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加盟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鸣鸣很忙IPO三问:谁挣钱?谁在卷?谁受益?
搜狐财经· 2025-05-08 17:53
公司概况 - 公司鸣鸣很忙集团于2025年4月28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成为港股"零食量贩第一股"[1] - 公司成立于2017年,从长沙一家不足40平米的小店起步,8年内通过加盟、合并、扩张等方式成长为年度GMV达555亿元的行业龙头[1] - 截至2024年底,公司58%的门店位于县城及乡镇,覆盖全国1224个县,占全国县城总数的66%[7]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的42.8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93.44亿元,三年增长超八倍[6] - 毛利率维持在7.5%-7.6%的低水平,略低于竞争对手万辰集团的10.76%[10]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2年的0.81亿元增至2024年的9.13亿元,但净利润率仅1.7%-2.1%[10] 商业模式 - 采用低价、下沉和加盟三大核心运营模式,99.5%的收入来自向14379家加盟店供货[11] - 通过与上游厂商直接谈判获取低价货源,平均售价比线下超市同类产品便宜约25%[13] - 每家门店保持1800个以上商品种类,每月更新约100款新品,采用散装称重等灵活销售方式[8] 行业竞争 - 与万辰集团旗下"好想来"展开扩张竞赛,2024年新增门店分别超过8000家和9776家[14] - 55%的"好想来"门店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半数与公司门店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15] - 双方推出加盟扶持政策,包括免除费用、特殊补贴等,公司加盟商数量从2022年994家激增至2024年7241家[17] 战略转型 - 从低价策略转向"高质价比"战略,发力自有品牌产品,2024年底定制化产品占比达25%[22][26] - 推出"省钱超市"新业态,增设鲜食专区、低温冻品区等,向社区折扣超市转型[29] - 引入潮玩等高利润产品,计划未来引入食品健康评级标签[30][27] 发展计划 - 港股IPO募资计划中70%资金将用于门店扩张[18] - 营销投入快速增长,从2022年417万元增至2024年1766万元,增长逾三倍[19] - 签约代言人周杰伦,开展IP联名等营销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20][21]
加盟率99.7% 沪上阿姨轻资产模式能否撑起上市梦?
凤凰网财经· 2025-05-04 22:00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沪上阿姨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成为港股第五家新式茶饮品牌,此前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已上市 [2] - 新式茶饮品牌上市破发"魔咒"被打破,蜜雪冰城、霸王茶姬上市后股价上涨,沪上阿姨表现受市场关注 [2] - 公司门店数量从2022年底的5307家增至2024年底的9176家,99.7%为加盟店 [2][6] 下沉市场战略 - 公司战略聚焦下沉市场,截至2023年底覆盖中国城市数量最多的中价现制茶饮品牌,门店网络覆盖300多个城市 [3] - 2024年底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达4629家,占总门店数的50.4% [4][7] - 推出轻享版品牌(价格2-12元)和"茶瀑布"概念,2023年开设300多家门店,GMV达7380万元 [5] 多品牌与咖啡业务 - 拥有沪上阿姨、沪咖和轻享版三个品牌,沪咖于2022年推出(价格13-23元),2024年关闭约300家门店 [5] - 行业趋势显示茶饮品牌向咖啡探索(如茶颜悦色推鸳央咖啡),咖啡品牌推出乳茶产品 [5] - 中国现制茶饮店总数约46.4万家,现磨咖啡店约12万家(截至2023年底) [5] 加盟模式与运营数据 - 加盟模式占比99.7%,2024年新增门店中48.8%来自老加盟商再开店 [6][7] - 平均单店GMV从2023年160万元降至2024年140万元,每单GMV从26元降至25元 [6] - 2024年营收32.85亿元(同比降1.9%),加盟收入占比96.5% [6][7] 供应链与行业竞争 - 供应链包括12个大仓储物流基地、4个设备仓库等,其中3个大仓储和所有前置冷链仓库由第三方运营 [7] - 行业进入分化之年,2025年被视为咖啡与新茶饮品类窗口期关闭时刻,马太效应凸显 [8] - 公司2023年完成2.3亿元B轮融资,2024年完成1.2亿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鼎资本等 [8]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县域及乡镇市场存在增量,中国五六线市场有近30万家非连锁奶茶店待整合 [4] - 加盟模式面临管理难题,如门店管控、食品安全及供应链成本增加 [7] - 竞争加剧导致产品同质化,需差异化、规模化及提升运营效率 [9]
加盟率99.7% 沪上阿姨轻资产模式能否撑起上市梦?
