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等
icon
搜索文档
今日共66只个股发生大宗交易,总成交19.1亿元
第一财经· 2025-11-12 18:00
机构专用席位买入额排名:华利集团(9.74亿元)、世纪华通(1.11亿元)、春风动力(7723.73万元)、可靠股 份(3240.34万元)、珍宝岛(2996.29万元)、华盛锂电(1950万元)、康鹏科技(1882万元)、新强联(1829.96万 元)、贝仕达克(1788.25万元)、中科环保(1242万元)、恒烁股份(625.6万元)、爱迪特(623.78万元)、宇晶 股份(552.96万元)、银邦股份(475.65万元)、永安林业(412.78万元)、通达股份(245.7万元)、易瑞生物(244 万元)、品渥食品(231.21万元)、宏昌科技(210.28万元)、武汉凡谷(200.6万元)、咸亨国际(200万元)。 成交价方面,共10只股票平价成交,9只股票溢价成交,47只股票折价成交;汤姆猫、北京银行、中航 成飞溢价率居前,溢价率依次为18.6%、9.77%、9.04%;腾亚精工、乐鑫科技、温氏股份折价率居前, 折价率依次为23.88%、20.22%、19.27%。 今日(11月12日)A股共66只个股发生大宗交易,总成交19.1亿元,其中华利集团、世纪华通、春风动力 成交额居前,成交额依次为9.74 ...
[11月6日]指数估值数据(A股港股继续上涨;未来还会不会遇到1星级;红利指数估值表更新)
银行螺丝钉· 2025-11-06 22:13
市场整体表现 - 大盘整体上涨,市场评级回到4.1星 [1] - 大、中、小盘股均上涨,其中大中盘股涨幅略多 [2] - 成长风格表现强势,科创创业板块上涨较多 [3] - 价值风格中,自由现金流指数表现突出,上涨超2%,估值已接近正常水平 [4] - 港股市场整体上涨,恒生指数和港股科技指数涨幅均超过2% [6][7] 历史1星级泡沫分析 - 1星级市场为牛市中后期的泡沫阶段,多数品种达到高估甚至历史最高估值 [20] - A股在2007年和2015年牛市高峰出现过1星级泡沫,上证指数分别达到6000多点和5000多点,而当前指数刚突破4000点 [12] - 中证全指在2007年最高点为5438点,2015年最高点为8018点,当前为5900多点 [15] - 2007年1星后A股下跌70%,2015年1星后A股腰斩 [16] - 美股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纳斯达克指数市盈率超过100倍,之后下跌超80%,直至2017年才突破前高 [17][18] - 日股1989年出现接近百倍市盈率的泡沫,之后19年时间里下跌超过80% [19] 当前市场环境与展望 - 短期市场涨跌难以预测,今年中证全指盈利同比增长为个位数,基本面复苏但不算强劲 [26] - 本轮全球市场上涨主要由美联储降息周期带来的资金面宽松推动,A股、港股、韩国、日本及欧股均有上涨 [26] - 当前市场风格更类似2015年,由资金充裕推动小盘、成长股领涨,但对个人杠杆管控严格,是2015年的弱化版 [26] - 在降息周期中,资产估值往往上涨,出现高估卖出机会;未来仍会有若干轮牛熊市循环 [26] 红利类指数估值数据 - 上证红利指数盈利收益率为9.66%,市盈率为10.35,股息率为4.65% [29] - 中证红利指数盈利收益率为9.37%,市盈率为10.67,股息率为4.37% [29] - 港股红利指数盈利收益率为8.50%,市盈率为11.76,股息率为4.14% [29] - 红利机会指数盈利收益率为6.64%,市盈率为15.06,股息率为4.21% [29] - 恒生红利低波动指数盈利收益率为11.19%,市盈率为8.94,股息率为4.86% [29] 其他指数估值数据 - 自由现金流指数盈利收益率为11.98%,市盈率为11.98,股息率为3.86% [41] - 消费龙头指数市盈率为23.14,市净率为3.37,股息率为3.13% [41] - 创业板指数市盈率为43.55,市净率为5.56,股息率为0.88% [41] - 纳斯达克100指数市盈率为29.85,市净率为8.92,股息率为0.62% [41] - 科创20指数市盈率为122.00,市净率为6.97,股息率为0.32% [41]
优化公司治理 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金融时报· 2025-10-21 09:35
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通过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制度,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和质量,重点关注规范"关键少数"行为、强化信息披露和约束机制、支持并购重组及市值管理,以实现结构优化和投资者回报提升 [1][2][4][5] 公司治理制度完善 - 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将于2026年1月1日施行,旨在规范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控股股东行为,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1] - 修订内容以管好"关键少数"为出发点,完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监管制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规范控股股东行为,标志着治理监管制度升级 [2] - "十四五"期间证监会从修订制度、完善机制、强化执法等多维度发力,持续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监管规则体系 [2] 强约束与促回报措施 - 推动独董改革落地,制定《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堵住"绕道"减持漏洞,并将大股东减持与股价破发、破净及分红挂钩 [3] - 对违规减持采取责令购回并上缴价差的监管措施,通过信息披露、挂钩减持、实施ST等约束督促盈利公司现金分红,今年分红超2万亿元,中期分红家数和金额创新高 [3] - 两次修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强化无实际控制人披露要求、增加对子公司整合情况披露等,健全信息披露监管体系 [3] 上市公司治理实践 - 佳电股份定期举办利益相关方对话会,公开履责进展,构建双向反馈机制,确保治理决策兼顾多方诉求 [3] - 本钢板材、健康元等公司完善与利益相关方的多元沟通交流机制,充分倾听各方期望与诉求,积极回应关切 [3] 并购重组支持政策 - 