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虎嗅
icon
搜索文档
研究生艰难上岸后,他们决定退学
虎嗅· 2025-07-11 07:44
研究生教育现状 -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388万人,计划招生87.22万人,近300万人落榜 [2] - 中国高校在校生每年约50万人退学,主动退学率接近3%,研究生未按期毕业者占比高达25% [2] -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但学业和心理压力未减轻,名校研究生陷入内耗与倦怠 [3] 退学原因分析 - 科研压力是主要诱因,导师指导不足且要求苛刻,学生需独立摸索陌生领域 [20][21] - 金融等行业就业形势严峻,2024年金融行业校招岗位供需比飙升至5:1,职位缩减加剧焦虑 [24] - 实验室存在权力结构问题,学生被视为"工具人",人际关系复杂导致心理崩溃 [27][29][31] 退学决策过程 - 退学前平均挣扎数月,失眠、情绪崩溃是普遍现象,家庭压力延缓决策 [15][17] - 关键触发点包括导师不合理要求(如国庆节质问回家)、长期积累的委屈爆发 [37][38] - 需说服家人接受决定,部分家长最终理解并支持子女选择 [44][46] 退学后发展路径 - 职业选择多元化,包括电商管培生、主播、脱口秀演员、自媒体等 [56][60][62] - 面试中退学经历常被质疑,但部分企业认可个人价值观与选择 [56][57] - 退学者将经历比作"离婚",强调这是重新掌握人生的起点而非失败 [63][64]
是谁偷走了景区的夏天?
虎嗅· 2025-07-11 07:19
极端高温对旅游业的影响 - 7月1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全国各县市高温预警信息超过200条,其中绝大多数为高温橙色和黄色预警,意味着国内多数地区当日最高温度超过35℃,相当一部分地区超过37℃ [1] - 40℃+的极端高温天气今年暑期将愈发普遍,随着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且稳定,这种极端高温将成为新常态 [2] - 极端高温导致中原地区乐园类景区日均客流暴跌30%,6月中旬以来白天客流稀少,仅黄昏时段有小高峰 [4] - 华北山岳类景区客流量锐减,部分天数工作人员比游客多,主要因距离市区远且高温导致游客不愿长途跋涉 [5][6] 旅游消费心智变化 - 暑期旅游是刚性需求,特别是亲子家庭因学生假期必须出游,极端高温阻挡不了旅游步伐但影响体验 [9][10] - 游客抛弃景区的主因是消费心智改变,新兴休闲娱乐项目更精准满足需求 [11] - 传统景区游因果颠倒,休闲度假是需求而景区仅是供给选项,近年供给端选择增多导致关系重构 [14][15][16] - 亲子家庭更注重轻松陪伴体验而非赶场式景区游,追求让孩子释放精力同时大人舒适的核心需求 [19][20] 新兴休闲娱乐项目冲击 - 城市商业综合体抢走近郊山水景区客流,提供更全设施(如水乐园)且冷气充足、餐饮齐全 [21][22][23] - 西南自然景区高消费力外地客源转向周边旅居和小众区域探索,消费围绕景区但不再进入景区 [24] - 海边景区游客偏好高星酒店"躺平式"度假,仅对故宫级景区保持兴趣 [25][26] - 头部商业综合体品牌如长春这有山、长沙文和友成为当地新度假胜地,超越传统景区吸引力 [23] 景区应对策略 - 部分景区将经营重心转向夜间,延长夜游时间并增设灯会项目吸引错峰出游 [30] - 加装遮阳伞、降温喷雾等设备改善露天区域游客体验 [31] - 引入音乐节、演唱会等大型活动转移游客对高温的关注 [32] - 行业共识认为缺乏新玩法是客流流失主因,需加速创新并参考迪士尼、故宫等成功案例 [28][29] - 景区面临同业和跨界竞争双重压力,亟需有效方案守住暑期市场 [33]
