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础设施
icon
搜索文档
稳定币:架构、生态和催化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稳定币行业、酒水行业 - **公司**:泰达公司、Circle 公司、连连数字、恒宝股份、宇信科技、朗新集团、国泰君安国际、拉卡拉、新国都、新大陆、原币科技、恒生电子、朗新科技、恒成电子、金证股份、顶点软件、长亮科技、金北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稳定币架构与产业链** - 稳定币是锚定主权信用法币的加密货币,是法币的数字投射,稳定性介于加密货币和法币之间,已从交易媒介演变为金融基础设施 [1][2] - 产业链分为上游(基础设施、发行方、资产管理)、中游(支付服务商、交易所、跨链清算机构)和下游(交易结算、跨境支付等场景) [1][3][4] 2. **稳定币生态主要玩家及竞争优势** - USDT:由泰达公司发行,占市场约 60%份额,市值超 1500 亿美金,先发优势显著,但储备透明度有争议 [3] - USDC:由 Circle 公司发行,是合规标杆,受 Visa 与贝莱德青睐,但成本较高,50%以上收入用于分销费用 [6] - DAI:抵押型稳定币,通过超额抵押加密资产增强抗风险能力,但依赖复杂算法 [6] 3. **稳定币对全球货币体系的影响** - 90%以上市值超 2500 亿美金的稳定币与美元挂钩,增强了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并渗透到国际贸易与金融系统 [6] - 人民币短期内受稳定币影响较小,中国可发展数字人民币提升国际影响力,同时警惕金融风险,推进香港构建人民币稳定币市场生态 [1][7][8] 4. **稳定币核心应用场景**:加密货币交易、去中心化金融、跨境支付与汇款、企业资金管理、国际结算与供应链金融,未来可能覆盖储值或理财场景 [10][12] 5. **香港新规催化作用** - 8 月初生效的香港新规是全球首个全面监管框架,将推动产业系统性变革 [11] - 受益标的分五类:跨境支付与清算服务商、数字基础设施与安全服务商、银行 IT 系统改造商、实体资产通证化服务商、港股直接受益标 [11][14] 6. **稳定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 - 稳定币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重要支点,通过区块链技术减少对 SWIFT 系统依赖,扩大使用场景,促进跨境支付规模提升 [14][15] - 2024 年人民币在全球跨境收付总额中占比 4%,到 2030 年有望提升到 10%,第三方支付公司将受益 [16] 7. **第三方支付公司优势及策略**:优势取决于牌照覆盖范围和区域推广能力,策略是扩展牌照覆盖范围和加强区域推广 [17][18][19] 8. **产业链潜在受益方向**:发行方及其技术支持、硬件设备供应商、相关产业链如蚂蚁链和京东链、RWA 相关产业、香港稳定币发行牌照持有者 [21] 9. **银行和证券领域受益企业**:证券领域首选恒成电子,其次是金证股份和顶点软件;银行领域首选宇信科技,其次是长亮科技和金北方 [2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稳定币市场呈现“双超多强”格局,USDT 和 USDC 占据约 85%的市场份额 [1][5] - 未来稳定币创新风险管理可能遵循“LAWS code”原则,需中心化管理维持稳定性 [5] - 酒水行业增量预期约 10 万亿元,约 3 万亿元由中小支付公司服务,若占 1%市场份额,支付流水提升 3000 亿元,收入提升 30 亿元 [20]
兴业银行长沙分行落地首单省外三市充电桩项目 赋能绿色出行新时代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07 16:49
绿色金融与新能源基础设施 - 兴业银行长沙分行成功落地首单省外三市充电桩项目,为南宁汇天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提供3600万元贷款用于23个充电站建设 [1] - 项目覆盖南宁、柳州、玉林三市核心区域,包括商圈、交通枢纽、工业园区及居民区,预计满足数千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1] - 该笔贷款专项用于"中核汇天南宁北湖国际汽车城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当地充电便利性并缓解"里程焦虑" [1] 金融机构战略与行业影响 - 兴业银行长沙分行将充电桩项目视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示范,未来计划创新金融产品以支持更多绿色项目 [2] - 项目推动广西新能源汽车生态完善,促进交通领域低碳转型,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 [2] - 金融机构通过此类项目赋能绿色出行,为实体经济与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典范 [2]
