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

搜索文档
火热报名中!欢迎参加第三届CCF智能汽车学术年会(CIVS 2025)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24 17:42
2 0 2 5年8月1 6 - 1 8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第三届CCF智能汽车学术年会 (CIVS 2 0 2 5)将在杭州·海外海皇冠大酒店举行,该会议是CCF面向智能汽车领域举办的重 要会议。本届大会由CCF智能汽车分会承办、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协办。 本届大会以"科研与产业同行,教育与科普共进"为主题,届时期待政产学研用等各界朋友相 聚杭州,共谋发展,为我国的智能汽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大会组委会面向产业未来发展关键方向,围绕 恶劣天气下的新型传感器、车载RISC-V芯 片、量子保密通信、智能车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自动驾驶仿真 等领域,邀请国内外知 名专家学者,共同为参会人员带来一场兼具前瞻性与实践价值的思想盛会。 大会设立了十余个技术分论坛,包括"高校学院院长及企业研发负责人论坛"、"投融资、国 际化及海外华人学者论坛"、"芯片论坛"、"自动驾驶论坛" 、"智能汽车安全"等论坛,把研 究人员、产业实践者、政府人员和公众紧密连接起来,建立高水平的国内国际科学协作大平 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帮助大中小学生掌握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 加强对基础科学本质的理解, ...
9.5% 创新动能加快积聚
经济日报· 2025-07-22 06:04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 - 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3.3% [1]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6%,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2%,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增长26.8% [4] 科技创新成果 -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2] - 前5个月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件 [2] - 上半年全国登记技术合同近41万件,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 [2] 产业创新平台 - 已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41家中试平台纳入重点培育库 [2]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 [3] 数字经济与绿色产业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左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4% [4] - 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6.2%、53.3%、18.2% [4] 科技金融支持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达1.7万亿元,是去年末的1.9倍,发放贷款余额6140亿元 [7] - 支持1.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为3983个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7]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汇聚38.1万家优质企业、3090家金融机构、800余项金融产品 [7]
事关AI!重磅大咖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23:25
AI终端产业概述 - AI终端是具备主动感知理解、多模态自然交互、智能化服务和自主学习进化等能力的新型终端产品,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载体 [3] - AI终端产业从2024年开始发展,目前正处在"渗透初期" [3] - 大模型赋能AI终端从信息处理向知识学习能力进阶,从限定范围的程序定义向开放域的自决策模式转变 [3] 传统终端市场现状 - 手机出货量连续九个季度负增长,PC连续八个季度负增长 [3] - 经济预期低迷、换机周期拉长叠加颠覆性创新缺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手机、PC等传统终端市场持续承压 [3] AI终端发展驱动力 - 端侧AI芯片性能快速提升,大模型压缩和轻量化部署技术进步,使端侧AI落地具备软硬件基础条件 [3] - 智能手机、PC等终端厂商抢占AI流量入口,积极布局端侧大模型业态,提振消费者换机需求 [3]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中央部委大力推进经典终端、新型终端、行业终端创新发展 [3] AI终端产品分类 - 经典终端:手机、投影机、平板电脑、高品质音响、耳机、摄像机等,面向家庭影音、健康养老和生活服务等场景 [4] - 新型终端:ARVR头盔、智能车、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绿色智能船舶等,面向智能制造、家庭服务等场景 [4] - 行业终端:工业机器人、工控机、高端数控机床等,面向党政军、交通、金融、能源、水利等场景 [4] AI终端关键技术 - NPU异构集成是当前端侧AI主要部署模式,芯片厂商重点围绕"算力+内存"协同升级提升性能 [6] - 内存带宽发展滞后是端侧算力核心瓶颈,优化计算与存储结构是创新探索重要路径 [6] - 需要持续优化模型轻量化、OS与大模型融合、端云协同部署、全链路安全防护策略等技术 [6] AI智能体发展 - AI智能体是以大模型技术为核心,具有自主环境感知、学习记忆、决策执行和工具调用等能力的程序或系统 [7] - 基于自然语言的极简交互将替代传统图形界面交互,形成LUI+GUI混合形态 [7] - AI智能体市场处于技术迭代加速、产品打磨优化、应用场景探索、生态占位的发展初期 [7]