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虎嗅· 2025-07-10 21:30
中产阶级经济压力来源 - 1981~2001年美国房产查封率增长255% 家庭破产率飙升430% 大部分破产家庭有孩子[7] - 教育 住房 汽车和医疗是中产家庭主要支出 教育支出尤为显著 2000年芝加哥公立学区全日制学前教育年收费6500美元 比伊利诺伊大学学费更贵[9][10] - 1970~2000年代美国中产家庭住房支出占收入比例从11%升至32% 现金流脆弱性加剧[13] 教育成本与学历信仰 - 97%美国人认为大学学位"绝对必要"或"有帮助" 1975~1999年美国州立大学费用翻倍[14][17] - 2001年联邦学生贷款总额达340亿美元 为10年前的3倍 私人贷款学生人数暴涨5倍 超100万家庭需二次抵押房产支付学费[21] - 中国K12阶段课外补习和出国留学费用高昂 部分案例显示教育投入可能超过工作后的收入回报[22] 家庭结构与刚性支出 - 双职工家庭年收入比1970年代增长75%至67800美元 但自由支配资金反减少800美元 占比从46%降至25%[33] - 双职工导致新增刚性支出:第二辆车年花费超8000美元 健康保险年支出1650美元 个税因进入更高税率区间增加[39] - SUV因儿童安全需求成为中产标配 每年汽车开支增加4000美元 中国SUV销量占比2014年后持续提升[24][31] 资源竞争与价格通胀 - 优质教育资源引发零和竞争 芝加哥公立学校95个孩子竞争20个学前班名额 学区房价格被推高[10][11] - 医疗和住房等基础资源因过度竞争价格暴涨 中产家庭陷入经济消耗战[40] - 1970~2000年代美国中产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 财务脆弱性显著提升[33][38]
俄罗斯草台班子来中国圈钱,到底有多猖獗?
虎嗅· 2025-07-10 20:56
行业现象 - 中国演出市场出现大量以"皇家""维也纳"等名义包装的海外艺术团体,但实际多为业余或临时组建的"水团"[11][13][15] - 这些团体利用国内观众对西方经典艺术认知不足的现状,通过夸大宣传和名称混淆进行营销[7][8][20] - 部分团体甚至伪造与知名院团的关联,如声称"源于莫斯科大剧院"或使用近似名称误导消费者[14][22] 运营模式 - 水团通过租赁知名剧场场地(如温州大剧院日租金3-6.5万元)制造专业形象[29][33] - 演出票价与顶尖团体相当(莫斯科大剧院票价100-880元 vs 水团相近定价)但质量差异显著[34][36] - 衍生商业模式包括开设大师课等附加服务,进一步获取收益[37] 市场供需 - 顶尖艺术团体(如莫斯科大剧院、维也纳爱乐)因高成本主要在一线城市演出,二三线市场存在供给缺口[45] - 国内优质演出资源由少数经纪公司(吴氏策划、阿姆斯特朗音乐等)垄断运营[46] - 正规演出会提供详细演职人员、版本信息,与水团的模糊宣传形成对比[47][48] 行业问题 - 艺术教育缺失导致消费者鉴别能力不足,助长水团生存空间[7][56] - 考级体系功利化未能培养真正的艺术欣赏能力[56] - 部分剧场因经营压力接受低质量团体租场,损害行业生态[33][61] 国际比较 - 类似现象存在于维也纳金色大厅等国际场所,存在专门面向游客的表演团体[27] - 顶尖艺术人才已国际化(如韩国籍马林斯基首席金基珉、中国籍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首席陆威)[26][57] 解决方案 - 消费者可通过核实外文原名、查询演出细节信息辨别真伪[12][47] - 数字渠道(如柏林爱乐数字音乐厅、B站资源)提供替代观赏方式[50][51] - 需加强基础艺术教育,培养公众鉴赏能力[62]
小游戏市场,“快”是终极奥义?
