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报网

搜索文档
阿维塔12 2025款焕新登场,重新定义豪华出行新高度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9 15:41
产品升级与定价策略 - 阿维塔12 2025款推出纯电和增程双动力版本共6个车型,官方指导价26 99万-42 99万元,限时权益后到手价25 99万-41 99万元 [2] - Ultra纯电版四驱车型权益价30 99万元,配备华为三激光雷达、25扬声器英国之宝音响等豪华配置 [2] - 全系车型享1万元现金优惠及至高4万元配置权益,包括ADS高阶功能、21英寸轮毂选装等 [3][4] 设计与配置亮点 - 新增岱红内饰配色,采用低饱和度中国传统色彩,搭配浮岛桦木直排纹、Nappa真皮等材质 [5] - Ultra增程版增加智能电动门套装含电动门和迎宾logo灯,可选装阿维塔11同款20英寸旋叶轮毂 [5] - 前排配备35 4英寸4K全景远端屏和15 6英寸华为4 0智慧座舱中控屏,双零重力座椅带通风/加热/按摩功能 [10] 智能驾驶与动力性能 - 搭载华为乾崑ADS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三激光雷达覆盖300°探测范围,支持全速域AEB和VPD泊车代驾 [7] - 纯电版续航755km,四驱版最大功率402kW、零百加速3 8s,增程版纯电续航245km、综合续航1155km [8] 市场定位与品牌战略 - 阿维塔12与阿维塔06形成"双轿车组合",覆盖20万-40万元新能源轿车市场 [12] - 后排配备25扬声器英国之宝音响(峰值功率2016W)、16英寸天幕屏及总统级空间,主打剧院式豪华体验 [10] - 公司计划在品牌、技术、产品等多领域推进,重新定义豪华出行标准 [12]
香港运输署发布公告:扩大萝卜快跑在港测试区域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9 14:51
香港自动驾驶测试进展 - 香港运输署更新自动驾驶车辆试行牌照并扩大萝卜快跑测试区域 [1] - 萝卜快跑自2024年12月起在北大屿山测试表现稳定 达到L4级高度自动化驾驶水平 [1] - 测试期间安全行驶里程超14000公里 测试车辆从5辆增至10辆以收集更多数据 [4] - 运输署署长体验后表示将有序推动自动驾驶在香港的发展和应用 [4] 萝卜快跑技术及运营数据 - 基于全球首个L4级无人驾驶大模型 安全性高于人类驾驶员10倍以上 [6] - 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14 [6] - 累计提供超1000万次出行服务 安全行驶里程超1.7亿公里 [6] 海外市场拓展 - 今年3月落地迪拜和阿布扎比 在迪拜部署超1000台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 [6] - 计划持续拓展中东、欧洲等海外市场 [6] - 目标为更多城市提供绿色低碳、安全舒适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6]
九部门重磅发布!事关车检机构、OBD、货车排放检验、国六修订......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9 11:58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针对货车排放问题实施更严格监管,试行货车差异化定期排放检验制度,要求3.5吨以上柴油货车配置远程排放管理车载终端并上报数据[2] - 政策旨在通过科技赋能和全链条监管推动环境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构建覆盖更广、责任更严的治理体系[3] - 移动源已成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首要污染源,2023年全国汽车保有量3.36亿辆,柴油车贡献80%以上氮氧化物排放(总量462.8万吨)[3] 监管技术升级与制度创新 - 采用遥感监测、黑烟抓拍等技术筛查高排放车辆,形成"生产-销售-使用-淘汰"全链条监管闭环[4][8] - 从人工抽检转向数智化监管,整合OBD远程监控、车载终端实时数据传输实现"秒级检测",减少监管盲区[9] - 建立全国互联互认的排放检验体系,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打破区域标准不统一壁垒[6][7] 产业影响与新能源转型 - 政策加速国四及以下老旧营运货车淘汰,推动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提升,2024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53.2万辆(同比+28.9%),占比17.9%[11] - 