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

搜索文档
达达被京东私有化,从美股退市!即时零售将成京东流量新抓手
南方都市报· 2025-06-17 23:09
私有化交易完成 - 达达集团宣布私有化交易完成 与JD Sunflower Merger Sub Limited合并 成为JD Sunflower Investment Limited全资子公司 母公司由京东集团全资持有 [1] - 达达将不再是一家上市公司 已请求纳斯达克自2025年6月17日起暂停其美国存托凭证交易 [1] 公司发展历程 - 达达集团成立于2014年 2016年与京东到家合并 2019年更名为达达集团 2020年6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成为中国赴美上市"即时零售第一股" [3] - 上市后受销售和营销费用增长 用户激励及人员成本上升拖累 公司持续亏损 近两年高管职位频繁变更 [3] 京东与达达的战略整合 - 京东为强化即时零售及配送能力 2021-2022年增持达达股份 2024年5月达达全面融入京东生态 整合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 推出新品牌"京东秒送" [4] - 2024年9月京东收购沃尔玛持有的达达股份 对达达持股比例增至63.2% [4] - 2025年2月京东以每股ADS 2.0美元对达达发起私有化要约 估值达5.2亿美元 [5] 业务表现与竞争格局 - 达达活跃骑手在2023年底超120万 但面临美团、饿了么、顺丰同城、闪送等平台竞争 [4] - 2024年达达总收入96.64亿元 同比下降8% 净亏损20.39亿元 亏损同比扩大4.14% 2017-2023年累计亏损超130亿元 [4] - 京东外卖业务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 入驻餐厅超150万家 全职骑手突破12万人 [5] 京东外卖业务战略价值 - 外卖是京东秒送下的重要业务门类 运力主要来自达达秒送 [5] - 京东CEO表示外卖业务可丰富消费场景 提升用户体验 加强用户活跃度 与现有业务产生协同价值 [5] - 外卖业务对京东平台流量和新用户拉动作用显现 提升整体流量转化率 [5]
从“低价引流”到“即时零售” 白酒“6·18”渠道融合再提速
北京商报· 2025-06-17 21:32
即时零售冲击传统电商生态 - 京东、天猫、淘宝构建的传统白酒电商生态正被即时零售冲击,今年"6·18"从低价引流向快速配送过渡 [1] - 美团闪购酒品类大促开启12小时内白酒整体成交额破3亿元,同比去年实现超200倍增长 [4] - 1499飞天茅台半日内已有超23万人预约,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名酒成交额均破千万元 [4] 线上销售数据亮眼 - 京东陈年酒销售额同比增长200%,用户同比增长350% [3] - 五粮液销售额同比增长170%,用户同比增长100% [3] - 茅台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2倍,茅台高端系列产品同比增长3倍 [3] - 京东6·18开门红1小时白酒成交额同比增长120% [3] - 天猫"6·18"第一阶段淘系酒类核心品牌同比增长72% [4] - 剑南春销售额同比增长284%,泸州老窖同比增长433%,郎酒同比增长90% [4] 价格战激烈 - 茅台1935在天猫官方旗舰店售价892元/瓶,"6·18"补贴后价格为758元/瓶 [5] - 京东App上茅台1935补贴后到手价格为729元/瓶 [5] - 对比i茅台App上1188元/瓶的申购价格,电商平台价格均处于低位 [5] - 52度水晶剑在淘宝闪购频道补贴后到手价最低达357元/瓶,接近全网最低价 [9] 线下渠道受冲击 - 水晶剑终端成交价在430-440元/瓶,但电商平台价格无限接近出厂价409元/瓶 [9] - 电商造成的价格倒挂使渠道商承受资金链紧张压力 [9] - 预计未来3-5年内国内会有一半烟酒店退出行业 [9] - 酒企加强与电商平台沟通,在大促期间减少对经销商价格体系的冲击 [9] 渠道融合趋势 - 白酒销售渠道呈现"传统线下分销、电商直播引流、即时零售快速配送"多元化特征 [13] - 部分大商选择成为电商平台第三方发货商或在电商平台建立自有店铺 [10] - 山东淘酒缘酒类直供半日整体成交额突破1000万元,同比去年增长超200倍 [10] - 浙江久加久即时零售首日销售额突破1100万元 [10] 消费场景变化 - 年轻人饮酒场景从正式场合转向"居家独酌(50%)、露营野餐(年增56%)、闺蜜聚会"等碎片化场景 [13] - 小瓶装、单支购的轻量化产品更受欢迎 [13] - 低度酒、果酒、茶酒等更适合轻松饮用的品类增长迅速 [13] - 营销上强调"悦己"而非"社交"的情感连接更能打动年轻消费者 [13]
即时零售,酒商们的“新战场”?
