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1世纪经济报道
icon
搜索文档
近百台智元机器人进厂“上岗”,深市规模最大的机器人ETF(159770)昨日净流入近1.54亿元,盘中实时净申购达3100万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0:08
市场表现 - 8月13日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机器人ETF(159770)涨0.31% 成交额突破5100万元 溢折率0.11% [1] - 机器人ETF(159770)盘中实时净申购达3100万份 [1] - 该ETF昨日获资金净流入近1.54亿元 [2] - 截至8月12日 机器人ETF(159770)基金份额和规模在深市同标的产品中位居第一 [2] 成分股与行业配置 - 成分股燕麦科技涨超4% 华辰装备、瀚川智能、东杰智能等跟涨 [1] - 机器人ETF(159770)紧密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 行业配置包括制造业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 [2] - 重仓股含汇川技术、科大讯飞、石头科技等 [2] - 该ETF配备2只场外联接基金(A类:014880;C类:014881) [2] 行业动态 - 富临精工工厂近百台远征A2-W机器人正式进厂"上岗" 这是该品类在全球智能制造场景的首次规模化落地 [2] - 智元机器人公司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标的的项目合作 [2] 机构观点 - 万联证券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突破与规模化量产或将成为关键投资主线 [3]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显示国产核心部件在性能与成本上已具备全球竞争力 [3] - 光大证券表示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突破性的一年 万台级别的量产将带动下游产业链进入确定性放量阶段 [3] - 万台级别的数据采集和训练有望解决数据匮乏难题 推动人形机器人向更泛化、更实用的阶段 [3]
多项消费领域贷款可享贴息,港股消费ETF(159735)涨超1%,万洲国际涨超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9:56
港股消费板块表现 - 港股主要指数高开,消费板块活跃 [1] - 港股消费ETF(159735)上涨1.09%,成分股中万洲国际涨超4%,阿里巴巴-W、哔哩哔哩-W、康师傅控股、蜜雪集团、蒙牛乳业等多股涨超2% [2] - 港股消费ETF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该指数选取港股通范围内流动性较好、市值较大的50只消费主题相关股票组成样本 [2] 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财政部等三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2] - 财政部等九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2] 机构观点 - 广发证券认为消费贷短期对消费总量影响有限,但信号意义明显,贴息领域为政策支持重点,个人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分别从需求、供给两端作用于消费,有助于扩大消费弹性 [3] - 申万宏源看好港股为潜在牛市中领涨市场,认为当前是港股大众消费品的补涨窗口,中期维度继续看好港股科技、创新药和新消费龙头 [3]
茶饮料不好卖了?康师傅茶饮少卖7亿元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7:37
茶饮料市场 - 康师傅2025年上半年茶饮料收入同比下滑6.3%至106.7亿元,饮料总收入下滑2.6%至263.59亿元 [1] - 农夫山泉2024年茶饮料营收达167亿元,占比39%成为第一大品类,2021-2024年增速分别为48%/51%/83%/32% [1] - 统一企业中国茶饮料收入同比增长9.1%至50.68亿元,康师傅下滑或与有糖茶市场收缩及渠道减少有关(经销商从67215家降至63806家) [1][2] 食品饮料行业 - 双汇发展2025年上半年营收284.14亿元(+2.97%),净利润23.23亿元(+1.17%) [10] - 伊利股份在内蒙古成立全资项目管理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 [11] - 煌上煌拟4.95亿元收购福建立兴食品51%股权,实现控股 [12] 乳制品与新品 - 达能推出首款GLP-1减肥人群专用酸奶OIKOS FUSION [14] - 和润推出鲜榨乳清新品 [15] 餐饮行业 - 麦当劳回应招募退休人员称提供合规报酬及商业保险 [16] - 瑞幸推出浪浪山小妖怪联名蜜柚拿铁 [17] - Manner Coffee上新海盐薄荷冰拿铁(20元/350ml) [18] 电商与零售 - 美团启动"堂食提振"计划,全量发放到店消费券 [19] - 抖音电商累计补贴商家超165亿元,7月货架场景免佣省10亿元 [20] - 苏宁易购与家乐福达成2.2亿元债务和解,将持家乐福中国100%股权 [21] 物流与供应链 - 中远海运在新疆成立4亿元物流供应链公司 [23] 时尚与服饰 - 太平鸟股东陈红朝拟减持不超3%股份(1413.22万股) [24] - 耐克与乐高合作推出篮球主题玩具及服装 [25] 家居电器 - 梦百合股东中阅聚焦9号减持0.5%股份(287.55万股) [26][27] - 富安娜首次回购100万股(0.1193%总股本),耗资729.52万元 [28] 文娱产业 - 银河娱乐上半年营收232亿港元(+8%),净利润52.4亿港元(+19%) [30] - 腾讯音乐Q2营收84.4亿元(+17.9%),调整后净利润26.4亿元(+33%) [31] - 阅文集团上半年营收31.91亿元(-23.9%),净利润8.5亿元(+68.5%) [32]
