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搜索文档
赛力斯(601127) - 2025年7月份产销快报
2025-08-07 19:15
业绩总结 - 2025年7月新能源汽车产量44,259辆,同比增0.89%,累计降10.59%[5] - 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44,581辆,同比增5.70%,累计降10.87%[5] - 7月赛力斯汽车产量42,304辆,同比增1.47%,累计降12.45%[5] - 7月赛力斯汽车销量41,675辆,同比增3.44%,累计降13.00%[5] - 7月其他车型产量2,259辆,同比降53.53%,累计降26.00%[5] - 7月其他车型销量3,362辆,同比降27.10%,累计降24.34%[5] - 7月汽车总产量46,518辆,同比降4.54%,累计降12.60%[5] - 7月汽车总销量47,943辆,同比增2.47%,累计降12.75%[5] 其他 - 公司公布2025年7月产销快报,最终数据以审计为准[3] - 公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8月8日[5]
零跑汽车外供电池包:做宁王商用车业务的「中间商」|36氪独家
36氪· 2025-08-07 19:08
零跑汽车零部件外供业务 - 零跑汽车自研的电池包开始外供,电芯采购自宁德时代等厂商,电池包由零跑旗下凌骁能源提供 [4] - 凌骁能源已接到超过5家新能源商用车客户订单,并与犀重新能源等商用车企深入洽谈 [5] - 零跑全域自研策略覆盖三电、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高附加值零部件 [8][9] - 公司零部件外供目的包括降本和复制比亚迪的成功路径,已与Stellantis合资成立零跑国际并供应车灯、电驱等零部件 [10] - 与红旗合作开发面向海外市场的车型,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 [11] 商用车市场机遇 -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渗透率不足20%,2024年上半年销量40.2万辆同比增长66.5% [17] - 商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2024年达65.2GWh同比增长116.4%,2024年上半年51.4GWh同比增长126.2% [19] - 商用车用户对成本更敏感,零跑作为主机厂具备更低成本的工程化能力 [20] - 宁德时代+零跑电池包组合比宁德时代整包更具性价比优势 [20] 宁德时代战略布局 - 宁德时代推出天行L-超充版(140度电/155Wh/kg)和天行L-长续航版(200度电/200Wh/kg)商用车电池 [23][24] - 时代骐骥发布75标准电池包,已与解放、陕汽等十余家车企开发30多款底盘换电车型 [24] - 宁德时代市占率2024年上半年降至43.05%,同比下降超3个百分点 [29] - 通过零跑合作巩固市场地位,零跑2024年上半年交付22.17万辆同比增长156% [29] 产业链合作动态 - 零跑B01 650km续航版本开始搭载宁德时代电池,提升品牌调性 [28] - 小鹏与大众合作开发的两款车型计划搭载宁德时代电池 [31] - 零跑电池外供业务将成为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板块 [32]
智界独立运作,华为这次能否救活智界?