虎嗅· 2025-07-10 20:36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小游戏市场快速增长,2023年收入超过200亿元,2024年接近400亿元,微信小游戏月活跃用户超过5亿 [16] - 版号盗用问题严重,尤其是小程序游戏领域,侵权者使用虚假信息导致维权困难 [3][4][14] - 平台投诉流程存在滞后性,处理时间从7天到15天不等,且平台配合度不高 [7][15] 平台格局与商业模式 - 主要平台形成差异化格局:抖音以超休闲游戏为主流量高但留存低,微信适合中重度游戏留存较高但分成更高 [17] - 平台分成比例差异明显:微信普通开发者60%,创意游戏70%;抖音安卓60-90%,iOS 99%;硬核联盟实际分成低于30% [21] - IAP模式成为主流,收入前100厂商中IAP产品数量是IAA的3倍以上,混变游戏中IAA占比约10% [35][36] 开发与运营策略 - 小游戏开发趋向"短平快",5分钟内展示付费点,广告时长压缩至10-30秒以提升完播率 [33][34] - 开发者分为两类:无版号小团队依赖IAA,有版号大厂通过多端发行获取额外收入 [36] - 头部SLG游戏出现大额充值现象,部分玩家充值超百万元,存在疑似"托儿"刺激消费的情况 [38][42] 政策与监管环境 - 版号审批信息完全公开导致容易被盗用,且无专门的小程序游戏分类 [10][13] - 北京市出台游戏电竞行业支持政策,有望加速版号审批流程 [49] - 买卖套用版号面临严厉处罚,罚款可达违法经营额5-10倍,最高5年以上有期徒刑 [15] 用户行为与市场趋势 - 玩家主要通过社交推荐和广告接触小游戏,平均每天玩4款,每款耗时约半小时 [23][26][28] - 小游戏生命周期普遍6-8个月,"永久卡"等付费项目实际有效期有限 [43] - 厂商倾向将小游戏用户引导至App端,小程序体验仅为App端的1/3 [45]
外卖内卷之谜:东哥在思考什么?
虎嗅· 2025-07-10 19:55
外卖行业竞争态势 - 全国外卖行业竞争激烈,各公司全年累计投入可能达到1000亿元[1] - 行业竞争呈现反常现象,在监管反内卷背景下仍投入大量资金争夺存量市场[3][4] - 竞争导致零和博弈,部分公司投入后未产生协同效应,如京东投入100亿后效果不佳[7][8] 监管政策与市场反应 - 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曾约谈外卖平台,要求合法规范经营和公平竞争[14] - 中央财经委提出反内卷政策,并在其他行业采取实际行动[14] - 部分市场观点认为当前补贴行为可能被监管视为刺激消费的正面举措[30][31] 公司战略与行为分析 - 京东在外卖、酒旅、配送人员社保等多领域发起攻势,同时申请稳定币牌照[10][11] - 阿里和美团被视为被动应战,不愿丢失市场份额[12] - 部分公司行为存在矛盾,外卖补贴与政策趋势相悖,而其他行为符合政策导向[13] 市场解读与可能性 - 存在两种主要解读:一是公司误判政策导向[19],二是监管默许补贴作为刺激消费手段[26][32] - 市场信息矛盾显示不同力量在博弈,监管态度尚不明确[36][38] - 最终结论认为行业动向难以准确预测,存在多种可能性[39]
最狠的职场人,把工位爆改成了健身房
虎嗅· 2025-07-10 19:27
职场工位健身现象 - 工位健身成为职场新趋势,最狠的打工人将工位爆改成健身房[2][10] - 工位空间虽小但可合理利用,通过交替抬脚跟、提肛运动等简单动作锻炼核心肌群[5][6] - 进阶者使用弹力带、小哑铃等轻量化器械,甚至将座椅替换为瑜伽球进行核心训练[10] 工位健身的动机与效果 - 高强度工作环境下,健身成为精神稳定剂,内啡肽分泌提升专注力与工作效率[12][25] - 预防职业病的刚需驱动,如久坐导致的颈椎病、肩周炎促使员工主动锻炼[15][16] - 健身行为改善体态与气色,被同事视为自律象征并提升职场形象[25][28] 工位健身的实践策略 - 分时段规划运动:晨间拉伸、午休核心训练、下午哑铃练习、下班前脚踏单车消耗500卡路里[21] - 器械辅助纠正不良习惯,如拉力带防止翘二郎腿,迷你单车替代抖腿动作[22][23] - 低成本方案流行,如用保温杯装水替代哑铃,扎马步等无器械锻炼方式受推崇[29] 职场文化转变 - 工位健身从"刻意行为"变为集体跟风,形成办公室和谐运动氛围[19][20] - 被动自律模式优于健身房消费,工位场景强制坚持运动计划[21] - 运动装备消费观念转变,从追求高端品牌到注重实用性与便捷性[29]
比亚迪为泊车“兜底”,L4一小步?丨智驾雷达 Vol.1
虎嗅· 2025-07-10 19:27