证监会制定"并购六条"、修订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支持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提升投资价值 [4] - 今年前八个月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1234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152单,同比分别增长40%、150% [4] - 自2024年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至2025年9月23日,沪市新增首次披露重大资产并购重组交易111单,交易额超3007亿元,数量接近2022年初至"并购六条"发布期间之和 [4] 市值管理推进 - 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质量,明确董事会、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 [4] - 要求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长期破净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计划,市值管理成为上市公司重要战略 [4] 政策效果预期 - 随着政策持续落地,上市公司结构将继续优化,投资者回报将持续提升,提质增效重回报势头凸显 [5] - 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将进一步释放 [5]
中国制造业连续15年全球第一,意味着什么?
虎嗅· 2025-10-20 19:24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15036亿元,同比增长5.2% [1]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1] 中国制造业全球规模与地位 - 制造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26.6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3.6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增量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2]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2]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2010年超过美国,全球占比从约19.4%上升至目前接近30% [3] - 按产值计算,中国制造业2024年全球份额为31.6%;按增加值计算,2023年份额为28.8% [4] -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报告预测,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全球比例将从2000年的6%升至2030年的45% [6] - 中国发电量约10.1万亿度,占全球总量的32.3%,高于第二至第五名国家之和 [9] 重点制造业行业产出与贸易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量3128万辆,占全球33.8%;出口641万辆,出口额1171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739亿美元 [10] - 2024年中国芯片产量约4250亿颗,全球占比约35%;等效8英寸晶圆产能全球占比约29%,但芯片贸易逆差巨大,2024年达2261亿美元 [11][12] - 2024年中国服装出口额1591亿美元,全球占比约30.7%;年产服装700多亿件,内销占比高达70% [12] - 大部分大类制造业行业产出以数量计全球占比达50%以上,以产值、增加值计也在30%以上 [13] 制造业出口结构与顺差 - 2024年制造业产值94万亿元,出口25.45万亿元,出口额占总产值的26.6% [14] - 2024年中国出口额(含服务)占GDP的比例为26%,与美国、日本相当,远低于欧洲国家 [14] - 2025年前8月,中国货物贸易顺差7853.4亿美元,全年预计突破1.2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 [17] - 2025年前8月,对印度贸易逆差690亿美元,对越南贸易逆差759亿美元 [18]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2024年货物贸易中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约30% [29] - CIPS处理金额从2020年的4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175万亿元,年均增长40% [32] - 截至2025年6月,CIPS直参行突破170家,覆盖186个国家和地区,与SWIFT重叠率降至30%左右 [32] 国内制造业产能与竞争态势 - 众多行业生产能力充足,需求见顶现象出现,例如白酒行业需求自2016年见顶后至2024年大幅下滑70% [44] - 供给弹性极高,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惜亏损扩产,导致PPI连续35个月为负,2025年8月同比下降2.9% [45][49] - 行业内部“内卷”加剧,表现为激烈的降本增效和价格竞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对光伏、汽车等行业的不当竞争行为进行约谈和重点核查 [48][53] - 制造业就业人员约1.3亿人,全国总就业人员7.34亿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3.59亿人,占比48.8% [56]
自带杠铃策略的上证180ETF指数基金(530280)本月涨幅排名可比基金第1
新浪财经· 2025-10-17 10:41