晚点LatePost· 2025-08-07 19:06
华为与奇瑞合作升级 - 华为与奇瑞宣布将在智界投入超百亿元资金和5000人研发团队,并同步调整运营架构实现产销服一体化独立运作 [3][5] - 双方成立专门的智界新能源公司,除华为和奇瑞外还将引入第三方资本,华为将在管理和战略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 [10] - 奇瑞内部将智界定位为"第一优先战略项目",并以红头文件形式明确战略决心 [10] 智界发展现状与挑战 - 智界S7与R7累计交付已超10万辆,总销量在鸿蒙智行体系内排名第二但未达外界预期 [6] - 首款车型S7曾因交付延迟引发风波,部分车主提车时间从4-6周延长至10-12周,公司推出每日200元上限1万元的现金补偿方案 [9] - 华为与奇瑞在合作初期存在磨合不畅问题,导致协同管理挑战,如官方账号宣传奇瑞新车和降价促销乌龙事件 [9] 战略调整与运营优化 - 华为将主导智界从产品、制造到销售、服务的全流程一体化运营,全面负责质量把控 [10] - 智界工厂引入华为品质管理体系,实现整装过程质量参数100%数字化追溯 [13] - 采用鸿蒙智行归一化供应链体系,与问界、尊界工厂共享资源保障零部件品质与供应稳定性 [13] 技术优势与产品规划 - 智界S7率先搭载华为"巨鲸"800V高压平台及DriveONE 800V高压碳化硅高效动力平台 [14] - 智界R7首发华为DriveONE增程发电机、巨鲸增程专用电池包和华为雪鸮智能静音增程技术 [14] - 华为每年在汽车领域研发投入约200亿元,研发人员达1万人,计划在六大技术领域做到行业第一 [15] 品牌建设与市场策略 - 智界在上海、深圳设立双设计中心,在芜湖成立"松山湖"罗兰小镇研发中心,已有超3000名员工入驻 [15] - 未来三年将实现累计超百亿元资金注入,华为从问界抽调骨干力量支持智界发展 [17] - 8月将推出R7和S7改款车型,新增后向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采取激进定价策略 [21] 长期发展规划 - 智界计划2026年推出大型SUVR9及鸿蒙智行首款MPV,构建更丰富产品矩阵 [23] - 华为管理层强调品牌建设需要时间,参考问界M7改款后销量爆发的成功经验 [24] - 智界进入2.0发展阶段,"纯血鸿蒙智行"定位将转化为组织保障、技术优势和产品实力 [24]
要积极勇敢地把钱投出去!睿郡王晓明最新详谈地产、科技与持仓:权益投资的机会成本依然很低……
聪明投资者· 2025-08-07 19:04
核心观点 - 权益投资机会成本低,利率中枢持续下降使股票投资吸引力上升 [2][78] - 中国经济面临四重突围方向:经济增长模式改革、地产调整、科技自主、制造业升级 [9] - 科技领域处于"勇敢者游戏"阶段,需做好风险预案 [5][90] - 制造业是中国根基,需向高附加值转型 [16][66] - 地产调整尚未结束,租金回报率是关键指标 [37][42] 经济增长模式 - 过去依赖出口和房地产的投资拉动模式已失效,需转向消费驱动 [19][25] - 改革难点在于政府角色从投资型向服务型转变 [27] - 需完成债务出清和要素收入重新分配两大任务 [29] - 当前贫富差距扩大抑制消费,需加强社会保障 [31] 地产行业 - 全国商品房存量约500亿平米,按1万/平米均价计算居民财富500万亿 [11] - 2021年销售峰值15.6亿平米,2024年降至8亿多平米 [38] - 价格企稳关键看租金回报率能否稳定在2% [42] - 上海豪宅租金回报率仅1%,与二手房价格背离 [44] 科技领域 - 中国在AI技术革命中与美国差距不大,优势在应用落地 [3][74] - 生物医药表现突出,恒瑞授权GSK创新药首付款5亿美金 [14] - 全球生物医药40%BD流向中国企业 [48] - 需警惕科技股风险,通过期权等工具保护仓位 [89] 制造业 -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份额31%,需从量向质转型 [65] - 新能源车20家利润不及丰田一家,反映内卷严重 [23] - 关税影响有限,50%关税下企业仍可应对 [71] - 未来方向: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品牌价值 [66] 投资策略 - 组合配置:红利资产40%、科技30%、制造业20%+ [5][88] - 可转债占比14%,包括光伏、半导体等品种 [82] - 港股存在机会,特别是消费和创新药板块 [84] - 消费股短期未到重仓时机,白酒行业面临压力 [98]
特斯拉连续7月销量退潮,欧洲车市生“变”
高工锂电· 2025-08-07 18:49
年会预告 2025(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 暨十五周年庆典&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年会特别赞助: 大族锂电 专场冠名: 欣旺达、英联复合集流体、逸飞激光、华视集团、欧科工业空调 金球奖全程特约赞助: 思客琦 时间&地点: 2025年11月18-20日 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 会议合作: 陈女士 13560731836(微信同号) 7月,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延续了自今年以来的下滑态势。 主办单位: 高工锂电、高工产研(GGII) 协办单位: 卡洛维德 总冠名: 海目星激光 尤其是在主要欧洲国家表现更为突出。德国市场7月仅售出1110辆汽车,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55.1%;拉长时间线来看,今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为1 万辆,较去年同期跌幅高达57.8%。 英国市场同样承压,7月汽车注册量从去年同期的2462辆降至987辆,降幅达60%。 其他主要市场中,法国7月注册量下降27%至1307辆,瑞典跌幅更显著,达86%仅售出163辆,比利时则下降58%至460辆。 在5月的卡塔尔经济论坛上,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在欧洲销量下降,这种情况对所有车企都一样。没有例外。因为欧洲经济很弱。" 但事实似乎不是如此。今年以来,欧洲 ...
