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30
2025-07-30 17:34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在轴承和磨料磨具行业开展业务,涵盖“新材料、基础零部件、机床工具、高端装备、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五大业务板块,特种轴承和超硬材料磨具业务是主要利润来源,风电轴承增速最快 [3] - 轴承业务核心支撑为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超硬材料及制品核心支撑为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两研究所均成立于1958年,是所在行业唯一综合性研究机构,研发实力突出 [3] 轴承业务领域 特种轴承 - 产品应用于航天、航空、兵器、舰船和核工业等领域,有完善研发、制造、服务体系,完成“东方红”等航天工程轴承配套任务,技术国内领先 [3] 风电轴承 - 下属轴研科技强化核心业务,针对风电主轴、齿轮箱、海上大功率偏航变桨轴承攻关技术和工艺,研制出国产首台8兆瓦、18兆瓦及世界首台26兆瓦系列主轴及齿轮箱轴承,推进国产化替代 [3] - “大功率风电精密轴承产能提升技术改造项目”为新建项目,预计2027年产能全部到位,到位后预计支撑8 - 11亿元营收规模,以风电主轴和齿轮箱轴承为主要发展方向,兼顾偏航和变桨轴承 [4] - 目前风电轴承业务订单饱满,同比大幅增长 [4] 精密机床轴承 - 近几年发展稳定,产品有精密机床主轴轴承和滚珠丝杠轴承 [3] - 在国内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目标是跻身第一梯队,未来两三年以研发为主,提升性能后开拓高端市场 [4] 磨料磨具业务领域 超硬材料磨具产品 - 是核心业务,打破国外垄断,服务于半导体、汽车、光电、工模具等领域 [3] - 2024年业务收入5.8亿元左右,下游分半导体和非半导体领域,半导体领域产品近年增长显著,产品性能优越,技术门槛高,竞争对手多为国际跨国企业 [4] - 未来增长预计主要来自半导体领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4] - 核心优势是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但更低,且能提供更及时服务 [5] 复合超硬材料产品 - 聚焦石油、硬线等专业领域,主要产品有金刚石复合片、金刚石拉丝模坯料和切削刀具用复合超硬材料等,金刚石复合片用于石油、天然气、煤田地质钻探 [4] 金刚石功能化应用产品 - 大单晶金刚石性能优异,被誉为“材料之王”“终极半导体材料”,功能化应用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有望在关键核心和产业化技术方面突破,为“碳时代”奠定材料基础 [4] - MPCVD法生产大单晶(多晶)金刚石业务,第一阶段宝石级大单晶已商业化,第二阶段散热材料、光学窗口片等2023年小批量销售,第三阶段半导体材料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4] 其他要点 - 2024年磨料磨具业务整体收入下滑2.8%,主要因六面顶压机销售收入下降,核心超硬材料磨具业务仍维持增长 [5] - 会持续关注并购机会,但难度较高,目前暂未明确计划 [5] - 以产品为核心,依托研发实力,聚焦国产替代,向国际一流水平看齐,通过优质产品扩大市场影响力和开拓头部客户 [5]
洁雅股份(301108) - 2025年7月30日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30 17:30
公司概况 - 铜陵洁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专注湿巾类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2021年12月3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募投项目稳步推进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24亿元,净利润为1,006.27万元 [2] 美国工厂情况 - 美国工厂项目处于建设期,预计明年投产 [3] - 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优化管理流程控制成本,产品溢价空间较高 [3] - 投资风险包括厂房改造和审批进度不确定、客户审核能否一次性通过、投产时间可能延迟、中美文化差异可能影响生产效率 [3] 