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老虎财经
icon
搜索文档
极氪合并后,当下的吉利比以往更具价值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18 17:29
吉利收购极氪交易 - 吉利汽车将收购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最高斥资172亿人民币,交易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子公司[1] - 极氪目前在美股上市,此次私有化合并将使其从纽交所退市[2] - 极氪股东享有现金与股票两项选择权,每股极氪ADS可选择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吉利新股[8] - 吉利汽车需最高支付23.99亿美元(约172亿人民币),其中约10.48亿美元支付给关联股东[8] 战略整合背景 - 2024年9月吉利发布《台州宣言》,强调战略聚焦和业务条线整理[1] - 2024年11月吉利发起极氪与领克整合,领克51%权益归属极氪[2] - 2024年10月吉利汽车宣布将几何品牌并入银河品牌[5] - 合并后公司业务架构分为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两大板块[6] 协同效应与预期收益 - 合并后公司效益预计增长超5%,研发、管理、营销效率有望提升15%~20%[4] - 极氪将受益于吉利汽车更低的融资成本和财务资源,保障研发、供应链等领域高强度投入[3] - 国证国际上调吉利汽车2025-2027年预测净利润至137亿、181亿、232亿[9] - 国信证券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亿、207亿、244亿元[9] 产品与市场定位 - 极氪定位豪华高端市场,产品定价20万元以上[6] - 领克定位个性化市场,主要销售小型纯电和中小型插混,定价15-25万元[6] - 极氪拥有P线和Z线两大产品线,车型多为纯电及插电混动[4] - 吉利银河事业群定位大众化市场,包含非极氪、领克的全部电动车[6] 交易细节 - 每股代价股份发行价为港币17.15元,较前收盘价溢价约2.4%[8] - 吉利汽车最多发行10.98亿股新股,占现有股本10.9%[8] - 交易旨在打破极氪独立上市可能存在的资源分散和潜在竞争[2]
武汉国资斥资14.9亿,入主良品铺子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18 14:59
股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与长江国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分别转让7223.988万股(占总股本21%)和1197.012万股(占总股本21%)[1] - 长江国贸还将受让达永有限持有的3604.99万股(占总股本8.99%),交易总金额约14.91亿元[1] - 交易完成后长江国贸持股比例达29.99%,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1] - 宁波汉意仍持有17.22%股份为第二大股东,良品投资清仓退出[1] 战略合作 - 公司表示将借助长江国贸在供应链综合服务、国际及国内贸易、现代仓储物流等方面的资源和经验优势[2] - 合作旨在为公司转型发展全面赋能,形成"一品一链一园"的全链条产业生态体系[2] - 创始人杨红春将留任高管并保留重要股东身份[2] 市场表现 - 停牌前(7月10日)股价提前涨停,18日复牌微涨1.68%至13.93元/股,市值55.74亿元[2] - 长江国贸为武汉市属大型国际贸易平台企业,控股股东为武汉金融控股集团[2] 经营状况 - 公司已发展为全渠道、全品类休闲零食头部品牌,线下门店超2700家,线上覆盖主流电商平台[2] - 2021-2023年营收从93.24亿元降至80.46亿元,净利润从2.82亿元降至1.8亿元[2] - 2023年营收71.59亿元(同比下降11.02%),净亏损4610.45万元(同比下降125.57%)[3]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7.32亿元(同比下降29.34%),净亏损3614.86万元(同比下降157.85%)[3] 战略调整 - 2024年提出"降价不降质"方针应对量贩平价零食崛起,但导致业绩进一步下滑[2]
*ST创兴控股权变更,“投资狂人”王相荣入主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18 11:55
