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期货日报网
icon
搜索文档
商务部: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
期货日报网· 2025-10-17 01:42
中美贸易摩擦与中方反制措施 - 中方按照两国元首通话和中美经贸会谈共识,主动就美方"301"调查限制措施进行磋商沟通并提出合作建议,但美方态度消极并执意实施限制措施 [1] - 中方采取反制措施,包括依法依规对涉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该行为被视为维护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必要防御行为 [1] - 美方在短短20余天内密集出台20项对华打压措施,包括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穿透性规则,将数千家中国企业延伸列入"实体清单",并于10月14日落地对华造船"301"调查港口费措施 [2] 美方措施的影响 - 美方对华造船等行业"301"调查及限制措施被指为典型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严重损害中国相关产业利益,并会推高美国国内通胀,损害美港口竞争力和就业 [1] - 美方措施落地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稳定,造成全球航运业混乱 [1] - 美国贸易代表声称中国措施将对全球半导体、人工智能、智能手机、汽车、家用电器、国防等多个行业造成广泛影响 [3] 中方稀土出口管制政策 - 中方近期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是依据法律法规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当做法,目的是防止稀土非法流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不当用途 [3] - 纳入管制的境外稀土产品只包括中国出口管制清单里已列管的稀土磁材及相关零部件、稀土靶材等产品,并非针对特定国家和地区 [3][4] - 中方在措施发布前向美、欧、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了通报,并正就出口管制措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继续就便利化开展友好沟通 [3] 中方政策立场与沟通 - 中方对美方一系列做法强烈不满并坚决反对,希望美方珍惜经贸会谈成果并立即纠正错误做法,愿在相互尊重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各自关切 [2] - 中方在相关措施出台前已通过双边出口管制对话机制向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进行通报,澄清政策目标以减少误解误判,部分国家和地区表示理解并愿与中方沟通协作 [2] - 中方将在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许可流程,缩短审核时间,积极考虑适用通用许可、许可豁免等便利化措施以促进合规贸易 [4]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南华期货联合南华基金举办视障群体金融宣传教育暨健康陪跑公益活动
期货日报网· 2025-10-16 23:26
活动概述 - 公司在国际盲人节联合杭州市上城区盲人协会举办了主题为“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的视障群体金融宣传教育暨健康陪跑公益活动 [2] - 活动旨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视障群体的金融安全意识与金融素养,并彰显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 [2] 活动内容与意义 - 活动包含金融知识讲座和公益陪跑两个环节,讲座在南华期货投教基地进行,陪跑活动则让员工与视障朋友携手沿江慢跑 [2][8] - 杭州市上城区盲人协会主席指出,视障群体因信息获取受限更易成为诈骗目标,掌握理财知识和防骗意识至关重要 [4] - 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为视障群体进行了基金投资理财专题培训,系统介绍了公募基金类型、资产配置策略及选基要领,并强调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匹配产品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6] - 公司总经理助理表示,组织此次活动是为了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将金融知识宣讲覆盖到特殊群体,帮助他们识破诈骗、守住养老钱,为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11] - 员工通过闭眼体验盲道和陪跑活动,增强了与视障群体的信任与理解,传递了温暖 [8][11]
材料创新与工艺升级双轮驱动 铸造铝合金为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强链固基”
期货日报网· 2025-10-16 19:28