算力资产护航现金流,首程控股(697.HK)稳派息稳增长,成港股高分红智算标的
新浪财经· 2025-07-07 16:29
公司战略布局 - 首程控股战略投资南方万国数据中心REIT和南方润泽科技REIT,优化资产组合,数据中心REITs具有租金收入稳定、运营成本可控的特点,提供持续可分配现金流 [1] - 公司通过平准基金和城发基金等资本工具灵活运作,为资产运营与分红水平提供资金与策略支撑 [1] - 深耕智能基础设施领域,布局交通枢纽、城市更新、数据中心、绿色能源等多个方向,形成"存量稳定+增量成长"的经营体系 [2] 高分红特性 - 2024年公司总分红规模超归母净利润的200%,未来派息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2] - 通过REITs投资增厚收益,增强分红能力,为长期股东回报提供更强支撑 [1] - 基础设施资产具备抗周期性强、现金流稳定、收益可预期等特点,是高分红型公司的理想载体 [2] 估值与市场机会 - 公司估值水平远低于同类型基础设施REITs或产业类投资平台,但资产端质量、现金流稳定性与产业运营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1] - "估值错配"为市场提供长周期价值重估的机会,是追求防御属性、现金回报和中长期增值能力的投资者的理想选择 [2] - 港股市场整体低位运行,但具备稳定分红能力和资产支撑的基础设施公司稀缺,首程控股属于"被低估的优质资产" [1] 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 - 公司依托"产业+资本"双轮驱动,在资产端具备识别、获取和长期运营优质基础设施的系统能力 [3] - 通过参与C-REITs项目投资与基金管理,优化资产组合流动性与回报率,实现资产证券化路径下的资本释放 [3] - 对REITs产品的深度参与,探索"资产回报率最大化"路径,将底层稳定资产转化为高效率的资本运作工具 [3] 防御与成长平衡 - 公司模型为"基础设施+高分红",产业基础设施资产提供可预期的现金分红收益,同时通过REITs产品和高成长资产探索新平衡点 [4] - 未来随着数据中心、城市更新、绿色能源等资产类型的证券化,公司将拥有更加多元的现金流来源与分红能力 [4] - 在波动加剧的全球资本市场中,公司凭借稳定的资产运营收益和扎实的现金流管理能力,释放"防御+成长"的长期配置价值 [4]
降低机构接入门槛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迎新规
北京商报· 2025-07-06 23:57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业务规则修订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8月3日 [1] - 修订后的《征求意见稿》共六章三十一条,包括总则、账户管理、业务处理、结算机制、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置等内容 [1] - 适用对象包括CIPS运营机构、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运营机构需经人民银行批准 [1] 规则修订主要内容 - 简化境外机构参与条件,取消"必须委托境内银行托管"的限制,改为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直接参与者作为资金托管行 [1][2] - 境外机构申请成为直接参与者的管理更为灵活,降低了国际机构接入门槛 [2] - 明确CIPS参与者的账户管理、注资、资金结算等详细流程 [2] - 运营机构可在人民银行开立清算账户,用于集中存放参与者结算资金,与运营机构其他用途资金分户核算 [2] 业务处理规定 - 银行类直接参与者应根据客户指令或间接参与者委托,以逐笔或批量方式通过CIPS办理支付业务 [3] -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类直接参与者应根据其交易系统、证券结算系统等功能需要,通过CIPS组织或参与资金结算 [3] - 未经同意不得擅自拓展服务范围、对象或业务场景 [3] 修订意义与影响 - 本次修订是顺应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提升跨境支付系统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3] - 规则调整聚焦优化参与者准入机制、强化风险防控能力、预留技术升级空间 [3] - 彰显了中国推动人民币全球使用的战略决心 [1][3]
总投资额突破10万亿元!多地密集发布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清单!