市场趋势与投资策略 - 市场短期震荡但不改变股市长期慢牛趋势 [1] - 红利类资产和科技类资产有望长期获得超额收益 杠铃策略有望再受关注 [1] - 上证180指数自带杠铃型策略 包含90%红利资产和10%科技资产 [1] 上证180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09:51 上证180指数下跌0.72% [1] - 成分股涨跌互现 兖矿能源领涨3.38% 包钢股份上涨3.30% 东鹏饮料上涨2.58% [1] - 生益科技领跌7.73% 华友钴业下跌4.38% 工业富联下跌3.81% [1] 上证180ETF指数基金 - 上证180ETF指数基金紧密跟踪上证180指数 [2]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09:51 该ETF下跌0.97% 最新报价1.22元 [1] - 截至2025年10月16日 该ETF本月以来累计上涨1.73% 涨幅在可比基金中排名第1位(共9只) [1] 指数构成与权重 - 上证180指数从沪市选取180只市值规模大、流动性好的证券 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核心公司表现 [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6.75% [2] - 前两大权重股为贵州茅台权重4.92%和紫金矿业权重2.96% [4]
资产配置全球跟踪 2025年10月第1期:资产概览:资产分化显著,日股黄金新高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0-13 23:10
核心观点 - 全球资产表现分化显著,呈现“新兴优于发达、亚洲强于欧美”格局,日韩股市与黄金领涨,而美股与原油领跌 [1][4][6] - 报告期内(9月30日至10月10日),日经225指数暴涨7.0%创阶段新高,COMEX黄金首次突破4000美元/盎司关口,年内涨幅突破50%,而布伦特原油下跌6.4% [4][6][16] - 市场相关性出现边际变化,A股与港股、美股正相关性增强,而美股与日股正相关性下降 [4][7] - 债券市场呈现“中债牛陡、美债牛平”特征,市场对美联储10月降息预期概率升至98.3% [4][29][30] 跨资产比较 - **资产表现分化**:日韩权益市场与黄金表现突出,日经225指数上涨7.0%,韩国综指上涨5.4%,COMEX黄金上涨3.3%并突破4000美元/盎司;相比之下,美国三大股指均下跌约2%,布伦特原油下跌6.4% [4][6][16] - **相关性变化**:A股与港股(相关系数0.60)、美股(相关系数0.45)的正相关性边际增强;美股与日股(相关系数0.46)的正相关性边际下降 [4][7] - **相对价值变动**:A股、美股相对10年期国债的风险溢价均边际上升;A股相对商品的风险溢价边际下降;金油比、金铜比、金银比均边际上升,金油比升至63.8,较前值上涨3.2 [4][11] 全球权益市场 - **整体表现**:MSCI全球指数下跌1.3%,但区域分化显著,新兴市场表现优于发达市场,亚洲市场表现强于欧美市场 [4][16] - **发达市场**:美股三大股指均下跌约2%;欧股相对稳健,德国DAX上涨1.5%,英国富时100上涨0.8%;日股表现亮眼,日经225暴涨7.0%,受益于日元走弱与政策乐观预期 [4][16] - **新兴市场**:A股小幅回调,万得全A下跌0.4%,创业板指与科创50领跌,跌幅分别为3.9%和2.8%;亚洲新兴市场领涨,韩国综指上涨5.4%,越南胡志明指数上涨5.2%,印度SENSEX30上涨2.8%;拉美市场承压,巴西IBOVESPA下跌3.8% [4][16][18] 债券市场 - **中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呈“牛陡”特征,整体下行但超长端(20-30年)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5bp至1.85%,30年期上行3.7bp至2.28%;信用债收益率普遍下行,除3个月期外各期限信用利差均小幅收窄 [4][29] - **美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呈“牛平”特征,整体下移,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11bp至4.05%;根据CME FedWatch,市场预期10月降息25bp的概率升至98.3%,年内预计降息2次共50bp [4][30][46] 商品与汇率市场 - **商品市场**:南华商品指数与CRB商品指数分别上涨0.2%和2.0%,13类主要商品期货中有11类上涨;贵金属领涨,COMEX白银年内涨幅达61.6%,COMEX黄金年内涨幅达51.5%;原油受需求担忧及供应增加影响下跌,OPEC+同意11月起小幅增产13.7万桶/日 [4][48] - **汇率市场**:美元指数上涨1%,主要非美货币普遍走弱,欧元、英镑、人民币兑美元分别贬值0.9%、0.6%、0.1%,日元兑美元大幅贬值2.2%;年初以来,美元指数累计跌幅收窄至8.9%,非美货币仍处升值区间 [4][58] 市场风格与行业 - **A股市场风格**:报告期内稳定与周期风格领涨,成长风格回调;领涨行业为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等周期性行业 [24][26] - **美股市场风格**:小盘成长风格表现相对突出;领涨行业为公用事业与医疗保健 [24][28]
9家鄂企上榜2025中国制造业500强
长江商报· 2025-09-23 07:20
榜单概览 - 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在安徽合肥发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位列前三 [1] - 榜单入围门槛从“十三五”末的110.91亿元提高至173.65亿元,提升了62.74亿元 [1] - 榜单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从40.24万亿元增长至51.68万亿元,增长了11.44万亿元,资产总额从44.33万亿元增长至53.31万亿元,增长了8.98万亿元 [1] 行业表现 - 物料搬运设备制造、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贵金属行业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居于前五位 [2] - 制造业500强研发强度为2.45%,较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2] - 制造业500强拥有有效专利166.3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80.38万件,分别较上年增加11.34%和12.07% [2] 地域与企业分布 - 浙江、山东、江苏、广东和河北五个地区的入围企业数量居于前五位,分别达到87家、71家、54家、47家、32家 [2] - 9家湖北企业上榜,与2024年持平,包括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5位)、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75位)等 [3] - 海外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提高至19.10%,较2024年增加了0.87个百分点 [2]