实控人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华侨实业持有的6700万股权被拍卖导致实控人变更为王相荣 [1] - 利欧股份通过平潭元初与温岭利新以1.53亿元竞得4200万股(9.88%股权)并通过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6700万股(15.75%)成为新实控人 [1] - 华侨实业持股从1.01亿股(23.90%)减少至3466.41万股(8.15%) [1] - 股权变动源于原实控人余增云2024年11月因涉嫌集资诈骗导致股份冻结并触发司法拍卖 [1] 市场反应与收购方背景 - 公告次日公司股价一字涨停且拍卖前后8个交易日内录得5个涨停 [2] - 新实控人王相荣为资本市场知名"投资狂人"曾通过收购将利欧股份从水泵制造转型为机械制造与数字营销多元化企业 [2] - 此次收购标的*ST创兴主营业务(建筑装饰、移动信息服务、算力服务)与利欧股份存在显著差异 [2] 公司经营现状 - *ST创兴算力服务仍处探索阶段未产生收入当前仅在苏州、杭州、北京部署算力资源池用于机器视觉与游戏测试 [2] - 公司因2024年财务数据触发退市风险警示需在2025年实现3亿元营收以避免退市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4.77万元(同比下滑97.83%)净利润亏损529.09万元(同比下滑311.83%) [3]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250万至1550万元扣非后亏损1300万至1600万元主因业务规模与营收大幅下降 [3]
营收近300亿,奥克斯电气拟冲刺赴港上市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17 19:07
上市进程 - 公司于7月16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更新后的上市申请书 此前已于今年1月份首次递表 [1] - 公司上市历程波折 2016年中央空调部门曾在新三板上市 一年后摘牌 2018年计划上交所上市但未推进 最终转战港股 [1] - 公司解释转战港股是因港股更符合业务发展战略 [1] 募资用途与业务概况 - 募资将用于全球研发 智能制造升级 销售渠道加强及营运资金 [2] - 公司主营家用及中央空调 拥有奥克斯AUX 华蒜和AUFIT三大品牌 [2] - 2024年市场份额为7.1% 位列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 [2] 全球化与销售表现 - 境外业务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采用OBM与ODM双线销售模式 [2] - 家用空调销量从2024年3月的450万台增至2025年3月的550万台 [2] - 2022-2025年3月营收分别为195.28亿元 248.32亿元 297.59亿元和93.5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30%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2亿元 24.87亿元 29.10亿元和9.25亿元 [2] - 毛利率稳定在21%-21.8%区间 [2] 财务风险 - 流动负债总额从2022年末115.06亿元增至2024年末182.52亿元 [3] - 负债净额从31.9亿元增至24.7亿元 [3]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达84.1% 显著高于同行美的集团的62.3% [3]
“落子”医美市场,京东商业版图再扩容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16 17:01
京东健康医美业务布局 - 京东健康旗下首家自营医美诊所"京东医美(亦庄店)"于7月14日正式对外营业,位于京东健康综合门诊部(亦庄店)1层,提供美白嫩肤、水光美塑、除皱瘦脸和光电抗衰四大轻医美服务 [1] - 该诊所已试营业两个多月,此前主要面向京东内部员工开放,目前已接入京东APP医美频道,并计划于9月或10月在北京国贸万通中心开设第二家自营旗舰店 [1] - 京东在医美领域布局已久,2021年9月京东健康与新氧合作共建医美频道,引入超2000家认证机构,提供线上问诊、方案定制等服务 [2] - 2023年京东健康与艾尔建、华熙生物等上游厂商达成直供合作,产品覆盖鼻部整形、皮肤美容等超万个SKU [2] - 2024年3月京东健康设立子公司北京京东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医疗服务、医疗美容服务等,并申请"京东医美"商标 [2] 京东业务扩张战略 - 京东计划每三年扩张一次业务范围,未来将拓展美容、医美、医院等场景,所有业务都围绕供应链展开,作为中间人连接上下游企业 [3] - 京东近期发布短剧岗位招聘信息,短剧内容策略运营岗位年薪达90-140万元,显示公司正在探索内容领域 [3] 中国医美市场概况 - 中国医美市场快速发展,2021年市场规模达2179亿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万亿大关 [3] - 美团2024年医美类目GMV突破380亿元,新一线城市贡献率达47% [3] - 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医美赛道,阿里健康2017年上线"医美频道",接入线下医美机构提供预约服务 [3]
上市首日暴涨近220%,华电新能成“资本宠儿”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16 14:40