南方都市报· 2025-06-17 19:26
即时零售酒类市场概况 - 2023年酒类即时零售渗透率约1%,市场规模近200亿元,预计2027年渗透率达6%,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1] - 即时零售2024年规模约7800亿元(同比+20%),2026年有望达1.2万亿元,酒水是增量新星[2] - 美团闪购618首日酒类成交额同比涨8倍,白酒12小时破3亿元,首日成交额同比增70倍[7] 品类表现与趋势 - 低度酒增速显著:果酒占比38%(年增速72%)、茶酒25%(+65%)、气泡酒17%(+210%)[4] - 啤酒适配即时零售特征(高即时性+低便捷性+夜间/夏季高频),中高端及多品类渗透趋势显现[5] - 白酒在即时零售爆发增长,但高端酒仍以传统渠道为主,中低端与年轻市场形成互补[11] 竞争格局与渠道影响 - 垂类平台(歪马送酒/酒小二/1919快喝)与综合电商(美团/京东)激烈竞争,头部公司计划将闪购升级为独立品牌[1][2] - 即时零售当前渗透率仅1.6%,对传统渠道冲击有限,但可赋能消化库存并覆盖碎片化场景(深夜小酌/临时聚会)[8][9][11] - 平台流量倾斜自营即时零售业务(如歪马送酒),经销商加码布局闪电仓[9] 技术驱动与行业挑战 - 前置仓模式+分钟级配送缩短产销链路,"品牌直供+即时配送"模式成熟[7] - 面临流量推广、扣点与履约成本压力,中高端产品存在价格/物流/保真等难题[11] - 未来竞争核心在于本地化供给与履约效率提升,形成"巨头+垂直平台+区域连锁"格局[11]
618即时零售火了
新京报· 2025-06-17 18:37
品牌们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纷纷入局,希望在这片新蓝海中找到增长突破口。从远场走到近场,从日 用百货拓展到数码、家电、母婴、美妆、服饰等全品类,增量究竟有多少?品牌该如何在这场即时零售 的混战中,抢占新的增长高地? 即时零售正以破竹之势,改写着618的商业格局。今年618,消费市场的竞争焦点从传统的远场电商,逐 渐向近场即时零售转移。 不同于以往,今年的即时零售不再局限于日用百货的即时配送,而是将触角延伸至数码、家电、母婴、 美妆、服饰等全品类领域,一场关于消费体验与效率的革新正在上演。 行业数据正在印证这场变革的爆发力:淘宝闪购订单中,非茶饮品类占比飙升至75%,非餐品类增速远 超预期。即时零售已突破"应急消费"的固有标签,演变为全品类消费的主流场景。这种从"囤货式消 费"到"即时满足"的转变,不仅验证了即时零售模式的强大适配性,更"撕开"了万亿级市场的增长缺 口。 迪卡侬的成绩同样突出,天猫618期间迪卡侬门店自提日均订单环比增长2.2倍,在淘宝闪购的整体日均 订单环比增长2倍。多种履约方式并行,提升了品牌在近场市场的渗透力。 即时零售风口爆发! 这些品牌吃到了"第一口蛋糕" 答案不仅关乎618的平台竞争, ...