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贴息;美国国债总额首次超过37万亿美元|南财早新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7:37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双方同意自8月12日起继续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及非关税反制措施90天 [2] 财政与消费政策 - 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重点领域消费可享受贴息 [5] - 餐饮住宿等8类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可享受1个百分点年贴息,单户最高贴息贷款规模100万元 [5] - 苏州市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至15% [6] 宏观经济数据 - 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其中企业462万户,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 [4] - 长三角41城上半年GDP数据公布,上海以26222.15亿元居首,舟山增速6.9%最高 [4] - 7月1日至8月1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6.16亿人次,日均1467.5万人次 [6] 能源与贸易 - 成品油价格因国际油价波动未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 [4] - 商务部对加拿大进口油菜籽实施反倾销保证金措施,并对豌豆淀粉启动反倾销调查 [4] 资本市场动态 - A股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创2015年以来新高,杠杆资金主要流入半导体、AI等高科技产业链 [7] - 港股上半年IPO集资额1270亿港元,同比增长超600%,港交所处理中上市申请超210宗 [7] - 沪深两市超50家上市公司提出中期分红方案,现金分红规模超820亿元 [7] 公司业绩与动向 - 贵州茅台上半年营收893.89亿元(+9.1%),净利润454.03亿元(+8.89%) [8] - 中国联通上半年营收超2000亿元(+1.5%),税前利润178亿元(+5.1%),中期股息同比提升14.5% [8] - 金龙鱼上半年营收1156.82亿元(+5.67%),净利润17.56亿元(+60.07%) [8] - 华为发布AI推理技术UCM,计划9月开源 [9] 国际金融市场 - 美股三大指数均涨超1%,纳指、标普500创历史新高,Meta市值逼近2万亿美元 [11] - 美国7月CPI环比涨0.2%,同比涨2.7%,市场预期9月降息概率超90% [12] - 美国国债总额首次超过37万亿美元 [12] 行业动态 - 锂业分会呼吁抵制恶性竞争,加强上下游协同以维护产业安全 [6] - 快递服务收入按"收派服务"缴纳增值税 [4]
牛市氛围渐浓!A股杠杆资金加速入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7:26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涨0.5%报3665.92点,创年内收盘新高,逼近去年"924"行情高点3674点 [1] - A股融资余额达20122亿元,创2015年7月以来新高,单月增加近1300亿元 [1][4] - 全市场两融维保比例上升至280.56%,周环比提升3.4个百分点,处于近三年92.46%分位数 [8][9] 资金流向 - 杠杆资金单日买入额占比维持10%左右,电子、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入超200亿元,电力设备等4行业净流入均超120亿元 [4][5] - 半导体、小金属等二级行业获融资集中买入,北方稀土等4只个股净流入超20亿元,其中北方稀土达30.75亿元 [6][7] - 融资资金66%流向信息技术、工业、材料领域,半导体等硬科技赛道占比超45% [11] 行业配置 - 科技成长板块受青睐,AI/算力链、光模块等TMT方向存估值修复机会,创新药出海逻辑持续 [14] - 券商、保险行业受益于居民资金入市,高股息板块仍具配置价值 [14] - 建议采用"哑铃型"策略平衡科技成长与高股息资产,关注港股科技互联网巨头 [15][16] 市场趋势 - 当前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约2%,融资买入额占比10.55%,显著低于2015年峰值19.47% [10] - 行情驱动因素从资金驱动向盈利驱动过渡,全A盈利与ROE有望企稳改善 [12] - 与2015年相比,当前资金结构更均衡,主要投向高研发转化率企业,避免单一估值泡沫 [11]
贷款贴息政策惠企利民,持续扩大内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6:44
为落实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部署,多部门共同制定并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分别在需求端与供给端,发挥财政资金对提振消费的支持引导作用, 通过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政策规定,对于实际用于消费的贷款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 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 点领域消费。对于服务业经营主体的贴息比例同样为1个百分点,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 万元,范围主要包括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 业。 显然,此次推出的供需两端财政贴息政策支持主要瞄准了服务业消费。这是因为,今年我国已经安排 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力促进了上半年的商品消费增长。此次贷款贴息 政策只有时间范围的要求,并没有财政贴息资金的规模限制,应该是多多益善。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 点。同时,提出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提振消费等工作,促 ...