中国经营报· 2025-05-03 05:25
上市进展 - 沪上阿姨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成为港股第五家新式茶饮品牌 [1] - 此前新式茶饮品牌上市破发"魔咒"已被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打破,股价呈现上涨趋势 [1] 门店扩张与市场定位 - 公司门店从2022年底5307家增至2024年底9176家,年复合增长率31.4% [1][6] - 99.7%门店为加盟模式,9152家由加盟商经营 [1][6] - 战略聚焦下沉市场,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达4629家,占总门店数50.4% [2][6][7] - 覆盖中国300多个城市,是中价现制茶饮品牌中覆盖城市最多的 [2] - 门店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蜜雪冰城等头部玩家 [2] 多品牌战略与产品布局 - 拥有沪上阿姨、沪咖和轻享版三个品牌 [3] - 轻享版定位2-12元价格带,2023年推出后开设300多家门店,GMV达7380万元 [3] - 沪咖咖啡子品牌价格13-23元,2024年关闭约300家门店 [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2.85亿元,较2023年33.48亿元下降1.9% [6] - 平均单店GMV从2023年160万元降至2024年140万元 [6] - 平均每单GMV从26元降至25元 [6] - 加盟相关收入及自营店收入减少是营收下降主因 [6] 加盟体系特点 - 2024年新增门店48.8%来自老加盟商再开新店 [6] - 加盟收入占比达96.5% [7] - 要求加盟商集中采购食材,已建立12个大仓储物流基地等供应链设施 [7]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现制茶饮店总数达46.4万家,现磨咖啡店约12万家 [5] - 行业进入马太效应阶段,2025年被视为品类窗口期关闭时刻 [8] - 头部品牌加速上市融资以强化供应链和规模效应 [8] 未来发展重点 - 产品差异化塑造与快速规模化扩张是关键 [9] - 门店零食销售(威化饼干、薯片等)成为业绩增长补充 [9] - 供应链完整度、海外拓展、品质提升是可持续发展要素 [9]
沪上阿姨IPO突击分红,单卫钧夫妇入袋1.77亿,加盟通病难解
搜狐财经· 2025-04-29 23:54
文章核心观点 沪上阿姨4月28日启动港股招股,预计5月8日上市 公司虽受资本青睐但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下滑 且加盟模式带来管理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同时创始人夫妇在冲刺IPO期间获高额分红[2][3][9] 公司基本信息 - 2013年首家沪上阿姨门店在上海开业 创始人是来自山东的单卫钧和周蓉蓉夫妇 二人此前均在安利集团任高级销售经理[6] - 单卫钧为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等 周蓉蓉为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等 二人通过控制三家公司持有公司约80.64%投票权[6] - 公司近几年获多轮融资 2020年11月完成A轮融资 九个月后完成A+轮融资 2024年2月完成C轮融资[6] 招股与上市情况 - 4月28日开启招股 拟全球发售241.134万股H股 其中香港发售24.114万股 国际发售217.02万股 另有15%超额配股权 发售价区间95.57 - 113.12港元/股 每手30股 预计5月8日在港交所上市[3] - 引入2名基石投资者 盈峰控股和华置 合计认购921.55万美元股份(约合7149万港元)[3] 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2.85亿元 同比下滑1.9% 净利润3.29亿元 同比下降15.2%[9] - 2024年销售毛利率上升为31.3% 销售净利率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至10%[10] - 2024年商品交易总额(GMV)为107亿元 同比增长约10% 但平均单店GMV同比下降约12%至137万元 平均单店每日GMV同比下滑12%至3753元[11] 分红情况 - 2023年宣派股息6000万元 2024年1月25日前支付 2024年5月13日宣派股息1.59亿元 5月20日派付[7] - 创始人单卫钧、周蓉蓉夫妇获派息总计1.77亿元 超两次分红总额八成[7] 加盟模式情况 - 截至2024年末门店网络有9176家门店 其中9152家由加盟商经营 占比99.7%[13] - 2022 - 2024年加盟相关收入分别为20.7亿元、32.3亿元和31.7亿元 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94.3%、96.3%和96.5%[14] 食品安全与服务问题 - 3月14日湖北经视曝光沪上阿姨食品安全问题 “沪上阿姨改过期标签食材”登微博热搜 记者发现店内过期食材仍被使用[16] - 黑猫投诉平台有3600余条含“沪上阿姨”的投诉 内容包括饮品内有异物、口感异样等[16] - 消费者投诉沪上阿姨门店售后服务态度差 如未经同意退单且态度恶劣[21] 加盟商矛盾问题 - 2024年10月有加盟商挂横幅声讨 称加盟要谨慎、已倾家荡产 该加盟商因从外部进货被罚款1.5万元 拒绝缴纳后公司关闭其三家门店 公司称闭店主因是经营不善[21][23] 募资用途 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提升数字化能力、提高原材料及食材质量、升级设备、提升生产等能力、提升品牌势能及扩张门店网络、投资营销活动等[9]