事关AI!重磅大咖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23:18
AI终端产业概述 - AI终端是具备主动感知理解、多模态自然交互、智能化服务和自主学习进化等能力的新型终端产品,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载体 [3] - AI终端产业从2024年开始发展,目前正处在"渗透初期" [4] - 大模型赋能AI终端从信息处理向知识学习能力进阶,从限定范围的程序定义向开放域的自决策模式转变 [5] 市场现状与驱动因素 - 手机出货量连续九个季度负增长,PC连续八个季度负增长 [5] - 端侧AI芯片性能快速提升,大模型压缩和轻量化部署技术进步,使端侧AI落地具备软硬件基础条件 [5] - 智能手机、PC等终端厂商抢占AI流量入口,积极布局端侧大模型业态,提振消费者换机需求 [5]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中央部委大力推进经典终端、新型终端、行业终端创新发展 [5] 终端产品分类与应用场景 - 经典终端:手机、投影机、平板电脑、高品质音响、耳机、摄像机,面向家庭影音、健康养老和生活服务、数字生活等场景 [5] - 新型终端:ARVR头盔、智能车、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绿色智能船舶,面向智能制造、家庭服务等场景 [6] - 行业终端:工业机器人、工控机、高端数控机床等,面向党政军、交通、金融、能源、水利等场景 [6] AI终端关键技术 - NPU异构集成是当前端侧AI主要部署模式,芯片厂商重点围绕"算力+内存"协同升级提升性能 [8] - 内存带宽发展滞后是端侧算力核心瓶颈,优化计算与存储结构是创新探索重要路径 [8] - 端侧模型轻量化、OS与大模型融合、端云协同部署、全链路安全防护策略等技术需要不断优化迭代 [8] AI智能体发展前景 - AI智能体是以大模型技术为核心,具有自主环境感知、学习记忆、决策执行和工具调用等能力的程序或系统 [9] - 基于自然语言的极简交互将替代传统图形界面交互,形成LUI+GUI混合形态 [9] - AI智能体市场处于技术迭代加速、产品打磨优化、应用场景探索、生态占位的发展初期 [9]
GDP增长5.5% 上半年北京经济稳中向好
北京商报· 2025-07-18 00:33
北京经济半年报核心数据 - 上半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29.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 [1][3] - 第一产业增加值45.7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3356.1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21627.5亿元增长5.6% [3] - 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和工业三个行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90% [3] 重点行业表现 - 工业领域电子和汽车行业贡献突出,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3.3倍,新能源汽车增长1.5倍,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1.1倍,集成电路增长14.9%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8%,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9%,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成为最大亮点 [5] - 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增加值增长1.1倍,贡献率接近50%,产量超26万辆占全市汽车产量36.7% [6] -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0.1%,服务机器人增长7.8% [6] 消费与投资动态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1%,制造业投资增长8.9% [3] - 服务性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近60%,化妆品、金银珠宝、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快速增长 [4] -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4%,纯商品住宅增长33.8%,二手住宅网签面积增长22% [6] 新兴领域与政策支持 - 智能车载设备、锂离子电池和充电桩等配套产品快速放量 [6] - 入境旅游接待246.7万人次同比增长48.8% [6] - 政策聚焦产业发展、消费提振、创新支持及助企纾困,预计下半年经济稳中有进 [7]
北京经济“半年报”出炉,四个特点需要关注
新京报· 2025-07-17 20:59