会议核心观点 - 会议主题为铸造铝合金期货期权赋能铝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材料创新与工艺升级对推动铝产业链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的关键作用 [1] 行业现状与需求 - 当前铸造铝合金产业面临高性能、高效率、高环保的"三高"需求 [1] - 传统材料与工艺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5G通信、轨道交通等领域对轻量化、高强韧、高导热等特性的严苛要求 [1] - 2024年中国铸造铝合金产量达1005万吨,其中再生铝占比超过70%,绿色循环与材料升级已成为行业发展主旋律 [1] 材料创新进展 - 高强韧压铸铝合金、高导热压铸铝合金、可阳极氧化压铸铝合金及超高强韧铸造铝合金等新型材料研发取得进展 [1] - 以中铝自主研发的ZL-HT3高导热合金为例,其热导率提升至173W/m·K,较常规合金提升约8%,在5G基站散热等领域表现优异 [1] 工艺升级与技术优势 - 一体化真空压铸、半固态成型、低压铸造、挤压铸造等先进工艺具有显著技术优势 [2] - 一体化压铸技术可将传统车身结构件生产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2~3分钟,焊点数量大幅减少,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集成度,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关键技术路径 [2] 产业协同与智能化发展 - 工艺与材料的协同创新是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2] - 通过数字化模拟、智能化改造与远程监控等手段,企业可实现从"经验铸造"向"精准智造"的跨越,全面提升产品一致性、合格率与能源利用效率 [2] 绿色低碳转型 - 随着铝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再生铝的高效利用与铁杂质控制技术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2] - 新型除铁技术与合金设计理念正在逐步解决再生铝品质瓶颈,为构建"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再生铝"全链条绿色循环体系提供支撑 [2]
期货期权双轮驱动 铸造铝合金成为铝产业风险管理与绿色升级新引擎
期货日报网· 2025-10-16 19:19
行业背景与挑战 - 铝产业面临资源、能源与环境约束收紧、成本波动加剧、下游需求分化、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及国际贸易环境日趋严峻等多重压力 [1] - 企业亟需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提升抗风险能力,实现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型 [1] 期货工具的应用与影响 - 铸造铝合金期货的上市填补了铝产业链中下游风险管理的空白,为企业提供了从粗略替代到精准对冲的工具 [1] - 通过期货合约的标准化交割机制,行业逐步建立起以ADC12为基准的优质优价体系 [1] - 期货工具推动资源向高效、绿色企业集中,加速落后产能出清 [1] 期权工具的应用与优势 - 看涨期权、看跌期权以及价差策略等可在成本锁定、利润保障、投标风险规避等方面实际应用 [2] - 期权工具以其权利金有限、风险可控的特性,尤其适合中小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灵活应对价格波动 [2] 期货与期权的协同效应 - 期货与期权是相辅相成的双轮驱动,共同构建了从氧化铝、电解铝到铸造铝合金的全链条风险管理体系 [2] - 这些工具助力企业实现从局部避险到全链条覆盖的跨越 [2] 金融工具的长期战略意义 - 期货与期权不仅是金融工具,更是推动产业升级、参与全球定价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 [2] - 积极运用衍生工具有助于提升综合竞争力,共同塑造以中国价格为核心的全球铝贸易新格局 [2] 会议影响 - 交流会吸引了来自铝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近百名代表参与,现场交流热烈,反响积极 [2] - 会议为推动中原地区铝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 [2]
善用衍生品工具,构建铝企全链条风控体系
期货日报网· 2025-10-16 19:1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再生铝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 2024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 占铝总供应比例达19.3% [1] - 预计2025年再生铝产量将达1150万吨 2030年有望突破1800万吨 [1] - 新能源汽车 光伏 储能等新兴领域需求增长为再生铝产业带来新机遇 [1] 市场挑战与工具创新 - 再生铝产业面临废铝供应偏紧 价格波动剧烈等挑战 [1] - 2024年6月10日上市的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填补了再生金属衍生品市场空白 [1] - 截至7月9日 该期货累计成交20.57万手 折合现货10.2万吨 约占国内月消费量的27% 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 [1] 衍生品工具应用策略 - 企业可通过原料成本锁定 产品销售套保 库存资金优化 质量品牌提升四大闭环策略构建全链条风控体系 [2] - 期货期权组合 基差贸易 跨品种对冲 含权贸易等多元化衍生工具可应用于企业采购 销售 库存及资金管理 [2] - 立中集团 帅翼驰 立兴铝业等企业已在实际案例中应用这些工具 [2] 企业差异化策略建议 - 大型企业可运用期货加期权组合或跨品种对冲 [2] - 中型企业宜采用期货套保与基差贸易 [2] - 小型企业可从单向套保或金融机构托管服务入手 逐步参与含权贸易 [2] 企业长期发展建议 - 企业应加快质量升级与交割品牌建设 推动生产至检测至交割至市场闭环管理 [2] - 建议企业提前布局碳数据监测与绿色认证 抢占绿色金融与衍生品融合先机 [2] - 企业需坚守套保初心严格区分套保与投机 动态跟踪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策略 尽早建立交割品牌与数据系统 [2]