新茶饮第六股困局:加盟商喝下“苦”茶
凤凰网财经· 2025-04-26 12:33
上市进展与财务表现 - 沪上阿姨于2025年4月23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成为第六家上市的新茶饮企业,此前于2024年2月14日首次递交申请,2024年12月27日更新招股书 [1][3] - 2024年公司收入为32.8亿元,同比下滑1.9%,净利润3.29亿元,同比下滑15.2% [2] - 净利率从2023年的11.6%下降至2024年的10%,反映运营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15] 业务模式与市场定位 - 公司高度依赖加盟模式,2024年加盟相关收入占比达96.5%,其中向加盟商销售食材及原材料的收入为25.5亿元,占总营收77.5% [2][14] - 主攻下沉市场,截至2024年门店总数9176家,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50.4% [2][7] - 产品价格区间为7-22元,2023年推出针对下沉市场的"轻享版"(茶瀑布)产品,价格区间2-12元 [4][11] 门店扩张与效率变化 - 加盟门店数量从2022年5244家增至2024年9152家,2023年增长率达47.9% [7] - 三线城市扩张最快:2023年新增1284家(占新增51.7%),2024年新增780家(占新增56%) [7] - 单店效率显著下滑:平均单店GMV从2023年156.1万元降至2024年139.9万元,日均GMV从4277元降至3833元(降幅10.4%) [9][10] - 三线城市单店收入贡献从2023年39.49万元降至2024年34.13万元(降幅13.6%) [10] 供应链与成本结构 - 缺乏原材料自产能力,全部依赖外部采购,而蜜雪冰城自产比例超60% [13][14] - 物流仓储部分依赖第三方,仅三个大仓储基地为自营,冷链覆盖率低于蜜雪冰城的90% [14] - 向加盟商销售食材的毛利率从2022年17.8%提升至2024年22.8%,设备销售毛利率从7.4%升至8.0% [14][15] - 自营店毛利率从2023年23.5%大幅下降至2024年14.5% [15] 加盟商关系与风险 - 2024年关闭加盟店987家,同比增167%,新店日均GMV下滑17.6%(从3933元至3239元) [11] - 加盟商投诉物料定价过高(例:纯牛奶企业定价10元/盒,为市价两倍),导致盈利空间被挤压 [17] - 2024年10月出现加盟商公开抗议事件,公司罚款制度从单店5000元上调至2万元 [17][18] - 公司回应称闭店主因是加盟商经营不善,但事件暴露双方信任裂痕 [19][20]
顾客拿蘸料时触电受伤?海底捞最新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1 17:11
海底捞触电事件处理 - 3月30日陈女士在海底捞苏州相城天虹店小料台取料时疑似触电受伤,公司立即陪同就医检查并安排返回用餐[1] - 门店安全员使用专业设备检测小料台未发现漏电异常,3月1日、4月1日检查记录显示漏电保护装置正常[1] - 公司已启动全国范围小料台、冰柜等设备用电安全专项排查,结果显示均正常运行[2] - 双方就3000多元医药费和误工费存在分歧,公司认为不排除顾客衣物静电导致[3] 海底捞2024年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427.5亿元同比增长3.1%,归母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增长4.7%[5] - 下半年营收212.64亿元同比下滑5.8%,但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增长19.3%[8] - 核心经营利润62.3亿元,较2023年52.46亿元增长18.7%[8] - 截至2024年末门店总数1368家(自营1355家+加盟3家),较2023年1374家略有减少[8] 海底捞经营策略调整 - 2024年新开自营门店59家同时关闭低效门店70家,2025年将延续质量优先的开店策略[9] - 加盟模式新增13家门店,70%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公司保持审慎扩张态度[11] - 推出"红石榴计划"孵化新品牌,截至2024年末在营创业项目11个包括烤肉、炸鸡等品类[11] - 2025年初推出重庆砂锅菜品牌并探索烘焙领域,SHUA Bakery首店亮相杭州[11] 市场表现 - 截至4月17日港股股价17.4港元/股,总市值970亿港元[12]
靠一杯奶茶年入124亿,32岁创始人要去美股IPO了!