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商用车销量14.9万辆(同比+48.6%),渗透率达18.4%,换电重卡在港口等场景加速替代燃油车[11] - 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化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成为"十五五"交通减碳核心任务[11] 标准体系完善与执行强化 - 加快修订国六排放标准,加严污染控制装置性能要求,研究制订OBD检测方法[10] - 严打检测机构数据造假,建立违法机构退出机制,对屡查屡犯车辆实施重点管理清单公示[9] - 差异化检验制度对合规车辆免上线检测,形成"奖优罚劣"市场导向[9]
2025年一季度二手车交易均价下跌,新能源交易量大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9 11:5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1-3月二手车累计交易量460.74万辆,同比增长0.15%,交易金额3032.16亿元 [1] - 3月二手车交易量175.49万辆,环比增长26.14%,政策支持和季节性需求推动结构性回暖 [3][4] - 4月前三周交易量115万辆,较3月同期下降1%,日均交易量6.62万辆环比下降2.42% [3] 细分车型表现 - 3月乘用车交易量139.46万辆(基本型100.29万/SUV23.31万/MPV11.36万/交叉型4.50万),环比增长24.61%-30.28% [4] - 商用车交易量24.24万辆(客车9.85万/载货车14.39万),环比增长27.34%-33.79% [5] - Q1乘用车累计交易368.02万辆同比下降0.76%,其中MPV增长2.34%、交叉型增长9.98% [6] - 商用车Q1载货车增长3.78%至36.51万辆,客车下降1.42%至25.90万辆 [7] 价格与车龄结构 - 3月交易均价6.67万元,环比增长0.21万元但同比下降0.23万元 [11] - 3万元以下价格区间占比32.4%环比下降0.6%,中高价格区间占比提升 [10] - 3-6年车龄占比45.7%同比降4.01%,7年以上车龄占比显著提升 [9] 新能源二手车 - 3月新能源二手车交易11.71万辆,环比增长18.7%同比增28% [14] - Q1新能源累计交易30.65万辆同比增长24.8%,渗透率提升 [15] - 3月12-30万元价格区间占比增长显著(12-15万+2.1%/15-30万+2.2%) [20] 区域与流通特征 - 六大区交易量均超20%增长,华北环比增31.4%(北京交易量增约60%) [10] - 3月二手车转籍率29.52%环比增0.31%,转籍量51.79万辆环比增27.49% [21] - 4月平均库存周期41天较3月缩短1天,库存15天内企业占比提升1.3% [22][23] 车型级别趋势 - A级轿车占比49.8%环比降1%,B级以上车型占比集体提升(C级+1.5%) [7][8] - 新能源车型中SUV占比27%最高,A0/B/C级份额环比提升 [18]
这家经销商在做一种很新的生意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9 10:33
合作模式 - 长久互联与一汽丰田签署卡罗拉1.2T全系现款车型年度独家包销协议,成为该车型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唯一分销渠道 [2] - 合作采用"以销定产"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产能,不持有库存(偏远地区中转仓除外) [8] - 销售流程实现全链路数字化,客户从选车到交付均通过"久车GO"平台完成,交易数据可追溯 [7] 平台能力 - "久车GO"平台通过"线上数字化交易平台+线下县域加盟渠道"模式打通汽车新零售生态 [4] - 平台已覆盖全国1376个县级市场,注册经销商达5.23万家 [4] - 平台构建"购车-用车-换车"全生命周期生态,形成"交易+服务+数据"的全生态模式 [4] 市场策略 - 合作重点瞄准下沉市场,弥补一汽丰田在县域市场的渠道短板 [3][9] - 卡罗拉1.2T车型2024年销售87579辆,占该车型总销量49.8%,是当前主力销售版本 [6] - 2024款卡罗拉1.2T厂家建议价12.28-12.88万元,经销商报价8.08-8.68万元,优惠幅度达34% [6] 行业背景 - 2024年卡罗拉整体销量17.6万辆,同比下滑37.7%,在燃油轿车中排名第17位 [5]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接近50%,但县域市场燃油车需求仍然强劲 [9] - 传统经销商面临高库存压力,独家包销模式可帮助主机厂快速清理库存 [7] 商业价值 - 长久股份可通过汽车金融、保险、二手车等后市场服务获取额外利润 [9] - 合作将测试数字化平台销售模式效果,为未来拓展更多车型积累经验 [9] - 一汽丰田可避免直接降价对品牌形象的损害,同时减轻经销商网络负担 [7]
