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

搜索文档
“激光雷达老大”禾赛科技港股“首秀”大涨
华尔街见闻· 2025-09-16 15:50
全球激光雷达龙头——禾赛科技在香港交易所迎来高光时刻。 9月16日,禾赛科技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首日表现强劲,股价最高涨幅达15%至244港元。目前,股价涨幅小幅回落至12%左右。 禾赛科技此次IPO发行价为212.80港元,融资规模达41.60亿港元(约5.35亿美元),吸引了高瓴投资和Grab Holdings等重量级基石投资者参与。 这标志着禾赛成为首家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也是近四年来融资规模最大的中概股回港IPO项目。此次禾赛成功的上 市,也为正在进行中的中概股回港上市潮注入了新的动力。 禾赛科技的强劲表现,正值汽车制造商日益普及激光雷达技术以提升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性能的背景之下。市场对激光雷达技术在汽车 行业的广泛应用前景持乐观态度。禾赛科技美国存托凭证今年以来已翻倍上涨,公司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54%。 截至2025年3月31日,禾赛在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市场获得数量最多的量产定点,涵盖全球22家主机厂的120款车型,客户包括理想汽 车、极氪、零跑汽车等知名品牌。 成立于2014年的禾赛科技目前在多个细分市场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根据灼识咨询数据,公司 ...
高盛上调中芯国际H股目标价15%,预计国内需求将支撑产量和平均售价
华尔街见闻· 2025-09-16 14:50
目标价与评级调整 - 高盛将中芯国际H股12个月目标价上调15%至73.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A股目标价维持160.1元人民币[1] - 目标价调整基于A股和H股的估值溢价差异[1] 盈利预测变化 - 维持2025-2027年盈利预测基本不变 上调2028与2029年营收和每股收益预测[1] - 2028年每股收益预测上调3% 营收预测上调0.4% 2029年每股收益预测上调7% 营收预测上调2%[1] 增长驱动因素 - 中国IC设计公司需求增长和人工智能趋势推动长期增长 支撑产量和平均售价[1] - 人工智能应用需求快速增长和中国本土芯片设计公司对先进制程工艺需求提升[2] - 高性能芯片需求推动代工厂商产能利用率和定价能力[2] 短期业绩展望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指引环比增长5%-7% 可能成为短期股价催化剂[1][2] - 渠道加紧备货和补库存情况预计持续到三季度[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2.0%至44.56亿美元[2] - 毛利率提升至21.4% 净利率达10.5%[2] - 晶圆代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6%至42.29亿美元[2] 产能与技术发展 - 上半年新增近2万片12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3] - 专注于差异化平台建设 包括28纳米超低漏电平台、40纳米嵌入式闪存、65纳米射频绝缘体上硅等技术平台[3] 收入结构优化 - 工业与汽车应用占比从去年同期7.7%提升至10.1%[3] - 12英寸晶圆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74.5%提升至77.1%[3] - 消费电子和智能手机仍是重要贡献领域[3] 行业前景 - 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技术自主可控趋势下 本土芯片代工企业战略价值凸显[2] - 公司全年目标超过可比同业平均水平[3]
顶级AI模型走向分化:GPT to C,Claude to B
华尔街见闻· 2025-09-16 13:50
