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制造
搜索文档
兆驰股份:红外感知LED芯片及传感器件等相关部件产品,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16:15
公司战略与创新 - 公司将借助前沿科技力量推进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1] - 公司全力促进行业变革 [1] 产品与应用领域 - 公司红外感知LED芯片及传感器件等相关部件产品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1]
小米三线作战,雷军十年豪赌
搜狐财经· 2025-09-26 11:41
公司战略调整 - 小米进入多线作战阶段 业务涵盖汽车 芯片和手机[2] - 公司重启造芯并承诺至少投入500亿元 周期为十年[3][7] - 造车业务同时启动 十年投入100亿美元[8][9] 芯片业务发展 - 2014年成立小米松果电子启动自研SoC芯片 2017年首代芯片搭载于小米5c销量约60万台[6] - 2018年暂停SOC芯片研发 仅保留小芯片研发团队[6] - 2021年重启造芯项目 2025年5月推出玄戒O1芯片(搭载小米15 S pro和小米Pad 7 Ultra)和玄戒T1手表芯片(搭载小米S4智能手表)[7] - 自研SOC被描述为九死一生的高难度项目[7] 汽车业务布局 - 小米SU7 Ultra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定位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8] - 2022年春节后曾暂停Ultra项目21天 5月因SU7项目进展突破而重启[8] - 内部拆解特斯拉Model Y进行对标研究[8] 手机业务竞争策略 - 小米手机跳过数字16序列 直接推出小米17以对标iPhone17[2][9] - 雷军公开喊话全面对标iPhone 强调产品力跨代升级[9] - 新机定价策略:小米17标准版起售价4499元 Pro版4999元 Pro Max版5999元[10] - 目标是在6000元以上超高端市场实现突破 全面兼容苹果生态[10] 研发投入规划 - 新五年规划研发投入2000亿元[11] - 公司承认与苹果竞争是漫长过程 需逐步学习并完善细节[11] 领导者管理风格 - 雷军亲力亲为 曾赴日本解决供应链危机 日开23场会议重启研发[8] - 2021年带队走访10座城市进行85场行业访谈以确立造车路径[9]
从内耗焦虑到押上家底,雷军解锁小米造车“生死时刻”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6 09:31
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集团2020年决定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2] - 公司同时布局芯片和汽车两条新赛道 2021年3月正式官宣造车 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计划10年内投资100亿美元 [3] - 创始人雷军将造车视为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亲自带队并押上全部声誉 [3] 汽车业务发展历程 - 2021年12月小米SU7 Ultra项目立项 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3] - 2022年春节后团队连续召开21天会议 决定暂停Ultra项目 数月后SU7取得突破性进展后重启 [3] - 2022年夏天在SU7开发关键阶段立项YU7作为备用方案 [4] - 2024年3月推出首款车型SU7标准版 售价21.59万元 2025年2月推出SU7 Ultra 2025年6月YU7正式上市 [4] 汽车销售表现 - 2025年1-8月小米汽车累计销量达22.48万辆 完成全年35万辆目标的约64% [4] - YU7自7月6日开启交付后累计交付超4万辆 [4] 产品研发策略 - YU7研发过程中以理想L9和特斯拉Model Y为参照对象 [6] - 公司2025年初购买三辆Model Y进行零部件拆解学习 [6] 面临挑战与召回事件 - 3月底智驾死亡事故使公司陷入舆论危机 [8]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19日公告因辅助驾驶系统安全隐患召回11.69万辆SU7标准版 占已售SU7总销量三成 [8] - 1月曾因泊车辅助缺陷召回3.09万辆SU7 [8]
信贷市场接棒AI投资!科技巨头掀起发债狂潮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9:13
