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

搜索文档
事涉十年前项目,东海证券被罚没6000万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8-05 22:22
行政处罚事件 - 公司因2015年金洲慈航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未勤勉尽责 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 被罚没6000万元(含没收业务收入1500万元及罚款4500万元)[1] - 具体违规行为包括未重新指定持续督导财务顾问主办人 未审慎核查中介机构专项报告 未充分核查标的公司业绩承诺实现情况[1] - 违反2005年证券法第二十条第二款及第一百七十三条 构成第二百二十三条情形[1] 公司回应与经营状况 - 公司诚恳接受处罚并承诺全面落实整改 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2] - 强调处罚未对经营活动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目前经营正常且无终止挂牌风险[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15亿元(同比增长38.07%) 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231.01%)[2]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1993年(原名常州证券) 2005年成为全国首批10家创新试点券商之一[2] - 2015年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2]
迈向“韧性监管”的中国范式
国际金融报· 2025-08-05 22:20
第一,持续优化监管队伍。一是选拔方面,选拔好监管人员是关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招",需 以专业化准入、市场化引才和科学化容错为核心,锻造一支懂市场、善监管、敢担当的过硬队伍。如中 国证监会2024年修订的《监管人员任职资格办法》明确,发行、并购等关键岗位须具备"3年一线实操 +1年合规负责人"资历,同步配套行业经验交叉核验与极端场景压力测试,筑牢专业能力门槛。地方层 面,试点"监管特聘岗",定向招聘首席金融科技检查官等高端人才,薪酬对标头部券商MD级,实行"三 年一考核、不合格即退出"的动态管理,打破人才流动壁垒。 纵观我国金融业四十年飞速前进,每一次跨越式发展的背后,都伴随着监管制度的蝶变。在我国金融发 展进程中,监管起着核心和关键的作用。而监管的核心在于人的专业实践。构建既懂市场规律、又能守 住风险底线的监管体系,已成为我国金融改革攻坚的核心命题。对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探讨。 为激励担当,同步构建对监管人员的容错机制:明确自然灾害等非主观过失可免责,设立监管风险准备 金补偿履职疏漏,杜绝"一错就罚"的简单化管理。此外,通过轮岗实训、国际交流持续提升专业素养, 依托监管人才大数据平台与区块链存证系 ...
反洗钱监管升级!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至少保存10年
国际金融报· 2025-08-05 22:20
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新规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基于风险的客户尽职调查具体要求[2] - 新规覆盖六大类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等[2] - 金融机构不得为身份不明客户服务或开立匿名/假名账户,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需自业务关系结束后至少保存10年[2] 支付业务监管要求 - 非银行支付机构开立支付账户或出售记名预付卡或一次性出售不记名预付卡人民币1万元以上时需开展客户尽职调查[3] - 银行及非银行支付机构为特约商户提供收单服务时需对其开展尽职调查并登记法定代表人身份信息[3] - 跨境汇兑业务需登记汇款人及收款人姓名、账号、住所等信息并向境外机构提供可跟踪稽核的信息[3] 跨境资金汇兑监管 - 向境外汇出资金单笔人民币5000元或外币等值1000美元以上时需核实汇款人身份信息准确性[4] - 金融机构作为跨境汇款中间机构需完整传递汇款人及收款人信息并执行风险分类处理措施[4] - 接收境外汇入款时发现信息缺失需要求境外机构补充,未开立账户情况下需登记其他可跟踪信息[4]
违反清算管理规定,快钱支付年内第三次被罚
国际金融报· 2025-08-05 22:20
记者了解到,2014年底,万达以3.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快钱支付68.7%股份,获得快钱支付的控股 权。至2017年,万达实现对快钱支付的全资控股。天眼查显示,快钱支付由两名股东持股,分别是福州 网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宁欣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股权穿透后,快钱支付的实控人为万达集团的董 事长王健林。 7月22日,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儒意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其全资附属公司上海儒意星辰企业管理有限 公司(买方)、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卖方)及快钱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目标公 司)三方已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买方有条件同意受让而卖方有条件同意转让目标公司30%股权,交易价 格为现金2.4亿元,分三期支付。 据悉,快钱支付于2011年首批获得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牌照。快钱支付最早的资质包括银行卡收单 (全国)、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预付卡受理(全国)等六项,但在首次续展 时,主动终止了后两项资质。随着支付业务类型的重新划分,快钱支付业务类型变更为"储值账户运营 Ⅰ类、支付交易处理Ⅰ类"。 快钱支付再收监管罚单!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近日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显示,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 ( ...