市场分化趋势 - 全球AI市场呈现用户群体分化 ChatGPT成为个人生活助手首选 Claude在企业自动化部署中占据主导地位 [1] - Anthropic的API业务收入占比达90% 远超OpenAI的26% 凸显Claude在B端市场强势地位 [1][2] - Claude用户77%使用场景集中在商业应用 36%专门用于编程任务 呈现明显企业级特征 [1][6] 收入结构对比 - Anthropic的API业务2024年收入5.12亿美元 预计2025年激增至39.07亿美元 同比增长662% [2] - OpenAI的API业务2024年收入10亿美元 2025年预计增长至18亿美元 增速为80% [2] - 收入结构差异反映不同战略重心 Claude专注企业可编程集成能力 ChatGPT依赖订阅制消费者服务 [5] 用户行为分析 - ChatGPT非工作用途占比73% 较2024年6月大幅提升 "实用指导"占比28.3%涵盖日常建议学业帮助和健身指导 [7] - Claude用户编程相关任务占比36% 远超ChatGPT的4.2% 体现目标用户群体分化 [7] - 企业客户将Claude用于可编程集成任务执行 44%使用集中在计算机数学类任务 高于平台的36% [9] 企业应用特征 - 77%企业使用呈现自动化模式 主要用于任务委托而非协作互动 契合企业追求效率规模化需求 [6][9] - 企业对AI使用成本敏感性较低 成本每增加1%仅导致使用频率下降0.29% 模型能力部署易度更重要 [11] - 计算机数学类任务成本比销售任务高出50%以上 但使用量占主导地位 [11] 地理分布特征 - Claude使用率与各国GDP呈强正相关 人均GDP每增长1%使用率增长0.7% [12] - 以色列新加坡等技术先进小型经济体在Claude采用率领先 华盛顿特区和犹他州在美国市场领先 [12] - ChatGPT在较贫困国家增长速度超过富裕国家 52%用户为女性 近半数用户年龄在18-25岁 [13] 技术能力差异 - Claude在代码生成调试和技术问题解决方面表现突出 与API市场成功密切相关 [14] - ChatGPT在信息检索和个人指导方面更具优势 "信息搜索"成为第三大使用场景 对传统搜索引擎构成挑战 [15] - Claude用户更倾向将完整任务委托给AI执行 ChatGPT用户更多采用协作式交互 [16]
小米抢走10%空调市场份额?高盛:美的有韧性,格力最易受冲击
华尔街见闻· 2025-09-16 12:33
行业背景与市场结构 - 中国分体式空调市场高度集中且利润丰厚 2019-2024年行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4% 制造商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8% 总利润池从220亿元增至320亿元[2] - 头部企业美的和格力2024年合计占据68%收入和91%行业利润 毛利率显著高于第二梯队企业[2] - 小米自2023年起发力空调市场 战略核心是通过高性价比入门产品切入生态链 其3000元以下产品占比达66-75% 远高于行业平均的39-42%[3] 竞争格局演变 - 小米线上份额从2023年1月7%飙升至2024年12月15%[4] 但2024年12月后稳定在15%左右[5] - 美的集团通过华凌品牌推出竞品 线上份额从32%提升至37% 海尔通过Leader品牌份额从12%增至14%[5] - 格力电器线上份额从2024年12月18%略降至2025年6月17% 反应相对迟缓[6] 核心竞争维度 - 传统巨头优势体现在供应链与制造效率 包括更高毛利率、规模经济和垂直整合能力[8] - 小米核心优势在于分销效率与生态系统 通过线上销售减少分销层级 线下小米之家达17000家支持高端化[8] - 双方积极弥补短板:小米在武汉建厂提升制造效率[9] 美的推动渠道改革减少SKU并统一线上线下产品[9] 市场份额预测与影响 - 高盛预计小米2026年市场份额将提升至约10%[1] - 行业价格预计下调7% 导致总利润较2024年下降6%[10] - 美的被视为最具韧性参与者 有望通过议价能力和渠道效率实现利润温和增长[1][10] - 格力最易受冲击 因国内空调业务贡献51%收入和56%利润 产品溢价达29%且分销利润空间仅10%[11]
Meta智能眼镜提前泄露:搭载HUD显示与手势手环
华尔街见闻· 2025-09-16 12:26
一场意外的视频泄露,揭开了Meta年度硬件重磅产品的神秘面纱。 9月16日,据UploadVR报道,一段在Meta官方YouTube频道短暂出现后被迅速删除的非公开视频,泄露了Meta即将推出的新款智能眼镜将 被命名为"Meta Ray-Ban Display",并配备单目平视显示器(HUD)和表面肌电(sEMG)腕带。 视频片段显示,该眼镜的固定式HUD显示屏仅在用户右眼视野中呈现,主要用于Meta AI功能和步行导航。 更具突破性的是,用户佩戴肌电腕带后,可通过在桌子等任何物理表面上滑动手指来输入字母,实现无实体键盘的文本输入。不过,报道 明确指出,这并非真正的AR技术,其技术复杂性远低于Meta内部代号为"Orion"的AR眼镜原型。 此次泄露证实了媒体长久以来的报道。海通证券此前预计,这款眼镜售价800美元起。眼镜前框设计和Ray-Ban Meta极其相似,核心显示 功能是一个单眼平视显示器,专注于呈现"一瞥即得"的信息,包括时间、天气、通知、照片预览、翻译等。Meta还将展示肌电手环与AR 眼镜的搭配方案,填补语音交互的场景空白。 雷朋品牌冠名成意外 尽管泄露的产品和此前媒体及机构预测的几乎一致,但 ...
