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搜索文档
(进博故事)葡企逐梦进博 叩响“机遇之门”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01:38
中葡贸易合作 - 中国消费者对葡萄牙红酒、橄榄油等特色商品关注度连年攀升 [1] - 进博会架起贸易桥梁,加速葡萄牙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1] - 葡萄牙企业通过进博会达成交易并建立新关系 [2] 葡萄牙企业参展成效 - 至善(葡萄牙)有限公司2024年首次以组展机构身份邀请14家葡萄牙企业参展进博会 [3] - 葡萄牙乳制品企业首次参展即与天猫国际等电商平台达成合作意向 [5] - 葡萄牙食品协会因上届进博会成效显著,早早明确第八届参展意向 [5] 中国市场拓展案例 - 茉汰(中国)参加首届进博会后,中国市场销售额实现30%以上复合增长率 [8] - 茉汰在中国市场月销量达到其在葡萄牙年销量水平 [8] - 2024年多家首次参展的葡萄牙企业将中等规模进口商和分销商列为首选合作对象 [8] 进博会平台价值 - 进博会帮助葡萄牙企业提升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并达成更多交易 [6] - 葡萄牙企业通过进博会发布新品并获取中国市场前沿反馈 [9] - 进博会绿色办展理念与葡萄牙企业环保生产理念高度契合 [9] 中葡多元化合作领域 - 葡萄牙希望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与中国加深技术合作 [10] - 葡萄牙汽车制造与模具生产产业有望通过进博会进入中国市场 [10] - 中国与葡萄牙在蓝色经济、新能源、电子商务、电动汽车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10] 未来合作展望 - 葡萄牙企业家协会与进博会工作组签署合作备忘录,将试水中国市场 [11] - 中国连续多年保持葡萄牙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投资涵盖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 [10] - 第八届进博会推介会在里斯本成功举办,预示更多葡萄牙企业将通过进博会进入中国市场 [11]
深圳打通科技转化“最初一公里” 已支持建设61家概念验证中心、67家中小试基地
深圳商报· 2025-07-10 01:31
在深圳市福田区红柳道上的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内,深圳市固态研究新技术概念验证中心负责 人刘翔博士正在电脑前查看同事共享的晶体结构解析画面,在冷冻电镜的助力下,小小的药物样品被展 现出了原子级别的结构图像。 "通过对药物的固体形态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药用晶型,避免在后期由于晶型问题导致的专 利纠纷,甚至药物研发失败等问题。"刘翔说。 培育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提升产业公共服务能力,是做大做强新兴产业的重点任务之一。对于正在加快 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深圳而言,推动各类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建设的 另一重目的就是构筑面向全行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深圳市固态研究新技术概念验证中心是深圳市认定的众多概念验证中心之一。7月9日,记者从深圳市科 技创新局获悉,2022年以来,已支持建设深圳市概念验证中心61家、深圳市中小试基地67家。它们已成 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弥补基础研究成果和产业技术产品之间"断裂带"的重要平台。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的"试金石" 在科技创新的全流程中,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常被提及,验证新技 术、新材料、新工艺能否实现科研目的 ...
全球首个!非动物源肝素平台落户光明
深圳商报· 2025-07-10 00:35
公司战略布局 - 华熙生物通过旗下企业华熙唐安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实现多元化发展及合成生物技术应用的重大战略部署,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全球首个非动物源肝素全产业链平台 [2] - 公司以合成生物为驱动,聚焦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已形成生物活性物原料、药品及医疗器械、皮肤科学创新转化及营养科学创新转化四大业务板块 [2] - 华熙唐安突破传统肝素类药物的动物组织提取工艺,以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肝素聚糖的体外全酶法精准合成,技术全球领先,是国内唯一掌握全天然结构抗凝血肝素聚糖生物合成的企业 [2]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华熙唐安在全酶合成肝素领域实现多维度技术突破与产业革新,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并在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心血管手术抗凝等场景 [2] - 依托深圳研发总部、济南糖工程基地、天津中试车间三地联动体系,华熙唐安加速从实验室技术到GMP产业化的转化,推动肝素产业从"动物资源依赖"向"绿色生物智造"升级 [2] 合作与融资 - 华熙唐安与光明区、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星博生辉私募创业投资基金等举行落地及天使轮融资签约仪式 [3] - 产学研用各方嘉宾举行"合成生物学赋能肝素产业变革"圆桌论坛,包括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华熙唐安董事长、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等 [3] 区域产业集聚 - 光明区已集聚合成生物领域企业超130家,产业估值近400亿元 [4]
洁特生物: 关于增设募集资金专户并签署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0 00:23
证券代码:688026 证券简称:洁特生物 公告编号:2025-044 转债代码:118010 转债简称:洁特转债 广州洁特生物过滤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增设募集资金专户并签署募集资金专户存储 三方监管协议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 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一、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广州洁特生物过滤股份有限公司向不 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432 号)同意注 册,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共计发行 440.00 万张,每张面值为人民币 100 元,按面 值发行。本次发行的募集资金总额为 440,000,000.00 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 上述募集资金已全部到位,并由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于 2022 年 7 月 4 日对本次发行的资金到账情况进行了审验,出具了《广州洁特生物过滤 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实收情况验证报告》 (天健验〔2022〕7-67 号)。 为规范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保护投资者权益,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公 司设 ...