科技公司债务融资规模与趋势 - 科技公司正以多年来最快速度达成巨额债务交易,利用投资者强劲需求为人工智能项目锁定融资[1] - 仅在美国公开债券市场,科技公司今年迄今已筹集约157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发行量增加约70%[1] - 甲骨文今年已发行近260亿美元的公开交易债务,其中大部分来自一笔180亿美元的巨额发行[1][5] - 包括博通、Alphabet和苹果在内的巨头也共同筹集了数百亿美元,其中一些公司是多年内首次融资[1] - Meta正通过私募信贷筹集290亿美元用于建设数据中心,银行则在安排一笔380亿美元的债务融资帮助Vantage数据中心建设[1] 债务市场投资者需求与条件 - 对投资级债券的需求强烈,信用利差已被压至近27年来的最低水平[2] - 甲骨文债券发行吸引了约880亿美元的峰值订单,最终需求约为820亿美元,订单流失率约4%,远低于今年21%的平均水平[5] - Alphabet在4月的债券发行超额认购7倍,而今年投资级债券平均认购倍数为3.8倍[5] - 高评级科技巨头的债务吸引了渴望参与AI产品和基础设施热潮的投资者[2] - 从流入科技行业的可投资资金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科技公司已占美国蓝筹债券发行的8%,为自2021年以来的最高比例[6] 人工智能投资热潮与资本开支 - AI投资热潮正从股市蔓延到信贷市场,债务市场将在AI竞赛中发挥关键作用[2] - 未来5至10年内,大型科技公司有着相当沉重的资本开支需求,满足需求的重要方式是通过资产负债表上的债务融资[9] - AI基础设施建设昂贵,主要原因在于AI专用英伟达芯片以及所需的巨大电力规模[8] - 甲骨文与OpenAI达成协议,提供4.5吉瓦的数据中心电力,相当于约四座核反应堆的规模,仅在一个数据中心就计划每年在燃气发电上花费超过10亿美元[8] 行业背景与潜在挑战 - 科技行业是为数不多仍在持续增长的行业之一,仅次于金融、可选消费和公用事业[6] - 围绕AI的狂热引发了与2000年代初互联网投资泡沫破裂的相似之处,麻省理工学院8月的一项研究发现,95%实施AI试点项目的公司未能获得投资回报[6] - 贝恩公司报告预测,到2030年,AI公司的收入可能比满足预计需求所需计算能力的资金少约8000亿美元[8] - 尽管资本开支巨大,但这些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普遍健康,债务相对于收益并不过高,信用评级尚未出现恶化迹象[8]
为何对标苹果保时捷特斯拉?小米集团CEO雷军:敢于对标世界第一就是一种勇气,只有对标第一,学习第一,才能赶超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9-26 07:09
业务战略与协同 - 公司通过专业团队并行推进手机、汽车和芯片三大业务 [3] - 三大业务具有高度关联性 能够实现相互协同和相互促进 [3] - 公司采取对标行业第一的战略 选择苹果、保时捷和特斯拉作为学习标杆 [4] 资金投入与运营管理 - 公司为汽车和芯片业务投入1000亿人民币 接近当时全部账面资金 [4] - 内部采取紧缩运营策略 所有部门齐心协力支持新业务发展 [4] - 两项新业务进展比预期顺利 公司将其比喻为"供两个孩子上大学" [4] 管理经验与方法论 - 公司强调复盘的重要性 将复盘能力视为关键管理经验 [4] - 敢于同时投入资源密集型业务源于对标世界第一的勇气 [4] - 公司认为通过学习行业第一最终能够实现赶超目标 [4]
寻求苹果投资 英特尔股价大涨
北京商报· 2025-09-26 00:53
公司近期融资与合作动态 - 英特尔近期获得多项重大投资,包括英伟达投资50亿美元并获得约4%的股份[1],以及美国联邦政府持有10%股份并提供约100亿美元资金用于建厂[2] - 英特尔上个月还从软银集团获得20亿美元的股权投资[3] - 英特尔已与苹果公司接洽寻求投资,并讨论更紧密合作,该消息推动英特尔股价在周三收盘大涨逾6%[1][3] - 英特尔还在与其他公司就可能的投资和合作关系进行接触[3] 公司战略与业务重点 -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正积极引入合作伙伴以帮助公司扭亏[1] - 与英伟达的合作包括联合开发PC芯片和数据中心芯片,但不涉及代工业务[1] - 达成有利可图的合作伙伴关系和说服外部客户使用英特尔的芯片制造工厂是其未来增长的关键[3] - 公司对于代工业务持坚守态度,正推动代工战略进入下一阶段,并采取行动打造财务纪律严明的代工业务[5] 公司技术进展与制造能力 - 英特尔亚利桑那州的Fab 52工厂已成功完成Intel 18A的流片,该节点的大规模量产将率先在俄勒冈州实现,亚利桑那州制造预计今年晚些时候进入量产爬坡[5] - 英特尔代工已与主要客户就Intel 14A制程工艺展开合作,并发送了早期版本的制程工艺设计工具包[5] - 获取大客户和长期代工订单对提高产线利用率和毛利率至关重要,并为后续14A/18A等节点的研发量产形成正循环[4] 市场表现与行业背景 - 英特尔股价自8月中旬以来已累计上涨逾40%,今年迄今累计上涨约54%[3] - 英特尔在AI竞赛中举步维艰,落后于英伟达和AMD等同行[1] - 在竞争激烈的半导体产业,单靠资金投入或成本控制不足以扭转局面,关键还是要快速技术迭代和获得更多客户[4] 潜在合作方苹果的视角 - 若苹果投资英特尔,将是继2020年转向自研芯片后对英特尔的又一次信任投票[3] - 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使严重依赖台积电的苹果实现芯片制造供应商多元化[3] - 潜在投资可能使英特尔对苹果的芯片进行封装[3]