从“幼有所育”到“免费教育”的时代跨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6:35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务院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财政部教育部配套修订资金管理办法将大班免保教费纳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1] - 政策以精准减负、渐进扩面、多元共担为核心思路,聚焦免除保教费减轻家庭育儿负担,分阶段实施防范财政风险,创新民办园补助机制扩大普惠覆盖[1] 财政可持续机制 - 仅免除保育教育费保留伙食费等弹性支出,确保财政资金精准投向普惠性教育服务核心成本[2] - 建立中央转移支付支持薄弱地区、省级统筹、市县落实的三级责任共担体系,对民办园实施"差额补助"按公办标准补足收入缺口[2] - 采取"学前一年免费先行、逐步拓展年限"渐进策略,2025年实现全国学前一年免费,为经济发达地区后续试点预留空间[2] 普惠性实施路径 - 中央财政通过动态调整补助标准重点倾斜欠发达地区,西部省份可获得更高比例补贴[3] - 建立特殊群体兜底机制,地方政府可探索困境儿童"保教费、伙食费"全免政策,中央财政按资助效果奖补[3] - 政府通过补差价和限价提质将占总量53.48%的民办园转化为普惠资源,形成"基础政府保底、特色市场补充"供给范式[3] 质量保障体系 - 将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以稳定师资[4] - 强化省级统筹和地方主责监管体系,建立普惠性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并压实市县监管责任[4] - 构建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钱随人走"精准拨款,动态监测资源缺口优化配置[4]
日本央行暂无加息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6:19
日本股市表现 - 东京股市两大股指显著上涨 日经225指数收盘上涨2.15% 东证股价指数上涨1.39% [1] - 日经指数在8月12日创出历史新高 投资者情绪恢复 已接受日本央行将继续加息的现实 [1]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 - 日本央行7月货币政策会议意见摘要显示 一位委员暗示可能在今年年底再次加息 [1] - 日本央行维持超低利率(0.5%)的理由是基于其评估的"基础通胀率"依然低于2% 但该指标缺乏明确性且市场无法验证 [2]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 需观察美国关税政策对日本经济的冲击程度 目前保持慎重态度 [2] - 日本央行判断标准为全球贸易政策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和企业定价行为 目前认为关税政策可能挤压日企盈利空间 [3] 通胀与物价走势 - 日本6月通胀率为3.3% 高于美国的2.6%和欧元区的2.0% [2] - 近期日本食品价格上涨特征变化 劳动力成本占比从不到10%升至超过50% 显示工资与价格相互作用增强 [3] - 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可能通过通胀预期影响央行重视的基础通胀率 [3] 经济结构问题 - 当前物价上涨主要源于日元贬值和劳动力短缺 而非经济实力恢复 对日本经济不利 [4] - 日本连续两年工资收入增长但涨幅低于通胀 实际收入压力加大 影响国内政局稳定 [4] - 日本经济内生性改善动能微弱 结构性问题明显 主动加息可能性极低 [5] 潜在加息情景 - 日本央行加息最大可能性来源于日元汇率快速贬值 若美国经济超预期强劲导致外需改善 [5][6] - 日本央行将等待确认经济状况好转后加息 目前认为企业利润承压悬念尚未消除 [5][6]
大分化时代下,高端信用卡决定“不卷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0:31