理想车主被黑,理想回应
盐财经· 2025-08-07 18:16
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近期遭遇有组织的网络水军攻击,内容包括收集车主不规范行为素材和发布恶意评论 [3][4] - 公司认定这些行为具有多平台、高频次、内容同质化特征,已涉嫌违法犯罪 [5] - 理想汽车已采取法律行动,包括固定证据、平台投诉、民事诉讼和刑事报案 [5][6] - 蔚来高管公开否认参与抹黑行为,呼吁行业共同抵制此类攻击 [9] 网络攻击细节 - 水军兼职群提供两项任务:收集不规范行为素材(图片5元/张,视频8元/条)和发布恶意评论(文字1.5元/条,带图2元/条)[3][4] - 攻击具有24小时不间断特征,例如8月3日单平台凌晨时段集中出现45篇同主题视频 [5] - 攻击内容涉及AI生成素材,刻意制造"理想车主普遍素质差"的舆论导向 [4][5] 公司应对措施 - 法务部门已固定证据并启动法律程序,包括平台投诉、民事诉讼和刑事报案 [5][6] - 开通车主线索反馈渠道,承诺协助举报恶意内容 [5] - 通过社交媒体公开披露攻击特征,表明维权决心 [5][6] 行业反应 - 蔚来高管明确否认参与,指出攻击者存在"祸水东引"策略 [9] - 行业人士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认为需要集体抵制此类不正当竞争 [9] 车主影响 - 部分车主反映遭受现实困扰,如车辆被扔垃圾、出行心理压力增大 [6] - 社交媒体平台出现大量针对理想车主的负面内容,形成舆论压力 [6]
媒体不再能为公关输送人才了
虎嗅APP· 2025-08-07 18:13
公关人才供需失衡现状 - 中国90%规模企业的公关一号位来自媒体行业,剩余10%为管培生[7] - 1995-2015年媒体向企业输送人才的路径已断裂,调查记者类目基本绝迹[8][9] - 企业公关一号位平均生命周期不足5年,但2015年后媒体新人丧失企业所需的内容策划能力[9][10] - 当前解决方案包括挖角自媒体创始人(如王自如案例)或同行企业,但成功率低[10][11] 媒体人才断层原因 - 机构媒体调查报道功能退化,近十年未出现优秀调查新闻[9] - 自媒体商业模式导致内容能力退化:63%依赖老板刷脸接单,新人仅能学习软文写作[12][13] - 行业恶性竞争导致师徒传承失效,70%自媒体老板不愿培养潜在竞争对手[14] - 自媒体无法提供传统媒体"无冕之王"的职业荣誉感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15] 企业应对策略 - 阿里巴巴案例显示需建立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其公关团队30%骨干为自主培养[18] - 建议大厂公关部门建立师徒制,但面临50人以上团队内卷严重的问题[18] - 需改变A类人才标准,鼓励培养能力超越自己的接班人[18] 内容行业生态变迁 - 南方报系等传统媒体15年前流失90%骨干至企业公关岗位[8] - 自媒体内容同质化严重,"定了""官宣"等标题创新占比达45%[10] - 个人IP可持续性存疑,仅20%能实现代际传承[16] - AI技术导致15%从业者产生内容创作依赖性[19]
布局华东 弗迪电池24亿再扩产!