北京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五年间新增企业超40万家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19:56
平原新城发展定位 - 顺义重点建设临空经济先行区和产城融合国际新城 [3] - 大兴重点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和繁荣开放国门新城 [3]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建设新质生产力典范区和高端产业综合新城 [3] - 昌平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和产教融合未来新城 [3] - 房山重点建设科教融合文化名区和新质智造产业新城 [3] 经济发展与人口规模 - 平原新城经济总量接近1万亿元人民币规模 [3] - 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超过30% [3] - "十四五"以来新增企业超过40万家 [1]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轨道交通18号线年底具备开通试运营条件 [3] - 19号线二期等线路计划开工建设 [3] - 清华国重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顺利 [3] - 1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将落地示范园区 [3] - 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建设提速 [3] 区域功能定位 - 平原新城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环 [1] - 区域已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第一站和企业投资发展热点地区 [3] - 产业空间承载能力与高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3]
今日共105只个股发生大宗交易,总成交35.77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9-11 17:48
大宗交易概况 - 当日A股大宗交易总成交金额35.77亿元 涉及105只个股 [1] - 中国西电成交额最高达5.93亿元 惠泰医疗5.37亿元 光启技术2.3亿元分列二三位 [1] - 折价交易占主导 共86只股票折价成交 仅1只溢价成交及18只平价成交 [1] 个股交易特征 - 露笑科技出现溢价成交 溢价率为4.98% [1] - 酉立智能折价率30.34% 雅达股份折价30.27% 值得买折价26.89% 为折价率最高前三名 [1] 机构资金动向 - 机构专用席位买入涉及37家公司 达梦数据获8343.29万元买入居首 益方生物-U获6030万元次之 [2] - 珂玛科技同时出现在机构买入和卖出名单 买入5212万元且卖出5212万元 [2][3] - 银之杰同样存在机构双向操作 买入5045.71万元同时卖出5045.71万元 [2][3] - 机构卖出标的除珂玛科技、银之杰外 还涉及长川科技527.07万元、宝武镁业277.27万元及国轩高科211.5万元 [3] 重点公司交易情况 - 宁德时代获机构买入967.65万元 中际旭创获机构买入4812.5万元 [2] - 华力创通获机构买入3029.75万元 东方雨虹获机构买入957.1万元 [2] - 阿特斯获机构买入5080.5万元 华勤技术获机构买入5197.8万元 [2]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张奎:强化金融支持”创新湾区”建设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23:03
金融支持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 - 截至2025年7月末广东科学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达2137亿元 同比增长22% [1] - 银行间市场科技创新债券融资规模达486亿元 截至2025年8月26日 [1] - 177家企业开展本外币跨境资金池试点业务 集中外债和境外放款额度5248亿美元 [1]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 - 推进广州深圳参与国家级科技金融改革试点 发挥引领作用 [2] - 运用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2] - 推广益企共赢计划 缺口介入机制 认股权贷款+等服务模式 [2] - 建立银行信贷与股权融资保险保障融资担保协同联动机制 [2]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金融支持城中村改造 运用抵押补充贷款专项借款等政策性工具 [3] - 深化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3] - 创新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 [3] - 支持传统产业巩固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布局 [3] 跨境金融合作与开放 - 加大对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金融支持 [4] - 推动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高质量发展 [4] - 深化金融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推动新金融服务制度型开放 [4] - 完善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支持科研单位高效使用境内外资金 [4]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 争取将大湾区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试点地区 [5] - 支持机构采用国际互认标准在港澳发行绿色债券 [5] - 推进化工造纸医药等行业转型金融及蓝色金融标准编制 [5] - 建立企业碳足迹信息与金融机构共享机制 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