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
搜索文档
川维化工获评重庆市“绿色工厂”
中国化工报· 2025-09-19 22:11
核心观点 - 公司获评重庆市2025年度绿色工厂称号 凭借在节能减排 绿色低碳 环保治理领域的突出表现 [1] 节能降耗 - 淘汰能耗偏高和低效产能 停运年运行时间短且能耗较高装置 [1] - 对关键生产装置开展节能改造 优化工艺参数 推广高效节能设备 显著降低单位产品能耗 [1] - 建立精细能源管理体系 实时监测和动态调控能源消耗 [1] - 通过能源梯级利用和余热余压回收技术提升能源利用水平 [1] 绿色低碳 - 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明确重点任务分工 [1] - 成立节能降碳专家团队强化碳排放管理 实现碳排放总量与强度持续下降 [1] - 按时足额完成年度履约 积极参与全国及重庆碳市场碳排放权交易 [1] - 推进万站沐光行动 建设并投运西区停车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1] 环保治理 - 组建专业环保管理队伍 坚持源头防控与末端治理并重 [2] - 持续开展无废工厂和无异味工厂建设 [2] - 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多轮迭代升级改造 完成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 [2] - 构建11万立方米水体风险防控体系 实现废硫酸再生循环利用 [2] - 从源头削减高浓度甲醇废水 开展生产区和罐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2] - 建成中国石化西南危废处置中心 打造绿色供应链 [2]
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9 17:03
文字:孙广勇 在中心园区内,"屋顶光伏+太阳花+风机"的新能源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达123.6千瓦,同时配套 新型储能系统,实现"风光储充"一体化发展;园区作业叉车、公务车全部电动化,配备360千瓦充电 桩,大幅降低交通碳排放;采用全电厨房、"太阳能+空气能"热水系统、太阳能路灯等绿色设施,最大 限度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园区的建设不仅实现了环境效益,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园区年发电量约17万千瓦时, 可满足办公用电需求并支撑部分生产用电,节约用电成本;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1吨,相当于 植树造林5000多棵。 目前,昆明、玉溪、大理等地都建成了南方电网近零碳示范区,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积极探索独 具特色的近零碳实施路径,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统筹:李志强 叶 琦 电力系统装上"智慧脑",高效实现绿电保供;"碳管家"实时监测用电数据,让碳排放有迹可循;节 能降耗融入百姓日常,掀起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检定室内仅有几盏指示灯闪烁,机械臂精准抓取电能表检测,传送带快速输送器具到下一环节,整 个过程悄无声息却井然有序。9月18日, ...
对话李萍丰院士:过去扛炸药现在“玩”算法,攻坚智能爆破产业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5:16
行业技术发展 - 爆破行业正从传统方式向智能化、安全化、高效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 核心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复杂环境资源开发以及绿色低碳技术[3] - 人工智能推动矿山机械装备智能化升级 例如智能混装车和填塞车实现一键式装药与参数实时调控 无线起爆装备具备安全抗干扰和延时自动寻优功能[5] - 智能爆破技术显著提高矿山本质安全水平 通过"悟空爆破"大模型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过程可视化监控 从"开盲盒式爆破"转变为"透明爆破"[5] - 绿色低碳技术降低矿山整体能耗 全球首座露天矿山全工序智能场景通过数据融合解决安全靠严管、生产靠经验、协同靠人工的世界级难题[5] 公司技术成果 - 公司主导研发的"露天矿山精准台阶爆破技术"被列入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2版)》且是唯一爆破技术[1] - 团队累计完成采矿和剥离岩石工程量超过300亿吨 赋能矿山上下游生产链并取得大批原创性成果[1] - 建成全球首个矿山开采生产链智能示范工程 涵盖智能爆破、无人矿车和绿色低碳技术[2] - 自主研发国际首台现场混装炸药智能装药装备 包括10吨乳化炸药智能装药车和铵油装药车已投入调试[12] 研发与创新机制 - 公司建立宽容失败机制和专项基金 对前沿性、基础性和颠覆性创新给予高失败容忍度 并实施以诚信为基础的柔性考核体系[12] - 推行"科研人员+工程师+矿山企业"联合攻关模式 加强多学科融合团队建设 推动科技创新场景化落地[8] - 关注职务发明成果收益分配改革 科研人员可享有不低于70%的成果转化收益 激发一线创新动力[13] - 通过跨区域产学研中试平台搭建"工地需求—实验室研发—工程验证"桥梁 加速技术验证和转化[13] 行业挑战与对策 - 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导致多品牌设备接口难以统一 智能爆破事故责任界定缺乏法律框架[7] - 智能化建设初期投入高且短期降本效果不明显 中小企业存在顾虑[7] - 复合型人才稀缺 既懂AI/大数据又懂岩石力学和爆破工程的人才供不应求[7] - 对策包括主导建立行业工艺、设备和数据接口标准 推动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驱动型"转变[7] - 分阶段实施智能化 从单点场景如爆破智能装药切入 再扩展至全流程 并建设示范基地树立标杆[8] 政策与区域优势 - 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高度契合国家"智能矿山"与"双碳"战略[3] - 公司获批"非煤露天矿山安全智能开采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 承担"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研发项目[3] -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供政策红利 推动"政策红利—技术突破—工程落地—人才成长"良性循环[13][14]
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论坛厦门启幕
中国化工报· 2025-09-19 10:27
图为论坛集中签约仪式。(陈静 摄) 作为深化金砖国家合作的重要举措,本次论坛揭牌成立"金砖国家工业能力中国中心"。该中心将依托厦 门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势,充分发挥金砖科创孵化园、金砖创新基地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等载体的资源集聚 效应,有效促进金砖国家间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论坛还正式宣布《新型工业化国际合作倡议》扩 员至19个国家主管部门并发布行动计划。该中心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支持新能源汽 车、光伏、风电、氢能,以及节能环保等领域投资合作。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成果发布与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的Innopraktika创新中心项目、瑞氟龙(Raflon)滤 膜新材料产业化项目、龙净环保局-俄铝公司炭素脱硫除尘项目等14个产业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新型工业化、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成热点 中化新网讯 9月16日,以"释放大金砖合作潜力,实现包容可持续工业化"为主题的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 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在厦门开幕,34个国家及国际组织代表参会,旨在深化金砖国家及伙伴国在新型工业 化、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等领域的合作,推动构建更具创新性和包容性的伙伴关系。 ...
