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搜索文档
雷军的反击:小米单日斥资5亿回购 小米汽车今年将交付超40万辆车
搜狐财经· 2025-11-20 23:00
股价表现与回购行动 - 公司股价持续走低,跌至37.7港元,市值跌破1万亿港元至9818亿港元 [2] - 公司开启强力回购,以平均价37.61港元回购1350万股,总耗资超5.07亿港元,创上市以来最大单日回购金额纪录 [2] - 尽管单日回购金额相对131.15亿港元的成交量不高,但股价当日止跌回升2.89% [2] - 2025年以来公司已多次回购股票,总金额超20亿港元,此次大额回购向市场传递坚定看好公司前景的信号 [2] 小米汽车业务里程碑 - 第50万辆小米汽车正式下线,从第1台到50万台用时1年零7个多月 [4] - 公司CEO雷军表示,这标志着小米汽车研发、制造、销售、交付和服务等整个体系能力得到充分验证,进入新的规模化阶段 [4] - 2025年全年小米汽车预计交付将超过40万辆,全年目标再次提升 [7] - 2025年第三季度智能电动汽车收入达283亿元,相关创新业务分部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收益转正,收益为7亿元 [9] 公司整体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1131.2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25亿元增长22.3% [7] - 经营利润为151.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0.41亿元增长150.1% [7] - 运营利润率达到13.4%,为近几年来最高水平 [7] 股价下跌的潜在原因 - 2025年9月小米17系列手机出货量不及预期导致股价下跌超10% [9] - 明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减半、年初安全事故风波、CEO言论风波等因素叠加,放大投资者情绪性抛盘 [9] - 公司被指吝啬于向投资者分红,尽管2025年从资本市场募资超400亿且单季度运营利润超150亿 [9] 业务挑战与改进方向 - 公司在汽车和家电行业与老牌企业存在技术层面差距,精细化管理和安全把控需向行业标杆学习 [10] - 有反馈指出部分产品如扫地机器人存在品控问题,OEM厂商的成本控制可能牺牲产品质量 [10] - 公司需将大额回购作为市值管理、信任修复的组合拳,借鉴同行成功经验以对抗市场空头力量 [11]
1300+新材料深度报告下载:含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新材料能源等
材料汇· 2025-11-20 22:45
知识星球材料汇资源概览 - 知识星球“材料汇”提供超过1300份行业研究报告,内容涵盖新材料、半导体、新能源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1] - 资源库包含投资笔记、产业链全景图、技术路线图等专业内容,例如《12页PPT秒懂新材料产业投资逻辑与估值》《100页PPT详解2024新材料产业投资机遇与趋势》等深度报告[9][11] 半导体产业技术生态 - 半导体材料细分领域覆盖光刻胶、电子特气、靶材、硅片、湿电子化学品、CMP、掩膜版等25个子类别[4] - 先进封装技术包括玻璃通孔TGV、硅通孔TSV、重布线层RDL、环氧塑封料等关键材料,HBM(高带宽内存)相关材料受重点关注[4] - 半导体设备涵盖光刻机、蚀刻机、薄膜沉积、离子注入、DUV、涂胶显影设备及量测设备等全链条环节[4] - 第三代半导体以碳化硅、氮化镓为核心,第四代半导体氧化镓及硅光子、铌酸锂等前沿技术被纳入研究范围[4] - 晶圆制造工艺演进路线显示,台积电从N3向N2、Intel从Intel 7向Intel 14A、三星从N3向N2技术迭代,GAA晶体管架构逐步替代FinFET[13] 新能源与光伏产业链 - 锂电池技术聚焦钠离子电池、硅基负极、复合集流体、隔膜、正极/负极材料等创新方向,固态电池与氢能、风电、储能系统并列重点赛道[4] - 光伏产业覆盖胶膜、玻璃、支架、OBB、背板等关键材料,石英砂、石英坩埚等上游原料被单独标注[4] 新型显示与复合材料 - 显示技术涵盖OLED、Mini/Micro LED、量子点等,配套材料包括OCA光学胶、偏光片、TAC膜、ACF导电胶等[5] - 纤维材料以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纶纤维为核心,碳碳复合、碳陶复合材料应用于高端制造领域[5] 化工新材料与前沿应用 - 特种工程塑料如PEEK、LCP、COP/COC树脂、POE、有机硅等被列为重点,胶黏剂、硅橡胶等化工新材料有专项研究[5] - 电子陶瓷覆盖MLCC、氮化硅、氮化铝、LTCC等元件,军工材料涉及高温合金、钛合金、隐身材料等细分方向[5] - AI+新材料、合成生物学、生物基材料、碳纳米管、超导材料等跨界技术被标注为新兴增长点[5] 全球头部企业布局 - 半导体设备商ASML、晶圆代工厂台积电/中芯国际、新能源车企特斯拉/比亚迪、科技公司华为/小米/京东方等企业动态被持续追踪[6] - 国际材料巨头如杜邦、汉高、3M的技术路线与市场策略纳入分析框架[6] 产业投资阶段特征 - 种子轮企业处于想法阶段,核心关注门槛与团队能力,需产业链资源支持[8] - A轮企业产品成熟且销售额爆发增长,投资需考察客户质量、市占率及利润水平[8] - B轮企业估值较高但风险较低,融资目的集中于产能扩张与新研发投入[8]
车展速递丨比纯电车型便宜5万元!小鹏X9鲲鹏超级增程版入市 何小鹏:燃油车用户转向增程产品的可能性更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20 22:34