证监会最新发声!坚定不移支持引导上市公司做好高质量的可持续披露
期货日报网· 2025-10-16 18:46
政策方向与制度建设 - 证监会将指导沪深北交易所适时丰富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并优化披露制度 [1] - 国内已形成以交易所指引为强制性要求、编制指南为参考性规范的可持续披露制度体系 [2] - 制度建设遵循积极借鉴、以我为主原则 加强国际规则衔接的同时避免照抄照搬 [4] - 政策推行策略为区分重点、试点先行、循序渐进 目前强制披露要求涉及约400多家公司 [4] - 对于不在强制披露范围的中小企业 鼓励量力而行而不作强制要求 [5] 当前披露成效 - 2024年共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报告 整体披露率达34.7% 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 [2] - 披露公司市值占全市场七成左右 另有612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近半数公司系统披露可持续信息 [2] - 披露内容翔实客观 99.3%公司披露量化指标 其中超八成企业披露量化指标超过25个 [2] - 62.1%公司披露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类型 65.9%公司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 较上年57.5%显著提升 [2] - 企业可持续治理进一步夯实 67.3%公司搭建治理架构 63.9%披露战略信息 44.0%制定定量可持续目标 [3] 披露质量提升 - 披露议题更加聚焦实质 指引出台使企业披露更有针对性 降低学习其他标准成本 [3] - 应对气候变化、反不正当竞争、平等对待中小企业等议题关注度大幅上升 [3] - 截至去年底 沪深两市三分之一公司MSCI ESG评级提升 全球领先评级公司占比由五年前0提升至7.2% [3] - 证监会将引导企业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 加强培训并提供案例以识别重大风险和机遇 [5] - 持续规范披露并加强监管 督促如实披露以实现内容更均衡、重点更突出的披露 [5]
东北:总产量同比稳中有增
期货日报网· 2025-10-16 06:49
新季玉米产量与质量 - 黑龙江玉米播种面积较去年稳中略降,但单产同比增加,预计新季玉米总产量同比稳中有增 [3] - 黑龙江东部地区玉米单产多在12至13吨/公顷,去年为11至12吨/公顷,部分高产地块可达15吨/公顷,个别达18至20吨/公顷 [3] - 新作玉米品质普遍好于去年,容重水平同比明显增加,毒素水平偏低,少量上市玉米容重多在710至720g/L,部分达740至750g/L [3] 玉米种植成本 - 今年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成本同比普遍下降,主要原因是地租成本同比下降,其他农资成本基本不变 [4] - 黑龙江东部地区平均地租约为12000元/公顷,去年为13000元/公顷,农资成本为6000至6500元/公顷,种植总成本为18000至18500元/公顷 [4] - 按照12吨/公顷产量和18000元/公顷总成本计算,30个水潮粮种植成本约为1500元/吨(0.75元/斤),折合14个水玉米成本约1900元/吨(0.95元/斤),预计新粮到港价格为2100至2150元/吨 [4] 市场情绪与价格走势 - 新作玉米开秤价整体高开低走,某深加工企业30个水潮粮收购价从9月中旬的0.85元/斤降至9月24日的0.79元/斤 [6] - 在丰产预期下市场情绪相对谨慎,下游企业短期处于被动建库阶段,贸易商收购态度谨慎,多采用快进快出策略 [6] - 部分农户表示若30个水潮粮价格低于0.8元/斤会惜售观望,市场普遍关注0.75元/斤的价格支撑效果 [6] 玉米市场供需展望 - 今年以来锦州港平舱价运行区间为2000至2400元/吨,9月26日为2310元/吨 [7] - 国内新作玉米丰产预期较强,预估产量同比稳中有增,产需缺口补充需关注小麦替代及政策粮源投放力度 [7] - 生猪及禽类养殖存栏量仍处相对高位,但养殖企业利润处于亏损或临界点,玉米深加工行业利润欠佳,加工需求表现较弱 [7] 后市价格预期 - 相关企业认为今年玉米市场整体表现或相对平稳,价格波动区间相对有限 [8] - 价格下方看种植成本支撑和基层售粮情绪,上方看下游企业建库情绪、谷物替代规模及政策粮源拍卖节奏 [8] - 短期(11月前)市场对价格预期偏弱,中期下跌空间有限,长期向上空间有限,重点关注玉米小麦价差及政策变化 [8] 期货工具运用情况 - 玉米产业链各环节对期货工具认知和运用逐步深入,期货价格已成为重要决策参考,基差点价模式在现货采购销售中占比达30%至50% [9] - 上游种植端通过期货套期保值及“保险+期货”等模式锁定销售价格,某农场牵头500多户参与“银期保”项目获得信贷支持和定向收粮保障 [9] - 下游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卖出套期保值规避库存价值下跌风险,交割库通过发挥交割功能增厚利润,期货盘面机会成为企业重要盈利来源 [9][10]
内地:持续降雨带来新变化
期货日报网· 2025-10-16 06:49