美股研究社· 2025-04-14 21:03
文章核心观点 连锁茶饮品牌霸王茶姬更新招股书计划美股公开招股融资4.11亿美元并下周登陆纳斯达克,公司近年通过快速规模化实现营收和利润飞跃式增长,以加盟模式和简化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创始人张俊杰带领其拓展全球市场版图 [3][5][9][10] 分组1:公司上市信息 - 两周前霸王茶姬公开招股书公布纳斯达克上市计划,今日更新招股书计划美股公开招股融资4.11亿美元并将于下周登陆纳斯达克,按发行价区间上限计算最高估值约为33亿美元 [3] 分组2:公司发展规模 - 2017年成立到2022年底5年开一千家店,2023年新增超2000家,2024年新增接近3000家,截至2024年底门店数量达6440家 [5][6] - 2025年计划新开1000 - 1500家门店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版图 [19] 分组3:公司营收利润 - 2022 - 2024年营收规模分别为4.92亿、46.4亿、124.1亿,2022年亏损0.91亿元,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飞升到8.03亿元,2024年净利润达25.15亿元同比增长213.3% [9][10] 分组4:公司产品结构 - 重点押注原叶鲜奶茶,力推“伯牙绝弦”大单品,过去三年销售量突破6亿杯,2024年三款大单品占公司总GMV的61% [12] 分组5:公司经营模式 - 旗下仅169家直营店,加盟店是主要收入来源营收贡献度超九成,向加盟店供应原材料等并收取服务费用 [15] - 发展初期通过“1+1+9+N”加盟模式降低风险,自建茶园和供应链控制成本 [15] 分组6:公司海外市场拓展 - 2019年马来西亚首批全新旗舰空间开业,目前门店总数已突破130家,在新加坡开3家新店,乌节门店开业3天接待人数破万 [19] - 去年国庆期间在中国香港K11高端购物中心开首店,正式营业两天销售杯量近1万杯 [19] 分组7:公司创始人故事 - 创始人张俊杰10岁父母离世独自流浪7年,17岁在奶茶店当学徒,一路从店员做到区域负责人,后成为加盟商、代理商,2017年创办霸王茶姬 [16][17]
赴美IPO:霸王茶姬的野心与底气在哪里?
雷峰网· 2025-04-02 18:11
公司上市与市场定位 - 公司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若成功将成为中国茶饮首家美股上市公司及国内第五家上市茶饮公司 [2] - 公司对标星巴克,创始人演讲中频繁提及星巴克和瑞幸,并计划开拓欧美海外市场 [3] - 公司2024年总GMV达294.6亿元,高于古茗的224亿元,但数据未计入折扣影响 [6] 增长策略与营销投入 - 公司门店量两年内增长六倍,收入增长25倍,净利润从亏损9千万转为盈利25亿 [2] - 2024年Q2单季新增门店913家,为近两年扩张顶峰 [6] - 营销费用不设上限,2024年广告支出7.8亿元(占收入6.29%),通过买一送一、免单券等活动拉新,小程序注册用户从0.69亿增至1.77亿 [7] 市场竞争力与挑战 - 市占率从2023年0.8%提升至2024年1.5%,排名从第十升至第五,但与第四名茶百道相差0.6% [9][11] - 华南地区门店量不足千家,在竞争最激烈区域渗透率较低 [10] - 毛利率达41.18%,行业领先,主要因精简SKU(25个)及原材料易储存运输 [12][13] 产品与供应链优势 - 91% GMV来自原叶鲜奶茶,前三大单品贡献61% GMV [13] - 瑞幸推出轻乳茶产品直接竞争,利用咖啡供应链重合优势升级鲜萃茶并投放2万台萃茶机 [15][16] 行业竞争与战略方向 - 行业进入渗透率之战,公司需通过精细化运营突破瓶颈 [9][11] - 公司定位“东方星巴克”,结合“第三空间”与平价策略,但面临全品类玩家的供应链和管理能力竞争 [17] - 创始人目标是将茶叶打造成咖啡替代品,但需证明品牌护城河的可持续性 [17][18]
4年亏12亿,「连锁火锅第一股」开始关店
36氪· 2025-03-31 17:24