起点锂电· 2025-08-07 18:12
比亚迪无为项目进展 - 芜湖市无为市生态环境分局对"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长三角制造中心(三期)建设项目"进行批前公示 该项目由无为弗迪电池有限公司负责 是比亚迪在华东地区的战略基地之一 [2] - 比亚迪在无为累计投资超300亿元 涵盖动力电池、汽车零部件、储能等多个领域 [3][7] - 2021年7月总投资20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园项目落户无为 其中长三角制造中心项目投资150亿元 配件项目50亿元 [4] - 项目一期2022年1月投产 创造了"半年投产"的速度 并在当年实现产值破百亿 [4] - 2023年实现产值235亿元 同比增长64.3% 成为无为市首家产值超200亿元的企业 [5] 项目具体规划 - 一期投资28亿元 年产刀片电池10GWh [6] - 二期规划产能15GWh [6] - 三期投资24亿元 建成后将形成年产电池包18.48万件、钢托盘108万件、铝托盘48万件、液冷板36万件的产能 [6] - 无为加快出海集散中心建设 目标实现新能源动力电池出货量40GWh以上 [6] - 比亚迪在无为布局涵盖电池材料、电池包零部件、汽车线束、充电桩等上下游产业 吸引27家配套企业落户 [6] - 2024年成立两个产业创新研究院 2025年一季度公示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及生产项目 投资约2.1亿元 [6] 行业动态与比亚迪表现 - 7月中国市场动力+储能+消费类电池排产量同比增长37% [10] - 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达89.86% 较2024年提升13.53个百分点 [10] - 截至2025年6月 比亚迪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累计装机总量约为134.526GWh 其中6月单月装机量达27.019GWh [10] - 2025年上半年装机量同比显著增长 5月单月增速达101% 主要受益于海外销量激增137% [10] - 储能业务表现突出 4月装机量环比增长30.1% 蝉联全球直流侧储能系统出货量榜首 [11] 比亚迪业务拓展 - 5月召开两轮/三轮电池全系产品发布会 推出32款创新产品 具有10年使用寿命 [11] - 已与新日、淮海、立马、台铃、金彭等两轮、三轮电动车品牌达成合作 [11] - 2025年各地电池工厂建设加速 已在国内布局12大电池基地 合计规划产能超500GWh [12][16] 具体项目进展 - 广西弗迪电池三模块项目2月18日启动 建成后可新增年产能约7GWh 总投资140亿元 预计年产值超260亿元 [13] - 台州弗迪项目3月27日获批 计划总投资100.2亿元 形成年产22GWh产能 [14] - 潍柴弗迪项目一期3月28日投产 首台WEB602V160电池包下线 [14] - 长沙弗迪PACK产线扩建项目4月30日获批 扩建后可年产19GWh电池包 [15] - 绍兴弗迪项目总投资60亿元 二期环评获批 全部投产后总投资超250亿元 产值将超300亿元 [15]
碳酸锂产业日报-20250807
瑞达期货· 2025-08-07 17: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碳酸锂基本面或处于供给有所收减、需求或有一定回暖,行业库存小幅去化但整体仍处高位,后续仍需更多有效需求带动产业去库 [2] - 期权市场认购持仓占据优势,期权市场情绪偏多头,隐含波动率略升 [2] - 技术面上,60分钟MACD双线位于0轴附近,红柱走扩 [2] - 操作建议为轻仓逢低短多交易,注意交易节奏控制风险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市场 - 主力合约收盘价为72,300元/吨,环比上涨2680元;前20名净持仓为 -183,045手,环比减少9957手 [2] - 主力合约持仓量为289,832手,环比增加32062手;近远月合约价差为 -2,300元/吨,环比减少1540元 [2] - 