘用车,但在特定场景和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3][7] - 产业发展路径多元,仍在不同场景、技术支持和政策配套中拥有探索空间与机遇 [8]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长效政策支持机制,打造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多元化应用模式探索 [7] - 希望将燃料电池汽车纳入国家“双碳”体系和绿色产能布局中,使低碳环保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 [7][8] - 在“十五五”期间,期望真正体现“绿色发展”的溢价能力,对消费者端产生实际影响 [8]
特钢领域将建“双碳”创新平台
科技日报· 2025-09-24 09:21
合作签约 - 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与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省江阴市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1][2] - 签约旨在围绕国家及企业重大技术需求共建特钢领域"双碳"创新平台 [1][2] - 合作目标为助力特钢产业绿色转型与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1][2] 合作内容 - 双方将打造国家低碳高端智库并开展政策试点 [1] - 计划构建特钢差异化低碳评价体系并承建国家特钢低碳重大平台 [1] - 整合优势资源系统性突破碳计量、减排和认证关键技术瓶颈 [2] 战略意义 - 合作预期提升公司在全球特钢领域的领先地位 [2] - 通过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重大项目提升特钢行业国际话语权 [2] - 推动特钢产业链绿色高质量发展并带动江阴整体产业绿色转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