业务模式与风险应对 - 客户采用预测订单模式下单 [3] - 主要客户多为世界知名企业,合作稳定,且认证严格不易更换供应商,未来将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竞争力 [3] 公司优势与研发规划 - 在技术研发、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客户资源、产品种类等方面有核心竞争优势 [3] - 上海研发中心进行化妆品配方自主研发并对接国内外客户 [3] 业务发展情况 - 化妆品业务以国际品牌客户代工为主,正在拓展国内客户但订单规模小 [3] - 2025年二季度以来湿巾业务订单充足,存量客户订单稳定,承接部分关键客户欧洲和加拿大市场新增业务,积极拓展国际品牌客户其他区域市场业务 [4] - 自主品牌前期孵化效果未达预期,仍在推进但大幅减少投入 [4] 业务驱动力与资金使用 - 业务驱动力为依托现有品牌客户拓展业务和美国工厂 [4] - 使用6亿元左右闲置募集资金和6亿元左右闲置自有资金进行保本型理财 [4]
因赛集团(300781) - 300781因赛集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30
2025-07-30 17:20
投资者情况 - 25 家机构,共计 29 人参与线上会议 [2] 资本运作 - 推进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智者品牌 8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项目,2025 年 6 月 30 日获深交所受理 [2] - 结合战略等情况,寻找效果营销等领域优秀公司和团队整合资源 [2] 战略合作 - 争取成为某国内头部科技大厂在营销传播领域战略合作伙伴并陪其全球化布局,提供全链路营销服务 [3] AI 应用 因赛 AI - Q3 研发完成多智能体系统(MAS)基座并上线,整合多样化 AI 智能体,研发交互机制与动态工作流中台等 [3] 智眸 AI - Q3 研发完成 PR(AI - 媒介)系统和 AI 智能脚本,优化达人数据系统 [3] AI 搜索引擎 - 昕搜科技推出,可自动学习生成新媒体平台及大模型应用抓取内容信源 [3] AI 应用规划目标(2026 年底前) 因赛 AI - 上线至少一个爆款 AI 产品,年度商业化收入突破 5000 万元 [3] 智眸 AI - 付费用户数突破 2000 家,年度平台流水突破 5 亿元 [3] AI 搜索引擎 - 付费用户数突破 30 家,年度商业化收入突破 1000 万元 [3] 海外对标目标 - 现阶段目标发展成国内首家 AI 驱动“品效销全面发展”全链路营销服务集团 [3] - 长期目标发展成具备全球化服务能力及体系国际化营销科技与智慧服务集团 [3] 出海规划 业务出海 - 2023 年 Q4 起为中小企业提供出海投流服务,2024 年度出海营销营业收入超 2 亿元 [4] - 2025 年起缩减低毛利、高垫资业务规模,加大头部客户服务力度 [4] - 2026 - 2028 年通过并购等整合海外资源,设分支机构,搭建服务商联盟 [4] - 2030 年力争海外服务营收占比达 40%以上 [4] AI 出海(2025 年底前) - 因赛 AI 落地多语言版本产品和 MAS 系统,适配海外营销内容 [4] - 智眸 AI 推动应用接入海外媒体平台,覆盖更多达人 [4]
威力传动(300904) - 2025年7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30 16:50
公司概况 - 公司 2003 年成立于宁夏银川,现有员工千余人,2023 年 8 月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1] - 主营业务为风电专用减速器和增速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多样,为新能源产业提供精密传动解决方案 [1] - 成为众多国内外知名风电企业的重要供应商或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合作关系良好稳定 [1] 资金筹措 - 增速器智慧工厂建设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金融机构借款、二级市场再融资 [2] - 2024 年计划向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申请授信额度不超过 30 亿元 [2] - 2025 年拟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 6 亿元,用于风电增速器智慧工厂(一期)及补充流动资金 [2] 应对价格内卷 - 研发投入增加,2023 