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资讯

搜索文档
服务消费激励政策呼之欲出,大力发展AI+消费等新业态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7 21:24
政策支持扩大服务消费 - 商务部将于9月出台扩大服务消费政策措施 统筹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优化服务供给能力并激发新增量[1] - 政策通过"对外开放 对内放开"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开放试点并纳入更多领域至《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1] - 大力发展入境消费 人工智能+消费 IP+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鼓励各地举办特色促消费活动培育新热点[1] 体育消费成为重点发展领域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提出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7万亿元[2]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增加值1.49万亿元年均增11.6% 占GDP比重1.15%[2]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2] 体育赛事带动消费效应显著 - 《意见》将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列为首位 要求出台赛事经济专项政策并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3] - 2024年上半年七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3]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3]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趋势 - 体育产业通过融合带动制造业服务业文化旅游健康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催生新业态新模式[3] - 加强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 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应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4] - 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业拓展延伸 培育智能化时代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4] 服务消费现状与短板 - 2024年1-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5] - 2024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约46.1% 仍有较大增长空间[5] - 供给总量不足: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不到10%(OECD平均36%)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7张[6] 供给质量与企业盈利问题 - 服务供给存在低端化同质化过剩与专业化个性化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如家政服务集中于基础保洁业务[6] - 企业盈利能力受消费群体偏好影响明显 新兴消费领域营利模式仍在探索中[6] - 扩大服务消费需从供给侧发力补短板 推动经济从制造驱动向服务驱动转型[6] 财政金融支持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支持住宿餐饮文旅体娱教育养老等领域高质量供给[7] - 财政部等八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实施方案 降低信贷成本[8] - 金融政策从供给侧发力推动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 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7] 财税政策优化方向 - 通过优化税制完善转移支付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加大政府对中低收入群体转移支付力度[8] - 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通过加快农村土地和住宅市场化流转[8] - 公共投资在养老教育医疗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建设基础设施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9]
新基遭抢购,老基忙限购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7 20:42
2025.09.07 本文字数:2617,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曹璐 封图 |AI生成 新基遭抢购,老基忙限购,基金市场正迎来一股"热旋风"。 9月首周基金市场热力拉满:38只新基金扎堆成立,275亿真金白银涌入市场。其中权益类产品占比超 88%,更诞生了年内首只"一日售罄"的非发起式主动权益爆款。 同时,多只存量绩优基金因资金涌入压力而频频启动限购,甚至有产品在一周之内,单日申购上限从百 万元大幅收紧至一万元,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投资者信心的快速回暖。 第一财经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也了解到,近来投资者对市场的关注有所升温,具体表现为咨询市场动态、 基金配置建议的客户数量明显增加,对后市走势的讨论也更趋活跃。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场市场热度的背后,既有市场快速上涨本身的带动效应,也离不开政策宽松与理财 搬家预期的支撑。尽管乐观情绪持续扩散,机构之间仍存理性分歧。有观点称市场情绪尚未过热;也有 声音提醒,对情绪过度发酵保持审慎。 "这个发行结果确实超出市场预期。"一位渠道人士透露:"前期结合市场环境与产品定位,预计首日募 集规模大概在10亿至20亿元区间,没想到仅半天时间,募集规模就已突破预期,后续认购 ...