北京上半年经济运行 - 上半年北京GDP达25029.2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快于全国0.2个百分点 [1] - 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和工业三大行业贡献近90%的经济增长 [2]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较一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 [2] 行业表现 工业与制造业 - 电子和汽车行业表现突出: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医疗仪器设备、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330%、150%、110%、14.9% [2]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8.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5% [2] -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8%和9.9% [4] 消费领域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34.2亿元,同比下降3.8% [3] - 服务性消费占比近60%,化妆品、金银珠宝、体育娱乐用品等时尚类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 [3] - 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增加值增长110%,贡献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近50% [4] - 新能源汽车产量超26万辆,增长150%,占全市汽车产量比重达36.7%(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4] 新兴动能 - 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0.1%和7.8% [4] - 智能车载设备、锂离子电池、充电桩等配套产品快速放量 [4] 收入与就业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8%,工资性收入增长5.3%(贡献率71.3%) [5]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24元,同比增长6.1%,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5] - 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4.1%,6月因毕业季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至4.1% [5] 价格与市场 - CPI同比下降0.3%,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8%,工业消费品价格下降0.3% [6] - 新能源小汽车、燃油小汽车价格分别下降6.3%和3%,汽柴油价格下降7.2%-7.7% [6] - 服务价格微涨0.1%,母婴护理和养老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3%和1.1% [6] - 金饰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上涨38.3% [6] 下半年展望 - 政策支持与经济韧性将巩固稳中向好态势,新兴动能持续壮大 [7] - 存量与增量政策叠加,预计下半年保持稳中有进 [7]
博实结(301608) - 301608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7月16日
2025-07-16 19:59
公司概况 - 公司为高新技术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通信、定位、AI等技术应用为核心,提供智能终端产品及配套解决方案 [1] - 秉承“智慧赋能万物,共创美好未来”使命与“成就客户、创新驱动、博大务实、品质至上”经营理念,深耕车联网,布局物联网 [1] 财务情况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2亿元,同比增加24.85%,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加0.81% [2]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同比增加40.28%,净利润0.40亿元,同比增加14.42% [2] 业务增量 商用车监控领域 - 国内市场迎来产品升级,非视频监控车载行驶记录仪将被智能车载视频行驶记录仪替代 [2] - 海外市场已取得多国产品认证,增加研发投入,开拓市场 [2] 乘用车定位领域 - 巩固国内业务,扩大海外市场份额,提升海外收入规模 [2] 智慧出行领域 - 共享(电)单车更新迭代需求与政策推动电动自行车智能化,公司把握机遇增长业务 [2] - 开展电助力自行车海外业务拓展 [2] 智能睡眠领域 - 基于海外客户需求,丰富产品种类,实现收入增长 [3] 其他 - 2024年度其他智能硬件营业收入1.42亿元,相比2023年增长21.70%,体现产品多元化战略 [3] 无线通信模组 - 自2015年专注研发,形成“标准化开发+场景定制”模式 [3] - 构建自研自产体系,实现全链路能力 [4] - 基于多场景需求开发差异化模组,满足多元化应用需求 [4] - 作为应用场景创新“抓手”,在业务拓展中起重要作用,合作从提供模组到提供整套方案 [4] 智能睡眠终端产品 - 采用ODM业务模式,搭配原有床垫使用 [4] - 聚焦健康睡眠场景,监测生理指标,分析睡眠状态,调节温度优化体验 [4]
重庆:支持整车企业在飞行汽车研发、自动驾驶训练等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
快讯· 2025-07-16 13:48
产业创新支撑 - 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底盘、智能车控、汽车软件、汽车芯片等领域,组织实施人工智能、核心软件、高端器件与芯片、新能源等重大专项项目 [1] - 鼓励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组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综合体,聚焦关键技术研发开展深度合作 [1] - 支持企业、高校、第三方机构等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 [1] - 到2027年建成5个市级创新综合体,突破5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 [1] 人工智能及汽车软件产业培育 - 聚焦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实施关键软件"揭榜挂帅"项目 [2] - 鼓励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企业加强与国内领军企业技术合作 [2] - 支持整车企业在飞行汽车研发、自动驾驶训练等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 [2] - 支持汽车软件企业围绕"车+X"应用,开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控等技术研发 [2] - 推进高水平软硬件适配中心建设,提升产品研发、集成验证等公共服务能力 [2] - 开展软件、硬件、应用和服务一体化适配,完善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体系 [2] - 到2027年力争打造5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产品 [2]