高盛上调中芯国际H股目标价15% 预计国内需求将支撑产量和平均售价
华尔街见闻· 2025-09-16 12:13
目标价与评级调整 - 高盛将中芯国际港股H股12个月目标价上调15%至73.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1] - A股目标价维持160.1元人民币 基于A股和H股的估值溢价考虑 [1] - 2028与2029年每股收益预测分别上调3%与7% 营收预测分别上调0.4%和2% [1] 财务表现与业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2.0%至44.56亿美元 毛利率提升至21.4% 净利率达10.5% [2] - 晶圆代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6%至42.29亿美元 [2] - 工业与汽车应用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7.7%提升至10.1% [3] - 12英寸晶圆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74.5%提升至77.1% [3] 增长驱动因素 - 中国IC设计公司需求和人工智能趋势推动长期增长 支撑产量和平均售价 [1] - 人工智能应用需求快速增长和中国本土芯片设计公司对先进制程工艺需求提升 [2] - 国内集成电路设计需求持续增长带来更多订单机会 [1] 产能与技术进步 - 上半年新增近2万片12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 [3] - 专注于差异化平台建设 包括28纳米超低漏电平台、40纳米嵌入式闪存、65纳米射频绝缘体上硅等技术平台 [3] 短期前景与行业趋势 -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指引环比增长5%-7% 成为短期股价催化剂 [2] - 渠道加紧备货、补库存情况预计持续到三季度 四季度为行业传统淡季但产能供不应求 [3] - 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技术自主可控趋势下 本土芯片代工企业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2]
华尔街大行首度为以太坊建模:预测年底价格4300美元
华尔街见闻· 2025-09-16 11:40
核心观点 - 花旗银行设定以太坊年底目标价为4300美元 低于当前现货价格 同时给出牛市6400美元和熊市2200美元的预测区间 [1] - 预测模型基于基本面价值 资金流入潜力和宏观经济环境三大因素 与比特币预测模型相同 [1] - 以太坊价值与网络活动紧密挂钩 但L2生态繁荣未直接转化为以太坊主网价值捕获 存在核心短板 [1][3][18] 价值锚点与L2挑战 - 以太坊生态系统活动增长主要发生在L2网络 因交易成本和吞吐量限制导致应用和用户迁移 [3] - 坎昆升级降低L2向主网支付费用 促进L2采用但加剧对以太坊价值捕获能力的担忧 [3] - 花旗模型假设L2活动向主网价值传导率为30% 但当前价格仍高于基于L1和L2综合活动的估值 [3] 基本面价值 - 当前以太坊价格已超越网络活动支撑水平 可能由ETF资金流入和市场对代币化用例过度兴奋驱动 存在短期高估风险 [4] - 网络活动估值是基本面价值的核心组成部分 [4] 资金流入潜力 - 以太坊ETF资金流入对价格推动效应为每10亿美元流入推高价格6% 是比特币3%的两倍 [4][7] - 数字资产财库公司大量买入和ETF资金涌入是近期表现优于大市的重要推手 [7] - 预计流入以太坊资金规模将小于比特币 新投资者首选比特币 以太坊市值占比特币约25%可能是新资金分配上限 [4][10] 宏观经济环境 - 以太坊价格与股市正相关 与美元负相关 类似比特币 [11] - 在基准情景下宏观因素非决定性力量 仅贡献35个基点微弱上行驱动 [14] - 熊市情景中宏观因素至关重要 经济衰退引发美股大幅下跌将是主要驱动力量 [14] 价格预测情景 - 基准情景4300美元:假设适度资金流入且市场对用例兴奋情绪维持 [15] - 牛市情景6400美元:网络活动显著增加由稳定币或代币化应用爆发驱动 同时ETF需求持续强劲 [15] - 熊市情景2200美元:衰退性宏观因素主导 股市下跌导致市场情绪逆转 [15]
报道:OpenAI正在组建人形机器人算法团队
华尔街见闻· 2025-09-16 11:40