国补退潮,外卖开战:618棋局的新变数
钛媒体APP· 2025-06-17 16:20
电商行业现状 - 电商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618和双11等大促节点对平台业绩提升作用有限,更多承担压力测试功能 [1] - 主流电商平台已连续多年不再公布GMV数据,但大促表现仍直接影响当季财报 [1] - 2024年618促销规则进一步简化,平台聚焦提升购物体验以刺激消费 [1] 资本市场反应 - 头部电商平台最新财报发布后股价集体下跌:阿里跌8%,京东跌4%,拼多多创18%单日跌幅纪录 [2] - 市场消极反应为618大促蒙上阴影,反映投资者对行业增长预期下调 [2] 竞争格局变化 - 京东和阿里分别以2500万单和4000万单日订单量切入外卖市场,美团则首次以"餐饮外卖+购物"全品类促销加入618战场 [4] - 美团闪购3C家电订单量已达京东全站40%,其中电脑办公类订单量超过京东全站 [10]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6500亿增长至2030年2万亿,成为新增长赛道 [9] 国补政策影响 - 6月上旬多地出现国补暂停或限量发放情况,主要因资金拨付断档,政策将持续至12月31日 [5] - 京东因自营优势最快落实国补,带动近两季度营收分别增长13.4%和16% [7] - 拼多多因平台结构问题在国补落地效率上存在天然劣势,管理层承认错失机会 [11][13] 平台战略调整 京东 - 通过外卖业务实现日活增长2000万,用户时长和打开频次提升 [9] - 即时零售业务既是对美团的反击,也是守护3C家电核心品类的手段 [10] 阿里 - 淘天集团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2%,通过提高服务费和全站推广优化变现 [14] - 蒋凡明确以稳定市场份额为中期目标,当前处于战略稳态期 [15] 拼多多 - 国补缺位短期减轻利润压力,但后续补贴恢复后将面临价格竞争力挑战 [11] - 平台缺乏政府对接能力,难以快速改善国补落地效率 [13] 行业趋势 - 电商竞争焦点从价格转向效率、结构和长期能力建设 [17] - 即时零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运力网络和用户心智成为新壁垒 [9][10] - 平台需平衡短期促销与中长期战略,资本开支合理性受市场严格检验 [16]
电商大战击穿传统白酒价格体系
广州日报· 2025-06-17 08:37
电商平台白酒大战现象 - 美团饿了么将百亿补贴延伸至线下 叠加30分钟送达的即时零售模式 彻底击穿传统白酒价格体系 [1] - 拼多多53度500ml国台国标标价265元/瓶 京东超市秒送标价263元/瓶 与线下批发价差不到5元/瓶 [2] - 同款酒线下零售店售价320-350元/瓶 618后门店生意明显冷淡 [2] - 美团618酒类闪购整体成交额年同比增长超18倍 白酒成交额年同比增长超70倍 [2] - 天猫5月13-26日淘宝系酒类核心品牌销售额同比激增72% 泸州老窖增433% 剑南春增284% 古井贡酒增143% [2] 行业面临的挑战 - 白酒企业面临价格体系动荡和渠道变革双重挑战 [1] - 线上低价倾销直接击穿线下经销商价格防线 即时零售进一步压缩价格空间 [3] - 短期低价虽能快速引流 但长期会压缩利润空间 破坏价格体系 挫伤经销商积极性 [3] - 电商低价形成消费者价格锚定后 恢复原价销售困难 对品牌长远发展不利 [3] - 线上存在以次充好 真假掺售现象 影响企业品牌形象与产品销售 [3] 行业应对策略 - 建立线上线下价格协同机制 避免渠道冲突 [4] - 开发专属电商产品线 保护核心产品价格体系 [4] - 深化即时零售布局 满足碎片化消费需求 [4] - 与电商平台达成战略合作 引导电商销售规范经营 [4] - 培养企业自有主播/直播间 提升电商销售主动权 [4] - 开发专销产品或与线上经销商建立联营体 促进产品动销 [4] 行业发展趋势 - 酒类消费仍以线下为主 线上电商作为重要补充 [3] - 行业需要重塑渠道 调整产品策略 优化价格体系 开拓更多消费场景 [1] - 即时零售作为新势力加入电商大战 带动整体流量增长 [2]
今年“618”头部主播“隐身” 活动启动以来三大电商市值蒸发逾700亿美元
深圳商报· 2025-06-17 06:46