年研发费用 4255.96 万元,2024 年为 5134.78 万元,较上年增长 20.65%,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研发投入 12611.41 万元 [2] - 研发阶段优化内部结构设计,降低成本;生产阶段通过工艺优化等降低生产成本 [2] - 建设完整、高效、精益的供应链体系,控制采购成本,保证供应稳定,形成供应商评价筛选体系 [2] - 整合供应链等提升产品质量和降本传导能力,维护合作关系,开拓新客户,推进国际化战略 [2][3] 工厂投产影响 - 增速器智慧工厂投产后毛利率预计明显改善,从产品附加值和规模效应降本两个维度产生正向贡献 [3] - 智慧工厂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产能释放后对整体毛利率拉动作用将显现 [3] 行业壁垒 - 技术壁垒:设计适配复杂工况,加工、装配精度要求高,需多重严苛试验验证 [3] - 资金壁垒:属资本密集型行业,资金需求大 [3] - 客户与认证壁垒:整机厂商供应商准入严苛,验证周期 2 - 3 年,产品需严格认证 [3] - 品牌与人才壁垒:客户重视品牌信誉,行业需要多学科复合型人才 [3] 人才储备 - 提前为增速器智慧工厂储备工艺技术、生产管理、质量检测等岗位人才,参与设备调试与小批量试制 [3] 市场前景 - 全球及中国风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为风电增速器市场奠定需求基础 [4] - 预计 2025 - 2030 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 981GW,平均每年新增 164GW [4] - 2024 年中国新增吊装容量 86GW,同比上升 11%,远超全球平均增速 [4] - 2023 年中国风电用主齿轮箱市场规模约 31.36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达 42.63 亿美元 [4] - 行业技术迭代推动产品升级,市场份额向技术优势企业集中,公司有能力抢占更多份额 [4]
瑞德智能(301135) - 2025年7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30 15:28
汽车电子赛道 - 2024年汽车电子赛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981.87万元,同比增长503.21% [1] - 2024年成功量产平衡车、滑板车等智能控制器创新产品,团队获“最佳创新提案奖” [1] - 汽车电子领域主要产品有交流/直流充电桩、滑板车、车载冰箱、卡丁车等智能控制器产品 [1] 市场布局规划 - 国内建立华南和华东双基地,支撑国内市场拓展和海外业务响应 [1] - 全球化以越南同奈生产研发基地为支点,构建国内海外双循环格局 [1] 生产基地情况 - 拥有广东顺德、安徽合肥、浙江绍兴和越南同奈四个研发生产基地,“珠三角 - 长三角 - 东南亚”三级产能布局成型 [2] - 越南同奈生产研发基地于2024年8月31日开业,已进入产能加速释放阶段 [2] 研发投入情况 - 2024年拥有授权且有效的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134项、外观专利25项和软件著作权157项,较2023年新增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1项 [2] - 2024年度研发投入达8,281.78万元,同比增长9.01%,未来会持续投入并根据战略和市场调整 [2] - 具备成熟的智能控制器、多模态传感技术及物联网协议适配能力,产品支持设备互联互通与指令交互 [2] 净利润影响因素 - 公司从“做大做强”转向“做精做专、做优”战略,利润阶段性承压源于战略性资源投入 [2] - 投入包括聚焦新赛道和N产业的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8,281.78万元,同比增长9.01% [2][3] - 推动组织变革,引进高级管理和核心研发人才,实施股权激励 [3] 其他情况 - 外采芯片大部分实现国产化替代,与国内厂商联合设计研发的“瑞德芯”大量应用于智能控制器产品 [3] - 建立越南生产基地降低关税政策潜在风险,未来坚定推进全球化战略 [3] - 今年一季度存货增加因春节客户提前备货和对关键原材料前瞻性储备 [3]
京东方A(000725) - 020-2025年7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30 08:50