相较纯电版车型,新车不仅换装了增程系统,还对造型、车身长度及内饰舒适配置进行了差异化提升,起售价则比纯电版车型(35.98万元)降低5万元。 对此,何小鹏表示:"增程车销量下滑是事实,但这可能是短期波动。另一种可能是,整个市场都在期待'超级增程'。不仅是我们,其他已推出增程产品的 公司也可能推出下一代产品。市场就像波浪,会有起有伏。" 11月20日晚间,小鹏X9鲲鹏超级增程版车型上市。新车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30.98万元起和32.98万元起。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孙磊摄 据悉,这是小鹏汽车推出的首款增程车型。"企业如果要走向全球市场,还需要新的补能方式。同时,一辆车的续航想要达到1000公里以上,需要通过纯电 之外的动力形式来实现。"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国的混动汽车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分布地图来看,小鹏在很多区域 的销售是比较欠缺的,因为我们没有(推出)适合当地使用的车。所以,我相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市场),超级增程都会有非常大的使用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与当下配备大容量电池和小容量油箱的主流增程车型有明显区别,小鹏X9鲲鹏超级增程版车型采用了" ...
31省份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 经济大省继续“挑大梁”
中国经营报· 2025-11-20 22:20
经济总量格局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 [1] - 广东和江苏GDP总量均突破10万亿元,分别为105176.98亿元和102811.0亿元,山东以77115亿元位列第三 [1] - GDP前十强省份的经济总量门槛从去年同期的3.7万亿元提升至4万亿元,上海和湖南经济总量首次跃上4万亿元台阶 [1] - 山东2024年四季度单季经济总量约2.6万亿元,预计其2025年全年GDP突破10万亿元的可能性较高 [1] 区域增长动能 - 西藏以7.1%的增速领跑全国,甘肃以6.1%的增速位居第二且连续15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以6%的增速排在第三 [2] - 全国有21个省份增速跑赢或持平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中西部地区省份占13个 [2] - 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是增速领跑省份的重要支撑 [2] - 湖北省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13.5%和10.9%,多个产品产量实现两位数增长 [2] - 河南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6%,为2022年以来最高增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均超过10% [2] 重点区域表现 - 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GDP同比增速分别为5.4%、5.7%、5.4%、5.5%,均高于全国增速,经济总量合计约25.18万亿元,占全国约24.81% [3] - 上海市前三季度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产业增速迅猛 [3]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布,谁是大赢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0 22:17
奖项分布特点 - 南方医科大学在合并大学与附属医院后成为最大赢家,共获得7项一等奖,项目涵盖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 [1] - 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含附属医院)紧随其后,各获得6项一等奖 [4] - 广东工业大学和深圳大学表现同样突出,各获得4项一等奖 [4] 企业创新表现 - 企业创新活跃是广东特色,在三大奖的52个特等奖及一等奖项目中,由企业牵头的项目多达10个 [4] - 科技进步奖的2个特等奖项目均由企业获得,凸显企业在应用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4] -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超宽深埋钢壳混凝土跨海沉管隧道建设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获科技进步特等奖,其海底隧道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00年 [4] 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比亚迪的“高性能智能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科技进步特等奖,其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46.06%,优于国外头部企业的41%,低温工况下每100公里节油0.97升 [5] - 比亚迪项目打破国外混动技术38年专利垄断,获授权发明专利123项,实用新型专利98项,参与制定国标13项,目前全球每销售三辆插混车就有一辆搭载DM技术 [7]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菠萝项目实现系统性突破,推广“金钻凤梨”等新品种71.37万亩,新增销售额57.32亿元、利润24.87亿元 [8] 科研合作与推广 - 获奖专家强调以大科学装置为载体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更深入的科技合作 [9]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白内障防治智能体系项目致力于将筛查与治疗服务推广至更多县域农村和基层家庭 [12]
西典新能:公司将把握全球新能源行业发展机遇,加强海内外市场的拓展、持续加大研发技术创新能力
证券日报网· 2025-11-20 22:13
证券日报网讯西典新能(603312)11月20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将把握全球新能源 行业发展机遇,加强海内外市场的拓展、持续加大研发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市场份额,保持在新能 源汽车、储能等新兴业务领域的快速增长态势。 ...