行业趋势 - 2025年"618"大促从5月13日持续至6月16日 成为"史上最长618" [1] - "去头部主播化"趋势明显 头部主播小杨哥基本消失 李佳琦、董宇辉、辛巴直播场次减少 [1] - 头部主播GMV占比从2020年45%骤降至18% 品牌自播、AI数字人、社交电商等新兴渠道GMV同比增长230% [1] - 即时零售崛起 美团闪购、京东外卖等平台表现突出 美团闪购"30分钟达"模式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 [1] 公司表现 - 拼多多、阿里巴巴、京东股价较5月13日累计下跌13.58%、13.54%、9.13% 市值合计蒸发约781亿美元 [1] - 直播机构加快招入更多新人主播 行业向"内容+社交+电商"闭环转型 [1][2] 消费者行为 - 年轻消费者对即时零售需求增长 但对价格敏感度下降 平台需提升服务、物流、用户体验 [2] 行业挑战与转型 - 头部主播集体"隐身"与平台股价承压 反映流量去中心化与行业竞争加剧 [2] - 未来行业将向AI技术驱动的"内容+社交+电商"新型生态演进 头部平台需加速转型 [2]
“618”升级:从价格内卷到多维竞争
中国青年报· 2025-06-17 05:47
电商平台策略转变 - 各平台开始弱化低价竞争,转向服务、体验和技术等多维度价值比拼 [3] - 拼多多放宽部分品牌商家价格限制,不再强制要求"全网最低价" [4] - 淘宝天猫放弃跨店满减规则,推行"官方立减15%"的优惠模式 [4] - 抖音推出"一件直降15%"的立减模式,简化优惠规则 [4]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逐渐脱敏于复杂规则和低价竞争,更追求高性价比 [4] - 90后消费者对购物节热情减退,疲于应付跨店满减、优惠券叠加等规则 [4] - 消费者购物习惯趋向理性,不再一味追求最低价 [4] 平台扶持与技术升级 - 抖音电商投入亿级现金补贴和千亿级流量资源扶持商家 [5] - 小红书推出"友好集市",聚焦商品、服务和价格友好的商家 [5] - 阿里妈妈推出AI人群洞察工具,助力商家精准触达目标客户 [6] - 京东凭借无人配送技术提升物流效率,商品送达速度大幅提升 [6] 即时零售崛起 - 美团携外卖、闪送等业务入局"618",主打"30分钟好货到手"的极速体验 [8] - 即时零售品类向高端酒水、3C数码、机票酒店等高价值领域渗透 [9] -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数超过4000万,全品类拓展加速 [9] 平台互联互通 - 京东与抖音推出"京魔方",小红书与淘宝天猫签订"红猫计划" [11] - 淘宝天猫已与微信、微博、支付宝等超200家平台建立合作 [11] - 小红书与京东合作推出"红京计划",实现种草到消费的全链路打通 [11] 政策监管影响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618"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规范促销行为 [7] - 平台被要求优化促销规则,严禁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7] - 政府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推动即时零售规范发展 [10]
问答•从外卖大战看闪购业务的后续发展
2025-06-16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即时零售行业 - **公司**:美团、饿了么、京东、阿里巴巴、淘宝、天猫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即时零售市场变化 - 2025 年进入第二阶段,竞争趋于理性但仍激烈,京东 2 月上线外卖业务免佣金,后推百亿补贴,美团重心放闪购,4 月饿了么升级小时达为淘宝闪购并嵌入淘宝主站发券,6 月京东下调补贴成本分担比例[1][3] 各平台业务表现 - **美团**:日均单量 8000 - 9000 万单,闪购日均订单突破 1000 万单,增速超 25%,外卖增速放缓,闪购是外卖延伸和未来增长抓手,二季度预计订单增速 25% - 30%,利润率或因 618 下滑[4][6][13] - **饿了么**:日均单量约 4000 万单,与淘宝天猫整合推进闪购业务,3、4 月变化大,订单增速迅猛,超市便利和仓店表现突出,但盈利受补贴影响大[4][8][17] - **京东**:日均单量 2000 万单,2 