创新药三期临床告捷!微芯生物仍增收不增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23:49
临床试验结果 - 公司自主研发的西达本胺针对一线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关键性三期临床试验(DEB研究)已获得最终结果的顶线分析数据 试验组无事件生存期(EFS)显著优于对照组 达成研究主要终点 [2] - 西达本胺是全球首个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 属于表观遗传调控剂类药物 此前已凭借期中分析综合数据结果于2024年4月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DLBCL适应症批准 并于2024年底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是目前医保范围内唯一一线DLBCL口服创新药 [4] - 公司需要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临床试验 取得完整临床数据 本次公告披露了最终结果的顶线分析数据 这一成果意味着现有品种适应症范围进一步扩大 对公司构成正向影响 [4] 市场与竞争 - DLBCL是中国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 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 中国每年新增DLBCL患者约6万至8万例 发病率呈缓慢上升趋势 [4] - 国内首个获批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的CD19单抗——坦昔妥单抗(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创新疗法 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 但复发/难治性DLBCL通常属于二线或二线后治疗 与西达本胺作为一线治疗并不冲突 无直接竞争关系 [5] 公司背景与财务状况 - 公司创立于2001年3月 是科创板第一家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 主要专注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抗病毒五大领域的原创新药研发 [5] - 公司2024年营收6.58亿元 同比增长25.63% 但归母净利润亏损1.15亿元 同比大跌228.97% 2025年一季度营收1.62亿元 同比增长24.24% 归母净利润亏损0.19亿元 同比下滑4.64% [6]
生物制造领域前沿进展!生物制造青年论坛,报告征集中!8月20-22日宁波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09 23:26
会议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同期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聚焦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领域的创新成果交流与产业对接[2] - 会议时间为8月20日在浙江宁波举办,包含两场报告时段(13:30-17:30和19:00-20:30)[6] - 青年论坛席位限制为30席,采用扫码报名形式[6] 会议内容 - 设置15分钟快速了解研究方向的环节,重点探讨科学问题、解决方案、成果转化可行性及未来发展方向[3] - 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专场,公开征集100个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项目进行现场展示[6] 组织架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11] - 协办单位包括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机构[11] - 该会议已连续三年(2022-2024)在宁波成功举办,2024年会议获得上海宝山合成生物学转化研究院等机构支持[13] 行业平台 - 会议关联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www.bio-basedlink.net[20]
AI+生物制造风口!9个涉及蛋白质设计案例获国家级认可!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09 23:26
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应用案例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一批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涉及15家企业和1家科研院所 [1] - 案例征集工作于2024年10月启动,聚焦AI与生物制造融合,围绕创新研发、中试放大、生产制造等重点环节 [1] - 16个案例中有9个应用于高性能蛋白质元件设计及构建领域,占比超过50% [1] - 典型案例包括天鹜科技的蛋白质工程大模型AIACCLBIO™、安徽元构生物的蛋白质从头设计技术、百图生科的AI大模型改造药用酶等 [1] 典型企业案例技术亮点 - 北京昭衍生物:整合机器学习算法和大数据挖掘技术,开发智能化细胞工厂开发平台,构建高产高质量生物制造细胞株 [3] - 北京诚益通:利用工艺参数大数据分析和AI模型预测技术,实现生物制造过程全链条精准工艺控制 [3] - 上海天鹜科技:自主研发蛋白质通用AI模型,基于90亿条蛋白质数据实现"从序列到功能"的端到端预测 [4] - 安徽元构生物:开发蛋白质AI设计算法SCUBA和ABACUS,突破蛋白质结构从头精准设计等共性复杂问题 [4] - 百图生科:通过AI大模型进行酶突变设计和多目标优化,提高酶活性和稳定性,用于酶替代疗法 [4] 行业发展趋势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 [7] - 大会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四大应用领域 [7] - 会议将探讨"十五五"期间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7]