明年推出首款新车,“奕境”品牌正式发布
北京商报· 2025-11-20 21:55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刘晓梦)11月20日,东风汽车与华为乾崑联合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奕境"正式发布。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总经理汪俊君透露,"奕 境"是双方一个团队、百亿投入、三年深耕的战略成果。据了解,华为将全面开放产品开发和运营体系能力,和东风共同完成从产品定义、产品设计到研 发、供应链、生产制造的全链条深度协作。华为将全套IPD/IPMS运作机制、全流程质量管控标准及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经验全面赋能"奕境",华为最新一代 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技术成果,以及乾崑车控、车载光、车云等全栈智能解决方案,将加持"奕境"的智能技术。 按照规划,明年的北京车展上,"奕境"品牌将亮相首款车型,其后每年"奕境"品牌将至少推出1款全新车型。 ...
30.98万元起售,小鹏首款增程车上市
北京商报· 2025-11-20 21:55
作为首款搭载鲲鹏超级增程技术的车型,小鹏X9超级增程配备63.3kWh超快充磷酸铁锂大电池+60L大油箱,实现CLTC纯电续航452公里、CLTC综合续航 1602公里。据了解,鲲鹏超级增程运用5C+800V超充技术,充电12分钟即可补能70%SOC。 此外,小鹏X9超级增程后桥空间利用率高达95.8%,在保证超大车内空间的同时,集成了排气系统、大油箱、后轮转向、三排收纳、空气悬架、DCC减震 器、电驱、独立悬架和传动轴总成。 北京商报讯(记者刘晓梦)11月20日,小鹏汽车宣布,旗下首款增车车型小鹏X9正式上市,共推出Max和Ultra两种版本车型,售价分别为30.98万元和32.98 万元,预售时两款车型预售价格分别为35万元和37万元。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
李斌的苦,雷军还要再吃一遍?
虎嗅APP· 2025-11-20 21:5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秦朔朋友圈 ,作者:屠波,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隐忍许久的雷军,11月16日罕见地在微博密集发声,以一种过往不常见的、没那么"从从容容"的语 气,澄清近段时间来外界对小米的误解。即便如此,被舆论风暴裹挟的小米汽车,似乎仍未能从争议 中脱困。 阳光下从来没有新鲜事,此时此刻的雷军,类似彼时彼刻的李斌。 从顶流到逆流,从追捧到质疑,两位明星企业家的轨迹交错,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深层变革的 写照。 一、流量双刃剑:从神坛的坠落 与救赎 二、以身试险:两种测试,两种 结果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老板亲自上阵测试并不罕见,但李斌和雷军的测试方式却展现了截然不同的取 向。 2023年底,蔚来发布了150度半固态电池,本身是一项值得称道的电池技术创新,却引来不少无脑 黑。李斌索性进行了一场14小时不间断自驾直播,从上海开到厦门测试这块电池的续航能力。一路 上和坐在副驾的蔚来能源负责人沈斐谈天说地,除了介绍电池的专业知识,还贡献了不少有趣的名场 面。这场1044公里的马拉松直播,虽然观看人数不算爆款,却展现了李斌一贯的坦诚和耿直,博得 不少好感。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如同一台永不停歇的流量发动机,成就过多少 ...
中上协:A股上市公司“出海”竞争力显著提升
中国新闻网· 2025-11-20 21:51
A股上市公司境外业务表现 - 截至2024年底,共有3667家A股公司披露境外业务收入,占A股公司总数的68% [1] - A股公司合计实现境外总收入9.5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6.58% [1] - 制造业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境外总收入6.3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75.42% [1] 重点行业出口竞争力 - 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为代表的“新三样”构筑了新的外贸增长极 [1] - 宁德时代继续领跑,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企业增速较快,成为出口增长的重要支撑 [1] - 传统家电行业中,海尔、美的、格力等企业通过海外建厂、并购完善全球产业链布局,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1] 上市公司全球化战略升级 - 中国上市公司正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技术出海”升级 [1] - 公司在全球资源配置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1]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方向 - 聚焦主责主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2] - 优化核心资源配置,稳妥推进并购重组 [2] - 稳健经营,增强回报股东意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