公司战略转向 - OpenAI正加速机器人技术领域投入 通过组建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新团队 押注物理世界交互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一步 [1] - 公司近期已聘请多位人形机器人控制算法专家 招聘目标明确指向人形机器人项目 [1] - 所有机器人相关职位均强调"专注于解锁通用机器人技术并在真实世界环境中推动AGI级别智能" 表明公司将机器人技术与AGI终极目标直接挂钩 [2] 人才招聘进展 - 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Chengshu Li已于2025年6月加入 其研究涉及为处理家务的人形机器人设计能力基准 [2] - 另有两名来自其他机器人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也已入职 招聘行动正在提速 [2] - 公司寻找具备遥操作和模拟(如Nvidia Isaac平台)经验的专家 这些是训练人形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1] 硬件发展路径 - 机械工程师职位要求具备原型设计和制造带触觉及运动传感器的机器人系统专业知识 [3] - 职位要求拥有"为大批量(100万台以上)生产设计的机械系统经验" 暗示未来可能进行大规模生产甚至制造业部署 [3] - 公司可能自研机器人硬件 或为机器人训练开发遥操作系统 具体路径尚未明确 [3] 行业竞争格局 - 人形机器人赛道竞争激烈 包括特斯拉、谷歌以及Figure、Agility、Apptronik等明星初创公司 [4] - 自2024年初以来 风险投资已向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投入超过50亿美元 [4] -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该产业市场价值可能达到5万亿美元 [4] 技术发展背景 - 公司战略转向正值业界反思大型语言模型发展路径之际 在GPT-5研发达到平台期后 AI需要"走向物理世界"寻求突破 [1][4] - 虽然目前人形机器人仍难以应对复杂不可预测的环境 但资本和顶尖人才涌入有望加快技术突破步伐 [4]
历史最快 米兰确认出任美联储理事 将赶上周二利率决议会议
华尔街见闻· 2025-09-16 11:17
作者:李笑寅,华尔街见闻 特朗普的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正式加入美联储担任理事。 当地时间周一晚间,特朗普提名的美联储理事人选米兰在参议院通过最终投票表决,确认出任理事一 职。这意味着他将能够赶上周二开始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议息会议,并拥有投票权。 此次确认投票的时间安排异常紧凑,为米兰参与FOMC会议创造了可能,但同时也带来了程序挑战。 一般来说,从参议院批准到正式宣誓就职并坐上FOMC会议桌的整个流程,通常需要数天时间。若米兰 能在周二会议开始前完成所有程序,他将创下一项历史纪录。 据《巴伦周刊》分析,自1935年《银行法》实施以来,从未有过一位美联储理事在确认后的第二天就立 即参加利率决策会议。此前的最快纪录由H. Robert Heller在1986年创下,他在周六获得确认,并参加了 接下来周二开始的会议。 目前尚不清楚米兰是否能来得及提交他的经济预测摘要,以纳入会后发布的材料中。 美联储独立性受损担忧升温 米兰的加入,正值特朗普总统公开向美联储施压之际。 特朗普周一早些时候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发帖,用他给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起的绰号称,"'为时已 ...
摩根大通谈“光模块”:1.6T可插拔光模块或“超预期”,“CPO冲击”预计到2027年以后
华尔街见闻· 2025-09-16 11:16
1.6T可插拔光模块市场前景 - 1.6T可插拔光模块放量节奏超预期 需求潜力被低估 直接利好龙头厂商中际旭创 [1] - 2026至2027年1.6T出货量存在显著上行空间 受800G升级需求及AI系统网络带宽指数级增长驱动 [4] - ASIC芯片解决方案催生高速光模块潜在需求 为1.6T市场打开额外增长空间 [4] 中际旭创业绩预测调整 - 2026年盈利预测上调18% 2027年上调17% [1] - 2026年收入预测从613.93亿元上调至708.04亿元(增幅15%) 2027年从757.71亿元上调至885.51亿元(增幅17%) [4] - 2026年调整后净利润从167.96亿元上调至197.76亿元 2027年从203.47亿元上调至238.68亿元 [5] - 2025-2027年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55% 盈利年复合增长率66% [6] 技术路线与竞争格局 - 光电共封装(CPO)短期内不构成颠覆性冲击 规模化应用预计2027年后 [2][8] - 可插拔光模块在未来数年内仍是主流技术 因成本/性能效率优势 [2][8] - 公司广泛采用硅光解决方案 规模效应可优化成本结构并提升盈利能力 [4] - 公司在光学和组件集成方面具专业经验 与头部客户关系紧密 技术变迁中保持竞争优势 [9] 财务指标与估值 - 2026年毛利率预测40.6% 2027年39.2% 预测相对保守存上行空间 [6] - 目标价从366元上调至430元 基于20倍动态市盈率 [7] - 当前股价对应19倍2027年预期市盈率 同业估值25-30倍 仍有提升空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