搜狐财经· 2025-07-06 21:45
国家政策支持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搭建的"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显示,截至7月4日全国正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11842个、总投资额10.19万亿元[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于5月20日起施行,规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民营经济组织可平等进入,支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3] -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推介项目3200余个、涉及总投资超3万亿元,聚焦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基建、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3]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清单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至106项,1-4月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1亿元以下项目民企中标占比超80%[4] 地方项目推介 - 北京市发布11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244亿元、拟引入社会资本429亿元,覆盖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等9个领域[5] - 河南省发布7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30亿元,重点集中于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民间资本可通过控股或联合体方式参与[5] - 山西省发布6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952.2亿元、引入民间资本460.2亿元,包括产业类项目13个、特许经营项目28个[6] 行业影响与趋势 - 地方政府大规模推介项目旨在"引资"与"引智"并重,借助民企机制灵活性和创新能力提升重大项目效能[7] - 民营企业被支持参与核电、铁路等国家重大项目,并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4] - 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支付中小企业款项期限明确为交付后60日内,保障民营企业现金流[4]
全球制造:或将复苏:实物需求的新一轮上升周期
国金证券· 2025-07-06 15:54
报告核心观点 全球制造业有望复苏,实物需求进入上升周期,中国“反内卷”政策推进,全球脱虚向实背景下,投资者可关注上游资源品、资本品、中间品、消费及大金融板块的投资机会 [3][4][5] 各部分总结 全球制造或将复苏:实物需求的新一轮上升周期 - 过去几年海外发达经济体重资本回报、轻实体经济,美欧企业ROE中枢抬升、杠杆率下降;近期欧美重视实体经济,德国2025年投资1200亿欧元基建并增加国防开支,2025 - 2029年赤字扩张8000亿欧元;美国鼓励制造业回流,《大美丽法案》多项措施鼓励投资,提高债务上限或冲击全球美元流动性 [3][11][12] - 6月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共振修复,利于中国资本品出口拉动总需求,制造业强于服务业时,资源品、资本品表现更好 [3][23] “反内卷”也应顺势而为 - 政策端对“反内卷”关注度上升,背景是国内量价循环遇瓶颈,生产端自发性“反内卷”已开始,表现为用电量增速快于工业增加值增速 [4][28] - “反内卷”政策效果因行业而异,光伏、锂电等中高端制造业过剩产能属优质产能,政策效果较弱;传统产能占比高、产能利用率高且价格低的行业,政策效果明显,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化学纤维制造、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行业 [4][31][33] 脱虚向实,流动性是冲击,基本面是机会 - 中国企业此前增加资本开支完成产业升级,现进入资本回报修复期,传统部门回报率回升概率大;欧美重视实体经济,全球制造业活动回升 [5][37] - 全球制造业向上、国内“反内卷”时,中国投资者实物资产领域更广阔,经济形成生产 - 消费良性循环概率大,但金融市场流动性冲击是阶段性风险,应关注美元反弹 [5][37] - 资产配置建议:关注上游资源品(铜、铝、油)、资本品(工程机械、重卡、叉车)、中间品(钢铁、化纤);消费领域关注酒店餐饮等,挖掘新消费个股机会;长期关注人民币国际化下的大金融板块,尤其是非银金融 [5][37]
财政发力线索探析
太平洋证券· 2025-07-05 15:35
财政政策导向 - 2025年财政政策定调“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较2024年“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更积极,强化逆周期调节[5] - 2025年预算支出强度提升、进度加快,赤字率创新高,资源向民生、消费及新质生产力倾斜[14] 债务工具情况 - 2025年新增50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行资本,超长期特别国债计划发行1.3万亿元,较2024年增加3000亿元[17][18] - 2025年新增专项债限额4.4万亿元,较2024年增加5000亿元,增幅12.8%,投向、管理等升级[21] 工具落地进度 - 1 - 5月新增专项债发行1.6万亿元,占全年限额37.1%,快于去年同期的29%,资金多投向基建,土储获更多倾斜[26][29] - 1 - 5月化债资金发行进度达67%,中央财政靠前发力,1 - 5月国债发行总额6.29万亿元,同比增长38.5%[32][37] 后续政策方向 - 下半年专项债发行将提速,前5个月进度不足40%,剩余138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7月、10月分批拨付[6]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筹备中,预计规模5000亿元左右,杠杆效应5 - 15倍,有望拉动投资2.5 - 7.5万亿元[7]