比亚迪智能泊车兜底政策 - 公司承诺对中国市场所有天神之眼车辆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无赔付上限且终身有效 [1][2] - 覆盖旗下所有搭载天神之眼A/B/C系统的车型,无论是否首任车主均可享受 [5] - 由公司直接面向用户赔付,区别于行业普遍通过保险公司合作的模式 [2][7] 政策实施细则 - 不适用情况包括私自改装、操作失误、零部件损伤等人为原因 [5] - 涉及第三方责任的事故需由交管部门判定责任主体 [5] - 用户需在事故后24小时内联系公司,并提供事故证据材料 [5] - 技术部门将分析事故并最终确定处理方案 [5] 行业对比分析 - 长安/鸿蒙智行/广汽等车企均通过保险公司提供有限赔付,最高40-400万元不等 [7] - 其他车企服务多有期限限制且要求车险优先理赔 [7][9] - 公司是行业内首个由车企直接承担无上限赔付责任 [7][9] 技术等级定义 - 自主代客泊车(AVP)是当前唯一严格符合L4级别的功能 [6][8] - 智能泊车功能(APA/RPA)属于L2级别辅助驾驶 [6] - 公司此次兜底针对的是L4级别的技术责任认定 [4][8] 行业影响 - 标志着车企开始直接承担智能驾驶技术的第一责任人角色 [10][11] - 推动行业从模块化功能入手逐步完善技术可靠性 [11] - 可能引发其他车企跟进类似责任承担模式 [12] 实施背景 - 公司智驾车型上半年销量超71万辆,全年或破百万辆 [13] - 高销量基数下偶发事故可能影响技术评价 [13] - 直接服务模式将考验售后体系应对能力 [13]
特朗普杀死新能源
虎嗅· 2025-07-10 19:20
法案核心内容 - 《大而美法案》终止对太阳能和风能的联邦支持,转而大力扶持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 [1] - 法案取消清洁能源税收抵免政策,2027年后新建太阳能和风电场不再享受投资/生产税收抵免 [2] - 法案终止电动汽车7500美元新车购置税抵免及4000美元二手车抵免,9月30日起生效 [2] 新能源产业影响 - 美国清洁能源投资将显著下滑,咨询机构Rhodium Group预测2035年前新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减少57%-72% [8] - 太阳能产业协会警告法案或导致300吉瓦风能和太阳能项目消失,威胁450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 [7] - 电动汽车行业受冲击,日韩车企因成本劣势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3] 供应链与外资限制 - "海外禁止实体"(FEOC)条款限制中、俄、伊、朝企业参与美国清洁能源项目,股权或控制权超25%即被认定 [4] - 使用中国组件的项目需满足60%(2030年升至85%)非中国采购比例,否则丧失税收抵免资格 [4] - 与FEOC技术许可协议超100万美元将导致两年后失去抵免资格 [4] 能源市场与价格 - 美国电力需求因AI数据中心增长,但天然气发电厂建设滞后5-7年,电价预计上涨(家庭7.3%,企业10.6%) [8] - 页岩油技术使美国成为石油出口国,传统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雪佛龙)政治影响力增强 [7] 国际竞争格局 - 中欧在新能源领域话语权提升,气候治理合作可能深化 [8] - 法案加速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重组,中国组件出口面临更高壁垒 [4][5]
几个圈内传闻,指向哪些赛道?
虎嗅· 2025-07-10 19:06
本篇评级为★★★,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重要会议点名房地产? 新闻解读评级说明:五星重磅,四星重要,三星级以下大家选择听。 在关键会议召开之前,市场对"去产能"这个赛道一直有预期,这种政策预期形成了较强的支撑,具备一 定的持续性。 1、重要会议点名房地产? 本文为妙投付费内容,上述仅为摘要,购买本专栏即可解锁完整内容。新用户可免费领本专栏7天阅读 体验机会,在妙投APP-我的-权益兑换 输入"妙投888"即可领取。 今天的重磅消息比较多,也密集地反映在市场不同行业的涨跌上。我们一条一条来梳理。 2、去产能赛道,潜力透支了吗? 3、谁在大把买入银行? 4、战略资源品赛道搞接力赛,如何抓机会? 5、科技赛道有暖风吗? 2、去产能赛道,潜力透支了吗? 第二个方向是我们最近反复提到的"去产能、反内卷"方向。这个方向的目的,是要帮助很多企业恢 复"造血功能"。最近两天,这个赛道表现亮眼,今天仍然是市场的宠儿,尤其是光伏和煤炭。这两个板 块整体涨幅都超过2%,一些小市值公司表现更亮眼,涨幅超过3%。其他只要沾上"去产能"这三个字的 赛道,整体表现都不差,包括水泥、建材等,整体涨幅也在2%左右。 如有疑问请以音频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