上市表现 - 公司登陆上交所首日股价高开高走 盘中最大涨幅近220% 市值一度超过3500亿元 最终收涨127 67% 每股报7 24元 总市值达2966亿元 [1] - 公司盘中涨幅创下A股千亿市值公司上市首日最高涨幅纪录 远超中国石油191 14%的历史表现 [1] - 公司IPO发行49 69亿股 超额配售选择权股份7 45亿股 发行价3 18元/股 募集资金达181 71亿元 [1] 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华电旗下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业务的唯一整合平台 主营业务为新能源项目开发、投资和运营 主要产品为电力 [2]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风电装机容量达3202 45万千瓦 市场份额6 15% 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3659 26万千瓦 市场份额4 13% 在国内风电与太阳能发电领域均居行业前列 [2] - 公司总装机容量从2022年的3518 62万千瓦升至2024年的6861 71万千瓦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46 73亿元、295 80亿元、339 68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85 22亿元、96 20亿元、88 31亿元 [2] - 截至2024年底 公司资产总额达4440 90亿元 资产负债率为73 06% [2] - 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96 28亿元 同比增长16 19% 净利润29 22亿元 同比增长5 89% [3] 股权结构与历史 - 中国华电通过旗下公司合计持有公司83 43%股份 为实际控制人 战略投资者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国新、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南方电网等 [2] - 公司前身华电福新曾于2012年在港交所上市 后因估值偏低等因素于2020年私有化退市 2022年3月向上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正大系再“落子”,中国生物制药拟5亿美元收购礼新医药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16 11:13
交易概述 - 中国生物制药将以不超过9.51亿美元(约68.22亿元人民币)收购礼新医药95.09%股权 [1] - 剔除礼新医药交割日现金及银行存款约4.5亿美元后,净付款约为5.009亿美元 [1] - 交易完成后,礼新医药将成为中国生物制药全资子公司 [2] 交易背景 - 中国生物制药此前已持有礼新医药4.91%股权,系2024年8月以1.42亿元人民币参与C1轮融资所获 [2] - 融资后双方就LM-108及多个创新双抗或ADC药物达成中国大陆地区战略合作 [2] 礼新医药概况 - 成立于2019年,专注肿瘤免疫和肿瘤微环境创新药研发 [3] - 拥有抗体、ADC、TCE及肿瘤微环境四大技术平台 [3] - 具备中美澳三地临床经验,7个项目处于临床阶段,近20个临床前项目 [3] - 已与阿斯利康、默沙东达成多项BD交易,累计对外授权近40亿美元(约300亿元人民币) [4] 财务表现 - 礼新医药2023-2025年6月底营收分别为1.78亿元、22万元、42.18亿元 [4] - 同期除税后净利分别为-2.31亿元、-4.78亿元、16.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4] - 中国生物制药2024年营收288.7亿元(同比+10.2%),归母净利润35亿元(同比+50.1%) [4] 战略意义 - 收购后礼新医药研发团队及双抗、ADC技术平台将并入中国生物制药 [3] - 中国生物制药90%以上收入来自中国大陆,收购强化本土创新药布局 [4] - 公司计划2027年创新产品收入占比提升至60%,预计2024年创新产品收入占比突破50% [4]
*ST宇顺豪掷33.5亿,“蛇吞象”三家数据中心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15 14:46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33.5亿元现金收购中恩云科技、申惠碧源、中恩云信息100%股权,交易方为基汇资本间接控制的三家公司 [1] - 交易目的为进入数据中心市场,形成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服务、液晶显示屏产品及仪器仪表、配电设备的多元化业务布局 [1] - 资金来源包括控股股东借款(承诺17亿)、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但控股股东上海奉望2024年底净资产为-148.29万元且全年营收为0元 [1] 