月进军外卖是防守,阻止美团发展并提升履约能力,每单亏损 8 - 10 元,向上突破难[4][7] 各平台业务策略 - **美团**:投入资源发展闪购,布局闪电仓网络和数字赋能,切入部分电商业务,补充供应链投入[6][22] - **阿里巴巴**:饿了么与支付宝整合,推进闪购业务,加大投放,目标年底外卖连同闪购达 8000 万单[8][9][13] 品类情况 - 美团闪购订单中商超、便利店和闪电仓占 80%,鲜花近 10%,生鲜 4% - 5%,3C 数码约 3%,美团鲜花抽成 10% - 12%,3C 数码名义抽成 4%,实际苹果、小米手机等约 1.5%[12][14] 市场空间与增速 - 商务部预测 2030 年市场规模突破 2 万亿,乐观达 10 万亿,未来两到三年订单复合增速预计从 25% - 30%放缓至 15 - 20%[21][29] 行业利润率 - 2025 年行业利润率预计下调 2 - 3 个点,市场规模效应和用户心智健全后补贴率下滑,利润率有望提升,AI 赋能将变重要[3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团闪购客单价从 2024 年的 45 元降至 2025 年一季度的 39 - 42 元,一二三线城市是主要市场,占 GMV 份额 70%,下沉城市占 30%,订单增速下沉城市高于一二三线城市,但下沉市场竞争激烈[10] - 饿了么 4 月前主站流量贡献占比 80%,4 月后降至 50%,一半流量来自淘宝和支付宝[9] - 即时零售目标客户包括年轻的一二三线城市用户、宝妈或宠物家庭、出差或旅游人群[28] - 美团闪购广告变现率约 2% - 3%,配送费向商家收 2 - 5 元,骑手邮资 4 - 6 元,二季度补贴投入大,一季度略盈利,二季度可能亏损[15] - 饿了么超市便利日均单量 100 万单,客单价 40 和 60 元,仓店 75 万单,客单价 30 元,垂类百货 10 - 15 万单,鲜花 5 万单左右[18] - 一二线城市商超便利店线上渗透率达 65% - 70%,下沉市场渗透率提升快[25] - 美团有 1 万家闪电仓,饿了么 6000 - 7000 家,新店增速 10% - 15%,关店率高,单仓增量从 30%放缓至 15%[26] - 鲜花转化率高,3C 数码及垂直百货等品类渗透率低,远期空间大[27]
5月经济数据出炉 这些亮点值得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6-16 22:05
产业动能与创新升级 - 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增速显著高于工业整体水平 [4] - 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1.7%,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27.8%,新能源产业保持高速扩张 [4] - 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产业成为新动能核心驱动力,推动产业转型与经济平稳运行 [4] 消费市场与新兴业态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增速较上月提升1.3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及网售促销效果显著 [5] - 假日文旅消费表现突出,"五一""端午"假期旅游出行激增,带动休闲、出行、餐饮等服务消费增长 [5] - 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成熟化,银发经济、首发经济、低空经济等新兴消费增长点加速涌现 [5] 外贸结构与经济韧性 - 5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7%,其中出口增长6.3%,外贸多元化策略显效 [8] - 对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持续增长,机电产品等高技术含量出口扩大,抵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放缓影响 [8] - 超大规模经济、完整产业体系及综合竞争力支撑外贸韧性,体现经济内生动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