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技术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三大产业2024年减税1.97万亿元 税收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23:21
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 税务部门落实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为数字经济、高技术产业、机器人产业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注入发展动能 [1] - 202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显示,三大领域共减免企业所得税1.97万亿元 [1] - 三大领域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2% [1] 数字经济领域表现 - 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2024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 [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2% [1] 高技术产业领域表现 - 高技术产业2024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5% [1] - 航空航天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3% [1] 机器人产业领域表现 - 近两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长10.2% [2] - 特殊作业机器人2024年度同比增长28.4%,服务消费机器人同比增长12.4%,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7% [2] 税务部门未来政策方向 - 税务部门将持续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深化拓展"政策找人"机制 [2] - 依法打击违规享受、恶意骗取税费优惠等违法行为,保障政策红利精准落地 [2] - 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 [2]
2025年下半年宏观及政策展望:向阳而生,于不确定性中追寻确定性
大同证券· 2025-07-01 22:00
宏观经济展望 - 预计2025年二季度GDP增速达5.3%,全年增速达5.2%[4] - 预计全年CPI中枢达0.2%,PPI中枢达 -2%[5] - 预计规上工业企业全年增速达6.1%[5] - 截至2025年5月,社零总额41326亿元,同比增6.4%,1 - 5月累计203171亿元,同比增5.0%[44] - 预计2 - 4季度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速维持在8.7%左右[81] 政策展望 - 2025年财政赤字率4%,超10亿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及特别国债,下半年财政政策或维持强度,支出结构调整可期[70] - 预计年内降准空间最多50BP,上半年1年期和5年期LPR降10BP,下半年货币政策或与其他政策配合[85] 其他要点 - 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可控,美国降息节奏因关税政策停滞,稳定币或带来宽松新模式[16] - 出口关注东盟、欧盟需求,低附加值加工贸易占比降,“新三样”出口势头猛[59][62] - 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缓幅回升,民营企业动能回升需政策扶持[65]
共减免1.97万亿元,总营收同比增长7.1%
金融时报· 2025-07-01 20:37
数字经济 - 2024年数字经济、高技术产业、机器人产业共减免企业所得税1.97万亿元,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2% [1] - 2024年数据生产总量同比增长2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建成5G基站425.1万个 [2] - 2024年全球新公开生成式AI专利4.5万件,中国占比61.5% [2] - 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2024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9%、2.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5%、13.2% [2] - 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等13家头部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1.9%、19.7% [2] - 5月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1-5月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 [2] 高技术产业 - 2024年医药制造、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8.9%、7.5% [3] - 2024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1.7%、7.5%,航空航天产业增长10.5%、26.3% [3] - 1-5月飞机制造、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20.7%、28.6%,带动航空航天相关设备制造行业利润增长68.1% [3] - 1-5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5月3D打印设备、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40%和11.5% [3] 机器人产业 - 中国机器人产业稳居全球第一梯队,连续11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突破19万项,约占全球三分之二 [4] - 近两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长10.2%,其中特殊作业机器人、服务消费机器人、工业机器人2024年同比分别增长28.4%、12.4%、7% [4] - 5月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85.9%、29.5%,机器人减速器、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倍和35.5% [4] - 1-5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2% [4]
1—5月首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搜狐财经· 2025-06-18 23:14
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 5月以来首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就业稳经济系列政策协同发力落地见效 [2] 优势产业表现 - 1—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比1—4月提高0.2个百分点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6.9%,比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 [3] - 电子行业增长27.2%,汽车行业增长13.9% [3] - 1—4月信息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13.6%,比1—3月提高1.9个百分点 [3] - 北证50指数年内涨幅接近36%,在全市场主要指数中居首位 [3] 有效需求扩大 - 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8%,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6.2% [4] - 1—5月全市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1.3%,比1—4月提高0.3个百分点 [4] - 服务性消费增长4.9%,5月全市举办大型文体活动近百场,重点景区接待人数增长32.1% [4] - 1—5月全市接待入境游客及旅游花费金额分别增长54.1%、56.7%,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04% [4] - 5月全市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1.5%,比去年同期提高22.8个百分点 [4] 就业与物价 - 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较低水平 [5] - 5月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上涨0.4% [5]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正持续积聚
证券日报· 2025-06-16 00:17
新动能发展现状 - 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5月份同比增长1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2%,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10.9% [1] - 工业机器人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2%,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3% [2] - 高技术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 [2] 数实融合与产业升级 -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向各行各业渗透,驱动产业升级和优化经济结构 [1] - 企业受益于数字化赋能、赋值和赋智,产业链和价值链得到全方位改造升级 [1] - "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进,具身智能等加快商业化进程 [2] 外贸领域新动能 - 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不断涌现,全国已累计落地保税维修项目280多个 [2] - 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增强,外贸"含新量"和"含金量"不断提高 [2] 未来发展方向 -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 [3] - 持续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开辟新领域和新赛道 [3]
中美经贸关系优势互补、共生共赢(钟声)
人民日报· 2025-06-10 05:56