中国资产逆势走强,蔚来、小鹏涨超5%,加密货币超17万人爆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3:42
美股指数表现 - 道琼斯指数下跌43.97点至46077.31点 跌幅0.10% [1][2] - 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07.13点至22390.73点 跌幅0.48% [1][2] - 标普500指数下跌26.77点至6611.20点 跌幅0.40% [1][2] - 纳斯达克100期货下跌128点至24611.25点 跌幅0.52% [1][2] - 标普500期货下跌28.75点至6663.50点 跌幅0.43% [1][2] 中国资产表现 - 中国金龙指数上涨44.27点至8673.64点 涨幅0.51% [1][2][3] - 中概新能源汽车股走高 小鹏汽车 蔚来 金山云均涨超5% [2][3] 美国国债收益率 - 3个月期国债收益率下降2.03个基点至3.973% [2]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3.49个基点至4.183% [2] - 2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4.50个基点至3.653% [2] - 5年美债期货下跌0.27个基点至109'015 [2] - 10年美债期货下跌0.34个基点至112'095 [2] - 2年美债期货下跌0.11个基点至104'035 [2] 科技巨头个股表现 - 特斯拉下跌超3% 8月在欧盟新注册量同比下降超36%至8220辆 [3] - 谷歌下跌逾1% [3] - Meta下跌逾1% [3] - 苹果上涨0.34% [3] - 英伟达上涨0.35% [3] - 英特尔上涨超5% 盘中一度涨至8% 触及2024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 [3] 大宗商品相关个股 - 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股价再度下跌超5% 前一交易日暴跌17% [3] 加密货币市场 - 以太坊价格最大跌幅接近5% 一度跌破4000美元心理关口 [4][5] - 近24小时全球超过17万人被爆仓 爆仓金额合计5.9亿美元 [4] - 24小时多头爆仓5.13亿美元 空头爆仓7656.36万美元 [5] - 12小时多头爆仓4.27亿美元 空头爆仓4139.35万美元 [5] - 4小时多头爆仓1.72亿美元 空头爆仓2276.61万美元 [5] - 1小时多头爆仓399.73万美元 空头爆仓1068.17万美元 [5] 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 美股上涨受到企业盈利推动 AI相关交易市盈率在回落 [6] - AI概念已从最初七家科技巨头向外延伸 包括更广泛芯片制造商和大语言模型企业 [6] - 市场需要持续观察不同资产类别是否会遇到消费者和交易者抵触 [6]
【公告全知道】AI芯片+算力+数据中心!这家公司是国内CPU/GPU龙头
财联社· 2025-09-25 23:40
AI芯片与算力行业 - 国内CPU/GPU龙头企业 且是国内唯一生产x86芯片的企业 [1]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 已与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建立业务联系 [1] - 人形机器人相关核心产品完成送样测试 [1] - 业务覆盖低空经济、无人机及新能源汽车领域 [1] 固态电池技术领域 - 已向多家客户交付核心固态电池相关设备 [1] - 业务涉及宁德时代概念、机器视觉及氢能源领域 [1] 投资信息服务 - 每日推送停复牌、增减持、投资中标等重大个股公告 [1] - 红色标注重要公告以提示投资热点与风险规避 [1]
A股晚间热点 | 数字人民币又有大消息!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22:52