标的公司情况 - 三家标的公司共同运营北京房山中恩云数据中心,已建设约8000个机柜,客户集中度高(主要依赖互联网客户A) [2] - 2023年至2025年Q1合并营收分别为7.35亿元、8.15亿元、2.1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477.87万元、1.73亿元、4490.61万元 [2] - 收购后公司营收将突破10亿元,净利润转正 [2] 公司财务状况 - 2022年至2025年Q1营收分别为1.35亿元、1.55亿元、2.2亿元、4572.74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48.17万元、96.44万元、-1757.48万元、114.49万元 [2] - 截至2025年Q1末货币资金仅1450万元,资金状况紧张 [2]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亏损418.65万元,同比亏损收窄但仍陷困境 [2] 市场反应 - 自4月22日发布收购预案后股价三个月内涨幅超160%,但草案公布次日(15日)股价下跌超4% [1]
上半年净利暴增超300%,新易盛开盘“20cm”涨停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15 10:5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亿元–42亿元,同比增长327 68%-385 47% [1] - 扣非净利润预计为36 91亿元至41 91亿元,同比增长326 84%-384 66% [1] - 2025年半年盈利已超2024年全年总利润 [1]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相关算力投资持续增长,产品结构优化,高速率产品需求增加 [1] - 2024年营收86 47亿元,归母净利润28 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9 15%和312 26%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0 52亿元,同比增长264 13%,归母净利润15 73亿元,同比增长384 54% [1] - 15日早盘股价涨停至157 08元/股,市值1561亿元 [1] 行业趋势与市场需求 - 未来四年内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平均容量将是目前的两倍 [2] - 光模块市场需求预计2029年达到120亿美金 [2] 公司产品与技术优势 - 产品矩阵丰富,具备100G、400G和800G光模块批量交付能力 [2] - 掌握高速率光器件芯片封装和光器件封装技术 [2] - 已开发近3000种不同型号的光模块产品 [2] - 800G光模块领域占据全球40%以上市场份额,连续两年行业第一 [2] - 2025年第一季度800G产品出货同比环比持续提升 [2] - 已推出基于VCSEL/EML、硅光及薄膜铌酸锂方案的400G、800G、1 6T系列高速光模块产品 [2] - 推出400G和800G ZR/ZR+等多个光模块产品 [2]
招商轮船斥资不超过18亿,“上位”安通控股第一大股东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14 14:02
交易概述 - 招商轮船全资子公司中外运集运拟以不超过18亿元收购安通控股部分股份 [1] - 已通过大宗交易受让东方资产持有的安通控股0.79%股份,交易对价1.06亿元 [1] - 拟以2.65亿元受让中化资管1.96%股份,以6.96亿元受让招商港口及国新证券资管计划合计5.14%股份 [1] - 计划2025年7月15日起12个月内增持3.60亿元至7.20亿元股份 [1] - 交易全部完成后,中外运集运将直接持有安通控股7.89%股份,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达13.80%,成为第一大股东 [1] 市场反应与历史背景 - 安通控股股价在公告后小幅上涨约5%,最新市值为129.1亿元 [2] - 招商轮船曾于2024年5月计划通过分拆子公司与安通控股重组上市,但因市场环境变化及交易条款未达成一致而终止 [2] 业务协同性分析 - 中外运集运与安通控股主营业务均为集装箱班轮运输,前者覆盖日韩、东南亚及两岸三地外贸市场,后者深耕内贸沿海航线 [2] - 安通控股2024年全国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超过1580.12万TEU,在数十个内贸港口吞吐量排名前三 [2] - 招商轮船在油运、散运领域实力雄厚,但集运领域市场份额较弱,此次交易可补齐集运板块短板 [2] 财务表现 - 安通控股2024年营收75.49亿元,净利润6.1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20.42亿元,净利润2.41亿元 [2] - 截至2025年三月底,安通控股总资产为140.72亿元 [2] - 整合后招商轮船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2]