中美经贸关系现状 - 中美经贸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格局,为两国人民和世界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1] - 2024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达273亿美元,2022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4905亿美元,远超中资企业在美786亿美元销售额 [1] - 综合考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本地销售额三项因素,中美经贸往来不存在明显失衡 [1] 贸易数据与结构分析 - 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例从2007年9.9%降至2024年2.2% [2] - 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占其总体逆差比例从2018年47.5%降至2024年24.6%,但美国全球货物贸易逆差规模2024年达1.2万亿美元 [2] - 按贸易增加值核算,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将大幅缩减,显示当前统计方法高估实际逆差 [2] 美国政策对经贸影响 - 美国高技术产业优势未充分释放,主因是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2] - 美国新增多项对华歧视性限制措施,包括AI芯片出口管制、停止EDA软件销售等,导致美企错失中国市场机遇 [2] - "小院高墙"和"脱钩断链"政策违背经济规律,阻碍正常经贸往来 [2] 中国开放政策与市场机遇 - 中国通过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平台积极扩大进口,打造世界共享大市场 [3] - 中国推动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3]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3] 未来合作方向 - 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优势互补、共生共赢,需拆除人为壁垒畅通合作渠道 [3] - 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加强合作有利于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3] - 平等协商和务实合作是解决分歧、实现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 [3]
25Q1,几个有意思的经济“转折点”
虎嗅· 2025-06-09 08:18
投资趋势变化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首次被制造业整体反超,打破后疫情时代高技术产业作为增长引擎的常态[1] - 新能源和半导体领域投资已显现产能过剩迹象,行业技术迭代快导致部分"新"技术迅速落后[3] - 民间投资持续落后于国资央企投入,显示更注重财务回报的资本趋于谨慎[4] 企业盈利改善 - 除汽车行业外,多个制造业细分领域利润开始反弹,与2023年末的假反弹形成对比[5] -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与整体利润的剪刀差缩小,资本开支冲动可能转向股东回报[9] 行业结构性变化 - 汽车行业面临监管反内卷要求,叠加全球IPO和并购活动减少,资本约束收紧[11] - 高技术服务业保持强劲增速,整体服务业景气度持续优于制造业[14] 消费市场分化 - 服务业受制于优质供给不足,即时性消费特性导致供需失衡[19] - 新消费(情感属性/高差异化)表现显著优于传统消费,科技+消费模式提升产品差异化[21] - 影视行业春节档爆发与全年收缩并存,验证优质内容供给不足制约消费释放[21]
2025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星火燎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08 23:21
转型新阶段特征 - 2022 年起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地产经济贡献趋势下行,地产基建行业增加值增速降至 2%以下,非地产基建行业保持 5% - 6%增速[18] - 终端需求压力大,PPI 和 CPI 表现弱,2025 年中游(73.6%)、下游(73.5%)产能利用率低于上游(79%),外需板块固定资产周转率降至 2.5 左右[23] - 居民、企业和地方政府受报表冲击,居民住房资产占比近六成,房价回调冲击大,企业营收增速降至负增长,地方财政广义支出预算完成度在 95.0%左右[31] 政策革新与产业蜕变 - 2024 年 9 月底政策框架全面优化,赤字率达 4%,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规模超 1.6 万亿,《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施行[40] - 高技术产业占比“初具规模”,2024 年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占比达 16.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例达 10%左右[44] - 2025 年居民信心“筑底”,出行意愿抬升,服务消费供需两旺,人均 GDP 达 1 万美元后服务业消费占比每年提升约 0.6%[49] 关税冲击与产业升级 - 关税 1.0 时期产业升级提速,汽车、手机行业突破,低附加值行业出口占比下降,高附加值占比上升,一般贸易顺差占比升至 73.1%[56][60] - 关税 2.0 对低附加值行业冲击大,高附加值行业“难替代性”强,对美出口规模总占比达 47%,关税冲击弹性在 0.3 倍以下[6][81][95] 下半年关注方向 - 政策更注重高质量发展,2025 年下半年关注“反内卷”“服务业”,“反内卷”站位高、涉及面广、协同性强[7][101][128] - 服务业是经济破局切入点,我国居民消费率低,服务贸易占 GDP 比仅 5.3%,2025 年服务业投资增速回升至 4.1%[118]
【宏观经济】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5月21日-5月27日)
乘联分会· 2025-05-27 16:36
全社会用电量 - 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7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 [5] - 分产业用电:第一产业用电量110亿千瓦时(+13.8%),第二产业5285亿千瓦时(+3%),第三产业1390亿千瓦时(+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936亿千瓦时(+7%) [5] - 前4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1566亿千瓦时(+3.1%),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29840亿千瓦时 [6] - 前4月分产业用电:第一产业424亿千瓦时(+10%),第二产业20497亿千瓦时(+2.3%),第三产业5856亿千瓦时(+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789亿千瓦时(+2.5%) [6] 对外直接投资 - 前4个月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575.4亿美元(+7.5%),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10.4亿美元(+5.6%) [9] -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7.8亿美元(+16.4%) [9] -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71.1亿美元(+6.8%),新签合同额765.9亿美元(+22.4%) [9] - "一带一路"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79.9亿美元(+5.2%),新签合同额645.4亿美元(+17.4%) [9] 吸收外资 - 前4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832家(+12.1%),实际使用外资3207.8亿元人民币(-10.9%) [11] - 分行业: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840.6亿元人民币,服务业2312.5亿元人民币 [11]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967.1亿元人民币,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137%)、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86.2%)、化学药品制造业(+57.8%)、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4.9%) [11] - 分来源地:东盟对华投资增长42.9%,日本(+74.2%)、瑞士(+68.4%)、英国(+54.6%)、韩国(+22.3%)、德国(+12.3%) [11]
税费优惠激活中国经济蓬勃“向新力”
中国经济网· 2025-05-27 07:55
科技创新与税费政策 - 第一季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4241亿元 [1] - 税费支持政策聚焦研发投入、创业投资、研发设备、重点产业链等领域,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 - 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技术转让、开发及相关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 [3] 行业增长数据 - 前4个月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9%,显著高于全国总体增速 [2] -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同比增长9.7% [2] - 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其中装备制造业、数字产品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9.4%、12.6%、12.2% [2] - 计算机制造、智能设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3.8%、15.7% [2] 政策效果与未来方向 - 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推动创新动能增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3] -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推进,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3] - 建议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密集型企业设立专项税收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加速折旧等 [3] - 税费优惠政策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资金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