专访刘尚希:企业要避免“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当前产业转型升级重在提升全球价值链中地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5 23:47
产业增长亮点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 [1][3]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6%,锂电池产量增长53.3% [1][5] - 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1%和35.6% [3] 产业转型驱动因素 - 市场需求拉动显著,低空经济、智能化相关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3] - 政策支持包括"两新"政策、税收优惠和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 [3] - 政策与市场内在动能形成合力推动产业发展 [3] 全球价值链地位 - 制造业占全球比重约30%,但国际竞争力有待增强 [7] - 产供链方面竞争力强于价值链方面 [7] - 多数产业需要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份额 [8]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 - 技术创新是产业转型核心动力,但需要与商业模式创新结合 [9] - 商业模式创新决定新技术能否实现价值转化 [10] - 华为成功案例显示技术与商业模式相互成就 [10] 就业市场变化 - 数字化推动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和新型劳动力需求 [11] - 传统岗位减少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12] - 教育体制改革是解决结构性就业摩擦的关键 [12] 金融支持需求 - 产业转型需要长期资本和股权投资,与当前融资结构不匹配 [13] - 应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展资本市场和基金市场 [13] - 金融支持方式应更多采用市场化手段如VC、PE等 [14] 财税政策建议 - 财税政策应避免干扰市场公平竞争和产业融合 [14] - 对高新技术产业可给予短期激励政策但避免长期依赖 [14] - 现有税收政策应定期评估优化 [14]
完成认购37.42万股曹操出行股份,晶科电子董事长肖国伟:将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证券时报网· 2025-07-15 23:15
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定位 - 香港在连接全球资本与中国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需推动两地互联互通并保持科研与金融的国际优势 [1] - 香港应支持科技型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加强与内地科技产业协同,加快成果转化和跨境合作机制建立 [1] - 晶科电子港股上市公开认购倍数达5678倍,创港股科技类企业IPO历史纪录,体现香港金融生态对科技企业的吸引力 [1] 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与产业协同优势 - 大湾区产业集群和基础设施为晶科电子提供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生产的全方位支持,确保高效运作与快速响应能力 [2] - 公司在广州南沙建设总部基地聚焦研发与制造,在香港设立技术研发与资本对接平台,形成"双引擎"战略布局 [2] - 这种布局赋予公司供应链韧性、快速创新迭代能力和国际市场回应力,构成大湾区发展核心竞争优势 [2] 绿色科技与技术创新 - 晶科电子持续投入绿色高效光源技术,包括Mini LED背光、车规级LED产品、ADB矩阵式智能车灯和AR-HUD视觉方案 [2] - 这些技术致力于实现更低能耗和更高安全性,构建以"LED+"技术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2] - 呼吁香港深化绿色债券发行和ESG信息披露,支持智能机器人、AI等前沿绿色科技发展 [3] 全球化发展战略 - 公司正评估在东南亚地区布局,为全球客户提供更高效交付与技术支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 - 完成对曹操出行37.42万股股份认购,总金额1600万港元,旨在深化与吉利集团在智能汽车生态的合作 [3] - 投资基于长期战略协同关系,巩固产业链优势,为汽车智能视觉领域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提供支撑 [3] 投资策略与产业协同 - 公司秉持产业链赋能、风险可控的投资原则,重点投资具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优势的企业 [4] - 通过战略性布局上下游产业链,深化垂直整合与核心技术卡位,强化产业协同效应 [4] - 以股权合作实现研发与技术联动,达到资本增值与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双重目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