李迅雷:决定股市上涨的动力是什么?
中国基金报· 2025-09-19 09:24
中国基金报 刘明 整理 9月17日,由中国基金报主办的"2025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论坛暨证券行业论坛"在上海举办,中泰国际首 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演讲题目为《决定股市上涨的动力是什么?》。 李迅雷表示,本轮股市的上涨主要来源于资金拉动估值提升,源于利率下行。前期主要是以中央汇金、 险资为代表的增量资金入市,后期则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虽然底部起来涨了1000多点,但目前大盘指数 估值还是比较合理,没有看到泡沫。 【导读】股市火热之际,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最新发声 他指出,现在市场资金充裕,虽然A股融资余额超过了2015年的最高水平,但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 明显大幅低于2015年,也没有出现当时的大量场外配资情况。代表A股走向的主要是上证综指、沪深 300指数等,它们的市盈率、股息率等指标仍在合理估值区间。 李迅雷认为,成长性是决定市场长牛的基础。市场反弹空间取决于存款利率下行带动估值提升的幅度, 但是如果要长期走牛的话,还是得要有业绩的持续成长,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幅平均只 有2.5%,市场后劲如何,还是要看今后几年的盈利预期。下半年经济增速或面临下行压力,故在宏观 政策上 ...
研判2025!全球及中国绿色船舶行业发展背景、订单规模、市场结构及未来发展展望:替代燃料船舶正成为全球造船市场的主角,中国船企具备较大竞争优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9 09:17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概述 - 绿色船舶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提升资源循环利用[1] - 绿色船舶分为3个等级由能效环保清洁能源应用舒适性和有害物质控制等要素评分确定[2] - 绿色生态船舶目标包括防止对气候变化水生态和人员健康的不利影响以及防止对水域陆地大气的污染[3]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背景 - 航运业承担全球90%以上国际贸易量但也是碳排放主要来源2024年全球集装箱海运碳排放量同比增长14%至2.406亿吨[4] - 国际海事组织提出2030年零/近零排放技术使用占比至少5%力争10%温室气体排放比2008年降低20%力争30%[4] - 欧盟自2024年1月起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要求公司购买缴纳碳配额[5] - 国内政策支持绿色发展如《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提出2030年形成完整绿色船舶谱系供应能力[5] - 《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发展新能源船舶加快电池LNG甲醇氢燃料技术应用[6]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新船订单2412艘1.24亿总吨中替代燃料船舶820艘6220万总吨2025年上半年新船订单647艘3700万总吨中替代燃料船舶235艘2060万总吨[6] - 2024年全球新造船投资2038亿美元中替代燃料船舶订单价值1079亿美元同比涨67%2025年上半年投资675亿美元中替代燃料船舶价值387亿美元同比跌33%占比57.3%[7] - 2024年替代燃料订单包括LNG动力船390艘4620万总吨甲醇动力船119艘890万总吨LPG动力船72艘30万总吨电池/混合动力船206艘170万总吨[7] - 截至2025年7月全球在运营替代燃料船舶2453艘较2024年末增334艘包括LNG动力船1421艘甲醇动力船66艘LPG动力船141艘电池/混合动力船715艘[7] - 中国船厂2024年承接替代燃料船舶订单363艘1578.9万CGT2025年上半年85艘385.5万CGT以数量计占全球36%[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替代燃料订单包括甲醇双燃料船37艘LNG双燃料船30艘电池/混合动力船14艘LPG和氨双燃料船各2艘[10] 绿色船舶未来发展展望 - 绿色低碳是转型趋势技术围绕船舶总体优化动力燃料低碳化绿色营运和建造展开[10] - 中国在LNG应用风帆装置太阳能面板等方面取得突破部分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10] - 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实现生产零排放且船舶无需喷涂油漆报废后可循环利用[10] - 未来LNG甲醇氢能等替代燃料应用更广泛氢能和氨作为零碳排放燃料将成为重要方向[10] - 构建高效船舶数字化运维体系及强化绿色船舶配套供应链布局是关键趋势[10]
陕西西咸新区整合资源优势,探索零碳园区建设 两座新城,让绿色可知可感(美丽中国·关注零碳园区)
人民日报· 2025-09-19 05:52
园区试点与核心成就 - 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和沣西新城入选陕西省首批低碳近零碳县(区)、园区试点 [1][2] - 两座新城在能源利用、建筑节能、智慧管理等方面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推动零碳园区建设 [1] 沣西新城低碳技术应用 -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源居楼集成应用7种节能减排技术,包括太阳能光伏幕墙、光伏一体化技术等 [3] - 源居楼智慧绿色能源系统面积达2750平方米,年发电量约40万千瓦时,实现日常办公用电自给自足 [3] - 应用自然通风、温室效应实验等技术转化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多种自然能源 [3] - 采用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技术,通过向地下2000米至3000米钻孔导出热能进行供暖 [4] 空港新城智慧管理与产业融合 - 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八大开放功能和政策优势,发展临空先进制造业等三大主导产业 [5] - 创建BIM建筑信息模型指导实体工程建设,实现施工全过程的“照模施工” [5] - BIM协同管理平台作为“智慧大脑”,解决多专业同步设计难题,实现设计统筹优化 [6] - 鼓励数字经济与临空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数据流提升生产管理效能,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6] 研发合作与政策支持 - 沣西新城与多机构联合共建“碳中和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加速各类低碳技术落地 [7] - 当前需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及碳捕集与利用等关键领域的前沿研究 [7] - 陕西省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强碳排放强度控制,推进标准计量体系建设 [7]
瑞达期货锰硅硅铁产业日报-20250918
瑞达期货· 2025-09-18 18:21
数据来源第三方,观点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研究员: 徐玉花 期货从业资格号F03132080 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证书号 Z0021386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 ,瑞达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力求准确可靠 ,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 ,据此投资,责 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 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 本报告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 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 究瑞达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 、删节和修改。 | 项目类别 | 数据指标 | 最新 | 环比 | 数据指标 | 最新 | 环比 | | --- | --- | --- | --- | --- | --- | --- | | | SM主力合约收盘价(日,元/吨) | 5,970.00 | -20.00↓ | SF主力合约收盘价(日,元/吨) | 5,756.00 | -10.00↓ | | | SM期货合约持仓量(日,手) | 555,005.00 | +8635.00↑ | SF期货合约持仓量(日,手) | 397,675.00 | +6551.00↑ | | ...
中裕能源涨超15% 与海口江东新区达成重要合作 正式布局海南自贸港核心区域
智通财经· 2025-09-18 15:05
股价表现 - 中裕能源股价上涨17.13%至4.24港元 成交额达4.31亿港元 [1] 战略合作 - 公司与海口江东新区在海南自贸港香港推介会现场签约 正式布局海南自贸港核心区域 [1] - 将依托新区政策优势与产业基础 探索能源服务及绿色低碳领域创新合作模式 [1] - 合作旨在为琼港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1] 发展战略 - 公司作为能源与绿色行业企业代表 密切关注国家战略下的区域发展机遇 [1] - 以海南自贸港为支点整合国内外资源 推动能源产业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 [1] - 战略布局服务于海南自贸港建设与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1]
打造产业新高地 梁山专用车正在发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8 11:50
行业地位与展会规模 - 专用汽车产业是梁山的核心支柱产业,第二十一届中国(梁山)专用汽车展览会以“树品牌、铸品质、谋转型”为主题,搭建行业交流平台 [1] - 梁山专用车展已发展为国内专用汽车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专业水平最高的行业盛会 [3] - 本届展览会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汇聚了来自中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家企业,现场展出车辆300余辆 [7] - 参展企业数量比去年增加了1/3,展会形成一位难求的局面 [9] 产业集群实力 - 梁山专用汽车公告目录企业达到143家,占全国的15%,年产能达到35万辆 [5] - 道路运输类专用车占全国市场的1/3,汽车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达到70% [5] - 产品出口至中东、东南亚、非洲等90多个国家 [5] - 产业集群构建了二手车交易、创新研发、产品检测等全链条服务体系 [5] 产品与技术趋势 - 展会现场新能源专用车占比超过30%,智能专用车占比达25%,体现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趋势 [7] - 供需对接会达成合作意向26项,其中新能源专用车订单占比超过40%,智能专用车订单占比达30% [7] - 专用汽车因其作业场景固定、流程标准,成为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天然适配领域 [14] - 推动专用车全面迈向电动化和智能化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14] 行业发展前景 - 专用汽车是服务乡村振兴、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保障公共安全的关键装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10] - 节能环保理念深化与双碳目标践行,为专用汽车发展注入新动能 [12] - 通过高水平办展深化交流协作,可加速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提升梁山专用汽车品牌的全国影响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