小米科技与芯片产业 - 雷军表示芯片是小米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自研手机SoC至少要坚持十年、至少投入五百亿 [1] - 凭借1000亿元的研发投入,小米汽车领域取得成果,SU7系列和YU7持续热销,2025年8月交付量持续突破3万辆 [1] - 2025年5月22日,小米自研SoC芯片玄戒O1正式发布,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实现3nm手机SoC芯片设计并大规模量产的企业,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手机SoC的厂商 [1] 中国贸易与监管动态 - 商务部决定将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等3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并将萨罗尼克科技公司等3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2] - 李强总理表示中国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商务部称此为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举措 [6][7] - 市场监管总局督导下,深圳罗马仕科技、安克创新、小米通讯技术公司决定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充电宝产品,涉及数量共计135万余件 [8] 金融市场与基础设施 -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推介会向相关机构介绍了跨境数字支付平台、区块链服务平台及数字资产平台功能 [3] -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将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包括建立报价商动态调整机制并扩充队伍,并自2025年10月13日起提高每日净限额至450亿元 [4] 行业动态与市场表现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强调坚决反对铜冶炼行业"内卷式"竞争,指出其对行业影响大,损害国家和行业利益 [5] - 上纬新材成为今年首只"20倍股",股价创历史新高,近5日共有217股登上龙虎榜单,山子高科等4股每日均有上榜 [9] - 广州出台新政策,房企自持住房在去化周期18个月以下区域可在补缴出让金后转为可售入市,政策宽松预期增强下结构性机会受关注 [16] 公司公告与资本运作 - 中油工程子公司签署25.24亿美元伊拉克海水输送管道EPC合同,吉宏股份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5%至65% [21] - 博瑞医药董事长提议1000万至2000万元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旗滨集团拟以10000万元至20000万元回购股份 [21] - 密尔克卫实控人及股东拟合计减持公司不超4.02%股份,至纯科技控股股东减持426.78万股占总股本1.12% [21][23] 投资机会与板块关注 - 全新一代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SoC芯片发布,可灵AI大规模应用落地,快手直播上线"AI万象" [17][18] - 科学家在适配国产算力、开展具身智能合作,新华时评指出需顺应民生期待激发服务消费新活力 [19]
雷军谈造芯历程:压力让人窒息
Wind万得· 2025-09-25 22:17
小米造芯历程 - 公司芯片业务始于2014年 2014年成立全资芯片类公司[3] - 2018年暂停SoC研发 转向小芯片开发 内部曾因芯片讨论陷入困境[3] - 2021年重启SoC研发 投入至少500亿元 计划坚持十年[3] - 2022年受地缘政治影响营收下降15% 芯片项目单次投入超500亿元[3] - 3纳米芯片一次性投片成功 2024年5月发布首款旗舰SoC玄戒O1[3] - 玄戒O1搭载于手机和平板 公司认定其达到第一阵营水平[3] - 公司强调将持续投入芯片研发直至成功[4] 新品手机发布 - 小米17系列起售价4499元(12GB+256GB) 最高配置16GB+512GB售价4999元[6] - 小米17ProMax配备7500mAh金沙江电池 采用L形封装异形叠片技术[6] - 电池含硅量16% 支持100W有线快充与50W无线快充[6] - 相机系统采用五焦段三摄设计 主摄50MP[9] 股价表现 - 9月25日股价单日上涨4.48% 报收59.45港元[10] - 市值达1.5万亿港元 接近历史最高点[10] - 年内累计涨幅达72.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