广期所仓单为15,023手/吨,环比增加580手 [2] 现货市场 - 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为71,100元/吨,环比上涨150元;工业级碳酸锂平均价为69,000元/吨,环比上涨150元 [2] - Li₂CO₃主力合约基差为 -1,200元/吨,环比减少2530元 [2] 上游情况 - 锂辉石精矿(6%CIF中国)平均价为780美元/吨,环比无变化;磷锂铝石平均价为6,500元/吨,环比上涨300元 [2] - 锂云母(2 - 2.5%)平均价为2,340元/吨,环比无变化 [2] 产业情况 - 碳酸锂产量为44,100吨,环比增加2000吨;进口量为17,697.62吨,环比减少3448.16吨 [2] - 碳酸锂出口量为429.65吨,环比增加142.92吨;企业开工率为52%,环比增加5% [2] - 动力电池产量为129,200MWh,环比增加5700MWh [2] - 锰酸锂价格为30,000元/吨,六氟磷酸锂价格为5.03万元/吨,钴酸锂价格为225,000元/吨,均环比无变化 [2] - 三元材料(811型)中国价格为145,000元/吨,三元材料(622动力型)中国价格为121,000元/吨,均环比无变化 [2] 下游及应用情况 - 三元材料(523单晶型)中国价格为126,000元/吨,环比无变化;三元正极材料开工率为51%,环比减少4% [2] - 磷酸铁锂价格为3.27万元/吨,环比无变化;磷酸铁锂正极开工率为52%,环比增加3% [2] - 新能源汽车当月产量为1,268,000辆,环比减少2000辆;当月销量为1,329,000辆,环比增加22000辆 [2] - 新能源汽车累销渗透率为44.32%,环比增加0.33%;累计销量为6,937,000辆,环比增加1993000辆 [2] - 新能源汽车当月出口量为20.50万辆,环比减少0.70万辆;累计出口量为106.00万辆,环比增加45.50万辆 [2] - 标的20日均波动率为64.46%,环比增加1.05%;标的40日均波动率为47.10%,环比增加0.40% [2] 期权情况 - 认购总持仓为354,616张,环比增加6570张;认沽总持仓为142,725张,环比增加7671张 [2] - 总持仓沽购比为40.25%,环比增加1.4443%;平值IV隐含波动率为0.36%,环比增加0.0512% [2] 行业消息 - 2025年7月,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量环比增长1.86%,同比增长59%,行业开工率57%,头部材料厂开工率显著提升,部分中小厂商产量小幅下滑 [2] - 2025年7月,SMM三元材料产量环比上升5.75%,同比增长16.65%,行业整体开工率回升至45% [2] - 2025年7月,中国六氟磷酸锂产量环比上涨约3.9%,同比上升约32.9% [2]
大众注资1.31亿美元支持试产全固态电池
鑫椤锂电· 2025-08-07 17:33
大众汽车集团固态电池战略 - 公司正全力推进下一代全固态电池研发与商业化,旗下电池子公司PowerCo向美国固态电池初创企业QuantumScape注资1.31亿美元(约合9.39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试点生产线 [1] - 公司与QuantumScape合作始于2012年,2018年追加投资1亿美元成为主要股东,持有17%股份(价值约4.59亿美元),并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固态电池 [1] - 目标在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商业化生产 [1] 产能规划与市场影响 - PowerCo正在德国、西班牙和加拿大建设6座大型电池工厂,2030年总规划产能达240GWh [2] - QuantumScape技术成熟后,每年可生产40GWh固态电池,未来有望扩展至80GWh [2] - 40GWh产能可为约10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固态电池,可能改变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