分组1:LCD供需及价格趋势 - 行业厂商践行“按需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线稼动率 [1] - 一季度终端需求旺盛,企业高稼动率,LCD TV主流尺寸面板价格全面上涨 [1] - 二季度采购需求降温,企业调整稼动率应对变化 [1] - 7月厂商去库存,LCD TV部分尺寸价格小幅下降 [1] - 8月随着旺季备货需求恢复,预计行业稼动率和面板价格有望企稳 [2] 分组2:柔性AMOLED业务 - 公司在柔性AMOLED领域有产能、技术和客户资源优势,覆盖手机Top品牌且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布局车载、IT等应用 [3] - 2024年出货量约1.4亿片,同比增长,受市场竞争和折旧压力影响盈利能力待提升 [3] - 2025年目标出货1.7亿片 [3] 分组3:2024年显示器件业务收入结构 - TV类、IT类、LCD手机及其他类产品和OLED类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26%、34%、13%、27% [4] 分组4:OLED技术在IT领域发展 - 柔性AMOLED在NB、TPC产品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成为高端IT产品重要选择 [5] - 2023年11月宣布投资建设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2024年3月奠基、9月封顶,预计2026年底量产 [5][6] 分组5: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显示产业进入再平衡,供给端存量时代,需求端库存加速去化,行业格局重塑,追求“高盈利、高技术、高附加值” [7] - LCD是中长期主流,需求结构优化,TV大尺寸化,高分辨率、高刷新率产品带来市场生命力 [7] - OLED高端细分市场突破,折叠屏出货量份额提升,IT、车载等中尺寸市场有更多机遇 [7]
海大集团(002311) - 2025年7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29 23:48
经营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8.31亿元,同比增长12.5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6.39亿元,同比增长24.16% [2] - 饲料销量约1470万吨(含内部养殖耗用量约105万吨),同比增长约25%,海外地区上半年饲料外销量同比增长约40% [2] - 生猪养殖业务推行“外购仔猪、公司 + 家庭农场、锁定利润、对冲风险”模式,总体养殖风险可控、盈利可观 [2] - 水产养殖主要养殖对虾等特种水产品,适当控制生鱼养殖规模 [2] - 禽养殖、屠宰相关业务因上半年禽肉价格低迷录得亏损 [2] 战略目标 - 2030年达到5150万吨饲料销售总量 [3] 海外业务 - 凭借研发创新驱动的产品力、产业链优势和服务体系优势在海外市场具有竞争力 [3] - 已在越南、印尼等国家投建水产和禽的种苗场,未来将根据当地养殖品种特点针对性布局 [3] 行业情况 - 目前普水鱼行情向好,盈利可观;虾蟹养殖产量平稳、管理趋精细化;特水鱼养殖部分品种如加州鲈盈利可观 [3] 业务规划 - 种苗、动保业务作为核心业务,持续投入资源提升技术水平 [4] 养殖成本 - 生猪养殖成本因聚焦团队能力建设和轻资产模式创新持续进步 [4] 对虾养殖 - 工厂化对虾养殖通过技术迭代、精细化管理、专业化运作,建设成本和养殖成本明显下降 [4] 参会机构 - 共有157家机构参与业绩说明会,包括贝莱德资产管理北亚有限公司、中国守正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等 [5][6][7]
瑞华技术(920099)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29 20:55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投资者线上交流会 [3] - 活动时间是2025年7月25日,地点在抖音平台 [3] - 参会单位及人员有洪顺资本和网络方式参加企业访谈直播的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公司董事长徐志刚和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谈登来 [3] 核心竞争力保持 - 公司经多年自主研发,拥有苯乙烯、POSM等多项核心技术并实施技术许可,研发技术有产品质量高、投资成本低、原料消耗和能耗物耗低等优势 [4] - 公司作为成套解决方案提供商,构建了从工艺包开发到设备研发制造再到催化剂研发生产的完整技术链条,降低客户综合成本,提升合作粘性 [4] - 公司掌握全供应链技术并持续升级迭代,保持较强相对竞争地位 [4] 应对宏观经济影响 - 公司立足国内市场,提前布局海外市场,通过参加展会增强海外影响力和知名度,已成功交付海外客户聚苯乙烯工艺包和首批设备 [5] - 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如PI研发项目已完成小试,进入中试阶段 [5] 募投项目进展 - 公司募投的12000吨/年催化剂项目于2025年6月通过竣工验收并完成试生产许可备案,全资子公司山东瑞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积极进行试生产工作 [6]
并行科技(839493)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29 20:50
算力资源获取与运营模式 - 公司通过共建和外购模式获取算力资源,外购是与上游供应商签协议,将算力纳入超算云平台服务下游;共建是采购设施形成计算集群提供自有算力 [3][4] - 公司正探索联合运营算力资源模式扩充算力资源池,该模式多方参与、共享收益、共担风险,整合资源实现高效利用与价值最大化 [4] 国产算力资源使用情况 - 算力用户分基础大模型训练、行业模型等类型,基础大模型训练、主流大模型推理等对算力需求最大 [5] - 公司国产算力测试验证推广服务一体化平台接入多种国产芯片算力资源,国产算力事业部工程师负责相关保障工作,国产算力在大模型推理上可覆盖,核心问题是性价比 [5] 算力资源利用率 - 公司自有 GPU 算力资源基本饱和,2025 年上半年利用率在 85% - 90%区间 [6] 与阿里云战略合作内容 - 共建国产算力中心,采用“投建运一体化”模式,阿里云提供服务器与基础建设,公司提供智算优化与运营,聚焦高校、科研场景降本增效 [7][8] - 共营公共云专区,打造训推一体化生态,融合双方技术与平台,推广“云 + AI + 存储”方案 [8] - 共推行业大模型,公司提供算法优化技术服务,阿里云开放大模型及算力,提供一站式服务 [8] 大股东减持情况 - 清控银杏南通基金已完成预披露减持计划,清控银杏南通基金等一致行动人未来将根据自身经营、资金需求及市场状况决定是否进一步减持,如有变动公司将依规披露 [9] 半年度智算云业务线毛利率下降原因 - 算力服务业务涵盖通用云、行业云及智算云产品线,毛利率受客户需求产品形态、算力资源配置及利用率、市场竞争和销售价格等因素影响,各产品线毛利率有差异 [10] - 2025 年上半年通用云、行业云服务收入占比下降,智算云服务收入占比提升,外购算力资源贡献比例增加,导致整体算力服务毛利率下降 [10]
雷赛智能(002979)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7月29日)
2025-07-29 20:16
行业趋势与市场规模 - 自动化行业市场需求呈智能化、高精度、绿色化、小型化变化趋势,增长点集中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领域 [3] - 2024年中国整体自动化市场规模近3000亿元,OEM自动化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 [3]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2026年将达104.71亿元,2035年有望达3000亿元 [3] 公司经营与发展机遇 - 2025年经营计划目标推进中,上半年经营数据待定期报告披露 [3] - “反内卷”改革、设备更新、国产替代、老龄化、人力成本攀升、AI技术革新为公司带来发展契机 [3] 工控自动化业务增长驱动力 - 运动控制领域,伺服系统、中小型PLC产品市场份额增长快,步进系统份额大 [4] - 发挥“三线协同”营销体系等优势,采取上顶、下沉、深耕等措施把握机遇 [4] - 技术上构建研发矩阵,生态上联合头部客户,产能上建设华南区域总部及研发智造基地 [4][5] 机器人业务定位与布局 - 定位为具身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协同各方推动产业链发展 [6] - 业务布局聚焦三个主体三种模式,与数百家企业合作,部分产品获订单但营收占比小 [7][8] 技术储备与发展目标 - 联合院士团队及高校科研机构,攻关核心技术,推动国产化替代与标准化 [9] - 利用先发优势,在产品、研发、产线等方面积累深厚,为产品迭代奠定基础 [10] 新产品优势与风险提示 - 最新灵巧手解决方案具备“三高二强一轻”优势,2025年第3季度试产试销 [11] - 新兴领域发展周期长、初期投入大、中后期有不确定性,提示投资风险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