行业调整背景 - 多家银行密集调整高端信用卡权益,包括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汇丰中国等,涉及提高使用门槛、调整适用范围等[1] - 调整基于成本上升、风险管控压力增大,追求长期可持续经营模型和行业健康发展[1] - 信用卡行业本轮权益优化周期已逐渐步入尾声,市场格局趋于明朗稳定[1] 招商银行调整案例 - 招行信用卡升级Visa双标高端磁条卡为芯片版,调整经典版和精致版白金信用卡权益[2] - 精致白新增每年2次"300精选酒店"贵宾价入住礼遇、外币消费免汇兑手续费[2] - 经典白年费兑换门槛提升至主卡消费满18万元、附属卡消费满10万元[2] - 调整后权益配置更贴合招行信用卡权益体系整体脉络,明确价格梯度与客群需求对应[2] 银行经营策略 - 招行信用卡秉承长期经营理念,打造匹配客户长期需求的高端产品,而非短期促销型产品[3] - 调整凸显银行在压力下寻求平衡,重塑业务结构、优化经营策略[3] - 权益调整是服务模式与商业可持续性的再平衡,而非服务降级[3] 高端信用卡发展历程 - 2005年招行推出中国第一张国际标准白金双币信用卡,开启差异化经营新模式[4] - 高端信用卡通过专属权益捕捉高净值客群需求,提升经营效率、连接消费活力[4] - 银行通过信用卡业务拓宽零售信贷边界,与其他金融业务形成完整服务体系[4] 行业挑战 - 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导致银行运营成本攀升,信用风险管理挑战加大[4] - 不计成本的权益投入难以持续,可能积累风险[4] - 机场贵宾厅权益单持卡人年成本约1千元,黑灰产套取权益导致模型失衡[5] 行业趋势 - 高端信用卡基于境内外市场变革进行技术升级,如磁条卡向芯片卡迁移[6] - 招行推出"一芯双应用"卡片解决芯片标准兼容问题,本次升级针对不同卡组织支付体系优化[6] - 高端信用卡产品梯度建设愈发清晰,针对不同客群差异化需求设计权益[6] 未来展望 - 信用卡高端权益调整是银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缩影[7] - 主要银行高端卡权益体系将趋于明朗稳定,持卡人可形成长期稳定用卡预期[7] - 更考验商业银行信用卡与财富管理协同生态能力建设[7]
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大湾区创新力压硅谷,美元霸权十年式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3:46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比硅谷更务实、普惠的创新引擎 为全球85%人口提供可持续发展方案 [3][6] - 大湾区过去一年新增34.99万家科创企业 其中广州10.99万家 深圳、东莞等地新增企业高频词集中在"科技""信息""智能"等领域 [10][12][15]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国 在绿色与数字技术领域具备规模与成本优势 隆基绿能等企业展示出全自动化生产的先进工业能力 [8][9] 香港金融枢纽角色 - 香港凭借"一国两制"下的金融、法律和教育优势 正探索稳定币监管创新 成为亚洲首个实施《稳定币条例》的国际金融中心 [18][19] - 香港将发挥连接东西方的枢纽作用 为发展中地区提供多元化融资解决方案 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战略协同 [18] 全球货币体系变革 - 美元霸权将在十年内显著削弱 多极货币秩序加速形成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关键变量 [3][18] - 香港的稳定币监管实践和中国数字货币探索 为金融格局重构提供新路径 [19] 中国科技与产业实力 - 中国芯片制造等硬科技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美国技术围堵难以阻挡其进步 [22][25] - 中国出口增长将主要由发展中地区驱动 这些地区占全球人口三分之二(不计中国) [6][8] 国际格局演变 - 美国频繁"退群"行为凸显其孤立主义倾向 国际社会需适应美国缺席多边体系的新常态 [22] - 中国通过大湾区创新、一带一路合作等技术输出模式 正赢得更广泛国际认同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