300724,高管股东集体减持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7 20:16
股东减持情况 - 股东李时俊拟减持300万股(占总股本0.8649%),套现约3.2亿元,其自2021年11月以来累计减持464.99万股,套现6.68亿元,若本次顶格减持累计套现金额将逼近10亿元 [2][3][4]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于7月至9月初合计减持291.42万股,套现2.33亿元,其中余仲减持253.4万股套现2.04亿元 [2][5] - 两名副总经理计划减持合计1.06万股,拟套现约113万元 [3][4] 股价表现与市场背景 - 公司股价年内涨幅超70%,9月4日创2023年6月以来新高,总市值达370亿元,8月25日至今两周涨幅约37% [2][3] - 股价坚挺源于光伏行业自律减产推动产业链价格企稳反弹,市场交易行业反转逻辑 [2][3]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83.72亿元(同比+26.4%),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49.26%),均创上市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6] - 第二季度营收42.73亿元(同比+5.66%,环比+4.23%),归母净利润11.22亿元(同比+73.22%,环比+58.47%) [6] - 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订单持续增长,工艺设备与自动化设备收入占比分别为83%和12%,其中国内与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76%和24% [7] 行业动态与公司业务 - 光伏电池片出口增长带动设备需求,公司为TOPCon电池主流供应商,并布局HJT、XBC及钙钛矿等技术路线 [6][9] - 中国光伏协会将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531-583GW上调至570-630GW,增长主要来自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7] - 行业面临产能出清挑战,7月以来价格较二季度明显上涨,但技术迭代加速(TOPCon/HJT/钙钛矿竞争)可能加剧未来价格竞争 [8][9] 订单与风险管控 - 受国内光伏企业资本开支收缩影响,上半年新签订单同比下滑且以海外为主,但对存量订单基本完成发货 [7] - 第二季度末存货中发出商品占比约89%,公司对风险客户计提减值或债转股,下半年信用减值风险可控 [7]
寒武纪权重为啥下调,会引发资金砸盘吗?权威解答→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7 16:00
指数调整规则 - 科创板50指数于9月12日收市后进行季度样本股权重调整 系常规操作以保障指数代表性和可投资性 [2] - 调整规则预设单个样本股权重上限为10% 若第一大权重股超过上限则定期调整平衡 [3][4] - 权重上限设置遵循境内外惯例(如TOPIX指数10%、恒生指数8%)以降低样本集中度 避免指数走势被个别股票绑架 [4] 寒武纪股价波动原因 - 寒武纪(688256 SH)因在科创50指数权重高达15%触发调整规则 被动基金可能减仓导致股价大幅调整 [2][3] - 市场误读调整导致恐慌 实际权重超标仅需重新分配至其他样本 资金规模保持稳定 [6] ETF操作机制 - ETF需精准复制指数 基金公司通常在临近实施日期前后完成调仓 采用精细化操作分散市场冲击 [5] - 不同基金管理人操作节奏差异可进一步分散调整影响 减仓行为非集中砸盘而是日常操作 [5] 资金流向影响 - 寒武纪调整流出的资金(市场测算超100亿元)将全额分配至指数其他样本股 整体指数资金无外流 [6] - 指数调整仅引发短期波动 长期仍跟踪指数收益 投资者应关注调整后行业分布与业绩韧性 [7]
办公室门口听到内幕,用亲属账户买股票大赚!罚单来了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7 16:00
内幕交易案件 - 李君刚因内幕交易旗天科技股票被宁波证监局处罚 没收违法所得260,02203元并处以80万元罚款 [2][9] - 李君刚通过亲属账户买入旗天科技股票72,800股 成交金额303,395元 敏感期内盈利260,02203元 [2][6] - 李君刚辩称非故意获取内幕信息且违法所得计算有误 但宁波证监局复核后认定事实清楚且计算符合执法惯例 [7][8] 内幕信息形成过程 - 旗天科技2022年至2023年初寻找定增合作方 2023年第四季度七彩虹皓悦实控人万某与旗天科技控股股东投资负责人韩某沟通产业上市意向 [3] - 2024年春节前后双方开始接触 4月15日达成定增意向 4月18日韩某发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万某成为第一大股东及实控人 [4] - 内幕信息形成时间不晚于2024年4月15日 于2024年7月26日公开披露 [6] 公司控制权变更 - 旗天科技2024年6月5日初步确定控制权变更方案 7月25日召开董事会审议交易事项 [5][6] - 公司向七彩虹皓悦定向发行股份 完成后七彩虹皓悦将成为控股股东 万某成为实际控制人 [6]
全新问界M7爆单,余承东紧急“辟谣”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7 12:17
据悉,此番远超预期的重要原因,是全新问界M7的"大爆改"。颠覆行业过往对改款产品"小修小改"的 认知,全新问界M7可谓"从里到外""脱胎换骨"。 2025年,国内SUV市场进入存量优化的新阶段,智能化已成为SUV产品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赛场。随着竞 争加剧,智能化上的竞争逐渐从"功能堆砌"升级至"体验重构",过去那种"挤牙膏式"的汽车换代升级早 已跟不上这个时代的需求;同时,新能源SUV市场急需一款高价值优体验的产品摆脱低质价格竞争的泥 潭。 全新问界M7顺势而生,以自我突破式的核心技术创新与体验升级,以"高销量、高价值感"重构了豪华 汽车的盈利逻辑。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一次教科书式的价值迭代,更是对所有"自废武功活下来""大降价 换市场"等行业行为的一次教科书式的路线纠正。 从这个意义上,这个行业似乎应该对鸿蒙智行说一声"谢谢"。 9月5日,全新问界M7正式开启小订,预售价28.8万元起,10分钟小订两万台,1小时突破了十万台。当 这个劲爆成绩轰动全网时,余承东却亲自在朋友圈下场辟谣:准确点,(是)43分钟突破十万台! 2025年上半年,三大德系传统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和利润双双承压。为此,传统豪华车促销力度不得 ...