呷哺呷哺的困境与转型 - 公司2024年全年亏损3.98亿元,2021年以来累计亏损达12亿元,股价跌至0.86港元/股沦为"仙股" [3][6][7] - 公司成立于1998年,曾凭借"台式一人一锅"模式和44元客单价精准定位白领快餐市场,2014年上市成为"连锁火锅第一股",2021年股价一度达26港元 [8][9][10] - 品牌升级战略失误导致困境:客单价从40元升至60元区间,装修转向轻奢风,推出高价子品牌湊湊(126元)和趁烧(220元),但遭遇消费下行,原有用户流失 [11] - 公司供应链优势显著:内蒙古自建屠宰基地使2011-2014年牛羊肉采购成本涨幅仅为行业均值1/3,冷链物流半径300公里 [10] - 2024年推出降价策略,套餐价降至50元区间,但效果未达预期,因竞争激烈且品牌定位已模糊 [15][17] 火锅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火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500亿元,川渝火锅占主导地位(超30%),贵州酸汤火锅等地域特色火锅崛起 [4][20]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海底捞等头部品牌通过标准化运营扩张,中小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抢占细分市场 [4][20] - 2023年全国新增6.6万家火锅企业,新兴品牌以人均30元极致性价比冲击市场 [17] - 行业竞争维度包括:产品创新(健康锅底、地域特色)、服务升级(互动体验)、线上营销、供应链优化等 [20][21][22] 公司转型措施 - 供应链布局:2019年斥资数亿元收购内蒙古伊顺公司,日屠宰量6000只羊,年产值10亿元,近3年累计收购锡盟羊肉2万吨 [13] - 会员体系:2024年畅吃卡销售200万张(同比增130万张),会员人均消费488元(普通会员1.5倍),累计会员达4200万人 [13] - 产品创新:推出果味锅底等新口味 [14] - 门店调整:2023年关闭114家餐厅,尝试收缩策略 [15]
海底捞翻台率重回4次/天,但客单价回落至8年前水平
经济观察网· 2025-03-27 17:51
文章核心观点 海底捞2024年财报显示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 翻台率回升至“荣枯线” 但扩张谨慎 人均客单价下降 外卖业务成新增长点 [1][2][3]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7.5亿元 归母净利润47.0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14%和4.65% [1] - 2024年海底捞人均客单价是97.5元 同比降低1.6元 回落至8年前水平 2024年客单价较2023年下降1.5元 但下半年环比上半年上涨0.3元 2024年下半年客单价同比上涨1.6元 [3] - 海底捞外卖收入从2023年的10.415亿元 增长20.4%至2024年的12.54亿元 主要得益于2023年下半年推出的“一人食”精品快餐业务 [3] 翻台率情况 - 海底捞翻台率从2023年的3.8次/天 回升至4次/天 达到公司内部设定的“荣枯线” [1] - 2024年新开门店平均翻台率达4.4次/天 优于老店表现 [3] 门店扩张 - 2024年全年 海底捞品牌新开62家餐厅 重启了2家前期关停的餐厅 同时关闭或搬迁70家门店 [2] - 2024年海底捞首次开放加盟 截至年底 海底捞品牌共经营1368家餐厅 其中加盟餐厅13家 其中10家是由直营转加盟的门店 实际新开加盟店仅为3家 [2] - 公司建立涵盖资质审核、运营能力评估和长期发展匹配度的三轮筛选机制 目前加盟商审核通过率较低 [2] - 加盟模式是对现有业务的补充而非替代 核心是保证品牌一致性与服务质量 海底捞不会设定具体的扩店数量目标 [2] - 加盟模式在下沉市场需求强劲 70%的加盟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其中不少为县级城市 [2] 历史扩张教训 - 2018 - 2020年 海底捞新开门店1052家 2021年公司亏损41.6亿元 承认前期扩张决策失误 直至2022年6月经营数据才环比改善 2021年翻台率仅为3次/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