7月备案私募产品数量创近27个月新高
国际金融报· 2025-08-05 22:17
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情况 - 7月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总量达1298只,环比增长18%,创近27个月新高 [1] - 2025年1-7月累计备案6759只,同比增长61.39% [1] - 量化私募产品备案620只,占比47.77%,环比增长19% [3] - 2025年1-7月量化产品累计备案3081只,占比45.58%,同比增长77.68% [3] 分策略备案表现 股票策略 - 备案887只,占比68.34%,环比增长24.58% [1][3] - 量化股票策略备案478只,占量化产品总量77.1%,环比增长26.79% [4] - 指数增强产品321只,占量化股票产品67.15%,环比增长52.13% [4] - 股票市场中性产品126只,环比下降16% [5] 多资产策略 - 备案162只,占比12.48%,环比增长5.88% [1] - 量化多资产策略备案51只,环比下降7.27% [5] - 复合策略产品31只,环比下降16.22% [5]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 - 备案125只,占比9.63%,环比增长1.63% [1] - 量化CTA产品80只,占量化产品12.9%,环比增长14.29% [4][5] 其他策略 - 组合基金备案48只,占比3.7%,环比增长14.29% [2][3] - 债券策略备案46只,占比3.54%,环比增长4.55% [2][3] 市场驱动因素 - A股市场持续向好,沪指站上3600点提振投资者信心 [5] - 量化策略产品超额收益表现突出,吸引资金大量流入 [5] - 私募行业供给端优化,头部机构竞争力提升增强投资者认可度 [6]
海辰储能严正声明折射出了怎样的行业竞争格局?
国际金融报· 2025-08-05 22:12
公司声明与争议 - 海辰储能发布严正声明 强烈谴责恶意编造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 涉及商业秘密侵权 董事长配偶年龄 美国客户破产 587Ah电芯争议 不正当竞争诉讼等五个问题 [1][2] - 公司澄清587Ah电芯为完全自主研发产品 否认与同行产品技术路线高度一致及能量密度仅差4.4%的说法 [4] - 针对复合集流体技术侵权指控 公司称经第三方鉴定该技术为公众所知悉 未在任何产品上使用 相关纠纷不会影响生产经营 [4] 技术竞争与产品对比 - 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指控587Ah电芯与专利产品参数高度重叠 能量密度偏差仅4.4% 案件将于8月开庭 [3][4] - 海辰储能587Ah电芯循环寿命比宁德时代多2000次 但能量密度较低 公司2023年推出首款1000Ah+长时储能电池 2024年推出超两万次循环钠离子电池 [4][5] - 大容量储能电池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宁德时代主推587Ah电芯(2024年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第一 市占率36.5%) 瑞浦兰钧布局392Ah电芯 阳光电源押注625Ah及以上电芯 [5] 商业合作与订单风险 - 海辰储能回应美国客户Powin破产事件 称合作未进入规模化交付阶段 双方不存在未决债权债务 且未出现在破产债权人名单中 [6] - 行业质疑公司订单真实性:与美国第一大客户订单未交付 可能存在只签署不交付的订单或融资故事 [6] 高管背景与法律纠纷 - 海辰储能多位高管具有宁德时代任职背景:四位董事中三位曾就职宁德时代 包括创始人吴祖钰 执行董事庞文杰 易梓琦 [7] - 工程部负责人冯登科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采取强制措施 其曾化名"马工"加入宁德时代供应商金美新材 项目涉及创始人亲属许彩霞 [8] - 2023年宁德时代以违反竞业协议起诉吴祖钰 仲裁裁决其支付100万元违约金并已履行 [8] 行业影响与竞争态势 - 储能行业陷入恶性竞争 专利诉讼给行业复苏蒙上阴影 行业需认识到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9] - 企业人员流动成为知识产权保护战争议焦点 出海经营风险需高度重视 [6][7] - 海辰储能港交所IPO处于聆讯阶段 8月12日开庭审理结果可能影响其上市进程 [8]
累计亏损60亿元,迈威生物董事长刘大涛因短线交易被罚60万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8-05 22:08
公司治理事件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因涉嫌短线交易公司股票被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立案调查并处以60万元罚款 [2][4][5] - 短线交易发生于2022年1月18日至7月18日期间 涉及通过周某账户买入97.66万股(金额1929.77万元) 卖出63.43万股(金额1388.36万元) [3][4] - 该事件导致公司股价在立案公告日单日暴跌近11% 近期股价受医药板块回升影响出现反弹 [1][4] 财务表现 - 公司持续亏损 2020-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6.44亿元 -7.73亿元 -9.58亿元 -10.6亿元 -10.5亿元 累计亏损超50亿元 [6] - 2024年营业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56.28%)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0.45亿元(同比下降33.7%) [6][7]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 2024年为-9.56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为-2.17亿元 [7]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11.2亿元 但短期借款10.73亿元 长期借款9.62亿元 偿债压力较大 [10] 