夏播玉米主产区天气影响 - 河南山东河北等夏播玉米主产区在6月至9月初遭遇持续高温干旱,河南7月平均气温30.5℃,较常年同期偏高3.2℃,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全省55%站点存在重度及以上干旱[2] - 9月以来产区出现旱涝急转,持续降雨导致玉米收获期被雨水淋坏、泡霉、泡发芽,已收获玉米晾晒困难,部分玉米仍无法收获,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4] - 市场预估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湖北江苏陕西山西等产区玉米和花生产量及质量双双下滑,河南秋作物种植总面积超1亿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约6000万亩[4][5] 玉米市场供需与价格影响 - 河南河北山东三省玉米产量约8500万吨,若产量质量大幅下滑,当地市场需求将依赖调入玉米填补,将对国内玉米市场货物流向和价格产生重大影响[5] - 市场可能出现严重分化,低质量玉米量大价跌,高质量玉米量小价涨,内地市场高品质玉米供应缺口预计将由东北玉米填补[5][6] - 国产小麦价格高企,且相关机构已托市收购2025年产小麦超1000万吨,降低了国产小麦替代玉米进入饲料原料市场的概率,同时进口玉米数量未见增长迹象[7] 东北玉米市场前景 - 今年东北地区玉米产量高、质量好,价格具有优势,黑龙江偏远地区自收自烘玉米成本仅1900-1950元/吨,运至内地可有效缓解缺粮情况[6][8] - 东北玉米市场已出现变化,北方港口有小幅提价收购现象,黑龙江潮粮收购价止跌回稳,部分国营大中型粮贸企业开始收购囤积玉米,挂牌价约2000元/吨[8] - 长远来看,东北玉米预计将成为市场抢购对象,以填补内地高品质玉米的刚性需求缺口[6][7]
美股暂未到泡沫破灭时
期货日报网· 2025-10-16 06:49
市场反应与短期冲击 - 美国政府停摆及贸易摩擦升级导致全球风险资产大幅下跌,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超过3.5% [1] - 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黄金和美债价格攀升,恐慌指数VIX一度升至21.66 [1] - 贸易摩擦引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美股跳空低开,但后续跌幅有所缩减 [2] 美股估值与泡沫分析 - 美股估值呈现明显偏高态势,纳斯达克指数估值已超过4月前水平 [1] - 美股“七姐妹”估值达到31.3倍,较4月“对等关税”前的26.8倍有显著提升 [1] - 若无流动性危机或美联储加息冲击,美股泡沫不会迅速破灭,当前调整被视为短期 [1] 贸易摩擦的影响与前景 - 美方宣布针对中方稀土等物项出口管制加征100%关税,并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2] - 此次贸易摩擦升温具有短暂性,主要源于中国针对美方举措的反制 [2] - 加征100%关税的可能性很低,预计将通过谈判降温,其对市场的冲击更多是象征意义 [4]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 - 美国政府停摆导致每日约有75万名政府雇员停薪休假,远高于2018-2019年的38万人水平 [5] - 政府停摆造成每天减少约4亿美元的工资支出,对消费形成阶段性拖累 [5] - 美联储于9月重启降息,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市场认为10月再次降息的概率高达97% [7] 科技产业投入与市场动力 - 科技创新特别是AI的快速发展是股市上涨的最大推动因素,科技股助力美股实现反弹 [8] - 摩根大通启动一项规模高达1.5万亿美元的庞大计划,未来10年将重点投资于AI等前沿科技领域 [8] - 谷歌计划于2027年前投入90亿美元扩充数据中心以满足AI需求,英特尔耗资320亿美元建造新芯片工厂 [8] 历史经验与市场展望 - 历史经验表明,若美联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即便经济增长减速,美股仍会维持涨势,除非经济陷入衰退 [5] - 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后,通过降息等宽松政策,美股在经历下跌后于4月重新开启涨势 [6] - 当前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及科技发展为股市提供上涨动力,美股短期调整风险可通过衍生品对冲 [9]
资金动态20251016
期货日报网· 2025-10-16 06:42
商品期货资金整体流向 - 商品期货主连合约资金整体呈大幅流出状态 [1] - 从板块看,黑色和农产品板块资金呈流入状态,而有色金属和化工板块资金呈流出状态 [1] 单品种资金流入 - 资金流入主要集中于黄金、花生、豆一、白银和螺纹钢品种 [1] - 黄金流入5.60亿元,花生流入4.34亿元,豆一流入2.59亿元,白银流入2.26亿元,螺纹钢流入1.06亿元 [1] - 逆势流入品种包括黄金、白银、玻璃和PVC [1] 单品种资金流出 - 资金流出主要集中于碳酸锂、多晶硅、工业硅、铜和镍品种 [1] - 碳酸锂流出15.53亿元,多晶硅流出13.22亿元,工业硅流出6.98亿元,铜流出5.66亿元,镍流出2.31亿元 [1] - 重点关注流出较多的碳酸锂、多晶硅、铜、橡胶和原油 [1] - 逆势流出品种包括玉米和焦煤 [1] 板块资金流向 - 农产品和黑色板块资金呈流入状态 [1] - 化工、有色金属和金融板块资金呈流出状态 [1] - 农产品板块重点关注流入较多的花生和豆一 [1] - 黑色板块重点关注流入较多的螺纹钢 [1] 金融期货资金流向 - 金融板块重点关注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30年期国债期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