非农数据预告美联储降息已成定局,美股走势再添变数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7 10:29
就业市场与降息预期 - 美国7月末职位空缺下降幅度超过预期 跌至10个月低位 ADP就业人口新增大幅减少 显示劳动力市场状况趋于降温[3] - 8月非农就业仅新增岗位22万个 失业率升至近四年最高点 企业招聘因销售疲软和关税政策不确定性而趋于谨慎[3] - 市场已完全消化9月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 预计到年底累计降息幅度达68个基点[3] 债券市场反应 - 中长期美债收益率连续第三周回落 2年期美债周跌115个基点至3506% 10年期美债周跌142个基点至4085%[4] - 美债收益率下跌反映市场正在评估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4] 通胀预期与政策影响 - 预计8月美国整体CPI与核心CPI环比均上涨03% 食品与电力呈现更强劲上涨态势[5] - 关税成本进一步传导至消费者价格 在汽车零部件 娱乐用品及其他商品类别中最为明显[5] 股市表现与板块分化 - 标普500指数周四创历史新高 但随后抛售潮扭转局面 市场震荡收官[6] - 通信服务板块上涨51% 可选消费板块上涨16% 医疗保健 必需消费及科技板块小幅走高[6] - 能源板块回落35% 金融 公用事业跌幅超1% 工业 材料和房地产板块小幅走低[6] 行业与公司动态 - 谷歌上周大涨10% 因赢得有利法院判决得以继续掌控Chrome浏览器[6] - 受降息预期提振 住宅建筑商走强 可选消费板块表现突出[6] 市场展望与资金流向 - 美国银行预计小盘股将受益于利率下调 短期内跑赢大盘[7] - 该行客户上周购买价值15亿美元的小盘/微盘个股及小盘股ETF 创2008年以来第二大单周购买规模[7] - 嘉信理财认为若PPI和CPI数据高于预期 当前利率下跌趋势可能是短暂的 股市或出现更多盘整 波动性上升[7]
深圳楼市“大礼包”落地:观望的客户开始入场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7 07:26
政策调整内容 - 深圳限购范围大幅缩窄至福田区、南山区及宝安区新安街道 户籍家庭限购2套 非户籍家庭满1年个税/社保可购买1套 [1][6] - 罗湖区、宝安区西乡街道退出限购范围 盐田区和大鹏新区完全取消购房资格审核 [3][6] - 其他六区对深圳户籍购房不限套数 外地户籍可购买两套房 [6] - 房贷利率不再区分首套与二套 二套利率显著降低 [8] 市场即时反应 - 新政发布后首日 多个新房项目客户来访量较前几周增长10%-20% [1][2][3] - 部分项目出现单日多个成交案例 有项目单日上午即达成三单签约 [2] - 二手房客户咨询量逐步上升 业主咨询量增长更为明显 整体新房二手房来访量达过往两倍 [2] - 非限购区域如罗湖区出现即时签约案例 有客户因新政获得购房资格后直接下单 [3] 区域分化表现 - 核心限购区域(福田/南山)市场反应相对冷静 以学位需求及置换型刚需客户为主 投资客较少 [4] - 非限购区域(光明/龙华/罗湖)热度显著提升 有项目出现客户满员状态 [2][3] - 外围区域(盐田/大鹏)限购全面放开 预计将吸引珠三角及外地购房群体 [6][7] 行业预期与研判 - 业内预计政策显效需1-2周时间 9月成交量有望实现超过50%的增长 [4][8] - 分区调控策略旨在稳定核心区房价的同时加速外围区域去库存 [7] - 改善型需求成为市场关键力量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有望进一步释放该类需求 [8] - 政策叠加"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 市场活跃度预计持续提升 [5][7][8]
获增资85.5亿元,悦达汽车成一汽奔腾第二大股东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6 23:42
2025.09.06 本文字数:1158,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一汽奔腾方面表示,此次增资将主要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升级及渠道生态建设等,全面赋能 关键战略举措落地。 一汽奔腾混改始于2023年,当年9月悦达汽车为一汽奔腾增资1.6632亿元,这也是一汽奔腾自成立以 来,首次引入外部投资者,被看作为其转型新能源进行的一次新尝试。2024年3月28日,一汽奔腾正式 完成工商登记变更,由"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更名为"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完成股份制 改革。今年8月,悦达汽车与一汽奔腾签约,双方将在股权投资、研发技术等方面合作。 一汽奔腾是一汽集团乘用车板块的核心项目,其前身为一汽轿车旗下奔腾品牌。2019年,一汽轿车重大 资产重组,一汽奔腾从中独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由于产品创新不足等因素,一汽奔腾独立后销量 仍承压,处于亏损状态。随着战略上的调整和混改推进,一汽奔腾在2023年销量重返10万辆大关,2024 年销量达15.1万辆。 相较于其他自主品牌,一汽奔腾在新能源领域起步较晚,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股份制改革加速新能源 转型。 去年5月,中国一汽盐城分公司投产,首款车型奔腾小马(微型纯电动 ...