研发与产品管线 - 公司拥有16个在研品种 包括12个创新药和4个生物类似药 其中4个品种已上市 [4][7] - 已上市产品包括君迈康(2022年上市 2024年收入562万元) 迈利舒(2023年上市 2024年收入1.25亿元) 迈卫健(2024年上市 2024年收入1459万元) [7] - 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0亿元 但产品销售收入与投入严重不匹配 [7] - 重点布局ADC和TCE双特异性抗体领域 其中9MW3811(IL-11单抗)和2MW7061(LILRB4xCD3双抗)为核心管线 [9] 融资与资本运作 - 公司经历多轮融资:2019年天使轮6.94亿元 2020年A轮19.7亿元 2022年IPO融资33亿元 [6] - 2025年1月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计划实施国际化战略 [6] - 2024年以来两次上调授信额度至62亿元 以支持研发投入 [10] - IPO融资33亿元已在上市三年内全部耗尽 累计亏损超60亿元 [6] 业务拓展 - 2025年6月与Calico达成合作 授权IL-11靶向治疗产品海外权益 首付款未披露 总交易额约47亿元 [9] - 同期将长效升白药8MW0511中国区权益授权给齐鲁制药 两笔交易合计首付款5.6亿元 [9] - BD交易为公司带来现金流补充并提振股价 [9]
“双开”!从汽车“少帅”到反腐典型,刘卫东的双面人生
国际金融报· 2025-08-05 21:36
公司管理层变动 -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卫东被"双开",终结37年职业生涯 [1] - 刘卫东曾主导神龙汽车产品多元化战略,引入标致307、雪铁龙C5等车型 [3] - 刘卫东在东风公司任职期间分管神龙汽车等核心业务,任职副总经理长达17年 [3] 公司经营业绩 - 神龙汽车2016年后销量断崖式下滑,2024年仅售6 83万辆 [3] - 神龙汽车2019年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资格,但未推出具有显著竞争力的纯电动车型 [5][7] - 神龙汽车2023年宣布5年投放8款新能源车型计划进展缓慢 [5] 行业反腐动态 - 刘卫东在干部晋升、职工录用中为他人谋利,违规收受礼品礼金 [4] - 刘卫东接受供应商安排的旅游、高尔夫活动,干预采购招标 [4] - 刘卫东行为导致原神龙汽车党委书记汪舒鸥、原东风雪铁龙品牌部总经理潘家年等多人因贪腐被查 [4] - 2023年12月以来,东风公司原副总经理童东城、周文杰等多人接连被查 [4]
颠覆式改变!外国人可在沙特买房
国际金融报· 2025-08-05 21:33
政策开放 - 沙特自2026年1月起允许非沙特人在指定区域拥有房产,放宽外国人投资和拥有不动产的门槛 [1] - 新法案是"2030愿景"经济多元化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吸引外商投资并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 [1] - 外国居民占沙特总人口近40%,政策变化可能引发房地产市场剧烈波动 [1] 法律变革 - 新通过的《外籍人士房地产购买法》允许非沙特籍公民在指定区域拥有或获得房地产权 [3] - 交易需登记,对处置房产征收高达5%的费用,违法行为最高罚款1000万沙特里亚尔或强制出售房产 [3] - 新法适用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持有商业许可的投资者,居住和非居民外籍人士均可拥有一套自用住宅 [3] - 引入统一电子平台进行申请与审批,提升效率与透明度 [3] - 新法首次将房地产市场对外开放明确纳入"2030愿景"战略框架 [3] 市场转型 - 沙特政府计划6个月内颁布行政法规,详细说明外商所有权区域的地理边界 [4] - 沙特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转型,由内向封闭模式向外扩展 [4] - 变革体现在法律层面对外国投资者的开放,以及城市定位、产业引导及资本结构上的深度重构 [4] 投资优势 - 利雅得和吉达被视为首批对外开放的关键城市 [6] - 沙特持续开发"超级城市"项目,包括NEOM未来城、线性城市The Line、红海项目等 [6] - 利雅得平均住宅房价为每平方英尺123美元,吉达为100美元,低于迪拜的400美元 [6] - 沙特房地产市场总规模有望于2033年前后达到1330亿美元 [7] 投资者来源 - 预计将首先吸引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投资者 [7] - 中国公司在沙特境内承接的各类项目总值达190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超过三倍 [7] - 2022年沙特境内约有1.5万名中国人居住,目前数字可能已翻倍 [7] - 若沙特放宽居留规则,将大规模释放来自大中华区的需求 [7]
韩国股市今年上演大逆转
国际金融报· 2025-08-05 21:11
8月5日,韩国股市承接隔夜华尔街上涨动能后高开高走,韩国综合指数(KOSPI)盘中涨幅一度突破 2%,收盘报3198.00点,较前一交易日上升50.25点,整体涨势稳健。 当天,韩国统计厅发布数据显示,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16.52,同比上涨2.1%,这是该指数 连续两个月保持2%以上的涨幅。其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反映民众实际感 受的生活物价指数(相当于百姓体感指数)上涨2.5%。 逆势狂飙 长期来看,韩国股市的表现在今年上演了戏剧性逆转,从去年亚洲表现最差的市场之一,一跃成为2025 年区域内表现最佳的市场。2025年以来,KOSPI的累计涨幅已超33%,推动股市总市值三年来首次突破 2万亿美元关口。 作为韩国股市第一大板块,占比近30%的科技板块在截至7月25日的一年中上涨45%。其中,三星电子 和SK海力士分别录得24%和55%的涨幅,背后既有人工智能赛道的持续乐观情绪支撑,也得益于特定新 产品的突破性表现。SK海力士的高带宽内存芯片作为先进人工智能服务器及英伟达图形处理器的关键 组件,市场需求旺盛。 占韩国股市权重13%的金融板块表现亦亮眼,在此期间累计上涨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