环球时报研究院发布中国首次大范围“中拉互视”民调报告:友好关系对中拉未来发展很重要
环球时报· 2025-07-05 06:39
中拉互视民意调查核心发现 - 中国与拉美关系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新阶段 习近平主席提出启动五大工程共谋发展振兴[1] - 首次在中拉开展大范围互视民调 中国样本2099份 拉美样本3373份 覆盖6个国家[2] - 97%中国民众和96%拉美民众对彼此文化事物有高度兴趣[4] - 94%中国民众认可拉美发展潜力 84%拉美民众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5] - 2024年中拉贸易额达历史性5184亿美元 中国直接投资存量6008亿美元[6][12] 民众相互认知特征 - 中国民众对拉美首要印象:足球(最高频) 热情 桑巴 热带雨林 美食 文化 咖啡[2] - 拉美民众对中国突出印象:技术 经济 文化 食物 产品 中美博弈 人工智能[2] - 55%中国受访者认为拉美人"热情奔放" 拉美人眼中中国人最突出特点是"聪明有创造力"[3] - 拉美年轻群体关注中国电动汽车 机器人技术 游戏《黑神话:悟空》等科技文化产品[3] 双边合作领域与成果 - 拉美20多国加入一带一路 中国实施200多个基建项目 创造百万就业[11] - 93%拉美受访者认为中国带来发展机遇 最认同中国是"关键贸易伙伴"和"主要出口市场"[11] - 近八成拉美民众受益于中国在5G 交通基建 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发展援助[11] - 89%拉美受访者愿考虑在中资企业工作 巴西古巴巴拿马意愿超60%[12] 未来合作方向 - 六成拉美受访者期待加强贸易投资合作 超四成关注人工智能 基建 环保领域[12] - 中国受访者最希望在绿色发展(首位) 贸易投资 基建等领域深化合作[12] - 巴西智利墨西哥巴拿马超70%民众认为金砖国家能代表全球南方发声[13] - 80%拉美民众认同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 巴西巴拿马认可度近90%[14] 外部影响因素 - 超四成中拉受访者认为"美国施压"是关系发展主要障碍 过半视美为"麻烦制造者"[10] - 35%中国受访者和40%拉美民众不认同拉美是美"后院" 完全肯定者仅13-19%[14] - 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行为被近半中国受访者认为破坏贸易秩序[15] - 在拉美国家发展作用排名中 中国平均1.9位(第一) 美国2.3位[15]
“拉中关系拥有光明前景”
人民日报· 2025-07-05 05:56
中哥经贸合作 - 2024年哥中双边贸易额超过193亿美元,与建交初期相比增长超过1900倍,中国是哥伦比亚第二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 [2] - 哥伦比亚期待扩大农产品对华出口,加强农业技术、生态保护、减贫等领域合作,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投资 [2] - 中国企业正在建设哥伦比亚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波哥大地铁一号线 [3] 一带一路合作 - 哥伦比亚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将助力其突破发展瓶颈,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优化国内供应链并加强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 [2] - 中国上海-秘鲁钱凯港-哥伦比亚布埃纳文图拉港海运航线实现首航,促进哥伦比亚就业与经济发展 [3] 农业与科技合作 - 哥伦比亚丰富物产与中国先进农业技术结合,可推动咖啡豆、可可豆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突破 [3] - 中国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展现科技革命引领作用 [4] 区域一体化 - 中拉论坛运行10周年,中国成为拉美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伙伴,支持地区一体化进程和多边对话机制建设 [3] - 拉中合作有助于提升全球南方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与话语权 [4]
东盟能源转型离不开对华合作 ——访东盟能源中心执行董事达伍德
经济日报· 2025-07-04 06:08
中国与东盟能源合作 - 中国与东盟能源合作不断深化 双方在能源政策 研究机构 企业等层面交往密切 [1] - 东盟能源政策负责人代表团访华 参加低碳能源投资路径研讨会并参观中国企业及研究机构 [1] 东盟能源转型挑战 - 东盟近半数成员国未实现全面电气化 面临能源短缺和供应不稳定问题 [1] - 区域内部资源禀赋 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结构差异显著 政策协调与标准统一是主要难题 [1] - 资金短缺和技术储备不足制约东盟能源转型进程 [1] 中国对东盟能源转型的贡献 -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全球领先 其系统性能源转型战略对东盟具有示范意义 [2] - 中国企业加速在东盟布局清洁能源 新能源交通及数字化基础设施业务 [2] - 中国投资模式推动本地化进程 带来技术转移 产业升级和就业机会 提升东盟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 [2] 东盟能源合作行动计划 - 东盟正制定《东盟能源合作行动计划(APAEC)2026—2030》 核心目标为能源安全 脱碳和公平转型 [3] - 实现目标需政策协同 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中国被视为关键合作伙伴 [3] - 代表团访华对双边能源合作至关重要 未来将推动更深入合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