杀疯了!汽车供应链惊现“合作潮”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9 10:04
汽车供应链合作新趋势 核心观点 - 汽车供应链企业正打破传统边界,通过跨领域合作掀起"跨界联盟"风暴,涉及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核心零部件等多个领域 [2] - 行业面临内卷、脱钩与转型压力,合作成为企业应对挑战、实现降本增效和资源共享的关键策略 [5][6] - 未来供应链合作将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包括资本层面合作、国际市场拓展及本地化需求满足 [8][9] --- 合作案例与技术整合 智能座舱领域 - 伟世通与火山引擎合作开发基于AI大模型的下一代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结合汽车电子经验与AI创新能力 [3] - 黑芝麻智能与英特尔合作开发舱驾融合平台,计划2025年Q2推出参考设计,整合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芯片技术 [3] 自动驾驶领域 - 博世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结合汽车行业经验与智能驾驶芯片算法优势,共同开发辅助驾驶系统 [3] - 均联智行与保隆科技联合开发L2~L4级智能驾驶技术,目标2025年落地3款量产车型(含30万级高端电车) [4] - 四维图新联手高通推出高性价比智驾方案,聚焦行泊一体与舱泊一体技术 [4]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 - 星宇股份、欧冶半导体、晶能光电联合发布全球首款全自主iVISION智眸大灯,实现芯片、算法到光源100%国产化闭环,预计加速智能车灯35%市场渗透 [3] - 中国汉德车桥与盖瑞特合作开发新一代商用车电驱动桥,有望降低20%维护成本 [4] --- 行业合作驱动因素 市场与竞争压力 - 国内市场内卷严重,整车企业降本压力传导至供应链,迫使供应商通过合作避免重复研发、共享资源 [5][6] - 全球关税问题与脱钩风险加剧,促使企业探索跨国合作以优化全球布局 [5] 技术与转型需求 - 新业务与新技术迭代加速,合作可分散投资风险并实现协同效应(如保隆科技与蒂森克虏伯倍适登联合开发减震器产品) [5][8] - 外资企业需本地化融入中国产业链,国内企业需借助国际合作开拓海外市场 [8][9] --- 未来合作方向 深度协同与成本优化 - 联合采购可提高议价能力降低原材料成本,共享生产设施可提升设备利用率 [8] - 资本层面合作或成为趋势,如合资企业共同分担风险与收益 [8] 国际化进程加速 - 国内企业可通过合作学习国际管理经验与技术,利用外资销售渠道拓展海外市场 [9] - 外资企业借助本土合作伙伴适应中国市场,实现"世界共赢链"式发展 [8][9]
汽车早餐 | 吉利控股开启轮值总裁制度,戴庆担任首任轮值总裁;理想汽车回应李想年薪6.39亿元;丰田预计新财年净利润将减少超三成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9 09:37
汽车商品进出口 - 2025年3月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238.2亿美元 环比增长32.1% 同比下降0.2% [1] - 进口金额36.7亿美元 环比增长3.8% 同比下降30.4% [1] - 出口金额201.5亿美元 环比增长38.9% 同比增长8.4% [1] 乘用车市场零售 - 4月1-30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9.1万辆 同比增长17% 较上月下降8% [2] -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91.8万辆 同比增长9% [2] - 4月1-30日新能源车零售92.2万辆 同比增长37% 较上月下降7% [2] - 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52.3%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334.2万辆 同比增长37% [2] 国际车企动态 - 丰田预计2025财年净利润同比萎缩34.9% 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3] - 丰田预计4-5月损失销售额1800亿日元(约12.5亿美元) [3] - 宝马集团一季度全球交付量586117辆 同比下降1.4% [6] - 宝马一季度总营收337.58亿欧元 同比下降7.8% 净利润21.73亿欧元 