任晓刚、刘菲: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9 23:24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 -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明确其为首都核心功能之一 [1] - 北京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成为国家自主创新源头和原始创新策源地 [1] -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整合科技、教育、人才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1] 战略实施路径 - 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高精尖产业,构建三个万亿级和七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3] - 以中关村为引领强化"三城一区"协同联动,优化"一核两翼"空间布局 [3] - 践行"四个面向"要求:世界科技前沿(突破"卡脖子"技术)、经济主战场(产业升级与新兴领域培育)、国家重大需求(生命科学/AI等)、人民生命健康(民生领域创新) [3] 政策与制度保障 - 构建"1+N"法治体系:《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为核心,配套20余项创制性条款及专项法规 [4] - 出台70余项细分产业支持政策,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计划"政策组合拳 [5][6] - 财政/土地/人才三维支撑:设立专项科技金融措施、创新高精尖产业用地政策、优化海外人才引进服务 [6] 产业与创新生态 - 布局"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2024年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占制造业投资超90% [7] - 外资企业深度参与自动驾驶/绿色低碳技术领域 [7] - 建立120家校企合作人才基地,推动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衔接 [8] 科研与成果转化 - 怀柔科学城集聚37个科技设施平台开展前沿交叉研究 [8] - 推行"揭榜挂帅"科研模式,支持量子信息研究院等机构攻关颠覆性技术 [8] - 政府搭建场景创新平台,推动新技术从样品到产品的全链条转化 [9] 金融与服务支持 - 培育14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创设"京创融"等专项工具 [9] - 8支产业引导基金累计投资14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360亿元(截至2025年3月) [9] - 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赋予机构更大自主权 [10] 区域与国际协同 -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三地联合研发与资源转化 [12] - 通过中关村论坛等平台吸引国际科技合作,实施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等首创制度 [12] - 支持企业海外研发中心建设及国际标准制定 [12]
今年已有12家生物医药企业港股上市,创新药企成主力军
搜狐财经· 2025-07-09 23:23
生物医药企业港股上市热潮 - 2025年截至7月9日已有12家生物医药企业登陆港交所,超过2024年全年数量,另有40家企业在排队[1][3] - 医药生物行业实际募资总额达18319亿港元,位居港股IPO募资规模行业第二名[4] - 恒瑞医药以9890亿港元募资额成为近5年来港股最大医药IPO[5] 上市企业特征分析 - 创新药企业是主力军,研发管线聚焦肿瘤免疫治疗、新型疫苗等高壁垒领域[5] - 除恒瑞医药外,脑动极光、维昇药业等9家上市药企均处于净亏损状态[5] - 派格生物和维昇药业尚未有产品实现商业化,主营产品处于研发后期阶段[5] 港股吸引力解析 - 港交所"18A"和"18C"规则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适合行业"高投入、长周期"特性[6] - 2025年前6个月港股日均成交金额达2402亿港元,同比上升118%[7] - 港股与A股流动性差距显著收窄,恒生指数换手率已追平沪深300[8] 典型案例表现 - 药捷安康上市首日收涨787%,市值突破100亿港元,尽管尚未有商业化产品[7] - 恒瑞医药从递表到上市仅用4个多月,相比A股2-3年的审核周期显著缩短[8] 行业政策与前景 - 国家医保局发布16条措施支持创新药发展,覆盖研发、医保准入等5大维度[9] - 百力司康、维立志博等创新药企正在排队上市,维立志博核心产品处于注册临床阶段[8][9] - 行业认为当前是创新药企加速发展的黄金窗口期,政策与资本市场形成双重驱动[9]
外籍人才综合服务平台“魅力苏州”启用
国际金融报· 2025-07-09 23:17
大赛概况 - 第二届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苏州落幕,157个决赛项目参与角逐,7个项目获一等奖[1] - 大赛覆盖具身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光子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及仪器仪表、新能源、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七大科技行业赛道[1] - 大赛吸引超3000个项目报名,海外项目占比近50%,博士学位参赛选手超60%[1] - 大赛足迹遍及旧金山、波士顿、首尔、新加坡等12座城市[1] 大赛机制与支持 - 以苏州"1030产业体系"为蓝图,链接全球百家高校、百家顶级机构、百家链主企业[1] - 通过29场行业复赛和"技术+资本+产业"多维评审机制遴选157个总决赛项目[1] - 一等奖项目将直接认定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并获得最高3000万元创业助力金[1] - 获奖项目可获得落地奖励、人才政策绿色通道、股债联动等支持[1] 行业趋势与投资观点 - 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科创领域投资持续加码[2] - 中国在研发与工程师红利、供应链生态、数字化普及等方面具有"技能密度"优势[2] - 应用层是AI价值累积的核心,垂直领域智能体蕴含巨大机遇,尤其是在"AI+"或"+AI"应用端[2] - "出海"是未来十年中国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关键策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