深度|新能源汽车从代步工具到“移动储能”,车网互动规模化还要迈过几道坎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6 20:21
V2G技术发展现状 - V2G技术实现车辆向电网反向送电 用户通过峰谷电价差套利 例如武汉用户在家以每度电0.45元充电 在尖峰时段以每度电3元放电 单次放电30度可覆盖一周多通勤成本[1] -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14年12万辆飙升至2024年3140万辆 充电负荷显著攀升 若全国一半私人充电桩同时充电负荷达32GW 相当于去年全网统调负荷峰值的2%以上 若一半公用桩同时充电负荷相当于浙江全省去年巅峰负荷 可减少104GW煤电和32GW储能建设[2] - 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加剧电网峰谷差 大量车辆集中在晚间6-10时用电高峰充电 高峰电价是谷电电价的3倍左右 导致区域电网负荷"峰上加峰"和公共充电桩排队限流[2] V2G技术原理与政策支持 - V2G技术实现"车-桩-网"双向协同 既控制充电行为引导至低谷时段 又能在高峰时段将车载电池电能反向输送电网 使电动汽车从"电网负担"变成"移动储能单元"[3] - 2023年底多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意见 明确2025年底前建成5个以上示范城市和50个以上双向充放电示范项目 验证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储能资源的潜力[5] - 2024年4月四部门发布通知 将上海等9个城市和北京市30个项目纳入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 探索居民充电桩V2G等多元场景[5] 地方政策与收益机制 - 广东省明确新能源汽车反向输电采用"基准电价×峰平谷比例系数"模式 基准电价0.453元/千瓦时 峰期V2G电价0.7701元/千瓦时 尖峰期0.9626元/千瓦时 谷期0.1721元/千瓦时 为私家车用户提供套利空间[6] - 明确电价机制让"充电省钱 放电赚钱"成为可测算收益 极大激发车主参与和行业投资热情 电网结算规则是V2G落地的基础前提[6] 规模化推广瓶颈 - V2G充电桩尚未规模化降本 电网结算体系和收益分配机制未细化 车企 电池企业与充电运营企业难以平衡投资回报 车主顾虑时间消耗与电池寿命投入产出不平衡[7] - 电池质保方案主要参考行驶里程和使用年限 一般覆盖8年16万公里 按500公里续航计算质保寿命仅300多次 与宣传的3000次循环寿命不符 若参与V2G超过质保范围 换电池成本十几万元得不偿失[8] - 应用场景差异影响收益分配 居民区家用私人充电桩商业模式较清晰 推广难度最低 办公园区涉及标准统一与利益分配问题 公共场站存在充放电便利性问题[8][9] 技术成本与基础设施 - V2G技术经过多年试点验证 技术方案和关键设备在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验证 支持V2G的功率模块与常规单向模块工艺差异小 长寿命电池技术支持多次充放电循环[10] - V2G充电桩成本下降超预期 去年成本是普通充电桩的4倍 今年起随着多家厂商搭建制造中心和大批量采购核心零部件 成本较去年下降超过40% 给集采客户的报价降至普通充电桩的2倍[10] - V2G充电桩只比普通桩多双向功率模块 未增加昂贵元器件 技术并非难题 未来随着应用普及有望实现单双向平价[11] 商业模式与激励机制 - 一辆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里V2G带来的价值在6万-15万元 等价于一辆经济型电动汽车 适合参与V2G的用户群体占所有电动汽车用户的60% 足以支撑规模化推广[13] - 部分车企尝试推出针对性质保方案 例如广汽集团旗下昊铂品牌承诺若半年内在非低谷时段放电超过1050度 可享受预期半年最高超4000元增收和动力电池终身免费质保[13] - 需要全国统一的上网电价政策托底 当前广州 山东已出台放电电价政策 但全国统一政策缺失导致V2G充电桩在电力市场中身份不明确 难以算清收益模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