同比下降26.4% [6] - 宝马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6.9% 上年同期8.8% [6] 电动车企业动态 - Lucid一季度交付3109辆汽车 营收2.35亿美元 维持2025年近2万辆产量预期 [5] - Rivian宣布在美投资1.2亿美元建设供应商园区 [7] - Rivian此前已宣布15亿美元工厂扩建计划 [7] 中国车企动态 - 小鹏汇天回应上市传闻称目前没有具体可公布信息 [8] - 理想汽车澄清李想实际薪酬为266万元 6.39亿元为会计记账费用 [9] - 吉利控股开启轮值总裁制度 戴庆担任首任轮值总裁 [10] - 智己汽车新款L6预售订单达2.4万辆 预售价格21.99万-28.99万元 [11] 电池技术进展 - 宁德时代天行系列电池包通过GB 38031-2025安全要求检测 [12] - 上汽通用五菱预计固态电池2027年上车 [13] 汽车召回事件 - 沃尔沃在美召回413151辆汽车 涉及多款车型后视摄像头问题 [4]
自主品牌向新求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9 09:15
自主品牌战略升级 - 自主品牌经历三个阶段:突破困境、品牌向上、品牌焕新,当前进入以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双轮驱动的焕新阶段[2] - 品牌焕新要求提升品牌号召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实现从"产品升级"到"价值重构"的深层次变革[2] - 上汽集团发布"Glocal全球视野 本土匠心"战略,与华为共建"SAIC尚界"品牌,奇瑞展示8000平方米展区及丰富技术矩阵[3] 技术突破与智能化布局 - 长安汽车聚焦全固态电池和"天衡底盘",转型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提出智能化、全球化、能源多元化三大优势[5] - 蔚来2025年将推出9款新车,搭载自研5纳米智驾芯片NX9031,计划在27个省级行政区实现县级换电站全覆盖[5] - 华为乾崑智驾ADS 4与11家车企合作,包括岚图FREE、东风猛士M817等车型,星纪魅族FlymeAuto智能座舱接入吉利系23款车型[6] - 东风汽车"天元智能"体系含千亿参数大模型,基于超10亿组驾驶数据、万卡算力平台实现全栈自研[7] 生态重构与全球化 - 车企转向用户体验构建,星纪魅族展示AI手机+AR眼镜+智能座舱生态,广汽推出"天、人、家、车"四场景AI全景图[8] - 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成热点,小鹏IRON机器人2026年量产,上汽荣威智元机器人担任"销售顾问"[8][9] - 上汽全球化战略升级至"Glocal 3.0",未来3年推17款海外车型,覆盖欧洲电动化、东南亚KD工厂等区域市场[10] - 技术标准反向输出:上汽大众2030年18款新车中15款专为中国开发,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亿纬锂能5分钟补能300公里技术获国际关注[9][11] 行业竞争格局 -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超60%,但同质化严重,MPV市场出现"9"字头车型扎堆现象,2024年销量同比下滑[12] - 奇瑞、吉利通过车海战术整合供应链,萤火虫品牌切入A0级细分市场,行业细分程度达历史高位[13] - 行业面临技术突破难、盈利难等挑战,需平衡混合动力、辅助驾驶、固态电池等方向投入[14]
论大势 理细节 辨风向——2025上海车展的汽车供应链面面观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8 10:45
中国汽车产业链全球化趋势 - 2025上海车展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面积从3万平方米增至10万平方米 占展会总面积三分之一 显示中国汽车产业链企业正自信展示技术研发成果 [2] - 尽管面临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冲击 但国际零部件供应商如博世 佛瑞亚等仍坚定支持中国车企全球化战略 提供市场开拓 本地化适配 法规咨询等全方位服务 [3][4] - 博世作为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拥有丰富全球化经验 可为车企提供成熟海外拓展方案 其中国区总裁表示将与中国车企持续深化全球化合作 [3] - 佛瑞亚提出四大助力方向:南美市场开拓 全球法规咨询 欧洲产能协同 雷达产品全球合作 强调从产品输出转向服务输出 [4][5] 人工智能赋能汽车产业 - 博世推出"纵横辅助驾驶"品牌 开发AI架构应用于城区及高速路辅助驾驶 已与5家中国车企合作 大部分项目2025年落地 海外项目2026年量产 [5] - 纽劢科技展出全栈自研MaxDrive辅助驾驶系统 支持L2到城区辅助驾驶 适配国内外主流芯片平台 助力车企快速量产差异化车型 [5] - 多家企业推出AI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博世融合多生态大语言模型的座舱平台(2026年推出) 华阳集团基于高通8255与芯驰X9SP芯片的方案 均胜电子沉浸式JoySpace+座舱 [6] - 东软睿驰提出"AI定义汽车"概念 推出NeuSAR OS操作系统 实现跨平台跨域开发 加速AI在辅助驾驶 个性化体验等方面应用 [7] 智能网联与汽车安全 - 工信部会议强调智能汽车安全底线 要求车企明确责任 禁止虚假宣传 对智能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7] - 中信科智联展示C-V2X全栈解决方案 包括通过ASPICE Level3认证的通信模组和软件 其网联式智驾域控制器突破单车感知局限 提升极端环境可靠性 [8][9] - 中兴通讯推出多款安全认证芯片:M1芯片通过ASIL-D认证 A1芯片获ASIL-D认证并支持国密二级 从设计源头保障智能网联汽车安全 [10] 技术创新与材料应用 - HRC展出"超级碳舱"解决方案 较传统钢铝方案减重30% 轻量化系数仅0.95 集成10余种先进连接工艺 开创碳纤维在量产车结构件应用先河 [11] - 佛瑞亚海拉推出智能可配置电子保险丝iConF 简化线束布置 支持高级辅助驾驶 通过芯片化设计实现线径更小 重量更轻 成本更低 [11] - 联合电子推出超级智能增程器单元和镁合金电桥 其中镁合金ASM行星排电桥总重60kg 峰值功率超250kW 比传统设计减重20% [12] 芯片国产化进程 - 黑芝麻智能推出华山A2000家族芯片平台 覆盖不同级别辅助驾驶需求 A1000家族芯片已通过规模化量产在10万元级车型落地辅助驾驶功能 [13] - 中兴通讯展出3类车规级芯片:与一汽联合发布的5域融合AI芯片A1 与广汽联合发布的中央计算芯片M1 以及自研4G/5G通信芯片S系列 [14] - 东软睿驰与中汽研科技合作探索RISC-V在汽车产业应用 通过开源特性促进芯片设计创新 加速国产化进程 [15]
特斯拉业绩惨淡,马斯克回头是岸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8 10:45
业绩表现 - 一季度汽车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近20%,净利润同比下滑71% [2] - 全球汽车交付量为33.67万辆,同比下滑13%,创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 [3] - 一季度营收193.35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200.1亿美元,汽车业务营收141.19亿美元同比下跌近两成 [4] - 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4.09亿美元,同比下滑71% [4] 地区市场表现 - 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剧降45%,德国、丹麦、瑞典等主要市场跌幅超50% [3] - 美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逾10%,加州市场份额从55.5%降至43.9% [5] - 中国市场销量仅同比增长3.6%,远低于新能源汽车行业47.1%的平均增速 [3] 业绩下滑原因 - 车型阵容陈旧、行业竞争加剧 [5] - 掌门人马斯克涉政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引发消费者抵触情绪 [5][6] - Model Y生产线升级导致产能波动 [5] 股价与市值影响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下跌超40% [6] - 马斯克个人财富从4500多亿美元降至3000亿美元左右 [6] 战略调整与未来规划 - 马斯克宣布减少政府事务投入,每周仅花1-2天时间,回归公司业务 [7] - 计划2025年上半年推出起售价2.5万美元的平价车型,结合下一代平台技术 [8][9] - 2026年量产Robotaxi产品Cybercab,2024年6月在得州推出FSD付费Robotaxi服务 [9] - 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放数百万辆Robotaxi,自动驾驶业务明年开始贡献利润 [10] - 扩大Optimus机器人应用规模,年底数千台机器人在工厂工作 [10] 行业政策利好 - 美国交通部放宽自动驾驶汽车监管要求,调整上路标准及事故处理规定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